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国内科技论文题目推荐

发布时间:

国内科技论文题目推荐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2、“入世”对中国科技出版业的影响3、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5、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6、199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7、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8、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势与思考9、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10、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11、论中国科技政策质量测度体系的构建12、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13、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14、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15、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国内科技论文题目推荐参考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与科技信息传播

摘 要 科技型企业具有技术先进、产品性价比高,企业品牌形象好多种优势。通过对我国第一、二批76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科技传播特点的研究,发现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主要有媒介传播、技术交流、科普活动、市场推广与技术服务五种形态,不同传播形态的传播过程各具特色,功能指向目标明确。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旨在为科技企业对外拓展市场、对内增强凝聚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科技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30-03

一般认为,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非科技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中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专业人员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较高;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较高;企业管理组织呈扁平性;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由于具有技术先进、产品性价比高,企业品牌形象好、技术服务有保障等优势,科技型企业可超常速成长。

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向纵深发展、科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科技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获取市场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科技传播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旨在为科技企业对外拓展市场、对内提升凝聚力提供参考。

1 企业科技传播体系的构建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渠道丰富,根据对76家科技型企业的传播方式总结和分析,建立了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四象限结构图。图中,横轴表示从科技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到专业性递增,纵轴表示从传播方式的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以此递增。

在这些传播渠道中,大部分企业以自办报纸、杂志、网站为传播渠道。随着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快,企业官方微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宣传自身品牌、传递企业文化、表达社会观点的重要窗口。而企业公众微信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又一形式,在加强品牌宣传、传播企业动态信息方面的作用巨大,在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发展方面更是不可小觑。

2媒介科技传播形态

媒体是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的重要方式。科技型企业利用媒体进行科技传播大体可分为自办媒体、行业媒体、大众媒体等几种类型。

企业自办媒体

经统计,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都有自办媒体,具体分为期刊、杂志、报纸、书籍、内部广播、电视等形式。有的自办媒体不仅在企业内部传播,还向社会公开发行。如由宝钢集团主办的《宝钢技术》、《世界钢铁》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介绍集团取得的技术成果、管理经验和刊登科技性文章。

部分企业拥有专门面向客户、潜在客户、经销商等发行的刊物,传递企业最新科技和商业信息。一些科研实力强的企业还负责主办其所在行业的学术期刊,其中部分被新闻总署等相关部门评为“科技核心期刊”。据统计,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主办面对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主办的《电子技术应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兴通讯技术》等。

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

76家样本企业的官方网站中有27家在企业在官网开通了科技传播的栏目或频道,通过网站向客户、消费者、企业的关注着者普及行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如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的科普栏目 “健康社区”,下分为“健康热讯”、“四季保健”、“医药常识”等六个子栏目。子栏目下又分为“医药常识”、“微量元素”、“滋补保健”等主题,配有相关知识分享和新闻报道集锦。而南方电网科普频道——电力科普,下分为“绿色电网馆”、“南方科技馆”、“调峰调频馆”板块,采用FLASH技术对现代电网的的基础知识、科学原理,日常省电技巧,以及南方电网的“智能电网”进行了介绍,其形式新颖,交互性较好。

微博作为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的新地带,76家样本企业中有54家企业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占样本总数的。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的企业中,很多利用微博对结合企业科技信息向公众进行科技传播。

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

企业科技新闻是其科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外重要的宣传渠道。据统计,76家企业均在传统媒体上进行过科技传播。以工业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对外新闻传播中以企业形象传播为主,科技信息为企业品牌形象传播服务。但不同媒体因定位不同对企业的报道角度略有差异,大众媒体一般倾向于企业的经济新闻价值,行业媒体、科学媒体则偏重于企业科技信息。

另外,有的科技型企业还与权威新闻媒体共同制作专题报道。如中石化集团公司在2013年“两会”期间与新华网推出的“绿色能源‘驱霾’换蓝天”的新闻专题。

3 企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通道

与企业通过大众媒介科技传播不同,企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通道,这类传播通道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专业性与组织性。

通过文件、技术报告、信息上报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据统计,76家样本企业均按国家信息上报机制进行科学研究信息的通报。此外,其财务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在进行对外信息披露时,也传播了相关科技信息。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承担科研课题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在产业经济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76家科技型样本企业中有53家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占到总数的70%。如华为公司加入了ITU、3GPP、IEEE等130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180多个职位,累计向标准组织提交文稿23,000多篇。

