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国家生物工程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国家生物工程医学杂志

优助医学帮你解答: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现在只属于科技核心,不属于北大。现在用的是最新的14版北大目录。知网截图给你。

楼上的回答太不负责任。

是国家级期刊

学术杂志吗?国内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较好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也还可以,这两个是专门针对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的,也可以发《仪器仪表学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还可以根据你的论文方向,发不同的杂志,没有必要非要发生物医学工程专门的杂志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Medline收录的,国家核心期刊,我们实验室陈大老板的主编,我投的这个,此外还有个 医用生物力学 杂志 这个我们实验室投的也比较多,重庆的

生物工程医学杂志专家

生物界中国名人录 做院士最早的:王晓东,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 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 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1967年生,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 , 毕业于清华大学。 做教授最早的:罗明,阿喇巴马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 毕业于武汉大学。 做了带名字的讲座大学教授的: 刘阳, 俄亥尔大学免疫学教授。 王晓东,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 Cell 论 文最多的:王晓东,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 做杂志编委最多的: 袁钧瑛,哈怫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 毕业于复旦大学。 饶毅,西北大学教授。 邓兴旺, 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 哈怫大学教授多: 袁钧瑛教授, 儿童医院何熹教授, 口腔的李一平教授, 卢昆平教授等。 敢对哈怫说不的:饶毅,西北大学教授。当年申请研究生时有二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个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推荐,被哈怫录取研究生而不去,博士后去了哈怫,而以后又拒绝哈怫 大学的教授职位。 得奖最吓人的:管坤良, 密执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他有所谓天才奖的麦克阿瑟奖, 毕业 于杭州大学。 带的学生最多,有最多职位,简历最长的:许田, 耶鲁大学遗传学教授, 毕业于复旦大学 。 到世界各国演讲最多的:邓兴旺, 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 美国生命科学界大陆留美最好科学家的母校 (PhD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拿的) 北大(5+1) 邓兴旺 (Yale):北京大学 韩珉 (U. Colorado):北京大学 金亦石 (UC Santa Sruz):北京大学 李恩 (Harvard):北京大学 吴浩(Cornell):北京大学 吴虹 (UCLA):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 武汉大学(6) 董新年 (U. North Carolina):武汉大学 付向东 (UC San Diego):武汉大学 王晓凡 (U. North Carolina):武汉大学 利民 (Johns Hopkins):武汉大学 黄新云 (Cornell):武汉大学 罗明 (U. Alabama):武汉大学 清华(2) 施一公(Princeton):清华大学 钟毅 (Cold Spring Harbor):清华大学 复旦(5+2) 袁钧瑛 (Harvard):复旦大学 付新元 (Yale):Nanjing师范学院科, 复旦大学硕士 许田 (Yale):复旦大学 陈晓东 (Emory U):复旦大学 林海凡 (Duke):复旦大学 饶毅 (Northwestern U.):江西医学院本科,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硕士 施扬 (Harvard):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 中科大(3) 卓敏 (Washington U.):中国科技大学 骆力群 (Stanford):中国科技大学 管俊林 (Cornell):中国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2) 钱卓 (Princeton):华东师范大学 鲁白 (NIH):华东师范大学 余下(1) 王晓东(UT Southwestern): 北京师范大学 管坤良 (U. Michigan):杭州大学 贺熹 (Harvard):Huazhong Univ Sci and Tech 马红 (U. Penn):Temple大学/Penn State U? 王雨田 (U. Toronto):Shandong 学院 邓初夏 (NIH):南充师范学院 盛祖行 (NIH):上海second医科大学 刘钧 (Johns Hopkins):Nanjing Univ 芦昆平 (Harvard):福建医学院参考资料:

陈亚珠陈亚珠,女,1936年7月23日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高电压技术专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1962年,陈亚珠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主要研究高电压新技术及绝缘检测、物理因子肿瘤治疗技术(射频、超声、电磁波等物理因子)、肿瘤综合治疗机理研究(热疗合并放疗/化学/基因治疗)、光学检测技术、生物医学智能仪器等。中文名:陈亚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36年7月23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主要成就: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作品:《医学物理学》性别:女籍贯:浙江宁波学位:学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人物经历1936年7月23日,陈亚珠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7年09月—1962年0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专业,获学士学位。1960年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09月,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1988年08月,开始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所长。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陈亚珠创建上海Med-X重大疾病物理治疗和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2011年,陈亚珠与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2016年5月,由陈亚珠院士担任首席顾问的研发团队投资建设的沈德(宁波)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主要成就科研成就陈亚珠早期在过电压防雷保护、高电压设备绝缘设计、静电场数值计算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她将多学科知识及工程技术融合,应用于无创伤医疗领域,并研制成功的“液电冲击波体外肾结石粉碎机”为泌尿外科史上开创非手术刀的方法,使肾结石、尿路结石患者接受无痛无损伤的治疗,临床效果达到98%以上。推广应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自制研发医疗设备一直在各大医院临床应用,90%以上肾结石患者得到无创伤治疗。2000年,陈亚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多模式相控聚焦超声肿瘤无创治疗”技术思路,配合化学药物或热敏脂质体药物,使全身化疗转化为局部化疗,降低化疗副作用。该治疗方法具有无创性、非侵入性、无副作用、康复较快等优点,引起生物医学工程界的关注。21世纪以来,陈亚珠致力于物理治疗肿瘤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开发,提出了“绿色”多模式治疗理念,即超声局部热疗和化疗,放疗相结合的多元化治疗模式。中国国内率先提出相控阵列超声多模式聚焦的新概念,新技术,取得了创新型,新研究成果。提升和发展了超声治疗学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并创建若干个数字化设备产学研的互赢互利平台,多项研究成果已获转化或者正在转化。唐耀宗,陈亚珠,陈文针.关于多极间隙的研究.高电压技术,1979(02):13-25.陈亚珠,唐耀宗.配电变压器防雷配变、避雷器组合的大冲击电流试验与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79(04):157-167.陈亚珠,唐耀宗.配电变压器的防雷问题.电力技术,1980(01):27-33.唐耀宗,陈亚珠.GSW型无续流避雷器保护配电变压器的效果分析.高压电器,1981(04):7-12.陈亚珠.用有限元素法对敞开边界二维电场问题的研究.电力技术,1984(06):33-38.陈亚珠.超高压避雷器电位分布的计算机辅助分析.高电压技术,1985(02):14-18.章仁安,张元芳,缪中良,董惠群,裘浩岐,唐耀宗,陈亚珠.体外冲击波粉碎肾结石.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86(02):65-67.周德新,罗利文,王俏华,余雄龙,陈亚珠.尿流率测量方法研究与应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7(02):91-92+'.霍彦明,李国伟,陈亚珠.超声阵列换能器设计及声场模拟.声学技术,1999(04):168-172.霍彦明,陈亚珠.球面自聚焦换能器声场的焦域温度分布估计.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04):(Part2,):L244-L245.霍彦明,陈亚珠.几类旋转圆弧式自聚焦换能器的声场特性分析.声学学报,2001(01):13-18.安玲,江秀臣,朱宇,韩振东,陈亚珠.输电线路状态检修软件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与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07):66-69.孙俊喜,陈亚珠,谷东兵.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边缘表示的多尺度边缘检测.计算机学报,2003(04):497-501.赵永明,肖昌炎,孙俊喜,白景峰,陈亚珠.多模态图像配准技术在HIFU手术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06):935-938.章琛曦,陈亚珠,陈耀武.电梯嵌入式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自动化仪表,2005(01):.顾冬云,戴_戎,张素,陈亚珠.髋臼软骨下骨的解剖形态学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01):50-53.章琛曦,张素,张_,陈亚珠.相控阵聚焦超声消融肿瘤的建模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7(01):164-167.徐晓菲,白景峰,陈亚珠.水冷式射频消融过程中水冷温度对热损伤的影响.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04):393-395+412.顾冬云,陈亚珠.骨质疏松性骨力学性能的预测.医用生物力学,2009,24(01):70-73.