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眼底病诊断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眼底病诊断方法论文

在临床医学上,眼科医生依据眼底疾病患者的眼底彩照图像进行详细的筛查与诊断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每位眼科医生的临床诊断经验存在差异,这将会严重影响人工诊断的效率与效果。甚至,有些地域受限于当地医疗资源,病理性高度近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诊疗,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眼视力损伤和失明。因此,本文通过运用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方法,致力于对患者的眼底彩照图像进行精确的处理和实现疾病的自动诊断。 本文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高度近视病变程度的分级。该部分提出了基于“重组通道网络基本单元”的“多重组通道基本单元网络”方法。首先,对“重组通道网络”和“重组通道网络”的重组通道基本单元进行实验并分析其性能;其次,借鉴了机器学习Bagging算法的思想(类似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组合了“重组通道网络”三个基本单元作为“多重组通道基本单元网络”,其中每个基本单元作为独立的网络分支;最后,根据的每个网络分支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票数多的类别即为“多重组通道基本单元网络”的预测类别。      (2)眼底图像优化算法的开发。该部分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BGR信息来优化眼底图像相关影响因素的算法。在该算法中,首先,通过分析多组质量较好和质量较差的病理性高度近视眼底图像的灰度亮度直方图,分析不同颜色通道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颜色均衡等参数的差别;接着,提出了亮度空间变换公式,运用该公式改变不同颜色通道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颜色均衡等参数以达图像优化的效果。      (3)病理性高度近视病灶区域的分割。考虑到仅仅预测得到高度近视病变的严重程度的类别往往是不够的,能够准确的分割相关病变区域更加重要,为此该部分提出了Vnet-FPN网络的分割方法。首先,研究Vnet网络和FPN网络的构架。接着,设计Vnet-FPN网络;最后,在原始和图像优化算法优化后的数两个据集上进行实验,综合分析网络对眼底病灶区域的分割性能。       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辅助眼科医生对高度近视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深度学习与医疗技术结合的工程落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眼底检查主要通过医生利用检眼镜、眼底荧光造影、眼底相机成像以及光学相干层成像等方式来进行人工检查。利用眼底相机采集到的眼底彩照图像会呈现视网膜上主要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在眼底彩照图像中,血管(Vessel)在视网膜上分布最广且呈现为暗红色的网状结构,其和视觉神经纤维从视神经盘(Optic Disc)区域进入视网膜(Retina)。从图中可见,视神经盘通常呈现为边界较为清晰、亮度较高的圆盘状结构。此外,眼底图像中部颜色较深的区域称为黄斑区(Macula Lutea),黄斑区呈椭圆形凹陷,其凹陷的中心称为中央凹(Fovea)。中央凹是人眼视力最为敏感的区域,一旦该区域发生病变,视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目前在此高度近视分类问题的研究工作非常匮乏,为此主要借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的分类的研究方法。在DR的分类研究中,主要有两种分类标准,分别为二分类标准和三分类标准。        在二分类问题中,研究者把彩色眼底图像分为非DR和 DR 两类。Gardner 等人[4]使用图像的像素强度值作为特征,通过训练神经网络进行分类。Roychowdhury[5]等人提出了一种包含两步的层次分类的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了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k 近邻分类器(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以及AdaBoost 四种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分类器。Priya[6]等人首先提取了血管、眼底出血和渗出物等几个生物损伤的特征,然后把这些特征分别输入三个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即概率神经网络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贝叶斯分类器(Bayesian Classifie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在三分类问题中,研究者通常把彩色眼底图像分类为非 DR、非增生性 DR 和增生性DR 三类。Nayak[7]等人通过提取渗出物的面积以及血管的面积和纹理特征,然后使用这些特征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        从上述研究方法可知目前国内外关于眼底彩照图像的疾病分类的研究方法大多数是通过提取图像低层的视觉特征(如图像的像素值、纹理、对比度等),或者眼底出血、渗出物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生物损伤或者血管等局部的特征,然后利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对图片进行分类。这些方法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手工设计的特征的有效性。相对于二分类,多分类问题的分类标准更加精细,对某些类别的视网膜病变分类往往需要考虑非常细微的特征,因此多分类问题更加复杂。 (1)高度近视的豹纹状眼底       一般情况下,患有高度近视的眼底图像具有相对明显的豹纹状眼底(tessellated fundus)。