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美国医学杂志清朝

发布时间:

美国医学杂志清朝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 谢谢采纳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 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 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

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强行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演变中是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清代官服的产生,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在坚守其本民族旧制度基础上并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的。清朝政府在制定服装制度时,既保留了汉族服装制度中的某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是中国历史上服装制度最为庞杂和繁缛的时期,它的条文规章也多于以前任何一代。了解清代民俗与社会,应从清代的衣、食、住、行开始。官服,也叫章服,一般是指封建社会中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所谓按章规定,籍以明辨是非等级的服饰。官服制度,是随着阶级的分化而出现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虽然不断改朝换代,但是,作为一种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的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官服制度来说,却始终在历史的因袭中流传下来,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一、 我国官服的沿革我国官服(也叫章服、冠服)制度的历史是从人类社会出现等级差别时就产生了,它是等级差别的另一种形式。尧舜时期的等级分明程度就像人们所穿的衣裳一样,上下不可颠倒。衣为上,上则天,天则尊;裳为下,下则地,地则卑。推而论之为,天子为上,庶民为下,因而天子与庶民的关系就如同衣和裳的关系一样,上下不可乱来,这种比喻在今天看来,是幼稚可笑的,可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那种在“名位不同、礼教异数”的社会制度里,这是天经地义的法典,不容更改。所以,我国从奴隶社会开始,从天子到庶民,无论衣、食、住、行,便都有成套的并严格的规定,这便是我国历代相延、流传有序的礼制中一种旨在明辨等级,区别尊卑、区别官阶的制度。而各朝的官服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只有把社会上的人分成若干个等级,方能巩固其统治地位。这种理念也一直伴随封建社会各个统治时期。二、 清代官服制度及其特点清代官服制度,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在坚守其本民族旧制基础上并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起来的。从我国服装历史角度观察,清代官服制度是最为庞杂、繁缛,条文规章也多于以前任何一代。总的看来,清朝政府在制定服制时,既保留了汉族服制中的某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例如: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章纹(十二种传统图案)作为衮服、朝服的纹饰,以绣有禽兽图案补子作为文武官员职别的标志,以金凤、金翟纹饰作为后妃、命妇冠帽和服装上的装饰,而废弃了历代以滚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宽袍大袖的绛纱袍服为朝礼之服,以通天冠、粱冠等冠、帽为官帽的传统制度。形成了清朝独具特色并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制度。清代官服特点如下: 1、 顶戴与花翎 清代男子的冠帽,有礼帽、便帽之分,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曰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曰凉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檐边。多用皮、呢、缎制作。大多为黑色。凉帽的造型无檐边,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帽。如果是官员佩戴这两种帽形,一定要有顶珠和花翎。清代冠帽上的顶珠和花翎,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清代官服制度中特有的一种“标识品序”的方法。顶戴花翎,俗称为“顶珠”、“顶子”, 是指那些当时有官爵者,所戴冠顶镶嵌的宝石而言,清代的冠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朝冠是为在职朝臣在朝受事或典祭礼仪之时戴用;吉冠是为一般礼仪时戴用。