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现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7例,其中男40例,女57例,年龄30-76岁。2、护理心理疏导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关节疼痛、畸形、丧失功能给患者生活上造成不便,精神上造成极大的痛苦,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和治疗方法,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使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保持及时有效的交流,并有效的争取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给患者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消除孤独感,使其能更好的与医护人员配合,达到预期的疗效。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如下几点:(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定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2)饮食要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顾护胃气。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需长期服药,许多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损伤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因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营养,多食健脾开胃的食物,如生姜、大枣、薏仁、白扁豆、山药,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食物。(3)饮食不可偏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较长,如果患者忌口太严,影响营养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因此,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应食用,搭配合理,不可偏嗜。(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宜忌,要依据病情而定。热痹者,宜多食凉性食品,如绿豆、西瓜、梨、芹菜、豆腐制品等,禁辛辣食品。寒痹者,宜多食性温之食品,如牛肉、牛骨髓、羊肉、狗肉、蛇类,忌食寒凉食品。湿热痹者,禁食温补之品,如桂圆、阿胶、人参等。偏于虚弱者,宜食益气补血之品,如鸡、鸭、核桃、芝麻、桂圆等。康复护理急性期护理要卧床休息,关节应制动,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类风湿关节炎坐位时,应采用直角硬靠背座椅为好,不宜长期坐沙发,卧位时应避免长时间采用一种,仰卧和侧卧交替较好,侧位时要避免出现颈椎、腰椎、胸椎的屈曲畸形,应定期俯卧,以利于畸形的预防和矫正。缓解期病人,鼓励缓解期病人多活动,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锻炼之前,应先进行预备运动,逐渐的增加关节可动范围,时间上宜避开关节僵硬的早晨,锻炼前可做一些温热疗法、按摩,运动的方式便是日常关节应该活动范围,如伸臂、曲肘、抬脚、弯腰、握拳、活动腕部及手指等,每日至少一次,每次要活动到关节的最大功能范围,以稍微超过关节活动范围感到轻微疼痛为限。次日要看关节炎病情是否加重,如疼痛有无加剧、关节有无肿胀,以此调节活动的次数和强度。总的来说,从事该项锻炼时要注意三个原则:1、逐渐牵拉,不要用暴力或急促的动作;2、在局部关节保温的前提下进行;3、不能过度,包括每日运动次数和每次运动量。用药护理抗风湿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故宜饭后服用,并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加减药物和停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性。中药汤剂,一般是养血通络的,必须持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逐步生效,服用中药,最好在饭后2小时,一可避免胃中不适,二可利于吸收。3、小结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致残性的全身性疾病,呈发作与缓解相交替,我们通过对97例RA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深知正规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基本了解治疗、护理有关知识,基本掌握功能锻炼,可防止或延缓关节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保持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
临床医学论文可写的非常多,还是要根据你的专业方向来选题,比如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病学等等,选好题之后再列出提纲,然后动笔写,给你列一篇综述类的范文,你参考。论文题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RA治疗方法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新药等。本文旨在综述RA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为RA的治疗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文章引用:赵泽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4): 6993-6998. .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典型的系统性免疫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1] ,主要是由白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活化引起的软骨和骨骼的破坏,损伤患者关节功能,致残率和致畸率非常高 [2] ,其致残率高达60%~80% [3] 。根据调查,全球RA的发病率为,从北向南(北半球)、从城市向农村明显减少。RA可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的发病率大约比男性高3倍。国外RA的高发病率是在50~60岁之间。国内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在35~44岁,男性患者在55~64岁 [4] 。我国RA患病率约为。RA的治疗在过去十几年里进展迅速,然而,RA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细菌和病毒因素、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相关,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完全治愈RA [5] 。本文就RA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综述。2. 治疗. RA的西医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NSAIDs是治疗RA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缓症状及改善关节功能,但并不减缓病情发展,也不能预防关节破坏,另外NSAIDs长期服药者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2%~30%,故临床上限制对该类药物的使用。近几年,由于美洛昔康片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很少,因此现在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深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青睐。.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临床上能够有效预防RA患者关节影像学损害的药物。