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如下:
艺术是人类的审美欣赏或创造活动。科技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自然,社会,自我)的活动。
科技的进步给人们进一步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比如乐器音色的改进,特色摩天大楼的落成...当然同时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力内驱力,比如,建筑艺术对于起重机,吊机的发明实在有着直接的关系。有时候科技就是艺术。科技玩转得好的科学家,比如麦克斯韦对于光速的测定极其巧妙,堪称艺术。又比如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点与人们的审美情趣高度一致。当然科学技术并非时时与艺术向右。就算再精确的计算机也画不出凡高的“自象画”,就算运转再快的电脑也不一定能下赢围棋的高段位高手。
科技与艺术就像是两个亲兄弟,在不断相互影响和鼓励之下改变着自己却又不失本性。
科学也可以从艺术中获得启发和生命力。科学的进一步深入拓展往往会用到人类的激情和大胆的想象力,这都是在艺术中得以发挥和培养起来的能力。科学家可以从艺术中吸取生命力,受到启发,以提升自我的突破和创造能力。
论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摘要: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之密切, 科学技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具有创造性的 材料和工具,大大的推动了艺术前进的车轮,也为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数码媒体的产生与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他具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技术支持,让不 可能变为可能,艺术使科技不再生涩,让技术提升到艺术层次。 关键词:数码媒体 科技 艺术 Key Words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awing Computer Fine Art Influence 前言 Art Artistic creation Chinese tradition 电脑美术是一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审美领域, 他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其道路必然具有曲折性,所以,如果用传统的艺术的标 准来衡量,作为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数码媒体,人们对它的艺术性产生怀疑。之所以会产生这 个怀疑, 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还局限在对传统艺术的定义上, 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应该具有太 多的理性,而技术恰恰是理性的。那么,在这个科技时代,艺术的范畴是否应该扩大?我们 的思维是否应该解放?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传统艺术与新形势下新的艺术样式的关系呢?我 们不妨从艺术的定义着手,结合时代特征,运用科学技术为艺术开拓新的领域,丰富、发展 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 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 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而数码媒体是 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 基础上的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的萌芽、 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 远的史前时代。下面仅在材料的变化上对中国绘画做简单的介绍。 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 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 这时候的中国绘画主要 以岩画为主,比如黑山岩画 《狩猎图》 、花山岩画 《战争庆典牧放图》 ,它们大多分布在西 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这时候的绘画主要反映的是人类的日常生活, 比如狩猎、庆典、丰收等场面,至于出现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向上天祈求雨水、 丰收的,有说是为了诅咒猎物,可以更容易猎取食物的,不管哪种说法,这时候的绘画,还 不具有审美的价值,并且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炭,然后在石壁上作画,工具简单、目的单 纯。不难看出,这时候的绘画,主要是受生产力的约束,后来,原始社会进入新石器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已掌握了制陶技术,很快陶器便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器皿。出于物质 和精神的需要, 原始人在陶器上绘有各种纹饰, 后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 高, 在陶器上描绘的纹饰图像也日趋丰富多样。 这时期的绘画, 已经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战国时,中国绘画就已出现了人物帛画,到晋唐时人物画更是艺臻成熟。五代两宋时 期,山水画、花鸟画得到了全面发展。战国时期的帛画《美女龙凤图》 ,已经使用毛笔在帛 上作画,虽然手时代的影响,只有简单的黑色,但是依然不影响他的艺术价值。到了唐代, 绢类画盛行, 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也反映在绘画材料上有了新的革新。 此时, 文人画也开始盛行,同时宣纸也出现,这个给后代带来巨大影响的材料,到现在我们都还在 使用,宣纸的出现,为文人写意画创造了条件,也为苏轼、梁楷等人创立的文人写意画的辉 煌成就做了铺垫。到了元明清,在纸的创新上,没有多大的进展,更多的是讲究纸、墨、水 之间相互作用。 到了近代,人们开始做材料上创新,接受国外作品的精华,尝试用外国的材料进行绘画 创作。在清朝,出现宫廷画,同时以任伯年等人为代表的“海派”也相应成立,他们都是接 受过外国艺术熏陶的艺术家, 不在拘束了传统的绘画, 为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气象。 材料上, 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也开始使用金箔、棉麻、纤维布、各种板材或其他复合材料等,在创 作材料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 中国绘画,从原始社会的产生,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它的特点与时代、科技息息相关, 但是,南齐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上提出的“图绘六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夫画品者, 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图有六法,罕能 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 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二、电脑美术的产生 电脑美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63 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罗兰德通过开发图形 技术处理人与电脑对话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电脑美术更多是通过各种设计软件,比如 Photo shop、Corel Draw、CAD、MAYA、3DS MAX 等来达到创作的目的。 电脑美术出现在我国,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1993 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第一个电脑 美术班,被认为是电脑美术在我国发展的起点,也开启了计算机介入传统绘画的先河。对于 这个趋势,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当然,也有不少人心存忧虑,担心计算机介入绘画会给传统 的绘画带来伤害,同时,过多的机器化,是背离传统,对传统的抛弃。虽然有着各种议论, 但是不可否认,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绘画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它为传统 绘画带来了新的景象、新的动力,开拓了一个传统绘画发展的新领域。 电脑美术,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传统绘画不具有的特点与功能。比如,它 具有高效率,同样的创作,它需要的时间要比手工创作少;它的创作都在电脑中完成,借助 其他辅助设计软件, 能够很容易的进行修改, 还可以进行可逆操作, 恢复复前面的创作步骤, 这都是传统绘画不能比拟的;同时它还具有创作周期短、画面逼真、运用软件种类繁多等功 能。 对于电脑美术这个新事物, 前进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我们应该给予给多的关注和指引、 包容,而不是盲目的排斥,不可避免地,它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慢慢去完 善。电脑美术是传统绘画发展的趋势,是传统绘画发展的产物,同时结合了当代科学技术的 成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三、科技与绘画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在谈科技与绘画的关系之前, 我们首先要区分科技与科学的概念。 科学与科技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他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世界,从而指 导人类进行社会实践,侧重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科技可以理解为在科学 、 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他的任务是改造世界,侧重于回答“做什 么”“怎样做”的问题。艺术是一门创造性的思维学科,具有主观性,但是,艺术源于生活, 、 高于生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实际、没有规矩。在艺术的本 质上,有表现说,有再现说,有表现再现说,不管哪种学说,都没有否认艺术源于生活的本 质,那么,我们不难理解,艺术与科学是平行的,是相辅相成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探索世 界,解答实践中的“为什么” ,然后告诉我们“怎样做” 。 科技,作为手段和工具,是科学探讨世界的媒介和结晶,如果说科学和艺术是思维上的 东西,那么,科技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可以说是凝聚了科学智慧的产物。邓小平同志曾经 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作为我们改造世界的媒介,具有不可 代替的作用。那么,对于我们绘画艺术呢?有不少人认为,科技的产生会导致机器和技术的 统治,从而使艺术机器化、标准化,这与艺术审美是背道而驰的。对于这种观点,本人持保 留态度。这如上面所论述的,科技,是一种手段,换言之,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材料,与传统 绘画传作中的笔、墨、砚、纸是同种功能的。我们的艺术家从来没有中止过对绘画材料更新 的探索,齐白石曾用胡须沾墨画虾,徐悲鸿曾弃笔泼墨成马,李铁夫曾经尝试在宣纸上画水 彩画,有人用手掌作画等等,虽然,这些都有剑走偏锋的意味,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在绘画创 作新材料的探索上的作用。 现在,科技只是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材料――计算机,通常称为电脑,电脑就 是科技的体现,但是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电脑创作的画,虽然具有华丽的、一些传统绘 画无法表现的画面,但是却没有多少内涵,不具备传统绘画的韵味,是得其形而忘其神。姑 且不讨论这种说法的对错,就反对者而言,他并没有否认科技与绘画创作的联系,只是看到 其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科技对绘画创作的材料的更新、 思维的变换、 创作方式的革新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但是, 科技是艺术创作的手段、 工具, 艺术创作才是目的, 但是, 对于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的关系, 不少人就是没有理解这层含义,本末倒置,把科技当成目的,把科技当成我们改造的本身。 所以,我们要强调艺术与科技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四、电脑美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 电脑美术对传统美术的促进 我们谈电脑美术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谈论电脑美术能否代替传统绘画的问题,其实,这 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假命题,或者说本身就是对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的误会。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代替旧事物,但是传统绘画显然不是旧事物,它依然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和理由,它是我国璀璨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所以,我认为,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不是代替与 被代替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关系。正如我之前一直坚持的那样, 科技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让科技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发展传统 的绘画服务。 电脑美术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为传统绘画传作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手段,更大的开 发了创作者的思维,满足了他们的在传统绘画中无法达到的创作画面。靳棣强老师,是我国 香港著名的设计师, 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完美地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融和在艺 术创作中,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刻理解的结果。他运用水墨、书法等传统绘画中的精 髓,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让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电脑美术对 传统绘画的再创新再创造。 同时,电脑美术的创作周期越来越短,这是传统绘画不能比拟的。它让创作作品更加容 易、更加迅速的表现在受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参与美术鉴赏,这对我们的创作者有很大的意 义,可以明白自己创作的不足,进而改正。 电脑美术为创作者提供了不少设计软件,比如 Adobe 公司的 Photoshop、Illustrator。 Corel 公司的 Corel Draw、Painter 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 Draw 更多用来做 图像处理和排版,对于绘画创作,我们根多的是使用 Painter,一个借助手绘板在电脑上做 图的软件,这也是与传统绘画最为相像的软件,但是它有传统绘画所不具有的效果,色彩更 加多样,颜色的使用更加准确。 电脑美术对于传统绘画的作用,当然不只这些,他的作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明 显,所以说,电脑美术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是传统美术的深化与升华。 (二) 电脑美术对传统美术的消极影响 自从 1984 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专门从事设计的电脑,似乎预示着电脑介 入艺术的时代的到来, 以此同时, 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了电脑技 术,就可以成为艺术家,可以代替基本的美术基础的训练,正是这个思想误区,才使电脑美 术这个概念被歪曲, 被误解, 以至于现在不少学生选择电脑美术而不愿意选择其他绘画专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地步,不仅硬件更新迅速, 软件的开发更新也是速度惊人, 按照一些设计师的话来说, 很多时候我们跟不上电脑软件更 新的速度,刚学会旧的版本,新的版本又出来了。就在这种更新、学习的过程中,有多少人 还注重基本的绘画能力的培训?随着电脑的越来越人性化, 一个指令就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 图形, 一个外部插件, 可以完成一些让你无法想象的特殊效果, 就这样, 大家都习惯于安逸, 习惯于拿来主义,还有谁注重个人文化的修养?个人艺术素养的修炼? 