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国际科学转化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国际科学转化医学杂志

nmn其实一种物质的成分是他指作用于我们人体内部的

生物电疗是利用电能在人体内的流动,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人体经络畅通,则血脉和利,血脉和利则苛疾不起,精神乃居,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促进血液循环。生物电能渗透到人体后,使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及血液粘度降低,改善微循环,增加细胞的储氧及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于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有奇迹般的功效。能够增加人体生命电能,提高细胞粘膜吸收能量,调整人体电位平衡,活化提高多种酵素,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增强。1.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降低,改善微循环系统。可以增加细胞的储氧能力,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具有活化神经的作用,可以刺激肌肉组织,可以缓解肌肉萎缩的症状。3.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对于内分泌腺体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4.可以消除疲劳,具有止痛的功效。缓解肌肉紧张引起的各种疼痛。

MN是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简称,天然存在的,是辅酶 NAD+的前体。可适当延长寿命。NMN可以有效护肝解酒,有效大大增强人体肝脏对酒精的耐受能力。有效保护视力和听力,有效保护视网膜不受伤害,NMN可以防止感光细胞变性与增加耳部神经元的敏锐性。对皮肤衰老,睡眠等都有帮助。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系统,超越现今人类科技或知识所能到达的范畴,有许多耐心寻味的“黑科技”。会议现场10月15日,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美国梅奥诊所心脏研究中心主任Bruce David Johnson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悉数亮相,报告了他们用生物电治疗代谢综合征病人的研究进展,同时宣布将联合百慕迪再生医学集团,开启基于心功能不全或心衰病人的临床研究项目,中美科学家将一起探索生物电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等慢病防治领域的特殊功效。备受全球瞩目的美国梅奥诊所一直将临床实践、教育和科研紧密结合并走在世界前沿,此次Bruce David Johnson教授口中的“生物电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医疗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就在今年8月,谷歌与葛兰素史克宣布将投资50亿进军生物电治疗领域。美国梅奥诊所心脏研究中心主任Bruce David Johnson教授那么,生物电到底是什么?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在生物体内产生的各种电位或电流,比如心电、脑电、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等都属于生物电范畴。已有研究发现,人体的许多活动受神经系统与器官之间的电信号控制,这些信号可能会在慢性疾病中变得紊乱。如果能解读这些电信号之间的“交流”,或通过模拟,或通过修正某种电信号,将在疫苗和医药治疗之外,带来一种全新的疾病解决治疗方案。百慕迪再生医学中心CEO Jack Wang而且,生物电治疗因为本身就和生命各个过程息息相关,极高的安全性,也成为医学科研看重的重要因素。“硅谷以及哈佛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都对生物电进行过系统研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系列研究。这说明,生物电是一个很科学、很实用的生物载体之一。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个载体。”澳门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谆教授澳门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谆教授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生物学家Robert 就指出,动物或人体受伤后,在受伤处的神经会产生瞬间电信号,当大脑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立即启动再生修复系统,迅速指挥多种原胚细胞对创伤处的神经、血管、肌肉、骨骼进行再生修复。既然如此,能否模拟创伤来激活血管再生,从而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呢?早在2014年,时任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的朱依谆教授在国内做了生物电治疗方面的探索,他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段俊丽在美国著名学术期刊《美国转化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报告了 “生命核”Bioboosti利用模拟再生修复信号,对受损血管进行自我修复的特殊功效。在针对心肌梗死的动物试验中,研究发现,“生命核”Bioboosti可能通过促进心肌梗死边缘区的血管新生、抑制心肌梗死边缘区的细胞凋亡等机理,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功能。另一项对下肢缺血大鼠的研究则表明,生物电治疗有望成为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的潜在手段,它可显著加速伤口愈合,降低坏疽发生率,促进血管新生。“我们的实验发现,在受试动物心肌缺血时用生物电去刺激,心梗面积的减少非常明显,而且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也得到明显降低,这预示着很好的预后。通过生物电信号的释放,无论对促进血管新生、心功能改善,还是血压调整,都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朱依谆说。从动物实验,到即将开展的人体临床试验,澳门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谆教授表示出极大的信心,“从老鼠到人,一般是70%的吻合率。医学上没有绝对,但从全世界的研究趋势来看,生物电治疗会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将引领慢性病治疗的未来。”