DMARDs起效缓慢,需要用药数周或数月才能明显控制炎症、预防或减缓关节损伤,进而控制或延缓RA病情发展 [6] 。常见的DMARDs主要有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金制剂(包括口服金和肌注金) [7] 。国内外指南推荐MTX作为治疗RA患者的一线药物,并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 [8] 。临床上常将LEF与MTX组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起效快,耐受性好 [9] 。. 糖皮质激素(GC)GC可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起效迅速,可控制急性期病变,延缓RA早期关节破坏,改善关节功能,常与DMARDs药物联合应用。虽然GC治疗RA是有效的,但它有许多不良反应,且停药后会复发。RA患者在服用激素期间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警惕感染和血糖升高。.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于1996年问世,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研究表明,生物疗法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僵硬以及关节畸形。生物制剂治疗RA病情活动缓解率高达50%。在一般情况下,推荐抗肿瘤坏死因子结合DMARDs联合运用 [10] 。但是,生物疗法毒副作用较大,长期给药会损害肝肾功能和消化系统,再加上价格昂贵等弊端,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因此,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西药虽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存在安全、不良反应少以及价格低廉等显著优势,一篇有关国内的队列研究报道指出:国内RA患者的中医药使用率显著高于非RA患者 [11] ,其整体调节、改善病情进展和病情预后的疗效优势成为了国内广大RA患者选择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有效成分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雷公藤多苷片是目前公认的治疗RA的有效药物,它含有多种单体成分,如雷公藤多苷(triptery giumglycosides, TG)、雷公藤红(celastrol, Cel)等。(5R)-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LDT-8, T8)解决了不溶性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其免疫抑制活性并将毒性降到最低 [12] 。因此,T8作为单体成分为RA的临床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毒性。. 姜黄素(Curcumin)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和抗菌的特性 [13] 。临床试验表明,姜黄素补充剂能降低成年RA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 [14] 。姜黄素还能减少药物(如甲氨蝶呤)的毒性及其造成的肝脏损害 [15] 。综上所述,姜黄素具有高疗效和低副作用,因此,为临床开发新药提供了思路。. 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STS)可抑制RA-FLS的迁移、侵袭和炎症反应 [16] 。此外,另一种单体成分丹参酮VI可以阻止破骨细胞的分化。总之,丹参酮单体可以改善RA-FLS的生物学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抑制骨破坏。. 白芍总苷类白芍总苷抑制关节骨质疏松,防止软骨下骨质流失 [17] 。同时,TGP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免疫力对RA发挥治疗作用 [18] 。此外,TGP同样可以减少药物 [19] (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引起的肝脏毒性 [20] 。总之,TGP是一种作用温和的药物,具有多种适应症,不良反应少。. 青藤碱青藤碱(sinomenine, SIN)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单体生物碱成分。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与青藤碱和RA相关的靶点可以抑制血管生成、滑膜增生和骨破坏 [21] 。SIN具有减少炎症介质、镇痛、镇静、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和骨破坏等作用 [22] ,是治疗RA的潜在药物,适用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中药复方有研究显示,蠲痹汤(Juanbi Decoction, JBD)能明显减轻RA患者关节不不适症状,降低ESR、CRP、RF水平,减缓病情发展,且疗效已被证实可靠 [23] 。网络药理分析发现,乌头汤(Wutou Decoction, WTD)主要通过减少炎症、改善血管形成及调节免疫反应来治疗RA [24] ,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5] 。. 非药物疗法中医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临床研究提示针灸治疗对于在RA消炎镇痛方面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所以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它可以广泛用于RA的临床治疗。. 中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突破中西医的局限,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和DMARDs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治疗RA的最佳治疗方案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6] ,RA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其较好的安全性更利于RA患者长期维持治疗。有研究 [27] 表明,RA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可降低冠心病风险。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 [28] 推荐雷公藤多苷(甙)片联合csDMARDs。雷公藤多苷(甙)片联合csDMARDs等常规药物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中、高疾病活动度者达标率,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降低ESR、CRP;雷公藤多苷(甙)片单独应用,可提高中/低疾病活动度者达标率,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它一般用于治疗非生育年龄的成年RA患者或没有生育要求的生育年龄的患者。RA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时要做好生殖、胃肠、肝胆等系统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每1~3个月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对于育龄期妇女或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患者禁用,或全面权衡利弊后遵医嘱使用。1项Meta分析 [29] 纳入48篇治疗组为雷公藤多苷片的文献,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主要针对生殖系统、胃肠道、皮肤及其附件、血液、肝胆系统的损害。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日剂量越大或服药时间越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对胃肠系统的损害。雷公藤多苷(甙)片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治疗关节炎的“中国第一个新型植物制剂”,也是RA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中成药之一。