现在许多人热衷于对着教程,模仿别人的创作, “创作”出来的作品,确实美轮美奂, 是一种很好的视觉享受, 但是, 看久了,你会发现审美疲劳,因为大家都在模仿,千篇一律。 正如美国设计师鲍勃.吉尔所说的,设计师现在必须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他们必须是有头 脑又想法的人。他把创作比作为解决问题,而创作者就是解决问题的人。试问,你对绘画的 基本元素、原理不了解,怎么去创作,或者说怎么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电脑美术的商业化,使它很难达到传统绘画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让不少人对传统绘 画产生误解,过于追求商业价值,批量生产,这是对传统绘画的最大伤害。 所以,电脑美术的发展为绘画创作带来了方便,而这种方便却让人学会了懒惰,成为一 部只会模仿,只会复制、粘贴的“机器人” 。但是,归根到底,这是人的思想意识造成的, 让自己成为被电脑支配的工具,就像勃克林所说的, “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 料的奴隶。 ” 五、结束语 综观整个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都会产生一种 新的艺术样式,所以,电脑美术是计算机发展与迅速普及所带来的产物,是传统绘画发展的 新样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的思维意识也在变化,人生观、价值观已 经有别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 很难说是前进还是倒退。 然而在对待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的 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意识误区,这正也是我们要讨论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一直认 为,科技是我们作用于其他事物的工具,是为我们所掌控的,它对绘画艺术的介入,只是新 手段的产生, 而不是洪水猛兽, 更不是代替传统绘画的灵丹妙药。 电脑美术的产生正如汽车、 飞机的产生,汽车、飞机是辅助人类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工具,它们的存在,不会 否认双脚的价值。同样地,它们的产生,难道让人类的双脚产生退化?可以让人类自己砍去 双脚?所以,需要正视的是人的思维意识,而不是科技本身,科技是人类在科学的指导下发 明创造的东西,而人才是主体,一切问题的产生,只是人类的意识的思维误区造成的。 电脑辅助美术创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任何一个站在时代前端的 艺术家, 不能只理会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方便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培养, 也不能只抱着传 统这棵大树,而惘视科技的发展为传统艺术带来的养份。 电脑美术来源与传统绘画, 是传统绘画在新形势下的新样式和升华,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 两者割裂。 “水壶的用处在于它是空的,水可以倒进去,不在于水壶的形状,或它是什么材 料制成的” ,老子的这句话,或许是我们对艺术与科技,电脑美术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的 最好阐释了
科学与艺术殊途同归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但是,如何前往外星球?科学家估计,如果用化学燃料的飞行器,前往最近的适宜生活的星球要5万年。如果想要在人类寿命期限内移民,我们必须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飞行器,同时还要保持舱内的人们在飞行过程中能持续抵御来自外太空的种种辐射。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对宇宙万物的惊讶心态和好奇导致的观察思考,不是确定性本身,更不是死板、现实、不容置疑的代名词。有人甚至认为,未来的科学就是 “思的艺术”,科学与艺术殊途同归。如果真的有外星生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国家地理杂志》节目根据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推论,用电脑画了“外星邻居”的生存状态。这是霍金提出“人类千万不要和外星生物接触”的警告后,首次向世人展示他想象中的外太空生物。本来,这只是一则小新闻,最多引起公众的一点好奇心而已。可是,有意思的是国内部分网友的反应:他们对霍金的奇思妙想嗤之以鼻,甚至觉得这种空想是小说家的娱乐产物,霍金去干这事儿有点无聊。对比恰恰就在于此。我们是一个非常讲究现实的民族,只要与现实发展无关、与社会活动无关,那就只是在想象、在娱乐、在消磨时间,是青少年才会玩的东西。一位名家大师,似乎更应该做一点严肃事,方能匹配他的身份资历。结果也正是如此。不妨回想一下,活跃在公众视野里的国内科学家,但凡与他们有关的新闻,无论好坏,基本都是正经事。一个标着某某院院士的知名人物,大张旗鼓地向媒体公布,自己幻想了哪些外星物种,简直像个笑话,会被斥为不务正业。然而《国家地理杂志》作为蜚声全球的媒介,就是这么做了,霍金作为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也这么做了,丝毫没有别扭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呢?“科学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非常重要”这个论点,在中国其实早已人尽皆知,属于中学议论文的常规命题。换句话说,一个小孩子,都可以滔滔不绝举出爱因斯坦爱拉小提琴的例子,来表明想象力的重要。成年人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科学理论、科学概念、科学假说,很多都是先有自由想象,再有后人经验论证。想象力是发明的关键,没人会否认这个观点。可是以上熟得不能再熟的大道理,经过霍金事件的检验,只能让人感慨:原来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一套科学态度、科学规则,真的没把想象力放在眼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缺乏想象力。只要看看网友的恶搞视频和创意动漫,看看原创的博客论坛和生活点子,就必须承认,当下年轻人的创新能力,丝毫不亚于霍金的 “奇思妙想”。问题的根本在于——即便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消遣,与一本正经的科研工作、踏踏实实的勤劳奋斗,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换句话说,不是我们的想象力出了问题,而是有的评判机制有点偏颇。这首先是因为,很多人总是把绩效、实用排在第一位。短期内看不到结果的研究,都难以维持下去。比起停留在“想象”阶段的产物,还是有“应用前景”的发明更受人尊敬。或许,这是社会转型期、加速发展期难以避免的人心浮躁和功利至上。2010-08-11 05:52 回复平行的C宇宙2楼2010-8-11 05:46 回复 封平行的C宇宙11位粉丝2楼其次是因为,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太狭隘。科学是什么?大多数人脑海里可以列出一堆直接等式:科学=事实=逻辑严谨=无可辩驳=确定性。但是回顾西方的科学发展史,答案并没有如此简单。17、 18世纪,科学是人们征服自然的工具,所以近代社会,机械力学占统治地位。 19世纪后,科学家的兴趣已从技术应用,转向知识理论体系、实证性研究。于是,理想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客观真理。科学家的工作,就是提出假说、预见事实、验证理论。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逐渐融合,对自然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开始相互关联。尤其是量子力学,让科学家们感到了困惑。 “薛定谔的猫”,更是连霍金本人都喊头疼。薛定谔自己挖苦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只有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这是违反我们的日常经验的,因为日常经验是,无论有没有打开箱子看,猫死了就是死了,活着就是活着。为了更好地解释薛定谔方程,后人提供的一种解释是,存在 “两个可以独立演变下去的世界”,因为选择的不同,每个世界都是真实的。这对历来讲究确定性答案的科学而言,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正反两派的辩论,至今都没有达成共识。曾经,大家都以为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解释已经达到终点,剩下的只是进一步精确和修正而已。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被称为经典物理学万里晴空中的一朵 “乌云”。传统科学中,绝对化的确定性、精密性、必然性,受到了不确定性、模糊性、偶然性的影响。宇宙远没有过去想象的那么简单、清晰、易解释。同样,科学本身也处在不断推翻、再建、再推翻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所有的人类发明,无论科学还是艺术,无论定理还是文化,都是对宇宙、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这种追问,显然既包括理性的观察所得——科学体系,也包括感性的价值审美——人文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外星生物的存在状态、研究人类的基因图谱、谱写更好听的音乐等等,都在同一个精神层面上,都是对世界本质的探寻、对生命真谛的拷问,并无高低优劣之分。说到底,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对宇宙万物的惊讶心态和好奇导致的观察思考,不是确定性本身,更不是死板、现实、不容置疑的代名词。有人甚至认为,未来的科学就是“思的艺术”,科学与艺术殊途同归。有一天,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何谓科学,何谓科学精神时,我们就不会嗤笑霍金的奇思妙想,不会把空想仅当做娱乐消遣。那时,也许就离诺贝尔奖更近一步,离造福人类的宏愿更近一步了
真有才= =最有味了
外科;学科名。以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这些疾病往往需要以手术或手法处理作为主要手段来治疗。因此,手术就成为外科所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们也往往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作为区别内科还是外科疾病的标准。但外科学并不等于手术学,手术只是外科疾病治疗方法中的一种。 外科检查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皮肤、淋巴、甲状腺、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生殖器等检查,初步排除常见疾病。手术范围扩大到身体各个部位,并且向深,难发展,因此促使外科不得不进行更细的分工,在外科范围内除了普通外科(包括腹部外科)外,分别成立了颅脑,胸腔,心血管,泌尿,矫形,整形,创伤,烧伤,肿瘤,小儿外科,神经外科等,有的还建立显微外科器官移植等专科。 一般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一般通俗的说外科就是该缝的缝,该切的切,该据的据,该补得补像木工活。但好的外科医生一定也是好内科医生。
要保证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与满意度,就必须从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入手,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并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正确进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胸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病人来院就诊,其需求重点不外乎是医疗服务的有效及舒适。虽然医疗有效,但病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反之,若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爱护及帮助,病人必然会觉得舒适,即使病情没有得到改善,也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有效。我院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胸外科手术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38例病人,年龄17-68岁,其中食管手术23例,肺癌5例,自发性气胸2例,贲门手术7例,纵隔肿瘤1例。
2 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
创造舒适的环境 完善的卫生淋浴,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橱、床头柜妥善放置病人生活用品,利用艺术壁挂装点美化病区,适宜的声响、光线、温湿度,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饮食每日配餐员预定,开展点菜业务,饭菜、开水、药品送至床边,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减少清扫消毒工作与病人就餐、治疗时间的冲突。病人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疗。
营造良好的气氛 重视服饰美及护理人员仪表风范,入院接待热情主动,作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病人从新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并因受到重视、关怀,使不愉快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对本次治疗充满信心。
做好心理干预 提倡情感服务,面对面交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因人而异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交代注意事项,评估心理状况,满足病人心理需求。来自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关系对病人的支持与关怀也可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精神压力。
饮食指导 认真评估,指导合理进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练习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开胸术后咳嗽排痰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导病人深呼吸,取半卧位或坐位,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咳嗽 方法 :半卧位或坐位,深吸气末停滞片刻后用力咳嗽,气体快速冲出,其运动促进分泌物向上运动或被咳出。
术前准备的舒适护理 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以及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术后舒适护理
疼痛的护理 100%病人把无痛放在生理内在舒适需求首位 ,疼痛是病人最难以忍受的 ,也是舒适护理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使用PCA镇痛泵是舒适护理的首选,它体现了持续恒定镇痛的效果,并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护理。术后可采取半卧位,降低切口张力,减轻疼痛。翻身、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与身体同步移动,以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不适,各种护理操作轻柔、熟练。
呼吸道护理
持续吸氧4-6L/min,48小时左右。 协助其翻身,并指导有效咳嗽,每2小时叩背1次,自下而上,由外而内,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
常规雾化吸入。加入药物: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吹气球练习
引流管的护理 向病人详细说明各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消除对引流物的恐惧心理。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逆流,翻身时注意必要的依托、协助。
留置胃管的患者可用绳子将胃管系于耳后,妥善固定,告诉其防止脱出,保持引流通畅,可予以湿棉签湿润嘴唇,必要时予以湿纱布覆盖口部以减少水分丢失,增加舒适感。
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定时挤压胸管,观察水柱波动,每日更换胸瓶,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 医生予以处理。
留置尿管的患者妥善固定,翻身时避免压在皮肤下,尿管定时夹放,避免逆流,每日更换尿袋,每日清洗会阴部。
活动宣教 术后即可活动四肢、翻身等,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睡眠质量差的护理 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日常护理工作动作轻柔。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心理负担。
3 讨论
