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暑的医学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中暑的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生毕业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的撰写,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

一、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工作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最新的文献,要想使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文章写好后,注明参考文献时才发现缺少项目,又得重新查找,白白浪费时间。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查阅原始文献。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③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④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将这些资料搜集好后,编好序号,以备撰写文章时使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

二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

三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用。拟定提纲,一方面可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文章才写得有条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例如实验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

题目:……

1、课题对象:①课题的提出;②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③操作过程;④出现和采取的对策。

3、结果与:①结果;②统计学处理;③结果的可信度;④再现性。

4、讨论(结论)。

5、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实际是文章的缩写。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四、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草稿的拟写方法有多种,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此种写作法多是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但对某一层次的内容没有把握或没有考虑成熟,而暂放一下,可先写好已经成熟的段落内容,待内容成熟或进一步实验后再写作,这样不受顺序的先后限制,采取分段写作,最后依次组合而形成初稿。完成全文后,需进行前后对照检查,使全文风格一致,层次清楚,衔接紧凑,这种写法最好每次完成一个完整的部分。

五、修改

修改是论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无论是初写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作者,在初稿完成后都要经过一番审读、推敲、修改才能定稿。有人认为完成初稿只是完成写作的一半工作。作者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科研费心事,写作费心事,修改更费心事。修改是对初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文字进一步加工和润色,对观点进一步订正。

修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文题是否相符;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布局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客观;用词是否符合医学术语;文稿是否符合医学论文写作规范或稿约要求;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等等。有时,由于作者自己的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对文章的某些问题认识不足或对初稿的偏爱,一时难以对文稿恰当的增补和删减,为了保证质量,还要请内行专家修改或提出意见,这样才能使文章质量更高。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科研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也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首先你要熟悉学术写作的基本方式。在能够基本上准确的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要一开始就去复制导师的写作风格,因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达不到的,强行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就会太牵强。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把文章当做一段代码来思考就行了,不用想的太复杂。不要把堆砌学术术语当作是写作的目标,成功的作家并不是要把事物用很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就跟写出来的代码主要是能正确的运行,写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步的要求了。比如读者看科技新闻或者文章的时候,也不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方式,而是能够很快的从中提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在写作初期,多收集同事或者同行的反馈意见是最有用的,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知道要提高什么。写作後期, 如过是英文论文,可以请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如英论阁 提供语言协助 收起

