我是河池学院一名大四毕业生,我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在医学院上学,她说这个专业学起来有一些不容易,而且就业方向有一些窄。
康复绝对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康复绝对是非常有用的,值得学习的实操技术。康复从学习到能独当一面,需要很多年,有点难,但很多患者一样可以自学成才。
2.大部分医院开这个科室完全是为了医院的指标,真正需要的人并不多,标准很低。我们县医院的这个科室好小,几乎就是以最低标准建的科室。有人就会说了:三甲医院配置很高待遇很好啊。拜托,三甲医院早就饱和了好吧,现在本科生找工作二甲三乙都不好找了。你还可以说,我本科生难找工作去考研究生啊,拜托,治疗学的硕士点目前少的一批,研究生难考的一批,一部分人一毕业就被迫失业了。再退一步讲,现在就算考上研究生也照样迷茫,你能确保你40岁以后还能干的动这高强度的体力活吗?
3. 大部分康复治疗技术并不是多么高难度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像是内科的问诊需要大量日积月累的经验,也不像外科手术那般高难度,甚至影像科的看片子写报告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但是康复技术并不是很需要。我认识的康复治疗学的同学今年见习,他们中有的那种前三年一点专业知识没学的那种混日子的同学,都能经过两个星期的培训完成很多康复治疗操作。
如果你自己喜欢,才选择康复专业,并希望成为一名真正做康复,帮助别人,有原则的康复师,我支持,鼓励,帮助你,希望你坚持下去。
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也被称为快通道外科 ( fast track surgery, FTS)或快速康复外科,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等系统提出并实施。ERAS对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提出了革命性的改变,也可以说是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医疗护理常规相违背的,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一系列的多中心研究证明,ERAS可以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医疗费用等方面较传统方法也有明显的优势。在美国80%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3-5天可以出院,深感理念的更新对临床影响之巨大!令人欣慰的是近3年来,我国在ERAS方面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和经验。一、ERAS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ERAS的理念就被尝试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但对ERAS理念的系统完善却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普遍应用和深入研究的结果。ERAS起源于上世纪末的欧洲,很快在北美得到普及,特别是近10年来,其临床意义和促进术后康复的惊人效果被一系列权威文献所肯定。研究发现术前焦虑和紧张、手术刺激、术中低体温、术中过多的液体输入、术后疼痛和不活动等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应激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疾病及医疗行为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可促进分解代谢、降低免疫功能、导致血栓形成、抑制胃肠道功能、加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负担等。术后疼痛、胃肠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制是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出院的直接因素。由此,以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为原则的ERAS应运而生。ERAS通过对一系列医疗行为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围手术期的应激、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器官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促使病人机体尽快恢复到术前状态。 二、实施ERAS的技术要点 1 .术前对病人的宣教:手术病人通常在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术前常规的心理辅导对减轻围手术期应激,促进术后康复是必要的。另外,术前积极的沟通和宣教,让病人及家属了解ERAS的意义及流程,以取得充分的配合,对于顺利完成ERAS是非常重要的。 2.术前准备:传统的结直肠手术要求术前2-3天流质饮食,并口服泻药或清洁灌肠;术前12h甚至更长时间的禁饮食,以防止术中麻醉误吸。这些措施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以及由此而不得不进行术中及术后大量补液从而加重组织水肿,都会严重妨碍胃肠功能恢复。ERAS提倡术前正常饮食,鼓励病人术前2h服用碳水化合物饮品,不但可以减少病人术前的饥渴、焦虑,还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负氮平衡6。近年的大宗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的荟萃分析结果:择期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并不能使病人受益,甚至有研究表明常规的肠道准备反而增加左侧结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3.麻醉方法的优化及术后无痛处理:在全麻时提倡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麻醉剂如七氟醚、瑞芬太尼等,从而有利于病人在麻醉后快速清醒以便早期下床活动。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硬膜外麻醉较全麻更有利于术后康复,但硬膜外麻醉的优势不容忽视:不仅可以镇痛,而且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入,减少手术应激,有利于肠动力恢复。硬膜外置管应该在中胸段(T7/T8)才能达到阻断交感神经的目的。同时,利用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也是最佳的选择。术后无痛处理是ERAS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是早期胃肠内营养和减少手术应激的需要。