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猪产产气荚膜梭菌病论文

发布时间:

猪产产气荚膜梭菌病论文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发。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是剧烈腹绞痛和腹泻。摄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时开始发病。在食品中该菌数量必须达到很高时(×107或更多),才能在肠道中生产毒素,病程通常在24小时内,但某些个体的不显著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已报导有少数病人因脱水和其它混合感染而导致死亡。 据美国人类卫生教育福利部报导魏氏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美国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0%左右,另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每年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约近1万人,其中大约只报导1200例,暴发约20起,大量的暴发和少量的发病都与公共饮食有关。例如:学校的自助食堂和护理病房,产气荚膜梭菌中毒最常发生于儿童和老人。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经常在人和许多家养及野生动物的肠道中发现该细菌的芽胞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沉淀物中,从牛肉、猪肉、羔羊、鸡、火鸡、焖肉、红烧蔬菜,炖肉和肉汁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是畜禽肉类和鱼类食物,牛奶也可因污染而引起中毒,原因是因为食品加热不彻底,使芽胞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所致,此外不少熟食品,由于加温不够或后污染而在缓慢的冷却过程中,细菌繁殖体大量繁殖并形成芽胞产生肠毒素,其食品并不一定在色味上发现明显的变化,人们在误食了这样的熟肉或汤菜,就有可能发病。产气荚膜梭菌易于形成芽胞,芽胞的热抵抗力很强,由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芽胞能耐受100℃,15小时的加热。除了具有形成芽胞及耐热等特点之外,生化性状,毒素及酶的特异性等,同其它魏氏梭菌是一致的。当产品达到合适温度时,那些未被杀死的芽胞,由于蒸煮而使其可能发芽。蒸煮后需要经过快速一致的冷却。事实上在所有暴发的病例中,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过恰当冷却事先煮好的食品,特别当做好的食品量又是很大时,适当的热处理(60℃以上)充分的再加热,冷却食品(最低中心温度为24℃)也是必要的控制措施,培训食品加工人员,仍是控制措施的一个关键方面。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本菌菌体两端钝圆,直杆状1-2×2-10μm,革兰氏阳性,卵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不比菌体明显膨大,但有些菌株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很难形成芽胞,无鞭毛,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内生长时有可能形成荚膜。2、培养:本菌虽属厌氧性细菌,但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太严,甚至在EH=200-250mv的环境内也能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若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生长适宜温度为37-47℃,多认为43-47℃为最宜本菌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增代时间仅8min,可利用高温快速培养法,对本菌进行选择分离,如在45℃下,每培养3-4小时传种1次,即可较易获得纯培养,在深层葡萄糖琼脂中大量产气,致使琼脂破碎,在牛奶培养基中,可见到暴裂发酵,在庖肉培养基中培养数小时即可见到生长,产生大量气体,肉渣或肉块变为略带粉色,但不被消化。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15小时左右可见到菌落,培养24小时菌落直径24mm,呈凸面状,表面光滑半透明,正圆形,在营养成分不足或琼脂浓度高的平板上,有时尤其经过传种的菌株,可能形成锯齿状边缘或带放射状条纹的R型菌落。在含人血、兔血或绵羊血的琼脂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周围有双层溶血环,内层溶血完全,外层溶血不完全,好似靶状。在乳糖、牛奶、卵黄琼脂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周围出现乳光浑浊带。此反应能被本菌α抗毒素抑制。由于发酵乳糖菌落周围的培养基颜色发生变化(中性红指示剂呈粉红色)不消化牛奶,不分解游离脂肪,菌落周围不出现透明环及虹彩层。