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稿约

发布时间: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稿约

有关食用槟榔致癌文献的反驳说明有关槟榔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不断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误判。2003年曾有媒体报道:食用槟榔致癌,其原因是槟榔碱引起,且说明该信息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坊间也不断有槟榔产品的负面信息, 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胡旭晟委员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关于尽快规范槟榔行业的提案》,接到这一信息后,笔者(时任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槟榔研究所所长)出于职业的敏感,马上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对这一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做了追根溯源式的查询,查询结果表明此信息来源世界卫组织是真实的,但原文并没有科学实验或数据说明是槟榔致癌,原文是一个调研性报告,其结论是推断性的[1]。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国内知名专家有凌天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教授,主任医生,湖南省政府参事);唐杰清(湘潭市口腔医院书记,主任医师,从事口腔临床专业30余年,主攻口腔黏膜病,曾主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翦新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2]。唐杰清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印度、台湾等地的鲜果与目前湖南干果的区别,蹊跷的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印度、台湾等地的口腔癌发病率比嚼食干果的湖南地区要高。” 唐杰清介绍自己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干果槟榔与口腔疾病的调查,该项目已经坚持15年之久。三位权威专家多年的研究结论为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有害,还没有其它直接结论[2]。 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张筱林医师就在国外英文版《口腔肿瘤学》杂志发表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大陆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综述》[3],文中就提到了中国大陆口腔癌患病率相对低于印度和东南亚的研究数据,并认为当时的研究成果还难以清晰准确地解释中国大陆咀嚼槟榔者中口腔癌患病率相当低的原因。 2010年8月~11月,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湘潭市卫生监督所、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部分专家,开展了湖南省城乡居民咀嚼槟榔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槟榔加工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毒理学进行了研究,于2011年7月在《实用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湘潭人咀嚼槟榔已有400余年的历史,50%的人咀嚼数量在~ g/d,口腔癌的死亡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4]。从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世界上目前食用的槟榔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食用鲜槟榔果,其食用方法是将七至八分成熟的鲜槟榔果(绿色)切成几瓣,再涂上白灰(一种贝壳来源的石灰浆),再包上蒌叶,如下图: 鲜槟榔果 蒌叶、贝壳粉 包装前的鲜槟榔果与蒌叶 鲜槟榔、蒌叶、贝壳粉近年来,有一种在白灰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而呈红色的红灰,其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成份为甜味剂及少量的香精,这种鲜食槟榔称之为红灰槟榔,一般也列入这一类食用槟榔中,这种食用方法主要流行于台湾、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区。这种吃法会在口腔中产生美拉德反应,使食用人的口腔发红,吃剩下的槟榔渣也是通红的。红灰具有很强的染色能力,能染红一大片地面,因此在海南、福建、广东的一些地方政府都曾出台过一些行政法规对此槟榔进行禁止。第二种是印度为主产地的槟榔咀嚼块,如下图,它也称印度槟榔,是由成熟度很高的槟榔核(即槟榔的种子,也是中药材的取用部位,中药别名花片)、蒌叶粉、烟叶及香精香料混合而成,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主要是食用这一种槟榔,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食用槟榔咀嚼块也多指这一种槟榔。(图中的槟榔核的照片由马来西亚的亲友提供,印度槟榔的实物是2012年一位同事去印度考察槟榔产业时带回的) 成熟的槟榔果 成熟的槟榔核马来西亚的食用槟榔核 印度槟榔包装及内容物第三种是中国特有的湘潭槟榔,由七至八分成熟的鲜果经杀青、烘干后制得槟榔干果,然后经发制入味、闷香、上胶、切片、去核、点卤、凉片,再包装成成品。其食用的部位是槟榔干果的纤维外壳,实质是种子的皮,也就是种皮,槟榔核由于鲜果发育不完全,很小,在加工过程中当成废弃物处理。其槟榔鲜果的相片如右图,槟榔干果如下图。 七至八成熟的槟榔鲜果 烘干后的槟榔干果 加工过程中半成品湖南槟榔 湖南槟榔成品三种槟榔主要组份表:组成部分 鲜食槟榔 印度槟榔 湖南槟榔食用部分 七至八分成熟槟榔的全鲜果 成熟槟榔的种核 七至八分成熟槟榔烘干果的壳蒌叶 有 无 无碱石灰(贝壳粉) 有 有 有烟叶 无 有 无香精香料 无/有 有 有由上表可知,中国湖南所加工的食用槟榔里,从未添加过含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各种报道中提到槟榔致癌作用的说法,其信息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但各个报道均未具体提到是哪一份报告或附原文,更不用说科学实验或数据的说明了,证据显然不充分。综合南亚、东南亚及我国台湾等地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报告,发现这些报道中检测并分析槟榔的大多数成分,主要是针对槟榔核和蒌叶,而不是槟榔壳 [3],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说槟榔致癌基本上是以上述三地的文献及市场情况为基础而做出的调查统计或结论,因此,以这些报告为由来说湖南槟榔也致癌是站不住脚的,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误导。近年来的国内很多学者也发表了一些中国湖南食用槟榔研究报告[4] [5] [6] [7],这些报告已经从正面证明了湖南槟榔的原料是无毒级的,加工过程中也没添加致癌物质,结论是湖南槟榔不是致癌食品[4],因是用中文发表的原因,国外的研究者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从这些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国内已有研究人员注意到了湖南槟榔与国外槟榔的不同。