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张解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张解医学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d,对照组为(±)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目的:通过对古今相关中医文献的整理,取得较为完整的有关内伤湿热理论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医学内伤湿热的概念、发展源流、时代特点,对内伤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治则治法、方药配伍进行总结研究,阐明其规律性的内涵,构建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理论体系,为今后内伤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1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内容丰富,历代医家对内伤湿热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阐发和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展示内伤湿热理论对内伤湿热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中医学治疗内伤湿热病证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但由于人们对内伤湿热理论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使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研究尚不甚全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进步、发展和应用。中医学湿热理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积累,无论是外感湿热还是内伤湿热,对其病因病机、病变演化规律、辨证特点、立法处方、治疗用药均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外感湿热作为外感温热病的一部分,在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然而,中医学湿热理论中的内伤湿热理论,虽然也有丰富的内容,但却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许多方面还将属于外感疾病的外感湿热病证和属于内伤杂病的内伤湿热病证混为一谈,迫切需要我们对内伤湿热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身体素质、医疗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规模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在逐渐减少,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使内伤杂病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中医学湿热理论方面,较之于外感湿热,内伤湿热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如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食道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关节炎、多种肿瘤等等临床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湿热病证非常常见,在陈可冀教授主编的《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共收载有211种疾病,其中58种疾病的辨证分型中有湿热证型,占,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内伤湿热理论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如过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营养过剩,肥胖,饮酒,运动减少和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易致情志不畅等原因,使湿热之邪内生,亦使内伤湿热病证的发病较之以往更为常见,所以,现实也迫切需要我们对内伤湿热的理论进行总结,研究内伤湿热病证的发病规律、辨证特点、治疗方药,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不断提高疗效,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为病人服务。

2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在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水平与发展趋势

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内经》时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就指出:“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跗肿。”《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指出湿热为病可致拘、痿、黄瘅、跗肿等内伤杂病。在治疗上《素问·奇病论》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指出湿热内伤之脾瘅可用芳香化湿之佩兰来治疗,开创了后世化湿清热以治疗内伤湿热病证之先河,为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后,两千多年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对内伤湿热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如晋唐时期对内伤湿热理论的广泛应用,宋金元时期对内伤湿热理论的阐发,明清时期对外感湿热及内伤湿热在认识上的区分和治疗上的创新,均促进了内伤湿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理论充实,应用广泛的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内伤湿热理论涉及面广,有人通过调查认为湿热病证“涉及中医脏腑、经络7个系统的43种疾病,分属于西医的呼吸、泌尿等11个系统的72种急慢性疾病”。湿热证是中医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型之一,可见于心、肺、脾胃、肝胆、肾、膀胱和全身关节等多个脏器和部位的多种病变中,在王永炎教授主编的《临床中医内科学》一书中,共列有病证149种,其中有湿热证者47种,约占的病证具有湿热证。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湿热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高达,可见其致病的广泛性。因此,湿热理论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湿热病证的理论探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湿热理论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验的发展过程,使对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证治等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推动了湿热理论的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进程,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输入“湿热”检索1994年一2015年CHKD期刊全文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330篇,输入“内伤湿热”同样检索,亦未检出相关文章。一些有关湿热理论的专著,同样未将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进行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和区分。通过对检索文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章是从对湿热理论的临床应用或动物实验角度进行研究,缺乏从文献学角度对内伤湿热理论的源流、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进行的研究,主要表现在:

(1)在现代研究中,对湿热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少,对湿热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更少。

(2)在湿热理论的研究中,对湿热理论中的外感湿热理论研究多,对内伤湿热理论研究少,而内伤湿热是湿热理论的重要内容。

(3)对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许多时候还混为一谈。

(4)尚未建立系统的关于内伤湿热的概念、病因病机、病变演化规律、证治方药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3结论

经过对内伤湿热理论的研究,从历代文献、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整理和研究,首次提出并构建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理论体系并指导临床实践,填补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研究的空白,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中医学对内伤湿热病证的临床疗效,造福广大病人。

解放军医学杂志张枫论文

刘吉福 著名外科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教授,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导师。意大利米兰大学博士后。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军区胸外诊疗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国际肺癌学会会员国际生物治疗学会氩氦刀靶向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擅长:(1)创建了胸壁畸形纠正微创外科体系 (2)开辟了中晚期癌症的综合微创靶向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领域

