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治疗帕金森病论文

发布时间:

帕金森病治疗论文

帕金森的中医治疗,中医对帕金森疾病的辩证治疗。一、阴虚内动型患者,这类型帕金森的发病是因为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导致的,因此治疗就要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而这类帕金森患者一般可选择定镇丸,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大补阴丸,大定风珠等化痰治疗。二、气血不足型患者,该类型的帕金森者患病的原因就是因为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虚风内动而造成的,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就要以益气养血为主,一般人可以有人参养仁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三、血瘀阻络型患者,这类型帕金森患者就是因为气虚无意推动血液,血滞脉中成为淤血而造成的,因此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原活血推拿等治疗。四、痰浊阻滞型患者,倘若帕金森患者的病情是这种类型的,那么治疗就要以化痰通络为主,所以患者在治疗时一般可以用脑瘫汤等来治疗。

最早的关于“肠道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证据出现在200多年前。 1817年,英国外科医生James Parkinson报告称,一些患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患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帕金森病患者)也伴随着便秘。在他所描述的六个病例中的其中一个,治疗胃肠道疾病似乎也减轻了与疾病相关的运动问题。从那以后,医生们开始注意到便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一半被诊断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都有便秘,而且便秘通常出现在运动相关的损伤发作之前。然而,几十年以来,对这种疾病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大脑上。研究人员最初关注的是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的丢失,多巴胺是一种参与包括运动在内的许多功能的分子。最近,研究人员还专注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神经解剖学家Heiko Braak及其同事提出,帕金森病可能实际上是起源于肠道,而不是大脑。Braak的理论是以帕金森病患者的死后样本的观察结果为基础的,帕金森病患者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路易小体既出现在大脑中,也出现在控制肠道功能的胃肠道神经系统中。 Braak及其同事的工作还表明,患者的病理变化通常是始于肠道,终于大脑。当时,研究人员推测,这一过程可能与一种穿过迷走神经的“未知病原体”有关,迷走神经是将身体主要器官连接到脑干的神经纤维束。“帕金森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发生在胃肠道”的观点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但是关于肠道变化如何导致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问题仍然有许多未知数。一些研究提出,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体通过迷走神经从肠道转移到大脑。其它研究认为,肠道细菌代谢产物会刺激迷走神经的活动,或者通过其它机制(比如炎症)影响大脑。这些研究结果增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共识,即“即使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异常引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始于大脑”。

应该属于神经性的。而且是脑神经性的。

关于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机制的博士论文可能需要全面回顾当前关于该主题的文献,以及更深入地研究该主题的原始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可能涉及对文献的全面回顾,包括对帕金森病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中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以及目前对这两种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 这将涉及深入研究科学文献,包括论文、评论和书籍章节,以全面概述该主题的当前知识状况。论文的第二部分可能涉及原始研究,旨在研究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的机制。这可能涉及多种实验方法,例如使用细胞模型的体外研究、使用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或使用成像技术的人体研究。该研究可能涉及检验帕金森病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疾病过程中涉及的特定分子途径来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的假设。这可能涉及使用质谱、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表观遗传分析等技术,以更深入地了解响应帕金森病药物而发生的分子变化。最后,论文将以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对该主题的当前知识的综合以及对未来研究以继续探索该调查领域的建议作为结尾。这篇论文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的机制,并为这些使人衰弱的疾病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做出贡献。

治疗帕金森病论文

帕金森病属于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能会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多见于6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运动症状常开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上肢及下肢,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可以发生于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甚至多年之后,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改善多巴胺状态,补充内源性多巴胺,例如可以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其能够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也可偶发于20多岁的青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等,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1、震颤: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发于一侧上肢远端,其特点为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在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入睡后消失;2、肌强直:可在病变早期出现,主要影响躯干以及肢体近端的肌肉。患者在被动运动时,关节阻力增高,肢体可出现齿轮样强直;3、运动迟缓:自发性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与面具脸类似。在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写字越来越小、慌张步态、言语过慢、吞咽困难;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容易摔倒,甚至不能独立站立。从站位改变为坐位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当患者处于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置时,难以保持直立,容易摔倒;5、其他症状: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痴呆、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睑痉挛等,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现幻觉。