将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接受手术充满信心,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2]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从麻醉苏醒、创口愈合到生理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正确、及时、多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对手术治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胸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 经验 , 总结 了一套较为系统可行的术后护理指导原则,根据这个原则,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 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呼吸功能
胸外科患者手术后由于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加之胸部切口疼痛、胸带束缚等因素都会影响呼吸,甚至发生低氧血症。因此手术结束后患者常需入恢复室。调整患者处于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患者在恢复室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充分补充循环血容量,调整适度的血液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含量。必要时提高吸入氧浓度,根据病情或保留气管导管,或短时间的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CO2潴留及缺氧的发生[2~3]。
2 术后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我们主要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疼痛原因,鼓励患者在心理上有战胜疼痛的信心;指导患者深而有节律的呼吸,并专注于呼吸运动,有效地促进肺的复张;护士和家属多与患者交谈或指导其有节律稳定地在皮肤上做环形按摩或双眼凝视一点,转移注意力,减轻术后疼痛;另外,可多听一些轻音乐,放松精神,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3]。(2)应用镇痛药的护理[4~5]。对认为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同时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自控镇痛(PCA),术后应告诉患者应用PCA 的治疗目的和使用方法,并经常巡视,定期评价镇痛效果,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3)一般护理。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咳嗽等一些活动;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鼻胃管;防止伤口感染;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
3 呼吸道的护理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防治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至关重要。(1)病室环境要求:ICU 层流消毒病房室内温度20 ℃~24 ℃,湿度50%~60%。普通病房内要求空气新鲜,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并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2)术后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并能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刀口疼痛。(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在深吸气末从深部咳嗽,以利于排出痰液。②经常给患者拍背。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操作着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从下到上、从外向内。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雾化吸入。用药: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 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每日3 次,每次20 min,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阻力,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药物直接进入肺泡,减少感染。④鼓励患者吹气球。患着深呼吸而使膈肌下降,改善无效腔通气,有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保障有效通气,预防肺部感染。⑤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但避免过度,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重,以防意外。(4) 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能使口腔内的细菌减少,防止细菌下移,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清醒的患者还可鼓励漱口,但应防止误咽。(5)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切口疼痛、插管不适,限制了患者咳嗽,术后应充分镇痛,应用止痛泵48~72 h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体力,避免无力咳嗽。(6)充分补足液体量。应注意给药时间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引起肺水肿[6]。
4 康复护理
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在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术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麻醉未清醒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做被动性活动,上肢各关节活动,按摩下肢。特别是老年患者,要经常活动四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以下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醒之后,即可鼓励其做深呼吸。嘱其主动做指、趾、腕、踝、肘、肩、髋关节的活动,尤其是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即可翻身、转颈、半卧位或坐位。(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第三天,病情稳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已拔除,就应鼓励和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是在床边椅子上坐片刻,每日2~3 次,第四天可扶床试走,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患者确实刀口疼痛较甚。下床活动不可勉强进行,必要时可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后再下床活动,以减轻患者痛苦,达到预期的效果[7~8]。
【参考文献】
1 钟玲,杨明华.手术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与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0,22(4):154.
2 张晓霞,邓曼丽,安静,等.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77-78.
3 于丽英.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6):721.
4 于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
5 黄淑敏.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及护理.天津护理,1999,7(3):92-93.
6 尹淑芳,高占清.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5(7):91.
7 张丽娟,马玉梅,彭九玲.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8):615.
8 戚菊梅,张香云,张君毅.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的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4):97-98.
浅议胸外科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外科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泌尿外科医学论文
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泌尿外科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泌尿外科专业范围主要覆盖很多方面,常见的有疝气、隐睾、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等。以下是我整理的泌尿外科医学论文,欢迎阅读。
随着泌尿患者数量的增加,临床护理的工作也越发的重要。实践证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还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恢复速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泌尿外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复发率都较高。泌尿外科疾病与饮食、机体、遗传、药物、感染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所以针对泌尿外科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有着很关键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泌尿外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每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200例患者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33~62岁,平均(±)岁。两组患者疾病史、体重、文化、经济等都没有明显的差别,即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分为术前教育和术后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加强患者对自身了解,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自身泌尿系统和与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及生理知识,向患者讲诉泌尿外科疾病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对健康危害、感染途径、用药注意事项、饮食结构以及护理常识,为后期治疗做准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饮食方案。
术前护理 主要包括一些几个方面:①安抚患者情绪:患者在术前会产生焦虑情绪,情绪严重者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焦虑原因,并采取相应安抚措施,告知患者手术的主要内容和手术的安全性,给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坦然面对手术;②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某些手术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③对于一些焦虑现象严重、情绪激动的患者,酌情给予口服或肌注射器安定,用鼓励性语言沟通,并且协助麻醉师摆好体位,密切观察心电图,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手术人员[2]。
心理护理 从患者住院开始,接诊人员应态度和善,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加医患人员关系。耐心询问患者病情,不适症状,针对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言语要委婉,主治医师要对医院及自身实力充满自信,增强患者安全感。对于术前比较紧张的患者,护士要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详细的介绍手术的相关的情况,讲诉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消除由于未知而带来的恐惧。术后护理人员及时问候患者,对手术的成功表示祝贺,这种心理上的鼓励和安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饮食指导 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与患者的饮食结构有着密切联系,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利于泌尿外科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应注意少喝浓茶,多吃猪肝、鸡蛋,以及新鲜白菜与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少吃动物的肉、内脏等动物蛋白高含量食品,少吃菠菜、甜菜根等含钙丰富食物以及草酸多的.蔬菜,术后禁食1~2d[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
3、讨论
泌尿外科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对患者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意义重大。本文数据显示,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健康教育、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率分别为和,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和,并发症和复发率分别为和,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和。这些数据表明,对泌尿外科患者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惠连.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2):2295-2296
[2]赫丽杰,丛辉,卢德祥.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1):155-157.
[3袁平西,张雪琴.泌尿外科感染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456.
从英国前卫艺术看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以前卫、酷炫著称的yBa(英国青年艺术)在90年代获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功,一提起yBa,就令人想起达米•赫斯特(DamienHirst)和他的动物标本、雷切尔•怀特瑞德(RachelWhiteread)对空间的填充和塑造、克里斯•奥弗利(ChrisOfili)的黑人圣母和它的大象粪。1997年在伦敦皇家学院和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举办的“感性展”在引起争议的同时,也增加了yBa的知名度,确认了典型的yBa风格:性、死亡和宗教等单纯的主题、玩世不恭的态度、游刃于低俗到崇高之间的大众美学,总之,强调消费社会中感性生活经验的强烈风格。2003年,达米•赫斯特在伦敦最时尚的私人画廊“白色立方(WhiteCube)”举办了他8年以来的首次个人展“无常时代的浪漫(RomanceintheAgeofUncertainty)”。进入画廊的第一件作品是浸泡在他著名的玻璃箱中的“浪子”–劈成一半的小牛。赫斯特自称基督教徒,他曾说,所有浸泡在弗尔马林液中的动物都象征着基督受刑。画廊的墙上、空气上地上都充满了血腥味,看这样的展览,让人想起伍迪•艾伦(WoodyAllen)那句名言:“你仿佛是在快速地穿越笼罩着死亡阴影的山谷”。主要的房间里有嵌在墙壁中的代表12个使徒和基督的玻璃柜。每个使徒的面前都放着一个盛着弗尔马林液的小玻璃箱,里面浸泡着被剥了皮、切割过的牛头。12个厨柜里装着不同的科学实验用的玻璃器皿、骷髅、十字架、更刺激人神经的是,地面上撒着的鲜血(鹿血)上。房间靠墙放着12个不朽钢玻璃柜,分别代表12个牺牲的门徒和他们所受的各种残酷的极型。每个玻璃柜都在被切割的牛头的目光注视下。一个外表被烤坏厨柜代表被剥皮牺牲的圣徒巴索罗缪(Bartholome)。面向犹大的牛头是黑色的,背向人,牛眼被绑着。一团塑料管从玻璃柜中滑落下来,象征犹大被分割的内脏的,犹大的鲜血一直滴落到地板上。与之相反,基督升天场面被表现得纯洁无暇,没有丝毫血腥。打开着玻璃柜门、闪亮的玻璃架和展翅欲飞的玻璃鸽,象征着圣灵通向天堂的路。画廊正前方的玻璃柜空着,它前面的玻璃箱也空着,只盛着弗尔马林液,象征着信仰的纯洁,抑或信仰的缺失?与使徒相对的是两个大型浮雕画《狂喜》(Rapture)和《挚爱》(Devotion),闪亮的蝴蝶和彩色玻璃象征着天主教堂的光彩。使徒的命运所映射的人间的恐惧和残暴,与教堂中象征上帝荣耀的华丽图像形成巨大的反差。在画廊的楼上,还有更多的牛头和白色斑点画、药片和地理标本、粘着死苍蝇的单色画和插着玻璃碎片的牛头。两个被碎玻璃镜子刺穿的牛头产生出万花筒般闪耀的折射光。它们分别代表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这件关于诱惑和惩罚的作品,仿佛象征人类的自省之源。墙上的13幅癌症系列的黑色(TheCancerChronicles)油画,以琥珀似的透明树脂画成.每个画面都由一个人类历史上致命的疾病命名:麻风病、天花、梅毒、癌症、艾滋病等等。它似乎在警告我们:生命不仅短暂,而且每时每刻都有致命的危险。