专业期刊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关口。资料图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浮躁的风气就已经非常严重,引发了民众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在医学领域这个现象也同样严重,迫于职称评定等各种压力,很多医生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论文数量,不仅论文质量堪忧,而且存在众多学术不端行为。期刊编辑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不端行为种类分析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2008年年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推出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为学术期刊编辑防范上述几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从《解放军医学杂志》实际编辑工作来看,学术不端行为还远不止上述这几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用电脑数据库来进行机械区分的,值得重视。署名不当。学术论文的署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代表的是署名者对论文成果真实性的责任,只有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及分析等全过程中作出了实质性贡献的人才可以在论文中署名,实验实施者和论文撰写者是第一署名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明显署名不当的情况,包括:随意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由于很多论文的发表都与作者的职称、评奖等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会有作者在从论文投稿到发表的过程中提出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署名。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发表在《解放军医学杂志》上1997年、1998年的两篇文章,当时发表时作者未经课题组的同意,在导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导师的名字,南方医科大学自己在进行内部学术风气整顿时发现这个现象,曾到编辑部来要求撤回这两篇文章。无关人员署名。很多论文的署名作者是诸如院长、医务处、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很明显是不可能参与实验设计和实施的人员,可能他们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提供了资金、设备或其他便利条件,但这类人员只能在文中致谢,而不能作为作者署名。另外有一些论文的作者涉及多个单位,这些单位不仅科研实力弱,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是很明显的署名不当。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有一些作者会将同一学术成果分解成多篇进行发表,以获得最大的论文篇数。这种情况不仅在AMLC中无法识别,更需要编辑根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辨别。同一实验先后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深度上有所发掘,有更进一步的数据,是不在此之列的。但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实验很明显是同时进行的,作者却将其中不同的研究因素或指标分成多篇文章来撰写,不仅每篇文章都因此显得单薄,而且对于读者而言,也很难获得完整的认识。基金项目与论文不符。目前国内学术论文中基金项目的写法五花八门,除个别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可以在其官网上查询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核对。有的作者为了报奖或争取后续资金资助,会在文章中捎带很多基金项目,而论文所做的工作,根本与该基金无关。另外,有的作者虽然所写基金项目是真实的,但所做的研究工作并无创新,只是“基金的边角料”而已,研究质量值得商榷。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作者的文章与已经发表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其中有些是作者本人的论文,这种情况已经被编辑部普遍接受,但有些却是与该论文第二甚至是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这种行为也是明显的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和防范对于学术杂志的编辑而言,在第一步对论文进行初审时,就要考虑到是否存在上述学术不端问题。《解放军医学杂志》从2009年开始启用AMLC对所有来稿进行鉴定,从使用的结果来看,仅重复率超过50%的重度重复就达到了1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甄别,在国外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国内并没有通用的标准。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根据医学文章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标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区分抄袭与合理使用的区别。科研大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完全不依赖前人成果的创新研究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经验,对抄袭和合理借鉴进行区分和判断。在此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文字复制比进行判断。文字复制比的高低与一篇文章的抄袭程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成正比。比如说综述和某些短篇文章等。因为AMLC是不能区分正当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综述本来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会引用很多文章的观点;短篇由于篇幅较短,有时候参考文献的引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重复度较高。这个时候就需要鉴别区分。另外有一些文章虽然它们的文字复制比不高,可能只有10%或稍高一些,但是它所有的主要结论和数据都已在另一篇文章发表,那么其他的地方不用比对,就可以下结论说存在抄袭,不宜发表。抄袭的核心更在于观点。AMLC出现之后曾经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他们给出的文字重复度多少对评判是否学术不端没有意义。其实,争论大可不必。AMLC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是否抄袭,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抄袭,重复度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最终的结论权不在他们,而在于编辑的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呢?有观点认为,文字复制比大于30%的稿件有抄袭嫌疑,做退稿处理,而大于50%的稿件即有全篇抄袭的嫌疑。这种判定标准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灵活处理,抄袭的程度不一定和文字的重复度成正比。对于上述所提到的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可根据各杂志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评判尺度。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这样的文章应该说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能不能发表并无统一定论。但是为了学术质量,《解放军医学杂志》一般是不接受这样的文章的。对不同性质的文章加以区分,并不是所有的学术不端都罪大恶极,应该视情况区别、灵活对待。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在阻止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中的意义重大。编辑是践行这一社会责任的主体,应该提高认识,审慎甄别,和作者一起,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科研氛围。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张家港张淑芬医学论文

