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新医药学杂志(5)8

发布时间:

新医药学杂志(5)8

[1]陈瑞春. 论泻心汤类方[J]. 中医药通报,2008,02:19-22.[2]陈瑞春. 当归芍药散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8,04:56-57.[3]陈瑞春. 桂枝汤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9,01:37-39.[4]陈瑞春. 谈小柴胡汤方的临床运用[J]. 中医杂志,1999,05:315-316.[5]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J]. 山西中医,2004,06:1-5.[6]陈瑞春,刘英锋,胡正刚,周建虹. 胸痹论治6法[J]. 中医杂志,2004,04:304-306.[7]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J]. 江西中医药,2001,01:1-3.[8]陈瑞春. 肝病治疗的误区[J]. 中医杂志,2001,08:507-508.[9]陈瑞春. 精辨病机 规范法度 深究方规 活用经方[J]. 中医药通报,2007,01:20-22.[10]陈瑞春. 论伤寒的救阴法[J]. 中医药通报,2007,04:18-20.[11]陈瑞春. 《伤寒论》治肝法[J]. 中医药通报,2007,05:24-25.[12]陈瑞春. 从临床看《伤寒论》用药[J]. 中医药通报,2007,06:19-21.[13]陈瑞春. 伤寒八大厥证[J]. 河南中医,1983,06:44-46.[14]陈瑞春. 泻心汤类方的探讨[J]. 新医药学杂志,1977,06:35-38.[15]陈瑞春. 麻黄汤及其类方[J]. 陕西新医药,1978,06:50-53.[16]岳美中,陈瑞春,金鸿猷. 谈谈补益法的运用[J]. 新医药学杂志,1978,03:14-17.[17]陈瑞春. 略论胃痛从肝论治[J]. 新中医,1979,03:20-22.[18]陈瑞春. 运用当归芍药散的初步体会[J]. 陕西新医药,1979,07:29+28.[19]陈瑞春. 桂枝汤类方探讨[J]. 江西医药,1980,05:18-21+17+64.[20]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J]. 江西中医药,1980,04:19-23.[21]陈瑞春. 《伤寒论》治肝法的运用[J]. 中医杂志,1980,09:57-58+26.[22]陈瑞春. 试论《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J]. 新中医,1981,02:23-26.[23]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二)[J]. 江西中医药,1981,02:49-53.[24]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概况(三)[J]. 江西中医药,1981,04:55-58.[25]陈瑞春. 《伤寒论》脉学初探[J]. 中医杂志,1981,05:59-61.[26]陈瑞春. 六经小议[J]. 新中医,1982,07:51-52.[27]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四)[J]. 江西中医药,1982,02:39-42.[28]陈瑞春. 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J]. 江西中医药,1982,04:41-45.[29]陈瑞春.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综述)[J]. 云南中医杂志,1982,05:39-42.[30]陈瑞春. 略谈《伤寒论》的救阴法[J]. 中医杂志,1982,11:59-61.[31]陈瑞春. 三仁汤治阳痿[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05:6.[32]黄海龙,伍炳彩,万兰清,陈瑞春,张崇,王鱼门,邓必隆,肖德发,匡奕璜. 中医经典著作问题解答(一)[J]. 江西中医药,1983,01:62-66+56.[33]陈瑞春. 论治伤寒之学[J]. 湖北中医杂志,1983,06:4-7.[34]陈瑞春 ,周志娟 ,钟新渊 ,黄海龙 ,傅幼荣 ,万友生 ,王立 ,邓必隆 ,张崇 ,杨扶国. 校注《喻嘉言医学三书》的体会[J]. 新中医,1984,06:53-54+57.[35]陈瑞春. 从临床看温胆汤的多种功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03:29-30.[36]陈瑞春. 喻嘉言论秋燥[J]. 云南中医杂志,1984,05:10-14.[37]陈瑞春. 四逆散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6,03:25-27.[38]刘敏,刘英锋,陈瑞春. 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体会[J]. 中医杂志,1996,08:466-467.[39]陈瑞春. 常见肝病的证治思考[J]. 新中医,1997,01:12-14.[40]刘英锋,刘敏,陈瑞春. 柴胡桂枝汤在外感杂症中的运用[J]. 新中医,1997,12:45+47.[41]陈瑞春. 《伤寒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思考[J]. 江西中医药,1997,01:47-49.[42]陈瑞春. 真武汤新用[J]. 江西中医药,1997,06:17-18.[43]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的体会[J]. 中医杂志,1997,12:715-718.[44]李明方,陈瑞春.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J]. 江西中医药,2006,01:50-51.[45]陈瑞春. 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谈我的治学之路[J]. 江西中医药,1994,01:2-5.[46]陈瑞春. 1例风心病治疗记实[J]. 江西中医药,1994,06:20-21.[47]陈瑞春. 五苓散新用2则[J]. 中医杂志,1994,05:287.[48]陈瑞春. 中医治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J]. 江西中医药,1995,06:16-19.[49]陈瑞春. 麻杏甘石汤的临床运用[J]. 江西中医药,1985,04:59-61.[50]陈瑞春. 《伤寒论》用桂枝纵横观[J]. 云南中医杂志,1985,03:35-37.[51]陈瑞春. 《伤寒论》中常用的逻辑方法[J]. 湖北中医杂志,1985,06:4-7.[52]陈瑞春. 谈叶天士用附子[J]. 天津中医,1985,01:30-32.[53]陈瑞春. 运用《伤寒论》方的几个问题[J]. 天津中医,1985,04:34-36.[54]陈瑞春. 国内近年研究仲景学术的概况——成都仲景学术讨论会论文综述[J]. 江西中医药,1986,02:55-58.[55]陈瑞春. 《伤寒论》脾胃治法的临床运用[J]. 江西中医药,1986,05:3-5.[56]陈瑞春. 浅谈桂枝汤治杂病[J]. 天津中医,1987,02:40-41.[57]陈瑞春. 经方运用数则[J]. 天津中医,1988,06:42-43.[58]陈瑞春. 肝硬化证治思考[J]. 江西中医药,2000,02:1-2.[59]陈瑞春. 弘扬伤寒学术 发展经方运用——谈伤寒方的临床体会[J]. 江西中医药,1991,02:29-32.[60]陈瑞春. 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J]. 江西中医药,1992,06:23-25.

