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鸡大肠杆菌病论文

发布时间:

鸡大肠杆菌病论文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如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鸡舍空气、灰尘、垫料、饲料、饮水、鸡体表、孵化场、孵化器及使用用具等都存在有大肠杆菌。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种蛋传染给雏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状况差,气候突变,断喙、接种、转群等应激因素以及感染其他疾病等都会诱发本病。本病常与鸡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鸡、鸡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

近年来,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

发病后,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多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严重影响产蛋率。种鸡场发生本病,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2)症状及病变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以及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①雏鸡脐炎

俗称“大肚脐”。发生在1~6日龄内雏鸡,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皮下淤血、出血。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此种病雏多在1周内死亡或淘汰。

②肠炎

病鸡表现为下痢,小肠黏膜充血、出血。除精神、食欲差外,排淡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混有血液的稀粪便。卵黄吸收不良,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死亡无明显高峰。

③气囊炎

经常与鸡支原体病并发,表现呼吸困难、喘气、呼吸音、张口伸颈等。胸、腹等气囊壁增厚呈灰黄色,气囊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样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呈淡黄色或黄白色。

④肝炎、心包炎

腹腔发炎,腹膜粗糙,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呈不透明黄白色,易剥脱。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

⑤输卵管炎

输卵管黏膜充血,输卵管壁变薄,管腔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干酪样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产蛋下降,产白皮蛋和软皮蛋。

急性败血型病例呈急性死亡,雏鸡死前外表健康,嗉囊内充满食物。实质器官肿大出血,肝呈铜绿色,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⑥卵黄性腹膜炎

腹腔中见有大量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⑦肉芽肿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其他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3)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正确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取病死鸡肝、肾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短小杆菌。

(4)防治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病、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

免疫接种方面,由于大肠杆菌有许多血清型,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制苗菌株尽可能采用本场发病鸡群分离的菌株,可收到较好效果。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有条件的养鸡场及专业户在防治鸡大肠杆菌时,应分离病原,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早期投药可有效控制病的发展,促使痊愈。对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疫苗后,鸡群有不同程度的注苗反应,如精神不好、喜卧、采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在开产前注射疫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射疫苗多会影响产蛋。

鸡大肠杆菌病治疗药物有维克赞(Suramox50%OSP)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主要成分阿莫西林三水合物;主要用于治疗鸡对阿莫西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感染。用法与用量:以本品计。混饮,每1kg体重,鸡30~40mg,一日1 次,连用5~7日。或每1L水,鸡,一日1次,连用5~7日。用这种药的好处是副作用少,停药后12小时后无药残,现在很多抗生素都有药残;详细的可做实验。你也可以选择无任何副作用、环保、安全、微生态制剂可赛优,百度一下“可赛优”,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鸡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埃希菌属的致病菌株引起,是目前养禽业的头号细菌性传染病,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表现多样,包括脐炎、肝周炎和心包炎、气囊炎、关节炎和滑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出血性肠炎等。

雏鸡的肚脐炎症,俗称大肚脐,大多与大肠杆菌有关。雏鸡精神沉郁,少吃或不吃食物,腹大,脐孔及周围皮肤红肿,水肿。 患这种病的雏鸡通常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另一种表现是腹泻。除了精神和食欲不佳,还可以看到土状的粪便被排出,病鸡在1-2天内死亡。

(1)多种家禽均易感,其中以感染鸡鸭和火鸡较多见。

(2)3-6周龄雏鸡易感。

(3)传播方式为垂直和水平传播,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脐带、皮肤创伤和交配等途径。

(4)本病发生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如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大、营养不良、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1)细菌分离:将新鲜病料接种麦康凯、伊红美蓝培养基,可获得单个存在的菌落。

(2)细菌鉴定:根据菌落形态、培养特性、染色特征、生化试验可以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血清型鉴定可以通过特异的分型血清进行o抗原和k抗原鉴定。

【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免疫接种】日前市售的商品油佐剂灭活菌苗多采用常见的3个血清型(01、02和078)菌株混合制成。菌苗需注射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1月龄以下的鸡皮下注射毫升,1月龄以上的鸡皮下注射1毫升。