我们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一、医学论文的命题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写论文,一是传播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因此,论文好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由于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编)者的眼帘,读(编)者浏览文章,多先看题目,然后才决是是否阅读(取舍)全文。所以,要求命题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二、医学论文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正文的高度浓缩,是医学论文内容不加注释的评论和简短陈述。便于读(编)者了解全文的要点,便于做文摘和检索。因此,摘要应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如是特殊情况字数可以略多。摘要可以独立使用,不过简亦不过繁,不要一般的套套空活,但也不要照搬图表、公式,不可用非沿用编写符号。有的期刊要求列出关键词,即选出3-5个代表论文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另起一行列于摘要后。医学论文关键词的选用应尽可能的用《医学主题词表》中的术语。讲座、综述、病案讨论、误诊教训、临床报道可以不使用。三、医学论文的正文医学论文由前言(引言)、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组成。各部分应妥善安排,即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医学论文的内容要求医学论文写作多是有感而发,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工作。怎样写医学论文呢?基本要求应是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完成这样一项工作,就必须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学风去认真对待。医学论文虽然都源于临床,但决不是临床工作的平铺直叙,应是从中取其精华,内容必须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断、有观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且材料确实(经得起考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观点正确,不含水分。即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1、实用性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临床医学文要做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积累资料,又要指导临床实践,就得密切注视信息,才能使医学论文兼具实用性和先进性。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临床、预防的实际,也即是对临床工作有无实际的指导作用,实际指导作用越好,实用性越强,价值越大。前人多次观察、论证的数据可直接引用,但要结合自己的观察,从中找出变化的规律,从而在疾病和预防、治疗、转归上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既可普及,又利于提高,既看得懂,又用得上,既有社会效益,又有推广价值。2、科学性、真实性从医学论文的命题起就一定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取材可靠、客观真实,有计划、有设计、有对照,并通过计算,对象选择、分组处理,评定应是双盲、随机、客观。这样的结果有说服力,科学性强。科学本身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凭主观愿望,更不能臆想或编造。因此,从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要真实、准确和全面,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结果应忠于事实和原始资料,讨论的内容不夸张、不失实。即数据准确、引文准确、用词准确,内容观点正确无误。避免概念不清、论据不足、自相矛盾、层次不合理、观点不明确。不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3、新颖性、先进性(也称创新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一篇医学论文要有新意,有新内容、新观点、新方法、新经验等等。这样对别人(阅读者)才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所以要求论着的学术内容有别于过去已发表过的文献,应有所独创、有所发现或发明。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观察更深,诊断治疗方法有创新,效果更好,提出新见解等等。这样的论着才有刊出的价值。许多文稿投寄期刊后未被来纳,主要就因为它们只是重复了过去的文献或教科书的内容,缺乏新意或创见。4、可读性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论点鲜明、论据充足、逻辑性强、术语规范、格式合适、结论可靠切题,并有一定的生动性,使读(编)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收获,且爱不释手。切不可因某种原因,文稿仓促求成,内容不多,于是表格加图,再加文字叙述,反复叠罗汉,使之看而生厌,投寄期刊后多被退稿,于人无益,于己无用,无功而返,造成无谓的劳动。五、医学论文的格式构成1、引言(前言)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如“我院内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8例,与同期未用纳络酮治疗的42例对照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不可言过其实,尤其是诸如国内外罕见,未见报道,无先例,属最新水平之类,必须有充分证据,否则一般不用。2、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是论着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组、诊断手断、依据、治疗方法(用药)、疗效标准、观察及随访时间等等。应说明资料来源的时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说明疗效或某种方法时需设对照组,条件同等、随机分组、用药或检测采用双盲法对照。共同的是使读者具体了解该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评价,另方面便于验证和仿行。任何科学成果,必须能够在方法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结果,方能得到公认。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过分简略固然不行,过分详尽也无必要。资料中如数字较多可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一个表不用序号,列为附表)。统计表应按统计学原则制作,表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只用一条纵线说明主语与谓语,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线。表格内避免繁杂,更不能与正文重复。3、结果医学论文的中心部分。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分析观察、调查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所得的结果。这是决定论着质量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实事求是的撰写。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灭统计方面的误差。4、讨论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认真分析。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家的公认。通常讨论的问题有:阐述该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该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该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根据该文结果提出新假设、新观点;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当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认识。有的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只是重复过去的文献,甚至抄袭某些专着和教科书的内容,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讨论的深浅、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况及动向,才能比较客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来源:学术堂)

中暑的医学论文

吃西瓜多喝水

室内避暑要适度降温。

8种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夏日发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夏季良饮是热茶盛夏酷暑,饮何种饮料为好?中医认为,惟热茶莫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干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芳香物质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但饮茶要讲科学,饮茶不可过量,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慢慢品味。豆浆解暑又降火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去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不但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再介绍一种豆浆:百合莲子浆。用料:百合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制法:将百合干和莲子肉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将银耳用水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网罩内,杯体内注入适量清水,机器安装到位。启动机器,十几分钟后,红枣莲子豆浆就做好了。可根据个人喜好趁热往杯体内调入白糖或蜂蜜搅匀即成。特殊人群防暑套路酷暑来临,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一旦有中暑发生,首先要搬离高温环境。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浅表处放置冰袋。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病情较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中应备些中药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中暑外治三法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后,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科学用“两水”入夏后,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几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备的防暑应急药品,如果两种药冒然替用,必将引起不良后果。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中医认为,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指人体因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而引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中医认为,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既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

小心情绪中署 一是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菊花露等。 二是炎热时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保持身心“凉快”。 三是情绪转移。在炎热下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暂时冷静下来听听音乐,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 四是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耐热能力。

中暑的医学论文题目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1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1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1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1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1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1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1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2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中暑的医学论文

