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十二指肠钩虫病的防治论文

发布时间:

十二指肠钩虫病的防治论文

猫钩虫病是由钩口属线虫和弯口属线虫的一些感染所引起的,是猫较为常见的重要线虫之一;猫钩虫病是由猫钩虫寄生于小肠特别是空肠上部黏膜上吸血,引起血便或贫血的一种疾病;平时我们要注意猫钩虫病预防,如果不慎中病可根据以下猫钩虫病治疗方法治疗!一、猫钩虫病症状幼虫钻入皮肤时可引起搔痒及皮炎;伴有严重的出血,可视粘膜苍白、贫血;重症时食欲废绝、呕吐、吸收不良、异嗜、肠炎症状,伴有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脓血便的下痢是此病的重要特征,逐渐出现黑色柏油榉便,伴恶臭,表明失血严重;病猫消瘦、衰弱,有时水肿,被毛干燥、粗硬;二、猫钩虫病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食入具感染的幼虫或老鼠等中间传染媒介;2、经皮肤感染:传染性幼虫可直接穿过无伤痕皮肤和毛孔而侵入体内;3、经胎盘传染:钩虫在母猫体内移行感染子宫中的小猫,或在猫仔出生后吃到受污染的母乳而传染;三、猫钩虫病的预防保持猫舍或饲养场地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扫,保持干燥;春秋两季为易感季节,需定期检查粪便,加强用具食具消毒,防止感染的发生;具体预防方法:1、保持猫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用消毒药水经常喷洒猫活动的场所以杀死幼虫,并对猫进行定期驱虫;2、对于病情比较轻的病例,通过驱虫就能痊愈;对于重症需要对症治疗,如输血、保温、补液等;对于肠炎和肠内出血的病例应止血和使用肠黏膜保护剂;3、驱虫可以在皮下注射石炭酸7、5~10毫克每千克体重,但应控制剂量,对于幼猫更应稀释后注射;也可空腹口服噻吩嘧啶制剂10毫克每千克体重,一次内服;或用依维菌素0、3毫克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四、猫钩虫病的治疗方法①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5毫克1次内服,连服3日;②四氯乙烯按每公斤体重一毫升1次内服;⑧驱蛔灵按每公斤体重125毫克1次内服;①四氯化碳按每公斤体重—毫升1次内服,因毒副作用较大,需慎用;

[导读]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钩虫的科属很多,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主要治疗方法有:1.钩虫病患者如无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即可进行驱虫治疗。如贫血严重,则应首先展开

世界上最恐怖的寄生虫是钩虫。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因而感染季节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广东省,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故感染季节较长,几乎全年均有感染机会。

钩虫病种群分布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十二指肠钩虫属于温带型,美洲钩虫属于亚热带及热带型。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般在流行区常以一种钩虫流行为主,但亦常有混合感染的现象。我国地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平均海拔高度800m以下的丘陵地和平坝地仍是钩虫的主要流行区。

其中尤以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省区较为严重。人群感染率仍较高,个别地区可高达50%以上,一般认为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但混合感染极为普遍。

钩虫病是由几种钩虫寄生于犬的小肠而引起的。在我国流行甚广,除北部个别省份外,其他省区均有流行。

寄生于犬小肠的钩虫虽有犬钩虫、巴西钩虫、锡兰钩虫和狭头钩虫,但引起本病最常见病原的为犬钩虫。钩虫大小为~厘米,雄虫较雌虫小。虫体乳白色,头向背面弯曲,眼观有半截细火柴棒大小。虫卵呈钝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内含8~16个分裂的卵细胞。

钩虫侵入犬体的主要途径是幼虫经皮肤、消化道和胎盘感染犬。在犬体内,幼虫经心脏、肺等移行,最后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以吸血来营生。据报道,1条虫体一昼夜可夺去宿主血液毫升。因此,钩虫病以贫血、消瘦和消化不良为主症。由于感染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最急性型。由胎盘或初乳感染的幼犬,于生后2周左右哺乳量减少,被毛粗糙,精神沉郁,随之严重贫血、虚脱。