帕金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震颤麻痹,因此患者大多数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帕金森病人多以老年人居多,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对此病不以为然,也不能因此而耽误帕金森的治疗,只有及时的治疗才能尽快的治愈帕金森病症,让病人过上正常生活。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患有帕金森疾病的老年朋友是越来越多了,此病的出现让老年朋友的幸福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并病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阴影。帕金森的治疗是千万不能耽误的,耽误治疗不仅影响病人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病人心理问题的出现。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帕金森的治疗方法,大家可作为参考!帕金森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深受帕金森疾病困扰的患者而言,及时的通过药物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药物治疗能让病人的震颤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药物的使用剂量一定要按医嘱使用,不能擅自增大药量或减少药量,避免影响帕金森疾病的治疗效果。帕金森的治疗方法2:按摩治疗。按摩对帕金森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因为帕金森病人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按摩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坚持按摩也能让病人的帕金森病症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治疗帕金森的方法3:针灸治疗。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针灸也能让病人的帕金森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因为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的针灸可以起到疏通筋络的作用,坚持按医嘱针灸能让病人的四肢更加灵活,由此可见,针灸治疗一对帕金森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小编对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此时绝大多数的朋友应该都对帕金森的治疗方法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帕金森病人可以听过药物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按摩治疗或者是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相信通过及时科学的治疗一定能让帕金森病人尽快得到有效治疗的,一定能尽快让老年人的生活回归正常的。

关于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机制的博士论文可能需要全面回顾当前关于该主题的文献,以及更深入地研究该主题的原始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可能涉及对文献的全面回顾,包括对帕金森病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中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以及目前对这两种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 这将涉及深入研究科学文献,包括论文、评论和书籍章节,以全面概述该主题的当前知识状况。论文的第二部分可能涉及原始研究,旨在研究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的机制。这可能涉及多种实验方法,例如使用细胞模型的体外研究、使用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或使用成像技术的人体研究。该研究可能涉及检验帕金森病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疾病过程中涉及的特定分子途径来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的假设。这可能涉及使用质谱、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表观遗传分析等技术,以更深入地了解响应帕金森病药物而发生的分子变化。最后,论文将以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对该主题的当前知识的综合以及对未来研究以继续探索该调查领域的建议作为结尾。这篇论文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的机制,并为这些使人衰弱的疾病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做出贡献。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帕金森的症状因人而异,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中晚期患者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发病前后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精神认知障碍。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有精神障碍,约有50%的病人伴有抑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也可偶发于20多岁的青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等,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1、震颤: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发于一侧上肢远端,其特点为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在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入睡后消失;2、肌强直:可在病变早期出现,主要影响躯干以及肢体近端的肌肉。患者在被动运动时,关节阻力增高,肢体可出现齿轮样强直;3、运动迟缓:自发性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与面具脸类似。在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写字越来越小、慌张步态、言语过慢、吞咽困难;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容易摔倒,甚至不能独立站立。从站位改变为坐位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当患者处于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置时,难以保持直立,容易摔倒;5、其他症状: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痴呆、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睑痉挛等,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现幻觉。