一篇2003年博士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中文部分的安胜姬,张兰英,郑松志.1999.二异氰酸酯与壳聚糖交联产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 (2):197~199包光迪.1955.甲壳质及其提炼.化学世界.10(3):137~138包启明.1958.甲壳质纤维制造法.化学世界.13(9):388~389包启明.1959.甲壳质的新的利用-离子交换纤维和离子交换织物.化学世界 1959(6):271~272本星义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1986.架桥されたュソニセクマソナソ球状粒子及びその制法JP昭62-236839. 昭61-04-08.本星义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1987.架桥グルコマソナソィォソ交换体.JP平1-94949. 昭62-01-06蔡希陶.1937.中国产之蒟蒻属植物.中国植物学杂志.4(1):1~5.常敏毅.1987.抗癌本草.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开勋.1999.新领域精细化工.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313~342陈玲,杨连生,余淑君,颜盛发,张力田.1997.制备羧甲基淀粉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997(2):9~12陈志勇,张玉霞,袁彦超.2002a.红麻纤维对Zn2+、Cd2+、Cu2+、Ni2+离子的吸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2):186~188陈志勇,栗印环,张艳青2002b.硫氨脲基红麻纤维的制备及其对Ni2+、Cr3+、Mn2+的吸附性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3):333~335陈中兰,陈龙生.2002a.新型鳌合纤维素富集原子吸收测定痕量的铅、镉、铜和镍.离子交换与吸附.18(5):464~469陈中兰.2002b.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螯合纤维素对Cd2+的吸附机理.应用化学.19(11):1097~1099冲增哲、黑田俊朗、岸田典子著.古明选译.1990.魔芋科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57~171崔志敏,朱锦瞻,罗儒显.2002.两性甘蔗渣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18(3):232~240董绮功,张军平.2003.新型含氮、硫纤维素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4):719~723董绮功,张军平,李亚荣.2002.聚硫醚型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应用化学.19(l):94~96范田园,魏树礼,周喜林.1999.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2):43~44方华丰,周宜开.1999.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5):315~318冯长根,白林山,任启生.2003a.二甲胺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离子交换与吸附.19(3):263~268冯长根,白林山,任启生.2003b.壳聚糖衍生物吸附剂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离子交换与吸附.19(3):282~288冯淑英. 1995.包醛氧淀粉与氧化淀粉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比较.中国疗养医学. 19954(3):74~76冯叙桥,赵静,张盛林.1995.魔芋的利用与加工.食品与机械. 1995(5):12~13冯亚青,刘燕.2002.氧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35(6):766~768傅伟昌,王继薇.2002.两性化螯合棉纤维的合成与吸附性能研究.林产化工通讯.36(3):9~11高洁,汤烈贵主编.1996.纤维素科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 龚盛昭.1999.利用蔗渣或稻草制各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纤维素黄原酸酯的试验.甘蔗糖业.1999(5):43~45.古卓良,凌树森.1998.白魔芋精粉对荷瘤小鼠的抑瘤和免疫增强作用.营养学报.20(3):343~347贵州省中医研究所.1970.贵州草药(第二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70郭国瑞,钟海山,王科军,滕丽莉.1997.微波作用下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和壳聚糖的羧甲基化.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3):57~59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1982.分析化学手册(第二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16~625.何东保,石晓明,石毅,詹东风2002.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凝胶化性能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2(2):70~74何永炳,孟令芝,陈富偈,胡翎,陈远荫.1998a.棉杆纤维素的改性Ⅰ.棉杆纤维含氮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应用化学15(3):243~245何永炳,孟令芝,陈富偈,吴成泰,唐玉蓉.1998b.绵杆纤维的改性(Ⅱ)─氮杂冠醚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与吸附14(3): 236~238胡翎,孟令芝,李庆云,何永炳.1999.棉杆纤维素的改性(Ⅲ)—多乙撑多胺纤维素醚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应用化学.16(1):44~47化学工业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分院.1993.珠状交联葡甘聚糖的制备方法. .黄海兰,曲荣君. 型蛇笼树脂对Ag+、Cr3+和Hg2+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与吸附.19(1):43~48黄海兰,曲荣君.型蛇笼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离子交换与吸附.18(3):217~222黄卡玛,刘永清,唐敬贤.1996.电磁波对化学反应非致热作用的实验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7(5):764~768.黄宁兴,郑文杰,谢红鹰,黄任鹏,欧阳健明. 1999.两种磁性微球的载药特性.广州化工.27(3):34~37.吉林大学.1989.