画廊外面是一件同样惊人的作品,这件22英尺高的巨大的雕塑名为《慈善》(Charity)。它的原型是传统的西方基督教堂中以残疾少年为模型的慈善箱。这个上世纪50年代版本的慈善箱,以一个腿部残疾女孩为模特。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惹人爱怜的残疾女孩竟然成了被抢劫的对象,她手持的慈善箱被撬开、只有几块零钱散落在地上,而那个作案用的铁棍就扔在她的脚边。这件波普风格的作品是对世俗的物质时代的极大讽刺:基督教宽容、博爱和助人的精神早已被洗劫一空,教堂的慈善箱变成了教会宣扬道德准则的虚伪标签。面对这样一个展览中,人们很难猜透赫斯特到底在想什么。有人说他极度认真,有人说他是在开玩笑,有人说他为了震惊而制造震惊。这种充满了感性刺激的展览,满足了人们对于恐惧、神秘和时尚等种种好奇心,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同时也是对英国现代艺术大师弗朗西斯•培根暴力取向的艺术风格的一种婉转的纪念。英国《卫报》的评论称每件作品都非常"响亮",都不会“死亡或是消失。”新哥特式(neo-gothic)式风格1992年,赫斯特在萨奇画廊展出了他成名作《在活人心目中物理死亡是不可能存在的》(ThePhysicalImpossibilityofDeathintheMindofSomeoneLiving,1991)。一条足以吞下一个人的14英尺长的老虎鲨鱼浸在无色无味的福尔马林液中,它笔直的流线型身躯强壮有力,一对眼睛依然警觉地睁着,微微张开的嘴巴里露出两排锋利的牙,像它还活着的时候一样凶残可怕。赫斯特的老虎鲨鱼令人想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好莱坞恐怖片中,那个食人不眨眼的大白鲨。它们都象征着死亡、残暴和毁灭性的力量。在《圣经》的“起源篇”中,上帝赋予人类捕猎所有生物的特权。然而,赫斯特的鲨鱼动摇了西方以宗教为基础的最根本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它让人感到:我们—人类不仅仅是猎人,也是猎物,我们不过是自然界中循环不止的食物链中的一环。科学试验vs实验艺术达米•赫斯特一向以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的动物而著称,他惯用的展示媒介是医学试验用药柜和玻璃箱。和其他许多yBa艺术家作品一样,他所表现的科学试验性与英国视觉艺术发展史密切相关。除了外来的宫廷艺术家荷尔拜因、凡•代克、鲁本斯以外,英国对于世界视觉艺术的贡献主要是从牛顿1704年的发明开始的。牛顿的七色光谱系列在当时比任何英国艺术家的影响都要深远。1740年在英国出版的绘画论要求所有英国的风景画家系统地学习牛顿:“光与色的规律,正确地说,产生所有可见世界的各种现象,能够提供给人无穷无尽最令人愉快的享受。"以科学的精神对待艺术促进了英国以特纳和康斯泰勃尔为代表的风景画传统,并且开启了19世纪印象派的先河。19世纪早期英国画坛以风景画为主导,康斯泰勃尔和特纳都是对自然极致精微的观察家。康斯泰勃尔对云的观察和记录就象科学实验一样精细。他在一幅画云的习作后面写道:“汉姆斯泰德。9月2日,1821。"10到11时,晨,晴–银灰色的云笼罩着闷热的地面,西南微风,白天晴,晚上有雨。”康斯泰勃尔是自然主义者,也是诗人,他对于家乡的灌木丛、小河、马、小路、草垛…都充满了情感。康斯泰勃尔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吉尔博特•怀特(GilbertWhite)1813年所著的萨尔博尼的自然史。他赞美怀特“以清晰细致的观察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真诚的爱”,而他把这种爱融汇在自己充满诗意的画面里。特纳是另一位歌颂自然的诗人。他在大自然中发现了野蛮不可思议的力量。他对于崇高和狂野的自然力量的追逐,就如同诗人拜伦对暴风雨的赞美:“让我是你的凶暴和狂喜的分享者,让我是你的一部分。”特纳受到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高度评价。罗斯金认为特纳不仅是自然表面的观察家,而且是一个科学家、分析家,一个能够揭示山和海的内在的崇高的力量的哲学家。他的作品超越了所有人,不仅因为它美丽,更因为它真实。牛顿的科学不仅影响到风景画,而且还制造了一种深入观察的文化气氛。18至19世纪科学的观察在英国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观念。在国立美术馆展出的德比的约瑟夫•赖特(JosephWrightofDerby)1769年画的《气泵里的鸟实验》(AnExperimentonaBirdintheAirPump),最好地记录了科学思想对于视觉文化的影响。这幅画记录了一个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式的可怕的科学实验场景:一位科学家正在演示气泵的原理,一只鹦鹉被慢慢地闷死在一个被逐步抽干空气的玻璃箱中,在一旁观看的小女孩难过地哭泣起来,不忍心再看下去。这样一个场景真切地展现了在科学和理性之光的阴影下隐藏的残酷。欧洲艺术史上的大师对于人体描绘的精准都离不开通过医学解剖得到的对于人体结构的详尽了解。达•芬奇曾经亲自参与过解剖实验,并画了大量人体素描草图,他画的刨开的女性子宫令人过目难忘。达•芬奇在当时就曾怀疑过有多少人能有勇气效法他解剖人体,喜欢人体艺术的人也许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陪着那些被剥了皮的、吓人的尸体呆上一晚上呢?象达•芬奇一样,18世纪的英国艺术家对自然的好奇心也表现在解剖上。英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动物画家乔治•斯塔布斯(GeorgeStubbs)的赛马图就挂在伦敦的国立美术馆中怀特的表现科学实验的作品旁边,他同样显示了对于自然研究的执著和热情。斯塔布斯画马、狮子盒长颈鹿,他的画抓住了18-19世纪英国人对于狩猎和赛马运动的热爱。同时,斯塔布斯对马的知识也是通过解剖得到的。他擅长画马,是因为他对马的内在结构的详尽了解。1766年,斯塔布斯发表了《马的解剖》(AnatomyoftheHorse)。他对于马的身体结构的精确细致地描绘,在自然史和艺术史上有着相同的地位。《马的解剖学》只不过是英国自然观察文化中的一部分。英国人对自然观察的热衷最终诞生了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对于各种动物的好奇心,特别是他饲养鸽子的爱好对他发现和阐释适者生存理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康斯泰勃尔画天空的时候;当达尔文发表《物种的起源》的时候,艺术与科学共享的是基于乐观主义的经验:知识使世界变得更加富有,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而20世纪以来,知识变得可怕了。科技的发达并没有消灭人类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疾病,经济的繁荣也没有能换来全球的和平。现代性之前的恐怖—死亡、疾病、对世界末日来临的恐惧和对现实的怀疑再次出现在艺术里,但是永恒不变的是艺术史上的科学探索精神,艺术家们继续用科学试验的精神不断对现实生活提出置疑。yBa中的马克•奎恩(MarcQuinn)制作的遗传学家约翰•萨尔斯顿(JohnSulston)爵士像,把克隆的萨尔斯顿的DNA放在细菌里培养。他用这种方式挑战了进化论和文艺复兴以来关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简单逻辑。1995年特纳奖的候选人、yBa中的马克•沃林格尔(MarkWallinger)在1994年再此造访了斯塔布斯的绘画方式和赛马这个主题。从社会学和视觉文化学角度,沃林格尔赋予了这个主题当代性意义。马,象征着自由和野性的美,它象征着雄性的力量,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曾经把这种动物当作男性的性象征;马,同时也象征着男性的特权和社会等级制。对于马的鉴别从来都与它出生的种性有关,在英文中,race这个词具有赛马和种族的双重含义。骑马狩猎至今仍然是只有英国皇室才能享受的特权。在《魔力的利用》(TheUseofEnchantment)中,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汉姆从性语汇角度解释了许多女孩对于骑马的热情:“通过驾驭这种强悍的动物,她能够感觉到她对于男性或是她自己内在性本能的控制。”赛马和马术原本是英国皇室贵族和特权阶层的享乐。在1913年的赛马会上,艾米丽•戴维森(EmilyDavidson)为了争取妇女参政的权益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拦截国王的坐骑,显示了女性所代表的弱势群体在现代社会中最强烈的反抗。如今,赛马活动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它成了最大众化的赌博方式,但是具有财富、地位和权力的上流社会仍然在这种游戏中享有特权。就象其它赌博业一样,赌马活动仍然被大资本垄断,赤裸裸地呈现着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交易,而这种交易与艺术市场之间的隐喻关系是不言而喻的。沃林格尔自己也买下一匹赛马,起名为“真正的艺术”。他笔下的马看上去很温顺,但是它们强有力的体态象征着潜在的雄性的爆发力和生殖力。以《种族、性别、阶级》(race,sex,class)为题,沃林格尔的画面对艺术中“再现的政治”(politicsofrepresentation)和“政治的再现”(representationofpolitic)提出了有效的批评。迪诺斯和杰克查普曼兄弟的小型雕塑群《天启》(Apocalypse)又称《地狱》(Hell,1999-2000)中的场景好像是自然史和英国当代风景画的结合,其中的铁路模型和火山喷射的场面令人想起特纳的画面,具有英国艺术中所特有的崇高和怪异感。从火山中冒出是一群穿着纳粹军服的悲哀的玩偶。他们在荒谬的环境下被虐或者施虐,有的显示出基因变异特征,被关在一个仿佛是地狱般残忍的环境里受着无尽的折磨和煎熬。在9个以纳粹符号设置的平台上,分布着超过5000个微缩型人物雕塑群。《启示》不仅仅是谴责纳粹大屠杀的另一个版本,查普曼兄弟还引用了许多基督教历史上的经典图象作为暗喻,比如戈雅和卡罗(Callot)的版画,特别是矫饰主义(Mannerism)和巴洛克艺术中所表现的基督教徒为教义牺牲的场面来表现人类灾难的主题。这样一个火山爆发的场景象征着世界的起源和它的结束,反讽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的直线型思维方式。特蕾斯•艾门(TracyEmin)的床,给人提供的不过是艺术家的物理生存的证明。这张床上有她的睡过痕迹:紧身衣、空水瓶、污点…各种私人的从未被加工过的痕迹。这是艺术家生活经历的展示,她的情感完全隐藏在物质痕迹之后。艺术家所强调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经验,而不是某些模糊的“观念主义”,观众对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也是英国艺术自80年代末以来最重要的特色:那就是以经验主义的实验反拨后现代主义空洞的观念和教条。关于经验的重要例证是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Wilson)在1988年创作的装置20:50。艺术家把整间屋子变成了迷惑人双眼的机油箱。这是对人类感知力的最佳测试,也是巨大的现实经验的证明。这件作品与赫斯特策划的yBa的《冰冻》展同年出现,反映了一种新的趋势:艺术变得可触摸了,更实在了,而艺术中的纯美学和纯观念都显得不再可靠。达米•赫斯特的作品一向很明确地展示他对试验性艺术的态度。他坚持解剖的价值是应该从里到外翻出来给人看的,就象他1995年获特纳奖的作品《分割开的母与子》。他的《赞美诗》(Hymn,2000)直接展示了一个6米高的人体解剖模型(图7)。达米•赫斯特以展示被弗尔马林液浸泡的动物而著称,他的作品展示了生物存在的短暂性。他的作品《爱的内与外》(InandOutofLove)(1991)展示了蝴蝶从孵化到死亡的短暂一生。1990年的装置《一千年》(AThousandYears)由一个腐烂的牛头、糖溶液、蛆虫和灭虫器构成。在玻璃箱里,你可以看到牛头里的蛆虫变成苍蝇。然而,这些苍蝇从未接触过外面的空气就已经死了。如果说《一千年》是人类的历史或是自然史的缩影,那么它的隐喻是悲观的,一切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这样一个悲观的现实情境中,赫斯特把自然史和商业社会的消亡结合起来。在赫斯特最近的展览里,死亡的蝴蝶在画面上飞舞,仿佛艺术家想要抓住自然之美,而不得不杀死他的所爱,如赖特画中正在做实验的科学家;如康斯泰勃尔的《干草车》中在芦苇丛中钓鱼的男孩;又如庚斯博罗(Gainsborough)画中正在追逐蝴蝶的女孩。他们所欣赏的那个自然死了,但是自然在艺术和科学的试验中,在人类对真理的无穷探索中得到了永生。艺术有道德底线吗?西方艺术史上不乏宗教题材的作品,天主教会为了颂扬宗教热情通常有意强调基督和使徒受难的场面,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盛期的艺术作品,都使我们沐浴在天主教所描绘的血腥故事中。而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天主教的人来说,天主教的中心图像:那个带着荆棘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满身流血的基督,是一个多么血腥、多么暴力、多么令人震惊的场面啊!欧洲宗教艺术中的血腥场面体现的是“黑色文化”(darkculture)传统。在欧洲艺术史上,黑色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的希腊悲剧,原始部落的祭祀,它始终贯穿于艺术史中,特别体现于布莱克、博斯、布鲁盖尔、戈雅和超现实主义等荒诞怪异的美学传承上。黑色文化的主题在英国文学名著中也有所表现,如丹尼(Donne)的宗教诗,弥尔顿的《利西达斯》(lycidas)、雪莱的《亥伯龙神》(Hyperion)和泰森(Alfred,LordTennyson)的《备忘录》。它们都通过探讨死亡这个令人恐惧的主题来反衬和引申人类对爱与美的渴望。达米•赫斯特的《死亡之不可能性》(1991)就带有英国黑色幽默的特点,玻璃箱里食人鲨。yBa中的查普曼(chapman)兄弟甚至直接引用了戈雅的艺术图像,他们的作品《反对死亡的伟大行为》(GreatDeedsAgainsttheDead,1994)重现了戈雅19世纪的铜版画《战争的灾难》所记录的恐怖场面。他们把其中的83个场景之一—两个挂在树上的士兵残肢断臂放大成真人大小的塑料模特。19世纪西班牙艺术家戈雅的作品不乏暴力的主题,他的一生经历了西班牙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他在著名的《1808年5月3日的屠杀》中记录了拿破仑侵略军在西班牙大屠杀的恐怖场面。戈雅推崇启蒙运动,支持法国大革命。他在早期的铜版画《狂想曲》中,就曾深刻地揭露和嘲讽了当时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民族传统中的劣根性。但是当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文明的法军侵略自己落后的祖国时,戈雅在侵略者的暴行中看到了暴力革命的恐怖,看到了理性主义光环下的黑暗。他在版画《战争的灾难》系列作品中不断地描绘令人发指的恐怖场面,以此来反对绝对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把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进步和发展的观念简单化、概念化;反对用理性和正义的名义发动战争。戈雅晚年的创作的画面更加恐怖,他悬挂在自己家墙上被称为“黑画”的系列作品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令人震惊、最恐怖的作品,其中《萨徒尔食子》甚至描绘了食人的场面。恐怖怪异的艺术现象往往是荒谬暴力的现实世界的反映。戈雅创作令人震惊的暴力绘画,并不是为了震惊而震惊,而是为了反抗现实生活中的真正的战争和暴力,揭露人性中可怕的暴力倾向。在当今世界这个强权政治和战争再次出现的时代,戈雅艺术的思想性得到更深刻的发掘,他的“黑画”和约翰•列农70年谱写的反战之歌一起,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而且被当代艺术家不断引用。与yBa的“感性”展同时,伦敦出现一个更令公众震惊的艺术事件:这就是英国艺术家凯利(AnthonyNoelKelly)制造的尸体艺术丑闻。他在伦敦1997年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把一系列以尸体翻制的模型涂成银色钉在墙上。凯利在艺术创作中所用的尸体来自伦敦皇家外科医学院。他买通了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把一个尸体的躯干、切下的头颅、大腿等部分偷运回来做模型。艺术家解释说,他以尸体创作的目的是希望借此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美丑观念,人体的脆弱、隐私和偷窥的权力提出置疑。制造震惊的前卫艺术和以震惊为目的的行为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前卫艺术有没有它的道德底线呢?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艺术的范畴之内呢?这些都是难以回答的问题。界定艺术的道德底线是复杂的,但是,当我们在澄清一件作品的道德意义时,我们无法忽略某些最起码的社会意义和道德规范。根据艺术哲学家理查德•艾尔德瑞支(RichardEldridge)的解释,艺术至少应该符合两点原则:首先,这种艺术创作必须是有意义的人类行动。因此,它区别于简单的自然反应(比如哆嗦)或是生理行为(比如呼吸),在某种程度上有必要由理由来阐释和评估。我们可以询问为什么艺术家会这样做。如果答案是“仅仅为了震惊、自我宣传,制造名声或是感性刺激,那么我们得到结论就是:这种可疑的行为不是(真诚的或是完全的)创造艺术,不是艺术所应寻求的最重要的价值,而是在寻求某种其它的回报和影响。”其二,艾尔德瑞支认为,“由于艺术家所呈现的主题集中了思想和情感态度,是带有独特的想象力的材料探索,艺术作品的创作作为一个明确的领域取决于交流和形式因素的综合。艺术家引人耳目的形式安排与他的情感态度和主题意图的考虑是相互作用的。”这与另一位艺术哲学家玛西亚•伊顿(MarciaEaton)的看法如出一辙,她认为:“人的经历,包括创作和参与艺术的经历,与道德、美学、宗教、政治等等是不可分割的。美学的经验是独特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它可以和生活的其它部分割开。”这是两条非常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以它为准则,我们再来看待艺术家凯利的作品时,就不难发现它不能够被算作是艺术作品。尽管凯利是艺术家,他希望以艺术的名义打破人类社会生活观念的禁忌,但是他的作品毕竟是社会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检验,我们不可能只从艺术而不从社会角度看待它,不可能不考虑到社会规范和与之相关的综合因素。凯利的作品触犯了法律和最基本的人伦道德规范,这件作品甚至不够资格被用来做任何艺术评判。英国的媒体在这个问题上也表现得相当成熟。他们把凯利与专偷维多利亚时代墓葬的盗墓贼和哗众取宠的小丑相提并论。凯利因盗窃尸体罪被判处9个月监禁,不仅没有引起艺术界的关注,在大众媒体上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讨论。达米•赫斯特的作品尽管看上去冷酷而且残忍,容易引起争议,但是它并没有触及法律和人伦规范。赫斯特有很明确的创作意图,他通常借用老式自然历史博物馆中陈列标本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他所展示的玻璃器皿既是透视作品的窗口也是有意制造的障碍,它一方面有意吸引观众的视线,另一方面又以极少主义的冰冷而严格的几何形体,把内在的主题客观化、理性化;一方面给人以感性的心理刺激,另一方面又有意避免感性化的表现方式。这与康德反对宏大叙事的观念一脉相承。康德曾经说过:对纯粹实践的理性来说,激情无异于癌症,而且通常无药可医。在赫斯特作品的作品中,感性不过是表象,而内在的内容是康德的不断发掘真相的理性主义观念。至于赫斯特和yBa们是不是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很难下结论,他们的作品虽然能轰动一时,却未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戈雅对于艺术史的伟大贡献和西方黑色文化所具有的积极性。赫斯特和yBa们继续了西方黑色文化和前卫艺术中关于生命的意义、上帝的存在和死亡的极限等终极问题的探讨,他们通常以更直接的反正统的方式介入生活,刺激你的神经、吸引你的眼球,迫使你去思考你也许从没有想过也从不愿意去想的问题。其实,艺术无论怎样介入生活,相对于现实生活而言,它毕竟只能是一种幻象。英国当代艺术家们用偶像破坏式的作品,用令人震惊的方式,试图揭露的是隐藏在全球化旗帜下的垄断经济、强权政治、僵化的艺术体制和物质社会之中的更深层的暴力。刊载于文艺研究2006年第6期注:1.有关yBa,见邵亦杨,“yba与后前卫”,《美术研究》,2005年,1月。,"RomanceintheAgeofUncertainty,",TroubleinParadise,theGuardian,TuesdayMarch2,2004。ünchen,[1971],,TheUsesofEnchantment,PenguinBooks,1978,,“MoralityandEthics:ContemporaryAestheticsandEthics,”inMichaelKelly,.参见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文版。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11月第1版。
