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循证药学1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循证药学1区研究论文

中药学是我国医学的一块瑰宝,中药学专业是中医药院校主要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一:《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目前中药学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缺陷 本校作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国内首批授权点,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制订了一整套培养方案,以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药物合理利用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了专业学位的应用型特色。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中药学专业来说,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由于中药学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置时间较短,人们对这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认识不够,造成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培养模式雷同等现象。具体而言,我国多数科学学位研究生单一导师制缺乏复合性;指导教师只负责研究生专业或研究方向,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有限,尤其缺乏国际性;研究生科研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创新性。传统模式使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造成研究生走出校门之后不能迅速融进社会,缺乏竞争力。 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方向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摸索和不断 总结 ,笔者认为应建立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的新型培养模式,即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实用化、教学方式灵活化、指导教师双轨化、科研实践社会化、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营造研究生 教育 培养的创新环境,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促进企业和社会生产实践基地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为打造创新型社会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培养模式多样化 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于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发展目标和定位都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而非为以后高深学术研究做准备。这种强烈的实践品质必然要求学生研究与应用两者兼顾,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不能再适应新的专业学位发展要求。新的培养模式要求建立在研究与实践两者相互结合之上,学生需要参与两方面的研究并获得研究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为此,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坚持与实践结合、从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注重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可采用“校-企合作”或“校-企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生可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药政部门、医院等单位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应在坚持“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但应该更突出专业性,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从而改变单纯培养某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单一化培养模式。 2.课程设置实用化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前,人们往往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专业化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和单一,甚至脱离生产实际。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要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从专业化课程向实用化、综合化课程转变,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进行构建,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四者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成有层次、相关联的课程体系,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教学方式灵活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多、启发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也应该更加灵活,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学校聘请在中药研发、生产、流通、应用和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 经验 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有机结合,辅之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重视运用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大胆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 方法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学在学校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相关部门实施;所选课题强调实用性、创新性及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实验课与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相结合,在实践中完成,强调现场研究、团队学习,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注重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4.指导教师双轨化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两类教育在导师队伍上的差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吸收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实现“产学研”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遴选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时,强调必须具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并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课题;在校外,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中药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指导教师。从实际效果来看,“双导师”制更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校内导师一般科研功底较强,但他们对各部门的实际问题并不十分熟悉;而校外导师对实际问题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因此,他们以指导实践为主。通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导师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 5.科研实践社会化 实际操作中,本校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要求必须保证不少于18个月的校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中,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在生产和经营企业、医院制剂室、药品检验机构等建立校外联合培养基地,改革和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由校外培养基地提供并保障实践教学的条件。研究生本人要提交实践 学习计划 ,并按期撰写实践 报告 。指导教师应在实践报告及最后的实践总结上签名。对学生科研实践的评价要由高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研究生教学培养单位要对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这种科研实践社会化的培养模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学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毕业后与社会、与企业迅速融合,既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研究生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学术交流国际化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专业硕士培养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据2010年的统计数字,英国专业学位硕士占50%以上,美国占80%以上,我国仅占20%,这个比例显然是很低的。另外,全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我国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必须考虑未来全球的发展方向,因此要积极投入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氛围中。中药学硕士要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研究生,活跃的学术氛围必不可少,而活跃的学术氛围,离不开国际化的交流和借鉴。为此,必须采取全方位的、切实可靠的 措施 保证学术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比如邀请全球知名企业的专家作高水平的报告,导师应该利用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在“请进来、走出去”中与国际同行交流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职业结构分层日趋合理,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将进入崭新的时代。在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开放的眼光审视中药学领域内这一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探索出一种新的适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二:《循证医学中药带教学习分析》 1传统中药带教方式 目前,药库的高资历药师经长期积累,充分利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以鉴别药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并以传统的带教方式传授给学生: 自由跟带方式 自由跟带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带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证药库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采取让学生自行到中药格斗中认药,引导学生在认药过程中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这种方式学习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 集中讲解式 集中讲解式主要由带教老师按实习安排事先准备好实习内容,再将所有实习的学生集中起来以授课的形式讲解。这种带教方式由于需要组织较多的人员和占用一定的时间,安排讲解的次数和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接受有限。传统的带教主要为师承方式,能够有效地继承经验,但也有效率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现阶段药库带教所面临的问题。 2循证医学带教方式 循证医学的 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获取最新、论据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步骤: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一个可回答的问题;②查找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最佳证据;③严格评估证据真实性和推广应用性;④把严格评价的结果与临床经验、病人的生物学特点、价值观和个体情况相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⑤评价执行①到④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并尽力去改善它们以便今后更好地应用。