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CN1050024,1989-09-09.纪春暖,成国祥.2003.蛇笼型螯合树脂CMC/EDA/B-6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3(1):35~38贾成禹,陈家任.1991.魔芋葡甘露聚糖新载体制备和对葡萄糖淀粉酶的固定化.生物化学杂志.7(3):359~364贾云.1997.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去除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4(1):31~35江苏新医学院.1997.中药大辞典(缩影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29~ 333江西省卫生局.1970.江西中草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97景世兵,永野伸郎,西鸟羽刚,宫田苑重,伊泽敏雄,日下多,吉本宏,山口达明. 1994.新型聚胺基糖表面处理氧化纤维口服吸附剂对肾衰模型鼠的研究.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2):104~108.具本植,张淑芬,杨锦宗.2001.交联阳离子淀粉(DS=)的干法制备及其脱色性能.化学研究与应用.13(1):59~62.雷国元.2000.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10):2~6雷建都,谭天伟.2002.壳聚糖血红蛋白分子印记介质的制备及优化.化学通报.65(4):265~268李斌,谢笔钧,任熙儒.2002.魔芋葡甘聚糖的羧甲基化改性及其应用研究.粮油科技.2002(3):29~31李波,谢笔钧.1999.国外魔芋葡甘聚糖的开发研究现状.农牧产品开发.1999(8):6~7李恒,龙春林.1989.药用植物磨芋的考证.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2):87~92李恒.1997.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84~89.李继平,宋立民,张淑娟.2002.磁性交联壳聚糖对稀土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中国稀土学报.20(3):219~221李时珍(明).1975.本草纲目(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19l~1192李松林.1993.花磨芋和疏毛磨芋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16(5):114李致冉,田瑞亭.1990.关于地瓜淀粉变性的研究.山东化工.1990(1):1~4梁想,尹平河,赵玲,白燕,黄长江.2000.海带生物吸附含铜废水的试验.广州环境科学.(4):13~15林友文,陈伟,罗红斌,唐威.2001.可再生羧甲基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福建医科大学学报.35(1):57~60刘峥.2000.壳聚糖缩合呋喃甲醛螯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化学研究. 11(4):36~39刘钟栋.1998.微波条件下小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结构分析研究.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4(3):243~251楼益明.1991.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及应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93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胡忠于.2002.改性壳聚糖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材料保护.35(1):11~13罗立新.2002.淀粉氧化改性粘合剂发展现状及展望.包装工程.2002(10):65~ 70罗盛旭,钱倚剑,王旻.1999.壳聚糖吸附剂对低级醇类吸附作用的研究.化学世界.40(9) :477.马百平.1993.魔芋的药用研究概况.中草药.24(1):49孟令芝,杜传青,符兆林,何永炳,陈远荫.2000a.多孔纤维素球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3~46孟令芝,杜传青,龙凯,陈莉,何永炳.2000b.纤维素-铝-硅复合物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2):6~9潘海燕,冀兰涛,丁清波.2002.梧桐落叶对重金属吸附的初步研究.黑龙江环境通报.26(1):91,15庞杰,刘佩瑛.1999.魔芋葡甘聚糖改性剂流变学特性研究.成都,西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庞杰,孙远明,冯彤.2000.魔芋淀粉改性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3): 41~42庞杰,孙远明,乐学义,刘佩瑛. 2000.六偏磷酸钠对魔芋葡甘聚糖干法改性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2(1):59~61彭长宏,汪玉庭,程格.1998接枝羧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环境科学.19(5):29~33彭湘红,陆茜,李忠铭,王敏绢.2001.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应用.精细石油化工.2001(1): 44~46.青岛海洋大学.1996.一种制备甲壳质微球载体的方法. 19曲荣君,王春华,阮文举.1997.多胺交联纤维素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X1).林产化学与工业.17(3):19~2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1986.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6邵自强,廖双泉,李晓萌,白松,谭惠民.2001.棉纤维蒸汽闪爆改性及其化学反应性能.火炸药学报.2001(1):44~46山下晋三,金子东助编,纪奎江,刘世平,竺玉书,黄应昌,李德宝等译.1990.交联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51~52四川石油局天然气研究所.1987.羟乙基羧甲基魔芋增稠剂. CN1003446B. 1987-04-27.史黎明,刘爱芳,方存梅,谭廷华.1998.淀粉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试验.西北药学杂志.13(2):71~72.施介华,刘清.2003.取代基效应对三苯甲酸纤维素酯类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化学.31(3):336~340苏敬等撰(唐).1981.新修本草(尚志钧校).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81孙多先,吴水珠.1994.壳聚糖和甲壳素接枝丙烯酸功能膜的pH刺激响应性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4(3):23~25孙二虎.1990.