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胖子数量超过了瘦子 中国肥胖人口排第一原标题:全球胖子数量超过了瘦子 中国肥胖人口排第一近日,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科学家在历时40年对1920万受调查成年人的体质指数(BMI)进行趋势调研后发现,目前世界上胖子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瘦子,而中国的肥胖人口超过美国列首位。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评估身高体重比例的参考指数。它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由于BMI计算的是身体脂肪的比例,所以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上,比单纯地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胖子”哪儿最多?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各国对肥胖的临床定义不尽相同,不过一般将体质指数超过30视为肥胖,超过35为严重肥胖,小于为体重不足。这份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牵头的研究显示,1975年到2014年间,男性肥胖率增加了两倍,女性肥胖率也增加了一倍有余。调查还指出,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和。美国则以4170万肥胖男性和4610万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答案】:D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调查发现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死亡率还好,主要是有肥胖综合症,三高啊,骨质疏松,不爱出门
很多减肥的人群,都把脂肪看作是洪水猛兽,一旦脂肪摄入超标,毫无疑问会增加肥胖的发生概率。因此,很多人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控制热量。
可为什么有的人说吃脂肪过少,也容易影响寿命呢?甚至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这种说法主要和《柳叶刀》发布的一个研究有关,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脂肪摄入最多的人群死亡率,要比脂肪摄入较少的人低23%左右。
难道脂肪吃得多比脂肪吃得少还要 健康 吗?
在这点上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脂肪不全是有害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饱和脂肪还有一种是不饱和脂肪。它在人体中充当的责任是给机体功能,要知道在膳食总量中有20~30%都是脂肪供给。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它们需要溶解在脂肪里。并且,不饱和脂肪酸是机体内的好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主要的膳食来源有花生、瓜子、腰果、开心果等,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每人摄入25~30g的坚果,首选原味坚果,就能满足机体需求了。
而需要大家远离的则是饱和脂肪酸,虽然美国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已经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定,但针对饱和脂肪,据《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允许成年人摄入的量,是每天不得超过总热量的10%。
在日常食物中,大家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猪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以及很多家庭主妇在做馅料时都会放的肥肉。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人体罹患高血压、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跟大家说的是食用油。现代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有很多种,如猪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需要大量远离的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之所以有浓郁的香味,离不开的便是大量饱和脂肪。
而剩下的植物油,也不适合人们多吃,每天的量要控制在25~30g的范围内,差不多是4~5个啤酒瓶盖填满的样子。
在肉类上,大家可以舍弃肥肉,多选择鱼肉,尤其是深海鱼中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EPA,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很多减肥的人群,都把脂肪看作是洪水猛兽,一旦脂肪摄入超标,毫无疑问会增加肥胖的发生概率。因此,很多人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控制热量。
可为什么有的人说吃脂肪过少,也容易影响寿命呢?甚至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这种说法主要和《柳叶刀》发布的一个研究有关,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脂肪摄入最多的人群死亡率,要比脂肪摄入较少的人低23%左右。
难道脂肪吃得多比脂肪吃得少还要 健康 吗?