国际转化医学杂志

不是,都是国家级期刊

1.慢性病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慢性病学杂志》以从事慢性病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药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根据国内外慢性病学研究、教学和临床的需要,报道慢性病学的新进展、新动向...

2.转化医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

是a类期刊。genedisease由重庆医科大学于2014年创刊,是分子和转化医学的国际期刊,该期刊主要侧重于发表有关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和实验疗法的研究。

1988年温州医学院本科毕业,此后在浙江衢州工作4年。1992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内科学临床技能研究生。在肝癌研究所内率先开展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1997年相关论文在Journal Cancer research &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同年获博士学位,并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至今。2002-200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2011入选上海市卫生局新百人计划。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Journal of Epithelial Biology & Pharmacology 杂志编委;国际转化医学协会执行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上海医学会医务社工分会副主委;上海市政协第十一届科教文卫体特聘成员。2001年起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人事处副处长、门诊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院办主任、院长助理、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

国际转化医学杂志社

不是,都是国家级期刊

1.慢性病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慢性病学杂志》以从事慢性病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药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根据国内外慢性病学研究、教学和临床的需要,报道慢性病学的新进展、新动向...

2.转化医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

您好,湖南天星教育团队为您解答以下都是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中国卫生工程学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中医临床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磁共振成像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实用防盲技术口腔科学杂志(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抗癌之窗(科普期刊)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糖尿病天地器官移植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协和医学杂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卫生产业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医疗保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杂志当代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当代医药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分册(英文版)航空军医中国处方药中华医史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医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医学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中西医结合研究心理研究药物分析学报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警戒中国药事中国药店中国药品标准慢性病学杂志医药工程设计药学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福建医药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空军医学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眼科学报皮肤病与性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肿瘤基础与临床中国肿瘤临床(英文版)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与避孕(英文版)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伤残医学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罕少疾病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内科学杂志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护理教育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CT和MRI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工程医院管理论坛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疗养医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中医药通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现代中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院统计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杂志中国卫生法制中国卫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中国辐射卫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预防医学论坛卫生软科学社区医学杂志临床医学工程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国医学装备中国医疗设备中国医疗前沿中国实用医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新医学新疆医学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辽宁医学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中国临床护理新中医中国现代医生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执业药师临床医药实践中医外治杂志东方药膳亚太传统医药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药环球中医药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食品安全导刊养生大世界中国医药指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外医疗总装备部医学学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海军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

是a类期刊。genedisease由重庆医科大学于2014年创刊,是分子和转化医学的国际期刊,该期刊主要侧重于发表有关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和实验疗法的研究。

国际转化医学杂志jitm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仅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算 核心期刊吧,只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

您好,湖南天星教育团队为您解答以下都是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中国卫生工程学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中医临床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磁共振成像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实用防盲技术口腔科学杂志(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抗癌之窗(科普期刊)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糖尿病天地器官移植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协和医学杂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卫生产业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医疗保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杂志当代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当代医药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分册(英文版)航空军医中国处方药中华医史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医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医学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中西医结合研究心理研究药物分析学报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警戒中国药事中国药店中国药品标准慢性病学杂志医药工程设计药学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福建医药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空军医学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眼科学报皮肤病与性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肿瘤基础与临床中国肿瘤临床(英文版)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与避孕(英文版)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伤残医学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罕少疾病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内科学杂志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护理教育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CT和MRI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工程医院管理论坛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疗养医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中医药通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现代中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院统计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杂志中国卫生法制中国卫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中国辐射卫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预防医学论坛卫生软科学社区医学杂志临床医学工程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国医学装备中国医疗设备中国医疗前沿中国实用医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新医学新疆医学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辽宁医学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中国临床护理新中医中国现代医生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执业药师临床医药实践中医外治杂志东方药膳亚太传统医药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药环球中医药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食品安全导刊养生大世界中国医药指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外医疗总装备部医学学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海军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

不是,都是国家级期刊

1.慢性病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慢性病学杂志》以从事慢性病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药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根据国内外慢性病学研究、教学和临床的需要,报道慢性病学的新进展、新动向...

