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淋巴癌的论文

发布时间:

淋巴癌的论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病因和病毒细菌感染、免疫缺陷、环境致癌物、电离辐射和遗传性倾向都可能有关,但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关系比较密切。放射性化学药物,苯,除草剂,石棉等均可导致恶性淋巴瘤发病增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去氧麻黄素等可诱发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既不同于其他实体恶性淋巴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它包括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种疾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分期及侵犯部位不同而错综复杂。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亚型、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中医中药、生物反应修饰剂(BRM)等。手术结合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治愈率或缓解率,中医中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1、手术治疗在结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对于原发于脑、脊髓、眼眶、唾液腺、甲状腺、肺、肝、脾等处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常先作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原发于肾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皮肤、乳腺等处的恶性淋巴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辅以化疗和/或放疗。2、放射治疗(1)霍奇金病: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照射方法以"斗篷式"或倒"Y"式照射野应用较多。一般4周内给予组织量约4000cGy,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2)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所以仅低度恶性组中临床I、II期及中度恶性组病理I期可单独使用放疗扩大野或仅用累及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3、化学治疗4、免疫治疗对恶性淋巴瘤,免疫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5、自体骨髓移植对5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结合异基因或自体骨髓移植,可望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

《难道就没有希望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希望。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但我以为拥有希望也是一种美。十年前,她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被这突发其来的坏消息击入深谷。当她的家人得知的那一刹那,这犹如晴天霹雳般地使人的血液顿时凝固了。丈夫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治好,一定要治好。” 几次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如果五年内无病变,手术便属于成功。多么漫长的五年啊!不久,她加入了癌症康复俱乐部。可能这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五年吧。在俱乐部里到处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但他们并不是像那僵尸般面无血色,反而各个是神采奕奕,阳光明媚。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气象,她对她的生命充满希望。她感到亲情般地温暖,她跟姐妹们跳舞,跟兄弟们聊家常。在这五年里,她似乎年轻了十岁。终于,五年过去了,她安全地度过了她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不仅仅是她,她的家人,俱乐部的每一个病人都为之高兴。而此时此刻,女儿也考入了本市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当时,她感到幸福极了,浑身热血沸腾地迎接着她新的希望。 不幸的事再次落到了这个刚刚愈合的家庭中,她再次被诊断为癌症,可怕的癌细胞这次钻进她的脑部,新燃起的希望又一次被冷水浇灭。“这次我死定了”,她默默地想着。而丈夫依旧抱着那百分之十的希望替她签了手术单。当她被推入手术室时,多少人屏住呼吸,默默地祈祷上天能赐予她一次新的生命。手术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但十分成功。可是她也许得伴着轮椅度过她的余生,而语言功能也因为手术而受到很大影响,几乎失尽了……看到母亲的样子,女儿哭了。看到妻子的样子,丈夫无言以对,但只求她能够康复。丈夫天天坚持给她按摩,不让她的肌肉萎缩。女儿一有空就跟妈妈讲讲话,希望能使她重新开口讲话。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有待一天,奇迹出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结果究竟如何?也不必知道它的结果。因为起码我知道,他们一家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希望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以为希望原本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也许拥有希望,善良的人们的心灵上就有了寄托,人生也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实无比,这样一个人活着才更有意义。人往往满是憧憬地或在这个世界上,抱着各种各样的希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流星划过夜空,将藏有纸条的飘流瓶抛向大海吧。这,都是在寄托希望呀。 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以为,即使人死了,希望也永存于世。不是吗?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根据其病理特性可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种。其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以浅表淋巴结为显著,常伴有脾肿大,晚期有贫血、发热和恶病质等表现。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ll—13位。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城市高于农村。本病不经治疗的自然生存期为6一18个月,也有达数年之久的病例。若治疗得法,I、2及3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达80%,何杰金氏病比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

淋巴癌论文

就是几个月前的事儿。有一个小孩儿,他爸爸妈妈晚上都出去了,就他一个人在家。由于那个小孩儿也不信什么鬼呀神呀的,所以也不害怕。这就是“心里没鬼怕什么?”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了,他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他开始有点担心。结果一给他爸爸妈妈打电话,电话筒里传出来的,却是“您的的电话是空号,请查询后再拨······”那个小孩儿很害怕,就报了警。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家的电话突然着火了。那个小孩儿大叫,往外跑,结果们也锁了。他绝望的看着墙壁。“吓死我了!”那个小孩儿醒过来,发现自己在做梦。这是,一个女的拿来毛巾,给他擦了擦汗。然后那个小孩儿倒头就睡。正当闭上眼睛的那一霎那,回想起那个女的,突然想起那个女的没有眼睛,眼眶里是漆黑的,脸上也留着血,脸色惨白。他大叫一声:“啊!救命啊,快来人呀!”他开始往门外跑,结果门真的锁了,他去厨房拿起菜刀,就像那个女的砍去,结果菜刀把那个女的一截两半,然后那个女的有复原了。伸出指甲里都是血的手,向那个小孩儿抓去。此秒此刻,你千万别看你的后面,因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不把这篇帖子复制发给3个人,凌晨四点,你将会死于非命······

