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怎样预防钩虫病论文

发布时间:

怎样预防钩虫病论文

钩虫病是由几种钩虫寄生于犬的小肠而引起的。在我国流行甚广,除北部个别省份外,其他省区均有流行。

寄生于犬小肠的钩虫虽有犬钩虫、巴西钩虫、锡兰钩虫和狭头钩虫,但引起本病最常见病原的为犬钩虫。钩虫大小为~厘米,雄虫较雌虫小。虫体乳白色,头向背面弯曲,眼观有半截细火柴棒大小。虫卵呈钝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内含8~16个分裂的卵细胞。

钩虫侵入犬体的主要途径是幼虫经皮肤、消化道和胎盘感染犬。在犬体内,幼虫经心脏、肺等移行,最后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以吸血来营生。据报道,1条虫体一昼夜可夺去宿主血液毫升。因此,钩虫病以贫血、消瘦和消化不良为主症。由于感染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最急性型。由胎盘或初乳感染的幼犬,于生后2周左右哺乳量减少,被毛粗糙,精神沉郁,随之严重贫血、虚脱。

(2)急性型。多见于幼犬和感染较重的成年犬。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消瘦,眼结膜苍白、贫血、弓背、异嗜、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便中有血,排黏液性血便或带有腐臭味的黑油便。

(3)慢性型。症状不够明显,主要表现轻度贫血,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粪便中可查见钩虫卵。

(4)钩虫性皮炎。如大量幼虫从皮肤侵入,皮肤发炎,奇痒。躯干呈棘皮症和过度角化。重症犬趾间发红、瘙痒、破溃、被毛脱落,趾部肿胀,趾枕变形,口角糜烂。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可怀疑本病。而要确诊,应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病犬粪便中的虫卵。钩虫卵较为特异,犬体内极少有与之类似的虫卵,一旦发现,即可确诊。

对本病的治疗,轻症犬用左旋咪唑按10毫克/千克,1次口服,或每天用丙硫咪唑5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3天。甲苯咪唑按2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3天。丁苯咪唑5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2~4天。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口服,既可驱虫又可灭卵。45%二碘硝基酚按毫升/千克,皮下注射,驱虫效果达100%。驱虫助长灵按每千克体重~克拌料饲喂,具有驱虫、健胃和助长作用,病犬驱虫效果好,身体恢复快。

对贫血严重的犬应进行输血,输血量为5~35毫升/千克。同时给予止血药、收敛药、维生素B12、含铁制剂等。

预防本病可参考蛔虫病。由于犬钩虫幼虫可侵袭人,引起皮肤型幼虫移行症,因此人在犬粪污染的农田劳动时,尽量避免赤脚,必要时涂抹防护剂。

山东狮子猫(详情介绍)

钩虫病感染程度不同,对于猫咪所造成的影响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轻度感染的猫咪会出现呕吐、贫血、腹泻或便秘;严重感染的猫咪则会出现便血、便臭呈柏油状,最后衰竭死亡。可见该病越早治疗对于猫咪的损伤越小。

治疗:

可参照蛔虫病的治疗方法,口服伊维菌素有效。对猫可用甲苯,剂量为~/kg体重,口服或混饲;亦可用二苯酚按/kg体重,皮下注射。

预防:

1.保持猫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用消毒药水经常喷洒猫活动的场所以杀死幼虫,并对猫进行定期驱虫。

2.对于病情比较轻的病例,通过驱虫就能痊愈;对于重症需要对症治疗,如输血、保温、补液等;对于肠炎和肠内出血的病例应止血和使用肠黏膜保护剂。

3.驱虫可以在皮下注射石炭酸~10毫克每千克体重,但应控制剂量,对于幼猫更应稀释后注射;也可空腹口服噻吩嘧啶制剂10毫克每千克体重,一次内服;或用依维菌素毫克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

