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杂志伽马刀

发布时间:

医学杂志伽马刀

刘宗惠:男,1932年11月生,籍贯山西洪洞,海军总医院伽玛刀研究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人物生平:刘宗惠教授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文职将军军衔。在颅内放射外科治疗上有非常突出的贡献,是我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伽马刀肿瘤治疗领域的奠基人,被称之为“中国伽马刀之父”。专业擅长:刘宗惠教授从医60年,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工作50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顽固性癫痫功能区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手术、脑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全方位推广应用,如:脑囊性肿瘤定向手术、脑间质内放疗术、脑深部肿瘤立体定向活检术、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清除术等。取得成就:研制成功了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及术中冲、吸用双极电凝镊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解放军科技进步奖14项,北京、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主编了《实用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颅脑伽玛刀治疗学》、《颅咽管瘤的诊断与治疗学》专著3部;主译《神经疾病定位诊断学》2部,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个人履历:1948--1952年入西北人民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前身)学习,为军医第10期学员。毕业后分配至陆军第25医院(其间参加朝鲜战场野战医疗救治及西北剿匪医疗队等)。1962年由普外科转至神经外科专业。1981年调入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任主任,主任医师。1989年始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年与全科同志一起创建了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1996年组建了澳海旋转式伽玛刀研治中心。1985年起主办海军神经内、外科进修班(学期一年),共12期,为军内外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骨干。先后主、协办国际与国内大型神经外科学术会议4次,大力推动了神经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晋升为文职一级,专业技术一级教授,主任医师。曾先后担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常委、中国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与编审专家、中华医学会伽玛刀推广应用委员会副主委、国际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委员及亚洲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中国主委等。 夏廷毅,博士,主任医师,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兼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主任、全军肿瘤放疗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分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业特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体γ(X)刀)颅内肿瘤、多发脑转移瘤、肺癌、肺转移癌、肝癌、肝转移癌、胰腺癌、肾上腺转移及腹膜后肿瘤,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及骨转移,联合药物靶向治疗或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颅内胶质瘤等。学术成绩: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发表在杂志的论文引起国内外学者的轰动;主编《肿瘤体部γ刀治疗学》等专著两部,参编专著10余部;研究的重点项目“OUR-QGD型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全身伽马刀)”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种融现代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医学影像、计算机、智能自动化控制等多门类学科于一体,以治疗人体颅脑疾病为主的大型高科技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将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将201束细束伽玛射线经多解度精确聚焦照射病灶,一次性大剂量摧毁病灶组织,达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因被毁损的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锐利如刀切,故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多束细束伽玛射线精确聚焦于一点,焦点能量强大并精确定位在病灶组织上,一次性大剂量照射病灶使之坏死。而单束伽玛射线能量很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而免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性设备,它将钴-60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而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形成一窄束边缘锐利的伽马射线。在治疗时将窄束射线汇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剂量区来摧毁病灶,主要用于颅内小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用咖玛射线对肿瘤进行放疗称之为咖玛刀治疗。

伽玛刀是用放射线(如γ射线等)集中照射并摧毁体内肿瘤病灶的医疗设备。由于它使病人无痛苦、不流血,尤其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更能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因此被各国医学界广泛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瑞典人发明的静止式伽玛刀。1996年9月,我国研制成功了旋转式伽玛刀,成功地治愈了许多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治愈率达90%以上。