3、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但也有例外。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在含亚硫酸盐及铁盐的琼脂中形成黑色菌落。发酵牛奶中的乳糖、牛奶酸凝固,同时由于大量产气凝块碎裂,所谓暴力发酵,这是本菌的主要生化特征之一,也是主要鉴别的指标。G+C克分子百分比为24-27%。产生卵磷脂酶(磷酸酶C)分解卵磷脂为磷酰胆碱与非水溶性甘油二酸酯,上述卵黄琼脂平板菌落周围出现的乳光浑浊带即属本反应。 4、毒素:(1)、外毒素:各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外毒素(或可溶血抗原)共有12种,其中主要有4型,即A、B、C、D.而已知〝A型〞毒素与人类食物中毒有关。(2)、肠毒素: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耐热株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关于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基本认为是,被耐热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芽胞污染的肉、禽等生食品,虽经烹制加热,但芽胞不仅不死灭,反而由于受到〝热刺激〞,在较高温度长时间储存(即缓时冷却)的过程中芽胞发芽,生长,繁殖,而且随食物进入人肠道的这些繁殖体容易再形成芽胞,同时产生肠毒素,聚集于芽胞内,当菌体细胞自溶和芽胞游离时,肠毒素将被释放出来,人、猴、狗等口服人工提取的该肠毒素能引起腹泻。人和动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的免疫主要表现为抗肠毒素的产生,健康者血清常含有抗肠毒素,似乎表明产气荚膜梭菌作为正常菌群,在肠道内可能在不断地产生着肠毒素。三、检验方法:1、样品的储存和运送:如样品不能立即进行检验时,应在样品中加等量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液体食品应加双料的),将样品做低温保存,直到检验,运送样品时,应使样品保持冷冻状态,并要避免容器消损。2、将解冻样品取25g移入灭菌的均质杯,并加入蛋白胨水225mL,低速搅拌1-2分钟,使之均质化,作为1:10稀释液,以上1:10稀释的均质液,按1mL加入蛋白胨水9mL,作做成10-2--10-6的系列稀释液,(如为液体样品则可吸取25mL加入盛有225mL稀释剂的500mL稀释并摇匀,再作10倍递增稀释即可)。倾注不含卵黄的TSC琼脂倒10个灭菌平皿中,每皿约5mL,并迅速旋转平皿,使琼脂凝固后,将每个平皿编号标记,以无菌操作,吸取稀释样品1mL分别加到每个琼脂平板表面中心,再向平皿倾注不含卵黄的TSC琼脂15mL,缓慢地旋转平皿,使其与接种物混合均匀.也可用灭菌L棒,将样品稀释液均匀地涂布于不含卵黄乳液的TSC琼脂上,将平板水平静置5-10分钟,使接种物被吸收,然后用不含卵黄的TSC琼脂10mL覆盖平板表层,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置于厌氧罐内于36+1℃,培养20小时,取出平板,用肉眼观察生长情况和有无黑色菌落,挑选有20-200个黑色菌落的平板进行记数,产气荚膜梭菌的菌落一般呈黑色。3、证实:从可记数的平板(具20-200个菌落)中挑选10个典型菌落,分别接种到液体硫乙醇酸钠培养基试管中,于36±1℃,培养18-24小时,取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检查培养物的纯度和细菌形态,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粗短的梭状芽胞杆菌.对于被污染的培养物可划线接种在含有卵黄的TSC琼脂平板上,于厌氧条件下以36±1℃,24小时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上述培养物,以接种针穿刺接种动力,硝酸盐培养基36±1℃厌氧培养24小时观察有无动力,滴加甲萘胺液和对氨基苯磺酸液各,观察硝酸盐是否被还原,取生长旺盛的硫乙醇酸钠培养液1mL接种含铁牛奶培养基,厌氧培养过夜或46℃2-5小时观察有无暴烈发酵现象,但培养基不变黑,将培养液点种卵黄琼脂平板(每个平板至少可点种10点),倒置厌氧培养装置内36±1℃培养24小时,观察接种点,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卵磷脂酶,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使接种点的底部及周围形成乳白色的浑浊带.此外还可作明胶液化及含1%水杨甙和含1%棉子糖的发酵试验等,对上述四项主要生化试验,全部符合者即可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4、结果解释及报告: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计算,基于被证实为产气荚膜梭菌菌落的百分数(例如10‐4稀释的平板中,平均有85个菌落,10个菌落中,有8个被证实为产气荚膜梭菌,那么每1g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数即为85×(8/10)×10000=680000),报告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数/g(mL) 。