在这点上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脂肪不全是有害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饱和脂肪还有一种是不饱和脂肪。它在人体中充当的责任是给机体功能,要知道在膳食总量中有20~30%都是脂肪供给。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它们需要溶解在脂肪里。并且,不饱和脂肪酸是机体内的好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主要的膳食来源有花生、瓜子、腰果、开心果等,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每人摄入25~30g的坚果,首选原味坚果,就能满足机体需求了。
而需要大家远离的则是饱和脂肪酸,虽然美国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已经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定,但针对饱和脂肪,据《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允许成年人摄入的量,是每天不得超过总热量的10%。
在日常食物中,大家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猪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以及很多家庭主妇在做馅料时都会放的肥肉。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人体罹患高血压、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跟大家说的是食用油。现代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有很多种,如猪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需要大量远离的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之所以有浓郁的香味,离不开的便是大量饱和脂肪。
而剩下的植物油,也不适合人们多吃,每天的量要控制在25~30g的范围内,差不多是4~5个啤酒瓶盖填满的样子。
在肉类上,大家可以舍弃肥肉,多选择鱼肉,尤其是深海鱼中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EPA,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由于人的运动量减少,而饮食又丰富,使人的脾脏根本就消耗不了每天的热量,造成营养过剩,从而造成肥胖。
如果你觉得胖只是影响身材不好看,那就大错特错了!未来第一大致癌因素是:胖日前,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未来10年内,在美国和英国,肥胖将超过吸烟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且受肥胖影响,部分最常见癌症的发病时间比以往提前了20年。也许你觉得这个结论只是适用于美国和英国,然而数据显示,这一结论在我国或许仍然成立。未来肥胖人数或超过吸烟人数长期以来,吸烟一直普遍被认为是我国致癌的第一危险因素,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然而我国超重的人数并不比吸烟人数少。今年2月份,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肥胖指数显示,我国3亿人“超重”。这一数据在一个月后得到相同的印证。3月底,全球营养改善联盟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也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国内控烟的背景下,未来肥胖人数将超过吸烟人数,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2013年美国医学会正式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而超重与肥胖作为健康危险因素一直是医学研究热点。去年底,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分刊上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结果显示,当体重指数在正常基础上每增加5时,子宫肿瘤风险增加了62%,胆囊癌增加了31%,肾癌增加了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更高的体重指数也增加了罹患肝脏、结肠、卵巢和乳腺肿瘤的总体风险。肥胖为何能致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忠解释说,肥胖直接诱发癌症的确切机制,目前并不明朗。不过看看胖子们的生活习惯,就不难理解这其中的相关性了。“结肠癌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何生奇说,肥胖症患者多偏好高热量、高动物脂肪的食物,而膳食纤维、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加上运动量太少,很容易引发便秘。长期便秘会使毒素在体内长时间停留,这其中就含有许多致癌物。此外,高脂肪饮食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身体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之中,容易诱发结肠癌。“胰腺的功能是消化脂肪,如果一个人总是吃含大量脂肪的食物,一刻不让它休息,必然会造成胰腺负担太重,久之就容易诱发胰腺癌,”李忠主任说。此外,糖尿病也可能会引起胰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而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Ⅱ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失去了调节胰脏释放胰岛素的功能,使得体内经常保持很高的胰岛素水平,就会促使胰腺内的肿瘤细胞成长和扩散,增加患胰腺癌的可能。“研究发现肥胖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绝经后年龄50岁左右的女性,实验数据显示,绝经后女性体重每增加10%,罹患乳腺癌的机率约上升倍。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显示,超出正常体重9-20kg者危险性增加3倍,超出20kg以上者增加10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解释,与肥胖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典型的绝经后肿瘤,其发病与雌激素相关。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重要来源是内源性肾上腺前体物质向雌激素转化,这一转化是在脂肪组织中完成的,肥胖女性过多的脂肪必然导致有过多的雄烯二酮向雌酮转化以及过多的雄激素经芳香化过程向雌二醇转化,从而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这可能解释了肥胖女性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肥胖致癌可防可控许多致癌因素难以改变,比如基因、环境等,而肥胖这一因素,只要采取行动,完全可以降低患癌风险,合理膳食与坚持运动是首选。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倍。而摄入红肉是结肠癌发生的一个强危险因素。何奇生主任建议,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机会。“绝经后雌激素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脂肪组织,所以绝经后的女性,更要少摄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潘战和主任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最好食用五种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同时要坚持适量运动。一动不动,百病侵。坚持运动的好处,不仅体现在防癌上,还体现在抗癌上。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针对上海市乳腺癌患者的一项超过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坚持每周至少两个半小时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患者相对放弃锻炼的患者,诊断后3年内的死亡几率也会减少36%。当然,肥胖或超重固然对健康不利,但也不是越苗条越好,最合适的BMI指数为,低于同样有损健康。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的食物丰富了,吃的好了,高子,高防的东西多了,第二个原因就是人们又吃的好,运动的又少,既不是呆在家里,宅在家里看手机,所以这就是导致肥胖的最主要的原因了
很多减肥的人群,都把脂肪看作是洪水猛兽,一旦脂肪摄入超标,毫无疑问会增加肥胖的发生概率。因此,很多人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控制热量。
可为什么有的人说吃脂肪过少,也容易影响寿命呢?甚至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这种说法主要和《柳叶刀》发布的一个研究有关,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脂肪摄入最多的人群死亡率,要比脂肪摄入较少的人低23%左右。
难道脂肪吃得多比脂肪吃得少还要 健康 吗?