冠上的顶珠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清代服制规定,一品官要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等到了乾隆皇帝以后,这些“顶子”基本上是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代替了。冠上无顶珠者,即无品级,也称“未入流”。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子上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所以在清朝,只要一提到“顶戴花翎”便意味着“功名”和“前程”。因而在当时的社会上,这是一种官宦显赫的象征,就连那些没有官职的满洲贵族,也对此垂涎三尺,以致出现不惜重金向州、官、府、县活动,想方设法弄个“顶子”,捐个“前程”来抬高身份,烜赫眼前。当时朝廷为了解决一部分财政开支的不足,也主动采取这种“开捐”的方法来“开辟财源”,实行捐官,这种捐官的弊政自乾隆年以后就已出现,到道光咸丰之时,已经成为定制,遍及全国。各州、府、县每年均可按季节或某一事由进行“开捐”,只要捐者肯于出价,适合衙门的要求,用钱便可捐到一定品级的官衔,尽管他们所捐的官衔既无实权也无实职,也不拿俸禄,却可以穿所捐品级的官服,光宗耀祖,荣耀乡里。进而借此危害地方者也不在少数。这种公开卖官鬻爵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黑暗。 关于花翎,因为是插戴在朝冠或吉服冠上的,又与顶子相联,所以,人们便常常把它们放在一起,称为“顶戴花翎”。只有顶戴与花翎在一起时才表示该官员的完整“功名”。花翎是指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眼。戴时,是把有蓝翎和孔雀翎配在一起的小束翎子用红线将翎根捆扎在一起,然后将它插进帽子的翎管之中,翎管是用翠或玻璃作成,是长约7cm的圆形小管,顶部有孔,用红丝绳系在冠顶上。 清代初年,带花翎并不是品级标志,而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赏赐,象征着一定的荣誉。直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对此项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带花翎,只有贝子以下,才可以戴,并且还明确规定,贝子应戴三眼花翎,就是三个目晕连在一起的花翎,国公应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官员可戴单眼花翎,即一个目晕。至于六品官员以下,一律要戴无“眼”的蓝翎。蓝翎,是鶡的羽毛,鶡是鸷鸟中比较凶残的一种天生好斗的鸟类,汉代时就用此鸟的羽毛作为武士冠顶上的装饰,象征勇猛与力量。鶡的羽毛无晕,而且颜色闪蓝光,因而清朝它叫蓝翎。按规定的服制,蓝翎比孔雀的花翎为低。2、遵礼着装 满族入关以后,首先令汉族人剃发易服,“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若有服饰“仍存明 制,不随本朝之制者,杀无赦”。这一强制性活动的范围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制定民服制度以后,对于清朝的各级官员的服装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到了乾隆初年,服装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并绘图加载到清代《会典》之中。皇帝、后妃、王公大臣及文武百官,所穿用的官服,除了日常服及出行用服以外,基本上被分成了三大类,即礼服、补服和吉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一种裘皮马褂)、衮服、朝袍、朝裙、龙褂等。 补服:属于礼服的一种,是清代文武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官职与官位的标识是用胸前和背后的补子图案加以区分的,一般采用方形,长宽在40厘米左右。按《大清会典图》规定,文官图案要绣禽鸟类,武官图案绣兽类图案。例如,文官一品图案绣仙鹤,二品官绣锦鸡,三品官绣孔雀,四品绣云雁等。武官一品麒麟,二品是狮子,三品是豹,四品是绣虎图案等,使人一望便知其官位。 吉服:包括吉服冠、衮服、龙袍、龙褂、蟒袍等。无论是穿礼服还是吉服,凡是符合佩带朝珠、朝带或花翎的官员(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有资格使用),一律要佩戴之。总之,凡遇礼仪之时,参加者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文武群臣,所穿服饰,一律要按礼节制度而行,按章守法,否则以失礼罪之。按清朝的服制,龙袍只限于皇帝,而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的范畴。中国历代器物和服装上都出现过龙的形象,但到了清代用“龙”做天子服装上的装饰和作为皇室器物上的图案,已达到了十分成熟和完美的程度。清代皇室服饰中龙的图案有以下几种: 团龙,即以龙的正面形象组成团花装饰,有单龙或双龙圆形图案。用在皇帝的龙袍上,团龙图案一般用于袍服的前胸、后背,以此表现“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云龙,是一条或二、三条巨龙在云纹中转动的姿态。由于云纹是用刺绣表现,绣线有深有浅,宛如龙身在浩瀚的云海中,富贵翱翔。由于图案变化生动灵活,故这种云龙多在龙袍、室内织物中表现。也经常在建筑、器物上出现。 行龙,这种龙形图案,多作行走状,表现得极为健壮有力,一般多为服装织物中的雕绣和建筑图案表现。在龙袍面料中表现为与海浪图案融合在一起的”海水龙”、与穿枝莲、吉祥牡丹结合在一起的“穿花龙”,这些都是在清代的织物中特有的表现。 “龙”在中国古代,取其奇数为吉祥如意的含义。