肉鸡大肠杆菌病论文

肉鸡大肠杆菌详细看百度文库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鸡大肠杆菌病的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本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有的有荚膜,大小为2~3m×,一般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具有运动性。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属中等,对物理和化学因素较敏感,55℃lh或60℃20min被杀死,120℃高压消毒立即死亡。在畜禽舍内,大肠杆菌在水、粪便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之久。本菌对石炭酸和甲酚高度敏感,但粘液和粪便的存在会降低这些消毒剂的效果。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是有哺乳类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其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的可能。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极多。例如,有文献说,菌体抗原(0)141个、荚膜抗原(K)89个、鞭毛抗原(H)49个;另一文献则认为,O抗原146个、K抗原91个和H抗原49个。两者均认为禽类中常见的血清型是01、02和O78。过去认为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的病原菌,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认识业已过时。现在认为按致病力大小可将其划分为:致病性、非致病性和条件性3种类型。我们近年在广东省调查的结果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鸡场有不同血清型,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目前广东省已分离鉴定的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27个,它们是:01、02、04、06、08、022、026、033、043、045、053、065、071、074、075、078、086、089、093、Ol03、0106、Ol07、0119、0132、0143、0145和0147。其他省区研究者报道与此不同的血清型23个,它们是:07、064、068、073、066、088、015、020、029、055、091、O111、0113、060、0101、014、050、084、090、092、0133、0146和035。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50个。临床症状病鸡的共同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侵害呼吸道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黏膜发绀。侵害消化道后会出现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侵害关节后表现为跗关节和指关节肿大,在关节和附近有大小不一的水泡或脓包。侵害眼睛时,眼肿胀,有黄白色渗出物。侵害大脑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与此同时可能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肝周炎,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纤维素心包炎,关节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也有可能在心脏,胰脏,肠道出现黄白色肉芽肿。流行病学80年代以来,鸡的大肠杆菌病不断在我国蔓延和扩散。据统计,广东、江苏、吉林、青海、河南、北京、湖南、湖北、黑龙江、福建、贵州、甘肃、辽宁、西藏、内蒙古、云南、河北、山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已陆续报道本病的发生,足以证明本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对养禽业发展构成的威胁,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在广东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龄期的鸡群中均有本病发生。一、发病日龄一般报道中,幼雏和中雏发生较多。发病较早的为4日龄、7日龄和9~10日龄,通常以1月龄前后的幼鸡发病为多。日龄较大的鸡也会发生,有时也可造成严重损失,如深圳一大型鸡场的石岐杂黄羽肉鸡,从80日龄上槽育肥开始发生本病,每天死亡~,直至上市出口,每天损失近千元。一些研究者报道,成鸡特别是产蛋鸡发生本病,除死亡造成直接损失外,产蛋量下降以及防治本病花费的人力物力等,使经济损失颇为惨重。二、发病率和死亡率视血清型及菌株的毒力、有无并发或继发病、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效而差异颇大。从文献资料看,发病率为11%~69%;死亡率为~;致死率为~。三、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较为多见。如果饲养密度大,场地旧、环境已被严重污染者,则本病可以随时发生。四、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鸡大肠杆菌病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由于禽类的特殊生理结构,鸡大肠杆菌病由肠道感染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在气囊内形成病变,不久侵害到各个脏器。因此鸡大肠杆菌病与呼吸道病又称为“姊妹病”,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呼吸道粘膜受损,清异能力下降。当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或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这些因素均会造成呼吸道粘膜受到损伤,粘膜表面的生理性排异物技能下降,助长大肠杆菌在气管、肺及气囊中定居繁殖。②舍内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经常不消毒,舍内有大量粉尘。大肠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壤、鸡舍内尘埃、孵化器绒毛上的病原可长期存活,鸡群通过呼吸吸入大量含有病原的尘埃,引发鸡大肠杆菌病。2、鸡大肠杆菌病可经消化道感染:饮水、饲料被大肠杆菌污染,鸡群采食大量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尤以水源被污染引起发病为常见。3、鸡大肠杆菌病继发性感染:当鸡群发生法氏囊、禽流感等疾病时,往往会引起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鸡大肠杆菌病病发。4、鸡大肠杆菌病的应激因素:当气候突变、转群、断喙、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发生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内菌丛失去平衡,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鸡大肠杆菌病发生。5、鸡大肠杆菌病可经蛋传播:患有鸡大肠杆菌病性输卵管炎的母鸡,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大肠杆菌进入蛋内;或种蛋产出后为粪便等赃物污染,蛋壳表面的大肠杆菌进入蛋内;这两种情况均造成经蛋垂直传播的鸡大肠杆菌病。在众多的传播途径中,各地区各鸡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主要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对本病的防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例如,鸡群中如果存在有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黑头病(盲肠肝炎)或球虫病时,常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其中又以慢性呼吸道病并发或继发本病为常见。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型主要病变是:(1)纤维素性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不透明,甚者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心肌相粘连;(2)纤维素性肝周炎,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肿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甚者整个肝脏为一层纤维素性薄膜所包裹;(3)纤维素性腹膜炎,表现为腹腔有数量不等的腹水,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充斥于腹腔肠道和脏器间。据我们的经验,这三个纤维素性炎症具有诊断意义。本型病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病程短、早期急性死亡的病例,仅见实质器官充血瘀血、实质细胞变性等变化。病情较长者,除上述变化外,尚见浆膜的急性-慢性纤维素性炎和肉芽肿等特征性变化,其中为常见的是纤维素性心包炎,次为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2.卵黄性腹膜炎剖检可见腹腔积有大量卵黄,呈广泛性腹膜炎景象,肠道或脏器间相互粘连。3.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期母鸡。输卵管充血、出血,或内有多量分泌物,产生畸形蛋和内含大肠杆菌的带菌蛋,严重者减蛋或停止产蛋。4.肠炎病鸡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这是本菌引起腹泻的一种征兆。有报告指出,本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5.生殖器官病患病母鸡卵泡膜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病例卵泡破裂,输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黄色絮状或块状的干酪样物;公鸡睾丸膜充血,交媾器充血、肿胀。从上述病变器官均可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还有报道,本菌会引起母鸡卵泡囊肿。6.关节炎或足垫肿幼、中雏感染居多。一般呈慢性经过,病鸡关节肿胀,跛行,从此类病鸡的关节或足垫中常可分离到大肠杆困。7.肉芽肿部分成鸡感染本菌后常在肠道等处产生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十二指肠和盲肠等部位以及偶尔在肝和脾脏产生肉芽肿,病变可从很小的结节到大块组织坏死。8.死胚和孵化率低下本菌经蛋传播或穿透蛋壳进入蛋内的情况下,即可发生。9.蛋黄囊炎和脐炎指幼鸡的蛋黄囊、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的雏鸡,死亡率为3%~10%,甚者高达40%。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等异常变化。引起本病的病因相当复杂,但据报道,以大肠杆菌导致的发病率为。10.全眼球炎患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的病鸡,眼睛灰白色,角膜混浊,眼前房积脓,常因全眼球炎而失明。11.大肠杆菌性脑病本病为广东禽病工作者近年所报道。发现血清型022、053和086:B7等大肠杆菌能突破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病鸡昏睡、神经症状和下痢,不吃不喝,难以治愈。且该菌在脑的分离成功率。本病可在滑膜支原体病、败血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基础上继发或混合感染,又可独立发生。诊断鉴别1.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史、临诊症状,尤其是病理变化,即可作出。2.确诊(1)病原分离及纯培养:初始分离可同时使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和麦康凯氏培养基。在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中等大小、半透明、露珠样菌落,在麦康凯氏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一些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能溶血。据我们的经验,在对使用过药物治疗的病鸡或死鸡进行本菌分离时,普通肉汤十分必要。(2)染色镜检及形态观察:将分离到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本菌为阴性的短小杆菌。(3)生化试验:本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V-p试验阴性,利用枸橼酸盐阴性,不液化明胶,靛基质及.反应为阴性,动力试验不定。但生化试验不能鉴别分离到的菌株有无致病力。(4)致病性试验:经上述步骤鉴定的大肠杆菌,用其24h的肉汤培养物注射于小鸡或小鼠,即可测知其致病力。通过上述几个步骤,即可确定所分离到的是否为大肠埃希氏杆菌以及是否属致病性菌株。预防措施1.一般措施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下列几方面:检查水源有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有则应彻底更换;注意育雏期保温及饲养密度;禽舍及用具经常清洁和消毒;种鸡场应及时集蛋,每天收蛋4次,脏蛋应以洁净细河沙擦拭之。2.灭活菌苗的制造和使用在实验室研制灭活菌苗,国外早有报道,据