帕金森病的治疗论文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2、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药物治疗1、保护性治疗:原则上,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目前临床上作为保护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MAO-B抑制剂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目前尚无定论。2、 症状性治疗早期治疗(Hoehn-Yahr l~II级)(1) 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病情较轻,对日常生活或工作尚无明显影响时可暂缓用药。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或患者要求尽早控制症状时即应开始症状性治疗。(2) 首选药物原则: <65岁的患者且不伴智能减退可选择:①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若震颤明显而其他抗PD药物效果不佳则可选用抗胆碱能药;④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⑤复方左旋多巴;④和⑤一般在①、②、③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但若因工作需要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④或⑤方案,或可小剂量应用①、②或③方案,同时小剂量合用⑤方案。≥65岁的患者或伴智能减退: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必要时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或COMT抑制剂。苯海索因有较多副作用尽可能不用,尤其老年男性患者,除非有严重震颤且对其它药物疗效不佳时。中期治疗(Hoehn-YahrⅢ级)早期首选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患者,发展至中期阶段,原有的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时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早期即选用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至中期阶段症状控制不理想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或COMT抑制剂。晚期治疗(Hoehn-Yahr IV-V级)晚期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及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治疗相对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因此,在治疗之初即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延长患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 [3] 常用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临床常用的是盐酸苯海索。此外有开马君、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轻的患者。老年患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2、金刚烷胺: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和释放,阻止其重吸收。对少动、僵直、震颤均有轻度改善作用,对异动症可能有效。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3、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MAO-B,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含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AO-B抑制剂可单药治疗新发、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患者。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原则上推荐早期使用。MAO-B抑制剂包括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晚上使用易引起失眠,故建议早、中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4、 DR激动剂: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R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年轻患者病程初期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用激动剂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发生率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嗜睡,幻觉等。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5、复方左旋多巴(包括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外周补充的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经多巴脱羧酶的脱羧转变为多巴胺,从而发挥替代治疗的作用。苄丝肼和卡比多巴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以及减少其外周的副作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获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剂量增加不宜过快,用量不宜过大。餐前l h或餐后1个半小时服药。老年患者可尽早使用,年龄小于65岁,尤其是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当上述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再考虑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通过抑制COMT酶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从而增加脑内左旋多巴的含量。COMT抑制剂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时可加用COMT抑制剂以减少“关期”。恩他卡朋需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托卡朋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h服用,可以单用。COMT抑制剂的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氨基转移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托卡朋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须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头3个月。并发症的防治1、运动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包括疗效减退(wearing-off)和“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药物不像以前那样管事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就过劲了。” 此时可通过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或加用其他辅助药物。“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两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交替出现。多见于病情严重者,机制不明。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以前每次服药后大致什么时候药效消失自己能估计出来,现在不行了,药效说没就没了,很突然。即使自认为药效应该还在的时候也会突然失效”。一旦出现“开-关”现象,处理较困难。可采用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乙酯或DR激动剂。异动症又称运动障碍(dyskinesia),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的不自主舞蹈样或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在左旋多巴血药浓度达高峰时出现者称为剂峰异动症(peak-dose dyskinesia),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每次药劲一上来,身体就不那样硬了,动作也快了,抖也轻了,但身体会不自主的晃动,控制不住。”在剂峰和剂末均出现者称为双相异动症 [6-7] 。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每次在药起效和快要失效时都会出现身体的不自主晃动。”足或小腿痛性肌痉挛称为肌张力障碍(dystonia),多发生在清晨服药之前,也是异动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经常早上一起来就感觉脚抠着地,放松不下来,有时还感觉疼。”剂峰异动症可通过减少每次左旋多巴剂量,或加用DR激动剂或金刚烷胺治疗。双相异动症控制较困难,可加用长半衰期DR激动剂或COMT抑制剂,或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乙酯或DR激动剂。肌张力障碍可根据其发生在剂末或剂峰而对相应的左旋多巴制剂剂量进行相应的增减。2、运动并发症的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制剂有关,还与用药的总量、发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用药总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发病年龄越轻、病程越长越易出现运动并发症。发病年龄和病程均是不可控的因素,因此通过优化左旋多巴的治疗方案可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新发的患者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以推迟左旋多巴的应用;左旋多巴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症状的控制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即可,不求全效;这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但需要强调的是,治疗一定要个体化,不能单纯为了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而刻意减少或不用左旋多巴制剂。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需要综合治疗,并没有唯一的最佳治疗方法。正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其它可靠方法还有经颅磁刺激、理疗、针灸、中药等方法。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就是最佳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科学、合理的用药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治疗的最佳方法。切忌私自加药、减压。在疾病中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减少用药量,减少药物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更多的创造康复训练的机会,所以,疾病中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多种方法联合,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到了疾病晚期,最佳的治疗方式是护理+药物+康复+心理治疗,精细护理,防摔倒、肺炎、褥疮、血栓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主动与被动康复相结合;积极心理干预,排除焦虑等精神方面的并发症;精细合理的选择药物,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副作用。

关于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机制的博士论文可能需要全面回顾当前关于该主题的文献,以及更深入地研究该主题的原始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可能涉及对文献的全面回顾,包括对帕金森病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中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以及目前对这两种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 这将涉及深入研究科学文献,包括论文、评论和书籍章节,以全面概述该主题的当前知识状况。论文的第二部分可能涉及原始研究,旨在研究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的机制。这可能涉及多种实验方法,例如使用细胞模型的体外研究、使用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或使用成像技术的人体研究。该研究可能涉及检验帕金森病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疾病过程中涉及的特定分子途径来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的假设。这可能涉及使用质谱、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表观遗传分析等技术,以更深入地了解响应帕金森病药物而发生的分子变化。最后,论文将以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对该主题的当前知识的综合以及对未来研究以继续探索该调查领域的建议作为结尾。这篇论文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帕金森病药物如何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的机制,并为这些使人衰弱的疾病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做出贡献。

帕金森病的治疗小论文

帕金森病属于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能会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多见于6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运动症状常开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上肢及下肢,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可以发生于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甚至多年之后,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改善多巴胺状态,补充内源性多巴胺,例如可以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其能够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也可偶发于20多岁的青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等,具体表现为以下症状:1、震颤: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始发于一侧上肢远端,其特点为缓慢的、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在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入睡后消失;2、肌强直:可在病变早期出现,主要影响躯干以及肢体近端的肌肉。患者在被动运动时,关节阻力增高,肢体可出现齿轮样强直;3、运动迟缓:自发性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与面具脸类似。在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写字越来越小、慌张步态、言语过慢、吞咽困难;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异常:容易摔倒,甚至不能独立站立。从站位改变为坐位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当患者处于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置时,难以保持直立,容易摔倒;5、其他症状: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痴呆、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便秘、尿意迟缓、体位性低血压、睑痉挛等,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现幻觉。

