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汉代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汉代医学论文

......................

想免费查阅中医类的文献的话,那你可以去找下OA期刊,如汉斯的(中医学)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医 的,这方面的论文我之前看到有本书就叫(中医学),看完总结下,结合你自己的观点,论文就没问题;

试论《汉书》的文学个性潘定武(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摘要: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关键词:历史散文;《汉书》;文学个性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08)02-0004-03作者简介:潘定武(1967-),男,安徽舒城人,讲师,博士,黄山学院文学院。《汉书》作为《史记》之后又一部杰出的史著,在史学上的创新之功和文化上的巨大意义有目共睹。自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进程观之,《汉书》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对《汉书》的文学评价在当代总体显得低调,文学研究目前仍基本局限于少数名篇,整体性架构相对缺乏,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汉书》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文学个性认识不足。从《春秋》到《史记》,历史散文多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各自的文学个性,有着各自不可抹煞的文学价值,《史记》尤具有无法重复性。因而,恰如诗歌在唐代取得极盛而宋诗不得不另辟蹊径一样,《汉书》只有以其不同于《史记》的面目出现方才有其独立的文学与审美价值。人们对宋诗的认识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之后,以新的眼光的审视与评判,终于肯定其艺术上虽稍逊于唐诗而仍可与唐诗双峰并峙。同样可以相信,当我们以不同于鉴赏《史记》的眼光来品评《汉书》时,也会看到《史》、《汉》在历史散文上的双峰并峙。对《汉书》独特的文学个性,下面试从六个方面予以概述。一、结构于严整中见通达因草创所致,加之司马迁本人多浪漫情怀,《史记》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08) 收稿日期:2007-03-05-4结构虽宏伟而史体时有疏漏。班固经过精心调理,使《汉书》的形式更加整齐,体制更加严密。当然,这也正是《汉书》被人批评为谨固以至板滞的原因。其实,《汉书》的整体结构是严整有度而又通达圆融。《汉书》以高祖创汉始,以王莽覆汉终,且《高祖纪》和《王莽传》无疑正是班固最为着力的两篇。《高帝纪》写得严正雍穆,最能体现天汉气象;《王莽传》则“为全书中第一巨篇,亦为全书中第一变体”[1](《汉书评议》,P258),其体例集本纪与列传为一身,结构宏大而脉络清晰,传末结以“天下悉归汉”一语一锤定音,不但为一传总结,而且也使全书首尾圆融。通观全书,结构上整饬有度而又不乏通达变化。就单篇来看,《王莽传》洋洋四万言,而以“以诈立心”贯串始终,分言之,又以“外交英俊”、“内事诸父”、“匿情求名”三方面写其“诈”;—自欺以“欺人—— 欺人————自欺”一脉承之,全文结构收放自如。《汉书》中,如《王莽传》一样结构既谨严明晰而又曲折有致者并不少见。《东方朔传》曾被刘知几批评为“委琐烦碎,不类诸篇”[2](卷 16《杂说上》),然东方朔实为西汉“滑稽之雄”,班固此文也别具风韵。传中所叙诸事,无不理正而语谐,作者将东方朔左右圣主、吞吐古今的滑稽才能置于武帝政治的大背景中多方刻画,无疑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而绝无委琐烦碎之嫌。通篇结构行文奇正相生,堪称《汉书》人物传记之别调。二、叙事于平实中生姿与司马迁相比,班固更具有严谨笃实的个性,创作上追求一种稳重平实的风格。《汉书》叙事追求的是一种典正无华的风格,无论写人述事,都不以铺张扬厉、跌宕雄肆见长,然而,班固的文学才华仍能充分地表现于创作之中,与《史记》相比,《汉书》叙事虽总体平实而仍不乏多姿多彩。《张禹传》只是闲闲道来,但因精选材料,善用白描对比,无限意蕴寓于平淡之中。尤其是张禹分别接待彭宣、戴崇及为幼子求官二节,前一节寥寥数语就典型地刻画出一个官场两面人的形象,而补缀以“及两人闻知,各自得也”,意味更加深长。后一节写张禹趁成帝前来问病之机为其幼子求官,仅“禹数视其小子”一语,就将其身居高位而心底龌龊的实质揭露无疑。《孙宝传》则善于在复杂矛盾中刻画人物,特别是写侯文一段,于极复杂的人情关系之中,将孙宝、侯文、杜稚季均刻画得有声有色。三、写人于细微处见风神《汉书》重点描写人物在百人以上,其中多数个性较为鲜明,不少已成为典型的人物形象。班固同样注意以代表性的事件、在复杂矛盾中表现人物个性,然与《史记》相比,《汉书》叙事不但风格平实,而且更善于叙写琐碎之事,往往捕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事。《汉书》细腻的笔触往往直达人物的灵魂深处,具有传神入画之功。《孔光传》写有人向孔光探问宫中树木如何,而孔光竟以他语答之。表现孔光守法不泄,可谓即小见大,平中见奇。《霍光传》写霍光为人,仅写其日常行止,见之以细微之事,且只有“止进有常处”、“不失尺寸”数字,然而,霍光的端正不苟已有充分表现;又写霍光谒见宣帝,仅以“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一语,就尽现宣帝对霍光的畏忌之深,也为霍氏家族的诛夷作了暗伏。《王莽传》写王莽成名前的曲己邀誉,也是通过其妻布衣迎客这件小事来展现的。尤为精彩的是《外戚传》叙写史皇孙王夫人外家母女相失复相得之经过,将琐琐小事叙述得历历如画,而小人物命运之凄惨与作者无言的感慨也就蕴含其中。