在这点上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脂肪不全是有害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饱和脂肪还有一种是不饱和脂肪。它在人体中充当的责任是给机体功能,要知道在膳食总量中有20~30%都是脂肪供给。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它们需要溶解在脂肪里。并且,不饱和脂肪酸是机体内的好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主要的膳食来源有花生、瓜子、腰果、开心果等,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每人摄入25~30g的坚果,首选原味坚果,就能满足机体需求了。
而需要大家远离的则是饱和脂肪酸,虽然美国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已经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定,但针对饱和脂肪,据《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允许成年人摄入的量,是每天不得超过总热量的10%。
在日常食物中,大家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猪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以及很多家庭主妇在做馅料时都会放的肥肉。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人体罹患高血压、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跟大家说的是食用油。现代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有很多种,如猪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需要大量远离的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之所以有浓郁的香味,离不开的便是大量饱和脂肪。
而剩下的植物油,也不适合人们多吃,每天的量要控制在25~30g的范围内,差不多是4~5个啤酒瓶盖填满的样子。
在肉类上,大家可以舍弃肥肉,多选择鱼肉,尤其是深海鱼中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EPA,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1、懒得动弹减寿10年一下班就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国外把这样的人叫“沙发土豆”。有研究指出,这是导致肥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25—50岁之间的人尤其要注意,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的体重增加期。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度肥胖的“沙发土豆”会减少3年的寿命,过度肥胖者寿命可缩短10年。而最佳身体质量指数是24,这样的人寿命较长。2、懒得吃早餐易得冠心病因睡眠错过早餐,会导致血糖过低、慢性胃病、生物钟紊乱等。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常玉英指出,其最严重的危害,还是会增加胆结石,甚至冠心病的患病风险。3、懒得刷牙增加肺炎风险漱一次口能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一次牙可减少70%左右。懒得刷牙不仅会导致溃疡、牙龈出血、牙周病等,还会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4、懒得收拾屋子导致过敏室内灰尘中存在大量的尘螨及霉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张罗教授强调,这些都是易被忽视的过敏原。此外,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平方厘米空调散热片中细菌数量高达个。如果你懒得清洗空调,聚集的细菌从风口喷出,可能弥漫到室内每个角落。5、懒得上厕所憋出膀胱癌有了尿意,但就是不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忍到不能再忍了才去厕所。研究表明,这样首先会损伤膀胱的括约肌,含有毒物质的尿液不及时排出,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向上感染还会诱发肾炎。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会增加3—5倍。6、懒得去医院加快病情恶化与女性相比,男性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懒得去医院检查的比例要高出很多。英国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延误就医等原因,男性患癌症后的致死率要比女性高出七成。7、懒得动脑易患老年痴呆用脑过少是老年痴呆的患病原因之一。美国近期出版的《神经学》杂志指出,聊天、下棋、写作、听音乐等健脑活动能延缓记忆力衰退。每周参加11次这些活动的老人,记忆衰退的时间要比其他人晚年。
人会长胖,长久下去人就颓废了
由于人的运动量减少,而饮食又丰富,使人的脾脏根本就消耗不了每天的热量,造成营养过剩,从而造成肥胖。
现在很多人都有三高之类的肥胖引起的问题,每年因为肥胖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也不在少数。
死亡率还好,主要是有肥胖综合症,三高啊,骨质疏松,不爱出门
很多减肥的人群,都把脂肪看作是洪水猛兽,一旦脂肪摄入超标,毫无疑问会增加肥胖的发生概率。因此,很多人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控制热量。
可为什么有的人说吃脂肪过少,也容易影响寿命呢?甚至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这种说法主要和《柳叶刀》发布的一个研究有关,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脂肪摄入最多的人群死亡率,要比脂肪摄入较少的人低23%左右。
难道脂肪吃得多比脂肪吃得少还要 健康 吗?