(2)急性型。多见于幼犬和感染较重的成年犬。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消瘦,眼结膜苍白、贫血、弓背、异嗜、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便中有血,排黏液性血便或带有腐臭味的黑油便。

(3)慢性型。症状不够明显,主要表现轻度贫血,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粪便中可查见钩虫卵。

(4)钩虫性皮炎。如大量幼虫从皮肤侵入,皮肤发炎,奇痒。躯干呈棘皮症和过度角化。重症犬趾间发红、瘙痒、破溃、被毛脱落,趾部肿胀,趾枕变形,口角糜烂。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可怀疑本病。而要确诊,应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病犬粪便中的虫卵。钩虫卵较为特异,犬体内极少有与之类似的虫卵,一旦发现,即可确诊。

对本病的治疗,轻症犬用左旋咪唑按10毫克/千克,1次口服,或每天用丙硫咪唑5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3天。甲苯咪唑按2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3天。丁苯咪唑5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2~4天。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口服,既可驱虫又可灭卵。45%二碘硝基酚按毫升/千克,皮下注射,驱虫效果达100%。驱虫助长灵按每千克体重~克拌料饲喂,具有驱虫、健胃和助长作用,病犬驱虫效果好,身体恢复快。

对贫血严重的犬应进行输血,输血量为5~35毫升/千克。同时给予止血药、收敛药、维生素B12、含铁制剂等。

预防本病可参考蛔虫病。由于犬钩虫幼虫可侵袭人,引起皮肤型幼虫移行症,因此人在犬粪污染的农田劳动时,尽量避免赤脚,必要时涂抹防护剂。

犬钩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

引起犬钩虫病的病原,常见的是犬钩虫与狭头钩虫。

犬钩虫为淡黄白色小线虫,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很发达,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3个犬齿,各齿向内呈钩状弯曲。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4~16毫米。狭头钩虫两头稍细,较犬钩虫小,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1片半月状切板。雄虫长5~毫米,雌虫长7~10毫米。

钩虫的卵是从粪便中排出的。在适宜的条件下,幼虫(杆状病毒)孵化12~30小时,约1周后退化为感染性幼虫(带鞘丝虫病)。狗通常被口腔、皮肤和口腔粘膜感染。幼虫通过口进入寄主体内后,停留在肠道内,摘除包囊鞘,逐渐发育成成虫。幼虫进入皮肤后,钻入外周血管,迁移到肺泡和气管,带痰进入口腔,吞咽并发育成小肠内的成年人。犬钩虫也能被胎盘和初乳感染。钩虫的生活史与钩虫相似,但口腔感染更为常见。

(1)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粘膜苍白,消瘦,被毛粗刚无光泽,易脱落。食欲减退,异嗜,呕吐,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粪便带血或呈黑色,严重时如柏油状,并带有腐臭气味。如幼虫犬量经皮肤侵入时,皮肤发炎,奇痒。有的四肢浮肿,以后破溃,或出现口角糜烂等。经胎内或初乳感染犬钩虫的3周龄内的仔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2)实验室检查:能够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

(1)驱虫:商品制剂为二碘硝基酚溶液1次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毫升(10毫克),对犬的各种钩虫驱虫效果接近100%。该药对犬蛔虫、鞭虫、绦虫和肺吸虫效果不好。此外,也可应用左嘧啶、甲苯嘧啶、噻嘧啶驱虫,用量用法,可参阅犬蛔虫病。严重贫血时,还需对症治疗,口服或注射含铁的滋补剂或输血。

(2)卫生消毒:狗舍应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应及时清理。笼屋的木质部分用开水烫平,铁部分或地面用喷灯烧掉,可移动的器具可移到室外曝晒杀虫卵。

一、犬钩虫病的症状

1、干瘦,头发粗刚失去光泽,且易脱落;

2、进入身体的寄生虫会使狗狗肠道出现消化障碍,主要有呕吐,拉稀,便秘等症状交叉发作;