1、辐射技术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辐射技术已用于聚烯烃的辐射交联,不饱和聚酯类树脂的辐射固化,橡胶的辐射硫化,聚合物辐射降解以及辐射接枝改性等,已有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

2、海洋工程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包括海洋发电技术、海洋钻探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油矿开采技术、海岸风力发电技术、海层探测技术、海洋物质分离技术、海水提炼技术、海洋建筑设计等。

3、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20世纪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自其形成以来,一直汲取基础科学和其他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综合了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引领许多学科专业的发展,甚至促成某些专业的形成。

4、现代生物技术

也称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5、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是先进的技术,对传统 产业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结 构的调整优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辐射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工程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生物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电子

技术就是一技之长,能够为自己的就业和工作提供很有力的支持:1、到专业的厨师学校学烹饪技术;2、到酒店里“拜师学艺”,跟着酒店师傅学习烹饪技术;3、跟着菜谱、美食视频自学。下面通过对比的方式为你介绍三种学厨师的途径,相信对你会有帮助。首先,说一下自学烹饪这条途径。如果是单纯的在家尝试做饭,没事练练手,不用管味道做得好不好吃,通过菜谱、美食视频学厨师还是可以的。其次,说下学厨师去酒店拜师学艺这条途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作为一个打工者,首要任务是工作,不是学习。想学技能全凭师傅的时间、心情、工作的实际需求等多方面达到统一时,才会学到少许的技能。另外,酒店师父不是专业的老师,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你想学好烹饪技能的话,这条途径还是要慎重考虑的。接着,一起来了解下学厨师到专业的厨师学校这条途径。从现在的厨师培训市场来看,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学习的烹饪学校,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擦亮双眼,实地考察,多方对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烹饪学校。

现在学电脑技术很热门,就业前景好,工作待遇高,工作环境好。

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5

你知道四君子汤吗?竟然有这个作用

调整胃肠功能⒈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⑸:53,《新医学》1979⑺: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增强机体免疫机能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⑹: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著。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⑹:60,《江苏中医杂志》1980⑵: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该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⑹: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该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促进骨髓造血功能⒊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中医研究通讯》1963⑻: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⒋其它 《教学动态》1979⑴: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1963⑻: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其他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此外,该方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编辑本段进补应用该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测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该方作为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取名“君子”,是喻该方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适宜长服。⒈消化性溃疡病 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三棱10克,乌贼骨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尤其对脾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⒉慢性胃炎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10克。每日工剂,水煎服。⒊慢性肝炎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白芍ic克。每日 1剂,水煎服。⒋子宫肌瘤 用该方加味: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⒌经前紧张综合征 用该方加黄芪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满意效果。⒍小儿低热 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药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此外,该方还可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

董廷瑶董廷瑶(1903—2000),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1959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历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等职。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文名称:董廷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鄞县出生日期:1903年职业:医生逝世日期:2000年主要成就:理气活血通络法治愈复发性肠套叠代表作品:《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人物简介董廷瑶(1903~2000),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家庭背景出生于中医世家。生平经历1903年6月生于祖居浙江鄞县南乡,世业中医儿科。16岁开始习医,经过成千上万人次的诊疗实践,在诊治小儿热病,痧、疳、惊、痫以及腹泻、哮喘等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1959年,董老成为上海市首批中医主任医师,同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传染病工作会议,他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出席并在会上交流抢救麻疹逆症的成果,颇得与会同道的重视。医疗特长诊治小儿热病,痧、疳、惊、痫以及腹泻、哮喘等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尤其对各种疑难杂症,精于辨证论治,选用验方、内服外治相配合,皆有显效。用药特点提出“小儿用药六字诀”,“轻”居首位,提出幼儿芽嫩弱质,脏气清灵,随拔随转,药石治病,用量宜轻,中病即止,毋犯胃气,贵在清灵平和,故其处方轻灵,又每获奇效。社会职务1959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历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中华全国医学会上海分会中医儿科学会顾问、历上海市届中医研究班主任,以及静安区第三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等职。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名誉馆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中医儿科学会顾问、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农工民主党市委顾问委员。治学思想董廷瑶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学验丰俱。其主要学术论点可概括为九要: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度。九点环环相扣,在临床初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董氏强调明理,认为医者务必掌握生理病理、脉舌之理、方药之理等整套医理,明理方能识病,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中医的诊治规律,为诊治疑难病症提供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治病的关键,通过四诊,从外到内,见证推理,以常衡度,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立法选方配伍,丝丝入扣,对症下药,每获良效。又书“小儿用药六字诀”,“轻”居首位,提出幼儿芽嫩弱质,脏气清灵,随拔随转,药石治病,用量宜轻,中病即止,毋犯胃气,贵在清灵平和,故其处方轻灵,又每获奇效。最后指出疾病之发生发展有常有变,小儿阴阳两稚,病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传变多端,病变则法也当随之变。尝云:用古法治今病,不能泥古不化,所谓“检谱对奕奕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谆谆教诲后辈,必须熟读经书,揣摩医理,临证细审详察,掌握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见微知著,方不致误人儿矣;反之,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学术内容四诊重望面诊分部董氏谓小儿有病,不能自诉,故称哑科。病虽发于内,必显形于外,可从外而察知其内之著也,故以望诊为重。一望形神动态以获整体印象,二望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而于分部面诊、山根色诊、舌质苔色尤有精邃造诣。擅治热病开门逐盗董氏擅治小儿热病,既从伤寒六经分辨,又自温病三焦论治,融会贯通,识病有定法,疗疾有主方。指出外感高热,邪自外入,初起邪在浅表,强调祛邪安正,择途逐盗,宗经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给病邪以出路。救治麻疹、乙脑、肺炎、高热惊厥等热病急症,以发汗、攻下、利尿、涌吐,甚而发疹布痧,痘疹引浆等法给邪毒以出路。尤以麻疹逆证两颧青白,辨为气血郁滞,创用解毒活血法,血活疹透,迅速化险为夷,救儿无数,使死亡率降低至零,为中医抢救麻诊作出重大贡献。创制熊麝散救治小儿腺病毒肺炎,获得成功,发扬了中医救治热病重症的特色。立法遣药顾护脾胃董氏临诊十分重视小儿脾胃,常谓小儿幼芽嫩质,稚阴稚阳,百病以胃气为本,先天强者不可恃,先天弱者毋庸过忧,适当调摄脾胃,使后天化源充分,亦能转弱为强,证治之间尚须刻刻顾护胃气,一见不足,及时救护,选方用药时存养胃护津之意,习用山药、扁豆、石斛、花粉等气味甘淡之品,深合脾胃之性,参入陈皮、佛手,润燥互济,和中悦胃,每能扶虚培本,祛病强身。善于化裁活用经方在儿科领域中擅用仲景方,是董氏一大特点。急性热病投白虎、承气,立挽危重;暴泻、重症肺炎导致阳虚欲脱,急以四逆、参附抢救,每能应手而起;急性肾炎习用越婢、防己黄芪汤;泄泻善用葛根芩连、白头翁汤、五苓散之类,难以一一悉举。然于桂枝汤之变化运用,独具见解,不限于太阳表虚之证,而于内伤杂病亦常用桂枝汤类方。常见小儿厌食,娇瘦多汗,易感外邪,舌苔薄润而腹软无积,以桂枝汤加味作为基本调燮方,认为“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气血,促进脾胃运纳之力,使气血和,脾胃苏,而能思食,称之为“倒治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此又为中医治小儿厌食症的独特思路。精治杂病兼用外治:董氏家传治疳经验三方,辨证分型治疗,配合针刺四缝穴使之液出,以调整三焦气机,取得良效,是为一重要的辅助疗法,并能作疳证与一般厌食症的鉴别诊断手段。对泄久引起的小儿肠麻痹,创用温脐散外敷神阙穴,使气机通调,化险为夷。小儿口腔病,如板牙、马牙、木舌、重舌等,以针挑刺出血,再搽上冰硼散治之,甚至不必服药获愈。更有婴儿吐乳症,又称“火丁吐乳”,不能服药,另辟蹊径,创用董氏独特手法治疗,3次即愈,疗效达95%以上,此项课题已获得199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主要领域儿科。科研成果他创造的理气活血通络法治愈的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可免小孩受手术之苦。有关这种治疗的论文于1979年在《新医药学》杂志上发表后,又转载在日本神户中医学研究会出版的《中医临床讲座》上,被日本医家充分重视和引用。他对小儿厌食症辨证分型研制出系列验方内服,结合针刺穴位外治等,疗效显著,颇具特色,在同道中享有盛誉。对婴儿吐乳症,他运用其独特手法治疗,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远期疗效巩固,并经动物实验证实手法的机理,获技研成果奖。著有《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专著两本,前者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后者获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医学贡献经验验方一、董氏定惊丸二、熊麝散三、董氏疳积验方四、金箔镇心丸五、金箔镇心丹获得荣誉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1990年被聘为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之一。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表彰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市卫生局拍摄录像片《儿科泰斗》,以志业绩。个人生活古稀之年时董老虽不再上班,但继续在家义务施诊。他的案头上放着他亲手书写的“贪财要造孽、无技便是穷”的字幅,作为他行医的座右铭。出版著作《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