有多项 [30] [31] 研究结局指标也从多方面显示出雷公藤多苷(甙)片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口服药物使用方便,患者认可度较高。参考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专家组最终给予强推荐,并强调其生殖毒性。. 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3个方面:1) 抗炎,如滑膜切除术;2) 解除神经压迫,如腕管松解术;3) 矫正畸形,如跖骨头和全髋切除肢体置换术。然而,目前对RA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 其他新药. 巴瑞替尼(Baricitinib)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巴利替尼适用于治疗患有中度至重度活动性RA的成人患者,巴瑞替尼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慎重选择剂量并监测肾功能。黄世杰 [32] 研究表明新单抗药巴利替尼在治疗中度至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证明优于甲氨蝶呤。故巴瑞替尼可尝试应用于中重度RA患者,作为治疗RA的靶点药物,可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探索其疗效。. 替尼达普(Tenidap)替尼达普是一种新型抗RA药物集NSAIDs和抗RA的二线药的优点于一身且毒副作用较小。替尼达普具有NSAIDs特点,但替尼达普不抑制胶原酶、溶酶体酶分泌和过氧化物产生,同时抑制其聚集和向血管内皮沉积 [33] 。有人认为替尼达普除了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发生抗RA作用外,它的抗炎作用还同其抑制阴离子转移和降低细胞内pH值有关。尽管替尼达普在毒理学研究中未发现致畸作用但仍需禁用于妊娠和哺乳妇女。由于替尼达普从肝代谢并可使转氨酶升高肝病患者禁用。严重的肾功能损伤或持续蛋白尿患者禁用。故替尼达普使用范围受限。3. 总结与进展RA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规范化治疗、定期监测和随访。西医治疗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用药,导致患者很难坚持下来,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安全、不良反应较少见、价格经济,目前使用中药治疗对患者是较好的选择。生物制剂可延缓RA患者的病情,但价格昂贵,副作用大,故不宜长期应用。目前RA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达标治疗,故在临床中很少RA患者行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作为临床上治疗RA的最佳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成为了制约中西医方案疗效突破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客观评价相关疗效。巴瑞替尼和替尼达普两种新药在使用时应更多关注患者肝肾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使用靶向治疗来干预RA,其疗效也不断被证实,然而,我们的一些研究并没有采用更权威的疗效评价指标,只报告了有效率。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关于RA的临床试验应延长随访时间,以探讨目标疗法对RA的长期疗效。但总体上认为找到治疗RA的特效方法,RA导致的高致残率问题仍然是一个跨世纪难题。因此,应在RA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的方向。
(均为第一作者)1.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into Spleen Deficiency Patterns. Medical CHINA Update. 2001;1(1):162.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13.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及证治探要 中医药学刊 2001;19(5):4944.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135.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及脾脏淋巴细胞超微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9176.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8(4):2027.从《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 88.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及胸腺淋巴细胞超微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医药学报 2002;17(3):1599.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及胃粘膜细胞超微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9(2):7610.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α、IL-4及IL-10的影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21(2):4411.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疗效及滑膜fas、fasL及bcl-2表达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8):59912.线粒体膜电位标记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9(6):33113.TUNEL法检测新风胶囊对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医药学刊 2003;21(1):5414.健脾益肾祛湿通络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探讨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6(4):31315.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保健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6(3):23816.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3;22(3):1217.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4;7(1):1118.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4;23(1):119.以AnnexinV/PI法检测新风胶囊对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安徽医药2004;8(1):1420.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CD35的表达及其意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5;8(1):921.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5;8(4):29622.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补体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9(1):1123.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补体水平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13(2):9324.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9(2):10625.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补体调节蛋白红细胞CR1及CD59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13(4):24026.