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循证医学杂志主编李幼平

发布时间:

循证医学杂志主编李幼平

李幼平,1949年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循证医学中心、The Chinese Cochrane Centre、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中心/教研室主任。1983、1986年先后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硕士学位。1992—1996年在美国Pittsburgh大学Starzle器官移植研究所从事移植免疫研究。1996年回国,领导创建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并获教育部创新团队;与国外专家联合主编国内第一本中外合著《移植免疫生物学》专著,主编国内第一本《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教材;领导创建国内第一个移植科学与工程学新兴交叉学科;国内最早开设“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和国家级继教课程,招收移植免疫研究生。先后负责移植免疫方向和异种异植方向国家973二级、三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级课题和面上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项目等15项,经费900余万元;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1996年起,领导创办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hinese Cochrane Center、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并任主任和主编。领导创办国内第一个循证医学(EBM)新兴交叉学科,最早招收EBM研究生。主编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领导主办教育部第一~第三届全国EBM骨干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写国内第一套循证医学丛书,翻译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精萃。创办并承办第一、第二届、第四届亚太地区EBM研讨会并任中方主席。先后负责CMB、AusAid、 WHO、卫生部、药监局、科技部EBM研究、建设项目15项,经费700余万元。出版EBM专著、丛书、译著17部。近5年发表文章:SCI收录7篇(通讯作者5篇)、Medline收录5篇(通讯作者4篇)、俄罗斯文摘收录7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仅统计述评、论著)。200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在学科建设、梯队建设、平台建设和知名度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我国循证医学的发源地、学术制高点、国际接点和人才培养基地,其整体综合实力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并有相当国际影响。卫生部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是在与世界前沿的学术竞争中跟进最快、差距最小的少数学科领域之一”。她本人也因此成为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两届指导委员会成员、Cochrane 协作网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成员、第13和14届WHO基本药物目录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振兴学院医学行动(ICRAM)工作组(20人)成员(均为中国唯一代表)。

国际上patient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utcome 的缩写 即对象 干预措施 对照 结果 是循证医学的四大基本条件,现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教授等)正在提倡PICOS,最后一个S代表study,表示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双盲,队列,病例对照研究等),回答专业的话,请采纳下!

众所周知,自1984年原国家教委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经过20年的坚实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充分显现了它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3]。但随着1997年英国Sackett教授创立的循证医学在中华大地方兴未艾,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医学文献检索证据的细化,不仅医学文检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临床医护人员检索文检证据同时也遭遇无法解释的困惑。无疑,这是摆在我们所有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如何合理、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笔者发表一下自己浅见:1 医学文献检索的概念〔2〕 文献的定义 有四重含义: 知识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符号、文字、声音是人体感觉信息的媒介;记录是把知识存储在载体上形成文献的手段。 医学文献检索的概念 即根据用户需求,从众多医学文献中查找出特定内容的文献搜寻过程。2 循证医学的全方位介绍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其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政府的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指导医师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1〕。 循证医学的产生过程 1993年底,英国Iain Chalmers博士创建了Cochrane协作网,邀请Sackett教授出任协作网首任主席,规划领导了协作网并生产Cochrane系统评价;1994年,Sackett教授在英国牛津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亲自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亲临临床一线,实践床旁循证。1997年,他结合自己早期科研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出版了巨著《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该书很快风靡全球并再版,成为全球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和方法基础的经典书籍。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是遵循最佳科学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 循证医学强调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师个人的经验和来自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三者缺一不可,从而保证患者得到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高质量的系统评价结果或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论,是循证医学最高级别的证据。 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必备条件 循证医学提倡将医师的个人临床实践经验与从外部得到的最好临床证据相结合,为诊治患者做出最佳决策。 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因素。3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与传统医学模式文献检索的对比 信息的来源 传统医学模式文献检索(下文简称“传统医学文检”)以使用印刷版索引工具书和浏览杂志为主,较少使用网上资源,少有检索未发表的文献;而循证医学证据检索(下文简称“循证医学”)则更多使用网上资源,强调临床证据和人体试验结果,注意检索正进行和未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 检索的范围 传统医学文检涵盖所提的临床问题,不强调当前全部相关文献,对语种、国别要求不太严格;而循证医学则涵盖所有所提的临床问题,强调获得当前全部相关文献(多国别、多语种文献)。 检索方式 传统医学文检从手工检索过渡到计算机检索;而循证医学则以机检为主,辅以手工检索。 数据库的选择 传统医学文检以书目数据库为主;而循证医学则以临床证据数据库、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bibliography database)三者并重。 检索策略的制定 传统医学文检无严格要求,检索质量主要取决于检索者制定检索策略的经验;而循证医学则严谨很多,它要求正确选择资源,制定最佳检索策略(best search strategy),如递交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案,检索策略需通过编辑的审定。 检索过滤研究 传统医学文检没有完善的针对临床证据的检索过滤工具;反之,循证医学则有专门的检索过滤研究,如PUBMED检索系统的“clinical Queries”等。 检索步骤的研究 传统医学文检少有专门针对临床问题的检索步骤可供借鉴,而循证医学则具备较多可供参考的检索步骤,并继续受到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对检索结果的关注 传统医学文检较多关注述评文献或综述文献,未充分重视研究类文献真实性和方法学的评价;而循证医学则与其相反,它极其关注临床证据级别,尤其重视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方面的研究结果,重视对文献真实性(validity)、方法学和负结果的全面评价。4 医院医学文献检索教学贯穿循证医学理论是解决矛盾的惟一途径由上面论述不难看出,作为一门迅速兴起的热门学科,循证医学的壮大对传统模式医学文献检索带来了极端重要、有益的补充;同时,循证医学观点、方法的推广应用将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从检索策略的制定上,循证医学讲究选择最佳资源、最佳策略,它往往提出以下一连串“结构式问题”(structured questions),用于检索者思考建立检索策略:(1)该临床问题可分解成几个要素?(2)哪类信息可能提供回答该临床问题的证据?(3)哪类研究能提供有用的信息?(4)哪些信息资源能给出这类研究的结论?(5)怎样迅速地从这些信息资源中找出能回答这些问题的最好资源?而传统医学文献检索则仅凭个人经验。 从检索结果的评价上,循证医学则以国际上公认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SR)检索结果,即经临床流行病学文献评价标准衡量,随机分组的运用控制了混杂因素,减少了偏倚;反之传统医学文献检索则根本不重视文献真实性的评价。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循证医学更注重文献检索的理论性、科学性。由此可见,医院医学文献检索教学贯穿循证医学理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只有不断除旧换新,不断吸收各学科有益养分,医学文献检索这棵“参天大树”才会越长越好!参考文献1 李幼平.循证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 界,李健康,赵琼瑶.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第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胡自力.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20-21