【中暑的临床症状,处置及护理措施】这个题目太大,只做简要说明。以前的中暑理论是错误的,治疗的方法几乎都是错误的,人们在治疗中暑方面没有统一的药品,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和方法,都是自己摸索的。如果你要 以前传统理论和传统治疗方法过程,这方面资料很多,你可以翻阅一下。我回答的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中暑诊断、治疗、护理。因为分子生物学的中暑理论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每一种方法都要做很多解释。小绪:现代分子生物学把中暑的原因已经找到,这方面的论文很多,但是中暑的发生过程及整个机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反应理论没有形成。 这个基础理论体系相当庞大,相当复杂,需要时间;因为中暑的原因已经找到,所以,也不影响对中暑的治疗 。现代分子生物学揭示了中暑的原因: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细胞内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发生病态,这就是中暑。中暑症状: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细胞内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发生病态,这种病态的不同程度,决定着中暑的各种不同症状。中暑的症状分为两类:第一类, 在高温环境下, 大汗淋漓、心慌、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意识恍惚、晕厥、猝死。这一类 症状发展急促,没有高烧 。这类症状因为没有漫长的前期反应,所以也可以称为突发中暑或者急性中暑。第二类。在高温环境下,食欲不振、头晕、呕吐、上吐下泻、发烧、高烧、超高烧、心脑血管并发症,晕厥、死亡。这一类也可以称为慢性中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和症状点都会突发严重。但是这类中暑一般都要经过食欲不佳前期症状,所以称为慢性。第一类后期如果治疗不当,会转为第二类,转为第二类后, 随时可能突发严重,进入超高烧阶段。在第二类中,也有从食欲不佳慢慢进入昏睡和猝死状态的。这种症状按第一类处理。不论是哪种中暑症状,其原因都是在高温环境下细胞内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发生病态造成的,或者说中暑的所有症状,都是高温环境下细胞内部反应和细胞病态发生过程的机体反应 。中暑抢救:中暑的两种昏迷和猝死。1. 当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时,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时间太久时,细胞内部会发生急剧变化,这会造成细胞病态急剧发生,造成细胞生理活动降低或者停止,从而导致各器官功能降低或者停止,出现晕厥或者猝死,目前研究表明,这种猝死是细胞内部变化的正常现象,也就是说虽然表象上已经死亡,但是细胞还在工作,不是真正死亡。按照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论,这个时间的细胞是在自我保护,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苏醒。这是理论概念,实际能够自然苏醒的比例是多少,现在没有确凿数据。但是如果你过分抢救可能造成真死。因为过分抢救会影响和破坏细胞的正常恢复过程。抢救方法: 尽快把患者放在27度环境中,半卧位【上身略高】,等待苏醒。如果是27度以下,必须给患者腹部即上身盖上毛毯类保暖物。但是环境温度不能低于26度。更不能用其他方法物理降温。这种处理方法的症状标准是:患者身体内外没有发现其他异常。如果发现体内出血等死亡症状,按死亡处理。 2在高温环境下,细胞内部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发生病态,当细胞生理活动降低或者停止时,如果细胞及细胞间代谢不能随之降低或者停止,造成细胞间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突然高烧,很多患者是在30分钟左右高烧到41度以上。这种高烧超高烧又造成细胞内部基因损伤引起昏迷。这种昏迷有恢复正常的,但是很少。超高烧引起的死亡是真正死亡。