大肠杆菌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各种血清型致病菌引起的表现多种症状的总称。

【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各种环境应激及鸡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

【流行特点】

各种家禽、各种龄的鸡均可感染,大肠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饲料、水中普遍存在。

本病易通过呼吸道、污染的饲料、水中传播,当鸡群的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时,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多见。多雨季节和闷热季节也很多。

【重点诊断】

禽的大肠杆菌病潜伏期数小时到3天,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病鸡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缩脖,炸毛,闭眼等。

1.急性败血症 :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拉黄白色稀粪(注意: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前期也拉这种粪便),有呼吸困难的(支原体与其是姊妹病,所以有这种情况发生)。死鸡剖检可发现腹部皮肤紫红色,掀开皮肤,胸部肌肉紫红色,主要病变为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脾炎、有时脾脏变大,脾被摸下面有出血的。

这种急性型败血症很容易识别。

2.脐炎: 鸡苗会发现有很多肚脐发炎的症状,剖检可见卵黄为吸收好。(卵黄一般在10天内吸收完,我有以客户抱怨说他们当地兽医说40多天鸡卵黄没吸收掉,我都不好意思说那个兽医的资格证是怎么来的,纯属扯淡)

3.气囊炎: 这种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肉鸡养殖户,严重时死亡率高,而且难治。

主要诊断可见气囊上不干净,大肠杆菌性气囊炎还是好治的,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气囊炎,那才很难治。