豹纹状眼底主要是由于高度近视疾病导致人眼眼轴延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加之脉络毛细血管的改变,造成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障碍,致使浅层色素减少或消失。这样暴露的脉络膜红色血管与血管网之间的褐色色素就交错形成了所谓的豹纹状眼底,图清晰展现了高度近视的豹纹状眼底。石一宁[20]等对154人41岁以上高度近视眼人群进行研究,发现非病理学性改变占 ,其中豹纹状眼底占。而当眼轴明显延长、屈光度更高时,可增至90%-100%。尤以后极部较为显著,豹纹状眼底随近视的屈光度逐渐加深而更加明显。       由于豹纹状眼底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即年龄愈大豹纹状眼底愈显著。为此本章定义高度近视性的豹纹状眼底须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黄斑附近可见明显的豹纹状改变(黄斑区豹纹状眼底面积>1/2)       2)血管弓处可见明显的豹纹状改变(血管弓豹纹状眼底面积>1/2) (2) 病理性高度近视的病变特征        高度近视是眼底病变种较为常见并且高发的,高度近视导致了很多病灶,比如近视性黄斑病变、豹纹状眼底、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块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萎缩、漆裂样纹、脉络膜新生血管、Fuch's 斑、后巩膜葡萄肿等病理性病变。本文主要研究较为常见的斑块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萎缩,其他病灶未进行研究。我们主要对这两类病灶进行简要介绍,如下所示: [if !supportLists](1)  [endif]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或视盘周围边界清晰的灰白色病灶,仅有近视狐没有豹纹状眼底的不算做此类病变。如下图2-3所示:      (2)黄斑萎缩。黄斑萎缩是一种边界清楚的圆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灶,呈灰白色或白色,周围出现退化的纤维血管膜,并随时间增大。黄斑萎缩必须与斑片状视网膜萎缩区分开来,但是患者一般又同时具有患有这两种病灶。通常,黄斑萎缩以中心凹为中心(并非萎缩区域的几何中心,事实上只要萎缩涉及中心凹区域既认定为此萎缩区域),呈圆形,而斑片状视网膜萎缩不以中央凹为中心,边缘不规则。图2-4所示为黄斑萎缩又存在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眼底图像。        我们使用百度竞赛方提供的高度近视病变类别标签的数据集对本章所提出的多重组通道基本单元网络进行分类性能评估,并且同“重组通道网络”、“重组通道网络”的重组通道基本单元两个网络进行了分类性能的比较。该数据集共含有超过1009张彩色眼底图像。我们使用按类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把数据集划分成了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800张训练集、100张验证集和109张测试集。        在本节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分别从眼底图像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增广、网络实现及参数设置和实验结果与分析四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 (1)数据预处理与数据增广 1)数据预处理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特性,如果不处理数据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所训练网络的性能,为此我们对数据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预处理。        (1)截取眼底图像感兴趣区域。由于该数据集是在不同医院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设备的情况下眼科医务人员所采集的,存在图像大小不一致并且含有一大块的黑色边界背景区域如图a)所示,并且这些区域对于图片的分类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严重降低网络的分类性能,因此我们对多余的背景区域进行了去除的操作并保留眼底区域部分,结果如图b)所示。由于图像不是呈矩形像素分布,根据分类网络输入结构要求,防止图像经过网络输入改变图像大小的Resize操作后发生变形,我们对非矩形眼底图像扩黑边,以解决图像信息丢失的问题。      (2)眼底图像尺寸调整。原始数据集的图像大小在1444*1444左右,该尺寸对于网络来说太大,由此根据现阶段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大小对分类网络的性能影响的经验,我们最终在网络的训练过程中把图像的尺寸大小调整为256*256,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图像尺寸过小容易导致图像不同类别之间的特征信息的损失,从而不利于网络对具有分类特征的区域进行特征学习;第二,考虑到本文研究所采用的GPU显存及处理能力,如果图像尺寸太大则不利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 2)数据扩增 相对于自然场景图像的分类问题,本章所使用到的高度近视病变分类的数据集明显规模较小,为了避免训练网络出现过拟合(Over-fitting)现象,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在线数据增广(Online Data Augmentation)方法:       (1)翻转(Flipping)。随机地对眼底彩照图像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水平垂直翻转。       (2)对比度和亮度的调整(Contrast Adjustment)。本文主要采用按像素的方改变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公式如下:                            g(x)=αf(x)+β       其中α调节对比度, β调节亮度。本文分类设置α和β为随机区间内 选取的随机数。 (3)旋转(Rotation)。