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34827.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6月 主编28.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5月 副主编29.社区常见病证中医药照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4月 编委30.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10月 常务副主编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择取的54例临床资料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医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其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均分为参照护2. 结果 观察评估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从表2可见,接受护理干预后,分析治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参照护治组患者()明显更好3. 讨论 从以上分析探究可见,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炎症,且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从目前国内外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方式看,已逐步由传统模式
可以去官网下载。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临床诊断
基本过程, 诊:对患者进行病史检查、体格检查和有选择地进行辅助检查,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搜集临床资料;断: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验证诊断:用治疗或其他手段检验结论。
基本问题就医者是否为病人;疾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疾病的病因是否明确,是单个还是多个;疾病是否有并发症;疾病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症状与体征;病人的功能状况如何;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辅助检查是否必要可行;检查结果与临床印象是否矛盾;治疗结果是否支持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则关节僵硬,出现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肯定,但寒冷、潮湿等常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患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属于男性,这种病起病缓慢,患者最初起病时只是感到疲倦乏力,低热手足麻木、刺痛,胃纳不佳,体重减轻。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当时关节外观并无异常,以后关节逐渐肿大,逐渐肿大如梭状。关节肿大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他关节。患病日久,关节附近肌肉的僵硬和萎缩也日益显著,关节周围组织也变得僵硬,最后关节变成僵硬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关节处向外侧成半脱臼,形成特征性的尺侧偏向畸形,此时患者穿衣,吃饭翻身都需要人帮助,非常痛苦。《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其症状与历节、疼风、骨痹等相似。中医认为其病因由于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致风寒湿邪趁虚而入,与经络、肌肉、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凝滞日久而成痹。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一:风湿热痹, 二:风湿寒痹, 以上两大类型都需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方可处方施治。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可以去官网下载。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临床诊断
基本过程, 诊:对患者进行病史检查、体格检查和有选择地进行辅助检查,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搜集临床资料;断: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验证诊断:用治疗或其他手段检验结论。
基本问题就医者是否为病人;疾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疾病的病因是否明确,是单个还是多个;疾病是否有并发症;疾病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症状与体征;病人的功能状况如何;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辅助检查是否必要可行;检查结果与临床印象是否矛盾;治疗结果是否支持诊断。
写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临床护理太宽泛可以改类风湿免疫净化治疗,更加专业,不那么宽泛。
临床医学论文可写的非常多,还是要根据你的专业方向来选题,比如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病学等等,选好题之后再列出提纲,然后动笔写,给你列一篇综述类的范文,你参考。论文题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RA治疗方法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新药等。本文旨在综述RA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为RA的治疗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文章引用:赵泽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4): 6993-6998. .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典型的系统性免疫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1] ,主要是由白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活化引起的软骨和骨骼的破坏,损伤患者关节功能,致残率和致畸率非常高 [2] ,其致残率高达60%~80% [3] 。根据调查,全球RA的发病率为,从北向南(北半球)、从城市向农村明显减少。RA可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的发病率大约比男性高3倍。国外RA的高发病率是在50~60岁之间。国内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在35~44岁,男性患者在55~64岁 [4] 。我国RA患病率约为。RA的治疗在过去十几年里进展迅速,然而,RA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细菌和病毒因素、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相关,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完全治愈RA [5] 。本文就RA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综述。2. 治疗. RA的西医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NSAIDs是治疗RA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缓症状及改善关节功能,但并不减缓病情发展,也不能预防关节破坏,另外NSAIDs长期服药者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2%~30%,故临床上限制对该类药物的使用。