分类: 医疗健康 >> 中医 问题描述: 去国医看病时老听说名医刘渡舟,谁知道他的情况? 解析: 刘渡舟,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提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刘渡舟,原名刘荣先,1917年10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幼年时,因体弱多病,常延请中医大夫治疗,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逐渐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由于他体质虚弱的原因,他的父亲在择业时给他选择了中医这条道路。16岁时在营口正式拜当地名医王志远先生为师,矢志学习中医,从而迈出了此后漫长中医生涯的第一步。 1931—1932年,在营口德育堂随王志远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以及《药性赋》、《方歌括》等基础知识。1933—1936年,在大连市志远药房跟随老师学习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6年的学习结束后,他又在大连寿民药房跟随谢泗泉学习中医临床一年。谢先生曾告诉他:“学中医临床,莫过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学外感病必须读张仲景的《伤寒论》,而学内伤杂病则应该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因而,这一年他主要在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与《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二书上下了功夫。这对于他此后的治学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938年,刘渡舟在大连志远药房坐堂行医。为了让他铭记行医的职业道德,努力救治患者,使患者从疾病的苦海中得以解脱,他的父亲正式给他取字为渡舟。 1945年5月,刘渡舟随家迁居北京。1946年冬在北京参加并通过了“中医师特种考试”。1947年5月至1950年底,在北京东四钱粮胡同挂牌行医。期间,曾受华北国医学院之聘担任教授,讲授中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参加了卫生部组织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学期一年,于1951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天坛华北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工作。此后又先后任北京永定门联合诊所中医科主任,北京南苑区大红门联合诊所主任。 1956年,中国 *** 和人民 *** 为了振兴中医事业,决定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四市建立中医学院。这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一件大事,各级部门对筹建北京中医学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千方百计为中医学院的教师队伍寻找人才。经人推荐,刘渡舟来到北京中医学院参加中医教学工作。先后任伤寒教研组副主任、主任,兼任金匮教研组主任。1978年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并开始培养中医硕士研究生。1985年又成为全国第一批招收中医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他还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中医学院学报》总编等职。在教学中,他辛勤工作,获得群众的拥戴。198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5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从1978年至今,他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至今,任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医学)成员,1987年以来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刘渡舟于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4年以来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 刘渡舟注重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特别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研究。刘渡舟认为,研习《伤寒论》,一定要结合《内经》、《神农本草经》和《金匮要略》诸书,这不但有利于全面地正确理解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而且,在学习后世医家论著时,也就有源可寻,有本可依。他潜心研究数十年,撷古采今,旁涉诸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著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契要》、《新编伤寒论类方》等书,有理论、有临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尤其是《伤寒论通俗讲话》与《伤寒论十四讲》二书,在国内多次重印,并被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同时,他还任主编,组织编写了自研究《伤寒论》以来的第一部专门工具书——《伤寒论辞典》。 《伤寒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但长期以来,对于“六经”实质的理解,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针对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特别是针对有人提出的“六经非经络”的观点,刘渡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了六经的实质是经络。他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思想是在《内经·热论》六经分证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的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的。离开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组织,则六经辨证就成了空中楼阁。六经辨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辨阴与阳,以三阴三阳的阴阳两纲统摄六经,然后进一步探求病位之表里,病情之寒热,病势之虚实。但是,如果辨证只辨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那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它还没有具体地与人体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联系起来,仍然不能明确而深刻地阐明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所以,六经辨证必须要以经络为基础,通过经络而落实到具体的脏腑组织,使辨证言而有物,从而达到辨证以论治的目的。他认为能否正确地理解六经实质,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以指导临床治疗,这是学习、研究《伤寒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刘渡舟还十分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伤寒论》六经病证,各有提纲证一条。