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花生病毒病论文

发布时间:

花生病毒病论文

花生病毒病在我国主要有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和普通花叶病毒病3种。它们分别由花生条纹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花生矮化病毒引起。70年代以来,在北方花生产区多次暴发,大面积流行成灾,给花生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花生条纹病毒病又名花生轻斑驳病。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花生早期感染此病可减产20%。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又称花生黄花叶病,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和北京等地,早期感染此病可减产30%~40%。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又名花生矮化病毒病,分布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一带,属暴发性流行病害,一般年份仅零星发生。花生早期感病,病株可减产30%~50%。

症状

条纹病毒病发病初期花生顶端嫩叶呈现褪绿斑和环斑,后逐渐发展成浅绿和深绿相间的斑驳状或沿叶脉出现暗绿色条纹(彩版十一,64)。

黄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顶端嫩叶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后逐渐发展成黄绿相间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有些矮化,通常叶不变形。(彩版十一,65)。

普通化叶病毒病发病初期顶端嫩叶出现“明脉”或褪绿色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花叶,沿叶脉出现辐射状绿色小条纹和斑点,叶缘有些扭曲,叶片变窄、变小,病株有些矮化。

病原

花生条纹病毒(简写PSTV)我国曾报道为轻斑驳病毒(简写PMMV),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线粒状,除侵染花生、大豆、芝麻、和鸭跖草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还可系统侵染望江南、克里文莱烟、白羽扁豆、绛三叶草,局部侵染决明、昆诺藜、苋色藜。

花生黄花叶病毒(简写CMV-CA)属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颗粒状,对豆科作物致病力强,能系统侵染豇豆、菜豆、花生,仅隐性侵染黄瓜和番茄。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又名花生矮化病毒(简写PSV),属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颗粒球状。PSV存在很多株系,在我国主要是PSV-Mi,不引起花生严重矮化,该病毒系统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但不侵染普通烟、白三叶草。

发病特点

3种病毒病均是以带毒种子长成的病株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受PSV感染的刺槐花叶树是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另1个重要的初侵染源。由于带毒种子是初次侵染源,所以种子带毒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害流行程度。通常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早期感病植株种子带毒率高,开花盛期后感病的植株种子带毒率低。蚜虫(豆蚜、桃蚜、槐蚜)是传毒媒介,因此蚜虫大发生,势必造成病害大流行。花生蚜的发生及病害流行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气温高,雨日少,降雨量少,有利蚜虫繁殖,则当年病毒病有大流行的可能。花生种在旱地比水浇田发病重;坡地比平地发病重;贫瘠地比肥田发病重;露地栽培比地膜覆盖栽培发病重;沙地比粘土地发病重;近果园、菜地、村庄、槐树、杂草多以及管理粗放的花生地发病重;一般蔓生型品种花生比直立型品种花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严格剔除瘪粒、变色、小粒种子,减少初侵染源。

(2)选用抗(耐)病品种。海花1号、徐州684、花37等对条纹病毒病感病程度低,而83-15007、中花1号等耐普通花叶病毒病,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3)农业防治。改良土壤,施足基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促使花生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早期拔除病株,可减轻病害发生。

(4)药剂防治。种衣剂4号以种子重量2%的量拌种,苗期及时药剂治蚜,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5)实行检疫。南方花生产区仅零星发生病毒病,因此应防止北方病区种子大量调往南方;防止北方重病区种子调往轻病区。

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和花生芽枯病毒病等4种。其中以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常年流行,减产20%。花生病毒病主要通过种子、蚜虫和花生蓟马传播,使染病的植株

稍矮化,叶片变窄小,荚果发育不良,形成小果和畸形果。花生染病后,先在顶端嫩叶上现褪绿斑块,后发展成深浅相间的轻驳状,沿叶脉形成断续的绿色条纹或橡叶状花斑或一直呈系统性的斑驳症状。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如海花1号、鲁花9号、鲁花14号等。