4.卵黄性腹膜炎: 这种病一般是产蛋鸡,解剖时既可以看出来,不多解释。

5.大肠杆菌病还有肉芽肿、输卵管炎、出血性肠炎、眼炎、肿头综合症、腹水症、慢呼、关节炎等等。

6.一般大肠杆菌病很好认。

【实验结果与防

鸡大肠杆菌病论文范文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本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有的有荚膜,大小为2~3μm×μm,一般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具有运动性。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属中等,对物理和化学因素较敏感,55℃lh或60℃20min被杀死,120℃高压消毒立即死亡。在畜禽舍内,大肠杆菌在水、粪便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之久。本菌对石炭酸和甲酚高度敏感,但粘液和粪便的存在会降低这些消毒剂的效果。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是有哺乳类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其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的可能。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极多。例如,有文献说,菌体抗原(0)141个、荚膜抗原(K)89个、鞭毛抗原(H)49个;另一文献则认为,O抗原146个、K抗原91个和H抗原49个。两者均认为禽类中常见的血清型是01、02和O78。过去认为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的病原菌,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认识业已过时。现在认为按致病力大小可将其划分为:致病性、非致病性和条件性3种类型。我们近年在广东省调查的结果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鸡场有不同血清型,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目前广东省已分离鉴定的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27个,它们是:01、02、04、06、08、022、026、033、043、045、053、065、071、074、075、078、086、089、093、Ol03、0106、Ol07、0119、0132、0143、0145和0147。其他省区研究者报道与此不同的血清型23个,它们是:07、064、068、073、066、088、015、020、029、055、091、O111、0113、060、0101、014、050、084、090、092、0133、0146和035。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50个。临床症状病鸡的共同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侵害呼吸道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黏膜发绀。侵害消化道后会出现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侵害关节后表现为跗关节和指关节肿大,在关节和附近有大小不一的水泡或脓包。侵害眼睛时,眼肿胀,有黄白色渗出物。侵害大脑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与此同时可能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肝周炎,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纤维素心包炎,关节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也有可能在心脏,胰脏,肠道出现黄白色肉芽肿。流行病学80年代以来,鸡的大肠杆菌病不断在我国蔓延和扩散。据统计,广东、江苏、吉林、青海、河南、北京、湖南、湖北、黑龙江、福建、贵州、甘肃、辽宁、西藏、内蒙古、云南、河北、山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已陆续报道本病的发生,足以证明本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对养禽业发展构成的威胁,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在广东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龄期的鸡群中均有本病发生。一、发病日龄一般报道中,幼雏和中雏发生较多。发病较早的为4日龄、7日龄和9~10日龄,通常以1月龄前后的幼鸡发病为多。日龄较大的鸡也会发生,有时也可造成严重损失,如深圳一大型鸡场的石岐杂黄羽肉鸡,从80日龄上槽育肥开始发生本病,每天死亡~,直至上市出口,每天损失近千元。一些研究者报道,成鸡特别是产蛋鸡发生本病,除死亡造成直接损失外,产蛋量下降以及防治本病花费的人力物力等,使经济损失颇为惨重。二、发病率和死亡率视血清型及菌株的毒力、有无并发或继发病、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效而差异颇大。从文献资料看,发病率为11%~69%;死亡率为~;致死率为~。三、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较为多见。如果饲养密度大,场地旧、环境已被严重污染者,则本病可以随时发生。四、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鸡大肠杆菌病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由于禽类的特殊生理结构,鸡大肠杆菌病由肠道感染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在气囊内形成病变,不久侵害到各个脏器。因此鸡大肠杆菌病与呼吸道病又称为“姊妹病”,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呼吸道粘膜受损,清异能力下降。当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或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这些因素均会造成呼吸道粘膜受到损伤,粘膜表面的生理性排异物技能下降,助长大肠杆菌在气管、肺及气囊中定居繁殖。②舍内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经常不消毒,舍内有大量粉尘。大肠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壤、鸡舍内尘埃、孵化器绒毛上的病原可长期存活,鸡群通过呼吸吸入大量含有病原的尘埃,引发鸡大肠杆菌病。2、鸡大肠杆菌病可经消化道感染:饮水、饲料被大肠杆菌污染,鸡群采食大量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尤以水源被污染引起发病为常见。3、鸡大肠杆菌病继发性感染:当鸡群发生法氏囊、禽流感等疾病时,往往会引起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鸡大肠杆菌病病发。4、鸡大肠杆菌病的应激因素:当气候突变、转群、断喙、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发生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内菌丛失去平衡,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鸡大肠杆菌病发生。5、鸡大肠杆菌病可经蛋传播:患有鸡大肠杆菌病性输卵管炎的母鸡,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大肠杆菌进入蛋内;或种蛋产出后为粪便等赃物污染,蛋壳表面的大肠杆菌进入蛋内;这两种情况均造成经蛋垂直传播的鸡大肠杆菌病。在众多的传播途径中,各地区各鸡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主要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对本病的防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例如,鸡群中如果存在有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黑头病(盲肠肝炎)或球虫病时,常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其中又以慢性呼吸道病并发或继发本病为常见。