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国际儿科药学杂志

发布时间:

国际儿科药学杂志

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基础研究、儿科临床药学、儿科药物治疗学、儿童药物制剂与质量控制)、药事管理与法规、综述、短篇报道、编者-作者-读者、信息与动态等栏目。

推动儿科药学的学科发展,加强儿科临床药物治疗经验的交流,促进儿童适用的中西药品及制剂的研发,提高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服务。

先天性梅毒中>50%的患儿在出生时没有症状[1],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困难,此种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称为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出生2年内出现临床症状的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2年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为晚期先天性梅毒。 病原体传染源及感染途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染源。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亲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胎传梅毒。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影响胎儿:①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传梅毒,累及胎儿多器官系统。②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引起多发性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患有梅毒的孕妇不一定都会将梅毒传播给胎儿,胎儿的感染与母亲的疗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2]。 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 梅毒螺旋体垂直传播可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期任何阶段,也可发生在梅毒感染的早、晚期任何时候。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孕期的早晚:一般胎儿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若孕期梅毒早期接受治疗,可大大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②孕母梅毒所处的阶段:当孕母为早期梅毒时,经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机会较晚期梅毒更大;③孕母治疗情况: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几乎100%引起不良妊娠后果,且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60%以上。梅毒孕妇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天,则先天性梅毒的几率极高;④循环在孕母血中螺旋体的数量: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滴度有关,滴度愈高,则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愈高[3]。 临床表现 临床上约2/3胎传梅毒患儿在出生时并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表现如下。 皮肤黏膜损害:50%~94%的患儿在出生后2~3周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呈多种形态,典型皮疹为紫红色或铜红色斑丘疹,严重时可表现为水疱或大疱(梅毒性天疱疮),皮疹在掌跖部位最为严重。 骨骼异常:胎传梅毒患儿骨骼异常的发生率高达91%,且出现早,其中股骨和肱骨最常受累。临床上有症状患儿约46%在长骨摄片中会有阳性发现,具有骨损害的病变一般见于VDRL滴度>1:8的患儿,因此有学者提出,长骨摄片应作为评估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新生儿出现非外伤性骨折、溶骨性损害以及骨膜炎考虑先天性梅毒可能[4]。 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症状在新生儿期少见,多出现在出生3个月以后。以脑膜血管神经梅毒多见,可引起抽搐、智力障碍等。胎传梅毒儿中神经系统受累约40%,而无症状中脑脊液异常仅8%[5]。 其他:有报道指出40%有肝肿大,90%有脾肿大,而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具有诊断价值;患儿多数伴贫血、血小板减低、出血、心肌损害及肝脏损害等[6]。 血清学检查 人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一方面对感染损伤的局部组织及梅毒螺旋体表面释放的心磷脂类物质发生免疫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心磷脂抗体(反应素);另一方面宿主对梅毒螺旋体的外膜脂蛋白、外膜鞘蛋白等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7]。目前基于这两种抗体而设计的血清学方法是目前诊断先天性梅毒的主要手段,包括筛查试验、确诊试验和梅毒,梅毒螺旋体-IgM检测。 诊断及治疗 早期先天梅毒或晚期先天梅毒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新生儿期先天梅毒常缺乏典型表现。临床医师在接诊伴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各种皮疹、肝脾大、假性瘫痪、肝功能损害、贫血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时,应疑及本病。详细询问其父母相关病史,进行有关梅毒实验室检查,及早做出诊断。决定婴儿是否需要检查和治疗主要依据以下因素:①母亲梅毒;②母亲梅毒治疗情况;③婴儿出现梅毒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④同一实验室检查母亲和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差别。目前多参考最新公布的200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方案[10]。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梅毒:⑴依据:①有先天梅毒的Ⅰ临床症状和体征;②从病变部位、胎盘或脐带找到梅毒螺旋体或体液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③婴儿RPR滴度较母血增高4倍以上。结合需进一步的检查项目,如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长骨X线检查、胸片、肝功能检查、颅脑超声、眼底检查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⑵对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按如下治疗方案进行治疗:①水剂青霉素:出生7天内的婴儿,5万U/(kg·次),静滴,1次/12小时,连用10天;出生7天后的婴儿,5万U/(kg·次),静滴,1次/8小时,连用l0天;或②普鲁卡因西林:5万U/(kg·次),肌注,1次/日,连用10天。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RPR滴小于或等于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⑴母亲符合下列情况:①患梅毒而未经治疗或未恰当治疗者;②产前梅毒治疗不足1个月;③妊娠期应用非疗法治疗者;④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未获预期降低或升高者;⑤缺乏充分抗梅毒治疗证据。需对婴儿进行有关梅毒检测和评估,包括脑脊液、长骨X线、血常规检查。上述检查诊断高度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除仍按上述方案进行治疗外,还可选用苄星西林5万U/kg,单次肌注。⑵母亲符合下列情况:①已经在分娩前1个月恰当治疗;②抗梅毒治疗后,RPR滴度降低4倍以上,或晚期潜伏梅毒RPR滴度维持在低水平;③无梅毒复发或再感染证据。则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及治疗。⑶母亲符合下列情况:①母亲在怀孕前得到恰当治疗;②孕期和产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维持在低水平(VDRL≤1:2;RPR1:4)。则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且无需对婴儿进行治疗,或选择苄星西林5万U/kg,单次肌注。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①诊断先天梅毒缺乏金标准,常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②RPR是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检查,是测血清中的反应素;TPPA虽是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梅毒抗体,但二者都是IgG,而母血IgG抗体可经胎盘到胎儿,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RPR、TPPA阳性还不能判断患儿体内的抗体究竟是来源于母体还是胎儿、新生儿自身所产生的,因此尚不能仅依据脐血或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单独确诊为先天梅毒。这点与年长儿或成人在诊断时不同要加以区别[11]。③脐血或新生儿血中RPR滴度高于母血4倍,可诊断新生儿感染。④IgM不能通过胎盘,IgM升高可反映胎儿或新生儿感染。如果FTA-ABS-19-S-IgM阳性则表示婴儿已被感染,故在先天梅毒的确诊中有特殊意义[12]。⑤在新生儿期只有极少数先天梅毒儿出现症状,部分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的先天梅毒儿在以后出现症状,而另一部分先天性梅毒儿可一直无症状。⑥由于血清螺旋体抗体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IgG型抗体,即使经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很长时间,该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身不消失,因此TPPA不能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及判定是否治愈。⑦药物治疗要系统进行,治疗期间中断1天以上,则梅毒螺旋体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13]。 参考文献 1潘鹏,熊礼宽,周华.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42-43. 2丁晓春,朱雪萍.先天性梅毒2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97-98. 3庞琳.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2):75-76. 4张海霞,黄群英,王荟,等.新生儿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1):68-69.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6):18-28. 6冯俐平,肖昕.先天性梅毒临床研究现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72-73. 7欧春怡,苗岩,祖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1):869-870. 8欧春怡,苗岩.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黑龙江医学,2009,33:451. 9罗权,顾伟鸣,林玲,等.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新生儿早期先天梅毒21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41-42. 10Centers for Disease Contml and Prevention,workowski KA, tmnsmitted disease treatment guide Rep,2006,55:194. 11樊尚荣.先天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77-279. 12裘新民,周渭珩,洪为松,等.19s,l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和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227-228. 13雷巧玲.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3):58-60.