近几年,由于美洛昔康片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很少,因此现在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深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青睐。.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临床上能够有效预防RA患者关节影像学损害的药物。DMARDs起效缓慢,需要用药数周或数月才能明显控制炎症、预防或减缓关节损伤,进而控制或延缓RA病情发展 [6] 。常见的DMARDs主要有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金制剂(包括口服金和肌注金) [7] 。国内外指南推荐MTX作为治疗RA患者的一线药物,并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 [8] 。临床上常将LEF与MTX组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起效快,耐受性好 [9] 。. 糖皮质激素(GC)GC可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起效迅速,可控制急性期病变,延缓RA早期关节破坏,改善关节功能,常与DMARDs药物联合应用。虽然GC治疗RA是有效的,但它有许多不良反应,且停药后会复发。RA患者在服用激素期间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警惕感染和血糖升高。.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于1996年问世,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研究表明,生物疗法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僵硬以及关节畸形。生物制剂治疗RA病情活动缓解率高达50%。在一般情况下,推荐抗肿瘤坏死因子结合DMARDs联合运用 [10] 。但是,生物疗法毒副作用较大,长期给药会损害肝肾功能和消化系统,再加上价格昂贵等弊端,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因此,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西药虽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存在安全、不良反应少以及价格低廉等显著优势,一篇有关国内的队列研究报道指出:国内RA患者的中医药使用率显著高于非RA患者 [11] ,其整体调节、改善病情进展和病情预后的疗效优势成为了国内广大RA患者选择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有效成分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雷公藤多苷片是目前公认的治疗RA的有效药物,它含有多种单体成分,如雷公藤多苷(triptery giumglycosides, TG)、雷公藤红(celastrol, Cel)等。(5R)-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LDT-8, T8)解决了不溶性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其免疫抑制活性并将毒性降到最低 [12] 。因此,T8作为单体成分为RA的临床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毒性。. 姜黄素(Curcumin)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和抗菌的特性 [13] 。临床试验表明,姜黄素补充剂能降低成年RA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 [14] 。姜黄素还能减少药物(如甲氨蝶呤)的毒性及其造成的肝脏损害 [15] 。综上所述,姜黄素具有高疗效和低副作用,因此,为临床开发新药提供了思路。. 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STS)可抑制RA-FLS的迁移、侵袭和炎症反应 [16] 。此外,另一种单体成分丹参酮VI可以阻止破骨细胞的分化。总之,丹参酮单体可以改善RA-FLS的生物学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抑制骨破坏。. 白芍总苷类白芍总苷抑制关节骨质疏松,防止软骨下骨质流失 [17] 。同时,TGP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免疫力对RA发挥治疗作用 [18] 。此外,TGP同样可以减少药物 [19] (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引起的肝脏毒性 [20] 。总之,TGP是一种作用温和的药物,具有多种适应症,不良反应少。. 青藤碱青藤碱(sinomenine, SIN)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单体生物碱成分。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与青藤碱和RA相关的靶点可以抑制血管生成、滑膜增生和骨破坏 [21] 。SIN具有减少炎症介质、镇痛、镇静、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和骨破坏等作用 [22] ,是治疗RA的潜在药物,适用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中药复方有研究显示,蠲痹汤(Juanbi Decoction, JBD)能明显减轻RA患者关节不不适症状,降低ESR、CRP、RF水平,减缓病情发展,且疗效已被证实可靠 [23] 。网络药理分析发现,乌头汤(Wutou Decoction, WTD)主要通过减少炎症、改善血管形成及调节免疫反应来治疗RA [24] ,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5] 。. 非药物疗法中医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临床研究提示针灸治疗对于在RA消炎镇痛方面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所以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它可以广泛用于RA的临床治疗。. 中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突破中西医的局限,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和DMARDs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治疗RA的最佳治疗方案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6] ,RA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其较好的安全性更利于RA患者长期维持治疗。有研究 [27] 表明,RA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可降低冠心病风险。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 [28] 推荐雷公藤多苷(甙)片联合csDMARDs。雷公藤多苷(甙)片联合csDMARDs等常规药物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中、高疾病活动度者达标率,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降低ESR、CRP;雷公藤多苷(甙)片单独应用,可提高中/低疾病活动度者达标率,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它一般用于治疗非生育年龄的成年RA患者或没有生育要求的生育年龄的患者。RA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时要做好生殖、胃肠、肝胆等系统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每1~3个月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对于育龄期妇女或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患者禁用,或全面权衡利弊后遵医嘱使用。