蘑芋古今称考.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4):86谭茵,王瑞淑.1995.魔芋精粉对五种二价金属离子的体外结合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2(4):195~197唐爱民,梁文芷.2002.纤维素的功能化.高分子通报.2002(1):1~9唐慎微.1957.重修改和绎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83唐慎微撰(宋).1982.重修改初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汤荣生,穆军,张道宪,王磊.1996.魔芋精粉及其改性产物成膜性能研究.食品科学.17(7):62~65田汝川,赵慰深,高铭适,于九皋,李金声,白主心,刘瑛.氯3-羟基丙基交联淀粉醚的研制及其含氮置换物用于除去重金属.天津大学学报.1983 (2):107~120.王爱琴.1999.壳聚糖衍生物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兰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王爱民.1983.不溶性淀粉黄原酸化二硫的制备及应用.工业水处理, 13(1): 32~34王春华,曲荣君,王海霞,高士芹,杜爱君.2000a.蛇笼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工业水处理.20(3):11~15.王春华,曲荣君,蒋涛.2000b.蛇笼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II·CMC/ B-62/TETA体系.离子交换与吸附.16(1):7~12王格慧,宋湛谦.2000.多胺型整合棉纤维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2):9~12王格慧,宋湛谦,王连生.2002.树皮的化学改性及其吸附特性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2(2):12~16王关民,郑亚西.纤维棉对铁(III)的吸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矿物岩石.22(2):97~99王蕾,王立身.2002.粒状壳聚糖-纤维素复合体对卷烟烟气中湿焦油及烟碱的吸附作用.科技开发动态.2002(4):15~17王念孙.1983.广雅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王文晟,谢笔钧,胡慰望,马东兰. 1994.没食子酸(TNC)对魔芋葡甘聚糖干法改性的研究.食品科学1994(7):3~7.汪玉庭,程格.1996.接枝羧基淀粉去除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18(2):16~18.汪玉庭,程格,朱海.1998.交联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邬应龙,郝晓芸. 1998.摩芋葡甘聚糖颗粒阻溶剂的筛选与应用.食品科学. 19 (9):17~20乌云,耐登,贾长宽.2002.羧甲基淀粉的快速制备工艺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 27:46~47吴其濬(清).1955.植物名实图考.北京,商务印书馆.955吴万兴.1989.魔芋精粉中甘露聚糖含量测定研究.食品科学.19(3):56~58吴小芹.1992.树皮开发利用的若干途径.广东林业科技.1992(3):26~28,37吴奕真.2002.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角质复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福建环境.19(3):33~36武汉大学.1999a.复合魔芋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N 武汉大学. 1999b.可降解增强型包装膜的制备方法.武汉大学,武汉金丰环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1999c.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的制备方法.CN1301788A1999-12-24.武汉大学,武汉金丰环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1999d.可溶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CN1301791A. 1999-12-24.武汉大学.2001a.魔芋生物全降解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20武汉大学. 2001b.魔芋精粉或其化学改性产物的种衣成膜剂及其配置方法. CN1328081A. 2001-12-26.萧统.1977.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谢雅明.1983.可溶性甲壳素的制造和应用.化学世界. 1983(4):118~121谢虞升,李汉保,宋炳生.1998.天然澄清剂与乙醇沉淀对中药口服液中钙含量影响比较.中草药.29(7):459~461解战峰,邓娟,常建华.2002.用麦杆纤维素制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18(3):255~260解战锋,李宝平.2003.稻壳纤维素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应用化学. 20(2):167~ 170熊鸿燕,张波,刘育京,涂瀛.1999.交联淀粉碘的制备基对水中细菌杀灭效果的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16(1):1~6.徐丽英,何彦霏,奚昊敏.2001.氧化淀粉水处理剂的研究.净水技术.20(2):27~ 29徐锁洪,严滨.1999.改性羽毛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工业水处理.19(6):27 ~28严俊.1984.甲壳素的化学和应用.化学通报.1984(11):26~31严俊,张丹莺,罗立新,徐荣南.1989.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5(3):186~190颜伟荣,俞耀庭.2002.重症肌无力免疫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3(10):1887~1890杨超雄,吴锦远.1998.纤维素基磁性聚偕胺肟树脂的研究I树脂吸附二价重金属离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6(2):36~44.杨冬梅,徐淑英.2002a.纤维纱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金离子的提取.辽宁工学院学报.22(4):49~51杨冬梅,徐素英.2002b.利用废报纸合成树脂并提取废水中的铜离子.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1(2):99~101杨福顺,卓仁禧.1990.侧链含5-氟尿嘧啶甲壳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高分子学报.1990(3):322~326杨洪,宁黔冀,祝红杰.2002a.