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型主要病变是:(1)纤维素性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不透明,甚者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心肌相粘连;(2)纤维素性肝周炎,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肿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甚者整个肝脏为一层纤维素性薄膜所包裹;(3)纤维素性腹膜炎,表现为腹腔有数量不等的腹水,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充斥于腹腔肠道和脏器间。据我们的经验,这三个纤维素性炎症具有诊断意义。本型病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病程短、早期急性死亡的病例,仅见实质器官充血瘀血、实质细胞变性等变化。病情较长者,除上述变化外,尚见浆膜的急性-慢性纤维素性炎和肉芽肿等特征性变化,其中为常见的是纤维素性心包炎,次为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2.卵黄性腹膜炎剖检可见腹腔积有大量卵黄,呈广泛性腹膜炎景象,肠道或脏器间相互粘连。3.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期母鸡。输卵管充血、出血,或内有多量分泌物,产生畸形蛋和内含大肠杆菌的带菌蛋,严重者减蛋或停止产蛋。4.肠炎病鸡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这是本菌引起腹泻的一种征兆。有报告指出,本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5.生殖器官病患病母鸡卵泡膜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病例卵泡破裂,输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黄色絮状或块状的干酪样物;公鸡睾丸膜充血,交媾器充血、肿胀。从上述病变器官均可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还有报道,本菌会引起母鸡卵泡囊肿。6.关节炎或足垫肿幼、中雏感染居多。一般呈慢性经过,病鸡关节肿胀,跛行,从此类病鸡的关节或足垫中常可分离到大肠杆困。7.肉芽肿部分成鸡感染本菌后常在肠道等处产生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十二指肠和盲肠等部位以及偶尔在肝和脾脏产生肉芽肿,病变可从很小的结节到大块组织坏死。8.死胚和孵化率低下本菌经蛋传播或穿透蛋壳进入蛋内的情况下,即可发生。9.蛋黄囊炎和脐炎指幼鸡的蛋黄囊、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的雏鸡,死亡率为3%~10%,甚者高达40%。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等异常变化。引起本病的病因相当复杂,但据报道,以大肠杆菌导致的发病率为。10.全眼球炎患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的病鸡,眼睛灰白色,角膜混浊,眼前房积脓,常因全眼球炎而失明。11.大肠杆菌性脑病本病为广东禽病工作者近年所报道。发现血清型022、053和086:B7等大肠杆菌能突破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病鸡昏睡、神经症状和下痢,不吃不喝,难以治愈。且该菌在脑的分离成功率。本病可在滑膜支原体病、败血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基础上继发或混合感染,又可独立发生。诊断鉴别1.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史、临诊症状,尤其是病理变化,即可作出。2.确诊(1)病原分离及纯培养:初始分离可同时使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和麦康凯氏培养基。在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中等大小、半透明、露珠样菌落,在麦康凯氏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一些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能溶血。据我们的经验,在对使用过药物治疗的病鸡或死鸡进行本菌分离时,普通肉汤十分必要。(2)染色镜检及形态观察:将分离到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本菌为阴性的短小杆菌。(3)生化试验:本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V-p试验阴性,利用枸橼酸盐阴性,不液化明胶,靛基质及.反应为阴性,动力试验不定。但生化试验不能鉴别分离到的菌株有无致病力。(4)致病性试验:经上述步骤鉴定的大肠杆菌,用其24h的肉汤培养物注射于小鸡或小鼠,即可测知其致病力。通过上述几个步骤,即可确定所分离到的是否为大肠埃希氏杆菌以及是否属致病性菌株。预防措施1.一般措施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下列几方面:检查水源有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有则应彻底更换;注意育雏期保温及饲养密度;禽舍及用具经常清洁和消毒;种鸡场应及时集蛋,每天收蛋4次,脏蛋应以洁净细河沙擦拭之。2.灭活菌苗的制造和使用在实验室研制灭活菌苗,国外早有报道,据称在生产上用以控制本病效果良好。在国内,我们应生产单位的要求,于1985年初制成灭活菌苗。考虑到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我们采用从哪个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的菌苗用回哪个场,即使用自家菌苗。经生产场和广大专业户几年来大规模使用证明,这种灭活菌苗安全可靠,免疫效果确实,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即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乃至在一个场,或一个局部地区消灭本病。灭活菌苗主要制造步骤包括:病原分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选取通过鉴定的菌株作制苗使用-分级增菌培养(后测定菌数)-灭活-加佐剂-安检、效检-分装备用。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营养肉汤预热至37℃条件下接入菌种,6h后即可达到生长高峰。这不但为灭活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以大大缩短培养时间,加快了菌苗生产的整个流程,使生产周期缩短,产量增加。菌苗的使用,可在本病发生高峰期前10~15天视鸡大小肌注~lml。据我们的测定,免疫期至少可达3个月。自家菌苗的优点是:(1)血清型对号,预防效果好;(2)安全,即使1日龄雏鸡注射lml也无不良反应,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蛋鸡、种鸡的产蛋无不良影响;(3)不用冷藏运输,一般可存放于阴凉处,当然如能于4~8℃环境保存更为理想。治疗方法大肠杆菌对很多抗生素、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均敏感,但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一些鸡场长期使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作为添加剂中抑菌杀菌药物时,本菌早已对这些药物产生抗性了。因此,应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高效药物用以治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在治疗时一般可选用下列药物。1.氟哌酸5×10-5~1×10-4混料3~5天。2.氯霉素~混料3天。氯霉素可能会引起减蛋,种鸡和蛋鸡慎用。3.四环素类药物~混料3~4天。4.敌菌净按比例溶于饮水3天。5.呋喃唑酮~混料7~10天。6.个别病鸡可肌注庆大霉素万~l万单位/kg,或卡那霉素30~40mg/kg,或链霉素100~200mg/kg。上述3种药物均为每天注射一次,连续3天。解剖图谱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鸡大肠杆菌病毕业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如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鸡舍空气、灰尘、垫料、饲料、饮水、鸡体表、孵化场、孵化器及使用用具等都存在有大肠杆菌。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种蛋传染给雏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状况差,气候突变,断喙、接种、转群等应激因素以及感染其他疾病等都会诱发本病。本病常与鸡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鸡、鸡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