在 0°至15°之间随机地选择一个偏移角度对图像进行旋转操作。 (4)剪切(Cropping)。随机地选择一个偏移量(Offset),例如,原始图像大小1024*1024,偏移量的取值范围为[0, 128],则把1444*]1444的图片剪切为1316*1316。        实践经典的分类网络Resnet、Densenet、ShuffleNetV2等分类网络。        在前面几章中,对高度近视病变严重程度的自动分类和眼底彩照图像的优化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在高度近视病变分类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基于Bagging思想的多重组网络的方法;在眼底图像优化算法中,我们则提出了基于图像空间变换方法的眼底图像优化算法。        在实际的高度近视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系统中,只预测到高度近视病变严重程度,对眼科医生提供的辅助诊断信息显然还不够。为此,在获取病理性高度近视的眼底图像后,需要再对病变区域进行分割,供医生进一步确认患者病情,这将很大程度上增加高度近视诊断的效率和精确度,为大规模的高度近视病变筛查提供可行的措施。因此,本章进行了多尺度融合条件下的高度近视病变区域的分割工作,具体来说,在知道眼底图像高度近视病变严重程度的情况下,用优化算法处理病理性高度近视的眼底图像,再用本章的方法对其中的病变区域进行自动的分割。          如前文所述,高度近视病变区域的精确分割对高度近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按目前眼底彩照图像病灶分割的主流方法,其几个步骤如下:眼底图像预处理,高度近视病灶区域候选集的提取,病灶特征提取与分类以及眼底图像后处理。这些方法通过人工预先构造的特征再结合几种较为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比如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K-Means)等方法,进行病灶区域的分割。本章采用了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降低了数据预处理的难度,但由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需要较多的图像数据,我们对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数据增广,以此来扩增数据集。       经过第二章的高度近视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类后,我们需要针对病理性高度近视进行图像质量评测并筛选,即人工人工筛选过滤了质量较差的图像,最终一共得到350左右张质量正常的病理性高度近视眼底彩照图像作为数据集。进行该步骤主要是由于眼底彩照图像采集时可能出现聚焦失败导致曝光不足、环境光照变化导致过度曝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图像大部分达不到正常的临床要求,如图 所示。        对于上述的Vnet网络和Vnet-FPN网络是在相同的初始化方法的基础上从头开始训练的。本章数据集含有400张图像,其中训练集、测试集各300张,验证集100张,测试集100张。本章选择了评测医学图像处理算法的性能时经常使用的评测指标Dice、TPR、PPV作为网络的评测指标,其实都是算它分割方法预测的区域跟金标准(ground truth)区域重合的部分的比例。        Dice是一个相似性指数,就是分割算法结果与金标准的结果之间的重叠区域(Overlap Area)除以他们两个区域的一个平均:      本文所使用到的病理性高度近视病变的数据集,数据规模比较小。因此,在网络训练时,为了避免过拟合(Over-fitting),我们主要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即在网络训练过程中实时实践以下一些数据增广的方法:       (1)翻转(Flipping)。实验经验表明,眼底彩照图像水平翻转相对于垂直翻转更为有效,为此本文采用水平翻转的数据扩增方法。       (2)图像亮度的调整(Contrast Adjustment)。本文主要采用按像素的方改变图像亮度,根据随机生成的亮度值叠加到原眼底图像中。       (3)旋转(Rotation)和尺度变换(Scale)。在5°至15°之间随机地选择一个角度对图像进行旋转操作和对眼底彩照图像坐标做scale,相当于对图像做缩放。       (4)高斯滤波(Gaussian filter)。高斯滤波是一种线性平滑滤波,适用于消除高斯噪声,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的减噪过程。通俗的讲,高斯滤波就是对整幅图像进行加权平均的过程,每一个像素点的值,都由其本身和邻域内的其他像素值经过加权平均后得到。     左中右分别为标签可视化,Vnet分割结果和Vnet-FPN分割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影像诊断》内容简介:自眼底镜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发明以来,眼底光学影像检查技术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结合让我们在活体得到了眼底组织显微水平的三维立体影像。吲哚青绿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在一定时间内动态地反映了眼底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的状况,使眼底光学影像诊断达到四维的境界。通过特殊的眼底照相可以看到眼底组织中不同物质可以发出不同的自发荧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晚期反转像的研究,对于评价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形态和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上述多种检查在一台设备上,通过一次检查很容易被完成,因此综合眼底光学影像检查已经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影像诊断》从宏观角度,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代眼底光学影像检查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最新的进展,是一部眼底病诊断的高级参考书,可以供广大眼科医师和研究者参考。