令笔者感到万分遗憾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那些鼓吹食用槟榔致癌的人却混淆了这一关键的环节。 笔者经过检索后找到一些相关报告,经翻译原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的主要观点是:鲜食槟榔中有蒌叶,蒌叶中的主要成份含有强致癌物亚硝酸胺,因此鲜食槟榔具有强致癌作用,而印度的槟榔中含有烟草,烟草中的致癌因子之中主要是亚硝胺类,包括烟草中特殊的亚硝胺4-(甲基)-1-3-吡啶-1-丁酮(NNK)和N`-亚硝基(NNN),因此这两种食用槟榔咀嚼块都有致癌作用[1]。该说法也被印度、东南亚、台湾等地的健康调查报告所印证。而中国湖南湘潭的槟榔没有上述两种强致癌物质,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唐杰清医师的困惑是正常的。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原文摘录及中译文(从参考文献[1]中摘录):All of the forms of tobacco discussed above induce malignant tumours in laboratory animals. Among the many carcinogens present in tobacco are nitrosamines, including the tobaccospecifi c nitrosamines 4-(methylnitrosamino)- 1-(3-pyridyl)-1-butanone(NNK) and N -nitroso nornicotine (NNN).10,11 Tobacco smoke also contains carcinogens as combustion products, such as arylamine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 carbons, and volatile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ossi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polymorphisms in carcinogen-metab olising genes and tobacco-related cancers; most results are ambiguous,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NAT2 in bladder and breast cancers, and GSTM1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YP1A1 in lung cancer. Tobacco smoking, second-hand smoke, and smokeless tobacco were all reaffirmed as carcinogenic to human(Group 1), along with NNK and NNN. 译文:以上讨论的所有烟草形式都引发了实验室动物的恶性肿瘤。存在烟草中的诸多致癌物主要是亚硝胺类,包括烟草中特殊的亚硝胺4-(甲基)-1-3-吡啶-1-丁酮(NNK)和N`-亚硝基(NNN)。如燃烧副产物一样,烟草的烟雾中也包含致癌物,例如芳基胺,多环芳烃和挥发性有机物。许多学者也研究了致癌物代谢基因和与烟草相关的癌症之间的可能性关系;多数研究结果不确定。可能例外的是NAT2作用在膀胱和乳腺的癌症,GSTM1单独或结合CYP1A1作用在肺癌。与NNK,NNN一起,吸烟,二手烟和无烟烟草都再次被认定为人类致癌物(第一组)。Around 600 million people are estimated to chew betel quid i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prevalence of up to 80% in parts of India). Betel quid generally consists of areca nut, betel leaf, catechu, slaked lime, and often tobacco. Carcinogenic nitro samines derived from the areca nut, the primary ingredient in betel quid, are formed in the saliva of chewers. Areca nut induces oral preneoplastic disorders with a high propensity to progress to The Group 1 classification of betel quid with or without added tobacco, and of areca nut, was reaffirmed. There is now suffi cient evidence that betel quid without added tobacco causes oesophageal cancer,13 and limited evidence for liver 译文:据统计在印度和东南亚大约有6亿人在咀嚼蒌叶咀嚼物(印度某些地区流行率近80%),蒌叶咀嚼物包括槟榔果,槟榔叶,儿茶,熟石灰和通常包含的烟叶。槟榔果中可以得到致癌性亚硝胺,即蒌叶的主要成分,形成于咀嚼着的唾液中。槟榔果引起肿瘤发病前的口腔混乱,作为一种强烈的癖好,它促进癌症的发病。第一组中的分类中,含有和未含有烟草的蒌叶与槟榔果再次被确认(为致癌物)。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未添加烟草的蒌叶咀嚼物会引起口腔癌症,有限的证据也证明会引起肝癌。据笔者所知,世界卫生组织并未到中国来调查过湖南槟榔的食用情况,笔者查阅了所能接触到的有关槟榔碱的文献包括互联网的查询检索、专业会议汇刊资料[5]、槟榔方面的种植[7]、加工方面的专著[6]等,从未发现过有关槟榔碱(槟榔壳中的活性物质)致癌的直接证据。 总的来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说槟榔致癌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槟榔果本身致癌,而是说加入烟草或蒌叶的槟榔咀嚼块致癌,并且指明了致癌物质的来源是烟叶或蒌叶,而国内有关的纯槟榔干果属无毒级的研究[4]报告因语言方面的原因没能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里,因此盲目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来说中国湖南的槟榔也致癌显然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的,不管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湖南槟榔的起源与印度、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台湾、海南的食用槟榔起源完全不同,因此其加工制作,吃用习惯与其它地方也完全不同,具有独特的湖南湘潭特色。据湘潭县志记载,湘潭食用槟榔的起源与发展,在湘潭的历史中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据《湘潭县志》介绍:一六五零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但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湘潭槟榔从开始至现在以食用槟榔外壳为主,从来不吃核,也不添加蒌叶或烟草。或许是由于湘潭槟榔的起源与其它地方的不同而形成了独竖一帜的食用方法。综上所述,湖南槟榔咀嚼习惯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它只是用传统的食品工业加工方法对带壳的槟榔干果进行加工,并包装成产品,不会咀嚼槟榔核,不吞食槟榔且不含烟草、蒌叶的成份。