3、由于肠道受其影响,狗狗排出的粪便会带血或呈黑色,严重者可变得像柏油状一样,并散发出令人厌恶的腐臭气味;

4、一旦钩虫的幼虫大量侵入皮肤,狗狗就会因皮肤养不停地而抓自己,严重时造成皮肤发炎,糜烂;

5、幼犬若经胎盘或乳汁感染,可导致贫血、昏迷甚至是死亡。

因此,当家犬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时,铲屎官就要当心了。当然,为保确诊,爪爪博士建议也可以拿狗粪送到医院做一次镜检。

二、犬钩虫病的治疗

1、犬钩虫病原为犬钩虫和狭头钩虫这两种,其虫卵随着患病狗狗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在合适的条件下,最终成长为感染性幼虫。所以,出去遛狗时,铲屎官要特别注意,切忌让狗靠近其它狗留下的粪便!避免被患病的狗所感染;

2、其次,这种寄生虫喜温热潮湿的环境,所以建议铲屎官每天要勤快地做卫生消毒,特别是狗狗窝,要保持干净干燥,条件允许时,可以对笼子里的狗窝展开高温消毒,当然也可以选择在烈日的时候把狗狗窝放在太阳底下,帮助杀灭虫卵。

3、做好体内驱虫,可以定时注射拜耳拜宠清,另外,还可以用商品配制的碘硝基酚溶液,皮下注射剂,此外,左咪唑、甲苯眯唑、噻嘧啶等药物也可用来驱虫。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狗钩虫病的文章,可以点击《宠物钩虫病症状》进行了解。

一、狗狗钩虫介绍。

犬钩虫是一种小黄白线虫,这种虫头稍微向后弯了一下,口囊发育良好。口囊两侧有三个犬齿。每个牙齿都向内弯。一般雄性的长10-12毫米,雌性的长14-16毫米。狭头钩虫两头稍薄,比钩虫犬的两头小。口腔囊前边腹侧呈半月圆形。雄性长为,女性长为7-10mm。

犬钩虫卵在合适生存环境下的12~30小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再经约1周左右的时间就会蜕变为带有感染性质的幼虫。狗通常可以通过口腔感染的,也可通过口腔粘膜和皮肤感染。经口进入体内后寄宿,幼虫会留在肠内,逐渐发育为成虫。犬钩虫也会通过初乳和胎盘感染。狭头钩虫生活史与犬钩虫相似,也是常见的经口感染。

二、狗钩虫病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时粘膜会苍白、身体消瘦、毛发粗糙无光泽易脱落。胃口差,困倦,呕吐,消化道出现障碍,腹泻,便秘交替发作。大便呈血色,严重者呈柏油状,有臭味。例如,幼犬的数量被皮肤侵入,皮肤就会发炎、发痒。一些肢体肿胀,随后破裂,或口臭。犬钩虫胎感染3周龄幼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三、狗钩虫病的治疗

首先要进行驱虫工作,二碘硝基酚水溶液,皮下注射每公斤。该药对蛔虫,鞭虫,绦虫,肺吸虫等疾病疗效不佳,针对其他虫,得需其他的药物治疗。另外,甲苯嘧啶,左旋嘧啶也可以用来进行杀虫处理。对于严重的狗钩虫病,则需要对症治疗,例如出现贫血症状,可以口服或注射补铁或输血。

温馨提示:狗狗体内外驱虫剂一般定期使用,这样才能避免大部分寄生虫。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寄生虫的文章,可以点击《宠物常见体内寄生虫》进行了解。