养殖海带对Pb2+、Ni2+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海洋通报.23(3):50~55杨洪,宁黔冀.2002b.化学处理海带粉对La3+,Ce3+的吸附.海洋科学. 26(5):21~ 22,71杨兴钰,张香才,郭能,白一穷,杨自善.2001.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化学修饰及应用研究.湖北化工2001(4):20~21杨玉玲,周凤娟,李新华.2001.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6(6):47~50.叶君,熊犍,苏英芝,谢国辉.2002 微波辐照下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造纸科学与技术.21(5):23~25印寿根,李朝兴,徐欢驰,李欣,何炳林.1996.珠状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通报.1996(2):100~104.尹小红,常建华.2003.纤维素强阴离子交换剂对Cr(VI)的吸附性能.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8(1):33~35于九皋,杨冬芝.2003a.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肌酐的吸附研究.药学学报38(3):191~195.于九皋,杨冬芝.2003b.新型肌酐吸附剂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3(1):1~6余艺华,顾汉卿,何炳林,郑治纲,白铁环,王宗泽.1997.磺化羟乙基化交联壳聚糖对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吸附性能研究.高分子学报.1997(5):606~610俞宁,李纯茂.1996.利用棉杆皮,棉铃壳处理重金属废水.环境保护. 1996 (9): 20~21张德峰.2000.轻度交联羧甲基化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6(6):154~156.张东华,汪庆平.1998.硼砂在魔芋精粉生产中的应用.食品工业科技.1998 (3): 37~38张红雨,冀兰涛,王乃岩,沈宁红.2002.梧桐树落叶碎屑对水中重金属吸附的初步研究.精细化工.19(2):80~82张健,张黎明.2002.疏水化水溶性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与粘土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学报.18(4):315~320张立实,王瑞淑.1998.魔芋精粉对大鼠消化道铅吸收和慢性铅中毒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5(1):79~81张秋华,骆赞椿,蔡小洪.1994.水溶性羧甲基甲壳素的制备.精细化工. 11(4): 36~37张升晖,宋新建,米远祝.1999.魔芋精粉的交联化学改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6):19~21张淑媛,李自法.1991.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用于处理含镍废水.水处理技术. 17(5):329~332.张彤,徐莲英,蔡贞贞. 2001.壳聚糖澄清剂对中药水提液中锌、锰、钙及重金属元素铅的影响.中成药.23(4):243~245张燕萍.2001.变性淀粉制造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95~99,323张永华.1998.半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化学世界.1998(11):591~593.张正娴译,丁长银校.2002.纤维性CMC综述.纤维素醚工业.10(1):33~35张贞浴,师奇松,李丽萍,汪成,李胜民.2002.可降解的控制农药释放材料(淀粉基)的研究.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1):92~94.张中勤.1995.球状纤维素颗粒的研制.生物技术.1995(5):46~48张中勤,宋清.1998.球状再生纤维素离子交换剂的制备.离子交换与吸附. 14 (1):23~30.张中勤,朱建华.1997.新型固定化酶载体─球状纤维素单宁树脂的研制.生物技术.1997(5):37~39赵雅萍,王军锋.2003.载铁(III)-配位体交换棉纤维素吸附剂对饮用水中砷(V)和氟联合去除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4(4):643~64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1996.一种以木薯淀粉为基材的螯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1996-12-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1997.新型微波反应装置.庄云龙,石荣莹,原义光.2000.磷酸酯淀粉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纸与造纸.2000(4):47~48.周韫珍,曹崇运.1989.磨芋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8(5):333~336周永国,齐印阁,王秀娟,杨越冬.1999.壳聚糖金属离子配合物吸附尿素性能研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5(4):677~679.邹新禧.1991a.超强吸水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邹新禧.型整合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离于交换与吸附. 7 (1):15~20.邹新禧.1996.两性淀粉螯合剂吸附性能的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 9(3): 468~ 474.邹新禧.1998.阴、阳离子化红薯淀粉螯合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9):87~91朱伯儒,史作清,何炳林.1996a.大孔球形纤维素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富集性能研究Ⅰ.大孔球形纤维素的制备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12(6):522~525.朱伯儒,史作清,何炳林.1996b.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8(3):69~76. 朱文均.1999,魔芋葡甘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5(1):81~86朱玉琴,汤列贵.1995.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化学通报.1995(9):18~21朱兆富,刘东强,朱素梅,胡永利,刘宝昌.2002.高吸附性甜菜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中国糖料.2002(2):27~29祝志峰.2001.交联淀粉囊材对含羧基类除草剂的缓释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2(7):1163~1165.