PICO是基于循证医学(EBM)理论的一种将信息格式化的检索方式。为participants, interventions, comparisons, outcomes的缩写。PICO将每个问题分为四个部分:participants( 对象)、interventions(干预)、comparisons(对照)、outcomes(预后)

在此处可分别指对象,干预(治疗手段、检查方法),对照(与其他治疗或检查的区别),预后(期望达到的目的)。提供更多的细节将得到更加准确的搜索结果,并且通过偶然性的搜索来避免信息过载。

扩展资料: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自1996年7月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筹建,1997年7月获卫生部认可,1999年3月31日,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中心。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现有专、兼职骨干10人,已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全国二十余个兄弟院校数名临床及其他专业人员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得到了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支持和国外有关学术团体或组织(包括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中澳机构合作项目,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资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证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ICO

循证医学杂志主编

循证医学系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干预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科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它将医生个人临床实践经验与科学的证据结合起来,并兼顾资源多寡、患者需要和价值取向而进行临床实践和卫生决策的科学和艺术,使病人得到最佳的诊治。应用循证医学进行临床决策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师个人经验和患者基本价值观和意愿。只有临床医师真正理解循证医学的3个基本要素进行循证临床决策,才能够减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缩写为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是一种医学诊疗方法,强调应用完善设计与执行的研究(证据)将决策最佳化。[1]。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或医疗指南,政府机构作出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EBM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的区别。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患者。结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不为公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广泛使用。循证医学的实践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依据。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能依据现有的最好科学依据来指导临床实践,两者缺一不可。这种现有的最好科研依据主要是指临床研究依据。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等依据,是在没有临床研究依据的情况下作为参考,因为人体较动物复杂得多,影响因素也多。一种治疗方法在动物身上或理论上的效果并不等于在患者身上的实际效果。这种实际效果需要临床试验予以证明。[2]中文名循证医学外文名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别名实证医学、证据医学国内机构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提出者戈登·盖亚特(Gordon Henry Guyatt)相关视频8535播放|14:43治病救人,不能把循证医学、科学主义常挂嘴边,周主任:坚持实践6074播放|02:06张伯礼:正在探索将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结合起来万播放|03:59健康管理师常见考点:循证医学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你知道吗?6674播放|01:21张伯礼:用循证医学理念来评价个体化诊疗是一种新思路、新趋势万播放|02:28循证医学验证过的长寿之道,最后一种简单又幸福万播放|07:41脊骨神经医学的循证医学证据6766播放|02:22张伯礼:正在探索将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结合起来万播放|02:37治精神分裂药物,它有循证医学和荟萃分析,上万例病例反馈!万播放|02:31晟唐科普小课堂丨循证医学5569播放|02:01【 补充叶酸能预防阿尔兹海默病吗 】专家说了,网传吃叶酸能变得更强壮、会让免疫力更强、延缓衰老、改善记忆,甚至能预防阿尔兹海默病等作用,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并不简单]那么,叶酸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呢?视频里告诉你答案查看更多简介目的核心发展实施条件实践类别质量分级临床影响推荐等级国内机构创始人员TA说简介1992年,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临床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教授戈登·盖亚特(Gordon Henry Guyatt) 以第一作者在JAMA杂志上撰文,首次提出“循证医学”一词。[2]“循证医学”是在针对20世纪末全球疾病谱改变,为科学判断多因性疾病,综合性治疗疗效,提高治疗效果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实用科学。它很好的整合了同期发展并实用化的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信息学、经济学、药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的前沿技术与方法,很快从临床医学领域拓展到预防医学、护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诊断学、经济学等领域。在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综合干预的证据生产、转化实践和绩效评估中逐渐发展成一个公认快速处理海量信息的方法学,可为各行业处理类似问题提供方法学依据。目的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发病与危险因素→认识与预防疾病;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疾病的正确合理治疗→应用有疗效的措施;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合理用药和促进卫生管理及决策科学化。