有关的毒理学实验证明槟榔干果无毒[4],槟榔加工过程所使用的食品调料(饴糖、明胶、香精、香料等)圴符合国家标准GB-2760所允许的范围。在写这篇文章时,笔者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国内某所谓著名的学者提出“湖南槟榔咀嚼块中含生物碱,这些生物碱通过亚硝基化作用变成亚硝酸胺,进而使槟榔也致癌”的观点,这位学者并未指出这一观点的出处,但从其常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的言论上来猜测,极可能又是来自于所谓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因为笔者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里找到了一个有类似观点的原文[2],其中译文是“槟榔果中可以得到致癌性亚硝胺,即蒌叶的主要成分,形成于咀嚼着的唾液中”(参见前文中提到的原文及译文),显然,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里指的是吃鲜果槟榔的情形,而且指出了亚硝胺的来源是蒌叶;因此把这一观点延伸到吃湖南槟榔时显然是不正确的,同时在笔者所查询到的文献中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科学实验或数据能证明这一观点在吃湖南槟榔时是正确的,槟榔碱的分子结构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亚硝胺(R2N-NO)的基团[7];但却有一个现成的反证证明它是错误的——这就是如果吃湘潭槟榔会致癌是正确的的话,那湖南地区的民众的癌症死亡比例应该比不吃槟榔的其它地方高得多才对,然而湖南长沙、永州、等多个地方的“食用槟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却提示民众的癌症死亡比例并不比别的地方高,这也正是唐杰清医师的困惑之处。从逻辑上来讲,只剩下两种可能,一是湖南地区的民众身体特殊,具有抗癌作用——这显然是荒谬的,那么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了——那就是湖南槟榔没根本就有致癌作用。因此笔者对这此做了一个推断性的结论:中国湖南食用槟榔虽然也叫“槟榔”,但与南亚、东南亚、台湾的“槟榔”的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在其所有生产加工环节中没有加入有烟草或蒌叶、蒌花等致癌的物质,所以食用湖南槟榔是相对安全的。因从正面证明这一推断是正确的工作远远超出了笔者的能力范围,盼请相关的各位专家学者给予严格的正面的证明。还有一些国内的学者,把口腔病变——口腔粘膜纤维化(OSF)与口腔癌等同起来,这同样也是错误的,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的研究或调查报告,在南亚、东南亚、台湾等地,吃槟榔引起的OSF的比例是左右,而在中国却高达左右[7],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是中国的槟榔纤维壳硬,而在南亚、东南亚、台湾等地的槟榔却没有硬纤维,但在国外的吃槟榔的人群中得口腔癌的比例却比中国高,张筱林医师在他的论文[3]中提到这一现象没法解释,笔者从目前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中的原因也可能是中国湖南的槟榔没有添加烟草及蒌叶造成的,因此尽管中国吃槟榔的人群中OSF比例较高,但由OSF进一步转成口腔癌的比例却不比南亚、东南亚、台湾等地高[1],且一直处在正常的范围[2] [9],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癌症与湖南槟榔没有直接的联系。国内的某些医生,把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OSF病例绝对数量的上升与湖南槟榔对口腔的危害升级等同起来,这也是错误的。因为OSF病例绝对数量上升的同时吃湖南槟榔的人群总数也在急剧扩大,从各地调查统计报告[4] [8] [9]来看其相对比例关系并未上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论点,只能说明提出这些论点的人至少在统计学方面是不够专业,然后再套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说OSF是口腔癌的前症,就错上加错了,因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说OSF转化为口腔癌的比例高的前提是吃了含有烟草或蒌叶的槟榔,在中国可没这个条件,湖南多地的调查统计报告[4] [8] [9]的结论也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笔者呼喻:咀嚼槟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市售槟榔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以及槟榔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影响等资料尽管还不尽完善,但国内现有的研究报告及健康调查报告却均指向湖南市售槟榔与致癌作用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更为全面资料还待进一步研究和充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不能依赖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报告,因为它的报告里所说的“槟榔”与中国的“槟榔”不是同一样东西。还必须依靠中国自己的学者对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必要的调查及研究,尽快开展食用槟榔安全性评价,制订食用槟榔安全标准,以便为槟榔种植、加工的开发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参考文献:[1]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Volume 85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nut-derived Nitrosamines [D] ,2003[2]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槟榔产业调查组 《中国槟榔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张筱林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Peter Reichart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大陆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综述》 此论文原著在英文《口腔肿瘤学》杂志发表 Oral Oncology (2007) 43:424–430[4] 萧福元,袁升,桂卓嘉等,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18(7):1218-1222 [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万宁市政府 首届万宁槟榔文化节暨槟榔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槟榔科技论文集》 2011年12月[6] 周文化 张海德 郑仕宏著《食用槟榔加工及其添加剂》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7] 覃伟权 范海阔 编著《槟榔》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8] 李民冬 《湖南长沙市嚼槟榔习惯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南大学 2010硕士学位论文[9] 王冬梅 《湖南省永州地区城乡居民咀嚼槟榔习惯流行病学调查》中南大学 2011硕士学位论文