2.转化医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

国际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病理 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直径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壳(包膜)两部分,核心直径27毫微米,内含环状双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壳。HBV抵抗力很强,在60℃经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中均不能使其灭活。煮沸10分钟后,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质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大量释放于血液循环中,其本身并无传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度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消毒可以灭活。 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部分。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指标,但不是乙肝诊断的唯一依据。HBsAg能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抗-HBs)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 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 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染源是多样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隐性感染者与带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与带病毒者最为重要。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传染性与HBeAg、抗-HBc是否阳性有关。凡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者,称为迁延性HBsAg携带者。国内的迁延性HBsAg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HBeAg阳性,在数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使用,经注射的传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将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触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有效吗?何有成教授 干扰素是1957年发现的,问世已有30多年。这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物质。十多年前生产这种生物制品成本非常昂贵,每克约需5000万美元,约等于当时~2 吨黄金的价值。现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备干扰素外,还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干扰素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中25~50%的患者经3至4 个月治疗后有良好反应,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从血中消失,随后临床症状缓解,转氨酶恢复正常。不少研究结果表明,欧美国家患者疗效较佳,而东方(如中国、日本)患者疗效较差。但如能仔细挑选治疗对象,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仍可望提高。由于机体对干扰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什么类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对干扰素有较好的疗效,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在决定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众多患者所关注的话题。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上,专家们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将会影响干扰素的治疗效果: 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肝炎病程短(小于7 年,尤其是在2 年左右)、e抗原阳性伴低水平HBV-DNA 阳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和无其它疾病(如爱滋病毒感染、肾病和糖尿病等)伴随者疗效好。 2.e抗原阴性而HBV-DNA 阳性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疗效稍逊。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疗效亦较慢性活动型肝炎差。 3.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疗效亦较差,可能与HBV-DNA 已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有关。此时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就差。病程越长,整合的机会越大,敏感性也越低。 4.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胎内或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常不奏效。 在干扰素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初期常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现象,随后e抗原和HBV-DNA 消失,e抗体出现,继而转氨酶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治疗后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体内杀伤性免疫细胞溶解破坏有关,是预测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等肝功能损害加重的表现,患者不必为转氨酶升高而过分担忧,更无须停药或加用降酶药物。但大多数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发热、肌痛、恶心、呕吐等,还应注意骨髓抑制,个别有严重反应者应调整剂量或立即停药,故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应以住院观察为宜。 干扰素与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医师 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自然经过多预后不良,未经治疗5年后约5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发展成无症状HBsAg携带者(每年约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性与病毒免疫反应有关。而a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免疫调控机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国消化和代谢疾病学会专门讨论了慢性肝炎的治疗问题,并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治疗后的复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检出病毒复制,是干扰素治疗的对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约90%病例可自然痊愈,不是干扰素治疗的指征。但需要强调的是,近年发现HBeAg阴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复制,HBeAg阴性患者病毒复制是前C-变异株的复制。所以区分慢性乙肝HBeAg阳性(野生株)和HBeAg阴性(前C-变异株)型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剂量的临床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500-600万单位,3次/周,皮下注射6个月。如果6个月治疗后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可以在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2个月。治疗后数周转氨酶升高反映a干扰素诱导对HBV感染的肝细胞毒性反应,应视为良好的标志,一般不用降低剂量。 对于抗-HBe阳性复制型乙型肝炎(前C变异株),初治对a干扰素的应答与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说这类患者a干扰素治疗后HBV-DNA也可阴转。但是复发率较高,因此有人建议治疗疗程为1年。 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虽然血清学HBV-DNA阴性和抗-HBe持续阳性,但是转氨酶持续或波动性阳性,往往发展成进行性肝病。这类患者是因为前C变异株复制低于检出水平,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这种情况可以做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如果枪出慢性肝炎可应用。干扰素联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综合治疗6-12月。 a干扰素治疗中最常出现副反应是感冒症状。可以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头疼、四肢酸软等,可在注射a干扰素之前1小时给予扑热息痛克,以预防控制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其他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一些神经反应障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注射部位局部红斑等,可以对症治疗,以减轻副反应的发生。

