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铁棍山药医学期刊

发布时间:

铁棍山药医学期刊

常吃铁棍山药对人体的好处很多,铁棍山药中的铜离子,结缔组织,钙对人体发育有极大的帮助,对伤筋损骨,骨质疏松,牙齿脱落有极高的疗效,对冻疮,肝炎,小儿泻泄,婴儿消化不良,遗尿症,溃疡性口腔炎,肺结核有很好的疗效,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补血,补脑,益肾抗衰老等,增强机体造血功能,滋补细胞增强内分泌,提高抗病能力等。

就是那种长条状的,外表是淡黄色皮的山药叫铁棍山药,因为它非常的硬,而且长的像一个棍子,所以得名。

铁棍山药是众多山药品种之一,铁棍山药上有像铁锈一样的痕迹,故得名铁棍山药。铁棍山药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临近黄河的沙土和垆土两种铁棍山药。铁棍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补肺、固肾、益脑、益精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肺功能、兴奋制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功效。《本草纲目》指出:山药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润毛皮,生捣贴肿、硬毒能治;《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玉液汤和滋培汤,以山药配黄芪,可治消渴、虚劳喘逆,经常结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做茶泡饮,可补肾强身,增强抵抗力,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健养生功效。

是的,怀山老伯伯铁棍山药是药食两用的良药佳肴,现代医学表明常吃怀山老伯伯铁棍山药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怀山老伯伯铁棍山药又被称作为食物药。《本草纲目》记载,铁棍山药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润皮毛的作用,我国第一部医学巨献《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上品,认为有补虚,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的功能。公元前734年诸侯魏桓公以怀山药尽献周王,从那时起一直到清朝末年,铁棍山药一直作为贡品尽献历代王朝。

神棍医学期刊

还有张角兄弟.

对于中医黑,他们所倚仗逻辑永远是“西医是建立在明确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西医是科学的,可信的,而中医没有明确的临床验证作为基础,是纯经验性治疗,因此是不科学的,不可信的”,这句话咋看上去挺唬人的,让支持中医的人似乎找不到好的反驳点,但只要有过从事医疗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句话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我们看前半句:“西医是建立在明确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的科学,所以是科学的,可信的”,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呢?我们承认,科学实验是西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不是每一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必须有明确的临床试验依据而全然抛弃了经验呢?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治疗这么简单,那医生就好当了,都按着条条框框来就行了,现实是无论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年资也老,越有经验,医术越高,这就充分说明了,经验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

再看下半句:“中医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是纯经验治疗,所以是不科学的,不可信的”,上面已经说明了,“经验性治疗”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而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它不是一个人的经验,而是几千年多少代中国人的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确确实实能解决很多人类的健康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满足条条框框的规矩你才能相信它呢?

中医黑们在这里犯了一个“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如果中医黑们还没认识到这个错误,就请好好读读“毛选”,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想想,如果中国革命按着当初洋大人的“本本主义”来打仗,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吗?

当然,我不是否定西医的,我只是觉得:中医有中医的糟粕,西医有西医的局限,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肯定这个而否定那个,而应当学以致用,能解决问题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英雄不问出处,好医生不分中西。

在此,也祝贺中医泰斗张伯礼先生荣获国家荣誉称号。

姓名:出生地:排盘方式:普通方式排盘 公历:1991年10月27日5时55分农历:辛未年[路旁土]九月二十日寒露:1991年10月09日03时01分立冬:1991年11月08日06时08分起运:命主于出生后6年0个月14天12小时开始起运交运:命主于公历1997年11月10日17时交运劫财 枭神 日主 正印 乾造:辛 戊 庚 己 (戌亥空)未 戌 午 卯 乙正财 辛劫财 丁正官 乙正财 己正印 丁正官 己正印 丁正官 戊枭神 旺衰:冠带 衰 沐浴 胎 纳音: [路旁土] [平地木] [路旁土] [城头土] 神煞:[年干] 天乙贵人 流霞 [年支] 勾煞 将星 [日干]天乙贵人 金舆 福星贵人 [日支] 华盖 桃花 空亡 旺衰:帝旺临官冠带沐浴长生养胎绝纳音[山下火][山下火][砂中金][砂中金][长流水][长流水][松柏木][松柏木]十神:正官七杀正财偏财伤官食神劫财比肩大运:丁酉丙申乙未甲午癸巳壬辰辛卯庚寅 6岁16岁26岁36岁46岁56岁66岁76岁绝墓死病衰帝旺临官小运:戊寅丁丑丙子乙亥甲戌癸酉壬申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流年: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虚岁: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7岁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宣传问题,中医本身就没经过太多的宣传,很多人其实并不太清楚中医有什么作用,而且中医的疗程长,见效慢,也让很多人认为中医比不上西医,所以不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多。

铁岭医学期刊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你好,我是医学期刊的编辑,也认识几十个一手的编辑,联系我吧,肯定能给您非常动心的价格!