在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者四环素可以治疗魏氏梭菌病,同时预防的话可咦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

魏氏梭菌病本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魏氏梭菌性肠炎主要由A型和E型菌及产生的α毒素所致。它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

扩展资料:

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杆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和消化道中,因此寒冷、饲养不当以及饲喂过多精料时可诱发本病。

特殊症状是急剧腹泻。最初的粪便变形、变软,很快转为带血的胶冻样、黑色或褐色稀粪,有恶臭腥味,肛门周围、后肢及尾部被稀粪污染;被毛粗乱,精神不振,拒食,脱水,无体温变化,最后消瘦死亡。

病理变化:

剖检所见胃底粘膜脱落,有大小不一的溃疡。肠粘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薄内容物,有腐败臭味。肝脏变脆,脾呈深褐色。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

尸体脱水、消瘦,腹腔有腥臭气味,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部粘膜脱落,有出血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

肠壁弥漫性充血或出血,小肠充满气体和稀薄的内容物,肠壁薄而透明。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盲肠浆膜明显出血,盲肠与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水样粪便,有腥臭气味。心外膜血管怒张,呈树枝状。肝与肾瘀血、变性、质脆。膀胱多有茶色尿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氏梭菌病

牛产气荚膜杆菌病论文

产气荚膜杆菌病,通常是因创伤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局部组织的产气性水肿或全身中毒的疾病。夏季炎热潮湿,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奶牛易感染罹病。按奶牛身体部位,分为三种类型,即躯干部位的感染、蹄底感染和乳头内创伤感染。1、躯干部位的感染:由于外伤或蝇虻类的叮咬,都可能造成产气英膜杆菌由伤口感染。多见于颈部两侧、胸部两侧和腹部两侧,在伤口周围形成十或数个皮下气肿的肿疱。肿疱圆形或椭圆形,如拳头太乃至数倍于拳头大,用手触之,有捻发音,并有痛感。若用手术刀切开一小口,可故出一些气体,并流出少量混浊的液体。当切口愈合时,肿疱重新鼓起,触之会出现捻发音,反复进行则可重复出现。拖延时间较长,致全身症状出现,体温升高至39℃~41℃,乳产量和食欲反刍锐减。2、蹄底的感染:夏季湿热,运动场泥泞,奶牛蹄底特别是后蹄的蹄叉和蹄肿易腐烂,伤口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形成重度蹄毙。呈现自后腿至臀部连成一片的或分散的数个气肿疱,患牛跛行严重,甚至造成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产乳量。3、乳头内的感染:由于挤乳技术不好,或由于各种原因的排乳不畅而经常使用乳导管针挤乳,致使乳头内导管部创伤或乳池创伤,造成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形成乳房炎。患病乳区浮肿胀大,触之有捻发音,有痛感,挤出带有腥臭睐的气体,灰白色带絮状的污秽乳汁。在不及时或不合理的治疗情况下,约34天左右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至40℃一41℃,精抻不振,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行动缓慢或卧地不愿站起。病情较严重。

厌氧菌感染是指奶牛发生创伤后,厌氧菌经伤口进入机体组织,从而引起软组织的一种急性感染。主要指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梭菌等进入软组织而发病。

症状

突然发病,有疼痛感,肿胀迅速扩展,体温升高。触诊肿胀部位有捻发音,后期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肿胀部位会出现多种情况:①气性脓肿,一般肿胀部位有大量脓性渗出物,并且含有气体,叩诊鼓音。②气性坏疽,肿胀部位不断扩大,疼痛厉害,创腔内含有带泡沫的、恶臭的血样液体,不含脓汁,触诊有捻发音。③恶性水肿,大面积水肿,触诊有捻发音,流出棕红色液体,含有少量气体,并且具有恶臭味。