在现阶段,借助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带教可以克服传统带教中信息更新慢、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不足。 在传统带教方式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探索 在充分应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基础上,尝试运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进行实习带教。在传统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的观念进行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树立循证医学观念: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它的核心内容是大量查找文献,这必须依托于网络信息化工具,也是现代学生所擅长和乐于接受的手段。②训练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实习学生通过传统的自由分散式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药学图书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药学文献资源,根据所提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检索策略,搜索众多的数据库,收集大量的研究证据,再评价这些证据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③循证医学思维方式要与传统的带教方式相结合:传统带教方式在培养中药师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的有效补充,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实习学生如何学习,有助于激发实习学生的内在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医学观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避免在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管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学习,使他们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从死学转变为巧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3讨论 中医专业的临床中药学实习带教是实习学生与中药材实践亲密接触的很好机会,通过中药的实习,能通过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来了解中药,传统的中药实习方式注重于日常经验的师承,但对于中药日益发展的信息不大重视,如对中药的来源、药用部位、不同炮制品种、中药的用法、用量等每年都有大量的信息在更新,如何吸收应用这些信息往往被忽略。通过循证医学思维带教,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发散式查找文献,遴选总结资料,学生的实习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对中药实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信心增加。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入中药带教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完善质量评价工具和技术方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困难[3]。由于在收集和评价都没有统一目标,有时候找到的文献资料比较偏向于某一方面,内容较单一,在这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干预,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实践中,笔者只是引入了循证医学的方法,未能严格执行其评价程序,在系统评价和分析方法上,还有许多技术和方法需要认真的学习。如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分析方法,倾向性评分等。虽然相于传统的粗放式带教,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提高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带教工作。 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三:《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就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学生初次接触中药学,觉得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药物数量众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困难,难以入门,久而久之,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单一。中药学这门课程需要讲授中药的各种知识,与中药炮制学、方剂学等课程以及临床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学习内容多。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课时安排量不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成天忙于应付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采取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3.学生缺乏实践。长期以来,中药学教学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多,实践安排少;另外,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之间相脱节。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1.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 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与《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学生开始接触中药学时,设法引导学生对中药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初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述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有关中药的 典故 ,民间 传说 、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白头翁,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白头翁虽是野草,但药用价值却很高,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学生侧耳倾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记忆深刻。 2.改革教学内容 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功效及实际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在中药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参照教学大纲的目的精心地在教材中选择、增删、重新组合,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I临床常用药。如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要针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的性味、功效、应用重点讲解,其余只针对主要治疗作用简单介绍。这样即能达到,精简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并且将中药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来划分,使学生明确记忆对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截疟药等章节内容。教师可指定阅读参考书,指出学习要点,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潜能。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进新知识,充实新内容,能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药理论联系到起来,比如,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要用于虫积腹痛,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喉痹。现代药理研究,贯众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兴奋子宫、驱虫作用。这样可以更为全面的掌握中药的应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比式教学方法。中药学章节多,药物多,不通过对比,学生很难找到重点,也难以记忆。同章节药物往往是同中有异,通过同章节药物之间的对比,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比如消食药,这一章中所介绍的药物均有消食的作用,同中有异的是,山楂善于消肉食积滞,并能活血化瘀;神曲健脾;麦芽和谷芽消面食,且麦芽兼能回乳消胀;莱菔子降气化痰作用强;鸡内金有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功效。这样通过列表对比,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记忆。 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法。解决学习问题 学习方法 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评估学生的成果等几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药时,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日常生活中,生姜熬汤加红糖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轻症。在中药学中,生姜属于发散风寒药,既可温中止呕,又可清热止呕;既可用于胃寒呕吐,也可用于胃热呕吐,因为方便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故被称为“呕家圣药”。因为学生对生姜非常熟悉,对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中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生姜后,提出问题“请在教科书中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药物,比较其药用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意识到中药的实用性。 直观教学方法。中药种类及内容繁多,且相互间性味、功效不易区别,而且语言描述比较抽象,学生感到很深奥,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把中药标本或者中药挂图带人课堂,按照中药的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药学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还需结合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例如黄连的“鸡爪连”、川乌与附子的药用关系、白术的“如意”云头等利用图片展示,会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将授课内容展示于屏幕,只需花少量时间进行板书讲解补充。由于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内容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只需精讲点拨将节约下来的时问用于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目前中药学教学方式的最佳选择。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中药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中,可多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多次观看中药标本,此外,安排学生到中药植物园、药房等地方实习,让学生多接触中药,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并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联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中药学课堂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楚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J],医学理论与实践, [3]姜醒,苑光军,李明杰中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4]朴光眷,李镐,吕惠子,解决问题学习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猜你喜欢: 1. 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2.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3.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4. 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5.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6. 2016中药类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循证药学是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在与药学学科自身需求和特点结合后所产生的一个分支学科。