在这点上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脂肪不全是有害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饱和脂肪还有一种是不饱和脂肪。它在人体中充当的责任是给机体功能,要知道在膳食总量中有20~30%都是脂肪供给。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它们需要溶解在脂肪里。并且,不饱和脂肪酸是机体内的好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主要的膳食来源有花生、瓜子、腰果、开心果等,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每人摄入25~30g的坚果,首选原味坚果,就能满足机体需求了。
而需要大家远离的则是饱和脂肪酸,虽然美国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已经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定,但针对饱和脂肪,据《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允许成年人摄入的量,是每天不得超过总热量的10%。
在日常食物中,大家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猪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以及很多家庭主妇在做馅料时都会放的肥肉。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人体罹患高血压、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跟大家说的是食用油。现代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有很多种,如猪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需要大量远离的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之所以有浓郁的香味,离不开的便是大量饱和脂肪。
而剩下的植物油,也不适合人们多吃,每天的量要控制在25~30g的范围内,差不多是4~5个啤酒瓶盖填满的样子。
在肉类上,大家可以舍弃肥肉,多选择鱼肉,尤其是深海鱼中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EPA,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
过度借贷问题,虽然需要监管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但从结果上看,更多地取决于借款人自身。借款人恰恰不可控。正如不少心理学家相信,“要让消费者控制预算,需要消费者具有惊人的自制 “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借钱”?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视角给出不同的答案。 从需求角度看,年轻人没有钱,所以才借钱。像那些手握存款苦寻安全高息 理财 产品的人,有大把的低息 贷款 可供选择,他们看都不想看。 从供给角度看,银行零售转型,互金平台崛起,消费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贷款体验前所未有的便捷,贷款产品也前所未有的丰富,一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总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供给本身就能创造需求。 从消费场景看,购物消费已经“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朋友圈中有微商大军、有社交拼购,直播平台里有网红带货,内容社区里更是“种草”泛滥……买买买的背后,消费贷款大放异彩。 这些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强化,慢慢地,年轻人习惯了消费时去贷款,大家也习惯了年轻人用贷款去消费。 不止消费,但凡工资能做到的,贷款都能做到,作为“未来”的工资,贷款已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升级如约而至。 消费升级背后的驱动力 消费升级的背后,有两大驱动力:一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得益于人均收入的逐年提升,据悉这部分人群有2亿人;二是消费贷款的鼎力支持,让收入不足的人也能触及中产生活品质。这部分人群,也在2亿人左右。 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了城市消费升级,是个渐进过程;而消费贷款的普及,则发掘出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表现出相当的爆发性和突发性。 下沉市场一词,于2017年左右为人所知,首先是快手走入大众视野,满足了五环内人群的猎奇心理;直至拼多多来了,市场一下子感受到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在这种突然性认知的背后,消费贷款的爆发式增长应居首功。有了额外2亿人的消费加持,消费升级显著提速。 宏观上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8年76%的GDP增长靠消费,相比四年前提升27个百分点。 中观上看,50%的新车和30%的二手车销售靠贷款,一半以上的学员贷款付培训费,以至于汽车、教培、医美等大额消费行业早已与金融机构紧密捆绑。 分期付款 与大额消费天然契合,心理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一旦给出分期付款的选项,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每月付款额,不再留意合同的长度”。通过延长分期年限降低单月支出,大额消费将变得与小额支出一样随意。 微观上看,消费者用贷款追求中产生活,租更好的房、买更贵的手机、追更多的潮牌新品。如据苏宁金融双十一战报,任性付当天24期分期贷款同比实现5倍增长,戴森吹风机、华为手机、iPhone新品、联想轻薄本、西门子洗碗机等成为被追逐的爆品。 