刁雪红,申锷,张敬安,徐学敏,陈亚珠,孙建奇,胡兵.冷热交替肿瘤治疗仪对可视化仿组织体模的消融效果.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2034-2036.孟_,白景峰,陈亚珠.双层组织中相控聚焦超声声场分布的建模与计算.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02):2567-2570.所世腾,张良宾,李跃华,等.子宫肌瘤MRI影像非刚性配准研究.微型电脑应用,2012(12):1-4.吴隆谊,何楚楚,陈亚珠.用于运动监护的心电模拟前端的设计.微型电脑应用,2013,29(04):5-7.李佳,熊屏,龚霞,等.腮腺腺泡细胞癌的超声表现.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5):(s1):]丁昂昂,陈亚珠.Recentadvancesinthestudyofthermosensitiveliposome(TSL)%热敏脂质体(TSL)的研究进展.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042(002):262-266.丁昂昂,熊屏,沈国峰,陈亚珠.41℃及43℃温热疗联合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对比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06):年,陈亚珠在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自适应算法在射频消融系统中的应用》《相控型HIFU的多阵元功率放大技术》《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中超声图像去噪方法研究》。2004年,陈亚珠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上,发表论文:《球面聚焦超声相控阵列研究》《射频消融心脏房颤治疗仪的研制》《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机理及有关问题探讨》。2004年,陈亚珠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一种表征介质洁净度的计数装置》《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仪的研制》。2005年,陈亚珠在上海市召开的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发表论文:《改进的边缘增强扩散及其在AFM图像分析中的应用》《髋臼软骨参数化曲面模型的研究》《HIFU治疗热场的数值仿真分析》。2007年,陈亚珠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上,发表论文:《射频消融组织的B超纹理分析与定征》《一种用于计算聚焦超声手术中热损伤区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同步扫描的人体大视角三维成像系统》。2010年,陈亚珠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发表论文:《提升中国医疗仪器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进程》。2005年,陈亚珠编著的《医学物理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13届国际治疗超声大会在上海交大举办,大会由国际治疗超声学会(ISTU)和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陈亚珠担任大会主席并做主题报告。人才培养陈亚珠对学生的第一要求是“学会做人”,要有好的道德和人品。学生们在一篇集体回忆文章中说,“老师多次对我们讲,实验室出去的任何人、任何信息,无论是发表文章,还是研讨会发言,甚至是务虚性探讨,都要以学术道德的最严格自己。”截至2020年5月,陈亚珠在交大任教中,培养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多位博士后,40多位博士,100多位硕士。其中有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白景峰、沈国峰,上海中侨护理与健康学院创始人兼院长张捷等。荣誉表彰个人生活陈亚珠,1944年她8岁时,其父亲疾病缠身,因经济拮据无力求医,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她十多岁的哥哥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悲痛之余,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医生的理想,去救治贫苦的病人。母亲是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十分注意子女的文化教育,尽管家境窘迫,她还是尽力把陈亚珠送到乡村一所简陋的小学读书。陈亚珠理解母亲“草窝里飞出金风凰”的用心,发奋努力,自强不息,先后考进宁波第三中学和上海女中等名校。1956年高中毕业她被学校选中为留苏预备生,因此未能如愿进入医学院深造。后因中苏关系恶化中止派遗,一年后她被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大学期间,她勤奋学习,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1962年她留校(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成为高压教研组当时最年轻的教师。人物评价从碎石机到磁波刀、超波刀,心系患者的她引领跨学科“医工交叉”,陈亚珠:没做医生也有妙手仁心。(《文汇报》评)陈亚珠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及大型医疗器械研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她虽已经入耄耋之年,仍然倾心对事业的关注和对学生们的热爱和关心。她是受广大师生们爱戴和敬重的长辈、老师和学者。(中国工程院评)陈亚珠已是耄耋之年,仍致力于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计划、引领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发展。她率先实践了医工结合、医工交叉的“产、学、研、用”创新模式。作为中国国内将工程技术与生命健康跨界结合的第一人,她对接中国国家重大战略、民生需求,立足上海,为健康中国,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民网评)人物影响2019年10月,在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亚珠院士基金”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由陈亚珠发起。