狗狗的钩虫病是会传染的。它可以通过皮毛。汗腺。粪便等等可以传播。平时多注意狗狗的卫生。经常给狗窝消毒。这样就不会被传染了。

如果不注意卫生,或直接接触病犬粪便,犬钩虫病会传染给人。但只要主人按时为狗狗做好驱虫工作,平时注意狗狗卫生,定时为狗窝消毒,饭前洗手等,一般都不会被感染。如何预防钩虫病:钩虫病大多发生于夏季,如果所处环境潮湿不通风更容易发生。平时我们要保证狗狗所处环境干燥通风透气,及时清理粪便。对于狗狗接触的笼具或者玩具等,多多清洗消毒,或者放置在强烈太阳光下曝晒,杀死虫卵。如何治疗钩虫病:用浓度为的碘硝酚注射液,10毫克/千克体重,做皮下注射,对各种钩虫驱虫效果近乎100%。给药时不必禁食,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幼犬也适用。当然了,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铲屎君,没有相关经验跟技术,可以直接将狗狗带到宠物医院或者宠物店由专业人士诊治治疗,钩虫病治疗难度不大,难在于发现确诊,如果你发现自己家里的狗狗有上述类似现象,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有的呢。

钩虫病防止论文

成虫体长约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呈扁卵圆形,其腹侧缘有钩齿2对,外齿一般较内齿略大,背侧中央有一半圆形深凹,两侧微呈突起。美洲钩虫口囊呈椭圆形。其腹侧缘有板齿1对,背侧缘则有1个呈圆锥状的尖齿(图16-9,16-10)。钩虫的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1/6,其后端略膨大,咽管壁肌肉发达。肠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壁有微细绒毛,利于氧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扩散。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1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钩虫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雄虫末端膨大,即为角皮延伸形成的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2个侧叶和1个背叶组成,其内有肌性指状辐肋,依其部位分别称为背辐肋、侧辐肋和腹辐肋。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雄虫有一对交合刺。雌虫末端呈圆锥型,有的虫种具有尾刺,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或其前、后。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大小(mm) ♀:10~13×♂:8~11×~0,5 9~11×~9×体形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形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两分三小支 基部先分两支,每支远端再分两小支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阴门 位于体中部略后 位于体中部略前尾刺 有 无幼虫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细,后段则膨大呈球状。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杆状蚴大小约为~×,第二期杆状蚴大小约为×。丝状蚴大小约为~×,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的腔壁背面和腹面各有1个角质矛状结构,称为口矛或咽管矛。口矛既有助于虫体的穿刺作用,其形状也有助于丝状蚴虫种的鉴定。丝状蚴的咽管细长,约为虫体长的1/5,整条丝状蚴体表覆盖鞘膜,为第2期杆状蚴蜕皮时残留的旧角皮,对虫体有保护作用。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当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鞘膜即被脱掉。由于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物的敏感程度均有差异。因此,鉴别钩蚴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及防治方面都有实际意义。寄生人体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外形圆柱形,虫体细长,头端略扁平,尾端较钝长纺锤形,虫体较短粗,头端略圆,尾端较尖鞘横纹不显著显著口矛透明丝状,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黑色杆状,前端稍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窄肠管管腔较窄,为体宽的½,肠细胞颗粒丰富管腔较宽,为体宽的3/5,肠细胞颗粒少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十二指肠钩虫卵与美洲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生活史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图16-13)。成虫借虫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雌虫产卵数因虫种、虫数、虫龄而不同,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约为10000~30000个,美洲钩虫约为5000~1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钩虫生活史钩虫除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外,也存在经口感染的可能性,尤以十二指肠钩虫多见。被吞食而未被胃酸杀死的感染期蚴,有可能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若自口腔或食管粘膜侵入血管的丝状蚴,仍需循皮肤感染的途径移行。婴儿感染钩虫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被钩蚴污染的尿布,或因穿“土裤子”,或睡沙袋等方式。此外,国内已有多例出生10~12天的新生儿即发病的报道,可能是由于母体内的钩蚴经胎盘侵入胎儿体内所致。有学者曾从产妇乳汁中检获美洲钩虫丝状蚴,说明通过母乳也有可能受到感染。导致婴儿严重感染的多是十二指肠钩虫。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有报道为253天)。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这种现象被称为钩蚴的迁延移行。Schad等曾用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人工感染兔、小牛、小羊、猪等动物,经26~34天后,在其肌肉内均能查出活的同期幼虫。提示,某些动物可作为十二指肠钩虫的转续宿主。人若生食这种肉类,也有受到感染的可能性。致病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因此,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及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外,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有的虽在粪便中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象者,称为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有的尽管寄生虫数不多,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⑴钩蚴性皮炎: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此过程俗称为“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⑵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表现持续性干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钩蚴,则有引起暴发性钩虫性哮喘的可能。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⑴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有时也可形成片状出血性瘀斑。病变深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一农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输血10400ml,经3次服药驱出钩虫14907条后治愈。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⑵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患者出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严重者作轻微活动都会引起心慌气促。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钩虫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等标记红细胞或蛋白质,测得每条钩虫每天所致的失血量,美洲钩虫约为~。十二指肠钩虫可能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等原因,其所致失血量较美洲钩虫可高达6~7倍。⑶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此外,婴儿钩虫病还有以下特征: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3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支气管肺炎、肠出血等);病死率较高,在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1~5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5岁幼儿死亡率可达7%,应引起高度重视。