被消费,是市场经济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归宿。消费升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刺激、新的机会。 过度负债如影随形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当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过度负债也必然如影随形。大多数人,用贷款改善生活,也总会有一些人,被贷款改变生活,直至为贷款而活。 在统计数据中,国内居民杠杆率只有(2019年6月末),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新闻案例中、在调研报告里,年轻人的杠杆率已让人侧目,引发无限担忧。 越是吃不饱的人,越容易撑着。年轻人群、低收入群体,长期处于“贷款饥渴”状态,一旦贷款变得“唾手可得”,往往会来者不拒。当秉持“每个成年人都值得1万元贷款”的从业者打开水龙头,消费贷款不仅是促进消费升级的美好工具,也成为摧毁一些人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国内外,概莫能外。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曾做过一次大规模调研,数据显示,2016-2017年间,英国城市居民消费贷款使用率为77%,农村地区略低,也高达68%。其中,15%的英国人存在过度借贷问题,在伦敦,这一数字则为17%。 从国际经验看,对借款的倚重,已经是普遍现象,经济越发达,借贷越普遍。从居民杠杆率国际对比看,2018年,发达国家居民杠杆率平均为,而发展中国家仅为。国民收入水平越高,负债率也越高。 看上去,高杠杆似乎有一种必然性,是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必然结果,为何如此呢?我们固然可以从宏观视角找出种种理由,但为了读者更容易理解,我想从微观个体视角找找理由——人是一种非理性动物。 先看一个相似的例子。众所周知,越是发达国家,肥胖问题越严重。从宏观视角找原因,饮食结构与快餐文化、食品产业及舆论引导、生活节奏及工作压力等都是理由,但具体到每个人,不过是理想身材与口腹之欲之间、理性自制与感性冲动之间,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罢了。 从各国经验看,只要食品供给充足、价格可承受(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肥胖总会发展为社会问题。如美国70%的成年人超重,其中近40%的人可称之为肥胖。 不止欧美有大腹便便,步入小康社会的我国也不甘落后。据医学杂志《柳叶刀》数据,2018年我国有9000万肥胖人群,其中1200万为重度肥胖,居全球首位。虽然世卫组织早已发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但依然无法阻止每年280万人“因胖致死”。 某种意义上,过度借贷也是如此。 人人都知“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但依靠自制自律,无法阻止一个“借款人”变成“过度借款人”。于是,我们对“贷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关注,也不再局限于对年轻人消费观念改变的感慨,而是付诸行动,拯救那些陷入“过度借贷”泥潭的年轻人。 我们能消除“过度借贷”吗? 好在,我们虽然不能对每个人每顿饭摄入多少热量设上限,却能对借款人的借款额度设上限。所以,虽然应对肥胖问题任重道远,解决过度借贷却并非无计可施。 先来看看监管机构常常使用的“三板斧”: 一是严打高利贷、套路贷,废除不合理的债务,减轻还款负担。不仅中国监管者如此,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如英国FCA曾于2014年出台规定,将现金贷总成本(包括利息和所有其他费用)控制在本金的100%以内,以确保“任何借款人的还款额都不会超过其借款额的两倍”。 二是严打暴力 催收 ,让 欠钱 的人也能体面生活,保障其合法权益。严打暴力催收,能够给借贷行为圈定边界,避免借贷从一种金融现象演变成社会现象。毕竟,相比贷款逾期后的不良损失,暴力催收衍生的社会问题更加棘手难控。 三是严格贷款发放关,以管控多头借贷为抓手,避免债务滚雪球。明确单一借款人的最高额度和余额,这一点最关键,理论上可完美避免过度负债问题。但也只是理论上,在现实中,金融机构既无从得知借款人的真实负债,更无从得知借款人能承受多少负债。 纵观这“三板斧”,确保借款人在借贷过程中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是可以实现的目标,至于过度借贷问题,虽然需要监管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但从结果上看,更多地取决于借款人自身。 借款人恰恰不可控。正如不少心理学家相信,“要让消费者控制预算,需要消费者具有惊人的自制力”。作为消费者,不能避免冲动消费,作为借款者,往往也不能避免过度借贷,内在的原因,实际上是一致的。 1930年,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在《我们子孙在经济上的可能性》一文中,认为科技进步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以至于100年后的人类将无需劳动,反而会为无处不在的闲暇担忧:“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遇到了他真正的、永恒的问题——当从紧迫的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应该怎样来利用他的自由?科学和复利的力量将为他赢得闲暇,而他又该如何来消磨这段光阴,生活得更明智而惬意呢?” 他还乐观地憧憬道:“他们不会为了生活的手段而出卖自己,能够使生活的艺术永葆青春,并将之发扬光大,提升到更高境界。” 事实如何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克洛夫在《钓愚:操纵与欺的经济学》一书中写道,“2010年,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储蓄,包括现金、支票、银行存款等(这些家庭几乎不持有债券和股票),不超过家庭月收入。” 人们依旧在为经济问题奔波。