治疗

(1)将奶牛保定,然后注射全麻药。

(2)将肿胀部位剪毛消毒,然后切开,放出液体,剪除坏死组织,创内用3%双氧水冲洗,然后用高锰酸钾冲洗,最后用纱布蘸5%碘酒填塞创腔,外面留5厘米纱布作引流。

(3)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或四环素等。

(4)静注10%安钠咖30毫升、5%葡萄糖1000毫升、复方氯化钠1000毫升、碳酸氢钠500毫升。

羊梭菌病论文

使用牧通人才网APP轻轻松松找工作立即打开行业新闻首页>行业新闻>肉羊产业疫病防治的现状及对策肉羊产业疫病防治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肉羊产业疫病防治是养殖的重要保障, 是肉羊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从肉羊产业疫病防治的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完善肉羊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议,为肉羊的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 人们对羊肉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从而使肉羊养殖规不断扩大模, 促进了肉羊产业的迅速发展。 但在养殖过程中肉羊疫病日趋严重,为此,现就肉羊的疫病防治进行探讨, 以促进肉羊的持续健康养殖。 1 肉羊疫病防治现状 肉羊疫病现状 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根据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对肉羊产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有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羊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梭菌病、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等。 人畜共患病。 与羊有关造成危害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有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病。 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有焦虫病、 肝片吸虫病、 羊鼻蝇、肠道寄生虫病等。 肉羊免疫情况 调查发现,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是肉羊必免的项目, 规模养羊场免疫密度在 98%以上;羊四联(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梭菌痢疾)、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因疫苗不足,只有受到威胁时才紧急免疫接种。 养羊场动物防疫措施 调查发现, 规模养羊场、 养羊小区、养羊大户近几年逐步建立了免疫、消毒、门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调出动物产地检疫、 调入动物隔离观察等制度。 但有个别肉羊养殖场动物防疫措施没有完全落实。 养羊场兽医人员情况 大多数养羊场没有专职的兽医人员,少数几个养羊场有兽医人员,但专业水平不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几年政府在羊病防控方面强制免疫的病种主要是口蹄疫、小反刍兽疫,而忽视了其他病种的防疫,如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梭菌等疫苗供应严重短缺,导致市场上一些个体兽医乱进疫苗,私自

(1)平时预防。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针对各病的发病特点和季节,消除一切发病诱因,如防寒保暖,避免抢青,定期驱虫,疫苗注射,对于常发地区或疫区定期注射羊五联苗或针对某一种梭菌的发生使用预防该种病的疫苗、羊五联苗。使用时将疫苗充分摇匀后,不论大小羊只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免疫期半年以上。如果要重点预防羔羊痢疾,应在母羊配种前1~2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左右预防注射。如果要重点预防快疫和肠毒血症,应在其历年发病前1个月注射疫苗。某些地区若有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两种疫病流行时,为预防肠毒血症,经本苗注射免疫后的母羊距产羔期若只有7~8个月以上时,可不再注射。若距产羔期达10个月以上时,应在产羔前对生产母羊再注射一次,以增强预防羔羊痢疾的免疫力。

应用疫苗注意事项:①在严寒季节注意疫苗防冻结。②半岁以下小羔羊注射剂量可减至2~3毫升。③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并注意观察瓶内有无杂质异物等异常情况。④使用时应登记用苗批号、注射地点、日期和数量,如有严重反应或死亡尽快通知厂家。

(2)治疗。对于羊几种梭菌病的治疗由于病羊年龄症状和病程不同而有所不同。病程短促的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程稍拖长一点的可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磺胺类和肠道消毒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强心输液解毒等对症治疗,有一定效果。

羊快疫羊快疫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突然,病程短促,真胃粘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病原体为腐败梭菌,有时伴随其它厌氧菌。症状发病突然,病羊往往未见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有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表现虚弱和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腹痛症状。排粪困难,里急后重,粪团变大,色黑而柔软,杂有粘液或脱落粘膜;有地排黑色稀粪,间或带有血丝。体温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升高至℃左右。病羊后极度衰竭,昏迷,通常经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发生是由于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因此称为肠毒血症。死后肾组织多软化,故又称为“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所以又称“类快疫”。症状本病的特点为突然发病,很少能见到症状,往往在看出症状后绵羊便很快死亡。病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搐搦为其特征,另一类以昏迷和静静地死亡为其特征。前者在倒毙前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搐搦,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搐,往往于2~4小时内死亡。后者的早期症状为步态不稳,以后倒卧,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排黑色或深绿色稀粪,常在3~4小时内静静死亡。感染D型菌的自然病例,临死前有明显的高血糖(从正常的40~65毫克%升高到360毫克%)和糖尿(从正常的1%升高到6%)。羊猝狙羊猝狙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症状C型魏氏梭菌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进入羊只消化道后,在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和空肠)里繁殖,产生β毒素,引起羊只发病。病程短促,通常未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不安,衰竭和痉挛,在数小时内死亡,这是由于毒素侵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发生休克所致。羊黑疫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所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是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症状病程急促,绝大多数未见病状而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拖延至1~2天,但没有超过3天的。病畜掉群,不食,呼吸困难,流涎,体温℃左右,呈昏睡俯卧状态而死亡。羔羊痢疾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本病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天。病初精神萎顿,垂头弓背,不吃奶,随即发生持续性的腹泻,开始似粥状,后如水样,粪便恶臭,呈黄白色或白色。后期便中带血并含有粘液和气泡,肛门失禁,严重脱水,卧地不起。有的病初呼吸困难,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而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低,常于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防治措施由于致病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羊感染的机会多,而且这类疾病发病死亡快,生前病羊、健羊难以区分,使诊断难度加大。加之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即使诊断出来,已是病程的中、晚期,一般治疗效果不好。主要措施是在流行地区注射疫苗。可用预防快疫、羔羊痢疾、猝疽和肠毒血症四防氢氧化铝苗,不论羊只年龄大小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免疫期对肠毒血症为半年,其余为1年。也可用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于粉苗,不论羊只年龄大小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1年,无不良反应。此外,还可以注射单苗或羊五联苗。只要认真做好预防免疫工作,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魏氏梭菌病论文