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因此本文主要是讨论了这两个文化的异同,找出“原希腊”的东西,区分罗马的创新,给西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粗浅的线索和脉络。经济发展模式希腊是由本土半岛和一些散落在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岛组成的。它三面环海,只有北面与陆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属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它的农业难以发展,为了生存,希腊人学会了和其它地区进行农产品的交换,并逐渐形成了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往来。罗马的环境和希腊类似,它地处今意大利半岛,是一个多丘陵,多沼泽的地区。因此农业也不十分发达。但罗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像希腊一样通过自由贸易,物物交换。它使用的是一种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扩张。为了满足罗马帝国日渐庞大的粮食、财富的需求,罗马人选择了不断地侵略。依靠着强大的军队、武器,罗马从昔日台伯河边上一个卑微的小城一跃成为统治着200万平方英里的帝国的中心。同时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膨胀,使得对这些物资的消耗急剧增多,反过来这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继续扩张,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它由始至终都伴随着罗马帝国。相比而言,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海上环境,希腊发展起来的却是一种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模式。并且,后者己渗入当代西方人的精神领域。除此之外,希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商人进行的海外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本土的农民耕种。希腊城邦中的奴隶数量比罗马少得多,罗马经年累月的征战,带来财富的同时还有大批大批的奴隶,这些奴隶广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产业,比如采矿,冶金,驾船,铺路和大型建筑的建造。可以这样说,古罗马的伟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隶创造的。总的来说,希腊和罗马的经济发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只要稍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后世西方各国基本上都经由了这两个阶段,比如欧洲新帝国对非洲,美洲的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俨然是罗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时期广泛存在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却又是希腊式的重现。政治与民主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6�1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便是立法。在贵族和贫民之间的激烈的矛盾和斗争过程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虽然此法律依旧维护的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利益,在那个时期却又是文明的一大进步。之后陆续产生的《万民法》,《公民法》,《民权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体系的雏形。尤其是《民权大法》中规定的“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后世西方法律中永恒的主题。除此之外,在宗教`文学、雕塑、自然科学等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也为后世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以上只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给后世影响的一些方面做了简要的探讨,我也只能用我粗鄙的文字去叩响西方古典时期那厚重的大门。但仅仅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就足以看出,古希腊和古罗马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多么地深远。也许从这种透入骨髓的深刻中我们能学会反思自己的文化,找到其中的精髓,重新合理地给自己定位,从而更有动力地前进。
爱因施坦认为,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那理论一定有问题。在新的《艺术》教材中将“艺术与科学”的课题放入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大不相同,教师在拿到教材时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就必须做出思考。在此,我就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谈谈对这一课题的理解。 一、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先来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与科学的关系。文艺复兴解放了被宗教禁锢的思想,绝不仅局限于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几个方面,由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新科学运动所构成,这些运动都渗透着一种理性主义,通过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和学术的巨匠,他们在科学与人文的领域中充分施展着多才多艺的天赋,他们跨文化创造的建树起到了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的作用。在这方面可以列举出许多人的名字,如里昂·巴蒂斯塔·亚尔培蒂、韦罗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尤其是达芬奇,他不仅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而且对各种知识也无不研究,从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人文与科学的各个领域。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还可以称得上是雕塑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其在每一学科中,他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最好的是达芬奇,可他并不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在科学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学家,但他对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十分喜好。他积极倡导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1987 年起,先后多次与艺术家合作创造艺术作品,举办“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科学与艺术》的大型画册。时至今日,科学与艺术的融通,应该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它已不单在较高层次上广泛进行,而且逐渐在成为一个“公众话题”。 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我国提出的申奥口号,就是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的奥运、人文的奥运和科技的奥运。在教育活动中,科学与人文的并重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性和谐健全的人,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一个科学与人文日益融通的社会就需要培养既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艺术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为目标。在艺术门类、多学科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联结,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并进一步提出,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在这里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已经是双重的关系了,它同时体现出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已成共识。 二、艺术想像、审美要求对科学的影响 新的《艺术》教材编写原则中有一条是多门类、多学科相融合的原则。在编写时注意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联,例如,中学教材第一册安排了“艺术与数”的单元教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和发现艺术中的“美”与科学中的“数”的关系,沟通美与数的联系,从综合的角度关注艺术、关注科学,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使学生能在艺术与科学的关联方面做些探索。第三册的“表现星空”则从另一角度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做出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联。艺术的和谐与天体的规律之间观念互动。科学的观念和艺术的观念可以通过互相借用、互相启发、互相融通来促进二者的相互渗透。教材选择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来学习艺术的有关知识,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词语移植,而是在精神境界上趋向一致。 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的抽象和总结乃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人文知识、人文科学是泛指对社会现象、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学科和知识。在艺术领域内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将建立起一个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功的总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宇宙观就是人文与科学的关联,把人对自然的认识,自然对人类的作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即生态文明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必须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下进行,把人放在宇宙环境之下,把人放在历史的“链条”上去,使其在综合的文化环境氛围中成长。在现实生活中艺术活动往往是综合的,很少进行单一形式的活动,并且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 中国教育存在的突出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熊十力认为:人的智能(心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叫性智,一种叫量智。性智可以通过艺术、音乐、绘画来培养;量智则可以通过分析、数学、物理的训练来培养。人的性智与艺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学琴棋书画。古人要学习的这些东西,所培养的就是人的性智,也就是把握全局的能力。量智是指计算机能力与逻辑推理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而目前的计算机不能实现人的性智,因为人的许多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包括许多直接经验所获得的知识、直观的能力等,如果要机器完成这样的一种直观判断就太难了。从人的智能开发的角度来看问题,《艺术》教材在培养学生的性智的同时,与培养量智相结合,才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艺术教育的路子。正如姜璐教授认为对学生的培养要知识全面,数理结合、文理结合、技术与基础的结合。当然艺术教育不可能包揽一切,建立新的“双主题”的教学模式仅是为了确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艺术教育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通下会有更多的教学方式出现,也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有不少专家认为,未来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科技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提高人才素质主要是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共同作用,成功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势必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中,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为紧密。科技的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段,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例如:公元前6世纪,毕达歌拉斯学派就把最新的科技运用到建筑和音乐中,将琴弦长短粗细与音律的关系的研究运用到乐器制造中,将美与某种比例的关系研究运用到建筑及音乐中。我国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铜编钟,运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音律技术、冶练与铸造技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在当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建造的;西方油画的发展与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光学是分不开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艺术的式样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电影、电视、时装、工业造型设计、电声音乐等。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如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建筑、电子音乐、电脑动画等已成现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科学与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的沟通是必然之势,让艺术与科学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药理学作为连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一门桥梁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药理学论文 范文 一:药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技术也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 教育 事业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计算机技术与 网络技术 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体系当中极具活力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声音、图像、文本等信息非常强大的处理功能,使得药理学教学当中较为抽象的一些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的效果。笔者在下文中分析了药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1.分析药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忽视了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多媒体的教学形式。由于一部分教师在药理学的课堂教学当中,过于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却忽视了药理学教学的内容,导致药理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教师往往为迎合学生的兴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并未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置于首位,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花哨、新颖、活泼、动感的教学形式与艺术效果,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被忽视,使得学生将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多媒体技术展示方面,并未对教学信息本身产生直接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药理学教学的有效性明显不高。