千万不要相信,肯定是假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有治疗性疫苗,效果还不是很清楚。

北京生命科研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李文辉博士获得乙肝研究最高奖项-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这个奖项代表着该领域最高的荣誉。在李博士和他的团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乙肝跟丁肝侵袭人体细胞时的共同受体,这项发现为以后研发乙肝药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治愈乙肝带来了希望。

大家都知道乙肝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有许多人都是因为肝炎转化成肝硬化或肝癌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现在全世界有着二十多亿人已经感染上了乙肝,而全球有着将近亿人患上慢性乙肝。而中国就有着八千万人已经感染上了乙肝病毒,每一年有着三十万人死于跟乙肝相关的疾病当中。但是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治疗乙肝,而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则必须服药一生。

当全球都为着如何治愈乙肝而苦恼的时候,李文辉带领着他的团队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他们团队经过许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当乙肝跟丁肝病毒在侵害人体正常细胞的时候会有一个共同受体-NTCP。这个发现将为乙肝患者带来福利,李博士发现了乙肝侵入肝脏的入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将来研制出治愈乙肝病毒的药物,促进了人类对乙肝病毒的了解,并催生出新药的研发。

自从医学家在70年代发现了乙肝病毒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为着如何治愈乙肝病毒而努力奋斗着。李文辉和他的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乙肝病毒侵入人体肝脏的“入口”,而这个发现为将来治愈乙肝带来了希望。而李文辉博士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迈,为治疗乙肝和研发新药继续努力着。