伽马医学杂志

这估计是肺腺癌可能大,先穿刺病理确定一下,再及时手术,配合术后疗养,预后不会差.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随着手机持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对手机辐射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手机幅射会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癫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孕妇乳母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另外,睡觉时手机最好不要放枕边,因为频率为 900兆赫的无线电波将提高受影响的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并能使健康人睡眠时的脑电图发生变化,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注:手机辐射肯定有害!只是程度上的问题而已。主持人:黄宏明特邀嘉宾:李方伟 博士(重庆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中心)黄宏明:李博,你好。说到目前最热门的话题,非手机辐射莫属。到底手机辐射有害没有,权威们都在唇枪舌战,各执一词。你是怎么看的呢?李方伟:你好,黄宏明。各位读者好。说手机辐射有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黄宏明:不正确?李方伟:是的。手机给我们的辐射量很小,还没有大自然给我们的平均辐射量的百分之一呀!那些防辐射贴片、防辐射套子什么的,纯粹是在人敛钱!黄宏明:李博,凡事都不会百分之百绝对的。有关手机辐射有害的报道已经不少,也有多起控告手机致癌的诉讼案。我的很多朋友也说,使用手机过多有头晕、头痛、失眠、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反应。我看,手机对健康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李方伟:不对,不对。那些患癌症的一定是手机造成的吗?我看还没有定论吧!黄宏明:我给你介绍一点事实。《职业医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挪威和瑞典的手机用户,经常报告头疼、耳朵上有热感、脸上皮肤发烫。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冈希尔德·奥弗特德尔及其同事对12000名瑞典人和5000名挪威人进行问卷式调查的结果是:在挪威参加调查的人中,31%的人经历了以上症状中的至少一种;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体验到一种或多种症状。两个国家的人体验到的症状十分相似,这如何解释?其实电磁波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对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眼睛、皮肤等都有一定的危害。 李方伟:那得看辐射量的多少了。黄宏明:目前我国使用的移动电话多数是进口或合资生产的,其发射功率一般在左右,大的可达到2w。有关权威部门对在我国使用的部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测试结果表明,在距天线3cm处,射频电话电磁辐射功率可达1100~2800μw,大大超过了我国的标准。李方伟:哦,标准!哪里有什么手机辐射的标准啊。目前我国对电磁波辐射有两个标准,其一是卫生标准(即环境标准):居住环境内24小时的持续辐射量不得超过40μw;其二是专业标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中,电磁波在8小时内的持续辐射量不超过50μw。不过,这两个都是持续标准,手机通话是在数分钟或瞬间的事,这两个标准是不可以相互套用的!我们周围的电脑、电话、微波炉和室外的电缆,都是要发射电磁波的。要是手机那点辐射都有这么大影响的话,恐怕不好找小于50μw的地方,尤其对我们这些人,天天和这些打交道,怕是……黄宏明:李博,你知道吗,烟民用手机更易患癌症。维也纳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孔迪教授公布:手机辐射与香烟燃烧时冒出的烟毒素混合,会对免疫系统有重大的损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烟民得癌症的机率就增加了。李方伟:抽烟本来就有害健康,这并不全是手机辐射的错。 你以后别抽烟了。 黄宏明:尽量戒吧。还有,瑞典癌症专家哈德尔在研究后提出:不论用右耳还是左耳听手机,得脑瘤的机率比不使用的人高出大约倍。李方伟:这个数据也不准确。那人的研究我知道,很不科学。样本数只取了5个而已,没有任何统计意义。我还是不支持手机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的说法,要知道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振荡频率高,引起人体分子来回振荡的一种致热作用。但用手机打电话时,声音的对外传输方式是射频辐射,频率在800~1990mhz之间,只相当于微波的中频波段,这个波段造成的辐射我们只有在完全贴近手机听筒时才可能测得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抗辐射强度为1kv/m。不管是离子辐射还是非离子辐射,它们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要比人体的安全标准小1000倍左右。因此,手机的辐射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黄宏明:但是根据瑞典科学家从多方面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手机刚接通瞬间发出的微波辐射能量最大,经过数秒钟的释放后才能降到正常水平,手机接通时的一刹那是“最危险的时刻”,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李方伟:据说,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出的微波辐射能量可能会损害人体器官,甚至致癌。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推断而已,现在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手机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黄宏明: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谁也不能证明一点危害都没有呀。李方伟:那倒也是。黄宏明:世界卫生组织说,至今仍然没有手机危害健康的证据,但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大致需要再进行三四年的调查。李方伟:对,到那时就清楚了。黄宏明:但手机辐射是肯定存在的,关键是会否造成危害。美国就规定手机生产商要在包装上说明手机辐射信息。中国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员也透露,我国已建成的实验室已有能力测定手机辐射指标,同时有关部门正试图建立关于这一指标的国家标准。李方伟:嗯,还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黄宏明:还有一个现象。自从有人提出手机辐射有损脑部健康后,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使用手机配备的耳机听电话,以为这样会减少辐射的危害。我认为最好不要指望使用耳机会减少大脑受到的辐射。李方伟:是啊,我也认为不能肯定使用耳机可减少辐射。甚至连接手机与耳机的电线可能会起到天线的作用,将更多的辐射引向大脑。还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屏蔽装置检测后还发现,它们仅能起到有限的防护作用。黄宏明:不过,对和健康有关的问题,我想注意点也是好的。那些防辐射装置……李方伟:不是很有必要急着购买。但要实在不放心,试试倒也没有任何坏处。黄宏明:其实,目前来说,最好、最简单的预防办法是:没必要时,大家都尽量少打一点手机吧。李方伟:对,对。