老年性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发生在视网膜黄斑部的致盲性眼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老年性黄斑变性一般为先单眼发病,最终双眼受累。其发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功能衰退有关。通常,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视力常为缓慢下降或视物变形;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则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突然发生视力障碍,随病程进展可导致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它主要损害视网膜的微小血管,早期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渗出、水肿,继而毛细血管闭塞,出现视网膜广泛缺血,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并发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发病时由于视网膜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同时升高的静脉压使视网膜动脉血流减少,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害。病程缓慢冗长,晚期常因黄斑囊样水肿及新生血管等并发症使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静脉阻塞造成的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静脉阻塞的部位和严重性、血栓消除的快慢以及侧枝循环的形成与否等。保定新视眼科医院

眼底线是眼底病则是底片有问题,眼底病虽对视力影响很大。

把眼睛比作照像机,白内障相当于镜头坏了,眼底病则是底片有问题。因而,眼底病与白内障可能会同时存在,如果这样,眼底病还会影响到白内障的手术效果。

从临床来看,眼底病虽对视力影响很大,但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可帮助多数患者保留有效视力。

眼底线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顾名思义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眼病。该病年龄越大,发病的人越多。

眼底线是视网膜中央最重要的约2毫米大的区域,这里,正是影响视觉最敏感的部位。老年黄斑变性的产生。

有多种原因:比如氧化、慢性光损害、吸烟、营养、炎症、遗传等,它们会造成黄斑部有关组织损伤。

眼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

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中发现,通常由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