《难道就没有希望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希望。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但我以为拥有希望也是一种美。十年前,她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被这突发其来的坏消息击入深谷。当她的家人得知的那一刹那,这犹如晴天霹雳般地使人的血液顿时凝固了。丈夫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治好,一定要治好。” 几次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如果五年内无病变,手术便属于成功。多么漫长的五年啊!不久,她加入了癌症康复俱乐部。可能这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五年吧。在俱乐部里到处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但他们并不是像那僵尸般面无血色,反而各个是神采奕奕,阳光明媚。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气象,她对她的生命充满希望。她感到亲情般地温暖,她跟姐妹们跳舞,跟兄弟们聊家常。在这五年里,她似乎年轻了十岁。终于,五年过去了,她安全地度过了她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不仅仅是她,她的家人,俱乐部的每一个病人都为之高兴。而此时此刻,女儿也考入了本市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当时,她感到幸福极了,浑身热血沸腾地迎接着她新的希望。 不幸的事再次落到了这个刚刚愈合的家庭中,她再次被诊断为癌症,可怕的癌细胞这次钻进她的脑部,新燃起的希望又一次被冷水浇灭。“这次我死定了”,她默默地想着。而丈夫依旧抱着那百分之十的希望替她签了手术单。当她被推入手术室时,多少人屏住呼吸,默默地祈祷上天能赐予她一次新的生命。手术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但十分成功。可是她也许得伴着轮椅度过她的余生,而语言功能也因为手术而受到很大影响,几乎失尽了……看到母亲的样子,女儿哭了。看到妻子的样子,丈夫无言以对,但只求她能够康复。丈夫天天坚持给她按摩,不让她的肌肉萎缩。女儿一有空就跟妈妈讲讲话,希望能使她重新开口讲话。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有待一天,奇迹出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结果究竟如何?也不必知道它的结果。因为起码我知道,他们一家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希望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以为希望原本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也许拥有希望,善良的人们的心灵上就有了寄托,人生也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实无比,这样一个人活着才更有意义。人往往满是憧憬地或在这个世界上,抱着各种各样的希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流星划过夜空,将藏有纸条的飘流瓶抛向大海吧。这,都是在寄托希望呀。 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以为,即使人死了,希望也永存于世。不是吗?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前提是,你得远离替代医学,以及种种鸡汤和术。?前不久,26岁的女演员徐婷死于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更早,48岁的罗京、33岁的李钰、34岁的阿桑等演艺界明星都死于淋巴瘤。淋巴瘤于他们是可怕的杀手。而政商界的李显龙、保罗·艾伦、霍英东、李开复等,还有一代围棋宗师藤泽秀行,也是淋巴瘤患者,除李开复尚未可知,都活了二十年以上。淋巴瘤于他们不过像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淋巴瘤究竟可不可怕?有多可怕?中西医在淋巴瘤这一疾病中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结合医学史和最新文献对这几个问题试做一“综述”。我们用手细心触摸颌下,常可以摸到一粒粒细如黄豆的小体,这就是今日人人尽知的淋巴结,是极其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淋巴结是淋巴管网线上的一个个点,就像公路网上的驿站,又像传说中经络线路上的穴位。然而,中医三千年历史中,对这一重要结构并无任何描述,仿佛它们不存在。即令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没有看到淋巴结和淋巴管,因为他只是用棍子拨弄拨弄,并没有真正的解剖过人体。西医早在古希腊就观察到了乳糜管。食物在肠道消化,脂肪分解后一部分经由淋巴管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古希腊人当然只是看到了乳糜管而已,并不知道其功能。十六世纪,以维萨里为代表的近代解剖学揭开了医学科学化的序幕。一大批大师抛开盖仑经典,痴迷于打开人体亲自观察,几乎穷尽了人体的大体结构,却也没有及于淋巴系统。十七世纪,1628年,哈维以天才的生理学实验和数学计算确立了血液循环理论;1661年,马尔皮基发现毛细血管为血循环理论画上完美的句号。血液循环变得如此清晰而美妙,之前几千年的人类医学完全基于想象而建立的关于血或气血的种种循环或潮汐式的运动,在这种图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只有中医还硬挺到现在,但只好辩说中医的血不是西医的血)。然而,少了淋巴系统,这个血液循环理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1622年6月23日,解剖学家阿塞利(Gspare Aselli,1581-1626)为了向人演示喉返神经而打开了一只狗的腹腔,意外发现与血管平行相伴的一条条白色的索线。这些线似乎并不是神经(自然也不是经络),他好奇的拿解剖刀一划,与神经不同,它们是空心的管道,里面流出白色乳酪一样的液体。阿塞利兴奋得大喊“我得到了!”类似情形发生在约1800前的古希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跳出澡盆大喊“我想到了”。阿塞利发现的是肠道的淋巴管,叫做乳糜管,他深入观察,在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的前一年(1627年)就出版了《乳糜管网》一书。之后,1647年,佩凯(Jean Pecquet,1622-1674)发现最大的淋巴管胸导管连于上腔静脉。把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连接起来。鲁德贝克、巴索林纳斯、里瓦、马尔皮基等伟大的解剖学家进一步观察,搞清了包括淋巴结的淋巴系统的全景。血液在毛细血管网渗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经过物质交换和代谢后,大部分回入静脉,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经胸导管注入上腔静脉而回到循环系统。因此,淋巴循环可以说是血液循环的旁路,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系统。这些发现埋葬了自古巴比伦以来,至盖仑达于极点的以肝脏为生命和血液循环中心的理论。巴索林纳斯说过一句话:“肝的统治权已结束了”,这是肝的墓志铭,也是古老医学的墓志铭。因为这些发现,我们今天摸到体表的一粒粒小豆时才知道那是淋巴结,它是所辖区域内的舆情哨站,淋巴结的肿大往往意味着附近区域组织的病变。