帕金森氏病一旦确诊以后,应该早期治疗。那么帕金森氏病,治疗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还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氏病治疗的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药物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疾病类型等因素来选择用药,以小剂量开始选药,缓慢递增,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另外帕金森氏病的治疗,应该长期坚持用药,那么联合用药,一般是在单个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但是帕金森氏病治疗。其次我们还要分为原发性帕金森氏病,还是有帕金森氏综合征来进行区别。帕金森氏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应该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用药,而是针对不同帕金森氏病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指导用药。

坚持综合治疗,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强调多学科治疗模式,药物治疗仍为首选,并结合手术、运动与康复、心理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提倡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的医生团队。➤ 明确全程管理,目前的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药物治疗图片一、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2020年指南中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与2014年指南基本一致,在治疗目标中增加了“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图片 图1 2020年指南中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一)早期帕金森病的疾病修饰疗法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MAO‑BI(雷沙吉兰和司来吉兰)和DAs (罗匹尼罗)。较2014年指南去掉了普拉克索和大剂量(1200mg/d)辅酶Q10。(二)早期帕金森病的症状治疗1. 2020年指南更加详细地提出了帕金森病的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案和流程。 图片图片 图2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流程对比(2014年指南Vs. 2020年指南)2. 新增了治疗进展的若干新药物,更新了许多药物在治疗作用方面的循证证据。➤ 疾病早期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特别对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或者运动功能改善需求高的较年轻患者,复方左旋多巴可以作为首选,但应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去掉了麦角类DAs的相关内容。5种非麦角类DAs之间的剂量转换为: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罗替高汀∶吡贝地尔∶阿扑吗啡=1∶5∶∶100∶10,因个体差异仅作参考。指出在疾病早期左旋多巴和多DAs均小剂量联合使用,充分利用两种药物的协同效应和延迟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临床上现很常用,早期添加DAs可能推迟异动症的发生。➤ MAO-BI中增加了国内尚未上市的双通道阻滞剂沙芬酰胺、唑尼沙胺,去掉了司来吉兰与维生素E合用的信息。➤ COMTI中增加了奥匹卡朋。➤ 增加了金刚烷胺缓释片(国内未上市)。3. 首选药物推荐进行了调整。2020年指南中对“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或伴智能减退的早发型患”的首选药物推荐与2014年指南相同。对“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不伴智能减退”的首选药物推荐进行了调整。图片图3 帕金森病首先药物推荐对比(2014年指南Vs. 2020年指南)三、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1. 新增了运动症状及姿势平衡障碍的治疗推荐:➤ 疾病进入中晚期阶段,运动症状进一步加重,行动迟缓更加严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冻结步态,容易跌倒。力求改善运动症状:增加在用药物的剂量或添加尚未使用的其他抗PD药物。➤ 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患者摔跤的最常见原因,易在变换体位如起身、开步和转身时发生。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增加复方左旋多巴剂量或添加MAO-B抑制剂和金刚烷胺可能奏效。此外,适应性运动康复、暗示治疗如步态和平衡训练、视觉提示、听口令等可能有益。2. 更加详细地提出了症状波动处理治疗方案和流程。图片图片图4 运动波动的处理原则对比(2014年指南Vs. 2020年指南)2020年指南对剂末现象的处理进行了更新:➤ 强调了调整合理服药时间,避免饮食(含蛋白质)对左旋多巴吸收及通过血脑屏障的影响,需在餐前1 h或餐后 h服用复方左旋多巴,调整蛋白饮食可能有效。➤ 新增了新型的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缓释胶囊(Rytary)可以快速到达并较长维持血药多巴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缩短“关”期,减少症状波动(未上市)。➤ 新增了腺苷A2受体拮抗剂伊曲茶碱对症状波动的治疗被评估为可能有效,临床可能有用。此外,还新增了开-关现象的处理方法。3. 更加详细地提出了异动症处理治疗方案和流程。图片图片图5 异动症的处理原则对比(2014年指南Vs. 2020年指南)2020年指南更新内容主要有:(1)剂峰异动症:➤ 新增若伴有剂末现象,减少每次复方左旋多巴的剂量,增加每日次数。➤ 2020年指南中金刚烷胺对改善异动症的证据为有效(MDS 循证:有效,临床有用),金刚烷胺缓释片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左旋多巴相关的异动症。2014年指南中其对改善异动症未有帮助(C级证据)。(2)双相异动症:➤ 新增目前的MDS循证提示普拉克索被评估为证据不足,待进一步研究。➤ 去掉了微泵持续输注DAs或左旋多巴甲酯或乙酯、作用于基底节非DA 能的腺苷A2A受体拮抗剂的内容。(3)肌张力障碍:➤ 将肌张力障碍分为清晨、开期和关期三种类型。对清晨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基本无变化。➤ 新增了“关”期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为:a.增加复方左旋多巴的剂量或次数。b. 加用DAs、COMTI 或MAO‑BI。➤ “开”期肌张力障碍的的处理方法为中增加了若调整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在肌电图引导下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4) 新增了某些药物难治性异动症的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凝胶制剂、丘脑底核‑DBS 和GPi‑DBS 手术治疗可获裨益(MDS 循证有效,临床有用),也可使用阿扑吗啡皮下注射。四、非运动症状的治疗2020年指南更加详细地介绍了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案。1. 睡眠障碍60%~90%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失眠、RBD、EDS和RLS(2014年指南RLS归在感觉障碍下)。 表1 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治疗建议 图片2. 感觉障碍的治疗2020年指南除调整了RLS的位置外,还增加了由其他共病引起的疼痛的治疗,如非阿片类(多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剂(羟考酮)、抗惊厥药(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和抗抑郁药(度洛西汀)。通常采用非阿片类和阿片类镇痛剂治疗肌肉骨骼疼痛,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治疗神经痛。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2020年指南与2014年指南基本一致。4. 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2020年指南更加详细地介绍了精神及认知障碍,进一步分为抑郁、焦虑和淡漠,幻觉和妄想,冲动强迫行为,认知障碍和痴呆详细阐述,并增加了流行病学数据。(1) 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帕金森病伴抑郁、焦虑和淡漠的治疗约35%的患者伴随抑郁,31% 的患者伴随焦虑,其中抑郁伴焦虑的类型居多。➤ PD 伴抑郁抑郁可以表现为“关”期抑郁,也可与运动症状无明确相关性。治疗策略包括心理咨询、药物干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当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时,可加用DAs、抗抑郁药物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或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见表2。 表2 PD伴抑郁的治疗建议 图片 ➤ PD 伴焦虑:目前关于帕金森病伴焦虑的研究较少,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 PD 伴淡漠:对于帕金森病伴淡漠的治疗也缺乏证据充分的药物,DAs类药物吡贝地尔、胆碱酯酶抑制剂利伐斯的明可能有用。(2)丰富了幻觉和妄想的治疗推荐幻觉和妄想等发生率为13%~60%,其中视幻觉是最常见症状。首先要排除可能诱发精神症状的抗PD 药物,尤其是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和DAs。对症治疗在2014年指南中氯氮平或喹硫平的基础上增加选择性5‑羟色胺2A 反向激动剂匹莫范色林(MDS循证:证据有效,临床有用)的临床证据也较充分,由于不加重运动症状在国外被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的精神症状。(3)新增了冲动强迫行为(ICBs)的内容ICBs是困扰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性非运动症状之一,包括冲动控制障碍(ICDs)、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DS)、刻板行为等。3种类型在PD 中的发生率分别为、和。3种ICBs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干预手段,临床处理比较棘手,因此重在预防。 (4)丰富了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治疗推荐25%~30% 的PD 患者伴有痴呆或认知障碍。2020年指南增加了首先需排除可能影响认知的抗PD 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若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在2014年利伐斯的明、多奈哌齐的基础上新增了加兰他敏。并提出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美金刚有效。除此之外,对于PD 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也缺乏有效的药物证据,可以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五、新增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管理此外,2020年指南还更新了手术治疗、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相关内容推荐意见,这里不再一一赘述。通过本文,希望大家能对新版指南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只能用药缓解

