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论文

发布时间: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论文

一般玉米的产量都是比较低的,然后植株也是比较矮小的,还有就是会出现颗粒不饱满的情况,一定要注意及时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应该及时浇水。

【答案】:玉米灰斑病菌以菌丝体、子座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的初侵染源。主要在玉米抽雄后侵染植株叶片。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危害与品种抗性、耕作制度、气候环境等有密切关系。①品种抗性: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抗性,该血缘自交系间抗性差异不明显。其他血缘自交系抗性较差。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主要由数量性状控制,且其抗性水平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栽培区域对玉米灰斑病可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水平;②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和叶片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度20~25℃、相对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干旱条件下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③耕作与栽培措施:免耕或少耕的田块发病重,主要由于田间地表残留的病残体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防治策略:①广泛收集抗源,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②玉米收获后,及时深翻或轮作,减少越冬菌源数量;③播种时施足底肥,及时追肥,防止后期脱肥。④搞好轮作倒茬,实行间作套种,改善田间小气候;⑤灰斑病发生偏重的制种田或试验田辅以药剂防治,根据云南农业大学何月秋课题组研究的结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穗前5~7d,将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等)与干细土混匀后,每株用药土10g左右施入喇叭口中,对防治灰斑病有很好的效果。

玉米表面会出现发黑的情况,而且会聚集一些霉菌,玉米的叶子也会掉落,叶子也会出现褐色,还会出现叶片掉落的情况。想要预防这种疾病,那么就要对玉米进行杀虫的工作,也要进行杀菌的工作。

要保证植株的土壤环境,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定期的喷洒农药施肥,如果发现病害,及时防治。

玉米灰斑病论文

灰斑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玉米成长期的苞片、叶片和叶鞘。在疾病早期,病灶呈淡褐色,有水渍;之后逐渐扩展成淡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褐色条纹,条纹和叶脉平行延伸,边缘为褐色线条,中间为灰色;中后期,大部分病斑结合使叶片变黄死亡,没有光合作用;在病斑后期,如果湿度较高,叶面特别是背面会产生灰黑色的霉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茎秆折断,玉米大部分叶片焦黄枯死,百粒重减少,穗下垂,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甚至不能收获。由于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发病的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温暖潮湿)即可侵染玉米。然后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开始反复感染,不断扩散。

由于玉米灰斑病喜温暖,热带地区玉米灰斑病发病率比温带地区重,流行速度比温带地区快,8、9月份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流行。足叶开始发育,8月份继续发育到中叶。海拔1600m以下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少,玉米灰斑病发病率轻。选择抗病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有抗性的品种有华星单7号、华星单88号、云优78号、云瑞47号、云瑞2号和古武3861号,适宜种植。不要选择汇丹4号、长城799等感病品种。播种时,用药物浸泡或包扎种子。50%多菌灵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5%三唑酮用量为种子重量的。

适当轮作,与其他作物合理套种。主要有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魔芋间作。间作可以降低遮荫程度,保持良好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灰斑的发生。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病残,减少田间原发传染源。农家肥要充分分解后才能在田间使用。种子不包衣种子,每亩公斤种子掺入10毫升50%辛硫磷,混播防治地下害虫。荒地每亩4200株,良田每亩3800株左右,矮杆品种每亩4200株左右,高杆品种每亩3800株左右。

当玉米长到6片叶子时,如果感染了玉米灰斑,一开始会在玉米叶子上产生涝斑,颜色为淡褐色。后来随着田间湿度的增加,斑点越长越大,四处蔓延。由于被叶脉遮挡,斑点会拉长扩大,变成淡褐色的长条纹或短而长的灰色长斑,周围没有黄色光晕,所以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界限很清楚。摘下病叶,看着太阳,可以看到半透明的小黄点。感染玉米灰斑病的玉米植株,不采取化学防治等相应的防治措施,任其发育,叶片上出现较多褐色长条状斑,密集,进而发展成严重的病斑,造成大面积枯黄叶,坏死。特别是当田间湿度较高时,会在发病部位产生和繁殖更多的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大量聚集在一起,附着在病叶上。远远看去,好像覆盖着一层灰黑色的霉层,霉层出现在叶子的背面最多。

可以用一些农药,也可以加入一些带有锌和钾的肥料,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要及时清理园区,避免细菌传播,使用一些抗病生产的玉米品种,利用光照资源,合理植株,及时通风,可以使用一些带有锌和钾的肥料,进行管理,要及时使用相应的药物防治,避免病害发生。

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而且容易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问题,所以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喷洒农药,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也能够让农民有很好的收益。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论文