如颌下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示牙龈炎症。是的,病人并不是解剖学家,中医也不是,要等到淋巴结肿大时才会发现。如徐婷,正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才去医院检查的。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个颈部的包块,它代表着什么?或者说,医生会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它?先看中医。如前所述,中医并不知道淋巴结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淋巴系统以及其与循环系统的关系,更更不知道它还是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重要部分。但这并不妨碍中医的臆想,中医把这些肿块叫做瘰疬、阴疽、痰核、失荣、石疽、恶核等等名目。病因也全是凭想象,比如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这痰不是你吐的痰,也不是你咳的痰,而是你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的神秘痰。张仲景则说“毒,乃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现代中医据此造出一个“癌毒”来。这毒,也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的神秘毒。此外,还有瘀啊、虚啊、滞啊等等,各有一番说法,都是超越于现代物理化学之外的神秘概念。因为理论体系如此,所以,中医面对颈部的一个包块,实际上根本无法进行诊断。所以,当徐婷已经确诊为淋巴瘤,还有中医拒不认可的,说是淋巴结核,中医叫做瘰疬。西医又怎么看这个颈部包块呢?Long long ago,西医和中医是一样的。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黏液)在解释癌症时认为“黑胆汁淤积不化,遂生癌症”。这个黑胆汁谁也没有见过,和中医的痰、癌毒是一样的东西。古罗马伟大医生盖仑继承希氏学说,认为黑胆汁全身无处不在,手术是无意义的。和痰一样的黑胆汁啊。十七世纪的解剖学家们发现淋巴系统后,一度认为癌症是淋巴引起的,淋巴液的浓度和酸碱度的改变导致癌症。这可能是今天的伪科学酸性体质致癌理论的源头。然而,维萨里从十六世纪开始,就把医学牢牢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任何臆想在现代医学中都没有立足之地。十八世纪,伟大的“病理学之父”莫干尼进一步把解剖学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进入微观世界,零距离接触癌症的肿块。莫干尼说:“医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对病因的客观探究。”是客观探究!客观探究!客观探究!而不是主观臆想!莫干尼使临床医学成为科学,是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之一。继承莫干尼的精神,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他认为所有的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细胞的疾病,而”细胞皆源于细胞”。细胞病理学说彻底否定了虚无缥缈的体液病理学说,也否定了半观察半臆想的淋巴体液理论。因为在显微镜下,任何肿块里都看不到淋巴液,更看不到黑胆汁,当然也看不到中医的痰和毒。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1832年,英国病理医生Thomas Hodgkin(1798-1866,大名鼎鼎的霍奇金先生)首次描述了一种在淋巴结之间有序传播的疾病,常合并脾大,并伴有所谓“B 症状”(盗汗、体重下降和发热)。霍奇金将发现写成论文《论淋巴结和脾的一些病态表现》,当时没有产生影响。医生们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在他之前,人类不知道这种病。即使是这种病,肯定也都被诊断为其他各种疾病了。1865年,Wilks肯定了霍奇金论文的价值,以Hodgkin病(霍奇金病,HD)命名此种疾病。把基于临床观察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清晰描述并归类,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还远远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疾病并不都是典型的可以对号入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盗汗、体重下降和发热,这些症状也完全可能是结核,或者其他的淋巴结炎症。怎样区分它们呢?我们都知道,中医是靠拍脑袋辨证的。比较牛的中医可以辨出11个证型来,比如痰结、寒凝、血瘀、气滞、火热、湿盛、风燥、毒邪、气虚、血虚、阴虚等等;谦虚的也可以辨出5、6个来。中医比较喜欢这样毫无标准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谁出了问题那是他学艺不精,或者干脆就是伪中医。1898年,女病理学家多萝西梅布尔里德(Dorothy Mabal Reed,1874 - 1964)在霍奇金病的淋巴结切片中发现了一种特征性的多核巨型组织细胞,这种细胞在淋巴结核中看不到,这就是霍奇金病的标志。这种细胞被命名为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它才是标准。不管临床医生的主观“辨证”如何,病理医生看到R-S细胞才算数。这是现代医学最不同于传统医学的地方。颈部淋巴结是很容易发现的,胸腹腔,人体内部深处的淋巴结肿大就不可能被手摸耳听发现。有些病人早期甚至就没有淋巴结肿大,只是发热,甚至只是皮肤瘙痒。这些症状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但它们的本质特征却是一致的,病理切片上只要看到R-S细胞,不管你是什么症状,或者毫无症状,都是淋巴瘤。望闻问切,视触扣听,遇到病理,都得低头三分!霍奇金病仅占淋巴瘤的一小部分(国内10%,国外25%),另一大类的认识始于1846年,这是细胞病理学之父魏尔啸的发现,他从白血病中区分出一种称为淋巴肉瘤的疾病。为了纪念霍奇金先生,魏尔啸发现的这一组疾病被叫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上分类是基于HE染色下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尽管需要显微镜,现代医学仍然嫌它是一种大咧咧不够精确的分类。到上世纪70年代,免疫学惊人发展,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前世今生,淋巴瘤的分类因此更为精细。比如NHL分为T细胞、B细胞、组织细胞型及未定型细胞等来源。1965年,Click在《自然》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他的著名实验。实验以射线等处理掉鸡的法氏囊,再注射异种血清蛋白或特殊细菌,这些鸡就不会产生抗体,且血清中无法检出主要类型的抗体。存在于法氏囊中的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就是B淋巴细胞;在人类,与法氏囊相对应的是骨髓。接着,Miller和Good在动物实验中摘除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缺陷,证明了T淋巴细胞。到70年代末,关于淋巴细胞的不同谱系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越来越清晰了。淋巴系统并不仅仅是回收组织液而已,它还是免疫细胞和抗体的制造厂,是人类抵抗疾病至关重要的力量之源。中医所谓“正气”,主要指的就是免疫功能,只是空空的两个字,并无实质内容。