因为细胞内部反应和细胞发生病态造成的昏迷和猝死都是细胞停止生理活动造成的,在细胞停止生理活动后用药无法吸收;因为细胞停止活动,其他抢救只能增加细胞恢复难度。所以不主张其他方法抢救。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只能等待自然恢复。需要提醒的是,在等待苏醒期间,患者最喜欢的人,可以对患者轻轻细语,不论患者有没有反应。 因为虽然人昏迷,但是细胞还是在恢复过程之中。他能感觉到。但是不要过分干扰患者。中暑治疗的最佳时机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细胞内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细胞发生病态,细胞内部的反应会同时引起 身体反应,所以, 不论是哪类中暑,中暑前患者都有感觉,关键是要及时治疗!!!目前能够使病态细胞恢复正常的唯一方法是吃中暑宝,第一类急性中暑治疗的最佳时间:在感觉到高温难耐身体不适即将中暑时,吃下中暑宝,立刻舒服,不会中暑。这是第一类急性中暑前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个别人来说,这个时间的治疗机会不足20分钟,从发病都死亡只有40分钟第二类慢性中暑。在高温环境下,食欲不佳或者没有食欲时及时吃中暑宝,最多半天痊愈。这是第二类中暑治疗的最佳时机!!!中暑治疗的最后机会:在晕厥前,也就是在昏迷前吃中暑宝,中暑会马上得到控制!!!一旦昏迷,听天由命。第一类中暑不论是晕厥还是猝死,都可能很快苏醒,苏醒后要尽快吃中暑宝。不然很快会转变为第二类中暑的最后阶段,进入超高烧。在进入第二类中暑状态后,如果在晕厥昏迷前不吃中暑宝,几乎是必死无疑。中暑的治疗和护理: 1,治疗中暑的紧急处理:从上述可知,第一类中暑的最佳治疗时间非常短,所以要提前准备好中暑宝,以及相关物品。一旦接到求助,立刻给吃中暑宝。约1小时就痊愈。不需要太多护理,只是必须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2. 从以上论述可知,中暑晕厥和猝死的护理工作不多。要做的工作主要3点: 1〕。准备好接待患者的环境 ,保证环境温度 。 2〕.及时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3〕.及时反应异常情况。3. 中暑护理主要是在昏迷之前,在这期间按要求及时给患者吃中暑宝。 4个小时左右,患者症状基本稳定。这是按照中暑宝说明书服用的,这些工作家属也可以做。中暑诊断:中暑诊断是个综合性知识很强的活,所以, 把它放在最后。1.急性中暑。一般来说,在高温季节高温环境下突发症状的,基本可以确定为中暑症状,不论有没有其他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 心脑血管并发症 ,这种症状也是中暑造成的并发症,首先必须 治疗中暑,因为这是细胞内部反应及细胞病态造成的,如果按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高温病态细胞无法恢复,等于是无效治疗。这是常识。但不排除其他治疗方法中有好转的可能,但这不是治疗技术问题,因为不治疗,细胞内部反应也会有自动恢复的因素,高温病态细胞也会有自然复原的因素。2.常规中暑。中暑不都是突发的急性的,也有慢慢发展的, 慢性中暑的首先表现是没有食欲。高温下的没有食欲就是轻微中暑,就是慢性中暑的开始。其他症状可以辅助证明中暑的程度,如上吐下泻,头痛头晕、发烧等等。3.容易误诊中暑的症状。1〕有中暑症状,但是食欲基本正常, 这是中暑不正当治疗造成的中暑治疗后遗症。多数是拔罐、刮痧、放血后遗症。这种后遗症是细胞 及基因发生变异。不是真正中暑,暂时无法治疗。但是后遗症者的身体细胞不全是得了后遗症,或多或少的还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还可以治疗, 所以吃中暑宝有些效果。只是效果不理想。因为有后遗症细胞无效 。中暑宝不能治疗后遗症。2〕食欲一般, 头疼、头晕、失眠、萎靡不振、心慌、气短、心脏功能不正常、全身无力,多汗、 怕太阳光、 经常处于中暑状态等等,这些症状多数是中暑后中西药物治疗后遗症。吃中暑宝可减轻部分症状。不能全部治愈。在高温季节这些后遗症都有中暑反应,在反应中含有极少部分是细胞是正常的,是真正中暑。中暑宝只对真正中暑部分细胞起作用。所以,这一点要给后遗症者讲清楚。 4.夏季如果误把中暑发烧诊断为炎症病毒 ,在治疗中,发烧治疗无效或者出现会出现反复。在检查没有病毒和炎症的情况下, 应该首先考虑是中暑。中暑发烧,吃中暑宝马上会得到控制。而且不会反复。5.细胞检测。中暑细胞检测肯定是未来手段,目前不太成熟。