对多媒体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在课堂上不管是哪种教学手段或者 教学 方法 的使用都要依靠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的这一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按照授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表现,通过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优美的板书以及较为形象的支体动作,为学生讲解药理学的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但是,一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导致其教学的思路被已有的药理学教学课件所制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灵活性,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往往成为课件的解说员或者放映员,对于课堂缺乏运筹帷幄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表现缺乏关注度,也缺乏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整的能力,使得教和学这二者之前出现脱轨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教师人格魅力无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有效性普遍偏低。
过快的教学节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理学教学的信息量明显加大,往往会比传统药理学教学模式的信息量高出2-3倍,为了将教学任务完成,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这时都缺乏对教学节奏的控制,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过多且信息量较大,播放课件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学生在课堂上用于思考的时间较少,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如走马观花。在这种快节奏的药理学课堂,由于药理学信息量较大,学生往往没有思考与做笔记的时间,对于课堂的内容更是难以消化与理解,学生的大脑在一种极其疲备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根本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探讨药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药理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按照药理学的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避免把课件做成与教材内容完全相同的电子书,避免把屏幕视为电子黑板,其次要避免对视听效果进行盲目地追求,避免将一些与药理学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音乐、动画、图像等内容融入到课件当中。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与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内容相结合,精神做好教学的设计工作,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有效的归纳并 总结 ,不要过于简单的罗列,要保持课件画面的清新、简洁,且要突出重点、布局合理,还要确保流畅的播放。另外,药理学教学课件还要按照具体教学要求与课堂实际情况来调整与补充,使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药理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结合传统药理学教学手段存在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际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要按照药理学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所占的时间比例。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形象生动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再把传统教学当中的板书讲授教学合理地插入其中,通过教师自身的语言艺术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讨论与交流的效果。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提升药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控制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调节药理学课堂的教学节奏。多媒体教学具有快捷性与集成性的特点,使药理学课堂教学时的信息量增加了很多。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一部分学生极有可能无法接受大量的信息,教学效果反而会受到影响,导致教学率低下。药理学课程的内容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避免因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也是药理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现。
3.结语
综上所述,药理学教学当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教师必须控制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调节药理学课堂的教学节奏,才能使多媒体教育技术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提升药理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梓南,常刚,刘志远.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药房,2011(28).
[2]游秋云,李沄.药理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4).
药理学论文范文二:临床医学药理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
摘要:目的:评估全科医学《临床药理学》期末试卷质量,反馈教学效果,探讨教学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55名学生《临床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用试卷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难度系数,区分度,信度系数。结论:考试成绩可以信赖,试卷总体难度偏简单,区分度较差,试卷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试卷分析;试卷质量;教学思考
《临床药理学》是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限选课程,以促进医药结合及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以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试卷分析是课程考核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本文通过对2010级全科医学《临床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试卷质量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院2010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013—2014上学年选修《临床药理学》的学生共255人,以李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药理学》(第五版)为教材,共18学时。
(二)命题与考试
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共两套试卷,分别为A、B卷,考前由教学部随机抽取其中一套作为期末考试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共52题,具体题型及其对应的题量和分值分别为:单项选择20题(共40分),多项选择5题(共10分),判断题10题(共15分),名词解释4题(共10分),填空题10题(共10分),简答题2题(共10分),分析题1题(共5分)。
(三)方法阅卷
使用统一的评分标准,为避免主观因素对成绩的影响,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每位阅卷教师判一种题型,由双人核查分数。阅卷完成后,使用试卷分析软件分析分数分布、难度系数、区分度、信度系数等。使用时首先录入试卷分析的原始数据,包括班级名称、课程名称、试题编号、标准分值等,再导入学生学号,依次录入每份试卷每题的实际得分,对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分数分布
有效试卷共255份,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全距分,平均分分,分数段在分的有2人,占;分的有5人,占;分的有48人,占;分的有117人,占;分的有82人,占;分的有1人,占;优秀(≥分)16人,优秀率,及格(≥分)248人,及格率,247人()成绩集中在分,成绩近似正态分布。
(二)难度
难度指考生对某一试题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反映了试题的难易程度,用难度系数P表示,P=得分的平均分满分,P>表示试题容易,≥P≥表示试题难度适中,P<表示试题较难。经试卷分析系统分析,全卷难度系数为,容易题(P>)共34题,分值占分,其中名词解释2题、单项选择16题、多项选择4题、判断题7题、填空题3题、简答题1题、分析题1题;难度适中的题(≥P≥)共15题,分值占分,其中名词解释2题、单项选择3题、判断题3题、填空题6题、简答题1题;难题(P<)共3题,分值占5分,其中单项选择1题、多项选择1题、填空题1题。
(三)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通过考试将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是衡量试题鉴别考生水平差异能力的重要指标,用D表示。D≥表示区分度良好,>D≥表示区分度适中,D<表示区分度差。经试卷分析系统分析,全卷区分度为,区分度较好的题(D≥)共9题,分值占16分,其中单项选择2题、多项选择1题、填空题5题、简答题1题;区分度适中的题(>D≥)共13题,分值占29分,其中名词解释3题、单项选择1题、多项选择2题、判断题2题、填空题3题、简答题1题、分析题1题;区分度差的题(D<)共30题,分值占54分,其中名词解释1题、单项选择17题、多项选择2题、判断题8题、填空题2题。
(四)信度
考试的信度是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的一种反映,试卷的信度高表明考试结果很少受随机因素影响,考分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受试者的学业水平。本次采用Cronbach'sa信度系数,反映测验的可靠性,通常应大于,经试卷分析系统分析,本次考试信度系数为。
(五)各题型分析
各题型平均得分分别为:名词解释分,单项选择分,多项选择分,判断题分,填空题分,简答题分,分析题分。各题型难度系数分别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各题型区分度分别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
三、讨论
(一)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分值比例约为∶1,题量比约为∶1。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从难度系数及区分度看,反映出的结果是学生对各章节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难以对其综合分析,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中应多增加实例,锻炼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而且要在以后的考试中适当增加主观题的题量及分值。
(二)试卷质量
本套试题切合教学大纲,试题考核内容基本覆盖各教学的重难点,与教学大纲考核要求一致。本套试卷共七类题型,考察多个知识点,考察方式多样,试卷信度系数为,说明测试结果真实可靠,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全卷难度系数,说明试题总体难度偏容易,其中单项选择、判断题、分析题难度系数分别为、、,容易题较多,名词解释、多项选择、填空题、简答题难度适中。全卷区分度为,说明区分度较差,不能很好的区分优秀学生及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其中单项选择和判断题的区分度分别为和,区分度差的题所占比例较大,简答题区分度较好。
(三)教学思考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过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点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存在忽视重点知识细节、所学知识与临床应用脱节等问题,因而有部分题目普遍回答较差,案例分析不够深入, 学习方法 简单、思路狭窄,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本课程属于限选课,课时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兼顾大多数学生,但本次试题总体难度较简单,容易的题相对较多,尤其是单选题和判断题,区分度差,因此今后应适当减少单选题和判断题的题量及分值,增加简答题、分析题等主观题的题量及分值,切实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建议增加课时数,以便教师上课时结合临床案例深入讲解,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和临床用药思维的养成。另外,建议将每次考试中质量较高的题目保留,分门别类地纳入题库,有利于试卷的标准化建设。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和试卷分析,教师应不断总结提高,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积极学习考试理论和命题技巧,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让学生明确考核目的,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做好了教学环节中的每一步,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临床药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赵一衡,方进博.《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J].护理研究,2013,11(27).