手机辐射(专题)什么是手机辐射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而我们常听说的移动电话吸收辐射率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这个SAR值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数据。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其中针对脑部部位的SAR标准值必须低于瓦特,才算安全。但是,这并不表示SAR等级与手机用户的健康直接有关。用手机患眼癌机会率高三倍 (图文) 2001-01-15 10:47:34 据《东方日报》报道,德国一项研究首次发现,手提电话可能会导致眼癌,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常用手提电话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这项研究结果倘获进一步证实,势必会导致大量索赔诉讼。 由手提电话释放出的辐射,长久以来都被指会暂时改变脑细胞的功能,却一直无证据显示这些辐射会长远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不过,今次由德国埃森大学施汤授领导进行的研究却有惊人发现,他们在调查一种“葡萄膜黑素癌”的眼癌时,便发现该癌症与辐射有密切的关系。 索赔高达数十亿镑 英国《流行病》杂志引述施汤授指出,他们曾派出调查员向一百一十八名患有“葡萄膜黑素癌”的病人,套取他们日常使用手提电话的详细资料,并将资料与四百七十五名没有患上该病的人士作出比较,结果发现“葡萄膜黑素癌”的病患者,使用手提电话的频率比其他人为高。 虽然研究仍不清楚手提电话的辐射如何引发癌症,但至少知道眼球内的大量水分会加强对辐射的吸收。另外,他们亦发现葡萄膜内的黑素细胞当暴露在微波辐射之下,便会开始成长及加速分裂。 由于通常在虹膜层及视网膜的底部发现的“葡萄膜黑素癌”,最初都是在黑素细胞开始形成,故此手提电话发出的辐射可能是对该种细胞产生影响,一旦手提电话用者本身有较易生癌的基因,便会在这些辐射的诱发下患癌。 英国政府去年已委任一间公司对手提电话的安全作出研究,结果无证据显示手提电话与脑癌或其他毛病有任何的关连,不过,上月由Vodaphone拥有四成半股权的一间美国手提电话公司,却被用家集体状控,指他们用了手提电话后患上脑癌及其他病症,索赔金额更高达数十亿英镑。手机辐射”说引发世纪安全恐慌 刘燕 2001-01-13 13:08:39 装在套子里享受科技进步——“手机辐射”说引发世纪安全恐慌 据说曾因帮助美国一些香烟受害者打赢巨额赔偿官司而闻名的美国律师皮特·安吉罗斯正计划代表一些美国脑肿瘤病人发起针对手机制造商、移动网络运营商以及固定电话公司的 10起索赔诉讼。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Verizon 无线公司和占有其45%股份的全球最大手机供应商沃达丰将成为上述所有诉讼中的被告。这起迄今为止针对手机行业提出的最大诉讼案,使几年来难有定论的手机辐射说再次引起关注,但仍没人能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告白。 手机辐射究竟对人体能造成多大伤害成了跨世纪悬案,至今没人能给一个明确的说法。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仍有人前赴后继,当移动通信像香烟一样变成越来越多人的依赖后,在拥有健康和获得便利之间人们已进退两难,但手机与香烟的区别是一个已知危害在何处,一个却连危险潜伏在哪里都还彼此矛盾地争论着。这让商家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剑,不知是落下还是除去,更让消费者心存恐慌,已知的危害可以预防,未知的恐惧让人像《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个主人公,有永远的担心。 传言漫天飞我该相信谁? 虽然科技进步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虽然我们似乎再不能忍受没有手机的生活,但如果不能拥有健康,财富和成就又有何意义?所以从安全的角度看,不知对人有多大危害使手机成了人们关注度最高的科技产品。但是围绕这一问题却前后矛盾地传言漫天飞让人不知该相信谁。 关于手机辐射会诱发脑瘤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并已有多起脑瘤患者将手机制造商推上法庭的案例。尽管研究人员已就此做过大量试验,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最近的一个消息是去年年中瑞典研究人员称打手机与脑瘤存在某种联系,这个结论是对瑞典两个地区233名脑瘤患者(含良性和恶性脑瘤),利用多种手法就脑瘤和使用手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后得出的。例如:对使用手机时用左右哪只耳朵与产生脑瘤部位的调查表明:频繁使用手机的患者,在大脑侧部产生肿瘤的概率比大脑后部、前部及顶部的发病率都要高。 但《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又显示手机的使用与脑瘤无关。 在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传言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个新的行业冒出来了,前年我国有许多公司声称自己的产品能降低大量辐射,所以有段时间因各公司宣传而异,人们在手机的各个部位贴上防辐射产品。这个行业好像并没有繁荣起来,去年渐渐销声匿迹,但耳机却流行起来,尽管各手机制造商对手机辐射是否危害健康的解释含混不清,但他们的工作人员却最早并始终坚持使用耳机通话,人们相信耳机多少能降低辐射的几率。 人们并没获得太久的安心,英国消费研究杂志《Which》又报道称,使用移动电话耳机会导致用户大脑遭受三倍于普通手机来电辐射。文章认为,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绝对安全” 的持手机方式是不可能的,手机天线顶端与耳机之间的距离过长或是过短都会增加辐射量,只有在距离达到最佳值时才有可能减弱辐射量,但是谁又知道这个最佳值在哪里。该杂志建议,在移动电话耳机线的外部包上一层金属或是陶瓷外壳可能有助于减少手机用户耳部遭受的辐射。 这样的例子很多,前一个提出结论,后一个接着否定,更有层出不穷的危害被不断发现。美国研究人员称手机辐射能改变人类基因,尽管这个报告还不能证明手机辐射能破坏DNA,但部分实验表明这些辐射可以导致人体血液细胞的基因改变;一名英国专家也曾提出警告,手机可能会释出有毒的水银气体,对脑部造成损害;诱发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多重硬化症、危害生育能力、未老先衰并失忆等等,越来越多可怕的可能被科学家们证实。 