小心情绪中署 一是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菊花露等。 二是炎热时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保持身心“凉快”。 三是情绪转移。在炎热下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暂时冷静下来听听音乐,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 四是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耐热能力。

中暑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分类法,中署有9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热虚脱、热痉挛、水中毒、因人体失水所致的热衰竭、全身脱水、对热气候无力反应(暂时性的热疲劳)、足和小腿的热浮肿。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热衰竭常发生在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常无过量热蓄积。日射病:是指因阳光直接照射对人体的强烈或持久影响而引起的热射病。日射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与热射病类似。它们的差别只在病因学方面:日射病时引起体内超过生理界限(600-1000千焦耳/小时)的热蓄积的主要因素是,阳光的红外线照射,以及高山沙漠地带的地面土壤散热,共次是周围空气的对流热量。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虽有所不一,但在临床上可有二种或三种同时并存,不能截然区别。热虚脱:是经常伴随热射病的一种综合征,并把它单独分类为一种疾病类型。在轻症患者突然出现全身虚弱、头晕、呕吐、耳 鸣、两眼发黑,有可能意识丧失。热虚脱的很典型的症状,是大量出汗,表皮苍白,脉搏微弱,有动脉血压降低。水中毒:在细胞外失水时又发生细胞内水分过多的情况下出现。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水中毒者是因为随着出汗丢失很多盐,接着缺盐,再加上由于过度饮水造成水负荷过多所致。患者的全身情况,相对地还过得去。体温正常或者略有升高,动脉血压无变化。患者厌恶饮料和水饮用未加盐的水引起恶心、呕吐。本病特征是肌肉痉挛。神经精神性障碍有多种多样:抑郁、意识错乱或极端兴奋、头痛。全身脱水:其特征是全身状态严重,体力衰弱。常出现澹妄、幻觉、低血压,转人虚脱。舌下垂,疼痛。其他临床症状,随着细胞内或细胞外失水谁占优势而有所不同。对热气候的作用无力反应或暂时性热瘫劳:长时间停留在炎热气候中发生。除炎热条件外,还有其他某些因素影响共发生:工作单调,饮食平淡,消息闭塞,缺乏生活设施等等。对于炎热的神经反应表现为工作迟钝、易激动、容易疲乏、恐俱、抑郁。未见体温调节和水一盐代谢发生障碍。小腿和足热浮肿: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水盐代谢有巾等程度、但长期障碍时发生。本症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炎热的影响发生继发性高醛固酮增多症。水电解质平衡发生障碍并且由于钠滋留发生血钙过少性硷中毒。在炎热气候中停留到第 3天时,可在足、踩和小腿部出现轻度浮肿。2夏季中暑该怎么办送医院急诊。对于严重中暑的人群,应马上送医院急诊,若是路上遇到有人中暑晕倒,必须第一时间打120电话,然后请求有经验的路人支援。转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如果中暑不是很严重,必须赶紧将其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在其太阳穴、额头擦一些凉水或者风油精之类的可以帮助散热。加快散热。可以在中暑者的额头或者腋下,擦拭一些冰水,或者医用酒精擦拭身体,可以加快蒸发,带走身体过多的热量,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慢慢扇,再喝一些清凉饮料或者凉开水即可。喝一些清凉的东西。如果中暑不是很严重,只是有些胸闷、呕吐的感觉,可以喝一些清凉的饮料或者一些冰凉的绿豆汤、西瓜汁,可以起到降暑解暑的作用。5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于严重脱水的中暑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注射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可以让中暑患者尽快恢复起来。3夏季如何更好的预防中暑1.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2.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3.低强度的运动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运动后饮冷饮,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4.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4中暑的原因1、气候和环境的原因夏天的7、8、9 月,我地区的气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期, 日平均气温达到32℃以上,湿度大于60%。2、自身原因平时运动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动少,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热耐受力较差。 特别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饮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3、其他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致中暑。5中暑吃什么1、少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2、少食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3、增强营养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 、B1 、B2 和C。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4、少食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5、不要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中医对中暑的分型与防治

夏季酷热难耐,现代生活条件和环境都较好,很多家庭和工作场合都有空调,于是很多人认为“中暑”很少,离我们远了,而“空调病”越来越多。但你们知道吗?我们常说的“中暑”是中医对中暑概念的狭义理解,而“空调病”中有一部分也属于“中暑”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对中暑的分型与防治的知识,欢迎阅读。