目前,全球感染乙肝的病人数量已经超过亿,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丧生。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达到了亿人左右,慢性乙肝患者有3000万人。在中国,乙肝患者的年龄多在20岁到50岁之间。虽然有如此多的乙肝患者,但中华医学会在前不久公布的《中国乙肝患者认知现状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患者对乙肝缺乏正确认知,约60%的患者从得知患病后,彻底改变了原先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不能正常承担家庭中的角色。同时,有47%的患者担心会失去工作,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被诊断为乙肝后经常缺勤。 人们对乙肝的错误认识使乙肝患者的心理负担很重,约有1/3的患者不了解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50%的患者错误地认为,共同进餐及唾液会传染乙肝,同时,35%的患者误认为乙肝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因此,他们将治疗的最终目标定为不切实际的“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在日前由中华医学会感染医学分会、中华肝病学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共同召开的《规范慢性乙肝的宣传》媒体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表示,正因为包括患者在内的很多人对乙肝的不了解,使人们对乙肝的恐惧心理很重,这不仅影响了乙肝患者在治病时拥有正常的心态,也使乙肝治疗广告的错误宣传乘虚而入,误导了人们的观念。 虚假广告误导乙肝患者盲目追求“治愈” 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钊教授介绍,调查中发现,33%的患者把治疗目标定为“彻底清除病毒”,35%的患者认为乙肝可以治愈,55%的人认为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大三阳”转阴。患者中仅有19%的乙肝患者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方式。而在采取非正确治疗方式的患者中,还有相当多的人错误地将治疗目标定在了“治愈”上。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教授表示,慢性乙肝是很难根治的疾病,“治愈”或“根除”慢性乙肝在目前尚不可能。 据有关人士介绍,导致只有少数患者采取了正确治疗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乙肝的病因还不够了解,去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等城市联合对主要平面媒体发布的2189条乙肝广告做了调查,有超过50%的乙肝广告将“转阴”、“治愈”、“根除”作为广告词,正因为人们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有限,才会受乙肝治疗宣传广告中不切实际的吹嘘所误导。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说,吹嘘“大小三阳转阴”、“表面抗原转阴”等不科学的“转阴”广告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乙肝患者对治疗目标的认识。虽然目前医学发展水平还很难做到全部“转阴”,但患者的盲目使他们花了冤枉钱,吃了糊涂药,还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乙肝治疗目标还只是延缓疾病进展成为肝硬化、肝癌。某些指标“转阴”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比如: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e抗原”,在有些慢性乙肝患者身上表现为阴性,但他们的病情却有可能比“e抗原”阳性的患者还要严重。 对于某些患者的治疗,“转化”是关键。国际上公认的“e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e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的“转化”,只有转化了,病毒HBVDNA才会受到长期被抑制,虽然乙肝病毒的复制可以在短期内被有效抑制,但很难被彻底清除。 庄辉教授说,对于慢性乙肝而言,“大小三阳”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广告宣传的“转阴”概念既不科学,也不全面。首先,大小三阳不一定非治不可,临床上只有针对转氨酶异常值高出2倍的患者才考虑治疗,其余观察随访即可。而小三阳也不是疾病已经好转的目标,虽然“e抗原”呈阴性,但是只要乙肝病毒DNA阳性存在,就说明疾病仍然没有得到控制。 他说,“大小三阳”仅表示疾病存在的不同阶段,而所有的指标“转阴”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目前实现还不太现实。特别是有些抗体阳性是根本无需转阴的。慢性乙肝病程很复杂,由于向患者传递正确信息的渠道非常匮乏,导致“转化”之类的正确概念被“治愈、全部转阴”等声音所掩埋。 普通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地坛医院成军教授和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介绍,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母婴传染,性接触,通过输血及接触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等途径,使HBV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感染。人们在共同吃饭或经唾液一般不会染上乙肝病毒,虽然很多人对此有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但医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包括很多非肝病专科的医生对此也有担心。患者周围的健康人对乙肝的误解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去正规渠道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调查证明,我国约半数左右的乙肝患者对乙肝的基本认识和治疗目标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导致过分担忧,并选择了不正确的治疗方式。 翁心华教授表示,如果治疗不及时,乙肝是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他说,患了乙肝的人如果能被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大多数可以治愈,体内还会产生抗体。但现实是,不少人感染HBV之后没有什么症状与反应,因而就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HBV就会在肝细胞核内不断复制,造成肝脏的病变与损害。这就是现今临床见到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也就是“大三阳”患者。 乙肝治疗仍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肝病专家庄辉教授说,治疗乙肝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其难度在于,乙肝病毒的繁殖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抑制,但不能完全将其杀死。病毒平时停在肝细胞的细胞核里,停药后又会出现。目前,在国际上,治愈乙肝的办法仍在探索之中。虽然很多治疗方案都在临床试验当中,但没等到最后的成果出现,都不能认为是成功的。 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少数几种。其中,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是被公认的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很快抑制病毒的再生数量,但停药后,病毒可能会卷土重来。干扰素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进一步调节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对病毒的免疫作用。但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都只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通过药物来延缓疾病继续发展而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目前这些治疗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影响着病人的治疗进度。前不久,用于治疗乙肝的干扰素派罗欣面市,但治疗乙肝仍期待着更多、更好的新药不断出现。同时,专家提醒,患者应该到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及用药方案。 据悉,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将在近期推出学会的网站,面向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并将推出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还将和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网站一起,为人们提供来自权威的声音。专家们都表示,慢性乙肝知识的正确宣教已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一部分,争取使人们不再相信那些不实之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