钩虫病防止论文

成虫体长约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呈扁卵圆形,其腹侧缘有钩齿2对,外齿一般较内齿略大,背侧中央有一半圆形深凹,两侧微呈突起。美洲钩虫口囊呈椭圆形。其腹侧缘有板齿1对,背侧缘则有1个呈圆锥状的尖齿(图16-9,16-10)。钩虫的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1/6,其后端略膨大,咽管壁肌肉发达。肠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壁有微细绒毛,利于氧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扩散。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1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钩虫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雄虫末端膨大,即为角皮延伸形成的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2个侧叶和1个背叶组成,其内有肌性指状辐肋,依其部位分别称为背辐肋、侧辐肋和腹辐肋。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雄虫有一对交合刺。雌虫末端呈圆锥型,有的虫种具有尾刺,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或其前、后。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大小(mm) ♀:10~13×♂:8~11×~0,5 9~11×~9×体形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形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两分三小支 基部先分两支,每支远端再分两小支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阴门 位于体中部略后 位于体中部略前尾刺 有 无幼虫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细,后段则膨大呈球状。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杆状蚴大小约为~×,第二期杆状蚴大小约为×。丝状蚴大小约为~×,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的腔壁背面和腹面各有1个角质矛状结构,称为口矛或咽管矛。口矛既有助于虫体的穿刺作用,其形状也有助于丝状蚴虫种的鉴定。丝状蚴的咽管细长,约为虫体长的1/5,整条丝状蚴体表覆盖鞘膜,为第2期杆状蚴蜕皮时残留的旧角皮,对虫体有保护作用。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当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鞘膜即被脱掉。由于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物的敏感程度均有差异。因此,鉴别钩蚴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及防治方面都有实际意义。寄生人体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外形圆柱形,虫体细长,头端略扁平,尾端较钝长纺锤形,虫体较短粗,头端略圆,尾端较尖鞘横纹不显著显著口矛透明丝状,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黑色杆状,前端稍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窄肠管管腔较窄,为体宽的½,肠细胞颗粒丰富管腔较宽,为体宽的3/5,肠细胞颗粒少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十二指肠钩虫卵与美洲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生活史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图16-13)。成虫借虫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雌虫产卵数因虫种、虫数、虫龄而不同,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约为10000~30000个,美洲钩虫约为5000~1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钩虫生活史钩虫除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外,也存在经口感染的可能性,尤以十二指肠钩虫多见。被吞食而未被胃酸杀死的感染期蚴,有可能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若自口腔或食管粘膜侵入血管的丝状蚴,仍需循皮肤感染的途径移行。婴儿感染钩虫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被钩蚴污染的尿布,或因穿“土裤子”,或睡沙袋等方式。此外,国内已有多例出生10~12天的新生儿即发病的报道,可能是由于母体内的钩蚴经胎盘侵入胎儿体内所致。有学者曾从产妇乳汁中检获美洲钩虫丝状蚴,说明通过母乳也有可能受到感染。导致婴儿严重感染的多是十二指肠钩虫。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有报道为253天)。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这种现象被称为钩蚴的迁延移行。Schad等曾用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人工感染兔、小牛、小羊、猪等动物,经26~34天后,在其肌肉内均能查出活的同期幼虫。提示,某些动物可作为十二指肠钩虫的转续宿主。人若生食这种肉类,也有受到感染的可能性。致病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因此,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及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外,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有的虽在粪便中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象者,称为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有的尽管寄生虫数不多,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⑴钩蚴性皮炎: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此过程俗称为“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⑵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表现持续性干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钩蚴,则有引起暴发性钩虫性哮喘的可能。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⑴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有时也可形成片状出血性瘀斑。病变深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一农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输血10400ml,经3次服药驱出钩虫14907条后治愈。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⑵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患者出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严重者作轻微活动都会引起心慌气促。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钩虫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等标记红细胞或蛋白质,测得每条钩虫每天所致的失血量,美洲钩虫约为~。十二指肠钩虫可能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等原因,其所致失血量较美洲钩虫可高达6~7倍。⑶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此外,婴儿钩虫病还有以下特征: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3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支气管肺炎、肠出血等);病死率较高,在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1~5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5岁幼儿死亡率可达7%,应引起高度重视。

1、保持犬舍干燥、阳光充足,及时清理粪便并定期消毒犬舍。2、定期检查,及时驱虫或治疗。至少每3个月检查犬粪1次,发现虫卵,立即驱虫。驱虫可选用下列药物:①碘硝酚,10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下注射,效果良好。②左旋咪唑,8~1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内服,连用3天。③甲苯咪唑,22毫克/千克体重,分3天喂完,每日1次。