最佳的方法就是自控式硬膜外镇痛泵配合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镇痛药物对胃肠动力恢复的不良影响。阿片类镇痛剂可引起恶心、呕吐,且不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围手术期均应尽量少用。 4 .手术切口及手术方式选择:略。 5 .术中保温:麻醉药导致体温中枢调节异常、伤口暴露、大量输液、环境温度过低,以及冷水冲洗腹腔等均可造成热量散失,且肌松剂抑制肌肉收缩减少了机体热量的产生,故术中低体温十分常见。低体温同样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并且带来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心肺并发症的危险等。术后体温恢复正常耗费机体大量的能量,增加了负氮平衡的几率。因此,ERAS提倡术中保温。可采用的措施包括:提高室温、使用保温毯以防止机体热量散失,静脉输液应加温处理,腹腔冲洗液应采用接近体温的液体。 6.围手术期输液管理:传统上,术中及术后都存在大量补液的倾向,这与术前清洁灌肠和服用泻剂导致体液丢失、麻醉的低血压反应等因素有关。手术日输液量往往在不等,术后2~4日内每天的输液量也在3L左右,其结果是病人体重增加3~6kg。研究表明大量的液体潴留不但加重心脏负荷,还导致组织和胃肠黏膜水肿,严重影响胃肠功能恢复,加重组织缺氧,影响伤口及吻合口愈合,延长病人住院时间。ERAS不需要彻底的肠道准备,而且提倡术前饮食和糖负荷,基本不存在体液丢失,所以提倡限制性输液以利于康复。 7.各种管道的留置与处理:鼻胃管的安置可增加发热、肺不张以及肺炎的发生率。多种心的荟萃分析研究已经证明:不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反而加快!没有研究证明择期结直肠手术安置鼻胃管是合理的,除非是为了排空胃的积气。腹腔镜手术时安置胃管还会增加食管反流的机会。ERAS不提倡安置胃管,如果安置了胃管,应该在麻醉清醒前拔除。ERAS提倡早期拔除导尿管,特别是结肠手术不应该超过24h。但对于低位直肠手术,仍应该保留3~4d。新近的研究发现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较留置导尿管更容易被病人接受,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但这一理念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支持。ERAS同样不提倡留置腹腔引流管,因为研究认为腹腔引流并不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但有关引流的留置问题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出于安全考虑,在目前的情况下,建议应视术中情况和自身经验决定。 8.术后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护理强调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当然这是建立在绝对有效的术后止痛基础上的。ERAS建议手术当天离床活动2h,之后每天应不少于6h直至出院。引流管、尿管等会阻碍病人活动,因此尽可能早拔除。制定护理计划与康复计划也是必要的。结直肠术后应禁饮食5~7天,即使肛门已经排气,胃肠功能已经恢复,相当多的医生出于安全,仍然会让病人禁食直至对吻合口愈合放心。此期间机体所需营养通过静脉支持。这样,病人要恢复到术前营养状态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上述的ERAS原则实施的基础上,病人往往可以耐受早期经口饮食。术后早期全营养肠内进食可最大程度上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氮丢失,并可形成正氮平衡,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和移位,最终加快机体康复。荟萃分析研究发现早期经口饮食并不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9. 出院标准:ERAS大大缩短病人的住院日是建立在统一的出院标准上的,即:镇痛药物效果良好;进食半流质饮食;无需静脉输液;可自由活动。出院后短期的随访计划是必须的,特别是如果住院时间降低到3天左右时,再入院率大约是10%以上,极少数可能发生吻合口漏,因此出院后48h内应电话随访指导,7-10天内应门诊随访。 三、 现状与展望 在欧洲和美国,ERAS已经被作为结直肠疾病围手术期处理的标准方案广泛执行,并且逐渐扩展到骨科、妇科、胸外科等。我国有关ERAS理念的报道和应用主要集中在近4年,主要集中在腹部外科手术,包括结直肠、小肠、胃癌、腹股沟疝等,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集中在少数医院,并且处于初期经验积累阶段,术后住院时间往往在5-6天左右,与欧美国家3-5天出院的差距仍然较大。ERAS对手术操作没有太多的要求,但其理念的更新却涉及到围手术期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多个学科参与。尤其是麻醉医生的职责,不简单是术中麻醉,必须转变观点,对病人的术后康复肩负更大的责任。ERAS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护理的密切配合,但ERAS的这些措施如大大简化了肠道准备、术后科学补液、早期下地活动、更少的管道留置等也减少了护理的工作量。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进,从饮食、肠道准备、麻醉、输液、引流、营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众多效果的叠加,其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是惊人的!不仅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减轻了手术应激所造成的病理生理反应,减少了痛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改变传统的习惯必然面对更多的压力、甚至是医疗风险,特别是ERAS所倡导的这些处理原则与现有的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存在一定的冲突,但ERAS在腹部外科的普及和标准化是必然的事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这一方面的 我会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康复医学论文1400字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下面我带来的是康复医学论文14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康复医学论文1400字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下面我带来的是康复医学论文14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