四、语言之亦雅亦俗对《汉书》语言工雅精练的特点,古人颇多称道,如刘知几赞其“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2](卷 1《六家》);刘熙载则许其“尔雅深厚” [3](《文概》,P15)。现当代以来,多数学者则评价较低,甚至完全否定其语言成就。或认为 “《汉书》喜用古字,崇尚藻饰,倾于排偶,文辞艰深” [4](P162),或称“在语言上,《汉书》也不如《史记》自然流利,骈化和雕琢的辞句很多,风格陷于平板沉滞” [5](P162)。诚然,《汉书》语言不及《史记》口语化,但绝非一味雕琢与追求雅化。受时代风气和作者个性影响的《汉书》,风格严谨醇厚,写人叙事往往以白描见长,语言尔雅而不艰深,句式多整散结合,且大量引用俗语民谚等口语材料,以增加其语言的生动风趣性,整体上可谓雅俗兼得,而很少有板滞之嫌。五、情感之内敛而丰富班固在作史时也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以至矛盾的心态的,由于政治的高压和班固自身个性的醇谨,形成了《汉书》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除了个别篇章,如《王莽传》情感表露直接鲜明外,总体而言,显得相对平和内敛,与《史记》的激烈外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论者因此批评班固在著史时不甚动情,甚至贬《汉书》为历史的帐单,这无疑是极为片面的观点。在《汉书》之中,班固内敛而丰富的情感可谓充溢各篇,几乎表现于每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身上。对于苏武,班固怀有极大的崇扬心情,但《苏武传》中,除末尾论赞引孔子“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之语以直接赞颂外,其余均是通过对苏武自身言行的刻写和与卫律、张胜、李陵等的对比中表现人物并将丰富的情感寓于其中的。通读《苏武传》,使我们不但感受到苏武人格的伟大,而且也感受到作者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以及班固自身的爱国思想。而与苏武形成对照的李陵,班固对其抱则有相当复杂的感情,《李陵传》中,作者既通过客观的叙述,将李陵与匈奴之战的险恶环境以及李陵抗敌的壮烈生动展现出来,又对其兵败而未能杀身成仁表示了极大的遗憾,然而,无论是作者对李陵的同情,还是对他的批判,在传记中都没有直接的流露,只是《汉书》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丝毫也不影响我们对其丰富含义的理解。六、娴雅蕴藉的美学风格与雄肆豪放的《史记》相比,《汉书》的美学风格则是娴雅蕴藉,同时在典重之中又不乏灵动之美。《汉书》典重含蓄的特点是与时代风气以及班固严谨的作史态度密切相关的,东汉前期士风儒雅厚重,影响到文风也以醇厚相尚。作为严肃的史家,班固更是本着切于世用的原则,努力客观地展示西汉一代兴衰成败的历史画卷,以垂鉴当世。《汉书》对《史记》文字的改造尽管受到种种批评,但从史学角度观之,不能不说要较《史记》更加严谨。其语言较《史记》为雅洁,其情感较《史记》为含蓄,特有一种文质彬彬之美。如果说《史记》以夺人的气势胜,《汉书》则以沉稳的风度胜。 -5《汉书》在典则之中不时散发出灵动的韵味,自臻其特殊的妙境。林纾曾评论 “《汉书》叙事,较《史记》稍见繁细,然其风趣之妙,悉本天然”,又称 “《汉书》中之情韵,虽偶然涉笔,亦断非他史所及” [6](《应知八则》),并非虚誉。无可否认,《史记》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而令后世历史散文难以追模,更无法超越,就总体文学成就而言,《汉书》实逊于《史记》。然而,《汉书》独到的文学价值不在对《史记》的模仿与步趋,而在体现时代(下转第 14页)(上接第 5页)与个性特色的创新。文学发展与时代风气实不可分,时运交移,文学风貌也会随之而变。对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人们往往只对其作宏观方面的理解,其实,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来看,也应当如此。如以汉代文学为例,西汉后期文学不同于西汉前期,东汉晚期文学也不同于东汉早期。评判不同时期的文学,应当有历史、辨证的眼光,而不便揆之以简单划一的标准。就总体风貌观,《史记》如浪漫热情之少年,《汉书》如成熟有味之中年;《史记》如挥毫泼墨之写意,《汉书》如精雕细刻之工笔。《史记》如龙门黄河,恣肆腾跃,束缚不住;《汉书》如石雕卧虎,内敛沉静,活力深藏。二书可谓各逞其能,各具特色,各臻其妙,相对于《史记》的纵横疏宕与浪漫奔放,《汉书》最突出的文学个性则是典雅雍容、平整精密,同时又不乏多样的风格。内敛而不滞重,沉静而有活力,谨严之法度凸现,感情之波澜深藏,《汉书》可以当之。而《汉书》文学成就的取得是在东汉经术与谶纬笼罩的氛围之中,在严格的法度制约之下,较之《史记》,更加难能可贵。历来虽注意到《史》、《汉》创作背景及马、班个人等因素的不同,却又往往无视《汉书》历史散文的独立性,这无疑是研究《汉书》文学的最大误区。撇开这一误区的干扰,我们就会看到《汉书》之中自有一片独具特色的文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 [1]李景星 .四史评议 [M].长沙:岳麓书社, 1986. [2]刘知几 .浦起龙通释 .史通通释 [M].上海:上海书店, 1988. [3]刘熙载 .艺概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4]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级集体 .中国文学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5]吉林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学史稿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61. [6]林纾.春觉斋论文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审稿:江文贵;责编:曹小云 ] -6