作为东北大学的学生来讲实话的话,还是大连理工好,录取分也更高一些,我们和大连理工争辽宁最好大学之争始终没断过。但很明显,大连因为前几年赶上发展的好时候了,越来发展越好,沈阳就不怎么给东北大学政策,所以从20几名跌到40了。东北大学目前就是软件学院很强势,如果想学软件的话可以选东北大学,否则肯定是大连理工好。但东北大学规模更大一些,学科更多一些。

没有所谓好不好,只有热不热的概念目前来看大连理工的收分和热度都要超过东北大学这是由两个大学的地域和专业倾向所决定的前者在大连,后者在沈阳,前者特长化工、水利、管理,后者强项矿冶、自动化、材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整体来说大连理工大学稍强,大工是双一流A类,东北大学掉到了双一流B类,无论ESI排名还是生源和师资大工都占上风。大连理工机械、化工等很强,东北大学冶金等很强。都是双一流大学很不错。

张伟医学论文

2009-2011年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博士后(JSPS奖学金资助)。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苏州市科技基础计划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和国家科技部中日合作项目一项。自2004年以来,在Adv. Funct. Mater,Chem. Eur. J.,Macromolecules,Macromo. Rapid Commun, J, Polym. Sci. Polym. Chem.,New J. Chem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2007年国际高分子论坛最佳墙报奖,2008年江苏省优秀本科设计三等奖和苏州大学优秀本科设计一等奖(指导教师),2008年和2010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0年分获教育部高校科技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1. 张伟,张旭照,方永明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可能通过G→A突变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7,27(2):135-139。2. 张伟 周韧等,Caspase-3、Bcl-2蛋白在NHL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关系的研究.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1;30(6):36-403. 张伟 周韧等, 应用CSA法检测Bcl-2、Bcl-XL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1;22(11):596-5974. 张伟 周韧等, 54例NHL中Bcl-2、Bax、Fas和Fas-L蛋白表达及意义的初步探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 15(1):35-37

张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6 年出生于北京 ,1982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已 20 余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十病区主任,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学专家,中国科协司法鉴定中心医学司法鉴定专家,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大脑半球肿瘤、侧脑室肿瘤、丘脑肿瘤以及成人 鞍区 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擅长脑膜瘤、胶质瘤、成人颅咽管瘤、垂体瘤、桥小脑角肿瘤、第四脑室和小脑半球等颅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救治与康…主要从事大脑半球肿瘤、侧脑室肿瘤、丘脑肿瘤以及成人 鞍区 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擅长脑膜瘤、胶质瘤、成人颅咽管瘤、垂体瘤、桥小脑角肿瘤、第四脑室和小脑半球等颅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救治与康复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银医学论文

医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导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整理的医学生自主创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完善自主创业的政策制订体系

自主创业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整体性、综合性,因而要完善现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制订体系。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有近期政策、中期政策和长远政策等体系。一般而言,近期政策是将创业教育实现在校覆盖,要制订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政策;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主要是要花气力加强对中小学创业教育的培养,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传播创业信息、树立创业典型、弘扬创业文化。要通过构建创业科研、实践等相关活动的奖励机制,减少创业的制度障碍,降低预创业者的失败恐惧感。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风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创业创新成为社会习惯,为创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撑。

2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也与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息息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识,并未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体系,导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需要将创业理念融入教学之中,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如何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

①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中小学校的创业教育,有相关研究显示,对职工家庭孩子而言,在早期(初中)接触到投资等内容的学生中,有35%的学生回答希望能够创业,但是问起那些到大学才接触到投资等内容的`学生,却几乎没有人回答愿意创业,因而尽早开展创业教育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愿;

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我国高校应该摒除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就业工作补充的狭隘思维,积极开展对于创业教育的深入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创业实践,推动创业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建议高校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课程的分量,一方面重视创业课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理念、创业模式和创业步骤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理论成果转化能力的培养,将部分成果通过创业活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总之,创业教育能使大学生真正改变单一的社会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有关管理和市场经营知识,扩展创业素质和能力,因而要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和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3完善大学生创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这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基础得到巩固。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尤其是具体到正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身上,政府的政策扶持还欠到位。比如,现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税减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项资金少、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不大等。而就大学生创业而言,其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短缺问题。以美国经验为例,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因信用不足而难以融资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完善大学生创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①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就当前我国还未设立面向全国毕业生的专项创业基金现状,中央政府应尽快着手进行专项扶持基金设立的制度设计,根据大创项目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资金资助;②要加强大创项目的税收政策导向性,增强税收引导力度,在对大学生创业实行普遍优惠的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创业优惠力度要有差别,以最大程度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4培育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

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不高,一定程度上与当前我国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有关。社会创业文化与创业氛围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创业热情,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力量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态度。国外大学生创业环境比我国要好,大学生创业意愿比我国大学生要强,这与其社会形成浓厚的社会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息息相关。审视我国当前整个社会“重就业轻创业”的就业文化,包括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重视,大学生家长和民众对大学生创业持歧视态度,相关企事业单位、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冷漠等,这与当前我国未有形成社会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有关,因而要着手进行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制订和实施促进创业文化发展的措施,改变社会上绝大多数民众保守的思想态度,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创业政策与创业的成功案例,以及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促进社会整体就业观念的转变,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创业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一种正常选择,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