最好是别喝了,你可以打消协315的电话投诉厂家,让他们给个更合理的解释。

根据全国第一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分析,1990年,全国寄生虫总感染率为%,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等土源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经过十多年的防治,蛔虫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有些地区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甚至高达60%以上。钩虫感染率也有所下降,但比蛔虫感染率的下降幅度小或不明显,有些地区的感染率还有上升,可高达70%~80%。另外,有些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城市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这些寄生虫病的出现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饮食方式的改变有关,现代都市人不再满足于鸡鸭鱼肉等的传统吃法,进而追求鲜、肥、美等新口味,于是生鱼片、醉蟹、炝虾、涮火锅等成为许多饭店餐馆的招牌菜,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饱了口福,却吃出了寄生虫病。这些“吃出来的病”被媒体称为新的“富贵病”。这又给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寄生虫病该如何控制●对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应采用以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根据不同流行程度,实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如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治疗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和蛲虫病的常用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噻嘧啶等,另外即将上市的还有三苯双脒和伊维菌素。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阿苯达唑,仅史克肠虫清这一品牌我国每年就有数千万人次服用。阿苯达唑驱土源性线虫,用片剂,每片200mg,一般感染者每次顿服两片即可。●防治食源性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以及包虫病,应以健康教育为主,防止病从口入。治疗患者的有效药物主要是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而且目前阿苯达唑是治疗旋毛虫病和囊虫病的首选药物。阿苯达唑口服后在肝内迅速代谢为阿苯达唑亚砜和阿苯达唑砜,血浆中以亚砜为主,是主要杀虫成分。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和不可逆地阻碍和抑制肠道线虫、绦虫和组织内幼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引起虫体赖以生存和生殖必需的糖原内生耗竭,ATP生成减少,导致虫体死亡。阿苯达唑不仅对肠道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成虫有效,而且对线虫的虫卵和幼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肺吸虫等幼虫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它既可用于驱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粪类圆线虫等肠道线虫,也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包虫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等组织内寄生虫病。