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

通常眼睛是球状的,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

颈椎病的诊断方法论文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寄生虫诊断方法的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三、附红细胞体病 本病是以贫血、黄疸、高热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红细胞感染率约为70%,最高达90%以上。目前本病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虱、蚊、蜱等吸血昆虫传播。 1.诊断方法:自然感染犬多呈隐性经过,常表现为单纯无任何征候的体温升高,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急性经过的犬四肢无力,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体温升高。重病因虚脱、休克而死亡。血涂片直接镜下检查即可诊断,静脉采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600倍镜下检查可见球形、卵圆形、短杆状虫体游动。正常血涂片红细胞为蝶形。 2.治疗方法: (1)将盐酸四环素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连用4日,即可康复。 (2)用美他环素100~300毫克、大蒜素胶囊50毫克给犬口服,可阻止病原体增殖。 (3)高热达41℃以上的犬,要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四、蛔虫病 本病是弓蛔虫和狮蛔虫寄生而引起的犬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它会影响幼犬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导致病犬死亡。 1.诊断方法:仔犬消瘦,生长迟缓,被毛粗糙,伴有腹泻和呕吐,吮乳时有特殊呼吸音。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从粪便中检出虫卵。严重感染的犬,其呕吐物或粪便中可见成虫。用福尔马林固定成虫时,弓蛔虫呈“C”型,狮蛔虫呈“S”型。 2.治疗方法: (1)用灭虫丁注射液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毫克,或用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口服10毫克,连用2~3次,隔15日重复用药1次。 (2)仔犬通过胎内和吮母乳等途径感染,感染率较高,所以犬出生后20日龄即应开始驱虫,以后每月1次。犬粪便做无害化处理。 (3)民间验方。取山椒树种子10粒投服,次日即可达到驱虫效果。或取40克山椒树皮,加水煎至余半量时空腹灌服。 五、钩虫病 本病是由犬钩虫和巴西钩虫寄生于犬小肠内而引起的以贫血、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为特征的肠道寄生虫病。 1.诊断方法:仔、幼犬感染钩虫时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排黏液性血便或黑色稀便。钩虫性皮炎可见犬皮肤瘙痒,趾间破溃。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从粪便中检出虫卵即可确诊。 2.治疗方法: (1)轻症犬用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口服10毫克,每日1次,连服3日;或用灭虫丁注射液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毫克,效果更佳。 (2)患犬贫血严重且腹泻便量多时,要结合输血、输液疗法,给予止血药如安络血50~75毫克、收敛药如次硝酸铋600~1200毫克。 (3)民间药方。取硝石(火药)2份(10克)、矾石(皂矾)3份(15克)加熟大麦面1份(5克)合研,成犬用大麦粥1次送下,幼犬减半,仔犬用1/4量。 六、绦虫病 本病是由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而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绦虫的形态为背腹扁平的白色不透明带状虫体,分为头节、颈节和链体3部分,不同种类的绦虫寄生于犬的小肠中致病的程度不同。 1.诊断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从粪便中检出虫卵。患犬体况消瘦,被毛无光泽,粪便中可见大米粒样活动的孕节或成虫链体。 2.治疗方法: (1)用复合灭虫王胶囊每公斤体重口服70毫克,或用肠虫清2片空腹口服。 (2)根据感染程度对症治疗,坚持预防性驱虫,仔犬每月1次,成年犬每季度1次。感染犬的粪便应做无害化处理。 (3)民间验方。取鲜石榴树根加水浸泡1夜,次日煎汁,分上、下午各1次灌服,绦虫即可排出。 七、眼虫病 本病也称吸吮线虫病,是由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眼而引起的眼机械损伤,导致结膜炎和角膜炎。 1.诊断方法:患犬呈急性结膜炎或角膜炎症状,结膜充血、流泪,可见黏稠性眼屎。检查眼结膜囊及瞬膜下,可见乳白色蛇形运动的虫体。 2.治疗方法: (1)用普鲁卡因滴眼后按摩眼睑5~10分钟虫体即可麻痹,然后用眼科镊子取出虫体。 (2)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滴消炎用眼药水。 八、鞭虫病 本病是由狐鞭虫寄生于犬的大肠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1.诊断方法:患犬严重感染时,大量虫体吸血损伤肠黏膜而发生血便或黏液便而导致犬消瘦、贫血,幼犬发育障碍甚至死亡。取2~3克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从粪便中检出虫卵,可查到有特征性的如桃核状的虫卵。剖检可见寄生于大肠内的成虫。 2.治疗方法: (1)用羟嘧啶每公斤体重口服2毫克有特效。 (2)出血严重的犬要同时选用安络血等止血药,同时投喂肠黏膜保护剂如鞣酸蛋白200~400毫克口服。 九、犬球虫病 本病是由等孢虫引起的主要侵害幼犬的寄生虫病,其球虫形态特点是卵囊内的胚孢子形成2个孢子囊,2个孢子囊内含有4个孢子。 1.诊断方法:急性患犬排黏液性便或粪便表面覆有胶冻状物。严重病犬呈进行性消瘦,食欲废绝。继发细菌感染时,患犬常因衰竭而死亡。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可从粪便中检出虫卵。 2.治疗方法: (1)用甲硝唑每公斤体重口服20毫克,连用3日。也可用痢特灵每公斤体重口服10毫克,每日1次,连用3日。 (2)预防时,可用氨丙啉溶液给幼犬饮水7日,或在母犬产崽前10日开始饮用。 十、华枝睾吸虫病 本病也称肝片吸虫病,是由华枝睾吸虫寄生于犬胆囊和肝胆管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1.诊断方法:患犬轻度感染时不表现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则出现腹泻、消瘦、肝肿大,后期出现黄疸、肝硬化,继发腹水。采用水洗沉淀法可查到特征性的顶端有盖虫卵。 2.治疗方法: (1)用血防846,每公斤体重口服20毫克,每日3次,连用5日。 (2)用吡喹酮每公斤体重口服10毫克,每日1次,连用5日。 (3)预防时,对犬应禁喂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全文完)(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毕秀荣 邮编:063302)

如果你是从事研究,需要阅读发表的论文,可去大学图书馆通过检索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如是了解寄生虫的一般知识,可去书店买本《人体寄生虫学》或《医学寄生虫学》阅读。

食管癌诊断最新方法论文

那么,食道癌怎样诊断是最准确的?