清代在服装、建筑、器皿上应用不同的龙作装饰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奇数龙图案除了应用在龙袍上外,还常常出现在建筑上,如九龙壁、九宫格龙图案、九九间宫殿龙饰等,都是以九龙做装饰,显示出统治者的赫赫权位。 蟒袍,又叫“花衣”是清代官员及其“命妇”穿在外褂内的专用服装,并以蟒数及蟒爪数量区分等级。但民间习惯将五爪龙形蟒称为龙,四爪龙形蟒才称为蟒,实际上“龙”和“蟒”的造形基本相同。只是头部、尾部、火焰等处略有差别。袍服中除蟒数、蟒爪以外,还有颜色的禁忌。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决不能穿黄色的服饰。否则,就犯欺君之罪也是格杀勿论的。 4、朝珠与朝带 朝珠与朝带,是清朝礼服中的一种佩饰,,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挂朝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军机处、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等所属的官员,不分等级一律可挂朝珠。这也是我国古代王公贵族,佩玉之风的沿袭。也不可排除一种宗教信仰的原因。满族信仰萨满教和佛教,朝珠,有如佛家用的“念珠”。清代的朝珠,共有一百零八颗,用四个大珠将其分成四分,称为“分珠”,象征四季变化,在朝珠上还有三串小珠,称做“纪念”。纪念上还有三个小分珠,据说是象征一个月里,上中下三旬的三十天。朝珠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又一种标志。 所谓朝带,是一种用四块金属版为装饰,衔接丝带的腰带。清代官员穿公服时要穿官靴,多为方头靴,穿便 服时穿黑布鞋。靴与鞋的造型式样有云头、双梁、扁头等样式。另有一种公差等人穿的一种官靴,叫“爬山虎”快靴,底厚筒短,便于出门时跋山涉水。 总之,我国的官服制度与清代官服是建立在“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的产物,是封建宫廷对统治制度的维护手段之一,随着封建王国被推翻,封建的服饰等级制度逐渐在人们的观念上土崩瓦解了。三、 清代官服的文化蕴涵其实,清代官服,我们并不陌生,它的独特款式造型及色彩,我们今天都可从一些当代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看到。它和清代的其它服饰一样,是以浓郁的满洲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装饰风格,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盛行过近三百年。清代的官服的制定与沿革是与满族的习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以满族服饰为基础,有采纳了汉族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引起了我们今天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及服装史学等多方面学科研究的注意和兴趣,从中可以窥见,满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我国服装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清代服饰及官服沿革与文化,也为电影、戏剧、美术界、歌舞等文化领域,提供详实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资料。 清代官服的继承与演变,说明了清代不单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经历过检验、实践、证明既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它把继承、改造、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古代服饰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清代服饰沿革中,尽管在民族“易服”上,他们为了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推行了一套强硬的政策,但是在二百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长袍马褂和短衣式的服装结构,是有生命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汉族传统服装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从衣着特点和传播的持久性来分析,它是以新代旧的一种进步,是时代进步的一种反映,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可以说这种变革,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继战国时代的“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突变。所以说这种改革是起到了推进服饰演变的积极作用。 满装官服的长袖窄衣与历代数千年的宽袍大袖和拖裾大冠形式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和对比。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文物珍宝——明清织绣》 王光镐主编、杨玲撰文艺术图书公司 1995年6月《清宫档案揭秘》 李国荣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9月30日《清史稿》卷一百三《舆服二》 赵尔巽等撰 中华书局 1976年7月第1版《中国礼文化》 邹昌林 社会 《清史稿》卷一百三《舆服二》 还有就是相关皇帝编撰的雍正十年校刊《大清会典》。