提纲证是指能够反映出每一经络及其相关脏腑之生理、病理基本特点的证候群,对于某一经的辨证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例如太阳病提纲证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是邪气客于肌表,人体正气抗邪于外的反映;“头项强痛”,是太阳经脉受邪,而经脉气血不利的反映;因为太阳经脉络脑下项,头项是太阳经脉所主之专位,故头项强痛是太阳经受邪独有的证候;“恶寒”与“脉浮”并见,是卫阳被伤,不能温煦肌表的反映。此一脉二证反映了太阳经病变的基本脉证特点,揭示了太阳主病在表的病变规律,因而,临床辨证只要掌握了提纲证,就能做到纲举目张,心中了然。此外,刘渡舟还认为六经辨证方法,原为邪气伤人而立论,并非只针对伤寒之一病。应该看到,辨证之法是从六经之体而求证,由于六经之体各异,与六经相互络属的各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各不相同,所以每一经的证候特点也就随之不同。六经病提纲证反映了六经各自证候的共同特点,因此,掌握了六经病提纲证,不仅能够掌握其在伤寒病中的辨证规律,而且还可以将其扩大至杂病的辨证范围。正如清代医学家柯韵伯所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对于《伤寒论》398条条文排列意义,刘渡舟认为《伤寒论》398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条文之间,或隐或现,或前或后,彼此间都有联系。作者在写法上,充分发挥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对比互明,言简义永的文法与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方法表达无遗。研究《伤寒论》,首先要领会条文的组织排列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的布局和写作目的,能学到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共鸣,才能体验出书中的精神实质。例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30条:从第1条到第11条的内容是全书的纲领,具有指导全书,统领辨证的意义;从第12条到第28条,以穿插交叙的方法阐述了桂枝汤方的临床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加减变化诸证,并引出麻黄桂枝合方的3个小汗法,作为其后论述麻黄汤证之先序;第29条与第30条,以误治救逆的形式具体地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作了示范。可见《伤寒论》之398条有经有纬,发生着纵横的联系,以尽其辨证论治之能事。 临床善抓主证 擅用经方 刘渡舟还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时抓主证是他临床上的一大特色。他认为,主证是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证候,直接反映了疾病的基本性质及规律,所以是最可靠的临床依据。抓住主证,不但是辨证的关键,而且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具有带动全局的作用。如有一次,为一崔姓产妇治疗,患者因产后腹泻,被误认为是脾虚,多次服用补益剂无效;又因其舌绛,苔薄黄,脉沉滑,下利而口渴,按厥阴热利证,投白头翁汤亦无效。后详审其证,知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寐差,咳嗽等水气表现,因而抓住小便不利及“渴呕心烦咳不眠”之主证,参以舌绛脉沉,乃知此属少阴阴虚,水热互结之证,与猪苓汤5剂,小便得利而腹泻诸症皆除。 擅长用经方治疗疾病,是刘渡舟临床上的又一大特色。仲景之方谓之经方。他认为,仲景制方,不拘病名为何,但求脉证切当,病机合宜,有其证则用其方,故不论外感、内伤,随手拈来,因证而施治。他还认为,经方治病有两大优势,一是组方精简,配伍严密,药少量轻而功捷;二是方证结合紧密,观脉证而定病情,随证施治,不拘一格。他在临床上运用柴胡剂治疗肝胆疾病,泻心剂治疗脾胃疾病,苓桂剂治疗水气病变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还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师仲景之意而广仲景之法,创制了不少疗效很好的新方。如柴胡解毒汤、柴胡三石解毒汤、柴胡活络汤、柴胡鳖甲汤等治疗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变的系列方剂,疗效显著。 水气病,是中医特有的病证概念。但自仲景之后,还没有哪位医家对水气病证治疗进行过系统的论述,致使水气的概念不清,证治不明。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与治疗,刘渡舟发现水气为病在临床上既常见又多发,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常表现为水气病变,临床上不得其法,常难取效。因此,他刻意对水气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了《试论水气上冲证治》、《谈谈人体的津液链》、《谈谈“水证”的证治》等专题学术论文。他认为:“水气”的概念,应该是既有水饮,又有寒气。其发病的机理与心、脾、肾三脏的阳气虚衰有关。心为阳中之阳,上居于胸中,能行阳令而制阴于下;脾为中土,能行津液而制水于中;肾为水脏而主宰水液的气化作用。若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则水阴之邪无制而汪溢为害。其中,尤是以心阳虚不能降伏下阴而为二:一是由“心下”部位气往上冲,主要责之于心脾阳虚;二是由“脐下”部位气往上冲,主要责之于心肾阳虚。水气病的辨证,典型者可出现明显的气由下往上冲逆的感觉。不典的辨证,典型者可出现明显的气由下往上冲逆的感觉。不典型者,虽不见明显的气冲之感,但从下往上依次出现的或胀、或满,或悸等证也十分明显,故临床不难辨认。甚者水气上冒清阳之位,还可以出现头目眩晕,或眼、耳、鼻、舌诸窍因之不利,亦当注意。此外,色诊,脉诊对诊断水气病也很有意义。水气之色上于头面,其人面带虚浮,其色黧黑,或出现水斑(额、颊、鼻柱、口角等处,皮里肉外,出现黑斑,类似色素沉着),谓之水色;舌淡嫩而苔水滑,甚者舌面津津然欲滴,谓之水舌;脉沉而弦,谓之水脉。色脉相应,便可辨为水气病而无疑。治疗水气病,法当温阳降冲,化饮利水为主。获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是治疗水气病的基本方。方中以获苓、桂枝为主药,获苓之用有四:甘淡利水而消阴其一;宁心安神而定悸其二;行肺治节之令而通利之焦其三;补脾固堤而防水汪其四。桂枝之用有三:通阳消阴其一;下气降冲其二;补心制水其三。此方若有获苓而无桂枝,则不能化气以行津液;如有桂枝而无获苓,则不能利水以伐阳。故苓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余如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杏甘汤、苓桂味甘汤等苓桂剂,皆可视作在此基础上的加减化裁。除了将经方有效的用治于水气病外,刘渡舟还创制了苓桂茜红汤、苓桂杏苡汤、苓桂龙牡汤、三参救心汤等治疗水气病的有效方剂,丰富并发展了中医治疗水气病的内容。 热心教育 诲人不倦 刘渡舟在中医教育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了30多年,深知教书育人、培养中医接班人的重要性。在长期的中医教学中,他积累了两点非常宝贵的经验:一是读书须要背书;二是理论必须结合临床实践。 他认为,背书有两大好处:第一,背书有益于明理识证。《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他指出“背”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而“识清”最终是为了临床上能够准确地辨证用药。第二,背书有益于日后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由于经典著作文字简要,理论深奥,初学者难以一下子弄懂其全部义理,如果能够先将书中的内容熟记于心中,日久以后,随着所学知识的广泛与深入,尤其是随着临床知识的提高,对某些疑难问题就逐渐地有触类旁通之功,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悟性”吧,这种“悟性”越多,其中医水平也就越高。