1、保持犬舍干燥、阳光充足,及时清理粪便并定期消毒犬舍。2、定期检查,及时驱虫或治疗。至少每3个月检查犬粪1次,发现虫卵,立即驱虫。驱虫可选用下列药物:①碘硝酚,10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下注射,效果良好。②左旋咪唑,8~1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内服,连用3天。③甲苯咪唑,22毫克/千克体重,分3天喂完,每日1次。

最好是别喝了,你可以打消协315的电话投诉厂家,让他们给个更合理的解释。

根据全国第一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分析,1990年,全国寄生虫总感染率为%,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等土源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经过十多年的防治,蛔虫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有些地区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甚至高达60%以上。钩虫感染率也有所下降,但比蛔虫感染率的下降幅度小或不明显,有些地区的感染率还有上升,可高达70%~80%。另外,有些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城市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有关,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等的传统吃法,进而追求鲜、肥、美等新口味,于是生鱼片、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饱了口福,却吃出了寄生虫病。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为新的“富贵病”。这又给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寄生虫病该如何控制●对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应采用以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根据不同流行程度,实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如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治疗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和蛲虫病的常用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噻嘧啶等,另外即将上市的还有三苯双脒和伊维菌素。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阿苯达唑,仅史克肠虫清这一品牌我国每年就有数千万人次服用。阿苯达唑驱土源性线虫,用片剂,每片200mg,一般感染者每次顿服两片即可。●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以及包虫病,应以健康教育为主,防止病从口入。治疗患者的有效药物主要是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而且目前阿苯达唑是治疗旋毛虫病和囊虫病的首选药物。阿苯达唑口服后在肝内迅速代谢为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砜,血浆中以亚砜为主,是主要杀虫成分。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和不可逆地阻碍和抑制肠道线虫、绦虫和组织内幼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引起虫体赖以生存和生殖必需的糖原内生耗竭,ATP生成减少,导致虫体死亡。阿苯达唑不仅对肠道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成虫有效,而且对线虫的虫卵和幼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肺吸虫等幼虫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它既可用于驱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粪类圆线虫等肠道线虫,也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包虫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等组织内寄生虫病。

钩虫病论文

献血的好处:

1、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2、男子献血有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3、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4、降低铁水平

铁是身体需要产生红细胞的矿物质。然而,太多的铁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它可以沉积到身体的不同器官,如肝脏和心脏,并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

献血的坏处:

1、脑部供氧不足

献血后,体内血量减少,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此时,体内会产生一种酸性成分,提高血液带氧量,而这种酸性成分,对人体的脑细胞有巨大的不良作用,所以献血后人会觉得头晕。

2、献血会上瘾。

经常性的献血,会造成体内造血功能强化,导致时常会有血管膨胀的感觉,唯有经常性的抽血才能够降低这种不适感。

3、容易造成血液感染

如果献血时一个刚用过的针管又用来给第二个人献血,这样很容易造成血液感染,所以献血时选择卫生点的正规献血机构很重要。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1、多休息

有些体质稍弱或者初次献血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产生,这和血压的突然变化产生重要的联系。所以在献完血之后,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体力劳动,而是应该多注意休息、静养。正常状态下,献完血之后的两天左右身体状况便能得到极好的修复。