5转变大学生固有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方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相应地,伴随近年来我国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化和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同时国内许多企业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不正常”就业现象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过程。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学而优则仕”“轻商贱利”等根深蒂固的观念直接导致了许多有关创业的负面认识,大学生不认为自主创业是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或体面的就业方式,更有甚者认为创业不能实现人力资本投入的直接回报。所以,在一个较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预期前提条件下,或“重就业轻创业”的就业观念下,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和结构性失业问题。因而,高校毕业生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适当降低自己的择业期望,调整就业心态,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念。

6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社会其他部门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德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创业不仅仅由政府提供支持,还包括高校和民间组织共同打造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特别是社会投资,在发达国家社会投资是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也可以由政府、高校和民间组织共同作用,打造一个由政府、高校、银行、中介机构、民间组织等多组织部门协同作用的,高效的创业支持平台。通过该平台整合各方的资源,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扩大大创项目的宣传和影响力,并动员社会更多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特别是鼓励有雄厚资金实力、有丰富投资经验的风投基金等,参与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

7加强创业信息平台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建设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特别在当前利用互物网或物联网进行全民创业的时代,创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建议政府部门重视对大学生创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大力打造集专业服务、管理决策、成果转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创业信息平台,重点引导和培育效益高、示范作用强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一个完备的创业服务中心,笔者建议其具体功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就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

②要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构建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实现区域联网和资源同步共享,重视创业项目库的动态维护,力求做到信息对称,降低创业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

③要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荐的工作机制,确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的规范,面向大学生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小额贷款、代办手续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创业服务的效率。此外,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建设。具体而言,应当加强我国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创业孵化器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有效平台,政府应鼓励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各地区适合大学生创业项目集中孵化的特色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产业基地等场所,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咨询、物业等服务,吸引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

8设计合理的创业评估机制

为了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有效实施,应该设计合理的评估机制。

①对政府所制定的创业政策要进行全面广泛的考察,包括对创业教育政策、创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政策的评估;

②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内容进行合理评估,比如在创业预备和创业实施阶段,要确定创业项目的收益水平和受益程度,要测度政策实施的效用程度和政策实施的自身成本等;

③对项目的评估应该贯穿于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初期要对项目的策划书、项目组核心成员、项目前景、成本以及受益进行评估,中期要对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市场开拓,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后期是要对项目的整体效益进行测评。为了使项目评估更加科学,还应该引进社会第三方评价主体,比如咨询公司、第三方评估机构等。

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像PET和SPE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因此磁共振成像成为医学影像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检查目的: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膈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损伤;2.MRI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3.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4.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5. 危重病人不能做6.妊娠3个月内的7.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核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由于在核磁共振机器及核磁共振检查室内存在非常强大的磁场,因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以及血管手术后留有金属夹、金属支架者,或其他的冠状动脉、食管、前列腺、胆道进行金属支架手术者,绝对严禁作核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金属受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以致生命危险。一般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门外,都有红色或黄色的醒目标志注明绝对严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身体内有不能除去的其他金属异物,如金属内固定物、人工关节、金属假牙、支架、银夹、弹片等金属存留者,为检查的相对禁忌,必须检查时,应严密观察,以防检查中金属在强大磁场中移动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如无特殊必要一般不要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有金属避孕环及活动的金属假牙者一定要取出后再进行检查。有时,遗留在体内的金属铁离子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影响正确诊断。在进入核磁共振检查室之前,应去除身上带的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金属皮带、金属项链、金属耳环、金属纽扣及其他金属饰品或金属物品。否则,检查时可能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的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的显示;而且由于强磁场的作用,金属物品可能被吸进核磁共振机,从而对非常昂贵的核磁共振机造成破坏;另外,手机、呼机、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会遭到强磁场的破坏,而造成个人财物不必要的损失。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许多骨科内固定物,特别是脊柱的内固定物,开始用钛合金或钛金属制成。由于钛金属不受磁场的吸引,在磁场中不会移动。因此体内有钛金属内固定物的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是安全的;而且钛金属也不会对核磁共振的图像产生干扰。这对于患有脊柱疾病并且需要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的病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钛合金和钛金属制成的内固定物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编辑词条开放分类:医疗、医学影像参考资料:1.医学影像技术贡献者:wtrecamel、yo不动、waterone83、袖吞乾坤小武侯、dairui725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海洛因、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原发性肝癌“MRI”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医】磁共振造影2. = Machine Readable Information 【电脑】机读信息

护理是健康之道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p<;B组t=,p<),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p=)。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 p<)。(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p<)。(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P<)。(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参考文献:[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