在这个基础上,WHO修正既往欧美分类,于2001年发表了新的淋巴瘤分类。该方案较以前复杂得多,仅NHL就有30多种,这使临床医生很不满。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无比复杂的分类仅仅是出于病理学家们的兴趣,还是确实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实体?如果是后者,哪怕再复杂,也是必须接受的,因为不同的疾病实体代表了不同的临床结局和不同的治疗选择。如果是前者,那么,就算病理医生是doctor’s doctor,也让他们自己玩儿去吧。经过十余年大系列的病例研究证明,WHO这一结合了临床、形态学、表型和基因学特征的分类方法,其所分出的各个型,确实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实体。因此,临床医学家心悦诚服的接受这一“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分型。WHO却变本加厉,2008年又出台了新的修正案,NHL的亚型翻了一番,多达60种。2016年再次进行了更新,NHL的亚型近90种。WHO分类是人类认识淋巴瘤的里程碑,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决定性的基础。面对淋巴瘤可怕的与时俱进的分型,全世界的医生们该多么羡慕中医啊。淋巴瘤辨证最多也就11型,还不是公认的,高兴时,简单说成瘰疬也没人会说个不字。诊断精准,再结合一样精准的分期分组以及预后评估,就可以谈治疗了。中医的治疗,因为根本理论的固有缺陷,缺乏精准诊断和评估,必然是百人百方。并不存在谁真谁伪的问题。给徐婷治疗的中医所使用的拔罐、刮痧、针灸、放血、中药(不详)、饮食禁忌等,被无数中医斥之为、庸医、伪中医,实则并无判断标准。所谓正宗中医,据正经发表的论文和综述来看,也无非就是永远政治正确的“辨证论治”。如寒痰凝滞证、气滞痰凝证、毒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等等。如前所述,这些貌似高深的奇怪组合,其实完全是臆想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客观的证据。比如,痰是什么?如何就寒了?又怎么凝的?都是信口开河的。根据信口开河的辨证而组织的治疗可想而知,没有数据支持它的疗效。从霍奇金第一次描述淋巴瘤算起的话,人类认识淋巴瘤已经150年了。但是,有效治疗的历史要短得多。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被确诊为淋巴瘤(其他癌症也一样)的基本都会在数月内死亡,没有有效的药物。50年代,放疗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直接使之成为第一个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70年代,以CHOP为代表的第一代化疗方案诞生,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代(m-BACOD和ProMACE-MOPP方案)、第三代(ProMACE-cytaBOM和MACOP-B方案),从根本上改观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至少一半以上的淋巴瘤病人得以治愈。医学史明确显示,放化疗是淋巴瘤的大救星。而在淋巴瘤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癌症的今天,放化疗却被有意的妖魔化,使病人闻之色变,进而失去治愈的机会。徐婷之死可谓教训深刻矣!创立MOPP化疗方案的一位美国淋巴瘤大师说过,“如果你担心高剂量的化疗带来的副反应,那低剂量化疗的副反应更加可怕,那就是病人永久的死亡”。把这句话中的“低剂量化疗”改为“包括中医的各种另类疗法”,更为发人深省!现代医学当然不会止步于放化疗,更为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1975年,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乔治.科勒(Georges K?hler)和塞萨尔.米尔斯坦因(César Milstein)创造了杂交瘤技术。这是现代医学最为神奇的技术之一,198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却不能体外繁殖的B淋巴细胞与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一种能够源源不断产生纯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细胞。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医学上“双剑合璧”的至高境界!这项技术使淋巴瘤的治疗再发生一次革命。与放化疗的同归于尽式杀伐不同,单克隆抗体是精准打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淋巴细胞来源的占90%,而95%以上的B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一种抗原分子,代号CD20。以CD20为靶,用杂交瘤技术制作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美罗华与CD20在B淋巴细胞膜上结合成一朵朵奇葩,成为免疫系统的最佳目标,启动免疫攻击,使B淋巴细胞溶解。不含有CD20分子的细胞们则安然无恙。正常的B细胞再生,逐步取代被杀死的坏的B细胞,免疫系统得以重生。除了美罗华外,BRK抑制剂依鲁替尼、CD30单抗、CD58单抗等等新药,都是精准打击的神器。其他还有干细胞移植神器(介绍略)。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在美国,霍奇金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达85%,非霍奇金淋巴瘤69%;相比之下,中国只有。据2016年9月15日央视新闻,北京儿童医院近年来600多名儿童淋巴瘤,在精细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治愈率高达80%。中国的西医水平并不低,但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严重不均、伪科学文化盛行、对放化疗的妖魔化等等因素,显然拉低了应有的水平。作为特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只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2%左右,它被认为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它具有高度侵袭性,进展极快,不化疗,自然病程不过3个月左右。而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BFM、Hyper-CVAD等方案化疗,CR(完全缓解)率高达77%-100%,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45%-67%。比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只略逊一筹。与现代医学每种疗法都有详实数据不同,中医对淋巴瘤的任何疗法,包括辨证论治用药、针灸、拔罐、刮痧等等,都没有完全缓解率、5年无病生存率的可靠数据。它的疗效,全在嘴上。今天是中秋,也是世界淋巴瘤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每年新发病例万人,死亡2万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主席Julie Vose博士却在2016年世界淋巴瘤日宣传片中说,“得癌症虽然不幸,但幸而得的是淋巴瘤。“敢于这样说,是现代医学的自信,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前提是,你得远离替代医学,以及种种鸡汤和术。淋巴瘤,中西医,生命决于选择,选择需要对比。