刘渡舟曾说:“巧者人皆受之,若平时不下苦功先熟书于心中,则临证之时又有何巧之可言”?这对初学中医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扎扎实实的理论基础上,他十分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他常常跟学生们说:“中医之所以能几千年而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在临床上能解决很多问题。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理论,就是为了能在临床上正确地运用它。如果一个中医不会中医临床,那他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医。通过临床实践,不但可以验证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求发展。 刘渡舟对青年中医总是予以极大的关怀与支持。在他门诊时,周围总是围着一大群本科学生跟他抄方学习。对于学生的提问,从来都给予耐心细致的指点与教诲。在刘渡舟家里他的书案的玻璃台片下压着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小杨的一篇散文,从中可以看出他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标题为《不曾见面的老师》。文中写道:“1982年,我还是个中医盲,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之后,听高年级的同学说,在北京有一个著名的中医专家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我怀着渴望知识和仰慕名人的心情,给在远方的老专家发出了第一封信。信中写道:‘敬爱的老师,我是多么渴望成为您的学生啊!’没想到,7天后就接到了回信。信中说:‘你的精神很使我感动,我认为,中医要发展,老年人就应该授业于年轻人,因此,我愿与你交个朋友,共研医道’。信是用正楷写的,苍劲有力。虽然我没见过他的手迹,但我相信,这封信是老专家亲自书写和发出的”。 “一个青年,能与闻名于世的医学家交朋友,真绝了,我失眠了”。 “随着学习进行,大脑里的问号愈来愈多了,我们的通信也就愈加频繁了。3年,到底通了多少封信,我告诉您,没统计过”。 “时间越长,我和他相见的心情愈急迫。我想,将来,或许能成为他的亲授弟子。我终究是他的学生,我一定要见到他,我最尊敬的老师,刘渡舟教授”。 除繁忙的教学,临床工作及大量的日常事务外,刘渡舟还承担着多项部级科研任务。如《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伤寒论》、《柴胡鳖甲汤治疗慢性迁延肝炎,早期肝硬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老中医电脑程序——苓桂术甘汤加减的临床运用》等。其中,《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科研工作,历经5年,经过反复的研究和专家论证,已经通过鉴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刘渡舟虽年逾古稀,但仍精神抖擞,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和临床的第一线,决心为弘扬中医事业,培养新一代的中医人才,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作者:姜元安) 简历 1917年9月10日 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1931—1937年 在营口、大连等地跟随王志远、谢泗泉学习中医。 1938—1945年 在大连挂牌行医。 1947—1950年 在北京挂牌行医。 1948年2月—1948年9月 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 1951年 在北京毕业于由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 1951—1954年 任北京永定门联合诊所中医内科主任。 1954—1955年 任北京南苑区大红门联合诊所主任。 1956年—至今 任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组副主任、主任、教授。 主要论著 1 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 刘渡舟,傅士垣等.伤寒论诠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刘渡舟,聂惠民,傅世垣.伤寒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5 刘渡舟.中国伤寒论解说.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83第1版;1985年第2版;1988年第3版. 6 刘渡舟,苏宝刚,庞鹤.金匮要略诠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7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8 刘渡舟,程昭寰.肝病证治概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 刘渡舟,白永波等.伤寒论讲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11 刘渡舟,李宪法,秦克枫等.伤寒论辞典.北京: *** 出版社,1988. 12 刘渡舟,杨波,侯钦丰等.肝病源流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刘渡舟.我对甘温除大热的体会.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1):59. 14 刘渡舟.我对“战汗”证的一点体会.中医杂志,1961,(5):4. 15 刘渡舟.阴火与阳火的证治.中医杂志,1962,(4):11. 16 刘渡舟.试论水气上冲证治.浙江中医药,1976,(6):209. 17 刘渡舟.阴虚性的肝胃不和证治.新中医,1978,(1):16. 18 刘渡舟.对《伤寒论》一书几个问题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978,(2):18. 19 刘渡舟.谈谈温胆汤证及加减运用的体会.新医药学杂志,1978,(4):17. 20 刘渡舟.试论《伤寒论》条文排列组织的意义.陕西中医,1980,(1):4. 21 刘渡舟.《伤寒论》刍言.新中医,1980,(4):12. 22 刘渡舟.运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2):17. 23 刘渡舟.谈谈成无己对《伤寒论》的贡献.湖北中医杂志,1980,(3):23. 24 刘渡舟.谈谈人体的津液链.陕西中医,1980,(4):1. 25 刘渡舟.谈谈《金匮》泽泻汤证.中医杂志,1980,(9):17. 26 刘渡舟.谈温经汤的方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3):12. 27 刘渡舟.清阳下陷的病机和证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1): 23. 28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12. 29 刘渡舟.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应用.陕西中医,1981,(1):7. 30 刘渡舟.论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新中医,1981,(9):11. 31 刘渡舟.《伤寒论》方证概述.辽宁中医杂志,1981,(9):28. 32 刘渡舟.分析《伤寒论》几种载药上浮的方法.陕西中医,1981,(6):1. 33 刘渡舟.谈谈“水证”的证治.北京中医,1982,(1):18. 34 刘渡舟.怎样正确使用小青龙汤.北京中医,1983,(4):8. 35 刘渡舟.“六经”析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9. 36 刘渡舟.小柴胡汤解郁功效例举.中医杂志,1985,(5):12. 37 刘渡舟.试论《伤寒论》之水火痰郁证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4):23. 38 刘渡舟.使用“经方”应灵活变通.光明中医,1989,(2):9.