资料扩展:

狭义的循证药学是一种药学实践过程,指药师在药学实践中,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技能和经验相结合,参考病人意愿,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药学服务的过程。

广义的概念是运用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学解决药学各领域的实践和研究问题,涉及药物开发、生产、配送、存储、使用、管理及药学教育等过程中的问题、干预、效果和持续改进。

目前提及“循证药学”的文献缺乏并不代表药学领域不接受循证医学的理念。一些药学研究者提出的“将循证医学运用于药学实践”,虽未提到循证药学这一名词,也应当属于循证药学范畴。

循证药学与循证医学联系紧密:循证药学来源于循证医学的理念,同样强调对患者的任何决策都需要将当前最佳证据、药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病人的意愿三者结合;

循证药学目前尚无专属实践方法,但可借鉴循证医学的“五步法”,采用“提出临床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评价文献找出最佳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五个步骤,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循证药学的专门研究方法与证据。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药师或临床药师,应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系统性地收集文献,评估价药物研究的证据,来获知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资料,评价药物在合理用药方案中的作用,以此作为临床药物治疗应用的决策依据。

临床药学当前已经成为开展临床用药常用工具,在药学临床服务中,应及时掌握循证的思想和方法,并正确地应用到临床服务中,解决用药咨询、合理用药方案制定、个体化给药、药物经济学评价及不良反应评价方面等迫切的问题。

药学方向循证医学研究论文

药学方向的论文写法如下:

1、论文选题。基本要求:实验性,研究性均可。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大致分类为:分析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学研究、工艺验证及改进、中药炮制研究、中药资源研究、中药化学研究、制剂研究、生物制药研究、药理研究、医院药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2、给毕业论文确定题目。简洁:中文题目最好不超过20个字;准确:题目需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避免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偏概全等。如:CK制剂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对比;铁皮石斛中粗多糖研究;葛根提取物检测方法开发与市场提取物评价;苯扎贝特胶囊的工艺改进研究。

拓展资料: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拉丁语、药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等。

在医学领域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学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 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文章 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新技术 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 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 方法 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 保险 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 结语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芳菊,谈对制药新技术的探析,论文网,2009,08.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摘要】 本文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 渠道 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制药;发展;创新 近20年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的加快。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1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现状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突出的问题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 仿制、创新并举 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 营销策划 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拓宽融资的渠道 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 经验 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2010(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8(7).8―11。 [4]令狐谱,黄速建: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经济管理.2009(3).3―5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 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根据WHO 报告 ,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 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规定剂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药 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防治作用,更注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好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 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 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 儿童 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13/713)[4]。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说明书 ,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 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314.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猜你喜欢: 1. 电大药学论文范文 2. 药学论文范文 3.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4.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循证医学论文研究类型