首先,明确一下中暑的`概念。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中医将中暑为:阳暑、阴暑、暑厥和暑风四个类型。通常我们判断中暑,是有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较长这样的经历,症状可能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中暑类型之一,中医称之为“阳暑”。此外,大家很少听说的是中暑的另一分型为“阴暑”。明代名医张景岳把暑天着凉称为“阴暑”。顾名思义,就是夏季暑湿较重的季节,喜欢贪凉饮冷者,包括整日待在温度较低的空调环境下,睡眠时温度过低,以及喜欢吃冰箱拿出来的食物,如冷饮、冰冻西瓜、冰冻饮料、冰冻绿豆汤等等,都是阴暑的致病因素。“空调病”部分人群可以列为阴暑范畴。症状常可表现为: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欲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中暑类型之三为“暑厥”,症状表现为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高热无汗,体若燔炭,烦躁不安,胸闷气促,或小便失禁。舌红,苔燥无津,脉细促。这类中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通常为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或暴露,补充水分不足,加之体弱者可发生此种情况。最后一个类型为“暑风”,表现为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舌红绛,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由此看来,后两种类型,即暑厥和暑风最为严重,常可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预防中暑。首先,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夏季瓜果较多,既富于营养,又清淡无腻味,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如西瓜、柠檬、葡萄、菠萝、山楂、水蜜桃和杏子等。如果已经中暑,可将上述水果榨成果汁,在冰箱中稍降温后少少给病人服用,不可一次大量服用。在对动物性食物的选择上,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品进行清补,如海参、黑鱼、泥鳅、甲鱼、龟肉、鲫鱼、鸭肉、鸭蛋等。用这些食物作为原料,可做全鸭冬瓜汤、解暑益气汤、砂仁鲫鱼汤等多种药膳。炎热的夏季不宜食用热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狗肉、鹿肉、雀肉、辣椒、花椒、白酒等。不宜食用油腻食品,如花生、芝麻、核桃、年糕、糯米、粽子、油条、和奶油蛋糕等。冰镇汽水、浓茶、咖啡等也不宜饮用过量,以免妨碍脾胃功能。吃生冷瓜果和凉菜时,要注意卫生,以防食物中毒。

中医对于中暑的处理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穴位疗法、刮痧疗法、刺血疗法和擦药疗法;内治法就是服用中药。

1.穴位急救法

取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毫升左右的水慢慢饮下。

取穴: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如风油精);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舒缓胸口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可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2.刮痧疗法

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通过背部自上而下进行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在进行刮痧之前,先用热水一碗,加入香油或者精油两匙,从病人的背心开始,轻轻地向下顺刮(切忌倒刮),并逐渐着力,直到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病人苏醒并感觉轻快为止。

3.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4.擦药疗法

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轻度中暑。 5.内治法 阳暑常用清暑益气汤、清络饮、宣白承气汤等;阴暑常用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暑厥和暑风可用安宫牛黄丸等。

总之,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了解了中暑的发病因素,即可避开这些因素进行预防;明白了中暑的不同类型的症状,即可轻松的判断是否中暑,并助于正确、有效的去处理,而不至于南辕北辙。当然,严重者有危机生命可能仍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最后,引用《素问注证发微》中的话:“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祝愿大家健健康康度过夏季。

中暑急救的医学论文

中暑超过我们通常认为的“热晕了”那么简单,不仅在炎热的夏季,在炎热的环境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导致中暑,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暑方面的急救 措施 ,供大家参考。

中暑急救的四个步骤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4、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 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夏季是中暑的高发期,中暑后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必须及时治疗。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暑的急救护理 措施 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中暑的急救措施

1、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以下时 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2、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3、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的护理 方法

(1)多给病人饮服西瓜汁之类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盐类。

(2)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于重症中暑者,除应配合医生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水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

中暑四大禁忌

①过量饮水: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②过量进食:不能吃油腻腥味的食物,过多地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③偏食辣椒: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而且它还使你的肌肤上蹦出几颗不小疙瘩。因而,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中暑超过我们通常认为的“热晕了”那么简单,不仅在炎热的夏季,在炎热的环境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导致中暑,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简述中暑的急救 方法 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简述中暑的急救方法一: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亦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至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

急救时应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简述中暑的急救方法二: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 措施 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的治疗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