(2)选用无病毒花生种子。采取异地调种,也可建立无病留种田或距病田100米~400米建立隔离地带,繁殖后用于大面积生产,基本上可以控制花生条纹毒病和黄花叶病。用轻病田留的种子也可减少发病。

(3)使用脱毒剂1号或2号处理种子,或用种子重的35%种衣剂4号拌种。

(4)花生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可减少蚜传。

(5)覆盖地膜,也可在花生出苗后平铺长80厘米、宽10厘米银灰膜条,高出地面30厘米驱蚜效果好。

(6)及早秋蚜防病田间有蚜虫墩率20%~30%,每墩蚜虫20头~30头时,应马上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氯苦参乳油,每亩用50毫升~70毫升。

(7)喷洒抗毒丰(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名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花生斑驳病在种植期间常常出现,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花生斑驳病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为害症状:病株矮化不明显或不矮化。上部叶片形成深绿与浅绿相嵌的斑驳,斑块或坏死斑,常在叶片中部或下中沿中脉两侧形成不规则或楔形、箭戟形斑驳,也有的在叶片上部边缘现半月形的斑驳,病株的荚果大多变小,结果少,种皮上出现紫斑,部分果仁变成紫褐色。发生规律:花生斑驳病毒在花生的种仁内越冬。发病早的花生植株,其种仁带毒率高。带毒种子在田间形成的病苗是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害的传染靠蚜虫,主要是花生蚜。以有翅蚜传毒为主。吸食病株的蚜虫转害健株时即可将病毒传给健株,引起健株发病,造成病害的蔓延和流行。另外,还可通过植株接触和嫁接传染。早播、发病早的田块是晚播田的传染源。调运带毒种子可进行远距离传播。发病高峰期与第一蚜高峰期,即有翅蚜高峰期有密切关系,发病高峰期在有翅蚜高峰期后20天左右出现。地膜春花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发病,露地春花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发病,夏花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花生出苗后的有翅蚜高峰期是斑驳病毒的侵染高峰期;有翅蚜高峰期出现得越早,蚜株率越高,蚜量越大,病株的快速扩散期就越早,发病就越重。防治方法:选用带毒率低的花生种或培育无毒花生种。地膜覆盖栽培花生不但可以提高地温,保水保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环境,而且可以驱避蚜虫,减少传毒,是防病增产的重要措施。花生斑驳病毒病的防治适期是播种期和出苗期。花生出苗前对花生蚜的主要繁殖场所及寄主进行全面喷药防治,如对刺槐和麦田等进行全面喷药。花生田治蚜要在花生30%出苗时和齐苗期防治2次。选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辛硫磷·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抗蚜威·乙酰甲胺磷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烟草花叶病毒病论文

yān cǎo huā yè bìng dú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TMV

帚状病毒科>烟草花叶病毒属>烟草花叶病毒

[AF1 65190]

烟草花叶病毒先后在我国山东、河北、山西、四川、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上发现。病毒粒子呈长杆状,大小为18nm×300nm,核衣壳为螺旋状,核酸为ssRNA。病毒感染普通烟、三生烟产生斑纹花叶,侵染心叶烟产生局部枯斑。病毒感染辣椒产生坏死斑区,感染豌豆呈黄化、小叶。

1957年,格勒和施拉姆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的基本成分就是蛋白质和RNA。格勒和施拉姆作了如下实验:

①用石炭酸处理这种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NA,再将RNA接种到正常的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

②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以后有人将车前草病毒(HR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RNA、蛋白质分离、组合,分别进行实验,进一步明确RNA也是遗传物质。实验步骤如下:

1、用车前草病毒(HR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分别感染烟草叶片出现两种不同病斑

2、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去侵染烟草叶片

3、用车前草病毒(HRV)的RNA去侵染烟草叶片

4、将车前草病毒(HRV)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用它进行侵染实验。

扩展资料

来源

1956年,美国学者弗伦克尔一库兰特(Fraemkel一ourat)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的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呈杆状,直径为18nn2,长度为300lun.它有一个由2130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外壳,环绕着一条单螺旋的RNA分子核心。