科技型企业拥有的研究资源不但能为企业自身研发产品,还能够参与到国家课题,如三一重工牵头参与国家863课题“混凝土泵车远程监控及维护应用系统研制”并成功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对核心部件的垄断,加速了核心技术在行业中的普及。此外,企业内部的科学技术培训是增加员工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技能的一条主要途径。76家科技型企业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各类培训,如技术知识培训等内容。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产学研结合是科技型企业进行创新的途径之一,它能让科技型企业和学界形成互利双赢的模式。

一般大中型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有不同程度合作,如神华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低碳能源新技术研究”,与吉林大学签订《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补充协议书》等产学研项目。这些合作不仅能让企业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还能扩大企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范围,促进其多渠道传播,增强传播效果。

通过企业科普活动的科技信息传播

1)企业科技馆展示。科技博物馆是科技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机构,企业办的科技博物馆是对我国公共科技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在样本选取范围内共有18家企业开设或与其他机构共建的科技馆、小型科技展览馆等。

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于2008年建成的中国化工博物馆,便具有“记载中国化学工业发展”、“普及传播化工知识”等作用。联想有限公司下属的联想品牌体验中心是该企业对进行科技传播的小型科技馆,是北京市批准的科普基地,向社会普及PC行业的技术、生产、设计知识,推广和宣传节能环保理念①。

2)企业科普活动。科技型企业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都与自身的业务相结合,利用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来设计相关科普公益活动,从而公众对相关领域科技的理解。76家科技型企业中,有41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了对公众的科普公益活动,占到了总数的54%。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的CASC两岸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和“梦想航天,情系中华”2011 年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国家电网集团的“用电安全进课堂”校园电力常识普及活动等。

企业开放日也是企业开展科普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东方电器集团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向公众普及工业知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近距离感受发电设备的制造过程,接受科普知识教育②。

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过程中的科技信息传播

工业产品中涉及较多的技术细节,一般有产品工程师、技术客服人员等专人对消费者、客户进行产品的指导和使用说明。通过基于产品服务的技术传播方式,能有效的传播科技型企业产品和服务中的科技信息。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中,有40家企业生产工业产品(占总数的53%),36家企业生产消费产品(占总数的4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科技型企业利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比重不断加大。生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型企业的广告一般出现在行业媒体或者专业期刊中,很少进入大众媒体的范围,即便出现也是以企业形象广告的形式。而面向消费者的普通消费品则一般通过广告、说明书的方式来详细介绍产品中的科技信息。

4当前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科技型企业在科技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播方式多样,内容同质化严重

我国科技型企业在科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自办媒体、大众媒体、文件汇报、产品展示等方式。但正是由于传播方式的多样,企业在科技传播中四面出击,缺少针对性的宣传、策划,导致在传播过程中缺乏自身特色,变成“宣教”式的发布信息,体裁单调,采用简单的“八股文”形式,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受众兴趣,传播效果极其有限。

此外,由于有些科技型企业对不同类型的媒体的传播优势不熟悉,且传播团队中的人员一般身兼多职,精力有限,使得自办媒体上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网站是纸质报纸的“翻版”等现象,难以打出科技传播组合拳,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

忽视媒体的传播作用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明显。 但从目前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的传播方式虽多样,但最主要的传播渠道还是集中在专业媒体上,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对专业技术的介绍。虽然专业媒体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但对宣传企业理念、文化,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作用有限。

另外,一些企业在进行科技传播时虽比较重视大众媒体的作用,但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媒体优势了解不够深入,且不注重内容的通俗性,采用较多专业术语,对专业术语和概念不作任何解释说明,专业色彩浓厚,不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更有甚者,有些科技型企业在大众媒体上刊发的信息存在篇幅冗长、专业性太强等弊病,导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局面。