实践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按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进行写作,要求每个步骤具体、详细,并列出参考文献)五、 研究结论六、 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大于1200字,用A4打印,宋体字,小4号,单倍行距。在循证医学最后一次课堂上交给老师,不交者不得成绩。循证医学实践的五个步骤1提出需解决的问题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效果大小和结论的外推性4综合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案5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问答题1.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1.答: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其特征的反映,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消息。知识: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规律的信息反映进行思维分析,加工提炼,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三者从概念范畴上看,信息大于知识大于文献,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信息,文献是知识中记载下来的那部分。2.文献按载体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2.答:文献按载体形式的不同分为:手写型文献,如甲骨文、金文印刷型文献,如图书、期刊缩微型文献,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视听型文献,如录像带、录音带、科技电影电子型文献,如数据库文献和网络文献3.文献的级别及其相互关系。3.答:文献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分为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四种。其中零次文献是指未公开出版的实验记录、原始录音(像)、书信、手稿、口头交流的信息或实物等;零次文献在作者的加工处理后公开出版进入社会流通领域就变成一次文献;根据一次文献的各种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浓缩,后形成的文献就是二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线索对大量的一次文献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文献就是三次文献。4.在计算机检索中,如何缩小检索范围?4.答:在计算机检索中,缩小检索范围的方法包括:(1)增加用and连接的检索词,或用“二次检索”(2)用特定的副主题词进行限定(3)用字段限定检索,如标题词检索、主题词检索、加权检索等(4)进行文献类型、语种、重要期刊、临床核心期刊、年份等的限定检索(5)进入更专指的分类范围内输词检索5.获取文献全文的方法有哪些?5.答:获取全文的方法包括:(1)检索网上全文数据库(2)利用网上出版社、杂志(3)利用图书馆馆藏目录(馆藏联合目录)(4)利用“网上全文传递服务”(5)向著者索取6.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哪些?6.答:常用的检索途径包括:自由词检索、主题词检索、分类检索、著者检索、机构检索、引文检索、限定检索等7.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7.答:信息检索的原理是:将描述特定用户所需信息的提问特征,与信息存储的检索标识进行异同的比较,从中找出与提问特征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信息。本质是用户的信息需求与存储在信息集合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和选择, 即匹配的过程。8.计算机检索通常包括哪些步骤?8.答:信息检索的步骤包括:(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目的和要求(2)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3)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4)查找文献线索。(5)浏览检索结果,获取原始文献。9. 简述IM主题索引的编排规则。9.答:主题索引的排列规则如下(1)整个索引按主题词字顺排(2)同一主题词下按副主题词字顺排(3)相关内容的文献题录分别纳入相应的主题词或者主题词/副主题词之下;一般总论性文献直接入主题词下,专指性文献入相应的副主题词下;同一文献题录可入多个主题词之下(4)同一主题词或副主题词下的文献题录,先排列英文文献,后排列非英文文献,非英文文献的英译标题用"[ ]"括起,以示区别(5)英文文献按刊名缩写字顺排(6)非英文文献先按文种缩写字顺排,同一文种下按刊名缩写字顺排。10.《医学主题词表》(MeSH)字顺表的参照系统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意义。10.答:第一组:用代参照,用于处理词与词间的等同关系。在MeSH词表中,对于多个同义词只采用其中一个比较科学而通用的词作规范化主题词,其它的词作为非主题词(即款目词)。用“款目词see主题词”和“主题词X款目词”表示。如:Cancer see Neoplasms Neoplasms X Cancer第二组:属分参照,用于处理词与词之间的等级关系,即整体与部分,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某些范畴较小的主题概念主题词,包含在某些范畴较大的主题词之下,内容范围较广的词是主题词,其下的内容范围较窄的词不作主题词,只作为次要主题词。用“次要主题词see under 主题词”和“主题词XU 次要主题词”表示。