尽管一些手机制造商开始向消费者公开他们对各种手机辐射程度的检测结果,专家也不断提出防范建议,但由于迄今为止各国政府机构或是媒体对手机辐射这一问题的解释往往相互矛盾,人们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 就是这样,虽然还没有任何医疗证据证明手机辐射能引起癌症或其他疾病,但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手机辐射是对人体无害的。 手机辐射何时盖棺定论? 手机出现那么多年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使各种机型和功能不断更新,却对手机辐射束手无策,在我们已不能放弃使用手机的时候,手机辐射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盖棺定论? 其实现在最要紧的是给消费者一个有关手机辐射控制标准,但目前世界各国沿用标准不同,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前苏联标准,各厂商都声称自己的产品都在标准控制之内。我国有关部门去年曾传出消息,中国有可能年内出台相关标准,遗憾的是至今未见相关标准公布。 在各种标准支持之下,手机厂家和电信专家认为使用手机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这个阵营的人坚持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同于破坏人体细胞和DNA分子结构、破坏人体的白细胞、诱发癌症的X光和核辐射产生的强电磁波能,手机通话时由于电磁波会产生共振而发热升温现象,但这种升温现象也是相当微小而安全的。 但很多生物学、医学、环保专家却认为打手机有害身体健康,他们的观点是手机要实现通讯功能就必须不间断地与发射基站联系,而必定需要接收和发送强力的通讯电波,电波最强烈的地方就是手机天线的顶端部分。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天线恰恰离大脑最近,所以一定会对人脑有负面的影响。 有关手机和人体健康之间的话题一直使人困惑,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无法对使用移动电话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得出最终的结论,就连世界卫生组织至今都没有提出手机危害健康的证据,所以该组织曾强调,目前的科学资讯没有显示有必要对手机使用采取任何特别的防护措施。据说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对手机及其总站产生的辐射是否会增加人的头部或颈部患癌症的危险,还需要再进行三至四年的调查研究,但人生能有几个四年等待这个结论? 在关于使用手机的不利之处上,目前唯一能够证实的是在开车时打电话很危险。所以,在不知使用手机是否还会对自己构成危险之前,人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尽量减少通话时间、远离它或用你自己认为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少还能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安慰。 手机辐射问题是否将造成行业危机? 在关于手机辐射的争论始终处于云遮雾罩的时候很难准确预测这个问题是否将对整个行业造成危机,但不管多有害的东西,只要有需求就能形成繁荣景象。毒品是这样,香烟更是这样,手机是否有害健康一直难成定论,手机行业似乎更不用心存忧虑。 但是关于沃达丰将被涉10例诉讼的消息,却使它的股价在该消息刊发后跌至本年度最低点,据说沃达丰与英国电信两家公司当天一共损失了50亿英镑。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例被告在同类官司中获胜,但如果安吉罗斯打赢这场官司的话,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但各大移动电话公司的股价将有可能暴跌,而手机行业更有可能受到重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关于手机辐射的问题争论得过久和说法太多,很多消费者对厂商持有很多怀疑,不管厂商们如何坚持自己的产品都是在标准控制之内,部分消费者仍认为他们应该预知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因为直到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敢站出来否认手机和脑瘤之间的关联,他们只是不断声明自己的产品符合有关标准。据说包括安吉罗斯在内的一些美国律师希望法庭能够允许他们查阅移动电话公司的相关文件,他们认为通过查阅这些文件,也许能够发现一些可以证明手机有可能导致脑瘤的证据。不仅如此,有些消费者还认为,既然厂商有能力让这样高科技含量的小东西左右人们的生活,就应完全有能力通过改变手机的设计减少人体所接受的辐射。为什么没这么做?那只能从厂家的商业动机上去理解了。 关于手机辐射是否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难成结论确实有很多令人难解之处,这也给厂家埋下很多隐患,这个问题争论越久,说法越多,一旦真的有案例支持“有害论”,制造商、运营商的局面将不可收拾。 其实很多产品对人来说都具有潜伏的危险,并非人们对手机过于苛求,而是在人们被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包围的同时感到一种不能把握的焦虑。 手机辐射标准和排行榜⊙瑞士:手机辐射高,信号还不好⊙多款手机辐射排行表 HOT⊙手机辐射大排行⊙关于手机辐射标准问题的建议⊙国际上手机辐射问题的争议与标准 ⊙手机辐射量与距离位置有关⊙测试显示爱立信T28sc手机辐射最大 HOT⊙手机辐射看明白⊙手机辐射标准又起波澜 ⊙移动电话辐射测量标准SAR即将问世⊙美国将公布各款手机辐射强弱 ⊙手机辐射 各界标准不一 手机辐射与健康的大讨论⊙权威医学杂志再现手机威胁论⊙瑞士科学家指出手机会影响人脑电流⊙手机辐射: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NEW⊙手机安全 有医学实证⊙丹麦大型调查发现手机无碍健康 ⊙日本:手机辐射与脑肿瘤又有新说法 ⊙中国罕见脑瘤患者 被疑和长期打手机有关⊙手机辐射可否盖棺定论?⊙用手机患眼癌机会率高三倍 ⊙“手机辐射”说引发世纪安全恐慌 HOT ⊙手机病,专家也说不清⊙手机辐射的十个明白 HOT⊙手机辐射 掀起你的盖头来 ⊙手机辐射比预期要大 ⊙手机挂腰间 有碍肾功能?HOT ⊙手机辐射问题引发美国公众激烈争议 ⊙美研究手机辐射致病 短期使用与脑癌无关 ⊙手机辐射到底能否致癌⊙手机辐射对脑细胞的损害被低估两成 ⊙使用手机免提 多3倍幅射? 有手机辐射引发的官司⊙9000万用户欲控诉顶级手机制造商⊙中国福州29名用户因手机辐射状告移动公司 HOT⊙移动厂商:辐射怎惹这大麻烦?⊙美脑癌病人告手机商 索赔数十亿美元巨款 政府对手机辐射的政策⊙台湾:手机不贴辐射标识 最高可罚30万元⊙手机免提耳机不保险 英修改安全说明书 ⊙英国手机出售将附健康警告