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家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魏氏梭菌能产生多种强烈的毒素,患病后死亡率很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各年龄均易感,以1~3月龄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由于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变、精料过多、气候骤变和滥用抗生素等均可诱发本病。

(1)临床症状 有的病例突然死亡而不出现明显症状。大多数病兔出现急性腹泻下痢,呈水样、黄褐色,后期带血、变黑、腥臭。精神沉郁,体温不高,多于12小时至2日死亡。

(2)病理变化 一般肛门及后肢粘污稀粪,胃黏膜出血、溃疡,小肠充满液体与气体,肠壁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盲肠、结肠充血、出血,肠内有黑褐色水样稀粪、腥臭,肝、脾肿大,胆囊充盈,心脏血管怒张呈树枝状。急性死亡的病例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部黏膜脱落。

(3)诊断要点 根据胃溃疡、盲肠条纹状出血、急性水样腹泻等做出初步诊断,通过细菌学检验确诊。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兔场、兔舍、笼具等经常消毒,对疫区或可疑兔场应定期接种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或甲醛灭活菌苗,每只皮下注射1~2毫升,7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左右。

根据笔者研究,诱发本病的四大病因:饲料突变、日粮纤维含量低、卫生条件差和滥用抗生素。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做好预防工作。

一旦发生本病,应迅速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对急性严重病例,无救治可能的应尽早淘汰;轻者、价值高的种兔可用抗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2~5毫升,并配合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对未发病的健康兔紧急进行免疫接种。

近年来,笔者使用微生态制剂(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研制的生态素),平时每吨饲料喷洒1~2千克,或按~的比例饮水,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病期间,饮水中加入1%~2%的生态素,连续饮用3~5天,可控制病情。对发病初期的患兔口服生态素,小兔每只3毫升,大兔5毫升,严重时加倍,3天治愈。

很多

常见的几种:

兔魏氏梭菌病以急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兔魏氏梭菌病的治疗方法。

兔魏氏梭菌病的主要表现是:病兔精神沉郁、食欲不良或不食,开始排灰褐色软粪,很快变为黑绿色水样粪便,有特殊腥臭味,体温不升高,在水泻的当天或次日死亡,绝大多数为急性,最急性有的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的病程约1周或较长些。

(1)病初可用特异性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显著。

(2)兔魏氏梭菌病药物治疗可用下列抗生素:金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红霉素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

(3)在治疗的同时注意配合对症治疗。如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灌服补液盐,内服胃蛋白酶、食母生、益生素等,可提高疗效。

(1)兔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发因素,精料不宜过多饲喂。

(2)严格执行各项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按时接种魏氏梭菌灭活疫苗。

(3)发生疫情时,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淘汰病兔等措施。

(1)各种年龄和品种的兔均可感染发病,但以毛用兔及獭兔易发,1-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最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发。饲养管理不良及各种应激因素可诱使本病暴发。

(2)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水源和污染物中,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因此很难彻底消灭。