这种病毒约含有6%的RNA(由创加个核昔酸组成)和90%的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及其它的病毒在烟叶上引起的病斑都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这些特性是遗传的.。

将TMV放在水和苯酚中展荡,就可以把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RNA分开(这种分开了的蛋白质外壳和RNA分子能重新组合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的TM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是烟草三大病害之一,严重时能够造成减产30%,给农户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烟草花叶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烟草花叶病症状1.普通花叶病:受病毒侵染为害,嫩叶先开始发病,沿叶脉部分的叶肉颜色变黄,出现明脉。然后深色或浅色部分逐渐扩大,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变厚薄不匀,形成泡斑,叶缘向背面卷曲,叶片皱缩扭曲,呈畸形,有呈缺刻或带状。早期发病,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不发棵、不开叶。2.黄瓜花叶病:受病毒侵染为害,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后变花叶,叶片变窄、扭曲,表面茸毛脱落,失去光泽。有的病叶叶缘常向上卷曲,有的出现黄绿或深绿色泡斑,有的叶片侧脉出现褐色坏死,或沿叶脉有深褐色的闪电状坏死。植株明显矮缩,根系发育不良,—亡部叶片常出现“花叶灼斑”。烟草花叶病发病规律1.普通花叶病:该病毒可在病残体中长期存活。主要混于土壤、肥料、种子等病残体以及一些带毒的寄主如番茄、油菜、芥菜或多年生杂草中。靠汁液接触传播,即从机械摩擦的微伤口侵入寄主,通过人、风、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苗床期至旺长期易感病,打顶后抗性增强。18—30℃的温度最适宜发病。靠近村镇、烤烟房、收购站点,路旁、蔬菜地及前作为烟地、蔬菜的烟田发病较重;移栽后肥水管理不善,烟田土薄、板结、粘重,排水不良,烟株生长不佳的田块发病严重。2.黄瓜花叶病:该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干烟叶中存活。主要在冬季蔬菜、蔬菜种株或多年生杂草内越冬。翌年春天,主要由烟蚜传播为害。因此,在杂草越多,靠近黄瓜、番茄等蔬菜地的烟田,高温干旱,蚜虫发生量较大时,发病严重。施氮肥太多,土壤贫瘠、板结、粘重时,发病也重。烟草花叶病的防治由于烟草花叶病病毒为混杂侵染,传播途径广,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防治,须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农业、化学等综防措施。(一)农业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坚持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对于烟草花叶病多发的地区,应在冬闲期对烟田进行深耕,晒地并清除田间烟杆、杂草及其它植物残体,尽量减少烟草花叶病病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改善和优化烟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烟叶产区的产业化水平,加快烟区种植结构调整,不在烟田附近种植蚜虫越冬寄生性的茄科或十字花科作物如番茄,辣椒等,烟田应尽可能实行1~2年的轮作制,在我国北方烟区也可适当推行麦烟套种,结合土壤改良、种植绿肥、桔杆还田,田间卫生等进行轮作可有效防治烟草花叶病。2、栽种抗耐病品种这是防治烟草花叶病既经济、又有效的根本途径。抗TMV病品种地方性的譬如:辽烟8号、辽烟10号和辽烟12号;台烟5号、台烟6号,引进的譬如:白肋21、柯克86、辽烟15号、延边9205、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CV09-2等。抗CMV的品种有:TT6、TT7系列烤烟品种,NC89、K326、G140均表现一定的抗性,双抗(抗CMV和TMV)的转基因NC89纯合系已经获得,并大面积试验,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3、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首先要注意苗床选地,苗床要尽可能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等场所。其次床土及肥料不可混入病株残屑,注意清除苗床附近杂草。第三、苗床的营养土消毒,铲除苗床土中的残留病毒。苗床播种前用恶霉灵、敌克松等药剂细致喷洒苗床,杀灭床土中的病毒及其他病菌,防止幼苗感病。第四、培育无病壮苗。烟苗出土后拉十字时,使用营养药液喷洒幼苗,促进烟苗根系发达,移栽后缓苗快、抗病力强。第五、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无毒操作规程。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浇水、有效地控温控湿。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严禁吸烟,尽力减少操作工具、手、衣服与烟株接触。4、加强田期管理,提高烟草对自然环境的抗病能力。烟田应在冬前进行深翻晒土,并进行反复细致耙地,使耕作层熟化,减少侵染毒源。(二)化学防治措施:1、增施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根据烟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烟苗定植后,可以喷洒1000倍“新秀”或1000倍“海魔力”烟草专用药液,注意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促使烟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2、卫生操作,减少病毒传播。田间操作时,事先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需要最后进行。3、注意驱避蚜虫、防止其传播病毒。在育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地驱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4、药剂防治。①喷施药剂,减少蚜虫传播。栽烟前应把附近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喷药杀灭,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栽烟后40天内要采用黄皿器诱蚜预测,在皿中发现有翅蚜时,田间可立即喷药防治。另外,栽烟时配合使用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可有效地控制烟田蚜虫数量,防止田间病毒病蔓延。②喷洒防病毒药物。苗期喷施病毒抑制剂(菌克毒克、病毒必克等),载后7~30天内,用病毒必克600倍液、菌克毒克250倍液喷施2~3次,施药时注意对叶正面,背面同时喷施,移栽后一个月内应施药2~3次防蚜虫。总之,烟草花叶病靠多种途径传染,因此,防治烟草花叶病要以农业措施预防为主,配合有效的抗病毒药剂,以及合理、卫生的农事操作,通过农业措施与化学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手段创造有利于烟叶生长而不利于花叶病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有效控制烟草花叶病对烟叶的危害,最终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论文