[3]饶敏,卢小澍,陈波,等.《预防医学》试卷质量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4).
[4]王一任,曾小敏,王乐三,等.《医学统计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改革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5]吴承祯,何丽华,林立群,等.试卷质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3).
[6]张文静,梁浩浩,黄翠,等.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试卷评价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18).
[7]景建民.试卷分析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
药理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药学论文
2. 本科药学论文
3. 药学本科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实践论文
4. 本科药学毕业论文:浅论临床药学实习管理
5.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
6.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超声医学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构想分析
【摘 要】超声医学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目前超声医学在学科建上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超声医学学科建设需要从科室建设,临床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来着手,积极发挥科研和人才的关键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推进。
【关键词】超声医学;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9-02
随着超声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超声已经不仅仅被应用于临床诊断,超声治疗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超声技术可以与一些强势学科进行有效合作,可以在介入治疗,手术影像检测评估,以及生育学的超声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学科在承担诊断和医疗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医疗科研,甚至医疗教学等重要任务。
相对于一些临床学科,超声医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但是其与医院的一些其他辅助科室比较,超声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十分突出的。随着超声医学与临床联系越来越紧密,超声医学学科已经实现了多领域渗透。从医院进行超声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超声学科的建设的根本在于有效进行科室建设,实现诊疗科研的严格管理,以及优质服务的全面突破。
一、超声医学学科的建设重点在于科室建设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命名。在超声科室的命名中需要考虑的是超声功能的涵盖,即使是乡镇小医院也不能简单地命名为B超室,因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三维甚至于四维彩超也已经被引入了县乡医院,所以在科室命名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另外超声医学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诊断功能,目前已经与临床治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与超声密切相关,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科室命名为超声科。
超声科室的有效建构是超声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超声学科与临床联系日益紧密,诊疗与教研需要紧密结合,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医院在超声科室建设中结构分散、系统性差,加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造成了设备资源的很大浪费。我们需要有效建设完整的超声科室,实现人力、物力最大程度上的结合。对超声科室的建构可以从检查、治疗和教研三个方面有效的推进。
超声学科的建构中需要具有全科素质的团队领导者,科室主任可以从院内外聘请具有威望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因为中青年人才更具有发展潜力和魄力。在设立科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基础上,可以设立诊断和诊疗、教研组长,实现对行政和业务的有效领导。超声科室的一般性工作可由超声医师,以及超声技师联合完成,医师进行诊断和操作,而技师进行录入和报告的出具工作。超声科室还需要数名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观察。器械工程师可以选聘专职或者兼职都可以,但是需要保证检修的快速和及时。在超声科室的技术配比中需要高、中、初级互相合理配合。
二、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临床管理
从医院的建设角度来说,各学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在于临床的有效应用。超声医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紧密地和解剖、生理和病理科室联系在一起,积极拓展超声和基础医学的联系。在临床诊疗中需要用规范医学条例来指导医生的患者意识,以及科研意识,在临床上做到有品质和有内涵。在全面理顺本学科建制的基础上,超声医学学科需要积极地进行跨学科协作。超声诊断是临床的前置环节,而临床可以有效的对超声诊断形成验证,所以超声临床需要建立严格的随访,以及反馈机制,超声医师下病房,以及参阅诊疗意见都是必要的。在超声学科的临床上,不仅仅需要增强科室内部的凝聚力,还需要有效的增加医院内部的向心力,以及与患者的亲和力。
超声医学学科的临床建设关键在于保证医疗质量,全面地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积极推进超声医学的临床治疗。又快又好地完成超声诊疗的关键是减少预约,基本上做到“零预约”。在超声临床的建设中积极突出超声介入治疗,有效发挥超声在治疗中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超声介入治疗在造影,引流和造瘘临床上的应用,突出超声在评估和靶向穿刺方面的特色。超声学科临床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地解决临床问题,积极地推动和使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紧密的联系学科前沿,为患者解除疾病所带来的苦难。目前对于医院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在超声介入诊断、肝脏移植、临床诊断分析、男子不孕不育和风湿疾病诊断中做精做细。
三、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亮点在于优质服务
从客观角度来讲,因为各个地区的医院层次、以及软硬件设施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说超声医学在学科建设上基本上难以一整套办法全面推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实各个医院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却是相通的。超声医学的学科管理在于便捷性,因为超声检查是一项普通的医疗检查,所以说做到快速、便捷是服务的关键。超声科室的服务应该说具有两重性,其一是对患者的服务,其二是对临床的服务,所以有效的实现与医院,甚至于多所医院联网是关键。通过局域网可以进行有效的预约和排号,通过超声的信息管理可以实现临床医生快速了解结果。通过远程网络患者可以挂号,疑难病历可以得到快速的协助诊断和处理。
超声科室的服务还在于超声医师诊断结论的快速生成报告,对一些非常规的病例可以由高级医生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和诊断。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大型的数据库管理,便于网络的直接调取。超声科室可以与医院的网络联系,最终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患者公平的排号就诊,对特殊的病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计划安排好超声技师和临床护理人员。超声科室还需要开设必要的临时观察室,以便于一些小风险治疗项目可以在门诊进行直接的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24小时观察。
四、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
我们之所以说超声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是因为超声医学的未来应用空间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虽然目前超声医学还局限在临床诊断上,在临床治疗上也逐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在科研方面最主要是要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紧密结合,良好的科研可以带动学科发展。在提高超声诊断质量的同时,我们需要重点发展射频消融,超声辐射力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超声医学还需要与多学科实现联合攻关,与临床科室和纳米材料科室紧密合作。还需要积极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地将科研成果向适宜的三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输送,推动超声在介入、造影,以及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促进乳腺靶向造影,以及纳米级造影剂的申报,转化和应用。
另外,在超声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有效借助平台力量,加大选拔力度,培养重点人才。要将院内培养和院外联合培养结合在一起,努力为超声医学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待遇上要向青年学科领军人物倾斜,鼓励青年医生申报各种创业基金,以此为超声医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和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佳琦,章建全;借鉴戴明循环理论增进超声医学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2] 王鹏,褚洪光,孟春荣,李倩;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中外医疗;2012年01期
[3] 刘守君;加强超声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现代医院管理;2005年01期
[4] 杨益虎;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1期
[5] 何林丰;对我区超声医学工程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西藏科技;2000年06期
作者简介:
刘希文(1957―)宁夏青铜峡人,宁夏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医院工作,研究方向超声医学(从事超声工作37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
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篇二 医学超声远程现状与案例分析 摘 要: 超声远程是远程医疗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可以远程为边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家医疗服务,节约就诊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医生与专家的沟通平台,弥补了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状况。依据超声诊断的特点对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市场远程设备的情况、超声远程的应用效果,以及国内超声远程的应用案例做了介绍。 关键词: 超声远程; 远程医疗; 病例分析;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0?0137?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se study of medical tele?ultrasound GAO Hai?juan, PING Zi?liang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entury College, BUPT, Beijing 102101, China) Abstract: Tele?ultrasound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ele?medicine, which can provide high quality medical service from tertiary hospital to remote area patients, and save much treatment time and cost. Meanwhile, the tele?ultrasound can als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etween less experienced healthcare workers in remote hospitals and specialists in tertiary hospitals, making the discussion more easily and effectively. It balances the medic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to some extent. According to specialty of the medical ultrasound test, the tele?ultrasound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tele equipment features, application effect of tele?ultrasound in clinic and some typical cases in domestic environment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tele?ultrasound; tele?medicine; medical case analysis; ultrasonic diagnosis 0 引 言 20世纪60年代,远程医疗成为欧美新型医学课题。80年代末远程医疗概念被正式提出,并且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远程医疗被广泛应用起来。90年代末国内发表不少关于远程医疗的文章,成为医学界和计算机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1?3]。远程医疗的核心概念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电视传播、卫星通信等一系列现代通信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医生(或者医护人员)连接起来,通过医生间实时的音视频交流或者离线传输病人数据来完成对疾病的诊断。远程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弊端,让医疗条件落后的患者可以快捷的得到远端专家医生的诊断建议,既节约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又降低了长途就医的费用。