帕金森病最新治疗论文

科学家已经在美国使用iPS技术成功地将干细胞移植到了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脑中。 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AIST)昨天表示:“哈佛医学院教授金光(Kim Kwang-soo)成功地临床治疗了干细胞患者”。在获得韩国科学技术大学(KAIST)生命科学系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金教授继续在美国各地进行研究。在神经科学和干细胞领域的学术领域中排名前列。 这是首次将iPS细胞移植到患有脑疾病的患者中,并获得了临床治疗效果。 什么是iPS细胞? iPS细胞能够分化为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例如神经细胞,血细胞和肌肉骨骼细胞,被称为“通用细胞”。 Kim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并已从2017年起两次将干细胞移植到两名69岁的帕金森氏病患者中 。该方法是转化患者的皮肤细胞以产生神经递质多巴胺,然后将其注入患者的大脑深处。 在检查了 未来两年的PET / MRI图像的进展之后 ,在5月发表了一篇论文。 病人没有表现出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康复到足以绑鞋带。恢复了游泳或骑自行车的能力 。接受手术的患者乔治·洛佩兹(George Lopez)说,他已经帮助金教授的研究团队专注于加快干细胞研究和战胜帕金森氏病。 这些手术和临床试验的成功并不是短时间的结果。帕金森氏病的干细胞疗法必须首先将患者的体细胞转化为稳定的干细胞,然后将其分化为多巴胺细胞,然后再将其移植到大脑中。研究相关技术已有20年历史的Kim教授大约在10年前首次开发了使用无病毒患者细胞制造iPS细胞的技术。将其应用于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以证明结果。 金教授说:“我们申请了FDA的批准 , 以便我们可以对更多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如果后续研究进展顺利超过10年,细胞疗法将成为帕金森氏病的另一种治疗方法。它将被确立为一种普遍的治疗方法。 注:本文旨在介绍前沿研究进展,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第二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现为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其目前的治疗方案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PD的进展,而PD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疾病,因此找到能阻止PD进展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2018年11月2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干细胞研究中心Valina L. Dawson和Ted M. Dawson团队在 Science 杂志发表了题为 Poly(ADP-ribose) drives pathologic α-synuclein neuro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的研究论文,发现 Poly(ADP-ribose)可以增强α-synuclein毒性,促进α-synuclein聚集,并参与病理性α-synuclein介导的细胞损伤,促进PD进展 。这一发现或许能为阻止PD的进展提供治疗靶点[1]。 Science 杂志同时对此研究结果发表了评论文章[2]。