最新国内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8、 营养学报 773 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11、卫生研究 751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33、职业与健康 337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 2、 中华病理学杂志 1425 3、 中华医学杂志 3792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634 5、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690 6、 中华麻醉学杂志 1487 7、 生理学报 697 8、 高血压杂志 689 9、 免疫学杂志 544 10、中华血液学杂志 145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994 1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768 1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644 14、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501 15、中国计划免疫 455 16、中华男科学杂志 526 17、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621 18、医学研究生学报 569 19、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661 2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658 2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573 2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901 23、解放军医学杂志 1023 24、解剖学报 586 25、重庆医学 968 26、诊断病理学杂志 411 27、基础医学与临床 485 28、生理科学进展 443 29、中国医学伦理学 405 30、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85 31、中国免疫学杂志 718 32、中国急救医学 943 33、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741 34、医学与哲学 563 35、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754 36、中国男科学杂志 263 37、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49 38、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616 3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394 40、医用生物力学 131 41、医疗设备信息 364 42、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2 42、微循环学杂志 248 44、解剖学研究 148 45、现代免疫学 469 46、中国医师杂志 544 4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362 48、毒理学杂志 295 49、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5 50、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26 51、江苏医药 508 52、解剖科学进展 190 5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36 5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8 55、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81 56、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82 56、中国医刊 299 58、北京医学 282 59、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26 6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77 61、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24 6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44 63、解剖学杂志 425 64、上海医学 597 65、医疗卫生装备 224 66、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70 67、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4 68、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35 69、广东医学 697 70、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2 71、天津医药 359 72、华西医学 331 73、现代医学 135 74、医师进修杂志 380 75、山东医药 587 76、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70 77、四川医学 376 78、河北中医药学报 49 79、西南国防医药 109 80、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35 医科大学学报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957 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359 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047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91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132 6、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788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443 8、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481 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477 10、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452 11、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190 1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550 13、新乡医学院学报 340 14、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513 15、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547 16、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575 17、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2 18、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83 1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24 20、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72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450 2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0 23、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38 24、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06 2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491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426 27、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44 2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15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67 3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121 3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68 32、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7 33、蚌埠医学院学报 251 34、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52 35、温州医学院学报 176 3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27 37、昆明医学院学报 139 3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414 38、江西医学院学报 172 40、徐州医学院学报 202 41、贵阳医学院学报 185 42、广州医学院学报 128 药学类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897 2、 中国药房 1123 3、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350 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87 5、 药学学报 2351 6、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94 7、 中国药学杂志 1910 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924 9、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358 10、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815 11、中国抗生素杂志 592 12、药物分析杂志 1081 1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568 14、中国海洋药物 467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504 16、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425 1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176 18、药物生物技术 254 19、中国药师 364 20、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66 2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399 22、中国新药杂志 936 2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444 24、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310 24、华西药学杂志 511 26、药学服务与研究 115 27、医药导报 448 28、解放军药学学报 270 29、中国基层医药 497 30、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423 31、药学实践杂志 238 32、广东药学院学报 221 33、山西医药杂志 185 临床医学类 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045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566 3、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307 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582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370 6、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874 7、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343 8、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651 9、 中国输血杂志 607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37 1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42 12、临床骨科杂志 477 1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738 13、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18 15、中国循环杂志 606 16、临床皮肤科杂志 1082 17、临床麻醉学杂志 996 18、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048 19、中国全科医学 1219 20、临床检验杂志 655 2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607 22、检验医学 497 2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643 24、中国微循环 311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485 26、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327 2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26 28、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72 29、循证医学 52 29、临床肝胆病杂志 419 31、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399 32、中国综合临床 585 33、血栓与止血学 84 34、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56 35、临床心电学杂志 111 36、中国临床医学 356 37、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61 38、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131 3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5 40、实用医学杂志 672 41、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144 41、医学临床研究 269 43、临床输血与检验 86 44、临床肾脏病杂志 43 45、临床急诊杂志 30 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5、 中国临床康复 3929 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妇、儿科医学类 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13、生殖与避孕 317 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大多数人仍在食用