梭罗曾在150年前评论当时的美国生活,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仅从经济角度看,这句话在150年后依然适用——很多美国人依旧为债务所困,高负债的背后,何尝不隐藏着一种平静的绝望。 当然,并非美国不够富强,阿克洛夫认为,这是现代消费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即便人均收入再增长5倍,可能还是这样的结果。 现代社会中,借贷、消费、生活,某种程度上已经融为一体。过度借贷,绝不仅仅是个金融问题,已经深深融入社会生活中,甚至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病态与常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度借贷”都是一种社会病态。问题是,过度借贷,似乎正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常态。当“病态”变“常态”,病态还是病态吗? 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这样总结社会风气的演变规律,“大多数人的见解,是不能以逻辑论,而其欲望之所在,亦是不可以口舌争的。然人的见解,常较时势为落后。人心虽以为允洽,而事势已不容许,总是不能维持的。” “人的见解,常较时势为落后”,把这一精辟的总结用于负债,我想也是恰当的。勤俭节约一直是传统美德,当年轻一代把借钱当作生活方式,叔叔/阿姨辈的我们,总会以不解的眼光去警示风险,大谈特谈“借钱生活是一种病态”。 问题是,当下年轻人借钱生活,究竟是以苦涩收场的文化异动,还是开社会潮流之先声呢?恐怕还无法断言。把借款比作诱人的高热量食品,谁又有力量能阻止年轻人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大吃特吃呢?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去控制高负债,但起码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还是要学会与高负债共存——控制它,也接纳它,看看社会的发展,究竟把我们带向何处。
今天的中国女性平均身高约米,平均体重57公斤,比10年前增加了公斤。对中国来说,“肥胖”现在正日益成为新常态。尽管按西方标准,57公斤也许并不算重,但鉴于在这么短的时间跨度,体重增长如此之快,这种变化实在巨大。在英国,这样的体重增长要经过几十年。2009年一份研究表明,从上世纪50年代起,英国女性体重增加了公斤。尽管中国没有成年人肥胖问题,但儿童肥胖的趋势却越来越让人担忧,而且专家早就发出警告,说肥胖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去年,医学刊物《柳叶刀》杂志报道说,中国有4600万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占27%,男性占28%。
从中年开始,生活逐渐规律稳定,孩子也到了不需要管教的年纪。人难免渐渐“懒”,这个“懒”无所谓。更重要的是,很容易长胖,长胖.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中年发胖也是正常的,很多人会觉得老年减肥不雅观,容易生病。提醒你,这种增肥不仅会增加患癌风险,还会增加患癌风险!你不是很快就瘦了吗?肥胖与癌症有关2014年,医学领域某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与普通人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患癌率明显增加。《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肥胖可能使子宫癌风险增加62%,胆囊癌风险增加31%,肾癌风险增加25%。其他研究人员强调,一些癌症依赖于脂肪,他们发现细胞中存在一个“分子网络”,可以控制脂肪对癌症的促进作用。揭露了这么残酷的事实还有减肥的理由吗?肥胖如何导致癌症?其实肥胖导致癌症的机制不是很清楚,但是国内外专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癌症的机制。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即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身体会误以为胰岛素“不足”,从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体内胰岛素的量不断上升。很久以前,有学者发现癌症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的增加会导致“酶”和“因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一些会导致癌症。同时,“胰岛素抵抗”也是肥胖人群易患二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控制全民肥胖,看看英国。英国做过调查,列出了控制肥胖的相关措施。来自英国癌症研究和英国健康论坛的报告称,到2035年,英国将有72%的人超重或肥胖,这将导致额外的67万癌症患者。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9点,电视上不允许播放不健康食品和饮料的广告。含糖饮料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糖税;在网上购买不健康的饮料和食品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更多的食品和饮料包装上,印上营养成分,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当人们适应健康饮食时,提高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价格;改善居民健身设施,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英国的数据可能和中国不一样,但是肥胖导致的一些疾病是有目共睹的。这些预防措施,虽然不一定有相关部门的规定,但是关注健康头条的朋友,一定是非常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3354监督自己执行,当然没问题!健康饮食,拒绝含糖饮料,每天适量运动,远离肥胖和癌症。也许,你可以发现自己更美!
