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任

发布时间: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任

庞星火简历出生地是北京。庞星火简介庞星火,女,汉族1959年9月出生,198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系。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卫生防疫培训中心校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及卫生应急专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地方病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减灾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等职务。2020年9月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王文瑞,男,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医药卫生学科带头人。1985年8月毕业于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1988年9月至1991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流行病学硕士学位。现任内蒙古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疾病监测与控制》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委,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王文瑞,男,湖南湘乡。咸丰初从王鑫转战湖南,1860年加入左系湘军.太平天国败亡后,任赣南道道员,后卒于任上。

马文军马文军,硕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文名:马文军职业:主任医师主要成就:荣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抗击非典”三等功代表作品:主编专著2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个人简介马文军,硕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慢病和伤害预防控制。学术成就承担科研项目9项,其中WHO项目1项、卫生部项目1项、发改委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国家CDC项目2项和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1篇,外文期刊4篇(inpress)。一篇论文获2009年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主编专著2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编写研究报告3本。荣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抗击非典”三等功、2008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兼任职务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控制委员会秘书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theBulletin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广州市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特征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2006073),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马文军(2)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及成人健康状况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项目,2007-2008,项目负责人(3)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中国CDC项目,2007-2009,项目负责人(4)农村卫生乡镇溺水干指标体系研究,卫生部基金,项目负责人:马文军(5).项目负责人(6)中英瑞中国气候变化适应项目广东省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及适应政策研究,国家发改委,2010-2012,项目负责人(7)中国烟草流行病学与干预研究。Fogarty项目,2010-2012,项目负责人参编教材与论著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死亡模式及疾病负担研究》(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08)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伤害疾病谱、疾病负担和相关危险行为研究》(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10)获奖情况《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负责任人)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分会常委,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营养学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委,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theBulletin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4.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院校:兰州大学技术职称:研究院级高级工程师简介2002年6月至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7月-2007年10月中国核材料学会理事;2007年10月至今中国核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学术及获奖情况熟悉应用化学、理化分析专业与生产经营管理1、2004年,XX转化生产XX粉末工艺研究和XX催化还原制备XX工艺研究文章发表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杂志。2、2004年,重水堆核电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的制造工艺一文发表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2005年、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元件发展现状发表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4、2004年《XX工程试验堆XX燃料组件研制》项目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2006年,《重水堆核燃料中杂质元素分析用八氧化三铀标准物质研制》项目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奖情况:1、1992年4月被厂团委授予岗位状元荣誉称号;2、2003-2004年度两次荣获厂十佳管理工作者称号;3、荣获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荣获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称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主任审稿

刘宝林,1940年出生,辽宁义县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研室主任。担任卫生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学校卫生分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要审稿人等16项社会学术兼职,并受聘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副主编。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经验总结。3.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4.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5.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二、对文稿的要求1.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无误,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2.篇幅:论著以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方法学介绍等以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以不超过1500字为宜。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方法与结果部分应给出主要数据。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 WU Jian-ping, QIN Jiong, LIU Q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7.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8.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9.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10.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应为斜体V。11.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要写成(±)%,± mg/L要写成(±) 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 1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汉字全称,再在其后的括号内写出汉字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14.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主要者为限,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山东预防医学杂志主任

不要被他的一付假面具给迷惑了!超级!伪君子!品德败坏!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即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济南市经十路16992号,各科室咨询电话如下:

一、值班室(工作日17:00-次日8:30;节假日全天)

二、工作日值班电话:

1、传染病防控咨询

/82679683。

2、免疫规划咨询

3、艾滋病咨询

扩展资料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历史沿革: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3年1月8日,是在原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009年与山东大学共建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验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能。

参考资料来源: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用电话号码

参考资料来源: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情况简介

卫生防疫站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病人的钱,钱是小事给人家耽误治病你负得起吗?人命关天!这种钱也忍心拿?不要打着什么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来人了!天知道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中华医学杂志主任