医学杂志期刊有: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山东药学期刊

《黄帝内经》英译本国内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经典。其第一个英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推向海外书市。《江西中医药》杂志编辑部编辑部的介绍、组成、约稿等。《中成药》杂志--电子版刊登最新中成药研究、生产、应用和发展动态,介绍中成药新技术、新产品。《中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自办刊物。安徽中医临床杂志设有专病证治、临床研究、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经验、简法验方等栏目。基层中药杂志网络版介绍中药制剂、中药炮制、配方保管、本草研究、临床中药等。健康163网站(中医外治杂志主办)介绍中医外治特色,推动中医外治学术的发展。江苏中医药月刊,1956年创刊。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年。山东中医杂志由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西医结合杂志网站,半月刊,综合大型医学期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包含本刊简介、稿约信息、期刊浏览。中国骨伤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中国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连续出版物,世界中西医药学会权威性核心期刊。中国针灸由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针灸学术月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中医药杂志高级医学刊物。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文权威性核心期刊。中医外治杂志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医药学刊杂志网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中医杂志我国中医药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月发行量近10万册,获国家期刊奖。

简单查询,包括人用、农用等等,差不多有400个期刊。

首先要确定好核心期刊的定义,要清楚你说的是那种核心期刊。楼上回答比较偏面,单独说期刊名字也不够具体。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要分科技核心还是中文核心,或是CSCD。

R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环境与健康杂志 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1、中国卫生统计 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3、中国职业医学 14、环境与职业医学 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毒理学杂志 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现代预防医学 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2、中国妇幼保健 23、中国学校卫生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6、生殖与避孕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中国针灸 5、中成药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 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辽宁中医杂志 16、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新中医 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中国天然药物 R3 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解剖学报 5、中国免疫学杂志 6、免疫学杂志 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生理学报 10、解剖学杂志 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4、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神经解剖学杂志 17、现代免疫学 18、病毒学报 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基础医学与临床 R4 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临床检验杂志 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 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 1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护士进修杂志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中华内科杂志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中华血液学杂志 6、中华肝脏病杂志 7、中华消化杂志 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中华肾脏病杂志 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中华传染病杂志 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7、中国循环杂志 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 19、中国老年病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 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 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中华烧伤杂志 11、中华麻醉学杂志 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 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3、临床麻醉学杂志 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6、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 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儿科杂志 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临床儿科杂志 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 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 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肿瘤防治研究 8、中国癌症杂志 9、实用肿瘤杂志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皮肤病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 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 眼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眼科杂志 2、中华眼底病杂志 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 R78 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5、口腔医学研究 R8 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放射学杂志 2、临床放射学杂志 3、实用放射学杂志 4、中华核医学杂志 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放射学实践 10、介入放射学杂志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中国抗生素杂志 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华西药学杂志

现代医学期刊铁道医学

《现代医学》前身为《铁道医学》,原由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创刊于1964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铁道医学》从2002年第2期起更名为《现代医学》,新刊号为CN32-1659/R,主管单位改为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1] 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医学范围编辑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医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它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从根本上讲,广大人群的健康幸福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而人群的健康同时又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医学,而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被视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医学》创刊于1964年,曾用刊名《铁道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1]。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4]。中文名现代医学外文名Modern Medical Journal语种中文类别医药卫生综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快速导航办刊条件 办刊成果 文化传统 现任领导办刊历史1964年,《铁道医学》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1966年,《铁道医学》停刊。1976年,《铁道医学》复刊,刊期为双月刊。2002年第2期起,《铁道医学》更名为《现代医学》,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1] 。2013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2015年1月1日,《现代医学》不再接收英文稿件[7] 。办刊条件栏目方向栏目设置《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1] 。报道内容《现代医学》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1] 。读者对象《现代医学》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1] 。人员编制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 。《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单职务名单编委丁义涛、丁建东、马林昆、马根山、王冰、王虹、王醒、王文超、王立新、王仲恺、王社临、王学浩、王振球、王道奎、王静成、尹立红、邓毅书、左扬松、史平淮、朱正宏、朱德昌、任刚、刘沛、刘乃丰、刘万里、刘卫兵、刘必成、刘伟东、刘歆农、许长松、许铭石、朱晓莉、孙载阳、孙晓阳、杜志桢、李山、李齐、李延平、李国民、李相成、李树龙、杨伟光、吴发启、邱海波、何仿、余忠、汪华、沈炯、沈洁、沈孝兵、张苗、张英、张晓、张琪、张骠、张以滔、张志珺、张丽华、张建琼、张培影、陈明、周业庭、周新亚、单际平、赵伟、赵建中、赵锋仓、郝超、姚恩达、秦叔逵、袁东亚、袁勇贵、袁翠红、耿曙光、夏正坤、夏锡仪、顾宁、唐萌、唐洪丽、浦跃朴、葛志军、韩旭、谢国祥、雷跃昌、鲍子雨、解满平、滕皋军、颜焕敏[2]办刊成果出版发行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4] 。收录情况《现代医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 [3] [4] 。影响因子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医学综合刊均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979名[4] 。荣誉表彰《现代医学》曾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期刊。1999年,《现代医学》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Ð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得“执行优秀奖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扩展资料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医学体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