汉代的医学杂志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杂志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这本书的名字。

中国古代五大医学著作,分别《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翼方》、《本草纲目》。

当代医学杂志武汉

不是,算是国家级普刊

这个就是要看你是在什么时候发的,有多少字符。一般都是在一千左右,在 品优刊 这里也是可以的,这里两个月就可以发好。

当代医学杂志,是国家级正式出版的刊物,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正规期刊,职位晋升可以用。但,晋升职称不同,对刊物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晋升当然是可以用的,具体需根据作者医院的要求来定。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当代医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当代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级正式出版刊物,曾荣获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奖。

武汉医学论文代理公司

比较推荐美捷登,这家论文润色水平挺不错的。他们家主攻生物医学SCI润色,专业涵盖生物医学所有方向,根据文稿英文水平不同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不会乱收费。像具体的服务类型/收费标准都可以去官网查到。我做过标准写作指导,深度编辑,标书指导修改,还咨询过海外访学的项目。有这方面需求的可以看看这家。主要是为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提供英文生物医学论文编辑润色等各项优质服务。

不是。武汉智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翻译服务等的公司,是不提供论文服务的,写论文这件事不是真的。

母语为非英语的科研工作者在发表科学论文时,常选用论文润色服务。这在中国及中国以外的一些非英语母语国家,如日本、韩国等都有这个需求。

科研工作者在寻找第三方论文润色机构时,常常为选哪一家更合适而烦恼。稿件委托毕竟是大事,其不仅关乎润色质量,还涉及论文安全。

那么,论文润色机构,找哪个好?最根本的要看两大因素,一个是安全,一个是质量, 一个是价格。

为什么说安全最重要?

