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全球医学杂志主编表

发布时间:

全球医学杂志主编表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杂志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全球医学杂志主编

1968年2月生,医师。中国平衡医学研究会平衡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所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传统医学会委员,中国唯象中医研究会理事,石家庄新华中西医结合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医学论文集编委会主任编辑,《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临床医学编辑部常务编委,福建生物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世界传统医学杂志》特约记者,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编辑中心特约顾问编委,〈临床特色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医药苔革丛书系列卷编委,衡阳市医疗专家热线网络名医,中国名医诊所特聘名医。现为安徽省蒙城县中医院肾病科医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结核、梗阻性肾病、LGA肾病、狼疮肾、紫癜肾、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衰、老年性肾脏病等,疗效独特,省内外患者都前来应诊,深受患者好评。从医10余年来,业精于勤,先后在《中国中医急症》、〈新中医〉、《中级医刊〉等国内众多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近30篇,在《东方养生》、《健康大视野》等杂志上发表医学科普50余篇,93年壮肾补骨法治疗骨质疏松症54例在《北京中医》发表后,开扩了肾主骨科研新思路,提出了肾主骨新见解,引起医药界强烈反响,该文获首届国际人体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超人杯。其成果被《世界传统医学大系信息库》中·英文卷、《中国医学文库》等十几家权威机构收载,面向世界交流。

王兴王兴,汉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正颌外科中心主任,口腔种植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中文名:王兴别名:王兴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职业:口腔医院教授主要成就: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46篇5次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1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代表作品:《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人物经历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多年来致力于牙颌面畸形矫治以及口腔种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正颌外科学组名誉组长,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理事、口腔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及美容分会名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美容及整形医师协会顾问。国际牙科研究会会员,国际牙医学院院士,亚洲口腔种植学会顾问。现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年鉴、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等15种专业杂志编委。主要贡献(1)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其中第一作者56篇,第二作者44篇,其他作者46篇),其中SCI收录9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19部。主要学术论著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口内入路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颌骨牵引成骨在矫正半侧颜面发育不全中的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附88例报告。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牵引成骨矫治(附112例临床经验与体会)。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牵引成骨矫治。牵引成骨技术在肿瘤术后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研制及临床研究。获奖记录5次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1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001年被评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共97项,医学12项)。2003年作为指导教师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4年获美国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及美国内固定协会2004年度最佳临床研究论文奖。1992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可以,服用天然干细胞活化素的好处:1. 防癌抗癌,直接修复变异受损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2. 降低血中胆固醇和血糖,防止脑中风,脑瘫。 3. 改善新陈代谢,有效提高免疫功能。 4. 系统性提高全身细胞组织的更新换代的能力和活性。 5. 全面改善器官功能,达到抗衰老,延长寿命的功能。 6. 有效提高胃功能,肝胆代谢能力。

全球睡眠医学杂志主编

四角尖尖草缚腰,浪荡锅中走一遭。这里是工资早已花光身无分文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伊利诺伊州达里恩-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立场声明,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应意识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降低睡眠效率并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风险,从而干扰睡眠。在过去十年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激增,有将近9200万人使用处方阿片类药物,有115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除了了解阿片类药物成瘾和滥用的风险外,对于医疗保健提供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与睡眠结构的改变和睡眠期间呼吸抑制的风险增加有关。共同作者,新泽西州罗格斯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的医学副教授R. Nisha Aurora博士说:这一声明提高了医疗保健提供者对接受慢性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的重要不良事件的认识。 。该论文还强调了提供者需要识别和诊断与睡眠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慢性阿片类药物经常会引起这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立场声明由AASM董事会制定,并于11月15日发表在《临床睡眠医学杂志》上。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经常会感到疲劳和睡眠障碍。研究表明,慢性阿片类药物疗法有可能通过降低睡眠效率,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来进一步扰乱睡眠。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另一个不利影响是呼吸抑制,这会增加与睡眠有关的呼吸障碍的风险,例如与睡眠有关的通气不足,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不加以治疗,与睡眠有关的呼吸障碍可能对患者的健康有害。但是,可以在睡眠中心进行通宵睡眠研究后由医疗服务提供者诊断它们。也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气道正压治疗的几种方式。为长期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需要了解睡眠中断的迹象,例如打呼and和白天过度嗜睡,以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由于疼痛,睡眠,白天功能和阿片类药物治疗之间的复杂关系,当阿片类药物作为长期治疗的一部分时,疼痛专家,睡眠医生和初级保健提供者之间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以优化患者的利益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奥罗拉博士说。阿片类药物疗法可导致睡眠中断和睡眠障碍,但对于患有躁动性腿综合征的患者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者是一种与睡眠障碍有关的睡眠障碍。一些对其他疗法无反应或不耐受的重度,难治性RLS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要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剂量低得多,可以缓解疼痛。奥罗拉博士目前正在与罗格斯的大脑健康研究所合作,为寻求阿片类药物成瘾疗法的人研究睡眠。欲要知晓更多《慢性阿片类药物治疗可能会破坏睡眠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严由伟严由伟,1966年6月生,江西赣州(上犹)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中文名:严由伟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赣州出生日期:1966职业:教师代表作品:《心理学史》职称: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简介曾经担任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职务20余年,长期接待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主讲本科和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并于2008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由伟心理工作室”的学术研究和对外服务工作。主持国家或省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研究生培养招收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方法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欢迎英语程度好,写作能力强,实证基础好,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感兴趣,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或从事心理健康研究的学子们报考或调剂。本科教学主讲本科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2008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高校“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该课程的专业教学网站资源丰富,可以免费下载各种有关教学资料。网站路径:福建师范大学主页—>教学工作—>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计划于2011年出版新的本科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导引》,并大幅度修改和充实本课程教学网站。转载或复制本课程网站资料时,请注明资料来源和著作人姓名。参编的本科教材《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被评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百门精品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1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近3年主要著作1.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万字,独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心理学史(高校专业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版3.中小学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通识教材,2人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近3年主要论文1.青少年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关系及其心理机制.心理科学,2011,(4)2.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的内涵与定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2011,(5)3.福州地区大学生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国校医,2011,(3)4.中学生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11,(1)5.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4)6.中国心理学混合实验设计十年应用现状述评.心理研究,2011,(1)7.福州地区大学生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国校医,2011,(3)8.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3)9.宽恕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0.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0)11.压力反应_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关系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1)12.近15年中国青少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结果的元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1)13.元担忧和失眠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14.福建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状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15.恶梦的影响因素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8)16.混沌理论界域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观.宜春学院学报,2010,(10)17.元担忧和失眠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18.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上饶师院学报,2009,(5)19.互联网非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心理影响度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20.大学生宿舍上网对其若干心理维度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6)21.大学生对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4)22.中国台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启示.教育探索,2008,(1)社会服务从事个体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所创立的认知暗示放松疗法,针对青少年的考试焦虑、人际恐怖症等,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临床效果。

