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定稿会退休

发布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定稿会退休

中华杂志是有定稿会的。一般好的文章才能上了定稿会。不好的则会被直接拒稿。当前,论文审稿分为三个阶段,周期都是比较久的。

定稿会介绍

开定稿会时期刊的编辑部会组织一一些论文领域的专家,对稿件进行集中评审与会专家从科学、创新,以及是否具有实践意义等方面对稿件进行集中讨论和评价,并给出是否刊用的意见,可能会从中剔除一些不是很优秀的论文。

论文想要顺利的的发表,除了通过论文的审核之外,还要通过定稿会。作者在给论文立意是就要认真的阅读期刊论文想要顺利的的发表,除了通过论文的审核之外,还要通过定稿会。作者在给论文立意是就要认真的阅读期刊历年来发表过的论文,看看期刊中是否刊登过类似的内容。

如果相比较而言你的更好一些可以尝试投稿。然后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只有符合投稿要求成功发表论文的概如果曾经刊登过类似的文章就要比较是否超过原来刊登的率才会更高一些。

不会。根据查询中华病理学杂志官方介绍可知,该杂志定稿后不会退稿。《中华病理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1个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于1998年,目前属于核心期刊,杂志审稿时间比较快,投稿后1个月左右会有结果。《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于1998年5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本刊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办刊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中华医学杂志定稿会退修

1个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于1998年,目前属于核心期刊,杂志审稿时间比较快,投稿后1个月左右会有结果。《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于1998年5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本刊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办刊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可以不修改的,暂时放弃此篇论文并等待适当时机。可以一稿多投的,同时投给多家。你既然收到了明确的退稿信,就说明这家不会采纳你的稿子了,就可以自行处理,再另投他家。只是不能在还没给你明确答复前,投多家。

一般审稿都需要一短时间 ,大概3个月。你可以打电话问问杂志社

中华医学杂志退休

崔玉华,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2年2月出生。曾任北大六院院长。现为《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特聘审稿专家、中华精神科学会妇女精神医学学组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生协会理事。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在日本进修康复治疗,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习心理治疗,在日本滨松医科大学进修森田疗法。2003年11月获日本森田疗法学会第14届森田正马奖(此为外国人第二次获奖)。现为退休专家返聘。

杨国亮,祖籍四川邛崃县。1899年6月26日出生于一个濒临破落的耕读人家,其父曾办过私塾,对他一贯要求严格。他5岁时便开始读书,6岁能熟读四书五经,并开始作文。中学时代他以天资聪慧,好学深思闻名于全校。1927年10月,他考入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前身)。1932年毕业后留校并一直在该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当时,国内皮肤科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图书资料缺乏,医疗设备落后,为了适应教学需要,1934年他就编写了学校第一本皮肤病学教科书。在临床工作中,他脚踏实地,认真查看每一病例的皮肤情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又结合自己的临床教学经验,于1940年自编了一本英文教科书《皮肤病学》 。在此期间他还完成论文10篇,先后在美国、瑞典、德国和瑞士发表7篇。那时国难当头,生活极其艰苦,抗战期间学校也内迁到重庆。杨国亮始终任劳任怨,坚守岗位。1941年晋升为副教授,3年后又晋升为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受学校派遣赴美深造。在美国2年期间,他考察了美国的皮肤科设置和建设经验,还刻苦学习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皮肤病理学、医学霉菌学,学成回国时带回了不少珍贵的病理切片和菌种。回国后,看到他所在的皮肤科只有三四位医生以及一无医疗设备、二无资料、三无病床的情景,立志为创建中国的皮肤病学奋斗终生。数十年来他努力将上海第一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的皮肤科建设成中国第一流的皮肤病学学术中心和训练皮肤科骨干人才的基地之一。在皮肤病、性传播疾病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1952年他受聘担任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特约编委。1956年起任《中华医学杂志》第一副总编辑。他所写的文章和由他修改审核的文稿总计不下4000万字,字字句句都经他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后才定稿。1985年退休后每天仍坚持早上6时起床,晚上11时就寝,坚持为青年医师修改论文,为研究生作辅导,并毅然承担和组织编写200余万字的大型皮肤科参考书的任务。他主编的《皮肤病学》于1992年出版。杨国亮对中国的皮肤科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他不愧为中国当代卓越的皮肤病学家、医学教育家和中国现代皮肤病学的奠基人之一。1998年6月,上海医界庆贺杨国亮百年华诞。