同时,基层医生也在每一次的远程会诊过程中向专家学习了如何解决此类疑难杂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诊,这对于基层医院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专家医院来讲,远程诊断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减少非急诊患者的求诊人数,减轻医生问诊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医院的拥挤,再加上远程会诊所带来的医疗收入,以及对医院影响力的提升都有所促进,因而也广受欢迎。远程医疗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放射科、病理科、皮肤科等课室。但是,远程医疗在超声课室的应用相对起步晚,在此本文将介绍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国内外超声远程设备情况、以及超声远程的应用效果和国内的应用案例。 1 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 超声检查与X线,MRI,CT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检查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扫查手法,一个探头在一个医生的手上就像一副眼镜在一个人眼睛上一样,医生更习惯按照自己的扫描习惯,调整探头的扫描方位,选取扫描切面来诊断病人。如果借助超声远程,将A医生扫描的病人图像发送给B医生,让B医生来分析诊断,那么B医生一定会非常的谨慎,这就如同让B医生带着A医生的眼镜来走路一样,因为图像往往并不是B医生所习惯看到的图像,如果图像的信息量远远的低于B医生所期待的,那么远程会诊就会失败。A医生必须重新提供病人的超声图像,如此地重复扫描大大的降低了远程的效率和医生应用的信心,不利于超声远程的推广和发展。 目前,一些国内超声水平高的医院已经重视起超声远程规范化扫描的制定,例如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远程会诊中心提出了胎儿超声心动图远程会诊检查流程及基本切面的规范要求。文献[4]提出胎儿远程会诊所需的图像切面、存储要求、测量参数等具体规范,重点提出对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远程心动图检查,明确定义16幅必存动态切面图像和14幅必存静态图像的内容,规范了胎儿超声远程的操作方法,有效提高医生之间进行远程诊断的效率。超声扫描规范化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超声远程的规范化也会发展起来,让不同地域的医生能在一个标准的扫描框架下,有效地传输超声数据,彼此接受对方的扫描图像,有效的完成超声会诊。 另一个解决此手法依赖性问题的途径是借助超声远程设备的特殊传输功能。比如传输的超声数据中携带着大量的机器原始参数,可以在专家处理端还原超声扫查的过程,重新调整扫描的机器参数和选取扫描的切面,按照专家的习惯重新定位病灶的位置,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分析,这样将极大地提高会诊的成功率。目前美国通用电气(GE)的RAWDATA[5]扫描技术即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从技术层面解决扫描手法依赖性问题。 2 国内外超声远程设备情况 超声远程设备按照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线模式(也称同步模式),一种是离线模式(也称异步模式)。 所谓在线模式,就是申请端医生和处理端医生同时在线,实时的进行视频和音频的沟通。处理端医生可以实时看到申请端超声设备的动态图像,可以看到探头的扫查位置,可以和申请端医生进行通话交流,实时指导申请端医生调整探头的扫查位置,调整病人的体位,以及根据图像的质量来调整机器参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指导性强,互动性强,图像质量高;对双方的时间要求有约束性,缺乏灵活,在实际的应用情况比较难实现,因为专家医生日常工作时间紧张,会诊会占有太多的时间,时间成本提高,业内专家也有同样的顾虑[6]。 所谓离线模式,是指不需要处理端医生在线的等待,处理端系统自动接受申请端发送过来的病人二维超声图像或者三维容积数据,当图像或者数据传输完毕,处理端医生即可灵活安排时间完成会诊意见。此模式的特点是: (1) 会诊时间灵活,对双方的时间约束弱,可实施性强; (2) 离线发送过来的病人图像,专家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处理,准确率高; (3) 可以归纳收藏病人的图像数据,进行后期统计分析,建立病例库。 超声远程设备按照会诊需要的医生人数,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至少两位医生共同来完成,另一类是借助机器人代替申请端医生,只需要处理端一位医生操作完成。第一类设备和常规会诊设备一样,两端设备可以视为两台计算机工作站,两端的医生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分工,申请端提出会诊申请,填写病人基本的情况和初步诊断。处理端医生根据收到的病人数据做出会诊建议,并反馈给申请端医生。第二类设备称为远程机器人辅助超声检查系统(简称机器人超声),它是借助于并行机器人技术[7],在申请端搭建多个机器人装置,覆盖病人待检查部位,机器人模拟医生手持常规超声探头,对病人进行超声扫查,控制机器人的是处理端的专家。此类设备的特点为可以大幅度的发挥专家的技术,保证超声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其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有三个: (1) 处理端专家操作远端机器人所做动作的准确性。机器人需要施加合理的力度使探头在病人的皮肤上扫查,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机器人需要调整探头的位置,倾斜的角度,锁定部位处进行旋转和微小移动。 (2) 机器人动作的延迟。理想的系统坏境是处理端专家触发控制信号,机器人同步完成动作,超声设备实时反馈图像给专家。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机器人机械控制和电路控制环节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 (3) 超声图像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比较两类设备,机器人超声的最大优点是真正的将专家的“眼睛”延伸,考虑超声检查对手法的依赖性强,这种远程超声技术更能达到预期的诊断效果。在机器人技术的带动之下,持探头机器人的机械控制涉及的机械难点会得到解决,系统的精确性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至于图像传输质量,文献[7]对图像传输中使用的图像压缩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采取的方法是:考虑人眼视觉的灵敏度,在粗略扫查,寻找感兴趣区域的过程中,使用有损压缩或高压缩比率的压缩技术,以提高传输的速率,而在找到感兴趣区域后进行仔细鉴别检查时,则采用无损压缩的压缩技术,以保证图像的质量。超声图像的失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图像对比度的下降,一是图像噪声的干扰。对比度的调整将由专家来调整,因为系统自动的调整将影响专家的诊断。噪声多数是由于人体组织的不同密度而产生后场散射声场造成的,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参数可以达到降低噪声而不影响诊断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机器人超声将凭借其技术的优势得到快速的发展。 3 超声远程的应用优势及效果 超声远程的应用优势包括减少病人不必要的转院治疗、节约病人的就医时间和成本以及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8?10]。文献[11]介绍在急诊情况中应用超声远程缩短病人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大约3 h,既为救治急诊病人节约了高贵的“黄金”时间,又提升了急诊中救护车医护人员与医院手术室人员的交流效率, 所以文献中作者建议应将超声远程推广应用在高风险的孕妇和复杂性分娩等情况。 文献[7]将机器人超声应用在32例病例检查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分别为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连接(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和具备动态带宽384 Kb/s的卫星连接。设计病人完成常规的腹部扫查,包括肝脏、胰腺、门静脉、主动脉、膀胱、子宫或前列腺,脾脏等组织的扫查,并对通用的诊断数据(包括组织的大小,轮廓等)进行了记录。用远程超声会诊的方式与传统超声检查方式进行了对比,结论是:机器人超声检查出58例病变的38例,达到66%的检出率。对漏诊的病变分析如下: (1) 根据病灶大小分为三类:7例是病灶小于 cm,包括胆固醇沉着症,肾结石,胆囊息肉;8例是病灶在1 cm左右,包括血管平肌瘤,肾结石,肝脏血管瘤;4例病灶在~ cm之间,包括囊肿,固态肾包块,肝脏多个低回声病灶。 (2)根据导致漏诊的原因分为:8例是由于图像分辨率低,3例是由于扫描参数设置的不佳,7例是由于不充分的图像数据传输,1例是由于病人的扫查条件不好。 (3)其中12位病人有症状呈现,比如黄疸,发热等,远程超声可以诊断出其中的10位,达到83%检出率。 (4)另外,超声检查常见的扫描局限性,比如病人过胖,过瘦或者年龄大也是漏诊的固有原因。 4 国内超声远程的案例 近五年国内超声远程网络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医疗改革的取向。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内一些已经在远程医疗设备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厂家也针对远程超声开展了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开展超声远程的医院和机构也在逐年增加。典型的有以北京安贞医院牵头成立的胎儿超声心动图远程会诊中心[4],凭借在胎儿心脏的权威性,会诊中心帮助基层医院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结构畸形和心脏异常等方面展开会诊工作。大连市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等也都有各自的超声远程网络系统[12?13]。值得提出的是由上海长宁区卫生部门主导发起的“上海市长宁区超声远程诊断网络项目”[14]。该项目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依托成立了超声远程诊断中心,并与长宁区的10家社区卫生中心实现网络联接,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远程诊断服务,同时也节约了就诊时间和费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是超声远程的典型应用。 此外,2013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民医院和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共同建立了基础医疗范畴内的超声远程省内医疗试点项目[15],采用“1+3+3”的拓扑模式,即“1”是指一家三级医院,也就是甘肃省人民医院,第一个“3”是指3家县级医院,包括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洮县人民医院和岷县人民医院,另一个“3”是指3家乡镇卫生所,包括香泉镇中心卫生院、新添镇中心卫生院和闾井镇中心卫生院。据媒体报道,从2013年3月10日远程系统全面启动截止2013年5月15日,3家县级医院共完成37例会诊病例,3家乡镇卫生所共完成68例会诊病例,超声远程会诊不仅帮助当地病人及时的诊断疾病,为基层医生提供了诊断思路,也为上级医院减轻了负担。这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治愈简单的病症,上级医院就专攻疑难、危重病症的模式正是中国整个医疗架构的理想资源分配形式。 5 结 语 本文介绍了超声远程的应用特点、常见设备分类、应用效果和国内的远程案例。技术上,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远程设备必定会在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更快,更高质量的传输图像,也可能会加入可穿戴智能辅助设备;服务模式上,随着国家全方位立体化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超声远程会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远程咨询医疗服务;市场推广上,国家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的推动远程医疗的覆盖面,探索这种模式下的收费标准,用以提高医疗单位主动服务的积极性,保证超声远程的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可见,超声远程在未来的几年一定会有较快的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超声远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中,李凌,蔡立羽,等.国内远程医疗的现状及展望[J].计算机工程,1999,25(5):3?5. [2] 李军怀,周明全,耿国华.远程医疗的国内外现状及展望[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25(5):193?196. [3] 杨勇,彭承琳.国外远程医疗发展近况[J].医疗卫生设备,2005,26(1):19?21. [4] 何怡华.胎儿超声心动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 车轩.关怀就在身边:当基层医疗牵手超声远程医疗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173?174. [6] 郭勇,何怡华.胎儿心脏超声远程会诊的经验及展望[EB/OL]. [7] DELGORGE Cecile, COURREGES Fabien, BASSIT Lama Al. A tele?operated mobile ultrasound scanner using a light?weight robo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2005, 9(1): 51?58. [8] EICHBAUM Quentin. Telemedicine and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 Donald School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9, 3(4): 11?15. [9] DOWIE R, MISTRY H, YOUNG T. Cost implications of introducing a telecardiology service to support fetal ultrasound screening [J]. Telemed Telecare, 2008, 14(8): 421?426. [10] ANDERSON G, NELSON?BECKER C, HANNIGAN E. A patient?centered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by a universit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J]. Obstet Gynecol, 2005, 105(1): 205?210. [11] SU M, MA H, KO C, et al. Application of tele?ultrasound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J]. Telemed JE Health, 2008, 14(8): 816?824. [12] 佚名.市中心医院省内首先实施超声远程会诊[EB/OL]. [13] 佚名.超声科远程会诊中心落成[EB/OL]. [2013?07?09]. [14] 佚名.GE医疗助力上海长宁区超声远程诊断网络建设[EB/OL]. GDM00253B0H. [15] 佚名.GE远程医疗的甘肃样本[EB/OL]. [2013?10?15]. 看了“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 2.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3. 浅谈超声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关于超声医学论文精选 5. 超声科个人工作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