核心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 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系统性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发展实证医学的两个分支传播迅速。在实证指引和政策方面,1980年美国癌症协会开始明确坚持有效性证据。1984年起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组(the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开始根据实证原则发布预防性处置指引。1985年,蓝十字蓝盾协会以严格的实证标准评估新技术。1987年起,美国医师学会等专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等自愿者健康组织,编写许多实证指引。1991年,美国管理式医疗机构凯萨医疗机构(Kaiser Permanente)开始实证指引计划。[3]1991年,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社论,介绍英国的实证政策[4]。1993年,考科蓝合作组织建立由13个国家组成的网络,制作系统性回顾和指引[5]。1997年,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品质机构(AHRQ,后来的健康保健政策和研究机构或 AHCPR)建立实证诊疗中心,制作支持指引发展的实证报告和科技评估。同年 AHRQ、AMA 和美国健康计划协会(现为美国健康保险计划)建立遵从实证政策原则的国家指引交换机构(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1999年,英国成立国家健康与照顾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这个实证医学分支的核心思想是:证据应根据实验设计的严谨程度分类,再由证据强度决定建议强度。医学教育端,加拿大、美国、英国、澳洲和其他国家的医学院成立教授实证医学的课程。一个2009年针对英国课程的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英国医学院有某种实证医学训练课程,尽管授课的方法和内容差异很大,教学受课程时间不足限制,缺乏训练有素的导师和教材。已发展许多项目协助个别医师更便利地取得实证。如,在 1990 年代开发的 UpToDate。考科蓝合作组织自 1993 年起发表证据评论。BMJ 出版集团在 1995 年出版名为《临床证据》的半年刊,针对临床医师在意的重要临床问题,提供现有实证的精要摘录。从那时起,还发展许多计划,协助临床工作者更容易取得实证[6]。实施条件最佳的科研证据,高素质的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现代的医疗措施。实践类别作为证据提供者,参与收集与评价文献,提供最佳证据。作为证据应用者,正确、客观、结合实际地应用证据。质量分级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遵循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本质所在。临床研究者和应用者应尽可能提供和应用当前最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关键。循证医学中的证据:主要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证据品质可依来源类型评估(来自统合分析和系统性评论,它纳入有着良好盲法,完全隐匿分派(英语:allocation concealment),没有追踪遗失(英语:attrition (epidemiology)),没有不当解盲,且符合一般常识(英语:conventional wisdom)的随机临床试验),和其他因素ー包括统计有效性,临床相关性,费用和同行评审。实证医学将不同类型的临床证据分类和评等,依据研究是否能免于各种会影响它的偏误。如,证据力最强的治疗处置研究是系统性评论,且需纳入随机且隐匿分派,完整追踪,同质性高的族群和医疗情况,盲法评估的安慰剂对照试验(英语:placebo-controlled trials)。相比之下,病患推荐、病例报告还是专家意见(然而,一些批评者认为专家意见“不应列于经验证据品质排名中,因为它并不属于某种经验证据”,且“专家意见更像一种独立且复杂的知识类型,不适合放在只限于经验证据的等级之中”)没有作为参考证据的价值,因为存在安慰剂效应,观察和报告病例时固有的偏误,难以确定谁是专家等。[7]治疗研究依据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级(可靠性依次降低)[8]: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其可靠性较上述两种降低。五级:专家意见。在没有这些金标准的情况下,可依此使用其他级别的证据作为参考依据但应明确其可靠性依此降低,当以后出现更高级别的证据时就应尽快使用。临床影响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与临床医学发展 ;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发展临床难题,促进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 ;促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才 ;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 ;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推荐等级对临床服务提供建议的指引和其他出版品,在平衡风险与效益,考量信息所依据的证据等级进行分类。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组使用[9]:A 级:好的科学证据显示,临床服务的好处大大超过潜在的风险。临床医师应与符合条件的患者讨论服务。B 级:至少一般的科学证据显示,临床服务的好处超过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与符合条件的患者讨论服务。C 级:至少一般的科学证据显示,临床服务有好处,但与风险差异太小,而无法提供一般性建议。除非有特别考量,否则临床医师不需要提供。D 级:至少一般的科学证据显示,临床服务的风险大于潜在好处。临床医师不应常规为无症状患者提供服务。I 级:科学证据缺乏、品质不佳或结论相冲突,因此无法评估风险与好处的差异。临床医师应帮助患者了解临床服务的不确定性。GRADE 指引小组成员可根据其它标准提出强烈或薄弱建议。一些重要条件,包括:平衡好处和不良反应(不考虑费用),证据品质,价值、偏好及费用(耗费的资源)[10]。尽管各评量系统存有差异,但宗旨一致:指导临床研究信息的使用者,哪些研究可能最可信。然而,个别研究仍需经过严格评读。国内机构Cochrane目前在43个国家/地区拥有分支机构,并在中国成立了Cochrane中国协作网。Cochrane中国协作网由九个成员单位共同组成,包括Cochrane中国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Cochrane香港(排名不分先后)。这些成员单位在临床医学、中医、护理、公共卫生、实施科学、知识转化、循证方法论、临床流行病学和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具有丰富成果与积累。各成员单位将通力合作,传播高质量的证据,以增进人民的健康和福祉。[11]创始人员科克伦第一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科克伦(Archiebald L. Cochrane,1909~1988),是英国的内科医生和流行病学家。科克伦协作网(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于1993 年在英国成立。为了纪念循证医学思想的先驱、已故的科克伦,协作网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团体。科克伦协作网的实体包括科克伦中心、协作评价组、方法学组、领域和网络组。