1项Meta分析 [29] 纳入48篇治疗组为雷公藤多苷片的文献,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主要针对生殖系统、胃肠道、皮肤及其附件、血液、肝胆系统的损害。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日剂量越大或服药时间越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对胃肠系统的损害。雷公藤多苷(甙)片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治疗关节炎的“中国第一个新型植物制剂”,也是RA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中成药之一。有多项 [30] [31] 研究结局指标也从多方面显示出雷公藤多苷(甙)片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口服药物使用方便,患者认可度较高。参考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专家组最终给予强推荐,并强调其生殖毒性。. 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3个方面:1) 抗炎,如滑膜切除术;2) 解除神经压迫,如腕管松解术;3) 矫正畸形,如跖骨头和全髋切除肢体置换术。然而,目前对RA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 其他新药. 巴瑞替尼(Baricitinib)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巴利替尼适用于治疗患有中度至重度活动性RA的成人患者,巴瑞替尼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慎重选择剂量并监测肾功能。黄世杰 [32] 研究表明新单抗药巴利替尼在治疗中度至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证明优于甲氨蝶呤。故巴瑞替尼可尝试应用于中重度RA患者,作为治疗RA的靶点药物,可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探索其疗效。. 替尼达普(Tenidap)替尼达普是一种新型抗RA药物集NSAIDs和抗RA的二线药的优点于一身且毒副作用较小。替尼达普具有NSAIDs特点,但替尼达普不抑制胶原酶、溶酶体酶分泌和过氧化物产生,同时抑制其聚集和向血管内皮沉积 [33] 。有人认为替尼达普除了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发生抗RA作用外,它的抗炎作用还同其抑制阴离子转移和降低细胞内pH值有关。尽管替尼达普在毒理学研究中未发现致畸作用但仍需禁用于妊娠和哺乳妇女。由于替尼达普从肝代谢并可使转氨酶升高肝病患者禁用。严重的肾功能损伤或持续蛋白尿患者禁用。故替尼达普使用范围受限。3. 总结与进展RA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规范化治疗、定期监测和随访。西医治疗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用药,导致患者很难坚持下来,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安全、不良反应较少见、价格经济,目前使用中药治疗对患者是较好的选择。生物制剂可延缓RA患者的病情,但价格昂贵,副作用大,故不宜长期应用。目前RA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达标治疗,故在临床中很少RA患者行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作为临床上治疗RA的最佳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成为了制约中西医方案疗效突破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客观评价相关疗效。巴瑞替尼和替尼达普两种新药在使用时应更多关注患者肝肾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使用靶向治疗来干预RA,其疗效也不断被证实,然而,我们的一些研究并没有采用更权威的疗效评价指标,只报告了有效率。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关于RA的临床试验应延长随访时间,以探讨目标疗法对RA的长期疗效。但总体上认为找到治疗RA的特效方法,RA导致的高致残率问题仍然是一个跨世纪难题。因此,应在RA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的方向。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基础是滑膜炎。发病初期的关节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类似病症命名为厉节风,非常接近现代医学的描述。RA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存在。无论是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对风湿(Rheuma)一词的描述,还是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痹论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进行的系统论述,以及美国田纳西州出图公元前4500年美洲土著人的骨骼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类风湿关节炎证据——对称性糜烂性关节炎,这都说明类风湿关节炎有着悠久的历史。
临床医学论文可写的非常多,还是要根据你的专业方向来选题,比如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病学等等,选好题之后再列出提纲,然后动笔写,给你列一篇综述类的范文,你参考。论文题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R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RA治疗方法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新药等。本文旨在综述RA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为RA的治疗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文章引用:赵泽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4): 6993-6998. .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典型的系统性免疫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1] ,主要是由白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活化引起的软骨和骨骼的破坏,损伤患者关节功能,致残率和致畸率非常高 [2] ,其致残率高达60%~80% [3] 。根据调查,全球RA的发病率为,从北向南(北半球)、从城市向农村明显减少。RA可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的发病率大约比男性高3倍。国外RA的高发病率是在50~60岁之间。国内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在35~44岁,男性患者在55~64岁 [4] 。我国RA患病率约为。RA的治疗在过去十几年里进展迅速,然而,RA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细菌和病毒因素、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相关,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完全治愈RA [5] 。本文就RA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综述。2. 治疗. RA的西医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NSAIDs是治疗RA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缓症状及改善关节功能,但并不减缓病情发展,也不能预防关节破坏,另外NSAIDs长期服药者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2%~30%,故临床上限制对该类药物的使用。