有没有觉得哪个分子很眼熟?对了,Poly(ADP-ribose) 就是PAR,上一篇文章也有提到哦。

现在咱们一起学习下这篇文章吧。

帕金森病和α-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四大运动症状,有的还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减少,残存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ewy body)。纤维样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是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

α-syn是在大脑中广泛表达的一种突触前蛋白,生理状态下呈可溶的蛋白单体形式,当其聚集成不溶的纤维样寡聚体,则具有致病性,可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病理性的α-syn可以像朊病毒一样在细胞间传播,促进PD进展。

然而是什么引起α-syn的病理性聚集呢?病理性聚集的α-syn又是如何引起细胞死亡的?这些都还不清楚。

PAR与PARP1

Poly(ADP-ribose) (PAR)是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以NAD+为底物合成的产物。细胞核PARP-1和PAR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各种原因引起的DNA损伤,并启动相应的DNA修复机制。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是一种由于PARP-1激活引起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形式,Parthanatos是根据“par”(PARP-1的酶学产物)+ “thanatos”(希腊语的死亡之神)而命名。

Parthanatos这种细胞死亡形式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等疾病中。

因为Parthanatos中PARP-1和PAR可引起细胞死亡,故作者 拟探究PARP-1和PAR是否参与PD中病理性α-syn引起的DA神经元丢失 。

1  α-syn PFF的神经毒性依赖于PARP-1

α-syn预制纤维(a-syn preformed fibrils, α-syn PFF)是一种体外重组的α-syn,能够像体内的α-syn一样聚集成纤维,并能像朊病毒一样在神经元细胞间传播,当其被注射进小鼠的脑内,其S129位点可发生磷酸化,形成p-α-syn(病理性α-syn的一个标志),因此是研究α-syn的一个良好模型。

为了探究α-syn PFF能否激活PARP-1,作者用α-syn PFF处理鼠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WB检测PAR的变化,发现第3-7d PAR的表达逐渐增加直至最高峰,并维持增加状态直到第14d。

PI染色发现PAR的增加伴随着细胞死亡的增加。

用三种PARP抑制剂(ABT-888, AG-014699, BMN 673)处理细胞,则发现可以阻止α-syn PFF诱导的细胞PARP激活和细胞死亡。

α-syn PFF处理细胞能够促进α-syn进行 S129位点的磷酸化形成p-α-syn,并促进水溶性α-syn形成不溶性α-syn,两者都是病理性α-syn的特征。而PARP抑制剂能够明显阻止这些效应。

敲低或敲除PARP-1亦能明显阻止α-syn PFF诱导的PARP激活和细胞凋亡。

敲除PARP-1能够阻止α-syn PFF诱导的α-syn的磷酸化及不溶性α-syn的形成。

用广谱的caspase抑制剂Z-VAD能部分减轻α-syn PFF的毒性,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和自噬抑制剂3-MA无法减轻α-syn PFF诱导的细胞死亡,PARP抑制剂ABT-888则能够阻止α-syn PFF诱导的细胞死亡,说明 α-syn PFF诱导的细胞死亡主要依赖于PARP-1,即parthanatos,而不是通过激活细胞凋亡、坏死或自噬。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敲除PARP-1或药物抑制PARP-1能够减少p-α-syn的形成,这种减少会不会是因为细胞内吞的α-syn PFF减少呢?

作者富集细胞内吞体,检测PARP-1敲除和药物抑制条件下内吞体内biotin标记的α-syn PFF含量,发现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PARP-1不影响细胞对α-syn PFF的摄入。

背景介绍中提到α-syn PFF能像朊病毒般在细胞间传播,促进PD进展,那它的这种细胞间传播的特性是否也依赖于PARP-1呢?