玉米大斑病是东北玉米种植常见病害,具有分布广、发展快、为害重、防治难等特点,每年会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严重减产50~60%甚至绝收。那么如何有效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一、玉米大斑病病害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为叶班病、条斑病、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叶,叶片发病会呈现出水渍状灰色小斑点,之后沿叶脉迅速向两边扩展,形成褐色大斑,严重时病连片,叶片变黄枯死,成片死秧,造成大辐度减产,甚至绝收。二、玉米大斑病发病条件玉米大斑的流行,除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地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玉米从拔节至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到抽穗期氮肥不足、低洼地密度过大,发病越重。三、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现在玉米种子品种很多,玉米品种间抗病能力差异很大,要选用抗性强的玉米品种,打好防病基础。2、加强农业防治。底基肥要混配有机生物菌肥及中微量元素,如硫酸硼镁锌硅等,苗期6~8叶片要喷一次光碳菌肥,健壮植株,壮株防病。3、打药防治。不怕斑病重,就怕用药不对症,选准药剂,病前防、病期治,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措施。4、提前预防。6月中旬发病前玉米一菌克250克/公顷,加水400~500公斤,10~15天再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效预防玉米大斑病。5、病期治疗。及时观察,发病初期,用玉米菌克500克/公顷加水500~600公斤,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防控玉米大斑病,使玉米健壮生长。以上就是关于玉米大斑病的介绍了,为了有效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各种病虫害要严格做好防治,玉米大斑病也不例外,关于玉米大斑病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关于玉米大斑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推荐阅读:玉米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玉米品种、轮作倒茬管理

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而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一、玉米大斑病 1、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不同。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表现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呈青灰色梭形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 2、发病条件 (1)不良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玉米大斑病多发生于温度较低、气候冷凉、湿度较大的地区。 (2)不适当的耕作栽培制度 玉米大斑病菌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株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 3、防治对策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喷1次,连用2~3次。 二、玉米螟虫病? 1、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人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人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2、形态特征 卵:玉米螟卵块由20~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蛹:玉米螟蛹15~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3、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50~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下发生较重。 4、玉米螟综合防治: (1)灭越冬幼虫:在玉米螟冬后幼虫化蛹前期,处理秸秆(烧柴)机械灭茬、白僵菌封垛等方法来压低虫源,减少化蛹羽化的数量。白僵菌封垛的方法是:越冬幼虫化蛹前,把剩余的秸秆垛按每立方米2两白僵菌粉,每立方米垛面喷一个点,喷到垛面飞出白烟(菌粉)即可。一般垛内杀虫效果可达80%左右。 (2)灭田间幼虫:可用自制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玉米螟幼虫。第一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公斤拌过筛的细砂5公斤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白僵菌就寄生在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体内,来杀死田间幼虫。第二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50~75公斤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1公顷~2公斤辛硫磷即可。第三用自制溴氰菊酯颗粒剂、杀灭菊酯颗粒剂投放在玉米心叶内,每株1~2克。第四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可用药剂为:40%氧化乐果加%高效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50倍液。 (作者单位:156331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前进农场十八管理区)

玉米大斑病的论文

玉米大斑病英文名称: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拉丁学名: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又称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症状: 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病原 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称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Drechslera turcica (Pass.) Subram.& Jain。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不分枝,正直或膝曲,基细胞较大,顶端色淡,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6—11(um)。分生抱子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有2—7个隔膜,大小45—126×15—24(um),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有性态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 Leonard & Suggs称玉米毛球腔菌。异名有Trichometasphaeria turcica Luttr.Keissleriella turcica (Luttr.) v.Arx。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有性世代。成熟的子囊果黑色,椭圆形至球形,大小359—721×345—497(um),外层由黑褐色拟薄壁组织组成。子囊果壳口表皮细胞产生较多短而刚直、褐色的毛状物。内层膜由较小透明细胞组成。子囊从子囊腔基部长出,夹在拟侧丝中间,圆柱形或棍棒形,具短柄,大小176—249×24—31(u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老熟呈褐色,纺经形,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缢缩,大小42—78×13—17(um)。大斑病菌分玉米专化型 f. sp.zeae表现对玉米的专化致病性和对高粱有专化致病性的高粱专化型S.turcica .sorghi。玉米大斑病菌美国报道有4个生理小种。我国已发现1号、2号和3号小种。1号小种侵害水平抗性的多基因材料,产生萎蔫斑,在Ht1单基因材料上产生褪绿斑;2号小种在这些材料上都产生萎蔫斑。2号、3号小种虽不是优势小种但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防治方法 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选种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如:京早1号、北大1236、中玉5号、津夏7号、冀单29、冀单30、冀单31、冀单33、长早7号、西单2号、本玉11号、本玉12号、辽单22号、绥玉6号、龙源101、海玉89、海玉9号、鲁玉16号、鄂甜玉l号、滇玉19号、滇引玉米8号、农大3138、农单5号、陕五9ll、西农ll号、中单2号、吉单lol、吉单131、C103、丹玉13、丹玉14、四单8、郑单2、群单105、群单103、承单4、冀单2、京黄105、京黄113、沈单5、沈单7、本玉9、锦单6、鲁单15、鲁单19、思单2、掖单12、陕玉9号。(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发病叶片上会呈现梭形病斑。病斑出现之前会先出现水渍状的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主要是危害玉米的叶片。一般会从底部的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叶片上的病斑大部分呈梭形病斑。病斑出现之前会先出现水渍状的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进行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病斑长达5-10cm左右,宽约10-15cm左右,后期叶片背面的病斑上会产生黑色霉层。