1.球虫病(6个月以下幼兔的头号杀手,一旦发作很难救得活,买回来一定要预防)2.拉稀(长期食用蔬菜和常吃含水分多的食物,给兔子喝水根本就不会拉稀,我家兔子都10个多月了,喝水都没见拉稀过,只有给兔子喝不干净的水才会拉)3.中暑(天气热,兔子一身毛稍不注意就会中暑)

羊梭菌病的论文

羊快疫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为腐败梭菌,是由革兰氏阳性的厌气大杆菌年引起,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呈出血性、炎性损害。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羊淬狙羊淬狙是由C型产气英膜杆菌引起的,以急性死亡为特 征、伴有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1—2岁绵羊多发。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或C型产气英膜杆菌引起的,发病 快,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肌肉痉挛,倒地,四肢痉挛,角弓反张,体温不高。剖捡时,肾脏柔软如泥,又叫类快疫或软 肾病,常突然死亡。羊黑疫症羊黑疫症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羔羊痢疾症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本病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

破伤风又名锁口风、耳直风,是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多发生于新生羔羊,绵羊比山羊多见。其特征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表现出强硬状态。本病为散发,没有季节性,必须经创伤才能感染,特别是创面损伤复杂、创道深的创伤更易感染发病。羊的破伤风又名强直症,羊发病时由于毒素的作用,肌肉发生僵硬,出现身体躯干强直症状,因此得名。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持续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又称强直梭菌,分类上属芽孢杆菌属,为细长的杆菌,多单个存在,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似鼓槌状,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幼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阳性,培养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本菌为厌氧菌,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但其芽孢具有很大的抵抗力,煮沸10-90分钟才能杀死。在土壤表层能存活数年。对1%碘酊、10%漂白粉、3%双氧水等敏感。破伤风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非芽孢菌相似,但芽孢抵抗力甚强,耐热,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10%碘酊、10%漂白粉液及30%过氧化氢能很快将其杀死。本菌对青霉素敏感,磺胺药次之,链霉素无效。本病通常由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引起。当伤口小而深,创伤内发生坏死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在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生长发育、产生毒素,引起发病。也可经胃肠粘膜的损伤部位而感染。

羊梭菌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一、病因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诱发羊梭菌病。二、流行特点羊梭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与秋冬之交季节易多发。主要以2~4月龄的肥壮绵羊发病为主,山羊较少见, 7日龄内羔羊还可同时发生痢疾。该病呈散发型流行,患病羊只往往不表现明显症状即突然si.亡,羔羊痢疾可持续2~3日。三、防治方法由于羊梭菌病病程短、si.亡率高,si.亡的羊只又是羊群中的肥壮羊,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举措。1.接种疫苗。在每年春、秋两季用羊四联苗给羊接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下或肌内注射5毫升。怀孕母羊产前2~3周再注射1次,羔羊出生后15天左右、体重达500克以上时注射1次。注射疫苗后免疫期可达6个月以上。2.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分群,经常给羊只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草,冬季要增加补饲,做好保暖、保膘等工作。春季要及时做好羊只驱虫工作,以增强羊只体质。各地养羊经验证明,常年补喂微量元素饲料盐砖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卫生,圈舍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风、透气、干燥。病si.羊要深埋处理。定期做好羊舍消毒工作。3.治疗。(1)抗生素疗法:①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注射2次。②庆大霉素、白霉素、环丙沙星类均可应用,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即可。③在患病羊群内施行口服补液盐,按自由饮水的方法使用,以增强羊体抗病力。④对羔羊痢疾的治疗,可用克的双黄连针剂2支,加入到葡萄糖生理盐水100~150毫升中静脉注射,每日注射1次,连用2~3天;或肌内注射复方苦参注射液5~10毫升,每日注射2次,连用2~3天;或用黄芪多糖注射液5~10毫升肌内注射,每日注射2次,连用2~3天;也可用六茜素针剂,按每公斤羊体重用毫克肌内注射,每日注射2次,连用2~3天。(2)中药疗法:内服三黄加白散。其处方为:黄连、黄柏、黄芪、金银花、苍术各5克,苦参、白头翁各3克,共研成细末,一次灌服或煎汁内服,均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