选用抗(耐)病品种由于禾谷多黏菌产生的休眠孢子分布于残留的病根或土壤中,且具有极强的抗逆性,选用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小麦黄花叶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松散型品种易感病,所以应选直立紧凑型品种。

1、防治小麦黄花叶病,可在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另用5%氨基寡糖素75毫升或2%菌克毒克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2、染病后小麦入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

苗期发病,先在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短条纹褪绿斑,后叶片展开,褪绿斑结合成不规则的褪绿花叶;叶片僵直,叶色发黄,有的还出现褐色坏死短条斑;植株矮小,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新根少。重病株不能抽穗,或穗小,瘪粒多,剑叶、叶鞘及颖壳上仍具褪绿花叶症状。

1.选好品种,选用抗、耐病品种优良抗病的小麦品种。2.选好播种时机,轮作倒茬,冬麦适时迟播,避开传毒介体的最适侵染时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3.选有机肥,施肥能有效改善小麦的“黄花叶病”。

花生冠腐病论文

一个是因为肥料给太多了,可能有点烧叶子了,这个就少给肥料就行了。另外一个就是有病虫害,这个需要检查叶片上有没有虫卵,要是有的话要加大药量清理病虫害了。

花生冠腐病症状有哪些?农户们该怎么防治花生冠腐病?对于种植花生的农户来说,搞懂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花生冠腐病。田间症状:在花生出苗期危害果仁,引起果仁腐烂,并出现黑色霉状物,造成烂种。在花生出苗后危害子叶和胚轴结合部位。子叶变黑腐烂,根茎部出现凹陷,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危害严重时,表皮裂开,呈干腐状,最终只剩下纤维组织,维管束变成紫褐色,并长满黑色霉状物。随后病株因失水过多造成枯萎死亡。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花生团棵期发病最重。高温高湿或旱湿交替后利于发病。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地块发病重。连作花生田易发病。防治措施:1、注意种子质量,播前精选种子,选饱满无病,没有霉变的种子。合理轮作,轻病地与玉米、高梁等非寄主作物轮作1年,重病地轮作2-3年均可减轻病害。加强田间管理。播种不宜过深,不施未腐熟有机肥,雨后及时排除积水。2、播种前种子处理是防治花生冠腐病的有效措施,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药液浸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发病严重时,间隔7~10天再喷1次。对发病集中的植株,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800倍液灌根,从花生主茎顶部灌200~250ml/穴,顺茎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很好。