2、在玉米发病的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防2-3次即可。

3、对于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实行轮作,进行合理的密植。平时必须要注意水肥的管理,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等。在玉米生长期时可以摘除底部2-3片叶子,预防病菌产生。

二、玉米大斑病是怎么引起的

1、玉米大斑病主要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引起的。斑突脐蠕孢菌的外形是淡青褐色,呈梭形或长梭形,直或稍弯曲两端略尖,由4-7个隔膜组成。

2、玉米大斑病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以进行体内外越冬。有时种子也可以带少量的病菌,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病菌会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侵入玉米植株。

3、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都有利于病害发展。而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都会对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在玉米的拔节到抽穗期间,一定要注意及时防治。

玉米叶枯病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一种常见病害。具有分布广、发展快、危害重、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每年都会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50-60%甚至不收的情况。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呢?让我们了解一下。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玉米大叶斑病又称叶枯病、条斑病和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被叶。叶病会出现水灰色的小斑,然后沿着叶脉迅速蔓延到两侧,形成褐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情会持续,叶片会变黄枯萎,幼苗会死亡,造成辐射大,减产甚至失败。玉米叶斑病的发生条件玉米叶斑病的发生除了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是20-25度℃,相对湿度大于90%。拔节至出穗期间,病情发展迅速,易传播。发病越严重,孕穗期至抽穗期施氮量越少,低洼地密度越高。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措施1、筛选出抗性品种。目前,玉米种子品种繁多,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2、加强农业调控。基肥应与有机生物菌肥和硼、镁、锌、硫酸硅等中微量元素混合施用,苗期6-8叶喷一次轻碳菌肥,以增强植株,预防病害。3、吃药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前、病中预防,是防治玉米叶枯病的有效措施。4、提前预防。6月中旬,每株菌玉米250g/ha,加水400~500kg,10~15d喷施2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叶枯病。5、疾病的治疗阶段。在发病初期,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次,每公顷玉米菌剂500克,浇水500~600公斤,可防治玉米叶枯病,使玉米健康生长。以上是关于玉米叶斑病的介绍,为了有效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各种病虫害都要严格控制,玉米叶斑病也不例外。

有遗传现象大斑病是一种不利变异 ... 可用一些药物来防止... 或者把大斑病玉米都除掉 防止下一代

玉米白斑病论文

玉米出现大面积叶子扭曲,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气的,一般玉米叶片受到刺激以后,为了保护自己怕伤害,心叶就抱紧雄穗了,这样的好处是,药害虫害或者干旱等情况对玉米影响比较小,雄穗是玉米最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没有雄穗,玉米雌穗也不会有玉米粒(成为瞎苞米)的!为什么会都向一边倒,排队一样?这是因为一个倒的时候别的也就跟过去了啊!类似大雁南飞的时候都排队啊!

1、玉米除草剂药害;2、玉米丝黑穗病;3、玉米顶腐病;4、也有可能玉米缺水导致叶面卷曲。

农作物的病害程度通常根据病害对作物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传播速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因作物、病害类型和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分级标准,用于霜霉病:初级:病害仅在少数植株上出现,症状轻微,对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小。中级:病害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症状较为明显,对作物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严重程度。严重:病害广泛传播,症状严重,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作物减产或死亡。除了上述分级标准,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详细的分级标准,例如:1. 病害的传播速度:如果霜霉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可能被视为更高级别的病害。2. 作物受害面积:如果霜霉病影响到了作物的大部分面积,可能被视为更高级别的病害。3. 作物产量损失:如果霜霉病导致作物产量损失较大,可能被视为更高级别的病害。总之,病害程度的分级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作物损失。

表示植株或器官患病的轻重程度(例如病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亦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