一、X线钡餐造影:有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是通过充分调好钡剂,然后让患者分次小口服用,多方位仔细观察和气钡双重造影,就能发现大多数的食管粘膜增粗、迂曲、虚线状中断,食管边缘发毛,小的充盈缺损,小的龛影,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滞留等较早食道癌体征。

二、 胸部CT扫描:对这种方法诊断食道癌,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对食道癌分期、是否有可能切除、预后性都有帮助。

三、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这是一种简便、痛苦小的检查方法,假阳性率低。大量的实践操作证明在食道癌高发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普查是行的通的,患者检出阳性率高达90%以上,是食道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四、食管内镜超声检查:这种检查的优点就是可以比较精确的检测到病变在食管壁内侵润的程度,还可以检测到食管壁外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清楚的区别病变的部位。

五、 纤维内窥镜检查:纤维内窥镜具有可弯曲、照明好、视角广、安全准确的特点,俨然成为检查食道癌的常规临床争端、术后随访、疗效观察等的可靠检测方法。在早期食道癌中,纤维内窥镜的检出率可以高达85%以上。

以上就是北    京    国    龙   中    医     院的专家为大家介绍的详细内容,祝康复。

食道癌诊断有利于食道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效防止食道癌的远处扩散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临床上常见的诊断食道癌的方法主要有:X线钡餐造影、脱落细胞学、纤维光学内镜检查、胸部CT扫描等。1、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是食道癌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比较简便,患者痛苦小,误诊率低,有高血压、食管静脉曲张、严重心脏病以及肺部疾病的患者为该检查方法的禁忌证。2、食道癌的CT扫描检查: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但难以发现早期食道癌。CT不能鉴别正常体积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法肯定肿大淋巴结是由于炎症或转移引起,更无法发现直径小于1cm的转移淋巴结,将CT与X线检查相结合,有助于食道癌的诊断和分期水平的提高。3、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及贲门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为研究早期食管癌提供可靠资料,结合细胞学和食管内镜检查,可以提高食道癌诊断的准确性。食道癌X线钡餐检查不但要确定病灶部位、长度及梗阻程度,还需判断食道癌灶有无外侵及外侵范围。食道癌检查对早期发现食道癌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不能频繁进行,容易对患者造成心理不安和恐惧的情绪,所以最好根据周期进行。食道癌的诊断尤为重要,通过食道癌的早期诊断可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带瘤生存率及治愈率,防止过早的发生远处扩散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食道癌在国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北方地区更是此病的高发地。为什么食道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研究表明与化学物质因素、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遗传因素及毒菌污染有关,精神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治疗,一定要做好食道癌的预防,那就看看下面关于食道癌如何检查的介绍。 (一)X线钡餐检查:该方法除极早期食道癌不易显示外,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充分调好钡剂,令病人分次小口吞咽,多方位仔细观察和气钡双重造影,大多能发现食管黏膜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或食管边缘发毛;或小的充盈缺损;或小的龛影;或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滞留等较早癌的征像。 (二)食管CT扫描检查: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壁厚度不超过5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表示食管病变存在。 (三)食管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该方法简便,受检查痛苦小,假阳性率低,经过实践证明在食道癌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普查切实可行,总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温馨提示:上述所讲的这些要点就是关于食道癌如何检查,相信你也应该有了足够的了解了吧,在我们了解了食道癌如何检查之后就要做好预防食道癌或及时控制住病情的蔓延,这也是介绍食道癌如何检查的目的。

寄生虫诊断方法总结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诊断 依赖以下几个方面:①流行学史。来自疫区,如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肺吸虫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②临床表现。各有其临床特征,末梢血液嗜酸粒细胞往往增高。③病原学诊断。在体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或集聚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包囊或蠕虫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疟原虫等,寄主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而确诊。④免疫学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皮内试验又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肺吸虫皮试等属前者,可作为临床过筛或流行学调查。利什曼素皮试等属于后者,只在疾病恢复期出现阳性反应,仅能用作流行学调查,了解该病过去在该地的流行情况。目前常用的血清免疫学试验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灵敏度较高,后两者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寄主的特异性抗体,目前也已建立检测虫体循环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考核。⑤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