问题太简单。不够详细。不好回答。

其实就是由真菌引起的,花生患上了花生冠腐病这种疾病。

花生网斑病论文

1.花生根结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1)症状 2龄幼虫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规则形根结,线虫钻入花生根部中柱造成根液渗流、养分损耗,易引起次生病害。根结线虫定居取食并刺激根细胞增生,连续危害新根根尖,使次生根结成团(根结团),吸收养分困难。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小,始花期叶片变黄瘦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线虫还可侵害果壳、果柄和根,果壳受害形成乳白突起的小瘤,发病后虫瘤呈褐色疮痂状,但较少见。果柄和根茎形成葡萄状虫瘤簇。(2)防治方法①药剂防治:长效缓释剂播前可用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沟或每亩施用48%毒死蜱200克,拌细土20千克,混匀直接施于沟底后播种。发病初期,用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淋根。②生物防治:应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能明显起到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2.花生叶螨的识别与防治(1)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的雌螨背面观呈卵圆形,体长~毫米,宽为~毫米,体色呈红色或淡红色,俗称“红蜘蛛”,体躯两侧各有黑斑1个,其外侧3裂,内侧接近体躯中部。雄螨背面观呈菱形,比雌螨少。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极相似,区别在于二斑叶螨体色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无红色个体,肉眼辨别近白色,俗称“白蜘蛛”。(2)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花生叶螨在山东招远市1年发生10~20代,以成螨在土缝、花生田边的杂草根际或树皮下吐丝结网越冬,往往成群团聚潜伏。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迁入花生田危害,6、7月间为发生盛期,对春花生可造成局部危害。7月中旬雨季到来,叶螨发生量迅速减少,8月份若天气干旱可再次大发生,在花生荚果期造成危害。9月中下旬花生收获后迁往冬季寄主,10月下旬开始越冬。花生叶螨群集在花生叶的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为灰白色,逐渐变黄,受害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在叶螨发生高峰期,由于成螨吐丝结网,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可见花生叶片表面有1层白色丝网,且大片的花生叶被连结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使荚果干瘪,大量减产。(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叶螨在寄主间相互转移危害;花生收获后及时深翻,既可杀死大量越冬的叶螨,又可减少杂草等寄主植物;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②化学防治:当花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或被害虫率达到20%以上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喷药要均匀,一定要喷到叶背面;另外,对田边的杂草等寄主植物也要喷药,防止其扩散。具体方法是:对朱砂叶螨单一发生地块可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3.花生网斑病识别与防治(1)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先出现在植株基部的叶片上,逐步在上部叶片表现症状。侵染初期,呈白网状。以后,侵染点随叶脉以放射状向外扩展,呈星芒状。病斑继续扩大,由白色逐步变褐至黑褐色,形成边缘不清晰的网状斑。高温、高湿,可出现大块斑,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背面在发病后期出现褐色斑痕,并于表皮下生黑色小突起。在温湿度降低时,叶表面出现白色至褐色菌丝状斑痕,有时可布满叶子表面,或形成黑褐色小斑。(2)发病特点 病害发生与茬口、栽培方式、温湿度及降雨有较明显关系。重茬地发病重,覆膜田重于露栽田,垄种比平种发病轻,麦套花生较夏直播发病也轻。在结荚期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发生。(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抗性好的品种(系)有花37、鲁花10号和鲁花11号、潍花8号、丰花8号、花育26号抗病丰产性好,可因地制宜地采用。②改进栽培技术:轮作换茬,可与甘薯、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深耕深翻,减少土壤表层菌源。合理增施肥料,提高抗病力。③化学防治:于花生播种后3天内,用25%百科(双苯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60%多菌灵,均用500倍液地面喷雾,封锁土壤中菌源,减少初侵染。上述药剂可与乙草胺除草剂混配喷洒,兼除杂草。也可于发病开始,叶面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均为800倍液,加600倍“天达2116”,每10~14天喷1次,共喷2~3次。4.花生青枯病的识别及防治(1)发病症状 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顶梢第1、2片叶片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叶。1~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病株易拔起,其主根尖端、果柄、果荚呈黑褐色湿腐状,根瘤墨绿色。病茎纵剖,维管束呈黑褐色,横切面保湿下稍加挤压可见白色黏液溢出。