2009年表彰胸外科老专家——李泽坚李泽坚教授1934年在广东合浦出生,1953年考入汉口中南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经高教部选拔,赴苏联留学,1961年从苏联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胸外科教授巴库耶夫领导下的国立莫斯科第二医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师从宗师曾宪九教授,先学习外科临床基本技术,1970年确定胸外科专业后,紧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黄家驷院士,学习和研究胸外科领域的难题。1974年至1976年,参加由周恩来总理委派的进驻西藏阿里地区北京医疗队,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翻山越岭,为西藏牧民同胞看病,曾在5500米高原上成功剖胸做动脉导管结扎术和肺切除术,并在高原作尸检,发现高原也有传染病流行,但较易控制,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表扬。1980年被派赴美国洛杉矶罗马琳达大学附属怀特医院进修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次年又到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在胸外科宗师普鲁尔三世和著名心外科李·贝利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成功完成由联合国主导的异种婴儿心脏移植(狒狒心脏换人婴儿心)的前期科研工作和冠心搭桥临床实践。1983年完成胸心血管外科博士后学习,按时回国。1985年在黄家驷院长和徐乐天教授领导下,参加组建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学系,并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87年李泽坚参加由卫生部陈敏章副部长领队的赴老山前线春节慰问团,从火线上挽救了复杂胸外伤战士的生命,获卫生部“救死扶伤”奖章。自1983年起,他一直是美国Lyman Bruwer Ⅲ国际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1993年至1995年,由卫生部派遣,浙江医科大学和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聘请,出任该二所大学附属的杭州邵逸夫医院中方院长兼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参加建院办院工作。1996年被美国加州国际交流学院评为该院“杰出人士”,2004年在邵逸夫医院开院10周年庆典上,李泽坚被授予“功勋职工”称号。1990年他晋升胸心外科主任医师,连任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至2000年。1993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他办理退休手续后,仍坚持医、教、研一线工作至今。李泽坚在北京协和医院这个疑难病诊治中心,经历了48年的临床实践,艰苦奋斗一生,学会了诊治胸部疑难病的本领,擅长外科治疗风心瓣膜病、胸主动脉瘤,以手术为主个体化综合治疗中晚期肺癌、食管癌、贲门癌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987年起,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论文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肺肿瘤综合治疗组荣获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先进集体奖,李泽坚获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个人奖。目前他仍是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李泽坚积极参加教学工作,1990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胸心外科硕士生导师,1997年起任胸心外科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临床硕士生4名,临床博士生8名。他门下的子弟都如今都已经成为国内各个医院胸心外科的栋梁人才。2006年在高教部本科生教学水平评审工作中,被评为“迎评先进个人”。他负责高教部多本教科书中胸外科部分的编写工作,包括第一部研究生用书《前沿与争论》(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第一部5年制医学生规划教材《外科学》(2004年)及第一部8年制医学生规划教材《外科学》(2006年)。2002年主编临床外科急诊学,2007年主编《实用临床胸外科学》和参加主编《心房颤动的现代治疗》。他先后参加6部胸心外科巨著的编写工作。李泽坚教授也重视临床基础研究,1959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单根脊神经作电生理研究破伤风的发病机理,发现破伤风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而发病,荣获“1961年苏联大学生科研奖”。70年代在黄家驷院长领导下,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左心辅助泵的动物实验研究,创立术后实验动物生存11天的国内纪录。199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指导下,他与博士生郭慧琴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贲门癌特异基因的三个片段,证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为美国国立信息中心基因库收录注册,并获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他从事肺移植后早期排异反应的诊断研究,近1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及综合治疗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他曾担任《中华胸心外科杂志》和《食管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目前还是《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武警医学杂志》和《中华全科医生杂志》特邀编委、当代名医名院专家指导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 2005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贡献奖。1992年以来,李泽坚连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三至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积极支持正、副主任委员,认真做好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2001年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他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2003年在南宁召开的第三次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他担任大会主席,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4届国际胸心外科医师学术大会,他担任大会秘书长,具体负责会议的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工作,收效显著,每次会议均成功召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李泽坚热情支持中青年胸外科医师的工作。2002年在广东佛山任第二届胸腔镜外科研讨会主席,极力支持在我国开展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早期肺癌。2005年在台湾召开的世界华人胸外科医师学术会议,他提出世界华人胸外科发展的方向,2005年在中华医学会90周年庆典会上被评为“优秀学会工作者”。目前他仍为我国胸外科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中华医学杂志退休后

可以不修改的,暂时放弃此篇论文并等待适当时机。可以一稿多投的,同时投给多家。你既然收到了明确的退稿信,就说明这家不会采纳你的稿子了,就可以自行处理,再另投他家。只是不能在还没给你明确答复前,投多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随访时间 (1)接触煤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5年,接触煤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20年,随访周期均为每5年1次; 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 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2)煤工尘肺患者在离岗(包括退职)或退休后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