已在全世界建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科克伦中心。费恩斯坦第二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费恩斯坦(Alvan ~),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内科学与流行病学教授,也是现代的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的开山祖之一。循证医学当然不是无本之木,就实质而言,其方法与内容即来源于临床流行病学。费恩斯坦在美国的《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以“临床生物统计学”(Clinical Biostatistics)为题,从1970年到1981年的11年间,共发表了57篇的连载论文,他的论文将数理统计学与逻辑学导入到临床流行病学,系统地构建了临床流行病学的体系,被认为富含极其敏锐的洞察能力,因此为医学界所推崇。费恩斯坦的主要著作有:1967年出版的《临床评价》(Clinical Judgement),1985年出版的《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等,均是在发达国家备受好评的名著。萨科特第三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萨科特(David ~),也是美国人,他曾经以肾脏病和高血压为研究课题,先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后来又进行临床研究,最后转向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他任教于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在该大学的医学中心,他组织了一批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率先对住院医师举办了临床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萨科特转到英国的牛津大学任教授,这让他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1997年他主编的《循证医学》(Sackett DL,et al(eds):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o teach,Churchill Livingstone,London,1997.)一书更是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阅读。第一位循证医学创始人科克伦已经去世。这第三位创始人萨科特与第二位创始人费恩斯坦不同:他性格温和,待人亲切,因此不管到哪里,他都是很得人缘。他还富有组织能力,又颇务实,所以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与领导人。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萨科特,才让内容艰深、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临床流行病学,成功地穿上了循证医学这件漂亮的外衣,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1991年在萨科特的发动下,由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编辑出版的《美国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社,又增加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ACP Journal Club)的杂志。该杂志刊载的是一种二次性文献的摘录(所以冠名为杂志俱乐部),对国际上著名的30余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内科临床研究论文,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筛选,以结构性摘要的形式加以归纳,再予以专家评论。这本杂志的性质,十分符合诊务繁忙、没有时间系统阅读医学杂志的临床内科医生的胃口。既重视证据的制作,也重视证据的传播,这是循证医学区别于以往医学思想的特点。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词,正是在该杂志上,1991年由加拿大的尼特(Gordon )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才首先提出的。《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创刊后,影响力不断增强,1995年,文献摘录的范围已从原先的内科发展到临床各科。也就是在1995年,杂志最后发展至由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与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 Publishing Group)共同组织与发行为《循证医学》杂(Evidence-Based Medicine)。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从《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到《循证医学》杂志,从1991年至1999年,萨科特一直担任着这两本杂志的主编职务。他的才华、他的学术水平以及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示。循证医学也是凭藉《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与《循证医学》杂志,才得以率先提出,并以此作为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平台,广为人知,走向世界。戈登·盖亚特1992年,戈登·盖亚特以第一作者在JAMA杂志上撰文,首次提出“循证医学”一词。[2]分享你的世界我要说5人次讨论 5帖子让你如坠雾中的循证医学,到底是个啥?癌图腾54循证医学体系正在走向崩溃?癌图腾41不遵循医学致我国误诊率超高?癌图腾20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癌图腾12TA们说完了,我也要说纠错参考资料[1] Ranking of Risks for Existing and New Building Works,Sustainability.mdpi [引用日期2021-05-12][2] 张鸣明,刘鸣.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4}(01):71.[3] Davino-Ramaya C, Krause LK, Robbins CW, Harris JS, Koster M, Chan W, Tom GI.Transparency matters: Kaiser Permanente's National Guideline Program methodological processes..Perm J.2012腋下有狐臭味道重,千万别动刀子,试试这个办法,轻松去除狐臭!妙绝广告10月27日大胆加仓,这几股或将暴涨,反正不收费,马上测一测!在线诊股广告皓元医药- 一站式药物分析服务平台, 提供研发分析服务关注药物分析的人也在看皓元医药提供结构确证/基因毒性杂质/药物稳定性研究, 药物分析方法开发验证, 单晶解析, 药物分析一站式服务,专业团队,质量保证, 依据强大数据库, 数据真实可靠完整。皓元医药广告大家还在搜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论文心理医生营养师名医在线咨询问诊中医健康管理师证国家承认吗网上医生广告YY直播,人气唱将女主播陪你一起唱!词条贡献者该词条共有39人参与编辑,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Baidu 京ICP证030173号编辑传视频TA说5目录在