手机幅射会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癫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孕妇乳母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另外,睡觉时手机最好不要放枕边,因为频率为 900兆赫的无线电波将提高受影响的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并能使健康人睡眠时的脑电图发生变化,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伽马医学期刊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检测到一对伽马射线暴(下简称GRB)所带的能量超过过去所观察到的所有事件。GRB是我们所知的宇宙中最强爆炸,但是最新的观测表明,我们严重低估了他们的真实潜力。

Nature期刊发表的三篇新论文描述了两种新的伽马射线暴-GRB 190114C和GRB180729B。两个GRB都产生有记录以来能量最高的光子。这项史无前例的观察为科学家提供了新的对于神秘宇宙事件和背后机理的研究方向。

人们认为当大型恒星坍塌为黑洞成为超新星时触发GRB。所引发的爆炸生成一股强有力的浓缩喷气,向太空喷射出的物质其速度大约为光速的。这些被急剧加速的粒子通过磁场和辐射的复杂变化产生伽马射线。因此而产生的伽马射线继续在星际空间旅行,其中一些最终到达地球。当他们与我们的大气层相遇时,伽马射线触发粒子级联反应,因此产生的大气是我们熟知的切伦科夫光,可以通过特殊的望远镜观测到。

天文学家已研究GRB超过50年,但是仍然有许多内容等待去探索,包括伽马射线如何存在以及当物质以极快的速度从黑洞被喷射时所涉及的物理学,华威大学天文学教授以及nature最新论文之一的合作作者Andrew Levan讲到。新检测到的具有前所未有能量的GRB或许可以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帮助。

“这些新的发现将我们所观察到的伽马射线能量范围扩大并且揭示了一个新的我们从未看过的成分。”Levan在与天文在线的邮件中说到。“一个天文望远镜技术证明可以检测此类光线,这是令人十分激动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以理解自然中最极端条件的物理学。”

的确,如果没有超强的技术支撑,这些观察将是无法实现的。新发表论文中所描述的GRB能量是通过观察在我们的大气层产生的效果测量的。当伽马射线冲入我们的天空时,他们释放出大量的粒子,产生各种大气宇宙射线簇射。以相对论速度移动,这些簇射产生一个可测量的浅蓝色光芒,称为切伦科夫光,可以通过切伦科夫望远镜足够准确的检测。

这些望远镜是位于纳米比亚的高能量立体系统(HESS)和位于加那利群岛的MAGIC,他们都由Max Planck Society操作。卫星之前被用于观察切伦科夫光,但是此类设备不足以敏感的检测超高能量事件,因为他们会产生弱光。

第一个高能量事件GRB 180720B发生在2018年7月20日,由Max Planck协会,Deutsches Elektronen-Synchotron (DESY),ICRAR和一些其它组织的天文学家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描述。第二个事件,GRB 190114C出现在2019年1月14日,由两篇新论文进行了介绍,都是由Max Planck 物理协会的Razmik Mirzoyan发表。全球超过300个科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