乾隆五年敕撰《大清律例》,乾隆二十六年敕撰《大清会典·会典则例》,乾隆三十一年校勘完成《皇朝礼器图式》,为清宫廷画师精心彩色描绘,并用木刻版刊印黑白图。后于嘉庆、道光年间纂修完成《会典及事例、图式》和《大清通例》。光绪年间又增补修纂《大清会典图例》。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 蟒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注释: 1、(文官内:指在京城的文官。文官外:指在京城外的文官,即地方文官。武官内:指在京城的武官。武官外:指在京城外的武官,即地方武官。未入流:一般不算在九品十八级中。) 2、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是区分文武官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清官共分九品十八级.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所以才有成语衣冠禽兽)文官服饰标识: 大清帝国官制设置严紧、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置为九品一十八级。品级高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体现在胸前的补服图案上,使人一目了然。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殿阁大学士等均穿戴一品仙鹤补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资政大夫、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等均穿戴二品锦鸡补服。三品文官孔雀补服 通议大夫、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盐运使、大理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武备院卿、上驷院卿、按察使,均穿戴三品文官补服。四品文官鸳鸯补服 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鸿扩寺卿、顺天府府丞、陵寝掌官防官、各府知府、翰林院侍学士、尚茶正、尚膳正,布政使司参政、各省巡守道、都察院俭都御史等均穿戴鸳鸯补服。五品文官白鹇补服 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各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各部员外郎、盐运使司副史、各州知州等均穿戴五品白鹇补服。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各部院主事、院判、都事、寺丞、内务府副管领、武备院库掌、太医院院判、各王府管领、京府通判、京悬知悬、兵马司指挥等均穿戴六品鹭鸶补服。 七品 补服 各州州判、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皇史、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务府司库、各部院七品笔帖式、各县知县等均穿戴七品 补服。八品文官鹌鹑补服 武官服饰标示: 太医院御医、内务府司匠、各悬悬丞、各州儒学学政、鸿扩寺主薄等均穿戴鹌鹑补服。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各府知事、各悬主薄、刑部司狱等均穿戴九品蓝雀补服。一品武职麒麟补服 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二品武职狮子补服 武显将军、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扩军统领、九门提督、八旗副都统、各省驻防副都统、总兵、散秩大臣等均穿戴二品狮子补服。三品武职豹补服 一等侍卫、圆明园营总、扩军参领、骁骑参领、陵寝总管、围场总管、参将、一等扩卫、驻防协领、游击等均穿戴三品豹补服。 四品武职虎补服二等侍卫、佐领、南苑总管、宫殿总管太监、都司、指挥金事等均穿戴四品虎补服。 五品武职熊罴补服 六品武职彪补服 三等侍卫、步军副尉、关口守御、守备、守御所千总等均穿戴五品戚罴礼服。 蓝翎侍卫、亲军校、骁骑校、门千总、营千总、卫千总、步军校等均穿戴六品彪补服。七、八品武职犀牛补服 城门更、游牧正尉、把总、武信骑尉、奋武校尉、委署亲军校等均穿戴七品犀牛补服。九品武职海马补服 修武校尉、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额外外总等均穿戴九品海马补服。 大体来看,文官是禽,武官是兽。 清代官员顶戴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 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 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帽子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区别官级的重要标志:官服一品朝冠顶戴 亲王以下,直到子爵和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世界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二品吉服冠珊瑚顶二品顶戴 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珊瑚的颜色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可以用作官帽之上,仅次于红宝石。