影响因子为。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是一本国内心血管循证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而根据万方医学网的期刊查询,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中国心血管杂志》的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为。该杂志的主编为魏万林教授和胡大一教授,主办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编辑委员会由多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而影响因子可以反映一个期刊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也可以作为评价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参考,该期刊2023年的影响因子已经位列科学期刊第2。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编

1.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2. 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2005年~)3. 心律学会会员(2006年4月~)4.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1999~2008)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2006年6月~)7.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8.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9.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2006年11月~)10.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会员主任委员11.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7月~)13.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会长14.中华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15.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委员16.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研究会常委兼秘书17.亚太介入心脏病学学会顾问18.世界起搏电生理委员会委员19.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海外培训中心主任2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21.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4.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理事会理事25.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2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27.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28.北京市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29.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30.北京医科大学教授3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委会特邀顾问32.EditorBoard,JournalofClinicalElectrocardiology33.MemberoftheInternationalEditorialBoardfortheEuropeanHeartJournal34.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HolterandNoninvasiveElectrocadiology委员35.JournaloftheHongKongCollegeofCardiology杂志国际编委顾问36.Asian-PacificSocietyofInterventionalCardiology杂志编委37.JournalofInterventionalCardiacElectrophysiology编委38.《欧洲心脏病杂志》国际编委会委员39.《欧洲心脏杂志》中文版副主编40.《中国医药导刊》主编41.《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主编42.全国高等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主编43.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统编教材5、6、7版编委44.全国高等教育《内科学》统编教材副主编45.《临床荟萃杂志》常务副总编46.《中国医刊》编委会主任委员4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委员48.中国介入心脏病》副主编49.《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会顾问50.《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51.《美国医学会(JAMA)中文版》副总编辑,执行总编52. 《国际循环》总编辑5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副主编54.《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副主编55.《健康世界杂志》编委、副总编56.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57.《临床心电图学杂志》编委58.《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委59.《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60.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华夏医药》编委、名誉总编61.《中国医疗》杂志社名誉顾问62.《心电学杂志》第五届编委63.《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64.《中国循证医学》编委65.《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副总编66.《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副总编6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68.《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编辑委员会编委69.《医学研究杂志》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70.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71.《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72.《中国药物警戒杂志》编委73.《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7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委75.《家庭护士》杂志名誉总编