2、食疗调养

对于献完血的人群,在饮食中需要加强食疗补血的事项。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其中动物肝脏、肉类、鱼肉等食物需要多吃一些。且在献完血之后的饮食事项中,尽量避免食用凉性、辛辣等刺激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献血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全球气候变暖,将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系统的格局发生变ua,同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灭绝风险会增加。此外,二氧化碳还有施肥效应。2、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一些岛国危险性很大,如已经淹没的图瓦卢群岛、哥本哈根会议上上一哭成名的斐济。还有一些沿海地区,如中国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美国纽约等等都具有灭顶之灾的危险。3、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北半球中高纬度降水将增加(如西伯利亚冻土会融化等),而原本就干旱的地区就更加干旱。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主要是蚊虫等传播疾病以上四个是最主要的影响,每一个都可以展开讲好多,既然是演讲,就随意一些吧,英文的自己去google翻译哦。

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低地被淹没,造成大量难民,陆地上冰川融化,近期导致地表水增加,洪涝危害加大,远期导致淡水资源减少,人类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气候变暖,会导致世界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中纬度地区的耕地会退化成草原,粮食产量减少,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降水量会增加,适合于温带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粮食的增产

近日,有美国科技媒体排出了全球变暖导致的十大惊人后果。 1.更多森林大火 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干燥,而且干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2.古迹彻底毁掉 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令文明古迹彻底毁掉。海平面上升以及更恶劣的天气都有可能破坏这些无可替代的历史古迹。目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洪涝灾害已经破坏了有600年历史的素可泰古城,这里曾经是泰国古代王朝的首都。 3.“回弹”的群山 普通登山者可能留意不到,由于山顶的冰雪融化,阿尔卑斯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都经历了缓慢的回弹过程。几千年来,这些冰山长期压着地表,导致地表受到压制。随着冰川融化,压在地面上的重量得以减轻,地表慢慢回弹。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这些山脉回弹的速度加快。 4.运行更快的卫星 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着大气电离层的密度,这对在该层运行的卫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不断上升,低空的二氧化碳分子相撞时释放热量,导致空气变暖,而在高空二氧化碳分子稀薄,相互撞击的机会不够频繁,所以热量就向四周辐射,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凉爽(电离层气体的温度比低空要高)。随着更多二氧化碳到达高空,更多冷却过程发生,空气流动性变差,所以大气变得更加稀薄,对卫星的拉力更小,导致卫星运行速度加快。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6.冻土解冻令地表不平 全球变暖使得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地表收缩,变得凹凸不平,从而产生一些地坑,对铁路、高速公路和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而对于高山来说,冻土层的融化甚至可能导致泥石流。 7.湖泊消失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周边地区有125个湖泊消失。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湖泊之所以消失可能是由于湖底永久冻结带解冻。由于这些永久冻结带解冻,湖水已经渗透到了土壤里。 8.极地植物现生机 北极冰层的融化为北极的生物带来了光明前景。研究发现,现在的北极土壤中叶绿素的浓度比古代土壤要高,显示了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的生物繁荣。 9.动物向更高地势迁徙 从19世纪初开始,花栗鼠、老鼠等动物就开始向高处迁徙。研究发现,这些动物之所以向更高的地方迁徙,可能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威胁着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因为它们栖息的冰层在慢慢融化。 10.过敏症加剧 研究显示,空气中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更高的气温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令植物比以前早开花,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让植物制造出更多的花粉,令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加。过敏源早来,过敏季节又迟迟不走。过敏症就只能越来越严重了。 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来:气温升高、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不过,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另外一些后果如加剧过敏症、令森林大火肆虐以及让北极湖泊消失等可能人们很少了解到。

犬钩虫病论文

犬钩虫病的病因与临床症状

钩虫病,是犬比较多发而且危害严重的线虫病。钩虫寄生于小肠内,主要是十二指肠。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气候温暖地区常见,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狭小、潮湿的犬窝更易发生。

一、犬钩虫病的病因:

1、引起犬钩虫病的病原,常见的是犬钩虫与狭头钩虫。

2、犬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2—30小时孵出幼虫(杆状蚴),再经1周左右,蜕化为感染性幼虫(带鞘丝状蚴)。