国际儿科医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好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国际儿科学杂志是省级期刊,相对来说投稿难度不大,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国际儿科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期刊被知网,维普,上海图书馆,万方,国家图书馆,统计源收录,是影响因子的科学期刊。

《国际儿科学杂志》主要刊登反映国际儿科学领域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综述、论著、临床经验等,另辟有述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和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会成员由大陆及港台地区著名的儿科专家学者组成。创刊30多年来,在历届编委和各位审稿专家的努力下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

国际儿科杂志论文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论文

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儿科护理工作属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儿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有效性,儿科护理工作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案并执行,实现对儿科护理风险的有效防控,为今后的儿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挖掘和分析,包括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服务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欠缺、医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同时采取重视细节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不断完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家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开始建立良好的维护意识,广大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针对患儿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临床治疗、护理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也更容易引发各种护理纠纷问题[1]。护理纠纷的存在不但不利于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而且还会给医院及患者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是现阶段医院儿科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笔者综合分析护理风险的主要诱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也不断增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差,如静脉留置针、PICC的应用,主要指患儿临床查对问题以及药物使用问题,同时还包括输液输血以及标本送检等问题。

护理人员服务观念、理念落后

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沟通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未能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态度不够亲切、护理技术不娴熟、护理操作不及时等行为。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

表现为因工作繁忙护理记录不书写、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2],使得作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失效。

医疗管理制度不完善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导致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一级质量监控不到位,奖惩不分明,护理人员积极性受挫。

2儿科护理防范对策

重视护理细节,强化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

做好护理某个细节工作是体现护士工作作风、防范医疗护患纠纷的环节之一,细节工作是比责任心更细致的一层工作,也是对患儿关心照顾周到的一种体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护患沟通难度大、家长情绪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避免工作疏漏。在儿科护理中要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并积极提供帮助,主动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最高的护理目标,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服务[3]。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沟通交流中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关心、同情患儿,应用恰当的语言,注意语言上某个细节的谈话,与患儿交流的语言温柔、清晰易懂,对家长使用的语言规范礼貌,多用解释性语言,对家长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解释,同时提供微笑服务,从而融洽护患关系[4]。及时观察患儿家长的情绪变化,如开心、烦 躁 、抑郁等,根据情况予以安慰。当患儿家长不便应及时给予帮助,从而取得配合和认可。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其办理相关出院手续,并致以诚挚的祝福。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拥有较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临时应变能力等,才能够保证良好的儿科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护理风险防范效果。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性,同时开展科学的护理教育以及管理,按照护理部要求,全部儿科注射用药均需要通过两人共同核对后正式执行用药治疗[5]。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精密仪器,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参与仪器应用专项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根据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仪器操作。