◆ 担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Nebraska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第一军医大学等国内外近10所高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香港明德医院骨髓移植高级科学顾问,香港血液学会、国际血液学会(ISH)、国际实验血液学会(ISEH)、国际血液病治疗及移植工程学会(ISHAGE)及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 兼任《Int J Hematol》亚洲编辑部主编,《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中文版、《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副主编,以及《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编委。◆ 1984年至2005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随后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造血干细胞学组组长。◆ 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曾任农工民主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常委,第十二届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八、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常委,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1995年,当选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IBMTR)专家指导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 2000年起至今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2年,当选亚洲血液学会(AHA)副主席,曾被国际血液学会(ISH)推举为第11届国际血液学会(ISH-APD)2007年大会主席(北京)。陆道培院士自1994年至2005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随后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造血干细胞学组名誉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造血干细胞合作组学会(含两岸三地,CSBMT,Chinese Society of BMT)主席。同时担任复旦大学等国内外近10所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内科与血液病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骨髓(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奠基人。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同基因骨髓移植治愈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创下首先以孕妇供骨髓以及重建骨髓的最少细胞数的2项世界记录。1981年首先在中国持久植活异基因骨髓,用此疗法可根治大量的恶性和重症血液病患者。创造了骨髓移植根治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世界记录。首先证明骨髓混合胎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抗宿主病。首先证明硫化砷类药物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卓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3本。

曾俊峰主治医师,原解放军164医院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工作20余年,一直从事消化内科的医疗工作,在消化、胃肠镜方面造诣深厚,对疑难杂症有丰富临床经验。参加过国内多种学术研讨会议,在《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多家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中文名:曾俊峰职业:主治医师毕业院校:北京中医学院代表作品:《中华医学杂志》曾主任特别擅长治疗胃病,在总结中国传统中医胃病治疗理论基础上,融合先进医学临床治疗经验,提出西医先进技术检查--“超导光纤维无痛胃镜”联合“幽门螺杆菌呼吸检测仪”得出精确诊断结果,采用胃肠生物免疫平衡疗法,中医平衡调理治疗,达到养胃护胃,修复胃黏膜,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防止胃病复的目的。曾主任在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方面在业内享有权威地位。

【教学职称】教授【行政职务】主任【毕业院校】医科院协和医科大学【擅长疾病】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病急症的救治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心力衰竭的 救治;以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的技术【论文发表】已在国家级和国际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50余篇。【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和老年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青年奖的评审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医刊》、《中华老年心脏血管病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国疑难病杂志》的编委、副总编;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的审稿人。【荣誉成就】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多项;医疗成就奖和全国优秀论文奖8项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获得中国医学杨跃进论文发表已在国家级和国际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50余篇。杨跃进学术专著杨跃进科研成果杨跃进教授已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医疗成就奖和全国优秀论文奖8项。杨跃进荣誉成就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评选的美国赛克勒基金青年医师年度奖。杨跃进医生在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198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4月赴日本国留学,先后取得日本筑波大学健康教育学硕士学位和日本山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代谢与血管生物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巡讲团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家共识委员会专家。同济大学教学名师。

(1)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2)药物流行病学;

(3)健康与疾病管理。

主持和承担的研究项目主要有:1)日本厚生劳动省重点项目。2)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项目。3)辽宁省科技厅重大课题。4)中国医师学会中国代谢与血管生物学研究会项目。 5)中国医师学会循证专业委员会项目。 6)上海市卫生局项目。

在JVS、Stroke、Hypertens Res、JHH、Circulation J、Nutrition、Metaboli *** 等SCI收录的国际刊物上发表了论文40余篇。并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发表论文40余篇。

"天然谷物纤维的提取方法与用途"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250732,)。

编译《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副主编《冠心病现代治疗学》,参编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心血管病学-第二辑》、《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和参译《赫斯特心脏病学》。

l "辽宁省农村高血压流行趋势及低成本综合干预预防脑卒中研究"获2008年辽宁省一等奖(5)和中华医学二等奖(5),

l "踝臂指数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研究" 获2008年中华医学老年医学分会一等奖(1)。

l "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预防医学基地建设探索。"获2009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1)。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已成为“学术严谨、栏目多样、编辑规范、坚持学术和编辑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11月获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2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中国期刊方阵”,为双效期刊,2006—2009年本刊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精品科技期刊(C类)”,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