王艺,女,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授课教授。并任《Epilepsia》中文版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人,《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实用临床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临床药学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17.2016年: 《医事法学进展在广东》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16.2015年:《打开天窗说“亮”话》 ,专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15.2014年:《医事法律500问》,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1月版。14.2013年:《医道法途》,副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13.2013年:《医事法学在广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12.2012年:《医事纠纷律师实务:案列评析和诉讼指引》,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版。11.2011年:《临床医学导论》,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10.2008年:《脑死亡与器官移植——关联、争议与立法》,专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9.2004年:《脑死亡-现代死亡学》(《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之节),参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8.2003年:《医法通》,专著(合作主编项目之一),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7.2003年:《民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6.2003年:《专利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5.2003年:《婚姻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4.2003年:《诉讼法教程》,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3.2002年:《公民行为十万个怎么办》,参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版。2.2000年:《国际私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1.2000年:《宪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74.《“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独著),载《羊城晚报》2014年10月10日173.《药事损害鉴定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24日172.《面对并发症执业医师如何防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9月23日171.《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10日170.《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3日169.《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13日168.《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6日167.《循证医学证据首次直接用于医疗及其侵权诉讼引发的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年8月166.《护理不当须承担医疗过错责任》(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7月21日165.《以民事诉讼规定为依据 依法审视病历记录、鉴定名称变更和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164.《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163.《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0日162.《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9日161.《不配合转院,也是医疗过失》(独著),载《医师在线》2017年7月7日160.《由生效判决回查医方、患方和法院方行为选择与后续风险》(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159.《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158.《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2日157.《医疗过错损害要赔偿》(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6月30日156.《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25日155.《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6月19日154.《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监督政府之手》 (独著),载《南方日报》2014年6月12日A04版153.《药品研发试验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11日152.《法官内心确认是影响判决证据采纳的一项独立因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151.《患者猝死引发诉讼 医方是否充分:告知“的疑云》(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150.《推行药事治理良法》(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28日149.《鉴定意见的恰当采纳与适用 更须提升法院的医事审判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148.《患者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 医疗过失还是难以预料风险所致?》(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147.《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 (发言整理),载《法制日报》2014年4月10日146.《药事治理的“善治”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7日145.《药事治理开启药师美好时代》(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4月23日144.《由病历资料证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病”与“人”之医法的有机统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143.《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142.《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13日141.《医事改革恰逢其时》(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12日140.《医事改革革故鼎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5日139.《医事改革契机已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2月26日138.《处置医疗纠纷离不开顶层设计》(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22日137.《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处置回看医方救治、鉴定意见和法院判决之得失》(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136.《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16日135.《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134.《完善医疗损害纠纷处理机制岂能一厢情愿》(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8日133.《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最” 》(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25日132.《医疗损害鉴定实证认识与再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11日131.《官方与民间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不同》(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27日130.《医疗损害纠纷处理如何最优化》(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13日129.《医疗损害纠纷持续向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0月23日128.《医疗服务市场化视野下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面临的新风险和新对策》(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127.《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126.《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9日125.《鉴定不能再以所谓“医疗不足”等替代“违规违法”》 (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124.《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123.《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1月21日122.《要注重科学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121.《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120.《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10日119.《说明清楚、平时留意和审理专业 是本案医方胜诉的三大原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118.《置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反复感染但不配合治疗 不利后果由谁埋单?》(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117.《合理、谨慎、注意的法律义务应溶入医疗活动中》(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116.《头晕、胸闷急诊入院患者未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依据不足还是误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115.《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方式化解药品缺陷 引发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防范能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114.《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113.《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7月25日112.《让“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价值回归》(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7月15日111.《合理治疗方案需循证医学和法律学的双结合和双肯定》(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110.《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109.《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6日108.《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 医方须履行哪些说明告知义务?》(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27日10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13日106.《掌握防范检查预约风险三要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105.《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104.《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1日10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有道理的》(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102.《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101.《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7日100.《临床医疗是医学与法学有机结合的活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99《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98.《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10日9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请认真对待药品说明书》(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6.《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5.《目前中国的法律如何界定患者的知情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4.《晚期癌症患者说病情我做主;医生无奈到处家属说了算 是残酷的真相还是善意的谎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3.《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13日92.《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91.《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90.《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15日89.《由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谈医方说明告知义务的履行》(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88.《“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87.《“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18日86.《与“谨慎”/“注意”相对应医疗法定用语要牢记 读不懂,难读懂》(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85.《“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续)》(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84.《“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0日83.《用法监督网络健康》(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9月1日第17期82.《鉴定意见表述透露出医(事)法应用之进步与挑战》(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81.