“要不要吃晚饭”这一话题,总是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人认为不吃晚饭可以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助力长寿;也有些人觉得少吃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能瘦得更快。
但不吃晚饭、不吃碳水化合物真的可以让人更 健康 ?更瘦吗?
一、长期不吃晚饭,危害不小
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无时无刻都在消耗能量,而 饮食是补充能量最基本的方式 。当不吃晚饭、饮食摄入不足时,如同想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吃草。长期如此,身体能量供不应求,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1、导致胃部疾病
不吃晚饭,看似可以减轻胃肠道消化不良的负担,却可能暗藏着更大的危机。
我们的胃是持续分泌胃酸的,即使不摄入食物,依旧会有胃酸分泌。不吃晚饭或进食过少,意味着胃内容物不足, 此时胃酸反而会伤及胃粘膜,引发胃炎甚至胃溃疡等风险 。
2、影响睡眠
不吃晚饭,不仅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还会让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导致入睡困难,甚至还可能中途被饿醒, 影响睡眠质量以及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
3、免疫力下降
不吃晚饭,很容易因为饮食摄入不足而出现营养上的短缺,导致免疫力下降。
以蛋白质来说 ,当人体缺少蛋白质时,就无法合成足够的免疫球蛋白,轻则出现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等症状,重则导致机体消灭突变细胞、病菌等的能力下降,从而易出现各种疾病,且会加大治疗难度。
4、容易复胖
可可身边也有些减肥人士,尝试过不吃晚饭,初期确实有体重下降,但持续一段时间后,体重就很难下降,甚至一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就蹭蹭涨。
这是因为初期减少了总热量的摄入,身体自然会瘦下来。但持续一段时间后,不仅肌肉会流失,身体还会自动开启 “ 节能模式 ”,基础代谢水平会下降。相当于同样的进食量,身体消耗得更慢了,体重就很难下降, 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也更容易复胖 。
5、影响大脑功能
饥饿状态下很容易低血糖,但 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唯一的能量来源 。
低血糖会导致大脑细胞失去养分,出现缺氧,时间久了,还会造成 不可逆的损伤 ,影响大脑功能,甚至还会出现 昏迷、死亡 现象。
二、长期碳水摄入不足,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近几年,生酮饮食减肥法很火,不吃碳水多吃肉就能减肥?其实不然,它存在很大的弊端:
1、影响寿命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碳水化物的摄入比例与我们的寿命长短息息相关。
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占到能量总摄入量的 40%以下 ,就会缩短寿命;但如果 超过70% ,也会影响寿命;因此,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宜, 最合理的碳水化合物占比是50%左右 。
2、出现酮症
不吃碳水或碳水过少,机体会被迫分解 脂肪、蛋白质 等合成酮体来为身体供应能量,但当酮体生成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酮症,甚至导致 酮症酸中毒 。
轻则使患者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口干;重则出现腹痛、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等情况,甚至会导致 意识障碍和昏迷 。
3、造成肌肉流失
减肥人群的本意是想减去脂肪,但不吃主食很可能会导致能量摄入不够。此时,身体就会消耗体内的肌蛋白,将其转化为葡萄糖供能,长期如此,容易造成肌肉流失。
肌肉流失过多,不仅容易发胖、反弹,还会导致 关节疼痛、血液循环减慢,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 。
4、影响心情
我们感到快乐,是“激素”在起作用。 多巴胺、内啡肽和苯基乙胺 被称为“快乐激素”,而这三种激素都可以通过食用碳水化合物获得。因此很多人不吃主食,就总是会觉得“缺点什么”,心情也会变差。
三、晚饭这样吃, 健康 不发胖