珊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三品吉服冠蓝宝石顶戴三品吉服冠三品朝冠三品吉服冠从三品涅蓝顶 三品蓝宝石顶戴三品官用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涅蓝四品顶戴 四品吉服冠(暖帽) 四品官用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蓝色赢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爱。不透明,为玻璃至油脂光泽。其硬度为,比重是。青金石拥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色等,青金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口的传统玉料,其多数来源于阿富汗。迄今为止,在我国沿未发现青金石英钟的产地。五品吉服冠五品吉服冠水晶顶戴五品水晶官帽顶珠 五品官用水晶,是自然界3000多种矿石中的一种,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透明、常呈六棱体状。自古以来备受人类宠爱,世界各国均列入宝石行列。硬度为7,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这使得脆且易碎的黄玉、钻石、欧泊石、祖母绿之类的宝石相形见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水晶,比如:巴西、乌拉圭、美国、南非、赞比亚、俄罗斯、 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中巴西水晶最有名。六品吉服冠六品吉服冠(暖帽)六品朝冠(白色涅玻璃代替砗磲) 备注:据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 40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砗磲顶戴六品顶戴六品顶戴 六品官用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是10,砗磲的白度是10),是稀有的有机宝石,亦是佛教圣物。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 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七品吉服冠全品相正七品衔顶戴素金铜顶 七、八、九品都是金顶,区别是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八品九品,无图。由此可以看出:一品和二品顶子趋向于红色 ,三品和四品趋向于蓝色,五品和六品趋向于白色 ,七、八、九品趋向于金色。 花翎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到也贴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朝珠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它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 材料及颜色:清代的朝珠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沉香、青金石、玉、绿松石、宝石、碧玺、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间珍物琢制,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珠的材质珍稀高贵,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态出现,着意表现它的材质,以显其气质非凡。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女人佩戴朝珠的规定:清代皇后穿朝服时,要身挂三盘朝珠,中挂东珠朝珠,两侧为珊瑚朝珠;穿吉服时则挂一盘,珠宝杂饰随意。而皇贵妃、贵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时,中间佩戴一盘蜜蜡或琥珀朝珠,左右斜挎肩挂两盘红珊瑚朝珠;嫔以下乃至贝勒夫人、辅国公夫人、乡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间佩戴一盘珊瑚朝珠,另两盘为蜜蜡或琥珀朝珠;民公夫人、五品命妇身穿朝服时所挂的三盘朝珠,则在青金石、绿松石、蜜蜡、琥珀、珊瑚中随心选用,无严格定制。 妇女与男子朝珠的区别:妇女悬挂的朝珠,与男子所佩者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看朝珠上的“纪念”,两串在左者为男,两串在右者为女,两者不能颠倒。此外,还有一些规定:如命妇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等古礼,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等时,则要佩挂三盘朝珠,同时还必须穿着朝服。三盘朝珠的具体佩挂是正面一盘佩于颈间,另外两盘由肩至肋交叉于胸前。至于男子,在任何场合都只悬挂一盘朝珠。 显示官位高低:朝珠的大小质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员觐见皇帝时必须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额头触地。朝珠的直径越大,珠串就越长,佩挂者俯首叩头的幅度就可减小,这可以说是皇上对不同官职的不同恩赐。 配挂朝珠的规定: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二品朝冠顶戴