《转院:患者的权利 医生的义务》(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80.《医患纠纷,法律解读宜先行》(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7月15日第14期79.《患方拒绝尸检的医法思考 行使知情而不同意权的不利医法后果》(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78.《胃大部切除术后多次出血合并房颤抗 血小板与抗疑治疗之过失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77.《医疗事故鉴定用语应规范合法》(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76.《一审患方败诉,二审调解医方部分赔偿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是非”之争》(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75.《广东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第二作者),载《岭南学刊》2012年02期74.《尤其重视急危患者知情同意权》(独著),载《医师报》2012年5月73.《诊疗规范亟需规范》(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08期72.《“缝肛门”教训 减少医患纠纷亟须“诊疗规范”》(独著),载《东方早报》2012年2月15日71.《临床决策和处理缺陷致悲剧》(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70.《 口头说明陷医方于不利境地》(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69.《律师喜欢“挑刺” 》(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9月68.《依法行医 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67.《参与器官买卖 医生也是犯罪》(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5月4日66.《超说明书用药患者与医生的权益保护》(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2期)65.《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定界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1期)64.《对超说明书用药多种意义上的完善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0期)63.《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权利冲突及预防》(第二作者),载《中国医院》(2010年14卷04期)62.《医院与父母处置权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下)》(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6日61.《冷冻胚胎的权利与属性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上)》(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2日60.《电子病历中的侵权问题》(独著),载《医师报》2010年3月59.《国内外药品损害的法律规责、救济现状与防范建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3月58.《Brain death and organ transplant legislation:analysis of 969 respondent by classroom questionnaire》,载《Hepatobil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收录)2009年10月57.《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立法课堂调查问卷分析》(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12月总期第83期56.《中国大陆“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策略与思考》(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4月总第75期55.《中国“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现状与挑战》(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2月总第73期54.《出台脑死亡判定标准对医院及医生的影响》(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5-6月总第86-87期合刊53《死亡标准取代的全方位解读》(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4月总第85期52.《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的完善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3月总第84期51.《药品说明书:验证用药行为合理、合法性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2月总第83期50.《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法定依据与防范药害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1月总第82期49.《医患沟通系统评价证据的循证分析》(第5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第12期48.《院方滥用抗生素是否成立》(独著),载《医师报》2008年10月9日47.《医法结合:一个在医法评判中所必然呈现的判断》(第2作者),载《中国处方药》(2008.12总第81期)46.《医法结合:一种随医学实践同步并同时进展的状态》(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80期)45.《医法结合:与医学理论同步生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9期)44.《案说实验性临床医疗》(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8期)43.《三个概念的明晰及参照》(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7期)42.《让实验性临床医疗公开透明》(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6期)41.《实验性临床医疗:医法结合的创新之路》(独著),载《中国处方药》(总第75期)40.《关注活体器官移植的审查,防范医疗纠纷——从“交叉捐肾”引发的伦理争议谈起》(第一作者),载《新医学》(2008年第9期)39.《加强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4期)38.《由一起孕妇失去生育能力案看医方存在的诊疗不当及其法律责任》(第四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2期)37.《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又妊娠的责任认定与立法建议》(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0期)36.《医疗服务合同效力瑕疵与医疗费用的给付——由一起医疗诉讼与反诉案件所引发的法律思考》(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9期)35.《唐氏综合症引发之优生优育选择权诉讼及其鉴定选择》(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8期)34.《未足月未成熟新生儿童重度窒息死亡诉讼之医法解读》(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7期)33.《高危患儿分娩骨折而引发的责任、教训与启示》(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期)32.《科学管理,依法维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31.《脑死亡和器官移植问题解决需要立法直接介入》(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30.《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审查中存的问题与对策》(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年12月第6卷第12期29.《器官移植术开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与对策》(独著),载《西北法律评论》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28.《论公务员在执行上级决定或者命令中的角色定位》(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第24卷第4期,先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载,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纪检监察研究所、中国监察协会主办的《研究参考》全文转载27.《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1卷第18期26.《如何看待鉴定留有“尾巴”的医疗侵权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2期(21卷12期)25.《化解医患法律冲突的关键在于医与法的结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1期(21卷11期)24.《法理视野下的医患和谐》(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产科杂志》2005年第12期23.《从法理的视角谈我国医疗改革》(独著),载《广东科技报》2005年10月28日2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性质及其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作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1月第5卷第11期21.《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疗纠纷案中的应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6月第5卷第6期20.《现有法治框架与法律资源下中国医师维权路径的探索》(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5卷04期19.《执业医师法定权利的运行、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6期(第5卷03期)18.《医疗法制大环境的改变更显医师维权工作的紧迫》(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4期(第5卷02期)17.《剖析医疗行为中医方为主的法律关系》(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月第5卷第1期16.《影响外科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几个法律问题》(独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15.《找准医疗法律关系是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关键》(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17卷第3期14.《与临床相关的重要法律问题解读》(独著),载《中华医学网络杂志》2004年第1期13.《入世与医疗市场、医疗机构的改革》(第二作者),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6期12.《音像资料证据与医患纠纷防范》(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5期11.《论脑死亡的立法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4期10.《我写<医法通>》(独著),载《健康报》2003年11月 24日9.《司法鉴定与医学鉴定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运用的比较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2年15卷第4期8.《论法律责任的哲学基础》(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主办)》2002年第7期7.《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服务纠纷原因初析》(独著),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6.《依法治国,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通途》(独著),载《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5.《医疗纠纷的动因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1年第4期4.《城市绿化应走法治之路》(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9期3.《由货仓式商场突然关闭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3期2.《论法律责任在法学中的地位》(独著),载《跨世纪改革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版1.《人生观理论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独著),载《思想教育》1997年10月25日 12.广东省住房和城镇建设厅委托项目:《全面推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治建设》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5年;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法治蓝皮书项目:《广东医疗纠纷处理调研报告》(2014年)法治广东研究中心广东医疗法治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官健、佘琼胜、潘盛鹏、赖永洪、葛志坚、庹明生、王辉、张兆金、刘晓绛、王文倩、赖嘉敏、栗艳杰。载《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2015年1月第1版,皮书序列号:B-2015-412,2014年; 10.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论文名称:《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主持人:应松年;课题组成员包括:江必新、游劝荣、马怀德、薛刚凌、肖建国、张生、宋儒亮、王轶、曹鎏;执笔人:应松年、宋儒亮、张生、江必新、肖建国、曹鎏;载《中国法学》2014年6月; 9.广州血液中心委托项目:修订《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1月;8.广东省红十字会委托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法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0月;7.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项目:广东法治史编写,课题组组长,2012年9月;6.广东省卫生厅委托项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地方立法,课题组组长, 2012年;5.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研究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广州市献血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课题组组长, 2012年;4.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推荐)项目:“中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国情调研”,合作主持,2011年;3.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政府法律事务管理研究”,课题组组长,2011年;2.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校(院)级重点课题研究:“广东法制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 2011年;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3-2004年度项目:“脑死亡立法问题研究”,独自主持,2007年。 《中国医学论坛报》医事法学专栏主持人 ;《医药经济报》【医界真知】栏目专栏撰写人 。