韩芳,男,1968年12月生, 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2年开始从事睡眠疾病的诊疗及研究。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8月~2001年9月在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睡眠教育与研究中心留学并受聘为医学院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入选2005年美国睡眠科学院mini-Fellow睡眠医学培训项目。在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机理及中国发作性睡病基因方面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现为中华呼吸学会睡眠学组秘书,美国Sleep and Breathing(睡眠与呼吸) 等国内外多家杂志编委,欧洲 J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无创机械通气)杂志编委,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出版专著3本,参与编写专著5本。主要研究方向为睡眠呼吸生理障碍的发病机理及发作性睡病的易感无创通气及发作性睡病的遗传基因,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资助。曾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全科医学杂志主编

张纾难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中日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兼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主委;《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中医急症》、《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6部。科研方面,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部局级科研课题项目。先后应邀赴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地交流与讲学。多次获得行业专项课题基金的资助。曾荣获2003年卫生部直属机关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获“全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百名优秀科普专家”。多次受邀参加央视《健康之路》《健康进行式》访谈,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养生堂》等访谈栏目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纤维化),肺心病,哮喘,尘肺,矽肺,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鼻炎,咽炎,等及多种呼吸疾病与过敏性疾病。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是中央国家级医药卫生综合类科技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是中文核心。《中国全科医学》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了。在广大专家、作者及读者朋友们的长期支持下,《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再次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之“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创刊于199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全科医学学术性期刊。

据2019年7月《中国全科医学》官网显示,《中国全科医学》编委会有编委126人,青年编委57人,国际编委10人,学术顾问1人。

收录情况

《中国全科医学》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

EMBiology数据库(EMBiology)、EMCare数据库(EMCar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copus数据库等收录。