“关于这些特殊爆炸的显著特征不在于他们共喷射出多少能量,而是这些可观察到的能量来源于光,”Levan解释道。“我们知道,光是由光子构成的,并且每一个光子都带有能量。我们通常测量每个电子伏特单位下的能量,也就是每个电子通过1伏特电压的能量。”

我们所看到环绕在周围的光通常含有1电子伏特的能量,但是来自于GRB 190114C的光子,通过MAGIC的测量发现携带了超过1TeV的能量,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光线所携带能量的1万亿倍,Levan解释说。通过望远镜,2013年测量到一个创纪录的GRB,其能量为940亿电子伏特,也就是。

“这有点像你名下有10分钱,而你旁边所站的人是比尔盖茨,”Levan讲到。“并不奇怪的是,如果一个光子拥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可以做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有点像你可以过上拥有1000亿的生活,这与只拥有10分钱相差太大了。因此,这强大的能量光线确实打开了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窗口。

由MAGIC收集的数据显示,来自GRB 190114C的能量介于2000亿和1万亿电子伏特之间,即和1Tev之间。这是目前所检测到的最强的GRB事件。通过望远镜的观察,此GRB距离地球大约40亿光年。先前的GRB 180720B是由HESS观察到的,其能量相对较弱,能量介于1000亿和4400亿电子伏特之间,即到,距离地球大约60亿光年。

“大多数关于GRB的观察所让我所惊讶的是,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之后我们才最终看到如此高能量的爆炸,”Levan讲到。除了这两个事件,另外一个大的GRB在去年夏天被观察到,但是具体细节还未被公开。“这意味着除了与其说是稀有,这类发射在伽马射线暴中其实是常见的。在此情况下,最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等待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了如此大能量的光线,”Levan对天文在线讲到。

新发表的论文除了描述了新的GRB之外,还解释了这些高能量的光子,认为能够产生两种不同的过程,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起初,急剧加速的粒子伴随着爆炸在强磁场中弹跳,导致同步加速辐射(地球上的同步加速器和其他粒子加速器也可以产生相同的辐射,但此后与之不同)。之后,在第二阶段,同步加速的光子撞击着生成他们的快速粒子,以增加他们的能量从而达到地球大气层的极端速率。

通过卫星几乎每天都会记录到GRB,但是从宇宙视角来说,他们实际上是非常稀有的——谢天谢地。将这些事件的能量以望远镜观察,一个“典型的爆炸在短时间内释放了太阳在其100亿生命中的全部能量,”ICRAR-科廷大学天文学家Gemma Anderson解释说。如果一个GRB在我们周边任何一个地方爆炸,他会直接面向地球,可能引起大规模的灭绝。

正如Levan向天文在线所说,这类事件曾在地球发生过。

“曾经有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通过地理可以了解到——奥陶纪灭绝——与我们所预测的一次伽马射线暴相契合”,Levan讲到。“如果一件事发生在非常靠近地球以至于影响到如今我们的生活,我们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现象。”

首先,臭氧层会被伽马射线损害,使得大量的紫外线到达表层,Levan讲到,相反,由于大气中的主要分子的破坏以及一氧化二氮的存在,紫外线将会被锁定,因此会阻挡阳光,引发冰河世纪。这个双重打击会使得大气层的效果变得非常糟糕。

“这与我们所看到的4400亿年前奥陶纪灭绝相吻合,尽管这并不只是唯一的解释,”Levan讲到。“然而,如果伽马射线暴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必须距离我们足够的近,使得他径直朝着我们喷发。我们的观察预示着,伽马射线暴在银河系中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此外,Levan还补充道:“我们并不期待着受到的影响比10亿年前严重得多——或许没有理由让这个理由不成立。”

大约每10亿年左右?我希望这是假的。

动手术时免不了要动用一些医疗器械,比如钳子、手术刀、手术剪、夹子等,所以人们一提到治疗用的γ刀,就以为这又是一把什么钢做的形状怪异的手术刀了。其实,名为γ刀,实际上它并没有一丝一亳跟传统的刀相似的地方,它不用钢也不用铁,没有刀锋也没有刀背,它只是一种射线而已。

γ刀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半球形的钢壳,内装200多颗小圆柱形钴-60源,这些钴-60源放射出来的γ射线就是我们所称的γ刀的“刀锋”了。这些射线并不是自行其是地工作,而是经过一个特殊的头盔后成辐射状、聚集在一个共同的靶点上,也即病人颅脑内的病灶部位上,然后用经聚焦的γ线灭除病患组织。

γ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要用CT、磁共振成像或数字减影装置等医学影像设备和立体定向仪等手段,找出病人颅内病灶,并精确定位,明确靶点的范围及大小。然后将影像检查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由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处理后,生成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的立体模型图,经过一系列计算定出最佳治疗方案,并确保射线能量集中到靶点上,以免损伤周围的组织。最后,按照拟定的治疗方案放射出γ射线,对病人进行治疗。

由此可见,γ刀不是一个单一的装置,而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契合点,将原有的医学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高能辐射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高科技医疗装置。

虽然γ刀名字中有个“刀”,但其最大的特点恰好就是不必动刀而进行治疗,不必开颅手术,不必全身麻醉,不会流血,不伤及正常组织,不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也非常少,住院时间也比较短。这较适于那些身体状况不好,不适合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不过,天下没有万能的东西,神奇的γ刀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刀。通常,它们只能医治直径小于3厘米,位于功能区、脑干或深部的动脉、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病变,以及某些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等恶性肿瘤。