十二指肠降部早期癌论文

你好!晋中昕儿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和民间经验显示,苦菜具有治疗胃病的良好效果,并且有相关实验表明,苦菜还能解尼古丁毒,由此推断,苦菜中可能含有1中物质能与尼古丁发生中和。最后得出1种假设:人体中含有1组内源性物质,1种与尼古丁相似,另1种与苦菜中的某1物质相似。在正常情况下,2者相互中和;若尼古丁类似物含量多,就会引发胃病。关键词:苦菜,尼古丁,内源性物质,胃病正文:家乡苦菜很多,有人用它治疗胃病,效果很好,于是产生了兴趣,通过资料对其研究,发现,它确实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论文 毕业论文网苦菜为菊科植物苦苣菜Sonchuso1eraceusL.山苦荬Ix-erischinsnsis(Thunb.)Nakai.抱茎苦荬菜(Houtt.)Stebb.的嫩叶,又名苦荬、苦马菜。1—2年生草本植物。苦菜每百克嫩叶含水分91克,蛋白质克,脂肪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胡萝卜素毫克,维生素毫克,维生素C12毫克等。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等。《滇南本草》载“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请积,利水便。”《本草纲目》载“治血淋痔疹”。脾胃虚寒者忌食。[1]苦菜治疗胃病的事实已经被许多人所证实,且效果良好;苦菜能提高口味,健胃,春天吃苦菜的话能健胃提高消化功能,还能抗暑。[2]近年来有关专家又发现苦菜中含有与尼古丁中合的成份,所以苦菜茶又是吸烟或被动吸烟者的最佳饮品。这里举1例:六十年代初,有人常到野外捉蜥蜴充饥,祖父告诉他,苦菜根里的白汁能解毒。1次此人捉了只蜥蜴,从祖父长烟管里抠出点烟油子,涂在蜥蜴嘴里,它很快就昏死了过去,再用苦菜根中的白汁抹在它嘴里,蜥蜴转眼间便复活了。由此看来,多吃苦菜、多饮苦菜茶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有人曾对苦菜解尼古丁之毒做过如下实验:1、苣卖菜简述及问题的提出苣卖菜(geerusderiovlolo)又名取卖菜、苦菜,菊科,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包茎,下部带紫红色,黄色舌状花,我国各地普遍野生。其茎、叶及主根中均有白色乳汁,汁与空气接触后由白色变为深褐色,时间1长还会凝成胶质体,幼苗可食。其药用功能早巳载入我国中医学宝库。药名败酱,全草入药,主要成分含香豆素、甾帖类,主治肠痛、疮疖肿痛、肠炎、痢疾、带下产后淤血、痔疮等疾病,可解蚊、虫咬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淤等功能。根据我们在几种动物体进行试验的结果,苣卖菜还可以解尼古丁之毒。我们认为,这1课题值得研究和探讨。道理很清楚,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吸烟被公认为是对人体有害的。但是,国际上虽屡屡提倡“禁烟”却终不能奏效,这显然是1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可以设想,将遍地丛生、取之容易的苣卖菜经过加工掺人烟草之中或直接使吸烟者服之,这样可减少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体的毒害,因此这具有十分重要和广泛的意义。本文以下所述,是对这1课题在蛇、沙蜥、白鼠3种动物身上所进行试验的记录摘要。2、实验材料及实验过程L试验材料(1)黑眉锦蛇:又名菜花蛇。爬行纲、游蛇科。捕捉于包头西部。(2)沙蜥:又名蟾头蜥,爬行纲、鬣蜥科。包头地区田野均有。(3)小白鼠:动物室饲养。(4)烟积油;由烟头中捅出的膏状物。(5)苣卖菜乳汁:采于包头郊外,由其茎内挤出。(6)蒸馏水。2.实验过程试验1:验证尼古丁致蛇死亡。1990年8月20日。试验对象:蛇,体重156g,体长0.65m,试验前无病态。试验过程及现象:将烟积油0.004g用蒸馏水溶解,用无针头注射器注入蛇口。初注入烟积油后,尚能爬行1.5m,经31秒钟后,药物发生作用。观察其反应:身躯自尾部开始痉挛,随后颈僵直,瞳孔扩散失去光泽,口中有唾液流出,尔后全身僵硬,口垂于地,1分钟后死亡。试验2:观察苣卖菜解尼古丁之毒的效果。1990年8月20日。试验对象:蛇,体重178g,体长0.71m,试验前无病态。试验过程及现象:先将烟积油0.004g用试验1方法注入蛇口。经48秒后药物发生作用,蛇反应与试验1基本相同。等蛇休克之后,立即用解剖刀把撬开蛇口,将鲜苣卖菜乳汁0.Olg抹于蛇喉部,用蒸馏水送服。观察其反应:4分钟后,蛇的尾部先恢复柔软。5分30秒后,手触动蛇体时,蛇有知觉。7分钟后,蛇头可抬起,瞳孔逐渐恢复光泽,在其眼前摆动手臂,有闪躲现象。8分钟后,蛇颈部恢复柔软。10分12秒后,蛇头昂起,可蠕动。蛇的恢复过程,恰好与中毒时过程相反。试验3:观察烟积油与苣卖菜乳汁混合后在动物身上的反应。1990年8月22日。实验对象:蛇,体重203g,体长0.8m。药品用量:烟积油水溶剂0.004g,苣卖菜乳汁0.Olg,混合。过程及现象:将调好后的混和物2ml注入蛇口,经40秒钟后,蛇略有失常反应,表现为爬行缓慢或停爬,力弱,但无较大反应。随时间的延长,蛇逐渐恢复正常。试验后,可继续饲养。试验4:苣卖菜乳汁胶质的效力。1991年1月20日试验对象:同试验3。药品及用量:烟积油0.004g制成水溶液,苣卖菜乳块0.008g制成溶剂(需放入瓷坩埚中加温,待2小时后方能溶解)。过程及现象:用试验1的方法将烟积油溶液注入蛇口内,观察其反应,与试验 1现象基本相同。再及时将乳块溶液注入蛇口,经20分钟后,触动蛇体,有知觉。 33分钟后,在蛇头前摆动手臂,蛇有闪躲现象,身躯由僵变软,头部抬起。经45分钟后,可爬行。试验5:观察沙蜥对尼古丁的反应。1990年8月23日。试验药品:同试验1。过程及现象:用小木片撬开沙蜥口,将烟积油0.002g(膏状)抹入其口中。经5秒钟后,尾及四肢痉挛,头低下,口张合,后腿挺伸3~4次,40秒后死亡。试验6:观察尼古丁与苣卖菜乳汁混合,在沙蜥身上的反应。药品及用量:烟积油0.001g(膏状),与鲜苣卖菜乳汁0.002g调和,不需加水。过程及现象:将混合后的药品用小木片抹入沙蜥口内。其现象:仍能快速爬行,不发生中毒现象。试验7:观察白鼠对尼古丁的反应。1991年1月23日。试验手段:口服及肌肉注射。过程及现象:先将烟积油O.002g溶解后,用无针头注射器注入鼠口,经20分钟后无反应。再将烟积油0.002e溶解后过滤,取lml进行肌肉注射,立刻发生痉挛,随后死亡。试验8:观察尼古丁与苣卖菜乳汁混合,在白鼠身上的反应。1990年1月23日。试验手段:肌肉注射。过程及现象:将烟积油0.002g溶解后与0.0042苣卖菜乳块混合溶解,过滤后取lml进行肌肉注射。发现注射后白鼠仍能跑动,后腿略拖,精神有所减弱,但不发生死亡。三、结论1.尼古丁可使沙蜥、蛇、小白鼠等小动物中毒死亡。2.尼古丁与苣卖菜乳汁混合后,具有降解尼古丁毒性的作用。3.苣卖菜乳汁可缓解尼古丁毒性。4.尼古丁毒素对哺乳动物(这是单指白鼠)用口服的方法远不如两栖动物 (这是指蛇与沙蜥)反应迅速,但用肌肉注射反应迅速。5.胶质的苣卖菜乳汁,仍能降解尼古丁毒性。[3]有研究显示,尼古丁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返流入胃,以致破坏胃粘膜,并且还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粘膜粘液分泌减少。这些均可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病。[4]由此可见,苦菜既能治疗胃病又能解尼古丁毒。于是,得出1假设:胃病可能有另1引发机制,人体中含有1组内源性物质,1种与尼古丁相似,我暂且称它为尼古丁类似物,另1种与苦菜中的某1物质相似,称它为苦菜活性物质。在正常情况下,2者相互中和;若尼古丁类似物含量多,就会引发胃病。谢谢!