有关淋巴癌的论文

征兆1:出现发热、咳嗽、出汗 征兆2:短时间变瘦 征兆3:盗汗 淋巴瘤包括一大组复杂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与免疫功能失调,感染因素,等有关。好发于淋巴结,也可以是结外器官。最常见的主要表现是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盗汗,乏力,发热,体重下降等。

人们一听到癌症,就会觉得很害怕,因为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被癌症带走的。患上癌症的人需要没日没夜的与病魔作斗争,还需要时刻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所以很多人都特别痛恨癌症这个疾病。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的心理,都会认为癌症就是毁坏家庭幸福的恶性疾病。癌症的种类有很多种,那么什么是淋巴癌呢?

淋巴癌是什么?

世界上的大部分癌症都是恶性肿瘤居多,而淋巴癌也是不例外的。淋巴癌是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之一,不仅治疗难度大,并且治愈性还低,所以很多人患上这个癌症后都会出现情绪低迷的现象,对癌症的治愈不抱任何希望。虽然淋巴癌的治愈性低,但是治疗的效果是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积极配合的程度决定的,所以只要有希望治愈,患者可以积极接受治疗。

淋巴癌是淋巴肿瘤的总称,而淋巴瘤主要体现在无痛上面,大部分淋巴肿瘤都是无痛型的,由于这种特性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自身患上了淋巴癌。如果淋巴癌发展到晚期的时候,就会影响全身的神经以及细胞,致使它们发生病变。所以这才导致了淋巴癌的治愈难度大和治愈性低。

淋巴癌的3个早期症状: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之一:脖颈淋巴肿大

很多淋巴癌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太明显的症状,会出现脖子淋巴肿大的现象,不过不会有疼痛感,因为前期肿大的症状比较轻微,所以一般不是专业的人都发现不了自己的淋巴出了问题,也就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之二:周期性发烧

淋巴癌早期的时候,患者往往还会出现周期性的发烧,不过可能发烧的情况不是太严重,也不是太频繁,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其实淋巴癌引起的发烧,频率还是会稍微高一点的,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发烧次数较多,就要引起重视。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之三:吞咽困难

淋巴癌还会压迫到局部部位,比如喉咙肠道等部位,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长期吞咽困难对于进食影响是比较大的,也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大家出现吞咽困难的时候,要去医院体检排查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做相应的治疗。