宣传味道明显,科普“公益效应”弱化

一些科技型企业在传播科技知识时,不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企业宣传味道浓厚。尤其是在面向公众发行的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记者经常会遇到企业要求添加相关信息介绍等内容,使得新闻报道带上了“软新闻”的性质,这样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而在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可以看出,企业的科技博物馆宣传同样存在宣传味道较重的问题,科学传达的形式缺乏交互性和趣味性,有的展馆只针对领导视察使用,不对公众开放。相比之下,一些国外跨国企业的科技博物馆值得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借鉴。如创办于1961年的日本东芝公司科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按照主题分为能源与环境展厅,最新数码技术展厅,半导体历史、医疗、照明展厅。东芝科学馆把东芝公司发展历史、最新的科技进展和产品发明与公众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③

5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优化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存在于科技型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的各个环节。为克服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中的不足,可从多层面进行优化路径的探讨。

国家立场下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优化

在我国,科技型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科技主管部门可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重视科技传播对科技型企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价值,科学规划,效管理和,建立一套基于信息传播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平台;加强科技型企业同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技术转移。通过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资本的整合,发挥出市场体制对于科学技术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服务于我国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我国各专业性学会、协会及挂靠学会都是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有一定的依赖性,在科技传播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活力。相比之下,民间的科技传播组织以其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传播内容满足了多元的科技传播的需求。因此,要充分认识科技传播的民间组织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鼓励从事科技传播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开放民间组织注册;另一方面要改革税收制度,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关注与科技传播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时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自身视角下的科技传播优化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公众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微博等作为信息获取的方式,但是,网络上缺乏优秀的科技传播内容的电子出版物,其科技传播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有的内容鱼目混珠,声称传播科学的背后实际上在推销虚假药品甚至散播迷信思想。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储备以及经费都有充足的保障,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活动。

科技型企业应积极利用企业官网、社交网络、微博等对大众进行科技传播。此外,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是企业建设创新文化的关键。科技型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刊物宣传和报道、企业的内部科技信息的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倡导创新文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科技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前沿。同时,企业要鼓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资源和创新空间,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创新文化。

在欧美国家,科技型企业有两种比较独特的科技传播方式值得我国借鉴。一是,科技型企业成立企业非公募基金会,直接从事科技传播;另一种是通过赞助或者捐赠的方式,委托专业科技传播的民间机构进行科技传播。我国科技型企业也可学习这些传播方式,在国家大的政策环境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科技传播。

注释

①北京科普工作网. 科普基地. http://.cn/, 2012-12-12.

②东方电气集团.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

③Toshiba Science Museum. Guide Book(Chinese). ,2012-12-12.

参考文献

[1]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何苏六.科技与传播:策略及创新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英]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M].唐英英.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郑念.科技传播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陈志.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 CASS-CSR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8]吴越.科技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9]周巧.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宣传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10]刘华杰.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J].科学与社会,2011(4):114-119.

[11]康娜.企业科普主体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

[12]王旭,刘玉国.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特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3(4):81-82.

[13]高盈秋,严俊.浅谈如何引导企业参与科普活动——从企业科普行为看科普活动市场化策略[J].科普研究, 2011(0):58-6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

国内科技论文题目推荐理由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与科技信息传播

摘 要 科技型企业具有技术先进、产品性价比高,企业品牌形象好多种优势。通过对我国第一、二批76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科技传播特点的研究,发现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主要有媒介传播、技术交流、科普活动、市场推广与技术服务五种形态,不同传播形态的传播过程各具特色,功能指向目标明确。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旨在为科技企业对外拓展市场、对内增强凝聚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科技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30-03

一般认为,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非科技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中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专业人员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较高;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较高;企业管理组织呈扁平性;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由于具有技术先进、产品性价比高,企业品牌形象好、技术服务有保障等优势,科技型企业可超常速成长。

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向纵深发展、科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科技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获取市场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科技传播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形态,旨在为科技企业对外拓展市场、对内提升凝聚力提供参考。

1 企业科技传播体系的构建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渠道丰富,根据对76家科技型企业的传播方式总结和分析,建立了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四象限结构图。图中,横轴表示从科技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到专业性递增,纵轴表示从传播方式的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以此递增。

在这些传播渠道中,大部分企业以自办报纸、杂志、网站为传播渠道。随着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快,企业官方微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宣传自身品牌、传递企业文化、表达社会观点的重要窗口。而企业公众微信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又一形式,在加强品牌宣传、传播企业动态信息方面的作用巨大,在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发展方面更是不可小觑。