论文是我们辛苦的劳动成果,我们不容成果被他人剽窃。如果一家润色机构没有道德,导致了泄密甚至把你的稿子卖了,那你肯定是损失巨大。

所以,润色机构靠谱最重要。你要找那种服务界限分明,绝对不做违法、违背学术伦理服务的机构。

第二个当然是质量。你要找有售后保证的。第三才是价格。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钱能省点就省点,省下的钱,多发一篇文章也好啊。

目前开展润色服务的机构有很多种,一种是学术期刊自营的,一个字,贵。是别人的好几倍,另一种是独立的润色机构,处于中间,还有一种是一些主营其它业务的,兼做润色。

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润色机构,他们的服务都可能良莠不齐。润色是英文+专业性双重难度的服务,专业的多校性又很大,又是人工作,随随便便很难做好,即便是很大的机构,也可能会有控制不住 的情况。

个人觉得,如果你的钱多,不差钱,可以找国际顶尖的出版社下属的润色机构,像艾思维尔什么的。

如果你想节约点,用省下来的钱多发点文章,又想找质量好的,可以找科藤学术中心,作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他们的服务承诺“负责到底”,这是同类机构中很难找到的。他们价格也便宜,能是别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代介入医学杂志兰汉江

只能说是期刊而已,没有等级的。

一、西安医学院是本科吗 西安医学院是一所本科院校,该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 二、西安医学院简介 西安医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现有普通本科生1350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8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陕西省卫生学校。1959年省政府设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建制。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数量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出色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师资队伍由校本部基础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两部分组成,共有879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24人(占),副高职称教师324人(占),博、硕士学位教师656人(占)。 学校现有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人才10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才2人、省“*”和“”人才5人;省突出贡献专家、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青年杰出人才”、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5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4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14人。 教育教学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现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有16个二级学科招生。普通本科教育开办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0个专业。现有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 学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 现有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改课题20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50项。 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资源 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宝鸡医院、附属汉江医院、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5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床位6300余张。另有教学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均为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医院10所,共有开放床位近万张。 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区域有影响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六大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学科齐全,名医荟萃,医术精湛,设备精良,为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与临床实践提供优质的条件。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是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院、国家级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在西北首家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施西北首例FSPR治疗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在省内率先开展角膜内皮移植术。附属宝鸡医院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多平面超长时限手掌离断再植手术,是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和陕西省的号召,输送优质医疗资源进基层,带动新医疗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新型医联体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陕西”。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数量逐年上升。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呼吸病防治及诊治工程研究中心、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脑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5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6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0个。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省级项目174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部和空军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先后与韩国庆熙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日本纯真学园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匈牙利佩奇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等国外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服务地方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8万余人,缓解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紧缺现状。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陕西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陕西省计划生育技术干部培训学院”的作用,承担了万名医生培训、计生技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等多项基层医生继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诊疗水平。 西安医学院在哪里 西安医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西安医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西安医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西安医学院教务处电话 西安医学院有几个校区 西安医学院招生办电话 西安医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西安医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西安医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