1.好发部位十二指肠腺癌在多发生于降部乳头周围,约占60%其次为壶腹下段,球部最少见。2.病理形态(1)大体形态:十二指肠腺癌大体形态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环状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其中息肉型最多见约占60%溃疡型次之(2)组织形态:镜下见十二指肠腺癌多属乳头状腺癌或管状腺癌,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以息肉型乳头状腺癌居多其他部位多为管状腺癌,呈溃疡型或环状溃疡型,溃疡病灶横向扩展可致十二指肠环形狭窄 1.临床症状与体征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或仅有上腹不适、疼痛、无力贫血等其症状体征与病程的早晚及肿瘤部位有关根据文献统计现将常见症状、体征分别如下:(1)疼痛:多类似溃疡病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进食后疼痛并不缓解有时疼痛可向背部放射(2)厌食恶心呕吐:此类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在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率为30%~40%如呕吐频繁呕吐内容物多大多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堵塞肠腔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所致。呕吐内容物是否含有胆汁可判别梗阻部位(3)贫血出血:为最常见症状其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失血如大便隐血、黑便;大量失血则可呕血(4)黄疸:系肿瘤阻塞壶腹所致,此种肿瘤引起黄疸常因肿瘤的坏死脱落而使黄疸波动,常见于大便隐血阳性后黄疸也随之减轻;另外黄疸常伴有腹痛。以上2点有别于胰头癌常见的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5)体重减轻:此种症状亦较常见但进行性体重下降常预示治疗效果不佳(6)腹部包块:肿瘤增长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部分病例可扪及右上腹包块2.临床分期国内对十二指肠腺癌尚未进行详细分期,其分期方法多沿引美国癌症联合会制定的分期法(1)临床分期:第Ⅰ期肿瘤局限于十二指肠壁;第Ⅱ期,肿瘤已穿透十二指肠壁;第Ⅲ期,肿瘤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第Ⅳ期肿瘤有远处转移(2)TNM分期为:T:原发肿瘤To: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侵犯固有层或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肌层。T3:肿瘤穿破肌层浸润浆膜或穿过无腹膜覆盖的肌层处(如系膜或后腹膜处)并向外浸润≤2cm。T4:肿瘤侵犯毗邻器官和结构,包括胰腺。N:局部淋巴结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局部淋巴结有转移。M:远处转移。Mo:无远处转移。ML:有远处转移