2媒介科技传播形态

媒体是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的重要方式。科技型企业利用媒体进行科技传播大体可分为自办媒体、行业媒体、大众媒体等几种类型。

企业自办媒体

经统计,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都有自办媒体,具体分为期刊、杂志、报纸、书籍、内部广播、电视等形式。有的自办媒体不仅在企业内部传播,还向社会公开发行。如由宝钢集团主办的《宝钢技术》、《世界钢铁》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介绍集团取得的技术成果、管理经验和刊登科技性文章。

部分企业拥有专门面向客户、潜在客户、经销商等发行的刊物,传递企业最新科技和商业信息。一些科研实力强的企业还负责主办其所在行业的学术期刊,其中部分被新闻总署等相关部门评为“科技核心期刊”。据统计,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主办面对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主办的《电子技术应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兴通讯技术》等。

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

76家样本企业的官方网站中有27家在企业在官网开通了科技传播的栏目或频道,通过网站向客户、消费者、企业的关注着者普及行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如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的科普栏目 “健康社区”,下分为“健康热讯”、“四季保健”、“医药常识”等六个子栏目。子栏目下又分为“医药常识”、“微量元素”、“滋补保健”等主题,配有相关知识分享和新闻报道集锦。而南方电网科普频道——电力科普,下分为“绿色电网馆”、“南方科技馆”、“调峰调频馆”板块,采用FLASH技术对现代电网的的基础知识、科学原理,日常省电技巧,以及南方电网的“智能电网”进行了介绍,其形式新颖,交互性较好。

微博作为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传播的新地带,76家样本企业中有54家企业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占样本总数的。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的企业中,很多利用微博对结合企业科技信息向公众进行科技传播。

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

企业科技新闻是其科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对外重要的宣传渠道。据统计,76家企业均在传统媒体上进行过科技传播。以工业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对外新闻传播中以企业形象传播为主,科技信息为企业品牌形象传播服务。但不同媒体因定位不同对企业的报道角度略有差异,大众媒体一般倾向于企业的经济新闻价值,行业媒体、科学媒体则偏重于企业科技信息。

另外,有的科技型企业还与权威新闻媒体共同制作专题报道。如中石化集团公司在2013年“两会”期间与新华网推出的“绿色能源‘驱霾’换蓝天”的新闻专题。

3 企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通道

与企业通过大众媒介科技传播不同,企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通道,这类传播通道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专业性与组织性。

通过文件、技术报告、信息上报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据统计,76家样本企业均按国家信息上报机制进行科学研究信息的通报。此外,其财务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在进行对外信息披露时,也传播了相关科技信息。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承担科研课题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在产业经济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76家科技型样本企业中有53家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占到总数的70%。如华为公司加入了ITU、3GPP、IEEE等130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180多个职位,累计向标准组织提交文稿23,000多篇。

科技型企业拥有的研究资源不但能为企业自身研发产品,还能够参与到国家课题,如三一重工牵头参与国家863课题“混凝土泵车远程监控及维护应用系统研制”并成功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对核心部件的垄断,加速了核心技术在行业中的普及。此外,企业内部的科学技术培训是增加员工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技能的一条主要途径。76家科技型企业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各类培训,如技术知识培训等内容。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形式的科技信息传播

产学研结合是科技型企业进行创新的途径之一,它能让科技型企业和学界形成互利双赢的模式。

一般大中型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有不同程度合作,如神华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低碳能源新技术研究”,与吉林大学签订《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补充协议书》等产学研项目。这些合作不仅能让企业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还能扩大企业科技信息的传播范围,促进其多渠道传播,增强传播效果。

通过企业科普活动的科技信息传播

1)企业科技馆展示。科技博物馆是科技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机构,企业办的科技博物馆是对我国公共科技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在样本选取范围内共有18家企业开设或与其他机构共建的科技馆、小型科技展览馆等。

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于2008年建成的中国化工博物馆,便具有“记载中国化学工业发展”、“普及传播化工知识”等作用。联想有限公司下属的联想品牌体验中心是该企业对进行科技传播的小型科技馆,是北京市批准的科普基地,向社会普及PC行业的技术、生产、设计知识,推广和宣传节能环保理念①。