另外,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婴儿沐浴、配奶、喂奶、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体温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人人过关,然后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只有精通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抢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病情观察等,才能在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保障患儿安全。按照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对工作5年内低年资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反复训练专业技能,根据个人特点每月考核操作、理论至少各1次,合格后方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构建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组织安全管理小组,配备适合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推进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鼓励和引导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学习和了解,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应用知识,并严格按照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开展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护理管理风险防控。

不断完善儿科护理制度,针对儿科护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不同护理单元均需要针对一般护理常规以及临床症状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进行制定和修订等。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儿科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了解《护士管理办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具体内容,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充分的尊重,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各项知情告知义务[6]。选择国内外不同报刊以及杂志中报道的医疗纠纷案例等,针对案例发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等展开全面讨论,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借鉴国内外处理纠纷案件的成功经验。

3小结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差,无法承受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引发的不良后果,为了保证儿科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儿及时康复,必须要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主动挖掘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改善风险防范效果。笔者从重视护理细节,出发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等方面综合开展儿科风险护理防控,及时发现儿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锋.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21-222.

[2]高翠林.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9(3):198-199.

[3]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3.

[4]张巧权.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2(3):178-179.

[5]余业英.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109-110.

[6]薛娜.常见儿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89-390.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国际儿科医学杂志格式

冠以“中华。。。”字样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办的或委托办的医学类期刊均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比如:中华医学、中华外科学、中华病理学。。。,祝你心想事成!

判断一本期刊是不是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只需要到中国记者网上(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上面输入该期刊的名字,如果主管单位是国家级部位或者机构的就是国家级期刊,否则就不是。如果想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可以找我,我可以协助,发表时间快,周期短,易发表,价格低。详见我空间的联系方式吧

两本都很好,都很权威。1、《国际儿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国际儿科学领域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综述、论著、临床应用研究等,面向的群体为广大各级临床儿科医生及医学生。2、《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期刊。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图表简明。论著和实验研究字数(包括图表)在4000字以内,经验交流字数(包括图表)在3500字以内,具体要求如下1.文题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2.作者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并请提供稿件联系人姓名及其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3.关键词论著和实验研究需标引3~5个关键词,请尽量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中的词。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4.摘要论著和实验研究应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5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照或更详细些。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该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每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以上4部分连续排列。5.医药学名词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尚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6.量和单位执行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系列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除pH用正体外),例如m(质量),t(时间),λ(波长)等。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字母表示,例如g(克),m(米)等。在图表中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例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等。7.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8.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次序连续编码。说明性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线条图、坐标图请附制图原始数据。图己有标值则坐标轴末尾不应有箭头。表及图应设计合理,具有自明性。统计处理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显著性检验结果以*P<,**P<,***P<三档表示。照片图要清晰,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明,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片不可折损。涉及到患者隐私权的资料要用数字序号代替、遮盖等方法处理。作者引用他人己发表的文、图、表或未公开的数据等,需要在引用时注明出处。

国际上的儿科医学杂志

来稿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格式符合本刊稿约,必要时做统计学处理。 综述: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通读后,用中文撰写,有分析、有讨论,深入浅出地反映所选命题的国际水平和发展趋势;不主张以一篇文献为蓝本,再在其中添加部分内容。篇幅以版面字数不超过5 000字为宜。全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文题:要求简明、确切、醒目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以20字以内为宜(需提供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的英文文题,英文文题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署名:作者和审校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姓名及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作者单位名称(使用全称,具体到科室)及邮政编码应脚注于首页左下方。 摘要:应简明、确切地陈述综述的重要内容,应概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2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需标引2~5个关键词,务必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医学主题词表(MsSH)中所列的词。 引言:简明介绍文章的目的意义,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扼要提示所用方法和得出的结果。不要与摘要雷同, 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引用参考文献时应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并在文内引用处句末右上角以方括号的形式注明。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OJPed)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Pediatrics.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cientist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new issues and develop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Pediatrics. All manuscripts must be prepared in English,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Accepted papers will immediately appear online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儿科杂志(OJPed)的是一本国际性开源期刊,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发行。致力于儿科的最新进展。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地的的科学家和学者推广,分享和讨论在不同的领域儿科各种新问题和新的发展。包括以下研究领域:Adolescent MedicineDevelopmental PediatricsMedical geneticsNeonatologyPediatric AllergologyPediatric CardiologyPediatric DermatologyPediatric Endocrinology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Pediatric Hematology and Oncology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Pediatric Intensive CarePediatric NephrologyPediatric NeurologyPediatric RespirologyPediatric RheumatologyPediatric Surgery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