医学杂志李主编

先后在国家各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1、蝮蛇抗栓酶的临床应用;2、婴幼儿秋季腹泻的非常规药物治疗;3、清开灵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特性;4、思密达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5、三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费用—效果分析;6、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药理特性及应用;7、临床药学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等等。

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职业病专家、辽宁省第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担任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委员(东三省仅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急性中毒与应急救援组组长。他是《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办人之一,并担任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沈阳市优秀专家。

循证医学杂志等待主编终审

医学综述投稿最快见刊的期刊:《当代医学》、《医学检验与临床》、《预防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循证医学》。

1、《当代医学》

1994年4月创刊,旬刊。以各级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各科,通过形式多样的栏目,帮助读者及时掌握医学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同时为我国医学学术的经验交流搭建平台,以促进我国医学科学发展为办刊宗旨。

2、《医学检验与临床》

1990年创刊,现已出刊30卷171期,共100万余万册。2002年以前以内部刊物发行,至2002年取得中国新闻出版总局国家正式刊号,正式面向全国发行。主要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专论、论著、综述、实验研究等栏目为主。

3、《预防医学》

杂志创刊于1989年9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报道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栏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疾病控制、疾病监测、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管理和实验技术等。

4、《实验与检验医学》

1983年6月创刊,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实验及检验医学大型期刊。近年来,经过编委会与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术质量、业内影响逐年增强,近三年连续获得全国医学期刊协作网优秀期刊和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

5、《循证医学》

杂志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者为读者对象,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及相关知识,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医学实践,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

只要过了初审,终身过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