那么这些症状,往往和其他的疾病相混淆,实际上主要的特点还是浅表淋巴结的肿大。这种肿大特点是无痛性的淋巴结的肿大,是它具有代表性的。如果是出现了全身症状的话,那么我们要给病人做B超看一看全身有没有肿大的淋巴结,这样子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一、体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腹股沟中,容易发现肿块,该肿块往往就是淋巴结。第二、发热、盗汗、消瘦等。因此,建议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者是不明原因的体表淋巴结肿大时,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是淋巴瘤的可能。一般,可以到医院做淋巴结活检或者穿刺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在我国,将60岁或65岁以上视为老年病人。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预计未来20年,老年患者将占新发肿瘤患者的70%。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通常以患者实足年龄为限度决定抗肿瘤治疗的取舍,患者即使身体状况良好也会过多考虑治疗的不良反应而较少接受积极的治疗。老年肿瘤的生理及临床特点(发展相对缓慢、临床症状轻、隐性癌比例增加、重复癌增多、合并症多)决定了老年肿瘤发现时,大多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或经过多重放化疗,加之老年肿瘤患者脏器功能衰退,伴有多种合并症,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对放化疗耐受性差,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老年肿瘤患者积极寻求的治疗手段,成为老年肿瘤患者的替代治疗,或术后、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可见,中医药是老年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时有其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和体会,提出以下几点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供参考。1.治疗时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治疗原则肿瘤的治疗主要有病理生理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两类,中医学辨证治疗主要是治疗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症状,调节免疫,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而西医学的手术、放疗、化疗主要是消除局部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靶向治疗。将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中医抗癌药物作为祛邪治癌手段;将全身支持疗法,免疫疗法,中医药扶正培本治疗作为扶正手段,使扶正与抗癌有机地结合起来。扶正治疗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肿瘤病人,祛邪抗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中药攻逐毒邪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控制癌症适用于以邪盛为主的病证。在肿瘤治疗中,祛邪抗癌虽然是消除肿瘤的主要手段,如病属早期,病人一般状况尚好,正气未衰,在老年人心肺功能尚好,这时可采用手术祛邪手段来切除肿瘤,如果病人正气受损,则在祛邪同时要扶正,如果病期已晚,正气不支,身体不能胜任攻伐,则应以扶正为主,佐以姑息性的抗癌祛邪手段,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勿再使之受损,患者如经手术切除或放疗后,肿瘤已除或已控制,治疗上当以扶正调整为主,但如果手术或放疗后,余毒未尽,易于复发和转移,故仍以扶正与祛邪抗癌治疗相结合为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无疑会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其结果不仅消除或抑制了肿瘤细胞,而且调节了病人体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改善了生存质量,为最终战胜肿瘤打下基础。2.扶正培本法是治疗老年肿瘤的最基本原则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主要是在内虚的基础上,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病理产物聚结某部位而形成的,由于在内虚的基础上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内虚邪盛,又由邪盛而致内更虚,加速恶化,是一类消耗机体而终止生命的恶性疾病。老年患者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原因有二:一是与老年体质有关,肿瘤的发生受到年龄、性别、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因素、生活社会环境)、饮食、情志、劳逸等多方面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也均影响着患者的体质。根据中医体质学说,老年体质特点为:多气虚、阳虚及放化疗后常出现肾虚症状,并重视温肾药在治疗老年肿瘤中的作用。二是与治疗过度有关。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及变化多端,手术及多重放化疗均会导致气血津液耗伤,脏腑机能匮竭,而且老年人生理上肝脏和骨髓储备功能及肾脏清除能力的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吸收、排泄能力减弱,所以即使行为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也应注意扶正培本治疗。总之,在老年肿瘤治疗中应以减轻症状、减少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与癌共存带瘤生存), 以扶正培本为治疗基本原则,抗癌解毒为辅,抗癌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是老年肿瘤最佳的治疗思路。3.中西医结合共同关注老年患者的症状控制老年人的功能状况而非实际年龄;关注并客观评估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使治疗更加符合老年的期望目标;关注合并症和复合用药情况,使治疗尽可能避免减少寿命和功能损伤;关注老年症状的控制和管理,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和耐受性。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获益目标是延长生存,保持和改善生存质量与功能,更好地缓解症状。从各种症状子量表的研究结果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表现的症状最多的前五位依次是疲乏、胃口差、口干、睡眠不安、健忘。说明老年肿瘤患者中较多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及时积极干预。4.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症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一些老年人还出现肝肾功能减退,排泄和解毒功能减弱,故而,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应正确掌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时明确疾病诊断与全身状况,充分了解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肿瘤生物学特性如何,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各种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水平、毒副作用等对患者精神机体所带来的损伤,根据中医理论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四诊八纲分析,辨证施治。从而在全面分析症情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中西医相结合的、有计划的、适合患者个体的、其体质和经济能力都能承受得了的综合治疗方案。实践证明,经过如此合理综合治疗后的病人,生活质量较好,复发及转移率较低,其生存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肿瘤淋巴癌的论文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命名癌症一般亦可根据组织来源命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有少数肿瘤不按上述原则进行命名,如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但少数情况则为良性,如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有些恶性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的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等。有些肿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或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病因人体可通过免疫系统抑制来消灭癌细胞,但是当人体内防癌能力减弱或被抑制,癌细胞就会继续增殖下去,形成临床可见的癌症。 国内外医学界已经证实,人类80%~90%以上的癌症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环境的不良侵害会受到人体防护系统的缓冲或抵抗,其作用能被消除或减弱。当致癌因素过强或累积效应过大,而人体存在免疫功能不足或身体修复功能有缺欠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癌症。 当前环境污染日趋加剧,人类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人体细胞的稳定性只能是相对的,人体细胞基因的改变是必然的和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癌症无法克服和人们对癌症无能为力。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数量不一的部分癌变细胞,但是只有极少的癌变细胞能够发展成癌症,大部分癌变细胞或被机体及时清除,或没有自主分裂能力而长期潜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癌症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癌症的病因已有空前的了解,职业性肿瘤已经基本能够预防,某些普通人群的癌症也已能预防和治愈。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肿瘤、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能够导致细胞癌变的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通常情况下它们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癌症基因才会“作恶”,导致癌变的发生。“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肿瘤本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 措施 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病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1],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防御和退缩等。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气功和心理疗法使患者处于乐观明达的良性功能状态,通道气量明显减少,动脉氧分压降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种器官、系统的电能和电磁效益。通过反馈机制,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增殖,细胞正常分化生长,增强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 文化 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是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 3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