2009年表彰胸外科老专家——李泽坚李泽坚教授1934年在广东合浦出生,1953年考入汉口中南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经高教部选拔,赴苏联留学,1961年从苏联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胸外科教授巴库耶夫领导下的国立莫斯科第二医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师从宗师曾宪九教授,先学习外科临床基本技术,1970年确定胸外科专业后,紧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黄家驷院士,学习和研究胸外科领域的难题。1974年至1976年,参加由周恩来总理委派的进驻西藏阿里地区北京医疗队,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翻山越岭,为西藏牧民同胞看病,曾在5500米高原上成功剖胸做动脉导管结扎术和肺切除术,并在高原作尸检,发现高原也有传染病流行,但较易控制,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表扬。1980年被派赴美国洛杉矶罗马琳达大学附属怀特医院进修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次年又到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在胸外科宗师普鲁尔三世和著名心外科李·贝利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成功完成由联合国主导的异种婴儿心脏移植(狒狒心脏换人婴儿心)的前期科研工作和冠心搭桥临床实践。1983年完成胸心血管外科博士后学习,按时回国。1985年在黄家驷院长和徐乐天教授领导下,参加组建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学系,并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87年李泽坚参加由卫生部陈敏章副部长领队的赴老山前线春节慰问团,从火线上挽救了复杂胸外伤战士的生命,获卫生部“救死扶伤”奖章。自1983年起,他一直是美国Lyman Bruwer Ⅲ国际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1993年至1995年,由卫生部派遣,浙江医科大学和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聘请,出任该二所大学附属的杭州邵逸夫医院中方院长兼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参加建院办院工作。1996年被美国加州国际交流学院评为该院“杰出人士”,2004年在邵逸夫医院开院10周年庆典上,李泽坚被授予“功勋职工”称号。1990年他晋升胸心外科主任医师,连任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至2000年。1993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他办理退休手续后,仍坚持医、教、研一线工作至今。李泽坚在北京协和医院这个疑难病诊治中心,经历了48年的临床实践,艰苦奋斗一生,学会了诊治胸部疑难病的本领,擅长外科治疗风心瓣膜病、胸主动脉瘤,以手术为主个体化综合治疗中晚期肺癌、食管癌、贲门癌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987年起,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论文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肺肿瘤综合治疗组荣获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先进集体奖,李泽坚获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个人奖。目前他仍是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李泽坚积极参加教学工作,1990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胸心外科硕士生导师,1997年起任胸心外科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临床硕士生4名,临床博士生8名。他门下的子弟都如今都已经成为国内各个医院胸心外科的栋梁人才。2006年在高教部本科生教学水平评审工作中,被评为“迎评先进个人”。他负责高教部多本教科书中胸外科部分的编写工作,包括第一部研究生用书《前沿与争论》(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第一部5年制医学生规划教材《外科学》(2004年)及第一部8年制医学生规划教材《外科学》(2006年)。2002年主编临床外科急诊学,2007年主编《实用临床胸外科学》和参加主编《心房颤动的现代治疗》。他先后参加6部胸心外科巨著的编写工作。李泽坚教授也重视临床基础研究,1959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单根脊神经作电生理研究破伤风的发病机理,发现破伤风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而发病,荣获“1961年苏联大学生科研奖”。70年代在黄家驷院长领导下,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左心辅助泵的动物实验研究,创立术后实验动物生存11天的国内纪录。199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指导下,他与博士生郭慧琴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贲门癌特异基因的三个片段,证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为美国国立信息中心基因库收录注册,并获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他从事肺移植后早期排异反应的诊断研究,近10年来,他主要从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及综合治疗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他曾担任《中华胸心外科杂志》和《食管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目前还是《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武警医学杂志》和《中华全科医生杂志》特邀编委、当代名医名院专家指导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 2005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贡献奖。1992年以来,李泽坚连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三至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积极支持正、副主任委员,认真做好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2001年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他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2003年在南宁召开的第三次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他担任大会主席,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4届国际胸心外科医师学术大会,他担任大会秘书长,具体负责会议的各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工作,收效显著,每次会议均成功召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李泽坚热情支持中青年胸外科医师的工作。2002年在广东佛山任第二届胸腔镜外科研讨会主席,极力支持在我国开展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早期肺癌。2005年在台湾召开的世界华人胸外科医师学术会议,他提出世界华人胸外科发展的方向,2005年在中华医学会90周年庆典会上被评为“优秀学会工作者”。目前他仍为我国胸外科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中华医学杂志定稿会

登录投稿系统,会看到医学期刊是以医学和与医学相关学科为内容的情报载体,按卷与期和(或)年与期的顺序编号,意欲长期印行下去的连续出版物。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国家直属机构、一级协会、地方性医学组织,医学院校、医院科研单位等承办的主要以刊载医学学术论文为主的连续出版物。医学期刊汇集着医学工作者的医药经验和工作成果,反映了医药学的进展及水平,是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的情报来源。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可借以掌握该学科的现状和动态,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开展新的研究。它在传播和交流学术思想方面,沟通情报信息方面,都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出版的科技期刊约12万种,年发行近30亿册,其中25%为生物、医学期刊约3万种,发行量在7亿册左右。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为出版周期短、专业性强、选题机动灵活、作者众多,具检索性能。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投稿进入定稿会意味着杂志社已经收到了你的投稿,并且你的投稿已经通过了初审。现在,杂志社需要让专家对你的投稿进行定夺,以确定是否符合杂志的要求。如果符合要求,你的文章可能会被修改并被采用。在定稿会上,杂志主编或副主编会主持会议,并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一般需要等8个月左右,有快速通道的,比如说国家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能发挥社会效益的,可以3个月左右发表。发表不了的一般不退稿。我自己去年发过一篇,等了近9个月。

不会。根据查询中华病理学杂志官方介绍可知,该杂志定稿后不会退稿。《中华病理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