作者进行了微流控室实验,首先通过微流体装置将α-syn PFF加入到chamber 1 (C1),第14d再检测chamber 2 (C2) 和chamber 3 (C3)中是否出现α-syn,即α-syn PFF是否有传播功能。

结果显示WT神经元组第14d可在C2和C3中可检测到p-α-syn, 而PARP-1 KO组基本检测不到,说明 α-syn PFF的传播功能也依赖于PARP-1。

2  α-syn PFF通过NO诱导的DNA损伤激活PARP-1

第一部分已经证明α-syn PFF能够激活PARP-1,并通过PARP-1发挥其神经毒性作用,那么α-syn PFF是如何激活PARP-1的呢?

作者发现用α-syn PFF处理神经元细胞或将其直接注射到小鼠脑内,可引起细胞的NO水平增加及DNA损伤增加。

用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处理神经元细胞或小鼠大脑,则可以抑制α-syn PFF诱导的NO合成、DNA损伤及PARP-1激活。

此外NO合成酶抑制剂还可以抑制α-syn PFF诱导的细胞死亡。

以上说明 α-syn PFF通过激活NO合成酶,引起DNA损伤,激活PARP-1,通过parthanatos引起细胞死亡。

3  α-syn PFF通过PAR介导DA神经元丢失

前面已经证明α-syn PFF通过parthanatos引起细胞死亡,那么这一通路会不会跟PD中DA神经元的丢失有关?

向小鼠一侧的纹状体内注射α-syn PFF可激活PARP-1,增加PAR水平,而敲除PARP-1或用PARP-1抑制剂处理后,可阻止α-syn PFF诱导的PAR水平增加,减轻α-syn PFF的神经毒性。

同时,注射α-syn PFF 6个月后,WT小鼠注射侧DA神经元减少约50%,而PARP-1敲除组和PARP-1抑制剂处理组小鼠的DA神经元无明显减少。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是DA合成的关键酶,作者发现用α-syn PFF处理WT小鼠后,TH和多巴胺转运子(DA transporter, DAT)水平均明显降低,而敲除或抑制PARP-1,可阻止该现象。

此外,α-syn PFF处理的WT小鼠纹状体DA和DA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减少,PARP-1 KO组和PARP-1抑制剂处理组无明显变化。

向WT小鼠大脑注射α-syn PFF可引起小鼠爬杆试验(pole test)时间延长,握力试验(grip strength)力量降低,敲除PARP-1或PARP-1抑制剂处理则可缓解α-syn PFF引起的PD运动症状。

4  PAR促进α-syn纤维化

既往研究显示PAR能够导致固有无序蛋白液体分层,引起其聚集,那么PAR能否促进α-syn聚集呢?

在加或不加PAR的条件下,作者观察α-syn单体孵育一段时间后聚合物的生成情况,发现不加PAR时,α-syn单体孵育72h才出现不同分子量的α-syn聚合物,而加了PAR,24h即出现不同分子量的α-syn聚合物。

不同孵育温度或不同浓度的PAR可引起α-syn纤维化效率的不同(原文Fig. S7A-C)。

荧光染料硫黄素T(thioflavin T fluorescence, ThT)可用于淀粉样纤维聚集过程的定性定量监测。通过ThT荧光监测可见PAR能明显促进α-syn聚集。

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加PAR时,α-syn单体孵育72h才出现α-syn寡聚体纤维,而加了PAR,12h即可看到α-syn寡聚体的形成。

因为PAR是个高度带负电的分子,为排除PAR引起的α-syn聚集是由于蛋白间的电荷相互作用,作者研究了同样带负电的PolyA分子对α-syn聚集的影响,发现其并没有显著促进α-syn聚集。

Overlay assay显示PAR与α-syn之间有相互作用,而ADP ribose(ADPr)单体与α-syn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也不影响α-syn的聚集。

PARP-1能够促使蛋白发生ADP核糖基化,那么它会使α-syn发生核糖基化吗?

体外核糖基化实验(IVRA)显示不会。

Overlay assay和Co-IP均显示α-syn与PA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作者运用deletion analysis和Co-IP确认α-syn通过其氨基端与PAR作用。

为了探究内源性的PAR生成是否能促进α-syn聚集,作者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处理过表达α-syn的原代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发现NMDA可激活PARP,引起α-syn聚集,而敲除PARP-1或用PARP-1抑制剂处理后,α-syn不再聚集。

在过表达α-syn的PARP-1 WT型和PARP-1 KO型细胞中外源给予PAR,均可rescue α-syn的聚集。

在过表达WT型α-syn和α-syn A53T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中,给予PARP激活剂MNNG可促进α-syn聚集,敲除PARP-1或给予PARP-1抑制剂后,α-syn聚集减少,外源补充PAR则可同样rescue PARP-1敲除或抑制引起的α-syn聚集减少。

5  PAR增强α-syn PFF的体外毒性

前面证明了PAR与α-syn PFF结合,那么这种结合会改变α-syn PFF的生物物理属性吗?