如果确诊患了十二指肠瘤之后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生长的位置来考虑治疗方式。如果是早期的肿瘤直径没有超过2厘米,就可以通过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肿瘤比较大,已经出现了梗阻症状就不适合手术,需要植入支架进行治疗。如果肿瘤的体积比较大,浸润得比较深就需要通过手术将部分十二指肠、胆总管或者胆囊等部位,然后再把肠道与胰腺或者胃脏进行连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如果肿瘤发展为晚期恶性肿瘤就只能通过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使患者的生命周期延长。

十二指肠癌作为胃部的一种疾病,大部分情况下容易出现在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身上,最开始表现为胃炎,胃溃疡的逐渐慢慢发展成为十二指肠癌,对这种疾病时要区分清楚十二指肠癌的前期癌症表现到底是什么。十二指肠癌指的是起源于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的癌,多半为单发,可有腺瘤恶变而来,组织学上可见腺瘤十二指肠癌发生于右乳头下部位的周围约占60%,但由于这种疾病早期的表现不是很明显,所以今天我们要多了解一下,十二指肠癌的早期症状。在临床上,医生认为十二指肠癌的发病几率占有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所以这种十二指肠癌的发生概率并不是很大。但针对一部分人群就特别容易发生,比如说年龄在五十岁到七十岁的男性身上发病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目前针对十二指肠癌的病因,还不能完全判断,患者能根据症状来进行治疗。尤其是早期十二指肠癌的症状虽然不明显,但通过积极的检查也是能帮助患者判断病情。当然,在判断清楚病情后,积极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方法。患者需要明白十二指肠癌发病率很低,一般恶性程度比较低,就会出现十二指肠梗阻产生黄疸的症状,也可能会出现贫血等情况。这是由于疾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症状表现不是太多,尤其是早期的症状,一般没有特别明显的情况,但在生活中我们多加留意的话,也会发现十二指肠癌的表现。首先,我们要利用传统的检查手段来确定病情,再依靠传统的手术方法来治疗疾病。不过,手术然需要承担风险性,患者要考虑清楚病情后,再来决定治疗方案。十二指肠癌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后会产生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到了晚期会有恶液质,消瘦,贫血等问题持续发生,这些都是晚期症状明显表现,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我们可以按照晚期的表现先来大致进行了解,这样对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钩虫病的论文

1边吸血边排血2咬附部位渗血3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仍渗血4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引起失血

钩虫在肠道内吸人类血液,经常咬破导致肠道长期失血,伤口不易愈合,所以贫血。

没有所谓正常这一说,人体内寄生的唯一有益物种是益生菌群,注意这是“菌”。当代医学认为所有的寄生虫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正常人体应该是不包含任何一种寄生虫的,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办法完全灭绝体表寄生虫,比如螨虫由于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所以很难完全清除。。这些寄生虫随着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数量也不同,当然在相对干净的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完全为零。至于体内寄生虫,正常而且健康的人体内应该是完全没有任何体内寄生虫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 美洲钩虫口囊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1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