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病情多种多样,等到查清是肿瘤,往往已经失去根治性的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 经验 ,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脾气,对症下药。有的人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这种人要把真情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人,委婉地或坦诚地将病情讲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会诊检查,会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欢,使病情加重。

耐心护理,不厌其烦

晚期癌症病人的全身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如疼痛、发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加强营养,协助活动

恶性肿瘤无限制地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相互尊重的,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重视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沟通思想。还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亲近,使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程翠英、刘彦玲、王俊先等.?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15.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8~2010 年我科收治肿瘤病人98 例,男54 例,女44例,年龄7~92 岁,25 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愤怒发泄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 、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悲观抑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 渠道 ,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绝望频死期

当各种治疗 方法 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恢复平静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出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3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这是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 教育 ,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或让其他并有讲述成功应对各类情况的经验,让他们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患者出现绝望情绪时,这是患者听不进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的劝说,产生对立情绪,治疗依从性很差,此时应当给予抚慰,允许其发泄愤怒,并让其最亲密的人陪伴在身边,用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托他们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患者,对病人的发泄忍气吞声,为了病人的健康委曲求全,因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医务人员、家属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环境,有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 ——心理 ——社会平衡的应急因素,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包括:①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②信息支持 :对个体发展和康复有用的信息均可成为信息支持。③工具性支持 :包括提供金钱、物品,帮助完成具体任务等。

社会支持来自:①家庭方面的支持;②社会的支持;③医务人员的支持。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相关性痛苦,并使患者增强对护理行为得的依从性,在需要支持和提供支持之间相互配合是取得成功支持的关键,对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 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 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病人的家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多陪护病人,给她们以安慰,以求治疗效果最佳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有时嫉妒他人,有时有自杀念头,有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有时拒绝治疗,有时则任凭命运的摆布。癌症晚期病人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 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其措施如下:

1 肿瘤性质确定为恶性时,要对病人进行心理保护

当人患上肿瘤,在 医院 诊治过程中,心情是焦虑恐惧的,她们害怕自己得癌症,所以肿瘤确诊是恶性时,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心理保护,不要立即告知患者,给患者一个心理上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不是长期向患者隐瞒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模糊的概念为患者接受诊断奠定心理基础。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选择恰当时机把真实的病情告知患者。而有的病人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实际上她已知道自己的诊断,但大多数病人是希望尽早知道病情的。对如何向患者说明病情,工作人员口径应一致,使患者和家属都放心,妇科肿瘤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坚定地告知病人,这种疾病是能治愈的,从而使她们及早卸掉思想包袱。

2 加强心理鼓励,使病人勇于接受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与 其它 恶性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对病人造成副损伤很大,手术治疗后会使她们失去生殖功能,化疗药物对正常 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放疗对其它器官也有副损伤。在告知患者副作用时,患者有一定思想准备,很恐惧,我们医务人员在病人接受治疗时要不断鼓励病人,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化疗脱发时可让病人戴假发,告知化疗结束后会长生新发,通过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有尊严,人不是因为生病了尊严就消失了,相反,人在患病状态下更想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各项操作过程要告知她们,要征求病人意见,要会察颜观色,要掌握病人需要什么,亲手为病人做一些事情,能让患者信任你,肯向你吐出心声。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要保密,要表扬她们的功德,要尊重她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降低对病人和家属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住院期间她们不会改掉习惯,如果受到医务人员的约束,很多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也有两顿不吃饭、用被盖脸不说话的,医院应改变服务模式,病室 环境最好让病人及家属布置,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维护病人尊严,和谐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性心理护理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人,对性问题敏感、对今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病人的丈夫、朋友也都会认为卵巢或子宫切除后,性生活也就终结了,患者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疾病治疗结果,另一个是家庭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病人进行性心理护理。首先讲解卵巢产生雌激素,肾上腺素也能产生,切除卵巢,肾上腺素也能代偿,雌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也可局部使用。子宫全切除后,阴道缩短,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紧贴靠在新的阴道顶端,性交时有疼痛不适感,所以性生活前,要把膀胱和直肠排空,且不能在饮食、饮酒或服安眠药之后同房,一定要做好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精神上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患者在性生活时自身要有性幻想、性思念、性回忆等心理活动,促使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5 亲近病人,满足病人身体需要

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上有不良气味等这都是很常见的表现,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周身皮肤清洁,保持二便通畅,卧位舒适,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病室通风、换气,给病人生活上以照顾,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 治疗 。

6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 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 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患者及家属得到知识信息越多,她们心理负担越会减轻,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总之,通过 临床护理 实践,我们感觉到,在 中国 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邓建平,王艳.妇科肿瘤病人性心理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第29卷 第5期.

[2]乐杰.妇产 科学 ,第7版.2008:1.