作者用蛋白酶K(proteinase K)消化α-syn PFF处理的和PAR-α-syn PFF处理的细胞,发现PAR-α-syn PFF处理的细胞更能抵抗PK的消化,提示PAR-α-syn PFF可能折叠的更紧密。

第一部分已经证明了α-syn具有神经毒性,作者大致重复第一部分的实验,如PAR促进细胞死亡(原文Fig. S10)、促进p-α-syn生成、促进不溶性α-syn生成、促进α-syn的内吞和传播(原文Fig. S11),证明PAR能明显增强α-syn的体外毒性。

6  PAR增强α-syn PFF的体内毒性

为了探究PAR对α-syn PFF体内毒性的影响,作者将α-syn PFF或PAR–α-syn PFF注射到小鼠一侧的纹状体内,发现注射PAR–α-syn PFF组更早出现DA神经元的丢失,更早形成p-α-syn,且p-α-syn的水平明显高于注射α-syn PFF组。

此外,与α-syn PFF相比,PAR–α-syn PFF明显促进DA及其代谢产物的丢失(原文Fig. S13),TH和DAT水平下降(原文Fig. S14),小鼠爬杆实验和握力实验表现变得更差。

7  PD患者脑脊液PAR水平增加

作者检测两个独立队列的PD患者和对照者的脑脊液(CSF)的PAR水平,均发现PD患者CSF的PAR水平明显增加,且PAR的水平与疾病持续时间和Hoehn & Yahr分期呈正相关。

此外,作者发现PD患者黒质(substantia nigra, SN)的PAR水平也明显增加,这一点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病理性α-syn通过激活NO合成酶,诱导DNA损伤,激活PARP-1,产生的PAR促进病理性α-syn的生成,通过parthanatos引起细胞死亡。敲除或降低PARP-1可抑制病理性α-syn的毒性。PAR可在体内和体外增强病理性α-syn的毒性,形成前馈循环。PD患者的脑脊液和黒质的PAR含量明显增加。以上提示PARP-1的激活参与PD的进展,因此抑制PARP-1的激活有望阻止PD中DA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

此图为全文的故事图解。

本文套路如下图所示。

希望本文能给你启发。

参考文献

[1] Kam TI, et al. Poly(ADP-ribose) drives pathologic alpha-synuclein neuro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J]. Science (New York, NY), 2018, 362(6414).

[2] Brundin P, et al. Cancer enzyme affects Parkinson's disease [J]. Science (New York, NY), 2018, 362(6414): 521-522.

又到了肚子里没有墨水,只有干货的深空小编给大家吹牛...不是,说新闻的时间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再次表明了,微生物和肠道细菌在减缓帕金森氏病中的作用。在帕金森氏病发病过程中往往出现和神经损伤有关的蛋白质异常积累,这篇发表在《Cell Reports》的论文中,就概述了一种特殊的益生菌如何阻止这些蛋白质的积累。帕金森氏病的特征之一就是,大脑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进行性细胞死亡。而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蛋白质α-突触核蛋白的球形错误折叠团块的聚集引起的。这些有毒的蛋白质聚集体通常称为路易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发现证据表明帕金森氏症可能起源于肠道。这个想法被称为Braak假设,它假定破坏性的路易体最初可能在肠道中形成,然后扩散到大脑并产生我们在帕金森氏病中常见的生理症状。受此假设启发,来自爱丁堡大学和邓迪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着手研究是否有任何特定的肠道细菌物种能够抑制甚至逆转这些有害的α-突触核蛋白团块的积累。研究人员研究了很多常见的益生菌对α-Synuclein聚集的影响,最后科研团队发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特殊益生菌细菌不仅在抑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而且在逆转预先形成的积累方面均具有显着的效果。研究人员确实强调,这些结果并不意味着帕金森氏症患者会立即出去寻找这种特殊的益生菌。在人类研究可以确定这种机制是否对人类患者产生临床意义的作用之前,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首先在其他动物模型中验证这些结果。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Maria Doitsidou解释说:“结果提供了研究改变构成肠道微生物组的细菌如何影响帕金森氏病的一次机会。下一步就是要在小鼠中确认这些结果,然后进行快速的临床试验,因为我们测试的益生菌已经可以买到。”欲要知晓更多《未来人们或可服用该益生菌来减缓帕金森氏病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