2)企业科普活动。科技型企业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都与自身的业务相结合,利用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来设计相关科普公益活动,从而公众对相关领域科技的理解。76家科技型企业中,有41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了对公众的科普公益活动,占到了总数的54%。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的CASC两岸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和“梦想航天,情系中华”2011 年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国家电网集团的“用电安全进课堂”校园电力常识普及活动等。

企业开放日也是企业开展科普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东方电器集团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向公众普及工业知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近距离感受发电设备的制造过程,接受科普知识教育②。

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过程中的科技信息传播

工业产品中涉及较多的技术细节,一般有产品工程师、技术客服人员等专人对消费者、客户进行产品的指导和使用说明。通过基于产品服务的技术传播方式,能有效的传播科技型企业产品和服务中的科技信息。76家样本科技型企业中,有40家企业生产工业产品(占总数的53%),36家企业生产消费产品(占总数的4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科技型企业利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比重不断加大。生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型企业的广告一般出现在行业媒体或者专业期刊中,很少进入大众媒体的范围,即便出现也是以企业形象广告的形式。而面向消费者的普通消费品则一般通过广告、说明书的方式来详细介绍产品中的科技信息。

4当前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科技型企业在科技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播方式多样,内容同质化严重

我国科技型企业在科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自办媒体、大众媒体、文件汇报、产品展示等方式。但正是由于传播方式的多样,企业在科技传播中四面出击,缺少针对性的宣传、策划,导致在传播过程中缺乏自身特色,变成“宣教”式的发布信息,体裁单调,采用简单的“八股文”形式,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受众兴趣,传播效果极其有限。

此外,由于有些科技型企业对不同类型的媒体的传播优势不熟悉,且传播团队中的人员一般身兼多职,精力有限,使得自办媒体上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网站是纸质报纸的“翻版”等现象,难以打出科技传播组合拳,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

忽视媒体的传播作用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明显。 但从目前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的传播方式虽多样,但最主要的传播渠道还是集中在专业媒体上,内容也主要局限于对专业技术的介绍。虽然专业媒体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但对宣传企业理念、文化,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作用有限。

另外,一些企业在进行科技传播时虽比较重视大众媒体的作用,但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媒体优势了解不够深入,且不注重内容的通俗性,采用较多专业术语,对专业术语和概念不作任何解释说明,专业色彩浓厚,不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更有甚者,有些科技型企业在大众媒体上刊发的信息存在篇幅冗长、专业性太强等弊病,导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局面。

宣传味道明显,科普“公益效应”弱化

一些科技型企业在传播科技知识时,不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企业宣传味道浓厚。尤其是在面向公众发行的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记者经常会遇到企业要求添加相关信息介绍等内容,使得新闻报道带上了“软新闻”的性质,这样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而在研究科技型企业科技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可以看出,企业的科技博物馆宣传同样存在宣传味道较重的问题,科学传达的形式缺乏交互性和趣味性,有的展馆只针对领导视察使用,不对公众开放。相比之下,一些国外跨国企业的科技博物馆值得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借鉴。如创办于1961年的日本东芝公司科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按照主题分为能源与环境展厅,最新数码技术展厅,半导体历史、医疗、照明展厅。东芝科学馆把东芝公司发展历史、最新的科技进展和产品发明与公众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③

5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优化

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存在于科技型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的各个环节。为克服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传播中的不足,可从多层面进行优化路径的探讨。

国家立场下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的优化

在我国,科技型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科技主管部门可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重视科技传播对科技型企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价值,科学规划,效管理和,建立一套基于信息传播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平台;加强科技型企业同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技术转移。通过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资本的整合,发挥出市场体制对于科学技术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服务于我国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我国各专业性学会、协会及挂靠学会都是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有一定的依赖性,在科技传播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活力。相比之下,民间的科技传播组织以其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传播内容满足了多元的科技传播的需求。因此,要充分认识科技传播的民间组织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鼓励从事科技传播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开放民间组织注册;另一方面要改革税收制度,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关注与科技传播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时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自身视角下的科技传播优化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公众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微博等作为信息获取的方式,但是,网络上缺乏优秀的科技传播内容的电子出版物,其科技传播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有的内容鱼目混珠,声称传播科学的背后实际上在推销虚假药品甚至散播迷信思想。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储备以及经费都有充足的保障,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活动。

科技型企业应积极利用企业官网、社交网络、微博等对大众进行科技传播。此外,科技型企业科技传播是企业建设创新文化的关键。科技型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刊物宣传和报道、企业的内部科技信息的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倡导创新文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科技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前沿。同时,企业要鼓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资源和创新空间,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创新文化。

在欧美国家,科技型企业有两种比较独特的科技传播方式值得我国借鉴。一是,科技型企业成立企业非公募基金会,直接从事科技传播;另一种是通过赞助或者捐赠的方式,委托专业科技传播的民间机构进行科技传播。我国科技型企业也可学习这些传播方式,在国家大的政策环境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科技传播。

注释

①北京科普工作网. 科普基地. http://.cn/, 2012-12-12.