1.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 肿瘤护理论文

3.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导致淋巴癌出现的原因一般是病毒感染而造成的,通常包括:EB病毒、丙肝病毒、HIV感染,或者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另外,也可能是患者身体自身的免疫状态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因为其他疾病而进行的过放疗导致的。

淋巴肿瘤本来就是器质性病变,也便是代表着,淋巴肿瘤并不是以部分治疗手段为主导,例如手术治疗,放化疗,特别是手术治疗,虽然在像肝癌,晚期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早中期手术治疗尤为重要,但淋巴肿瘤中,手术治疗的意义影响力并不大,只在穿刺活检,或一些情部况下将会使用,淋巴肿瘤以消化内科用药治疗为主导,包含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疗法等。

干细胞移殖本质上也或是干细胞美容适用下的超大型使用量放化疗。淋巴瘤要在人体里外要素的一同功效下,不一样发育过程的免役活力体细胞产生分裂和繁殖出现异常造成的病症,它发病原因迄今为止并未确立,其产生发展趋势涉及到病毒感染及其别的的病原菌的感柒,射线、化学药物等物理要素及其免疫力情况等众多的层面要素相关。

淋巴肿瘤分成许多种类,不一样种类的淋巴癌在治疗手段上也有较大差距,初期淋巴肿瘤一旦被发现,采用积极主动的医治,实际效果或是比较好的。对于不一样种类的淋巴肿瘤,采用不一样的治疗措施,比如部分肿瘤放疗、应用化学药物医治或是微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等。绝大多数淋巴肿瘤的产生,初期多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具体表现,淋巴结节的肿胀从黄豆大小发展趋势到大枣尺寸。

强度中等水平、坚毅、匀称且较为圆润,一般不会有压疼或是触疼。部位病人伴随延续性的低烧、冒虚汗和体重下降等情况。淋巴肿瘤在临床上被分成许多种类,不一样种类的淋巴癌在治疗手段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因而淋巴肿瘤的调节不可以一概而论。如果能够在初期发觉淋巴肿瘤,治疗效果或是比较好的。因而操纵淋巴肿瘤的伤害,要从初期发觉开始做起。

关于淋巴癌的论文

核桃树根1500克、重楼500克、半边连500克、山海螺500克、玉簪花根500克、田七500克、野百合500克、冬虫夏草500克、夏枯草1000克、守宫500克、紫金锭500克、犀角200克、灵芝500克、冬凌草500克、大蒜1000克、三白草1000克、黄药子500克、八仙草1000克、铁线莲500克、九针子500克、甘草500克。土法加工:先用核桃树根熬水把其他药物侵泡七天晒干,加醋炒黄,磨粉,每天3次每次10克口服。

下面这篇文章已经很好地阐述了这类淋巴瘤的基本处置意见。看来,只要处置得当,应该算淋巴瘤里治愈率最高的类型之一。从文献看,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宁丰等在该领域今年发表的文章较多,可以考虑与他们联络。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1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2-1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宁丰、叶进、魏立强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OAM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研究显示OAML大部分为局限性病变,呈惰性临床过程,淋巴瘤相关致死率低,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晚期播散性病变应进行全身化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缓解率。该文发表在发表于2012年第10期《中华内科杂志》上。 该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O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中位年龄57(23~79)岁,大部分为局限性病变,ⅠE期16例(),眼外播散性病变ⅣE期5例()。13例()患者肿块完整切除,同时手术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未见代谢活性增高病灶,未给予治疗,中位随访14(5~38)个月后,所有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8例()患者接受化疗,3例ⅠE期患者采用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环磷酰胺+ 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均获部分缓解(PR);5例ⅣE期患者采用COP或CHOP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方案,均获得CR。全体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无病生存率为。

1. 来稿务求数据可信,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练,打印清晰或书写工整。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临床经验类不超过3 000字,短篇及个案报告不超过1 500字(均含图、表及参考文献)。2. 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文稿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结构式,要求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以200 字—300 字为宜,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结果中应包含必要的数据信息;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英文摘要(需打印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编。临床经验要求附200 字以内中文结构式摘要1份,综述、讲座类需附指示性摘要及相对应的英文摘要。3. 每篇文稿应标注3 个— 5 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可能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sH词表》上的主题词。中译名按《汉语主题词表》及《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或最新版《英汉医学词汇》标注,主要的自由词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词,可作关键词标注。4. 参考文献仅限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新文献,尤以近2 年的文献为宜。引用文献的作者1 名-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仅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相应文字。外文期刊名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英文参考文献要求打印,书写格式如下。[期刊]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书籍]作者.书名[M].卷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5.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6.按国家科委颁布的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应有作者简介,本刊因版面所限,仅于文后刊登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 ),性别,毕业年,毕业院校,职务,职称。7. 投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并附单位推荐函。注明第一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电话、E-mail,投稿可采用纸质文稿、软盘、网上投稿等形式,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6个月内未接到通知者,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投他刊,请来信与本刊联系。本刊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8. 投稿时须交纳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上50 元,1 500字以下30元,请经邮局汇寄,勿夹稿内),凡本刊订户持订单复印件可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9.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10.本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稿件一经刊登,即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11.版权属中华医学会,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即视为作者同意将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对中华医学会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方式使用该文无异议,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文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12.来稿请寄《白血病·淋巴瘤》编辑部收。地址:太原市职工新街3号;邮政编码:030013

这是一种惰性淋巴瘤,一般病程缓慢,中老年人发病多见,是否能彻底治愈需要通过治疗后随访观察,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没有哪个淋巴瘤可以治疗后敢说彻底治愈的,都要通过时间验证,只是有的类型不容易复发,有的容易复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