(2)发生规律 病菌随带菌土壤、病株残体、带菌杂草,以及带菌土杂肥和粪肥,借雨水、灌溉水、农具、昆虫媒介传播,此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至8年。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据调查,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此病发生,当温度达25℃以上,降雨的多少与迟早决定此病发生早晚与程度大小。一般时晴时雨、久旱骤雨或久雨骤晴时发生严重;土壤温度与湿度骤变或地块线虫增多,造成根部受伤或腐烂时发生严重;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较高坡地发生严重;砂土、薄土层、保水保肥差的地块较壤土、肥土发生严重;连作田较轮作田发生严重;酸性土壤较微碱性土壤发生严重;草害多较草害少地块发生严重。另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防效较好。旱地可与瓜类、禾本科作物3~5年轮作,避免与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连作。旱地花生,播种前进行短期灌水,可使病菌大量死亡。采用高畦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荫蔽与大水漫灌。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田间积水与水流传播病害。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叶面喷施“天达2116”,促进花生稳长早发。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用石灰消毒。花生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株与残余物,减少土壤病源。②化学防治:拌种:播种前,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50克,兑水750克拌花生种20千克,切勿闷种。喷雾:花生出齐苗后,亩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10%世高2500倍液喷雾,为增加药效,可与“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混合喷雾。5.花生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花生叶斑病是由两种病菌引起的病害,即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黑斑病则较迟,在下针期才发生。因此,褐斑病在下部叶片较多,黑斑病多在上部叶片。秋花生以黑斑病较突出,春花生则以褐斑病较普遍。两病都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子房、柄和荚壳,严重时造成落叶,植株早枯,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荚果不充实,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收获时容易落果和种子发芽。花生发生叶斑病的主要原因,与轮作周期短、高温高湿的环境、品种抗病性弱、砂质土地力差、施肥不足等有密切的关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如下:①轮作。花生实行水旱轮作,与水稻轮作更好。旱坡地花生与玉米、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轮作,2年一轮,可明显减轻花生叶斑病危害。②改良土壤。改善栽培条件,增施有机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③选用抗病品种。种植花生,要选择抗叶斑病强的品种。④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包括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发生期在荚果膨大期,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6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6.花生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1)症状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病原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5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2~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7~11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4)防治方法 应采取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②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③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视天气条件适期播种;注意施用净肥,抓好田间卫生。④及时施药预防控病:齐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随即采用喷雾或淋灌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可选用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天达2116混配隔7~15天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喷足淋透。

主要的症状其实就是导致那些叶子出现斑点并且干枯,最后会导致整个枝干会枯萎掉,想要防治这种疾病,一般来说是提前进行选择抗菌的品种,接下来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同时要喷洒药物防治。

叶子会枯黄,会下垂,花生的生长速度非常的慢,而且个头非常的小,非常的不饱满;要多浇水,多施肥,喷洒营养液,喷洒杀毒剂,温度要适宜,还要有一定的日照。

叶片上的病斑是圆形,暗褐色的,背面有许多的黑色小点儿;尽量选择一些抗病的品种增强田间管理,多施一些肥料,尽量减少灌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