槟榔中的生物碱使人有欣快感和成瘾性,就像烟草和鸦片一样。

预防医学杂志稿约

浙江预防医学杂志可以网上投稿。‍

投稿须知

1. 征稿范围

本刊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始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2.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 , 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亦需中英文对照)、并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

(2) 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摘要(中文)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300~4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关键词的个数为 3~8 个。

(3) 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文中外国人名、术语统一为英文,不宜采用中文译法。

(4) 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内容以英文表述。

(5) 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本刊杂志。

(6)参考文献应引用近5年已发表的文献,至少5篇。

(7)参考文献引用注意事项:

(1)不得整句抄袭(多源);

(2)不得段落抄袭;

(3)不得章节抄袭:照搬或者基本照搬他人作品的某一章或几章内容;

(4)不得整体抄袭。

3. 投稿约定

(1) 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材料冶金领域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

(2) 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 , 在此其间 , 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决定录用稿件后 , 将及时通知作者。

(3) 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30日,编辑部将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作为投稿日期;超过30日,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出退稿处理。

(4) 文责自负, 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 , 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

(5) 论文发表后 , 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

(6) 作者需交纳审稿费和版面费, 编辑部将赠寄当期杂志2 册。

4. 相关费

(1) 审 稿 费 50元/篇(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30元/篇)