3、犬通常经口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口黏膜感染。

4、当幼虫经口进入宿主体后,停留在肠内,脱去囊鞘,逐渐发育为成虫。

5、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入外周血管,移行到肺泡和气管,随痰进入口腔,吞下后到小肠发育为成虫。

6、犬钩虫还可通过胎盘、初乳感染。

二、犬钩虫病的临床症状

1、严重感染时,黏膜苍白,消瘦,被毛粗刚无光泽,易脱落;

2、食欲减退,异嗜,呕吐,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

3、粪便带血或呈黑色,严重时如柏油状,并带有腐臭气味;

4、如幼虫大量经皮肤侵入时,皮肤发炎,奇痒,有的四肢浮肿,之后破溃,或出现口角糜烂等;

5、经胎内或初乳感染犬钩虫的3周龄内的仔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三、钩虫病的防治措施

1、驱虫:商品制剂为的碘硝基酚溶液,1次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毫升(10毫克),对犬的各种钩虫驱虫效果接近100%。此外,也可应用左咪唑、甲苯眯唑、噻嘧啶驱虫,用量用法可参阅犬蛔虫病。

2、严重贫血时,还需对症治疗,口服或注射含铁滋补剂或输血。

3、卫生消毒:应保持犬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对笼舍的木制部分用开水浇烫,铁制部分或地面用喷灯喷烧,可搬动的用具可移到户外曝晒,以杀死虫卵。

轻度犬钩虫病表现为贫血、消瘦、发育不良、呕吐、下痢等症状,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贫血,以及肾脏功能衰竭等。

一、犬钩虫病的症状

1、干瘦,头发粗刚失去光泽,且易脱落;

2、进入身体的寄生虫会使狗狗肠道出现消化障碍,主要有呕吐,拉稀,便秘等症状交叉发作;

3、由于肠道受其影响,狗狗排出的粪便会带血或呈黑色,严重者可变得像柏油状一样,并散发出令人厌恶的腐臭气味;

4、一旦钩虫的幼虫大量侵入皮肤,狗狗就会因皮肤养不停地而抓自己,严重时造成皮肤发炎,糜烂;

5、幼犬若经胎盘或乳汁感染,可导致贫血、昏迷甚至是死亡。

因此,当家犬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时,铲屎官就要当心了。当然,为保确诊,爪爪博士建议也可以拿狗粪送到医院做一次镜检。

二、犬钩虫病的治疗

1、犬钩虫病原为犬钩虫和狭头钩虫这两种,其虫卵随着患病狗狗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在合适的条件下,最终成长为感染性幼虫。所以,出去遛狗时,铲屎官要特别注意,切忌让狗靠近其它狗留下的粪便!避免被患病的狗所感染;

2、其次,这种寄生虫喜温热潮湿的环境,所以建议铲屎官每天要勤快地做卫生消毒,特别是狗狗窝,要保持干净干燥,条件允许时,可以对笼子里的狗窝展开高温消毒,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烈日的时候把狗狗窝放在太阳底下,帮助杀灭虫卵。

3、做好体内驱虫,可以定时注射拜耳拜宠清,另外,还可以用商品配制的碘硝基酚溶液,皮下注射剂,此外,左咪唑、甲苯眯唑、噻嘧啶等药物也可用来驱虫。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狗钩虫病的文章,可以点击《宠物钩虫病症状》进行了解。

毛发逐渐失去光泽,且容易掉毛;还有可能会出现拉稀,消瘦,呕吐的情况。

钩虫病的论文

1边吸血边排血2咬附部位渗血3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仍渗血4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引起失血

钩虫在肠道内吸人类血液,经常咬破导致肠道长期失血,伤口不易愈合,所以贫血。

没有所谓正常这一说,人体内寄生的唯一有益物种是益生菌群,注意这是“菌”。当代医学认为所有的寄生虫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正常人体应该是不包含任何一种寄生虫的,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办法完全灭绝体表寄生虫,比如螨虫由于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所以很难完全清除。。这些寄生虫随着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数量也不同,当然在相对干净的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完全为零。至于体内寄生虫,正常而且健康的人体内应该是完全没有任何体内寄生虫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 美洲钩虫口囊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1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