②东方电气集团.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

③Toshiba Science Museum. Guide Book(Chinese). ,2012-12-12.

参考文献

[1]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何苏六.科技与传播:策略及创新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英]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M].唐英英.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郑念.科技传播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陈志.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 CASS-CSR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8]吴越.科技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9]周巧.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宣传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10]刘华杰.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J].科学与社会,2011(4):114-119.

[11]康娜.企业科普主体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

[12]王旭,刘玉国.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特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3(4):81-82.

[13]高盈秋,严俊.浅谈如何引导企业参与科普活动——从企业科普行为看科普活动市场化策略[J].科普研究, 2011(0):58-6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

问题一:论文的选题理由该怎么写?大概要从哪些方面简单地论述一下呢? 选题理由,主要就是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问题二:毕业论文的选题理由怎么写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问题三:论文选题理由怎么写 写论文的前提要列个大纲,然后让你的导师给你意见和建议。然后再按照定题的大框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论文。找一些相关专业的论文参考,就知道论文大概要怎么写了。不会弄的话,我给你范文。 问题四:《论文选题理由怎么写》 写你这个选题的意义 产生的价值 对当前研究的贡献等 问题五:大学毕业论文课题申请表中的选题理由怎么写 20分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问题六:毕业论文选题理由 10分 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选题依据就是你论文依托的背景及显示意义,同时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把上面这些内容总结一下就可以了。 你好,同学,你的工程造价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 问题七:论文的选题理由该怎么写?大概要从哪些方面简单地论述一下呢? 选题理由,主要就是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问题八:毕业论文的选题理由怎么写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问题九:论文选题理由怎么写? 5分 什么理由,看不懂你的要求。 不明白 问题十:毕业论文选题依据要怎么写 选题依据是什么 选题依据首先要介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现状,比如说,质量不高啊,效益不好啊,这个问题被别人忽视了啊之类的 然后你要说明你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解决办法等等 最后说你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可行性等等

国内科技论文题目推荐大全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2、“入世”对中国科技出版业的影响3、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5、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6、199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7、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8、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势与思考9、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10、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11、论中国科技政策质量测度体系的构建12、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13、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14、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15、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中医科技论文题目推荐

医学论文题目是医学科技信息着录体系和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重要内容,是医学文献检索的主要标识。医学论文题目必须要够专业才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免费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专业医学论文题目

1、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2、高职医学美容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浅析

3、中医骨伤专业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探讨

4、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基于MindMap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探讨

6、不同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

7、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 方法 初探

8、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的调查

9、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

10、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化整合及数字化实践教学的应用

11、护理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12、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

13、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对策

14、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5、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

[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3]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

[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

[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

[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

[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

[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

[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

[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6]综合护理 措施 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

[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

[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

[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

[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26]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

[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

[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

[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

[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

[34]自闭症 儿童 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

[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1、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27例胃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6、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7、古纳斯督灸治疗骨关节疼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8、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10、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声带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1、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13、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5、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消痤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7、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8、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19、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1、葡萄糖酸锌治疗痤疮22例临床疗效观察

22、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3、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24、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25、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6、鼻咽联合成形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观察

27、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8、斯奇康佐薄氏腹针治重型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29、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中风膏抗脑动脉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

31、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

32、综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33、参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34、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35、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36、鱼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37、丹鳖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38、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9、体外超声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40、CO2激光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4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42、万应理伤膏临床疗效观察

43、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44、金因肽治疗50例日光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4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68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46、胆宁片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7、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8、微管人流与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49、参杉癌康汤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50、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 关于医学专题报告书范文精选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在中药学毕业论文中,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薰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汇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 *** 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植物类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