(2) 版 面 费 根据所占版面适当收取版面费

5. 稿件流程

(1) 投稿:网络远程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投稿成功后email回执。

(2) 收稿:编辑收稿,为稿件分配稿号,并由email发送稿号信息。

(3) 初审:编辑初审,通过后送外审(此时通知作者缴纳50元审稿费);否则直接退稿(无需缴费)。

(4) 外审:送2名专家进行外审。

(5) 终审:主编终审,结合外审意见给出最终结果:录用,改后再审,退稿。(6) 编辑:对录用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出版欲对投稿事宜进一步了解者, 可向编辑部询问。

★将打印稿、单位介绍信稿件授权书和30元/篇审稿费寄(汇)至编辑部。基本项目稿件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编辑部地址:福州市津泰路76号 邮局汇款单位全称: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350001★来稿须知: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可靠、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层次清晰,正确使用统计处理方法。论著、综述一般不超过5 000字,其他来稿以2 500字左右为宜。论著文稿其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姓名和单位应与中文相对应。其余栏目稿件应有英文题名、作者姓名。 文题 应简洁明了,恰当反映论文主题。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不设副题。 署名 作者姓名列文题下方。不同单位的作者在作者名后用阿拉伯数字上标序号。第一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列在文章首页左下方。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和个人邮箱;作者单位依作者序号排列,包括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 摘要 采用结构式摘要(含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限400字内。采用第3人称书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关键词 3~8个,词间用“;”。按《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书写。 格式 为引言、材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或结论、参考文献,引言和参考文献不用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如:1,,。文内每个层次均应列标题,力求简短。 图表 图、表用阿拉伯数字标序,要有自明性,少而精,避免与文字叙述重复,表格应为三线表。 医学名词和计量单位 使用的医学名词以《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计量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 参考文献 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和近年公开发表者。应在文中引用处加方括号上标,并按顺序排列。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超过者加“,等”或“et al”,格式如下:杂志:作者.文题 [J].刊名(外文刊名缩写按Index Medicus),年份,卷(期):起页-止页.书籍: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析出文献:作者.文题.见(In):原文献作者.书名[M]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报纸:作者.文题[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注:联机文献除上述要求外,须在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识,引文页码后标注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经验总结。3.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4.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5.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二、对文稿的要求1.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无误,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2.篇幅:论著以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方法学介绍等以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以不超过1500字为宜。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方法与结果部分应给出主要数据。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 WU Jian-ping, QIN Jiong, LIU Q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7.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8.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9.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10.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应为斜体V。11.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要写成(±)%,± mg/L要写成(±) 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 1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汉字全称,再在其后的括号内写出汉字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14.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主要者为限,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实用医学杂志约稿

让他人用自己信息帮忙注册或者用杂志社提供的账号。不能注册的话应该不是杂志的问题,是自己的手机或者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别人帮忙注册,但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资料详细真实,实在不行杂志社官网提供了一个账号,可用来投稿。《实用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设有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调查研究、中医中药、循证医学、临床护理、综述、医院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等栏目。其中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及专题报道栏目稿件为约稿,其他栏目为自由投稿。

征稿范围a)有关医学影像学诊断、治疗、技术的文章,包括常规X线诊断,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ECT,超声诊断,介入放射学,PET/CT以及各种影像技术等。b)文章类别有: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学术争鸣,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继续教育,文献综述,书刊评介,学术动态,会议信息以及读片窗等。对文稿的要求a)论点明确,材料可靠,数据准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b)文章篇幅的要求:论著一般勿超过3 000字,讲座和综述一般勿超过4 000字,短篇论著和病例报告等一般以1 000字以内为宜。c)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d)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须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注于同页,常用联络电话、Email地址等应列于文章之后。第一作者简介应附在文稿首页下端,用横线将其与正文分开,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和学位,技术职称,从事工作,研究方向等。e)文稿一律要求提供电子版,书定格式、标题层次请参照本刊版式。文稿内不常用的外文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文种等请在页边标明。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f)论著需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每一要素应分别列出,有实际内容和具体数据。英文摘要的格式与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摘要下各加3个至5个关键词。g)图表:本刊为医学影像杂志,故图片的质量至关重要。照片图的选择应注重代表性强并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不易辨认的关键部位需用箭头标明。每幅图(包括线条图)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都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卡线表,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号,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题,连同表号置于表格顶线上方。表格应在文内相应位置列出。h)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主要的、亲自阅读的5年内文献(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用),并在文内引用处按顺序以角码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内,综述的不超过20条。文献著录要求项目完整、按序排列、正确使用著录符号。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空格)著者姓名(3名以下者应写全,3名以上者写够3名后再写“等”字,姓名间用逗号,最后1中或“等”字后用圆点;外文期刊用原文标注,用“et al”代替“等”字)。篇名.文献类别标志码[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专著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空格)著者姓名(同期刊)。篇名或书名,文献类别标志码[M].版次(二版以上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i)统计学符号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j)论文涉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k)稿件请附单位介绍信,不可一稿多投。文责作者自负,但本刊有权进行文字加工和修改。原稿请自留复印件,本部概不退稿。稿件被录用后,即行通知作者,并按规定收取版面费。l)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本杂志社所有,本刊除以纸质载体形式出版外,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形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或提供信息服务,赠送第一作者当期杂志1册。m)基金项目类稿件请注明,可由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邮政编号:030012