近年来,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

发病后,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多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严重影响产蛋率。种鸡场发生本病,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2)症状及病变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以及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①雏鸡脐炎

俗称“大肚脐”。发生在1~6日龄内雏鸡,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皮下淤血、出血。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此种病雏多在1周内死亡或淘汰。

②肠炎

病鸡表现为下痢,小肠黏膜充血、出血。除精神、食欲差外,排淡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混有血液的稀粪便。卵黄吸收不良,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死亡无明显高峰。

③气囊炎

经常与鸡支原体病并发,表现呼吸困难、喘气、呼吸音、张口伸颈等。胸、腹等气囊壁增厚呈灰黄色,气囊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样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呈淡黄色或黄白色。

④肝炎、心包炎

腹腔发炎,腹膜粗糙,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呈不透明黄白色,易剥脱。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

⑤输卵管炎

输卵管黏膜充血,输卵管壁变薄,管腔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干酪样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产蛋下降,产白皮蛋和软皮蛋。

急性败血型病例呈急性死亡,雏鸡死前外表健康,嗉囊内充满食物。实质器官肿大出血,肝呈铜绿色,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⑥卵黄性腹膜炎

腹腔中见有大量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⑦肉芽肿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其他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3)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正确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取病死鸡肝、肾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短小杆菌。

(4)防治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病、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