美国医学杂志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不是特效药同时连花清瘟颗粒是中药。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显示,连花清瘟胶囊并不属于新冠病毒特效药。连花清瘟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是多种中药,如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等十三味中药材,经过现代工艺加工而制成的颗粒剂。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连花清瘟胶囊多次被提及使用。那么,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吗?很多人对连花清瘟胶囊的具体功能作用不是很了解。根据最新消息,连花清瘟不是新冠预防药,如果作为预防新冠不建议吃连花清瘟,下面来看下关于连花清瘟具体有何功效?又该如何使用?

连花清瘟不是新冠预防药

连花清瘟胶囊的确已多次被国家卫健委作为推荐用药,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今年3月15日,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明确,处于医学观察期,或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的轻型和普通型病人,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治疗药物。但其中并没有提到“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多名医生也明确指出,连花清瘟是治疗用药,非预防用药,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若没有症状不推荐服用。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方泓提醒,连花清瘟胶囊是新冠患者的治疗用药,非预防用药,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

以上就是关于连花清瘟不是新冠预防药的相关介绍,大家可以了解下,更多的有关新冠治疗相关信息关注分享。

莲花清温不是按疗程服用的,其有利于春季患上了感冒以清内热为主,与普通的感冒药稍有偏颇。

我一般感冒就吃这个,感觉还行

清朝药学史论文3000字

清军入关后,造成了中国电视剧文化的空前繁荣。……

满清的历史,就是汉民族的血泪史,从头到尾的愚 民和屠 杀。1、“剃发令”,满清入关后勒令汉族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屠杀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风俗,旗袍马褂成了汉族的民族服装,汉族的民族自豪感被摧残;2、满清大规模的屠杀,导致中国人口急剧减少,除“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有机可查的外,其他很多屠杀被嫁祸给农民起义军,如张献忠。(扬州和嘉定的屠杀资料,也是清末留学生从日本传回的,本土已经没有史料记载了)3、“文字狱”,不仅通过咬文嚼字来捕杀汉族知识分子,而且大规模的焚毁、删节、修改各种书籍,从康熙到乾隆,整整持续了100年,中国无数典籍被毁,摧残了中国的文化。4、“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政策,从康熙的“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大量的领土和金银被割让和赔偿。千年的积蓄和几百年外贸流入的海量白银,被掠夺。中国到现在也没有喘过气来。(想想西伯利亚的资源吧) 5、满清皇族和明朝皇族对外的区别:(1)土木堡之变,明朝皇帝亲征被俘,他没有投降,也没有被利用;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在送走太子、后妃自尽、斩杀公主后,上吊自杀,实践了朱明皇族“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土、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 (2)英法联军几千人进攻,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暑”,圆明园被烧毁,圆明园内住的后妃被.....;慈禧太后英勇的与“天下万国”宣战,遭到八国联军干涉的时候,扮装农妇狼狈逃往西安。

三千字左右的中药学毕业论文很容易写,期刊论文都达到了这个字数。你选好论文题目后下载几篇类似题目的中药学期刊论文,借鉴这几篇论文中的观点,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不要只复制一篇期刊论文),先保证论文框架和结构完整,字数足够,然后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说一遍,达到降重的目的,这样毕业就没问题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结构和查重率,如果是实验类毕业论文的话要求更高,可去药学专业网站药标网求助,字数少费不了多少钱,毕业论文质量还有保证。

随医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预防和保健极其重视,药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传统化学制药的地位已被动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物技术制药逐渐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在制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尽管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发展道路曲折,但是其发展速度快,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 文章 集中论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并 总结 几点建议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和钻石产业,需要集中力量提高制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生物制药产业 发展态势 思考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以抗体工程和细胞工程产品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演变为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领域行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生物制药产业在应对器官移植、糖尿病、尿毒症、心肌梗死等重要病症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技术,在蛋白质组实验研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大的突破性发展空间。

1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产业体系不完整、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不断研发出新的生物制药产业研究成果,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生物制药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其所带来的销售额不断突破新高,其中蛋白药物、生物疫苗等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与人类疾病相连的切合点愈见明朗;应用生物技术研发的新药逐渐在药品研发市场中成为主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技创新不足

与国际上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研发费用在整个企业支付费用中的比例偏低,使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动力。同时由于长时间缺乏对于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意识,使得大量生物技术流失或者被同行非法利用,阻碍了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技术因素的制约和高端人才的缺乏,我国在治疗性生物药物、生物疫苗等领域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真正可用于临床和实际治疗的技术可谓凤毛麟角。

产业体系不完善

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管理和约束,我国企业对于国外的医药产品进入壁垒偏低造成生产过剩,增加了市场风险。医药企业集中程度低,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技术输出资金,而竞争力较弱。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会涉足其他领域的产业;部分 企业管理 者由于素质偏低,而在某个新概念上停滞不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3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生物技术药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在2000年后FDA批准生物技术创新药物中,销售额位于前10名的有多达8个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其销售业绩也非常惊人。近年来在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中国家对哺乳细胞表达的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借以促进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4 促进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强技术上的创新

在研发技术上进行革新将是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和核心举措,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和设备,开发具备新效能、新品质的药物。同时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和维护,对药物程序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确保安全、顺畅。

充分利用内外背景因素

生物制药产业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需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进行适时调整,使企业保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同时要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拓宽企业融资 渠道 ,进行合理的战略联盟;加之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标准,提高药物原料的质量,旨在研发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药物,为人类造福。

5 结语

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活跃在科技领域最璀璨的明珠,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前景非常广阔,全球的药物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尤其是针对分子量大,结构较复杂的药物,其比化学合成法更为简单有效,并且节约成本。生物技术药物在治疗艾滋病、贫血、血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癌症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变性和比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上都展现了其优势。生物技术制药必将为解决人类的疑难杂症,减轻人类痛苦和压力,保护环境,弥补资源短缺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获得长足发展,生物类的外包公司已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行业。蛋白质工程等也为生物制药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将展现出新的发展姿态,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陈惠鹏,汤仲明,等.生物制药的现状和未来(二):发展趋势与希望[J].产业发展,2005,25(1):86-93.