无论是不吃晚饭、还是长期碳水摄入不足都是不合理不 健康 的饮食方式。但是,晚饭要是吃不对,反而有害 健康 还容易发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热量
一项关于“夜间饮食”的研究表明:夜间摄入热量占每日热量比例较高的女性,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通常,早、中、晚餐的热量占比遵循“ 3:4:3 ” 的比例是较为科学的。
而 下午18点后 摄入过多热量的女性, 心脏 健康 状况通常较差、体重指数(BMI)更高、血压更高、血糖控制情况也更差 。 因此,晚上更要控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
2、注意饮食结构
其实,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常说的主食,其主要成分虽然是碳水化合物,但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因此,日常饮食不能少,但吃法有讲究。
①有粗有细
我们常吃的米饭、面条、面包等多属于精细化碳水,口感好、易消化,但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 升糖指数也相对更高 ,不适宜长期过量摄入,更建议粗细搭配。
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 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谷类和杂豆类应为50-150g,薯类50-100g 。
②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
除了碳水化合物,一日三餐要尽量保证饮食多样化, 专家建议每天吃12种,每周吃够25种食物:
谷薯类: 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鱼、蛋、禽肉、畜肉类 : 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蔬菜、菌藻和水果类 : 每天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
奶、大豆、坚果类 : 每天2种,每周5种以上。
3、不要吃得太重口
很多人喜欢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这些食物一般较辣或高盐、高糖。
长期高盐饮食, 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血管疾病 ;
摄入大量的辣椒,不仅会刺激胃肠道, 降低食管粘膜抵御能力 ,还容易导致上火、便秘;
高糖饮食则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等风险。
有些人减肥常 把水果当晚餐 。 其实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长期过量食用,不仅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 加重肥胖 , 还会增加肝脏负担, 引发脂肪肝 。
4、不要吃太晚
晚上进食过晚,胃还没有完全排空,此时睡觉,胃肠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不仅会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损伤胃粘膜, 增加胃病风险;还容易增加肥胖风险 。
此外,人在睡眠时血液流动速度会减慢,晚饭吃太迟更容易导致脂肪随血液堆积在血管壁上, 形成动脉硬化 。
四、科学减肥,不妨试试这样做
对减肥人群来说,少吃多动是不变的原则,但饮食上该怎么吃更有利于减肥,又能保证均衡营养呢?
1、科学减肥有3个原则
①混着吃 : 每一餐都应该有肉、菜、碳水化合物, 全天中的碳水摄入量应该占50%左右 ;
②主食不偏心 : 不能不吃主食,也不能只吃主食;
③蛋白要优质 : 减重期间尤其需要补充蛋白质,防止自身蛋白流失。
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当满足: (身高-105)* ,肉类、鸡蛋、牛奶等食物都能够补充蛋白质,不同身高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2、一日三餐减重食谱
减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当然也不能指望一两天就瘦下来。科学减肥应该遵循低热卡饮食, 将热量控制在略低于需要,但又能满足基本生理功能的范围 。
在《我是大医生》节目当中,专家以 身高165cm、体重120斤 的女性为例,为大家推荐了一份 健康 的减肥食谱(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增减)。
【早餐】 片全麦面包+一个鸡蛋+蔬菜+2两肉类+一杯牛奶;
【午餐】 1两米饭、2两红肉、5两水煮蔬菜;
【晚餐】 1两米饭、2两白肉、5两水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