先是要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符合期刊的要求。

实用医学杂志稿约

比较好投的医学类杂志有:

1、《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CN:44-119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办刊宗旨显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来菌、抗生系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

3、《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CN:61-141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眼科杂志》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

4、《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部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旬刊),是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CSCD期刊。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担任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医学信息、动态方面的文章。设有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专栏。

5、《按摩与康复医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ISSN:1008-1879,是康复医学期刊中很热门,也很不错的一本期刊,半月刊,审稿周期短,出刊速度快。

《按摩与康复医学》创刊于1985年,曾用名《按摩与导引》,是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

征稿范围a)有关医学影像学诊断、治疗、技术的文章,包括常规X线诊断,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ECT,超声诊断,介入放射学,PET/CT以及各种影像技术等。b)文章类别有: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学术争鸣,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继续教育,文献综述,书刊评介,学术动态,会议信息以及读片窗等。对文稿的要求a)论点明确,材料可靠,数据准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b)文章篇幅的要求:论著一般勿超过3 000字,讲座和综述一般勿超过4 000字,短篇论著和病例报告等一般以1 000字以内为宜。c)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d)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须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注于同页,常用联络电话、Email地址等应列于文章之后。第一作者简介应附在文稿首页下端,用横线将其与正文分开,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和学位,技术职称,从事工作,研究方向等。e)文稿一律要求提供电子版,书定格式、标题层次请参照本刊版式。文稿内不常用的外文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文种等请在页边标明。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f)论著需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每一要素应分别列出,有实际内容和具体数据。英文摘要的格式与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摘要下各加3个至5个关键词。g)图表:本刊为医学影像杂志,故图片的质量至关重要。照片图的选择应注重代表性强并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不易辨认的关键部位需用箭头标明。每幅图(包括线条图)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都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卡线表,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号,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题,连同表号置于表格顶线上方。表格应在文内相应位置列出。h)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主要的、亲自阅读的5年内文献(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用),并在文内引用处按顺序以角码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内,综述的不超过20条。文献著录要求项目完整、按序排列、正确使用著录符号。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空格)著者姓名(3名以下者应写全,3名以上者写够3名后再写“等”字,姓名间用逗号,最后1中或“等”字后用圆点;外文期刊用原文标注,用“et al”代替“等”字)。篇名.文献类别标志码[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专著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空格)著者姓名(同期刊)。篇名或书名,文献类别标志码[M].版次(二版以上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i)统计学符号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j)论文涉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k)稿件请附单位介绍信,不可一稿多投。文责作者自负,但本刊有权进行文字加工和修改。原稿请自留复印件,本部概不退稿。稿件被录用后,即行通知作者,并按规定收取版面费。l)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本杂志社所有,本刊除以纸质载体形式出版外,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形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或提供信息服务,赠送第一作者当期杂志1册。m)基金项目类稿件请注明,可由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邮政编号:030012

先是要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符合期刊的要求。

投稿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12种。只不过俺就不一一举例了就讲一个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吧。望采纳!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94年,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投稿地址:

"医学核心护理学报、中华中医药学刊(一级)、中国公共卫生(一级)、中国妇幼保健、中国药房、中国药业、实用医学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 、山东医药(2010年2月已满)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统计源)、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初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