免疫接种方面,由于大肠杆菌有许多血清型,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制苗菌株尽可能采用本场发病鸡群分离的菌株,可收到较好效果。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有条件的养鸡场及专业户在防治鸡大肠杆菌时,应分离病原,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早期投药可有效控制病的发展,促使痊愈。对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疫苗后,鸡群有不同程度的注苗反应,如精神不好、喜卧、采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在开产前注射疫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射疫苗多会影响产蛋。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本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有的有荚膜,大小为2~3μm×μm,一般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具有运动性。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属中等,对物理和化学因素较敏感,55℃lh或60℃20min被杀死,120℃高压消毒立即死亡。在畜禽舍内,大肠杆菌在水、粪便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之久。本菌对石炭酸和甲酚高度敏感,但粘液和粪便的存在会降低这些消毒剂的效果。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是有哺乳类动物和禽类活动的环境,其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有本菌存在的可能。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极多。例如,有文献说,菌体抗原(0)141个、荚膜抗原(K)89个、鞭毛抗原(H)49个;另一文献则认为,O抗原146个、K抗原91个和H抗原49个。两者均认为禽类中常见的血清型是01、02和O78。过去认为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的病原菌,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认识业已过时。现在认为按致病力大小可将其划分为:致病性、非致病性和条件性3种类型。我们近年在广东省调查的结果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同一地区不同鸡场有不同血清型,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目前广东省已分离鉴定的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27个,它们是:01、02、04、06、08、022、026、033、043、045、053、065、071、074、075、078、086、089、093、Ol03、0106、Ol07、0119、0132、0143、0145和0147。其他省区研究者报道与此不同的血清型23个,它们是:07、064、068、073、066、088、015、020、029、055、091、O111、0113、060、0101、014、050、084、090、092、0133、0146和035。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50个。临床症状病鸡的共同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侵害呼吸道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黏膜发绀。侵害消化道后会出现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侵害关节后表现为跗关节和指关节肿大,在关节和附近有大小不一的水泡或脓包。侵害眼睛时,眼肿胀,有黄白色渗出物。侵害大脑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与此同时可能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肝周炎,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纤维素心包炎,关节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也有可能在心脏,胰脏,肠道出现黄白色肉芽肿。流行病学80年代以来,鸡的大肠杆菌病不断在我国蔓延和扩散。据统计,广东、江苏、吉林、青海、河南、北京、湖南、湖北、黑龙江、福建、贵州、甘肃、辽宁、西藏、内蒙古、云南、河北、山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已陆续报道本病的发生,足以证明本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对养禽业发展构成的威胁,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在广东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龄期的鸡群中均有本病发生。一、发病日龄一般报道中,幼雏和中雏发生较多。发病较早的为4日龄、7日龄和9~10日龄,通常以1月龄前后的幼鸡发病为多。日龄较大的鸡也会发生,有时也可造成严重损失,如深圳一大型鸡场的石岐杂黄羽肉鸡,从80日龄上槽育肥开始发生本病,每天死亡~,直至上市出口,每天损失近千元。一些研究者报道,成鸡特别是产蛋鸡发生本病,除死亡造成直接损失外,产蛋量下降以及防治本病花费的人力物力等,使经济损失颇为惨重。二、发病率和死亡率视血清型及菌株的毒力、有无并发或继发病、采取措施是否及时有效而差异颇大。从文献资料看,发病率为11%~69%;死亡率为~;致死率为~。三、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较为多见。如果饲养密度大,场地旧、环境已被严重污染者,则本病可以随时发生。四、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鸡大肠杆菌病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由于禽类的特殊生理结构,鸡大肠杆菌病由肠道感染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在气囊内形成病变,不久侵害到各个脏器。因此鸡大肠杆菌病与呼吸道病又称为“姊妹病”,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呼吸道粘膜受损,清异能力下降。当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或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这些因素均会造成呼吸道粘膜受到损伤,粘膜表面的生理性排异物技能下降,助长大肠杆菌在气管、肺及气囊中定居繁殖。②舍内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经常不消毒,舍内有大量粉尘。大肠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壤、鸡舍内尘埃、孵化器绒毛上的病原可长期存活,鸡群通过呼吸吸入大量含有病原的尘埃,引发鸡大肠杆菌病。2、鸡大肠杆菌病可经消化道感染:饮水、饲料被大肠杆菌污染,鸡群采食大量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尤以水源被污染引起发病为常见。3、鸡大肠杆菌病继发性感染:当鸡群发生法氏囊、禽流感等疾病时,往往会引起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鸡大肠杆菌病病发。4、鸡大肠杆菌病的应激因素:当气候突变、转群、断喙、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发生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内菌丛失去平衡,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鸡大肠杆菌病发生。5、鸡大肠杆菌病可经蛋传播:患有鸡大肠杆菌病性输卵管炎的母鸡,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大肠杆菌进入蛋内;或种蛋产出后为粪便等赃物污染,蛋壳表面的大肠杆菌进入蛋内;这两种情况均造成经蛋垂直传播的鸡大肠杆菌病。在众多的传播途径中,各地区各鸡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主要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对本病的防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例如,鸡群中如果存在有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黑头病(盲肠肝炎)或球虫病时,常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其中又以慢性呼吸道病并发或继发本病为常见。