你难讲就我觉得像这种他们的简介,晚上都是会有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会有说明的

中国医学杂志主编表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杂志。本刊重点报道我国医学各学科最新进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各科诊疗经验,是我国医学交流的重要窗口,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等。目前该刊被国内外10个重要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系统和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唯一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全球发行,作为医学会会刊和全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换项目。 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编: ISSN:0366-6999 CN:11-2154/R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政编码:100710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医生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王海燕王海燕,女,1937年7月8日生,山东青岛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杂志》主编及6个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7部。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22项。2006年4月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卓越成就贡献奖章,2013年6月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奖和首届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驱者奖。王海燕教授因突发心脏疾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2月11日凌晨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中文名:王海燕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青岛出生日期:1937年7月8日逝世日期:2014年12月11日职业:医生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代表作品:《肾脏病临床概览》简介肾脏专家,1937年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中华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杂志》主编及6个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专著7部。两次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卓越成就贡献奖章。擅长于内科及肾脏内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1959年9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曾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肾脏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肾脏疾病编审组长、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在国际上担任亚太肾脏病学会理事、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席等。王海燕教授系国内外知名度甚高的肾脏病及内科学专家。多年来始终紧跟世界肾脏病学界的前沿,为我国的肾脏病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仅90年代以来就获诸多殊荣,即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获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光华科学基金二等奖”等。学术专著王海燕.《肾脏病学》主要对肾脏病学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肾脏发育生物学、肾脏生理、肾脏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等,2006.王海燕.《肾脏病临床概览》主要对肾脏病临床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急性肾损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遗传性与先天性肾脏病等,2010.王海燕.《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肾脏内科分册》重点介绍了肾小球疾病,不仅澄清了肾小球疾病的界定,而且详细介绍了其包含的疾病,使读者深入了解疾病的起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010.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肾脏疾病编审组长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在国际上担任亚太肾脏病学会理事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席科研成果王海燕教授系国内外知名度甚高的肾脏病及内科学专家。多年来始终紧跟世界肾脏病学界的前沿,为我国的肾脏病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自1980年王教授于美国UCLA,国际临床肾脏病权威Glassock教授指导下工作三年以来,先后发表论著274篇,被SCI及Medline收录65篇、引用131次;中文论文引文库收录191篇、引用459次;并以第一课题负责人身份承担部委级以上课题22项,其中“八五”、“九五”攻关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重点项目基金2项。王海燕教授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38名,硕士研究生7名,包括分别培养出我国第一名肾脏病内科临床和实验研究博士生,两人均获国家教委1991年2月颁发“我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称号。荣誉成就王海燕教授已先后获国家级、部委级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仅90年代以来就获诸多殊荣,其中包括: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光华科学基金二等奖”。并于2006年4月获得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卓越成就奖”。国际卓越成就奖章(InternationalDistinguishedMedal)”始建于1990年,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KidneyFoundation,NKF)授予那些在肾脏病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每年该奖章的授予是根据获奖人的临床工作、学术地位、科学发现和在诸如NKF等组织中的工作来评定的。1959年,王海燕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前身),1966年,她从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研究生毕业,随后在北医系统工作,是一名地道的北医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把一生都献给了北医。”从医学院毕业至今已经50年,但王海燕说她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三十年。1980年,王海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批派出访问学者到美国UCLA-Harbor医疗中心深造,“在国外的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我就像海绵一样汲取营养,这对我以后的研究非常有帮助。”王海燕说。80年代初,肾脏病学分为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王海燕选择了与临床联系更紧密的病理学研究。回国后,她同病理科一起开展了系膜病变的肾小球疾病研究,进而更新了我国“原发性肾炎”一元论观念。“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导致尿毒症的第一位原因,但既往并不清楚其病因的多样性。我们分析了8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从而显著提高了该类疾病诊断的精确性、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在1986年的伦敦学术会议上首次报告了中国该类疾病构成谱的特点”,王海燕解释道。急性肾衰竭是内科的急危重症,为攻克这个难关,王海燕带领她的团队做了很多努力。她发现我国约半数病人因误诊误、漏诊而丧失了最佳救治时机,据此,她建立了无创检查和肾脏病理相结合的阶梯式诊断模式,指导多数患者及时明确诊断,使得约占我国急性肾衰竭1/3的病人可脱离透析、生存率达90%。该诊断模式阐明了我国急性肾衰竭病因学的异质性,在国内率先诊断并救治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及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总结了其诊断规律与方法,揭示了我国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特点。作为多种肾脏疾病最后的共同通路,肾脏纤维化是研究热点的和难点。王海燕教授在国内创建十余种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了基于病人(血、尿和肾组织)、实验动物模型和细胞的三维研究模式,形成我国肾小球疾病实验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肾脏病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运用不同的病理模型可以把不同的病理说清楚。”王海燕补充道。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王海燕教授进一步深入,发现传统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在功能及形态二方面对肾纤维化的拮抗作用,阐明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证实了此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2009年,王海燕发表了我国肾小球疾病谱二十年来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IgA肾病为高发病因。她指导课题组针对本病进行了与IgA1糖基化异常有关的发病机理、遗传背景及治疗用药的系统研究,仅SCI收录论著已发表11篇,研究结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被国外专家引用。“学术研究得到国际的认可,用我的话说就是‘人家开始带我们玩了’。”王海燕说,“要如何立于国际学术之林?就是要把他们先进的东西学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做出我们的特色来。”王海燕教授在国内的临床医学界及肾脏病界享有很高威望。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内科杂志主编及学科评审组召集人等。她担任国内及港澳20所大学、卫生厅及医院的名誉或客座教授或顾问,并通过多种形式为我国肾脏病专业培养骨干逾千名。她的学术成就始终影响着我国肾脏病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成长,是我国肾脏病领域公认的杰出学科带头人。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颁给王海燕“国际卓越成就奖”时,评委会给予她很高的评价:“我们荣幸地将本奖章授予王海燕教授,因为她对主流以及不同种族和文化人群的肾脏病做出了杰出贡献。她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肾脏病的使者和导师,在她的直接领导和协助下进行了大量世界范围的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