新出的5分医学杂志

有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医学杂志》载文量为18099,被引量为137385,下载量为1326756。2015年期刊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434名,在医药卫生总论(122种)中排名第11名;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为。

合作交流

针对国内外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细菌耐药,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0和2002年分别组织召开了“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报道了中国全国范围内的细菌耐药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城市细菌耐药的发展态势严峻。

医学论文杂志普刊:《医学前沿》 《医师在线》 《临床医药文献》《实用妇科内分泌》《全科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等核心:《四川中医》 《中医学报》 这些都是不错的刊物朋友你是评职称用吗?现在咱们国内,学术已经沦落为商品了,学术买卖已经见怪不怪了,基本上交上版面费就给你发表。这一点其实我也很无语......但是,论文还是要发表,因为论文发表已经是刚性需求。发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第一,先考虑你发表论文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第二,考虑价格方面,省级 国家级 核心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咱们也不能一再追求低价格,网上假刊太多,小心占小便宜吃大亏,了几百快无所谓,主要是耽搁了事情,评职称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的)。第三,时间问题,刊物确定好了 一定要确定下(新闻出版总署)是否能查到。然后就是时间,一般杂志从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个月,赶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对方什么都答应你,今天给稿子明天邮递给你刊物,这个肯定是假刊的。第四,价格方面,这个不好说,杂志种类太多,没法完全根据省级 国家级来判断价格,核心期刊的话 悬殊很大。最后祝你成功,这是我发表论文的经验,我帮我同事也发表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好多,价格好贵,不好发。

最低分值是0~1分,高的到10分,甚至几十分。但是对于学sci影响因子多少算高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一般10分左右的医学期刊就算是相当优秀的期刊了,大多数作者投稿的sci医学期刊都是5分左右的刊物就够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理解,对于理论水平高的作者来说,十几分的SCI期刊投稿也是很常见的。SCI期刊一般是收录理工科的较多,以医学领域刊物为例,IF小于3的就很一般,5左右的算是小专业优秀的杂志了,10左右就是十分优秀的杂志,10以上的一般都是综述类杂志。在同专业同范围的期刊里,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大多数情况我们发的都是零点几的。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代表它的期刊的影响力较高,在SCI期刊众多领域中,把杂志按照影响因子排名,排在总数前 30%的期刊杂志影响因子的高低代表了学术期刊的质量,在期刊挑选上,挑选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对展示作者的学术能力有更高的权威性。

陕西医学杂志8

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腰部及下肢疼痛。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所致〔1〕。周秉文〔2〕证明髓核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pH值是酸性的,作者还用微电极测组织中的pH值,发现疼痛处也是酸性的,因此引起下肢痛的原因可能是纤维环的微小破损。宣垫人〔3〕认为除髓核刺激引起神经根症状外,椎管内脂肪结缔组织、韧带劳损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释放的化学物质积聚也可引起。并且认为单纯机械压迫,只能产生患肢麻木的感觉异常。因此,及时解除神经根压迫,或消除非特异性炎症及减低局部酸中毒,才能从病因方面解除这种根性疼痛。在保守治疗中,镇痛是在应用手法、牵引时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逐渐趋于重要治疗手段。现将近年国内对镇痛方法的选择综述如下。 1.骶管封闭:胡有谷〔1〕认为,硬膜外腔注入麻醉药物及少量激素,可抑制神经末稍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从血液循环中带走,减轻局部酸中毒,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刘春河等〔4〕应用骶管注射药物治疗椎间盘突出症85例,有效78例,药物组成为利多卡因100~200mg,地塞米松10mg,VitB121~2mg,加无菌注射用水至20~30ml,骶管穿刺成功后快速注入。1周内复发者每周封闭1次,2~3天复发者可3天1次,1天之内症状完全复发可每天1次,4~8次为1疗程。其治疗机理首先为局麻药物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其次是快速注药对神经根的“液体剥离”和冲洗作用以及激素、维生素的消炎营养作用。郑满红等〔5〕在药液配方中加入5%碳酸氢钠10ml,使所配药液pH值为呈碱性,注入后可直接提高局部pH值,消除局部酸中毒,缓解疼痛,共治疗87例,有效率达.张云深等〔6〕在复位前后应用骶管滴注药物治疗113例,有效109例。药物组成为生理盐水100ml,VitB12100μg,VitB6100mg,氟美松15mg,辅酶A100u,ATP40mg,2%利多卡因5ml.复位前骶管内滴注2天,复位后卧床,继续滴注8天。胡世斌〔7〕则以中成药复方丹参液10ml代替辅酶A、ATP等药骶管滴注。他们认为,骶管内滴注给药,大剂量液体除可以起“液体剥离”作用外,还有可能在复位时起到“液压传力”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医学教育网 2.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麻醉:陈坚〔8〕在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20ml、强的松龙125mg,平卧半小时后行手法推拿,治疗优良率为.傅结珍〔9〕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行手法治疗,并保留硬膜外管回病房继续注药,药物组成为强的松龙和布吡卡因5ml,病重者加用吗啡1mg,1天1次,第3天改强的松龙为康宁克通40mg,注药后拔管。共治疗20例,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部活动正常。张世民等〔10〕单纯应用脉络宁10ml硬膜外腔推注,2周1次,治疗26例,优良率,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中药脉络宁用于硬膜外腔注射无刺激性,对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脊髓等均无影响,可避免应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周福贻〔11〕则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后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44例,效果亦佳。 3.全身麻醉或镇痛:时金华等〔12〕、薛荣亮〔13〕在全麻下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全麻能真正达到肌松、无痛,一次性地使髓核部分甚至完全复位,适用于经一般推拿无效的顽固性腰突症。陈济安等〔14〕在应用50%葡萄糖60ml加哌替啶1mg/kg或芬太尼10~20mg/kg后5~10分钟行牵引推拿。认为可避免静脉麻醉、椎管内麻醉之副作用,其镇痛方法尽管不具备完全镇痛效应,但其特点在于安全,手法中病人与医生配合较好。无论是硬膜外麻醉、腰麻或全麻,术前均应全面查体,术中应常规备急救药品及器材,且只能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完成。 4.局部神经根封闭:袁相龙〔15〕应用注射针穿刺行椎间孔麻醉,成功后再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2例,有效率为.其操作简单,选择性强,病人清醒易于合作,并认为对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慎用。但周林宽等〔16〕在此麻醉下行轻手法推拿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30例,有效21例。这说明镇痛方式之不足,可由不同手法来弥补。 5.针灸疗法:王金亮〔17〕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旋转复位治疗100例,有效率100%.其方法为取双侧患椎旁开3寸(经验穴),得气后行强刺激,留针7~10分钟后拔针,再行手法治疗,每天1次,7天1疗程,间隔3天。张海发等〔18〕以麝香、硫磺等药物组成丹剂,取腰部患椎间隙之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之诸穴行灸法治疗382例,有效率为.针灸治疗机理一般认为是针灸传入信息和伤害传入信息在中枢内进行综合,改变了伤害传入信息的性质,并且提高了痛阈,因而产生镇痛。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肯定,其镇痛方法多种多样,药物组成也各家不一,作者认为可充分发挥中成药药效长、副作用小的特点,部分或全部替代激素药物。有人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证明,单纯硬膜外腔注药或牵引、推拿的治疗效果均较两者综合治疗的差,临床中宜综合运用,以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0,214~221 2.周秉文。腰背痛。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宣垫人。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病例的临床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81,1(2):89 4.刘春河,赵平厚,左燕春,等。骶管注射治疗腰腿痛。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3):189 5.郑满红,胡军,任黔军,等。碱化药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6,9(1):26 6.张云深,王玲。复位前后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6,9(1):30 7.胡世斌。骶管硬膜外注药加复方丹参液静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报告。中医正骨,1993,5(3):23 8.陈坚。硬膜外封闭后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7):386 9.傅结珍,罗佩强,毛锦红。手法加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5,8(5):33 10.张世民,支满霞,苗艳玲,等。脉络宁硬膜外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及初步动物试验。中医正骨,1995,7(5):15 11.周福贻。腰麻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44例报告。中医正骨,1993,5(3):21 12.时金华,李雁,付洁美。静脉麻醉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推拿。中国骨伤,1995,8(5);17 13.薛荣亮。硫贲妥钠司可林全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陕西医学杂志,1994,23(11):662 14.陈济安,龚正丰。镇痛剂在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中医正骨,1995,7(5):21 15.袁相龙。椎旁麻醉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3,6(2):25 16.周林宽,章建华。神经根阻滞麻醉下轻手法推拿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中国骨伤,1993,6(6):24 17.王金亮。针刺治疗腰椎间盘脱出100例。中国针灸,1993,3:19 18.张海发,王孜优,孙柏岭,等。麝香丹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针刺研究,1992,17(4):246