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型主要病变是:(1)纤维素性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不透明,甚者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心肌相粘连;(2)纤维素性肝周炎,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肿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甚者整个肝脏为一层纤维素性薄膜所包裹;(3)纤维素性腹膜炎,表现为腹腔有数量不等的腹水,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充斥于腹腔肠道和脏器间。据我们的经验,这三个纤维素性炎症具有诊断意义。本型病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病程短、早期急性死亡的病例,仅见实质器官充血瘀血、实质细胞变性等变化。病情较长者,除上述变化外,尚见浆膜的急性-慢性纤维素性炎和肉芽肿等特征性变化,其中为常见的是纤维素性心包炎,次为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2.卵黄性腹膜炎剖检可见腹腔积有大量卵黄,呈广泛性腹膜炎景象,肠道或脏器间相互粘连。3.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期母鸡。输卵管充血、出血,或内有多量分泌物,产生畸形蛋和内含大肠杆菌的带菌蛋,严重者减蛋或停止产蛋。4.肠炎病鸡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这是本菌引起腹泻的一种征兆。有报告指出,本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5.生殖器官病患病母鸡卵泡膜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病例卵泡破裂,输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黄色絮状或块状的干酪样物;公鸡睾丸膜充血,交媾器充血、肿胀。从上述病变器官均可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还有报道,本菌会引起母鸡卵泡囊肿。6.关节炎或足垫肿幼、中雏感染居多。一般呈慢性经过,病鸡关节肿胀,跛行,从此类病鸡的关节或足垫中常可分离到大肠杆困。7.肉芽肿部分成鸡感染本菌后常在肠道等处产生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十二指肠和盲肠等部位以及偶尔在肝和脾脏产生肉芽肿,病变可从很小的结节到大块组织坏死。8.死胚和孵化率低下本菌经蛋传播或穿透蛋壳进入蛋内的情况下,即可发生。9.蛋黄囊炎和脐炎指幼鸡的蛋黄囊、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的雏鸡,死亡率为3%~10%,甚者高达40%。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等异常变化。引起本病的病因相当复杂,但据报道,以大肠杆菌导致的发病率为。10.全眼球炎患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的病鸡,眼睛灰白色,角膜混浊,眼前房积脓,常因全眼球炎而失明。11.大肠杆菌性脑病本病为广东禽病工作者近年所报道。发现血清型022、053和086:B7等大肠杆菌能突破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引起病鸡昏睡、神经症状和下痢,不吃不喝,难以治愈。且该菌在脑的分离成功率。本病可在滑膜支原体病、败血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基础上继发或混合感染,又可独立发生。诊断鉴别1.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史、临诊症状,尤其是病理变化,即可作出。2.确诊(1)病原分离及纯培养:初始分离可同时使用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和麦康凯氏培养基。在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中等大小、半透明、露珠样菌落,在麦康凯氏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一些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能溶血。据我们的经验,在对使用过药物治疗的病鸡或死鸡进行本菌分离时,普通肉汤十分必要。(2)染色镜检及形态观察:将分离到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本菌为阴性的短小杆菌。(3)生化试验:本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V-p试验阴性,利用枸橼酸盐阴性,不液化明胶,靛基质及.反应为阴性,动力试验不定。但生化试验不能鉴别分离到的菌株有无致病力。(4)致病性试验:经上述步骤鉴定的大肠杆菌,用其24h的肉汤培养物注射于小鸡或小鼠,即可测知其致病力。通过上述几个步骤,即可确定所分离到的是否为大肠埃希氏杆菌以及是否属致病性菌株。预防措施1.一般措施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下列几方面:检查水源有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有则应彻底更换;注意育雏期保温及饲养密度;禽舍及用具经常清洁和消毒;种鸡场应及时集蛋,每天收蛋4次,脏蛋应以洁净细河沙擦拭之。2.灭活菌苗的制造和使用在实验室研制灭活菌苗,国外早有报道,据称在生产上用以控制本病效果良好。在国内,我们应生产单位的要求,于1985年初制成灭活菌苗。考虑到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我们采用从哪个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的菌苗用回哪个场,即使用自家菌苗。经生产场和广大专业户几年来大规模使用证明,这种灭活菌苗安全可靠,免疫效果确实,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即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乃至在一个场,或一个局部地区消灭本病。灭活菌苗主要制造步骤包括:病原分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选取通过鉴定的菌株作制苗使用-分级增菌培养(后测定菌数)-灭活-加佐剂-安检、效检-分装备用。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营养肉汤预热至37℃条件下接入菌种,6h后即可达到生长高峰。这不但为灭活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以大大缩短培养时间,加快了菌苗生产的整个流程,使生产周期缩短,产量增加。菌苗的使用,可在本病发生高峰期前10~15天视鸡大小肌注~lml。据我们的测定,免疫期至少可达3个月。自家菌苗的优点是:(1)血清型对号,预防效果好;(2)安全,即使1日龄雏鸡注射lml也无不良反应,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蛋鸡、种鸡的产蛋无不良影响;(3)不用冷藏运输,一般可存放于阴凉处,当然如能于4~8℃环境保存更为理想。治疗方法大肠杆菌对很多抗生素、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均敏感,但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一些鸡场长期使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作为添加剂中抑菌杀菌药物时,本菌早已对这些药物产生抗性了。因此,应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高效药物用以治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在治疗时一般可选用下列药物。1.氟哌酸5×10-5~1×10-4混料3~5天。2.氯霉素~混料3天。氯霉素可能会引起减蛋,种鸡和蛋鸡慎用。3.四环素类药物~混料3~4天。4.敌菌净按比例溶于饮水3天。5.呋喃唑酮~混料7~10天。6.个别病鸡可肌注庆大霉素万~l万单位/kg,或卡那霉素30~40mg/kg,或链霉素100~200mg/kg。上述3种药物均为每天注射一次,连续3天。解剖图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