西安医学院是省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现有普通本科生 1398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79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创建于 1951年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1959年改名为陕西省西安卫生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数量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出色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师资队伍由校本部基础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两部分组成。截至 2022年3月,共有专任教师8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0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4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69人,博士学位教师279人,博、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1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享受省级政府津贴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青年杰出人才”、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9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17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教育教学,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1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现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有21个招生方向。普通本科教育开办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1个专业。现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50余项。,学校坚持 “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目前已探索出了独特的“校-院-社区联合的导师组培养模式”,突破校际界线,与16所具有专业特色及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建成了一支400余人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资源,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宝鸡医院、附属汉江医院、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 6所直属附属医院,总编制床位6200张,年门诊量万人次。另有教学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设有专科病院 13个,医学中心10个,拥有国家、省级重点专科和省优势学科2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分中心8个,国际合作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各1个。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紧急医学救援所在单位、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和《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设有专科病院3个,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陕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全科医学专业为陕西高校“一流专业”,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医学优势专科4个,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西北首家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合作建立了西北地区一流呼吸加强病房,呼吸治疗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力。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心血管内科、眼科为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眼科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组建了首个“西北眼免疫联盟”,组建了“灞桥区医疗集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省卫健委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附属宝鸡医院是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曾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多平面超长时限断掌再植手术”。附属汉江医院参与“医养在汉中”发展战略,以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目标,打造老年病和康复医学科为龙头的特色科室。近年来,附属医院突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三五人才、科技新星、省杰出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00余项。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120余项。学校对附属医院进行日常统筹整体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以提高附属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学术交流、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科学研究,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数量逐年上升。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1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6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技人才9人。近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0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科技成果转化32项、转化经费万元。,合作交流,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空军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先后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山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比利时汤姆斯莫尔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 12个国家或地区的1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同友好院校开展新冠抗疫互助、学生联合培养、教师短期访问、学生互派交流、线上线下学术报告等合作形式,将教育国际交流走深走实。,学校积极加入 “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举办或协办全科医学、医学人文、医学出版等领域的国际会议,扩大同国内外医学类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学习,提升我校的国内外知名度,为办学国际化开拓渠道,搭建平台。,服务地方,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 9万余人,缓解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紧缺现状。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陕西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陕西省计划生育技术干部培训学院”的作用,承担了万名医生培训、计生技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等多项基层医生继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诊疗水平。,发展态势,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 “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紧紧围绕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校党代会“三步走”中长期战略目标,以“一流学院”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七个一”工程,着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北地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第十一条 学校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投档规则调阅学生档案。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申请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份公布计划的105%以内;非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申请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份公布计划的120%以内。 第十二条 学校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 第十三条 对进档考生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即按分数由高到低、不设专业级差进行排序,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要求。对每一位进档考生,先考虑其第一专业志愿,再考虑其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处理完前一考生后再处理后一考生。 对所报专业均无法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的,可调剂到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将予以退档。 非平行志愿投档批次下,分数相同时,考虑单科成绩(依次为语文、数学、理综/文综、外语)。其中,提前批次国家免费医学定向生,在分数相同时,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区)生源考生。 平行志愿投档批次下,因退档原因造成计划缺额或生源不足时,学校将通过征集志愿方式补充录取;对于未能完成计划的省份,将其剩余计划调往生源充足的省份。

西安医学院是省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现有普通本科生 1398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79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创建于 1951年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1959年改名为陕西省西安卫生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数量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出色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师资队伍由校本部基础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两部分组成。截至 2022年3月,共有专任教师8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0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4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69人,博士学位教师279人,博、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陕西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1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享受省级政府津贴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青年杰出人才”、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9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17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教育教学,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1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现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有21个招生方向。普通本科教育开办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1个专业。现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50余项。,学校坚持 “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学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目前已探索出了独特的“校-院-社区联合的导师组培养模式”,突破校际界线,与16所具有专业特色及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建成了一支400余人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资源,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宝鸡医院、附属汉江医院、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 6所直属附属医院,总编制床位6200张,年门诊量万人次。另有教学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设有专科病院 13个,医学中心10个,拥有国家、省级重点专科和省优势学科2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分中心8个,国际合作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各1个。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紧急医学救援所在单位、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和《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设有专科病院3个,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陕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全科医学专业为陕西高校“一流专业”,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省医学优势专科4个,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西北首家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合作建立了西北地区一流呼吸加强病房,呼吸治疗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力。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省临床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心血管内科、眼科为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眼科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组建了首个“西北眼免疫联盟”,组建了“灞桥区医疗集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省卫健委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附属宝鸡医院是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曾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多平面超长时限断掌再植手术”。附属汉江医院参与“医养在汉中”发展战略,以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为目标,打造老年病和康复医学科为龙头的特色科室。近年来,附属医院突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三五人才、科技新星、省杰出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00余项。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120余项。学校对附属医院进行日常统筹整体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以提高附属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学术交流、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科学研究,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数量逐年上升。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1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6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技人才9人。近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0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科技成果转化32项、转化经费万元。,合作交流,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空军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先后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山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比利时汤姆斯莫尔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 12个国家或地区的1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同友好院校开展新冠抗疫互助、学生联合培养、教师短期访问、学生互派交流、线上线下学术报告等合作形式,将教育国际交流走深走实。,学校积极加入 “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举办或协办全科医学、医学人文、医学出版等领域的国际会议,扩大同国内外医学类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学习,提升我校的国内外知名度,为办学国际化开拓渠道,搭建平台。,服务地方,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 9万余人,缓解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员紧缺现状。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陕西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陕西省计划生育技术干部培训学院”的作用,承担了万名医生培训、计生技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等多项基层医生继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诊疗水平。,发展态势,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 “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紧紧围绕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校党代会“三步走”中长期战略目标,以“一流学院”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七个一”工程,着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西北地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西安医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现有普通本科生1350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8人。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陕西省卫生学校。1959年省政府设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建制。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