问: 脑血管痉挛!!!。●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30●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10个月前,因工作的关系,晚上睡眠不足,导致突然晕倒,伴有恶心、全身无力,医生诊断为脑血管痉挛,吃"天舒"胶囊2合,银杏叶片2合,(用药期间有间断),现在每日头疼.请问,此病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谢谢!!●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每日均头疼,已有10个月●目前一般情况:血压正常,精神、体力、食欲、睡眠均不好.剧烈头疼时,睡一觉后,感觉会好一点.●病史:无●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10个月前,刚发病去医院检查,血压正常,并做脑彩超,医生诊断为脑血管痉挛,吃"天舒"胶囊2合,银杏叶片2合,用药期间有间断。涂晋文答: 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是可以治愈的。根据您的叙述,如果您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就一定要解决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最近如果经常头疼最好是到医院就诊,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一般比较理想,服用一段时间的汤药后可改用中成药治疗,这样也比较方便。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是可以治愈的。此问答出自三九健康社区

一般审稿周期为1-3个月,效率比较高,期刊严格执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级审稿制度。刊物拒稿率比较高,如果论文不符合要求的话,投稿后1个月左右就会被拒稿。

《陕西中医》(CN:61-1105/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陕西医学杂志》主要设有:专家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病理、药物与临床、临床检验、调查研究、Meta分析、综述等栏目。

刊登内容

《陕西医学杂志》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与药物、临床病理、检验护理方面的论著、综述及病例报告,介绍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防治经验等。