生物界中国名人录/>做院士最早的:王晓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1967年生,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做教授最早的:罗明,阿喇巴马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做了带名字的讲座大学教授的:/>刘阳,俄亥尔大学免疫学教授。/>王晓东,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Cell论文最多的:王晓东,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做杂志编委最多的:/>袁钧瑛,哈怫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饶毅,西北大学教授。/>邓兴旺,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哈怫大学教授多:/>袁钧瑛教授,/>儿童医院何熹教授,/>口腔的李一平教授,/>卢昆平教授等。/>/>敢对哈怫说不的:饶毅,西北大学教授。当年申请研究生时有二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个/>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推荐,被哈怫录取研究生而不去,博士后去了哈怫,而以后又拒绝哈怫/>大学的教授职位。/>/>得奖最吓人的:管坤良,密执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他有所谓天才奖的麦克阿瑟奖,毕业/>于杭州大学。/>/>带的学生最多,有最多职位,简历最长的:许田,耶鲁大学遗传学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到世界各国演讲最多的:邓兴旺,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美国生命科学界大陆留美最好科学家的母校/>(PhD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拿的)/>/>北大(5+1)/>邓兴旺(Yale):北京大学/>韩珉():北京大学/>金亦石(UCSantaSruz):北京大学/>李恩(Harvard):北京大学/>吴浩(Cornell):北京大学/>吴虹(UCLA):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武汉大学(6)/>董新年():武汉大学/>付向东(UCSanDiego):武汉大学/>王晓凡():武汉大学/>利民(JohnsHopkins):武汉大学/>黄新云(Cornell):武汉大学/>罗明():武汉大学/>/>清华(2)/>施一公(Princeton):清华大学/>钟毅(ColdSpringHarbor):清华大学/>/>复旦(5+2)/>袁钧瑛(Harvard):复旦大学/>付新元(Yale):Nanjing师范学院科,复旦大学硕士/>许田(Yale):复旦大学/>陈晓东(EmoryU):复旦大学/>林海凡(Duke):复旦大学/>饶毅(NorthwesternU.):江西医学院本科,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硕士/>施扬(Harvard):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中科大(3)/>卓敏(WashingtonU.):中国科技大学/>骆力群(Stanford):中国科技大学/>管俊林(Cornell):中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2)/>钱卓(Princeton):华东师范大学/>鲁白(NIH):华东师范大学/>/>余下(1)/>王晓东(UTSouthwestern):北京师范大学/>管坤良():杭州大学/>贺熹(Harvard):HuazhongUnivSciandTech/>马红():Temple大学/PennStateU?/>王雨田():Shandong学院/>邓初夏(NIH):南充师范学院/>盛祖行(NIH):上海second医科大学/>刘钧