近几年,由于美洛昔康片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很少,因此现在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深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青睐。.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临床上能够有效预防RA患者关节影像学损害的药物。DMARDs起效缓慢,需要用药数周或数月才能明显控制炎症、预防或减缓关节损伤,进而控制或延缓RA病情发展 [6] 。常见的DMARDs主要有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金制剂(包括口服金和肌注金) [7] 。国内外指南推荐MTX作为治疗RA患者的一线药物,并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 [8] 。临床上常将LEF与MTX组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起效快,耐受性好 [9] 。. 糖皮质激素(GC)GC可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起效迅速,可控制急性期病变,延缓RA早期关节破坏,改善关节功能,常与DMARDs药物联合应用。虽然GC治疗RA是有效的,但它有许多不良反应,且停药后会复发。RA患者在服用激素期间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警惕感染和血糖升高。.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于1996年问世,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研究表明,生物疗法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僵硬以及关节畸形。生物制剂治疗RA病情活动缓解率高达50%。在一般情况下,推荐抗肿瘤坏死因子结合DMARDs联合运用 [10] 。但是,生物疗法毒副作用较大,长期给药会损害肝肾功能和消化系统,再加上价格昂贵等弊端,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因此,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西药虽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存在安全、不良反应少以及价格低廉等显著优势,一篇有关国内的队列研究报道指出:国内RA患者的中医药使用率显著高于非RA患者 [11] ,其整体调节、改善病情进展和病情预后的疗效优势成为了国内广大RA患者选择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有效成分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雷公藤多苷片是目前公认的治疗RA的有效药物,它含有多种单体成分,如雷公藤多苷(triptery giumglycosides, TG)、雷公藤红(celastrol, Cel)等。(5R)-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LDT-8, T8)解决了不溶性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其免疫抑制活性并将毒性降到最低 [12] 。因此,T8作为单体成分为RA的临床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毒性。. 姜黄素(Curcumin)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和抗菌的特性 [13] 。临床试验表明,姜黄素补充剂能降低成年RA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 [14] 。姜黄素还能减少药物(如甲氨蝶呤)的毒性及其造成的肝脏损害 [15] 。综上所述,姜黄素具有高疗效和低副作用,因此,为临床开发新药提供了思路。. 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STS)可抑制RA-FLS的迁移、侵袭和炎症反应 [16] 。此外,另一种单体成分丹参酮VI可以阻止破骨细胞的分化。总之,丹参酮单体可以改善RA-FLS的生物学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抑制骨破坏。. 白芍总苷类白芍总苷抑制关节骨质疏松,防止软骨下骨质流失 [17] 。同时,TGP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免疫力对RA发挥治疗作用 [18] 。此外,TGP同样可以减少药物 [19] (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引起的肝脏毒性 [20] 。总之,TGP是一种作用温和的药物,具有多种适应症,不良反应少。. 青藤碱青藤碱(sinomenine, SIN)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单体生物碱成分。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与青藤碱和RA相关的靶点可以抑制血管生成、滑膜增生和骨破坏 [21] 。SIN具有减少炎症介质、镇痛、镇静、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和骨破坏等作用 [22] ,是治疗RA的潜在药物,适用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中药复方有研究显示,蠲痹汤(Juanbi Decoction, JBD)能明显减轻RA患者关节不不适症状,降低ESR、CRP、RF水平,减缓病情发展,且疗效已被证实可靠 [23] 。网络药理分析发现,乌头汤(Wutou Decoction, WTD)主要通过减少炎症、改善血管形成及调节免疫反应来治疗RA [24] ,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5] 。. 非药物疗法中医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临床研究提示针灸治疗对于在RA消炎镇痛方面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所以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它可以广泛用于RA的临床治疗。. 中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突破中西医的局限,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和DMARDs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治疗RA的最佳治疗方案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6] ,RA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其较好的安全性更利于RA患者长期维持治疗。有研究 [27] 表明,RA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可降低冠心病风险。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 [28] 推荐雷公藤多苷(甙)片联合csDMARDs。雷公藤多苷(甙)片联合csDMARDs等常规药物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中、高疾病活动度者达标率,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降低ESR、CRP;雷公藤多苷(甙)片单独应用,可提高中/低疾病活动度者达标率,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它一般用于治疗非生育年龄的成年RA患者或没有生育要求的生育年龄的患者。RA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时要做好生殖、胃肠、肝胆等系统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每1~3个月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对于育龄期妇女或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患者禁用,或全面权衡利弊后遵医嘱使用。1项Meta分析 [29] 纳入48篇治疗组为雷公藤多苷片的文献,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主要针对生殖系统、胃肠道、皮肤及其附件、血液、肝胆系统的损害。