[2]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

[3]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产业发展,2006,26(1):92-96.

[4] 徐君,李贵芳,王育红.生物制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7).

[5]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报告 (2002)[R].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浅谈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

摘要:一般来说,目前药学服务为药师所给出的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质为目的的,以科学药物治疗为根本的一系列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是为所有医疗卫生保健环节中在预防保健、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中与愈后康复等阶段,依附于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这一主要目标,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及负责的服务。此服务不但有药师负责实施,同时更需要利用集体协调完成。文章将对药学服务的特点以及要求等予以了相关介绍。经国内药学服务基本状况与相关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药学服务的深层次意义,其引导国内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药学服务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药学服务;全程化

1药学服务的特征

目前药学服务基本是以药师为给患者和公众健康方面进行专业服务的,其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和药物治疗存在一定联系的药学服务需由药师提供合格的药物,特别重要的还有注重观察疾病发展情况和合理治疗,并且对其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果断进行决定,还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保证安全、有效、节省的药物治疗[1]。② 药学服务需多加注重对患者健康的关注,要细致的对待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不用为患者进行实际照顾,但应该对患者实施耐心负责的治疗。③必须对药学服务预期目标明确,其中含括对疾病的预防和对疾病的治愈、对其消除或者减轻其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同时也是医务工作者的愿望和目标。④要更多的关注群众的生活健康质量, 注重治疗和改患者生存质量,深刻认识药物治疗本质,药物不只能是防治疾病,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2药学整体服务

伴随医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预防和保健极其重视,这也是医学服务的主要方面。医疗服务现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医药学服务不仅仅是患者住院和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现在包括治疗过程及其大众整体保健,其中还应给大众提供终身健康服务。其服务场所不能只局于医疗单位和药店之内,应当扩大到整个社区。整体药学服务应在整个医疗和卫生保健过程之中,药师需要用药学方面的知识,并向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直接的、细致的、和药物应用相关的服务,用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经济性,并改变和提高大众健康的生活质量[2]。医药学服务不仅是治疗当中的一次性服务,还是整个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间断的。医药学服务不只是医院里药师的专职,也是整个社会药师所共有的责任。

3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

药学所有相关部门里的配合及制度和观念的协调统一是药学服务实施的根本,合理的编制和相关的药学 教育 制度及专业知识通常是普及药学服务所必备的条件,合适的药学专业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加上熟练的专业技术这是药学服务实施的关键[3]。另外,还有很多因素能影响到药学服务工作的进行。实施药学服务药师是主体,广大药师在药学服务方面的认知及接受能力对其药学服务的实施有着较大影响。

伴随药学服务的不断展开,其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拓新,也急需药师的大力投入。有部分药师认为药学服务只是临床药师的工作,只是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时才是药学服务,局限于专业知识,结果产生畏难思想。面对新机会,整体药师要战胜自我,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探索中进行实践,充实自身的能力与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

结语

现在药学部传统编制已经制约了药师们更好的开拓新领域,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 方法 不但把药师们的大量时间耗费掉了,还耗费了药师们的大量精力,总是在重复机械性工作也降低了药师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并间接影响到了药学服务的高效实施。缺少合格的药学人员是影响药学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4],药学教育部门需应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改革发展,更加丰富教学知识范围,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药学服务新理念。在医疗整体合作中应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药师工作,这些都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先决条件也是必要条件。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并不是争角色,而是医疗团队合作的回归。药学服务和治疗护理、健康保健服务共同构成卫生保健服务,医务人员需要更好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出各自专业技能,共同把保障公众健康工作做的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12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与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与会须知[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12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12,13(05):476-478.

[2]刘澍楠;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A];2011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1,18(07):701-704.

[3]张贞良;廖晓玲;范积平;军队中心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A];2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15(09):1042-1045.

[4]李玉春;论药学服务在改善药患关系中的作用[A];2013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03):294-299.

美国医学杂志图片大全高清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