王顺清王顺清,男,主任医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留美博士后,广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名:王顺清职业:主任医师代表作品:《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性别:男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州血液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州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初审专家,《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广州医学院学报》、《实用医学杂志》等杂志申稿专家。从事血液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擅长于各类贫血、出血以及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诊治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尤其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综合治疗、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免疫系统疾病等。曾两次赴美国学习深造,学习国外先进诊疗技术,并从事血液系统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掌握大量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参加10余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现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3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各2项,国际专利1项。

中国生物工程医学杂志

我也是搞生物医学工程的,这本杂志是四川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客观的说这本杂志是国内生工方面很不错的核心,认可度挺高的。但这是双月刊,审查和发表周期正常情况是半年左右(认识人或走加急可以快些)。

1000-5277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7-7146 激光生物学报 1671-167X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1000-6737 生物物理学报 1001-9626 生物数学学报 1000-3061 生物工程学报 1000-1336 生命的化学 1006-687X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004-311X 生物技术 1008-9632 生物学杂志 1000-9035 分子科学学报 0001-6209 微生物学报 1672-5565 生物信息学 1009-606X 过程工程学报 1673-9108 环境工程学报 1002-6630 食品科学 1001-63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1004-1389 西北农业学报 1674-568X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1000-328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00-4025 西北植物学报 1000-504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07-7847 生命科学研究 1007-7626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001-3601 贵州农业科学 0253-2468 环境科学学报 1002-1302 江苏农业科学 1002-5464 生物技术通报 1000-1298 农业机械学报 2095-1108 植物生理学报 0513-4870 药学学报 1671-813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673-8640 检验医学 0251-079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比较牛,双核心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是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 创刊于197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生物工程刊物。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内容涉及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中央级综合性生物工程专业刊物,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生物工程专家、管理部门领导组成。 我们代发生物工程类核心期刊。百度下学术资讯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于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本刊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本刊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生物工程、医学工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生物力学、计算机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它适合多学科性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医院与广大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爱好者。客观的说这本杂志是国内生工方面很不错的核心,认可度挺高的。但这是双月刊,审查和发表周期正常情况是半年左右。

国际生物工程医学杂志

优助医学帮你解答: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现在只属于科技核心,不属于北大。现在用的是最新的14版北大目录。知网截图给你。

楼上的回答太不负责任。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专门报导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促进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学术交流。

生物工程医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主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 中文;英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5515 CN: 51-1258/R 邮发代号: 62-65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创刊时间:198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是国内外重点院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场地。本刊的收录近况以2000年为例:自然科学刊登率为的收录率为. 主要栏目 论著、综述、科研简讯 投稿须知: 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炼。 2 中文用宋体字打印;非中文内容要求打印,英文一律间行打印;图应规整、清晰、层次分明,切勿太大,每篇科研论文图一般不应超过3幅,超过者,酌加版面费,如图系照片,请勿用复印件;表格要设计合理、简洁、一目了然。表一律采取三线表格式。稿件文字内应标明图表的确切位置。 3 综述类字数一般限5000字以内(包括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文献数量不低于25条,其中近3年文献不低于80%。 4 科研论文全文应包括题目、著者和单位、内容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1~2个)、文献标识码、正文、图和照片、表、参考文献、英文题目、作者拼音名和单位英文名、英文摘要(250个以上英文单词)和英文关键词(和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图表和照片的内文以及图表标题均需中、英文对照。 5 图和照片的尺寸须规范化,双栏图和照片宽度以6~7 cm为宜,不应超过7 cm,通栏图和照片宽度以15~16 cm为宜,不应超过16 cm。 6 稿件内非文字术语如数学术语和计算机术语等的表达应清楚表达上、下角标,大写与小写,英文与希腊文,阿拉伯数字与外文等标示符号。 7 名词、术语请用统一的正规学术语言,如系新术语译名,应附外文原名全称于其后。 8 根据《著作权法》,来稿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两投,且不涉及保密和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侵权、若发生一稿两投、泄密等问题,一切责任由全体作者自负。依照《版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所有来稿均有删改权。但实质性内容的删改必征得作者同意。 9 根据《著作权法》,稿件一经录用,全体作者将与编辑部签定论文著作权转让书。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信息网络传播权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编辑部。未经编辑部许可,不得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论文的任何部分。本转让书自签字之日生效。

是国家级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Medline收录的,国家核心期刊,我们实验室陈大老板的主编,我投的这个,此外还有个 医用生物力学 杂志 这个我们实验室投的也比较多,重庆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