伽马射线指的是波长短于Å(埃米)的电磁波,是 法国科学家 .维拉尔(Villard,Paul Ulrich)发现的。 在电磁波谱上,比伽马射线的波长稍长一些的便是我们熟知的X光,也就是 伦琴射线 (波长为埃米~10纳米);波长再长一些的就是紫外线(波长为100~400纳米)以及可见光了 。 所以 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乃至光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从本质上来说,其实统统都是电磁波 ,其区别无非是波长各不相同而已。那么电磁波又是什么东西呢? 简单来说,电磁波就是 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向空间中衍生发射(辐射)的震荡粒子波,由方向相同且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所组成 。换言之,只要不是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四面八方释放出电磁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电磁辐射(EMR) ”。 因此我们不要一听见“电磁辐射”这个词语就瑟瑟发抖,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 由于电磁波是物体具有温度才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一旦发生了改变,其 辐射出来的电磁波的波长也会产生变化—— 相同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 出来的电磁波 的波长就 越短。 举个例子来说,金属、木柴、玻璃在被火焰灼烧后都会释放出光芒,这种现象正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它们释放出的电磁波的波长缩短到了400~760纳米这个区间范围,而这个范围的电磁波正是 能被人类肉眼感知到的 “ 可见光 ”。 波长高于或低于可见光的电磁波,人类肉眼是无法感知到的,所以钢铁、木柴和玻璃在常温状态下释放出来的电磁波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平常测量体温所使用的额温计能瞬间测出体温,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当我们的体温升高后,也会释放出波长更短的电磁波,而 额温计中的芯片能测量出物体释放出的电磁波的波长,于是就能计算出辐射源的温度了。 这就好比我们看见一根铁棍发出了红光,就知道了它在“发烧”一样。 那么通过温度越高,波长越短这个电磁辐射规律,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伽马射线既然位于电磁波谱上波长最短的位置,那么伽马射线的辐射源就一定具有相当高的温度呢? 当然不能这样生硬地理解,因为除了温度之外,物体的元素构成也会影响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烧红的木柴和烧红的钢铁温度显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钢铁需要达到更高的温度时才能释放出可见光(光子)。 现在你大概能想到萤火虫为什么既能发光,又不烫手了。 因为有一些元素在达到特定条件时,即便在常温状态下也会产生 化学反应, 释放出 400~760纳米的电磁波,于是就发出了没有温度的“荧光” 。 伽马射线的产生原理 伽马射线也叫γ粒子流,是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来的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属于放射性现象,所以我们首先来了解一点放射性的知识。 大家都知道,在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中一共具有100多种已知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区别是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有所不同——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相同的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然而,原子核的构成并非只有质子,还有中子。同一种元素中的原子,质子数量虽然相同,中子数量却不一定是相同的——这些 质子数量 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的原子,被称为“ 同位素 ”。 所谓“同位”,其字面意思就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个位置。换言之,即便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种元素,它们的中子数量和结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而会表现出不同的核性质。 与同位素相反的是“ 核素 ”,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数量和中子数量都相同的原子 。 在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一共具有 2600多种 核素,按照核性质的不同,核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稳定的核素不会发生衰变,但是稳定核素只有280多种,分布于81种元素中。其余的2000多种核素全部都是不稳定的,大部分都分布于83号元素(铋)以上,只有极少数分布在83号元素以下。 不稳定的核素会自发性地发生衰变,逐渐转化成较为稳定的核素。 原子核的衰变有三种形式:阿尔法衰变(α衰变)、贝塔衰变(β衰变)、伽马衰变(γ衰变)。发生伽马衰变时就会释放出伽马射线。 不过,伽马衰变一般不会独立发生,而是同时伴随着阿尔法衰变或贝塔衰变发生。 所谓阿尔法衰变,其实就是原子核自发性地释放出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α粒子;也就是说,发生阿尔法衰变时,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数量就减少了,这就意味着它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于是它就会转化成另一种核素。 除了释放出质子和中子之外,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还可能会相互转化—— 当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会同时释放出一粒电子;当一粒质子转化成一粒中子时,会同时释放出一粒正电子。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 β衰变,而 在β衰变中释放出来的电子或正电子就被称为β粒子。 那么伽马衰变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或者β衰变后,仍然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还需要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才能稳定下来,这个过程被称为“退激发”。在退激发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被称为γ粒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伽马射线,此时发生的衰变就叫伽马衰变。这也正是上文所说的伽马射线通常都会伴随着阿尔法衰变或贝塔衰变的原因。 这就是伽马射线的产生原理。至于说人类何时能掌握伽马射线,我不太懂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指的是应用,那么伽马射线在医疗及军事领域早就已经有所应用了;但如果要说完全理解伽马射线, 尤其是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 还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问题,轩来回答!伽马射线的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它的波长短于埃的电磁波。射线首先由法国科学家.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伽马射线也叫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在太空中产生的伽马射线是由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因为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因此无法到达地球的低层大气层,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测到。在1967年由一颗名为“维拉斯”的人造卫星首次观测到太空中的伽玛射线。从20世纪70年代初由不同人造卫星所探测到的伽马射线图片,提供了关于几百颗此前并未发现到的恒星及可能的黑洞。伽马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伽马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在2002年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就报告了他们对于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成果,称伽马射线暴与超新星有关。研究者研究了2001年12月的一次伽马射线暴的观测数据,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这次伽马射线暴长达270秒的X射线波段的“余辉”。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2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光学余辉”,其中大部分的距离已经确定,它们全部是银河系以外的遥远天体。“光学余辉”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工作,使得人们对伽马射线暴的观测波段从伽马射线发展到了光学和射电波段,观测时间从几十秒延长到几个月甚至几年。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这三种效应产生次级电子,次级电子引起原子电离和激发。 电离作用是带电粒子和通过物质原子束缚电子之间的非弹性碰撞的结果,带电粒子与束缚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使束缚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变成自由电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正离子组成离子对,这种电离过程称为直接电离。直接电离产生的电子,如果有足够的能量,继续按前面的过程产生离子对,这样的电离过程称为次级电离作用。 如果次级电子使原子内的束缚电子得到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变成自由电子,而只是激发到较高能级,受激原子在退激过程中发出光子而产生荧光。使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处于激发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作用。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器收集电离作用产生的电离电荷,记录γ射线。 各种闪烁计数器收集荧光,记录γ射线。 也叫伽马射线,能穿透几十厘米的钢板工业上用它来探伤,医学上用来治疗肿瘤、消毒等。 所以人类已掌握了伽马技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伽马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每个人的基因组存在数百万个序列变异,但哪些差异对人体和疾病很重要呢?在这一期的《BioTechniques》上,Jeffrey Perkel博士就带我们看看科学家如何鉴定和分类重要的遗传变异。 根据千人基因组计划,一般人类基因组与参考人类基因组之间存在400-500万个变化位点。这些差异包括单碱基改变、短的插入和缺失,以及较大的结构变化,如重复。绝大多数变化是良性的,而大约10,000个可能带来蛋白序列的改变或截短。 面对如此多的变异,可怜的遗传学家必须搞清楚哪些改变赋予了特定的表型。许多基因编码了未知功能的蛋白,而绝大多数变异又位于编码区之外。即使这个基因的功能是已知的,但一个基因的突变或失调似乎不足以影响表型;它必须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组织内表达。 非编码变异 对于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变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Manolis Kellis教授采用六个步骤来分析。1)确定变异在哪些细胞和组织类型中有活性,2)确定它通过哪个基因起作用,3)确定多个关联变异中的致病突变,4)确定介导表型的DNA结合蛋白,鉴定失调的5)细胞和6)生物体后果。Kellis及其同事通过这种策略,解析了肥胖背后的机制。这项成果8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FTO基因的突变一直被认为与肥胖有着的关联,但人们还不清楚FTO突变是如何导致肥胖的。研究人员发现,FTO区域的肥胖风险,取决于一个关键的核苷酸。当胸腺嘧啶(T)被胞嘧啶(C)取代时,IRX3和IRX5就会启动并关闭产热过程,导致脂质堆积和肥胖。当C转变为T的时候,IRX3和IRX5就会关闭,产热过程恢复正常,停止储存脂肪。 结构的改变 北卡罗莱纳大学(UNC)的助理教授Alain Laederach正在研究单核苷酸变化对RNA结构的影响。他将这种可能影响转录或翻译的变异称为“riboSNitch”,它们可能占了全部SNV的15%左右。2010年,Laederach和同事利用一种SNPfold的计算方法来筛查514个可能影响mRNA二级结构的SNV。他们确定有7种疾病可能归因于这种变异。 如今,Laederach计划研究更常见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和癌症。他们采用一种称为SHAPE的方法,用不同的化学试剂来修饰单链或双链RNA,然后用新一代测序来读取。同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Howard Chang实验室也开发出一种称为PARS(parallel analysis of RNA structure)的类似方法。 向临床转化 文章指出,就目前而言,治疗仍然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不过,全基因组测序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临床上,特别是儿童罕见病和新生儿畸形的诊断。在这类诊断中,速度是最关键的。临床遗传学家一直在加速这个过程。美国儿童慈善医院的Stephen Kingsmore团队将危重婴儿的诊断时间从50小时缩短到26小时。 当然,诊断并不一定能带来行动,毕竟,这些都是遗传缺陷。儿童慈善医院2015年分析的35名婴儿中,20例得到了诊断(57%),其中65%被认为是“临床上有用的”。即使什么都不能做,确诊也能让父母心里好受些。 从根本上说,研究人员没办法来预测大多数变异有什么样的后果。一种可能的方法是穷举法,系统生成基因中的每个可能变异并检测活性。另一种方法从单个变异和疾病切入。无论哪种方法,这都将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不过,我们最终将会到达那里,”Kingsmore乐观地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目前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大概为7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简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是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MMS)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至今已连续出版超过200年。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医学杂志封面伽玛刀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种融现代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医学影像、计算机、智能自动化控制等多门类学科于一体,以治疗人体颅脑疾病为主的大型高科技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将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将201束细束伽玛射线经多解度精确聚焦照射病灶,一次性大剂量摧毁病灶组织,达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因被毁损的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锐利如刀切,故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多束细束伽玛射线精确聚焦于一点,焦点能量强大并精确定位在病灶组织上,一次性大剂量照射病灶使之坏死。而单束伽玛射线能量很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而免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性设备,它将钴-60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而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形成一窄束边缘锐利的伽马射线。在治疗时将窄束射线汇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剂量区来摧毁病灶,主要用于颅内小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伽马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 将颅内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钴-60 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工作原理:

伽玛射线头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简称头部伽玛刀),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大型设备,具有不开颅、损伤小的优点。该设备价格昂贵,应用技术要求高。

由于放射线在靶区分布的特殊性,周围组织几乎不受影响, 其靶区坏死边缘如同刀割,故形象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的治疗原理类似于放大镜的聚焦过程。把放大镜置于阳光下,放大镜下面会形成一个耀眼夺目的光斑,即焦点。

焦点以外的地方,人的感觉如常,但在焦点处却有很高的热度,足以使一些物体点燃。当然,要想在人体内聚焦, 用太阳光线是不可能,而必须采用具有穿透力的高能射线, 如伽玛射线,同时要让伽玛射线聚焦也不像放大镜聚焦那样简单,而要综合利用核物理、计算机、生物放射、机电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才能实现。

因此,伽玛刀是20世纪末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作为一种崭新的无创伤治疗手段,它是医学治疗史上的一个革命性突破。由于射线束从各个方向穿越正常组织,正常组织所受的照射剂量非常分散,每单位体积的正常组织仅受到瞬时照射,因而正常组织得以保护,靶点以外的正常组织仅受到均匀、微弱剂量照射。

只要将焦点对准病变部位,就可以像手术刀一样准确地一次性摧毁病灶,达到无创伤、无出血、无感染、无痛苦、迅速、 安全、可靠的神奇疗效。

问题一:伽马刀术后有哪些不良反应?伽玛刀手术后有哪些并发症? 伽马刀手术后有哪些并发症?伽马刀治疗做为一种手术治疗手段,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并发症,这里就给大家做一下介绍伽马刀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放射性脑水肿:多发生于伽马刀手术后数小时至数月,主要表现为靶目标周围脑水肿范围扩大或加重,有轻度占位效应,此系反应性血管或细胞渗出引起,对激素和脱水药物治疗有效,具有可逆性,经适当治疗可逐渐消退,不会留有严重后遗症。放射性脑坏死:这是一种严重的放射性脑损害,多见于脑外放射治疗或大病灶采用不适当大剂量伽玛刀治疗后,临床少见,一旦发生则脑水肿、脑肿胀异常严重,常波及一侧大脑半球,可出现严重偏瘫、失语或昏迷,以及颅内压升高;需长时间治疗,若有脑疝形成或恶性颅内高压危及患者生命时,应及时行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和坏死组织予以减压,挽救患者生命。上面说的都是最严重特殊的情况,一般伽马刀治疗的副作用出现的几率也是相当小。伽马刀医生在为病人实施伽马刀放疗手术时,会充分准备,控制照射剂量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实伽马刀放疗治疗过程一般无创伤、不出血、不需麻醉、不需要特殊的术前准备和用药,手术在清醒、无痛情况下进行。通过数学几何原理,由计算机处理得到的剂量学参数误差不大于5%,治疗精度高,甚至达到了的要求。伽马刀放疗手术与疗效佳,副作用低。河南伽玛刀咨询热线:(0371) 6707-7188 | 6707-7189。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患者请前往医院面诊。 问题二:什么是伽玛刀?伽马刀的优缺点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个布满直准器的半球形头盔,头盔内能射出201条钴60高剂量的离子射线---伽玛射线。它经过CT和磁共振等现代影像技术精确地定位于某一部位,我们称之为“靶点”。它的定位极准确,误差常小于毫米;每条伽玛射线剂量梯度极大,对组织几乎没有损伤。但201条射线从不同位置聚集在一起可致死*地摧毁靶点组织。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术刀而得名,有无创伤、不需要全麻、不开刀、不出血和无感染等优点。二、伽玛刀治疗原理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集中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的效果。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仅受单束伽玛射线照射,能量很低,而免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用伽玛射线代替手术刀,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分界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中国的专利。头部伽玛刀可无创根治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疼)、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1、30毫米以下的听神经瘤、垂体瘤和脑膜瘤等颅内良性肿瘤;2、小而深的颅内动静脉畸形;3、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肿瘤;4、较小而边缘清楚的颅内转移癌;5、帕金森氏病、癫痫病、精神病等功能性疾病。1.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全身体检、胸片、心电图、抽血化验等;2.影像学检查:高速螺旋CT和/或磁共振,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占位性病变,并提供进行三维图像融合的基础。3.脑电图:包括32导/16导普通脑电图、24小时脑电图、长程128导全数字化脑电监测。4.必要时进一步选择性检查的项目:脑磁图、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伽马刀将放射性元素“钴-60”发射的可控伽马射线,经几何聚焦后,集中照射肿瘤病灶,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瘤组织,达类似手术刀一样的效果。伽马刀在治疗肿瘤方面,是手术刀的完善和发展,但不能替代手术刀。伽马刀为放射杀伤性治疗,杀伤性不完全,远期疗效远不及手术,因而适用于 晚期肿瘤;或手术有禁忌的;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或术后复发、转移等。手术刀在直视下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早期肿瘤的首选。伽马刀是不见血的手术,无需麻醉和特殊准备。表面上看似无创治疗,而实际上伽马刀的潜在性创伤也不可低估 伽马刀为放射性杀伤治疗,凡在照射区内的正常组织和瘤组织,一律照杀不误,照射范围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对正常组织的杀伤也越大,特别是对生命器官,打击更甚;伽马刀在照射中或照射后还会引起一系列放射反应,如脱发、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血小板以至全血细胞减少等,严重时还引起治疗困难的放射病;伽马射线还会干扰和破坏人体正常免疫功能,这对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的肿瘤经伽马刀治疗后,瘤体很快消失。但持续时间短,数月即复发,而且快速恶化死亡,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问题三:伽玛刀手术是什么手术? 一般是用于脑血管、神经系统,用伽马射线进行手术,具有精确度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问题四:伽马刀手术费用多少 伽马刀治疗一般是1-3万左右,伽玛刀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而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其全称是: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它将许多束很细的伽玛射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照射过人体,并使它们都在一点上汇聚起来形成焦点。由于每一束射线的剂量都很小,基本不会对它穿越的人体组织造成损害,只要将焦点对准病变部位,就可以象手术刀一样准确地一次性摧毁病灶,达到无创伤、无出血、无感染、无痛苦、迅速、安全、可靠的神奇疗效。 但是伽马刀的治疗上和化疗一样会有一些副作用的产生,这是可以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如今幸(人参皂苷Rh2)胶囊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减轻放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问题五:伽马刀是什么 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性设备,它将钴-60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而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伽玛刀”。 问题六:什么是伽马刀治疗? 伽马刀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也是一种放射治疗,其全称是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现代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医学影像、计算机、智能自动化控制等多门类学科于一体的现代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它采用放射性元素60Co放射出的r射线以几何聚焦的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伽马射线集中照射于肿瘤,以一次性的致死性的剂量摧毁肿瘤组织,以达到和外科手术切除或局部损毁一样的效果。由于射线采用旋转聚焦的方式,使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只受到瞬时、几乎无伤害的照射,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整齐如手术刀切割一样,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伽马刀。 伽马刀的治疗原理类似于放大镜的聚焦过程,把放大镜置于阳光下,放大镜下面会成一个耀眼夺目的光斑即焦点。焦点以外的地方,人的感觉如常,但在焦点处却有很高的热度,足以使一些物体点燃。因此,放射剂量集中到肿瘤区域,使肿瘤接受到足以使肿瘤致死的剂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是伽马刀并不能完全代替外科手术或传统昂聊,它更适合治疗形状规则且相对较小的肿瘤。因此,对于肝癌而言,伽马刀适合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的小肝癌。

伽玛刀是用放射线(如γ射线等)集中照射并摧毁体内肿瘤病灶的医疗设备。由于它使病人无痛苦、不流血,尤其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更能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因此被各国医学界广泛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瑞典人发明的静止式伽玛刀。1996年9月,我国研制成功了旋转式伽玛刀,成功地治愈了许多患有颅内肿瘤的患者。治愈率达90%以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