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日剂量越大或服药时间越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对胃肠系统的损害。雷公藤多苷(甙)片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治疗关节炎的“中国第一个新型植物制剂”,也是RA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中成药之一。有多项 [30] [31] 研究结局指标也从多方面显示出雷公藤多苷(甙)片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口服药物使用方便,患者认可度较高。参考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诊疗经验,专家组最终给予强推荐,并强调其生殖毒性。. 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3个方面:1) 抗炎,如滑膜切除术;2) 解除神经压迫,如腕管松解术;3) 矫正畸形,如跖骨头和全髋切除肢体置换术。然而,目前对RA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 其他新药. 巴瑞替尼(Baricitinib)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巴利替尼适用于治疗患有中度至重度活动性RA的成人患者,巴瑞替尼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慎重选择剂量并监测肾功能。黄世杰 [32] 研究表明新单抗药巴利替尼在治疗中度至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证明优于甲氨蝶呤。故巴瑞替尼可尝试应用于中重度RA患者,作为治疗RA的靶点药物,可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探索其疗效。. 替尼达普(Tenidap)替尼达普是一种新型抗RA药物集NSAIDs和抗RA的二线药的优点于一身且毒副作用较小。替尼达普具有NSAIDs特点,但替尼达普不抑制胶原酶、溶酶体酶分泌和过氧化物产生,同时抑制其聚集和向血管内皮沉积 [33] 。有人认为替尼达普除了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发生抗RA作用外,它的抗炎作用还同其抑制阴离子转移和降低细胞内pH值有关。尽管替尼达普在毒理学研究中未发现致畸作用但仍需禁用于妊娠和哺乳妇女。由于替尼达普从肝代谢并可使转氨酶升高肝病患者禁用。严重的肾功能损伤或持续蛋白尿患者禁用。故替尼达普使用范围受限。3. 总结与进展RA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规范化治疗、定期监测和随访。西医治疗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用药,导致患者很难坚持下来,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安全、不良反应较少见、价格经济,目前使用中药治疗对患者是较好的选择。生物制剂可延缓RA患者的病情,但价格昂贵,副作用大,故不宜长期应用。目前RA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达标治疗,故在临床中很少RA患者行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作为临床上治疗RA的最佳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成为了制约中西医方案疗效突破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客观评价相关疗效。巴瑞替尼和替尼达普两种新药在使用时应更多关注患者肝肾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使用靶向治疗来干预RA,其疗效也不断被证实,然而,我们的一些研究并没有采用更权威的疗效评价指标,只报告了有效率。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关于RA的临床试验应延长随访时间,以探讨目标疗法对RA的长期疗效。但总体上认为找到治疗RA的特效方法,RA导致的高致残率问题仍然是一个跨世纪难题。因此,应在RA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的方向。
写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临床护理太宽泛可以改类风湿免疫净化治疗,更加专业,不那么宽泛。
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起类风湿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1、内分泌的原因,雌激素跟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容易患类风湿。2、感染因素,很多类风湿疾病跟感染有很大关系。3、免疫因素,在类风湿中占有很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自身免疫因素占绝大部分。4、遗传因素,类风湿会遗传,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也有遗传倾向。5、还有物理因素以及还有化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体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原因。对于类风湿这种疾病,很多时候大家都想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类风湿,因为类风湿发生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想知道是哪些原因造成类风湿发作?希望大家都要了解类风湿。是哪些原因造成类风湿发作?关于类风湿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特别是每年春季和秋季的春分和秋分前后或二、八月,湿度大,每日温差亦大,微生物适于繁殖,使本来免疫力、抵抗力降低的风湿病患者易患感冒和扁桃腺炎等疾病,因而易使风湿病症状加重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受凉、受潮湿、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外伤(如关节扭伤、跌伤和骨折)等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加重的诱发因素,必须避免。早期类风湿病因不是很明显,因为早期类风湿的症状不是很明显,类风湿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长期处于湿热或寒冷等不良生活、工作环境;劳作过渡引起的神经末梢疲劳;长期过量吹风扇、空调等引起神经末梢过渡疲劳等引起的。链球菌感染后是否发生风湿热还与人体的反应性有关,这种反应性的高低,一方面与对链球菌抗原产生的抗体的量呈平行关系,抗体量多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机会大;另一方面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变化有关。因此,风湿热的病因可能与链球菌有关。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收的是版面费,一般500-800/版。刊物的版面费标准和期刊级别有必然联系,通过查询,刊物目前被新科技核心、CSCD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数据库同时收录中,属于高级别的核心期刊,版面费标准一般都在500-800元/版左右,要是有彩图的话,会加收1000元以内彩图印刷费。《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承办的风湿病学专业学术期刊。据2020年8月官网显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68人,顾问2人,名誉总编辑1人,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8人。据2020年8月28日中国知网官网显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下载次数为316289次,总被引次数为37454次,出版文献共5586篇,(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20年8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期刊载文量为5417篇,基金论文为1825篇,被引量为40287次,下载量为806154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