读者对象

《陕西医学杂志》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

谷天祥谷天祥:男,196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心脏中心研修心脏大血管疾病最先进的外科治疗技术。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已经从事心脏外科工作19年,是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专业特长为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先心病等的外科治疗。中文名:谷天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4年8月职业:医生毕业院校:中国医科大学主要成就: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先心病等的外科治疗代表作品:《外科解剖学图谱》职称:教授、主任医师性别:男职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人物简介出生年月:1964年8月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行政职务: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最终学位:博士授予学校:中国医科大学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委员研究方向:冠状动脉、瓣膜、先心病外科及大血管外科和心脏移植工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研修经历1997年8月-1998年8月阜外医院2003年3月-2003年5月日本金泽大学医学部2004年12月东京女子医科大学2005年4月-2005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2005年5月-2005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2006年4月-2006年5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人才培养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9人(其中硕博连读2人),硕士16人。国际学术交流VivcJawali教授(印度)中国医科大学2002渡边刚教授(日本)日本金泽大学2003JamesWang教授(新加坡)中国医科大学2003TokyoWomen’sMedicalUniversity(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2004DenialLoisaince教授(法国)中国医科大学2005MichaelAndrewAcker教授(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5渡边刚教授(日本)中国医科大学2005BruceLytle教授(美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06DelosCosgrove教授(美国)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06安倍十三夫教授(日本)中国医科大学2006JameEdgerton教授(美国)中国医科大学2006KrishnaKhargi教授(荷兰)中国医科大学2006学术成果代表性论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常温不停跳及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参加国际会议2002TSANZ&ANZSRSAnnualScientificMeeting澳大利亚20033rdEACTS/ESTSJointMeeting奥地利200316thBiennialCongressofATCSA马来西亚200484thAnnualMeetingofAATS加拿大200585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20054thEACTS/ESTSJointMeeting西班牙200517thBiennialCongressofATCSA菲律宾200686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20065thEACTS/ESTSJointMeeting瑞典200787thAnnualMeetingofAATS美国200718thBiennialCongressofATCSA中国承担课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研究等8项课题,总计科研经费60余万元。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房颤动钾离子特性变化及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2.卫生部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心房颤动钾离子通道亚家族细胞电生理重构的实验研究》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吸入NO治疗围手术期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ATP敏感钾通道开放缺血预调机理及预防新途径的研究》5.沈阳市科委课题-《心房颤动离子通道药理学变化的实验研究》6.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心房颤动钾通道亚家族细胞电生理重构及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7.辽宁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研究项目课题-《微创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8.辽宁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课题-《心脏静脉原位动脉化治疗冠心病弥漫性狭窄及全程闭塞的临床基础研究》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项目合作单位-《提高老龄和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疗效的临床研究》发表文章1.谷天祥,王春,王忠武等.冠状静脉原位动脉化旁路移植术应用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疗效近期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谷天祥,王春等.非体外循环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22(1).谷天祥.缺血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0):.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5):.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Na+2K+ATPase活性变化及鹿茸精的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28(4):.谷天祥,张显清,谷春久等.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分类及急救处理策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6):.谷天祥,张显清,谷春久等.左心转流术行降主动脉瘤及降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5):.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Ca2+2ATPase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观察(摘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5(1):.谷天祥等.钠泵衰竭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4):.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定位变化及定量X射线显微分析.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6,18(18):.谷天祥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钙变化细胞化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3):.谷天祥等.心肌亚细胞Ca2+分布电镜细胞化学定位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谷天祥等.心脏漂浮血栓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2,21:.喻磊,谷天祥,姜春力等.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骨质疏松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1):,(23):2018-202017.张玉海,谷天祥,王春等.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及意义.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6):.范萌,谷天祥,姜春力等.局部应用雷帕霉素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11):.修宗谊,谷天祥,谷春久等.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11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修宗谊,谷天祥,谷春久等.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156例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3):.李卫国,谷天祥等.前列腺素E1脂肪乳剂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缺血2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4):.王忠武,谷天祥等.先天性镜像性右位心伴室间隔缺损1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1):.张玉海,谷天祥等.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免疫排斥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研究.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修宗谊,谷天祥,阎德民等.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39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6)25.祝岩,谷天祥,汪曾炜等.未成熟鼠缺氧心肌模型的建立.中国临床康复.2006,(41):26.姜春力,谷天祥等.局部应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6).李卓,谷天祥等.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强直性脊柱炎2例报道.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5):.姜春力,谷天祥等.转染人血红素加氧酶21基因抑制移植静脉血管内膜增生.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12(1):.韩露,谷天祥等.连续静脉2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例.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12(4):.王忠武,谷天祥.创伤性乳糜胸的外科治疗.浙江创伤外科.2005,10(3):.李卓,谷天祥等.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包填塞外科治疗1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6):.王忠武,谷天祥.胸腔脊膜膨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浙江临床医学.2005,7(7):.刘大川,谷天祥.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的抗炎作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6):(EnglishEdition).2003,6(6):.姜春力,谷天祥等.外伤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4):.姜春力,谷天祥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3,32(6):.朱兵,谷天祥.一氧化氮吸入法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7,4(4):.肖德绵,谷天祥等.左室-右房通道德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6):.何学志,刘继红,谷天祥等.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4):.章志伟,肖德绵,谷天祥等.右心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2):.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等.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8):.修宗谊,谷春久,谷天祥等.外科治疗心脏金属异物20例.中华创伤杂志.2001,17(4):.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等.右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2):.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体外循环中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引起细胞因子变化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3):.章志伟,谷春久,谷天祥等.成人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2):.李德强,阎德民,谷天祥.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Ib.临床检验杂志.2000,18(3):.阎德民,谷春久,谷天祥.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心脏外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国临床医学.2000,7(1):.肖德绵,杨光,谷天祥.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5):.师恩炜,江晓箐,白菡,谷天祥等.诱导型一氧化氮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1):.盛延良,王春,范萌,谷天祥等.氯气染毒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丹参的影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7):.修宗谊,谷春久,阎德民,谷天祥等.常温不停跳及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李德强,阎德民,谷春久,谷天祥.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3):.姜春力,谷春久,阎德民,谷天祥等.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的诊治.JClinCardiol(China).2000,16(12):.修宗谊,谷春久,闫德民,谷天祥等.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4):.杨光,肖德绵,王俊科,谷天祥.前列腺素E1对体外循环溶血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9):.肖德绵,谷春久,张显清,谷天祥.左室-右室交通症德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5(3):.修宗谊,谷春久,袁义华,谷天祥等.心脏金属异物21例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章志伟,谷春久,张显清,阎德民,谷天祥.用31P磁共振仪观察左旋精氨酸对缺氧再灌注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1):.章志伟,谷春久,张显清,阎德民,谷天祥等.31P磁共振仪观察兔不同温度的缺氧末期心肌灌注对心肌内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朱兵,刘冬妍,宁平,王庆善,谷天祥.心脏手术期间sIL-2R、AAT、PFN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6):.盛惠敏,齐国先,于雅媛,谷春久,谷天祥.体外循环直视下取起博电极1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23(4):341.编写论著《外科解剖学图谱》副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媒体报道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以及健康报和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先后报道高难度心脏手术、先进技术应用等相关事迹50余次。

大众医学杂志(8)

任何食物都不能一次性吃太多,红萝卜一下子吃太多的话,脸会泛黄的,而且里面的胡萝卜会转化成维生素A,它是脂溶性维生素,会在体内蓄积的。

大众医学杂志简介《大众医学》杂志创刊于1948年,是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医学科普期刊。创刊68年来,《大众医学》杂志始终秉承创刊人裘法祖院士提出的“让医学归于大众”的办刊宗旨,为广大中国民众提供科学、丰富、实用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医疗信息服务。大众医学杂志订阅:

什么人不适合吃萝卜?

一次性吃太多不好。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吃维生素A过量会中毒,因此胡萝卜也不能多 吃。吃胡萝卜的科学方法是:将胡萝卜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猪肉、牛肉、羊肉)炖食,尽量不要生吃胡萝卜。 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炖,β胡萝卜素保存率最高。胡萝卜生吃,β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率最低。有人喜欢吃胡萝卜,觉得脆脆的,很好吃。天热的时候,有人还喜欢把胡萝卜切成丝做凉菜,但是,营养师说,胡萝卜只有熟吃才营养好,而且要配给足量的油脂,烹调后熟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