如:Health Priorities see under Health Planning Health Planning XU Health Priorities 从1991年开始取消此种参照关系,所有次要主题词升格为主题词。第三组:相关参照,用于处理词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扩大检索,提高查全率的目的。用“主题词see related 主题词”和“主题词XR主题词”表示。如:Population Control see related Family Planning Family Planning XR Population Control为提高查全率和方便检索,MeSH词表于1991年和1992年又先后增设了“还应考虑参照(consider also)”和“主题词/副主题词组配参照”。11.按照存储内容的不同,数据库通常分为哪些类型?11.答:书目数据库、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图像数据库12.什么叫主题词的扩展检索,它的优越性何在?12.答:选择主题词的扩展功能可以同时检索主题词和它的所有下位词,这样就可检出用所选主题词和更专指主题词标引的所有文献,可以更好的提高检索的查全率。不扩展的情况下只会检出用所选主题词标引的文献,不会检出它的下位词,即那些更专指主题词标引的文献。13.什么是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13.答:查全率是指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系统文献库中相关文献总量的比率,它反映该系统文献库中实用的相关文献量在多大程度上被检索出来。查全率=【检出相关文献量/文献库内相关文献总量】×100%查准率是指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出文献总量的比率,它反映每次从该系统文献库中实际检出的全部文献中有多少是相关的。查准率=【检出相关文献量/检出文献总量】×100%查全率与查准率是呈互逆关系的。要想做到查全,势必会要对检索范围和限制逐步放宽,则结果是会把很多不相关的文献也带进来,影响了查准率。企图是查全率和查准率都同时提高,不是很容易的。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也是不妥当的。应当根据具体课题的要求,合理调节查全率和查准率,保证检索效果。14.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因素有哪些?14.答:(1)影响查全率的因素影响查全率的因素从文献存储上来看,主要有:文献库收录文献不全;索引词汇缺乏控制和专指性;词表结构不完整;词间关系模糊或不正确;标引不详;标引前后不一致;标引人员遗漏了原文的重要概念和用词不当等。此外,从情报检索来看,主要有:检索策略过于简单;选词和进行逻辑组配不当;检索途径和方法太少;检索人员业务不熟悉和缺乏耐心;检索系统不具备截词功能和反馈功能,检索时不能全面地描述检索要求等。(2)影响查准率的因素影响查准率的因素主要有:索引词不能准确描述文献主题和检索要求;组配规则不严密;选词及词间关系不正确;标引过于详尽;组配错误;检索时所使用检索词专指度不够,检索面宽于检索要求;检索系统不具备逻辑“非”功能和反馈功能;检索式中允许容纳的词数量有限;截词部位不当,检索式中使用逻辑“或”不当等。15.独立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15.答:独立式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定期运行搜索软件(或人工),搜集网络信息。利用索引软件进行自动标引,建立数据库。以Web页面形式向用户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源导航、目录索引及检索界面,由用户输入检索式。通过检索软件进行检索,匹配,按相关度排序输出。16.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全率?16.答:提高查全率的方法:(1)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选出一些上位词和相关词补充到检索式中。(2)调节检索式的网罗度,减少逻辑“与”的组配面。(3)进行族性检索,可采用分类检索,或用一组同义词、近义词和相关词,用“或”连接在检索式中。(4)采用截词技术,取消某些限制过严的限制符。17.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准率?17.答:提高查准率的方法:(1)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换用专指度较强的规范词或自由词。(2)增加“与”连接,进一步限定主题概念。(3)限定检索词所在的可检字段,用位置算符控制检索词的词间顺序与位置。(4)限制输出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限制年限、语种、文献类型等。(5)用逻辑“非”限制与提问不相关的文献的输出。(6)用主题词检索,不用或少用自由词检索。18.依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有哪几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专利有效期为多长?18.答:依据专利法保护对象分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是专利法主要的保护对象。发明专利权有效期各国不同,我国为自申请之日起20年。实用新型专利,在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期为自申请之日起10年。外观设计专利,在我国外观设计专利权有效期为自申请之日起10年。19.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9.答: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包括:(1)检索文档,即文献检索标识的有机集合。(2)技术设备,即能存储信息及其标识,并实现存储和检索操作的各种技术设备。(3)作用于系统的人如:文献加工者、用户、系统维护人员、管理人员。(4)检索工具如:检索语言、文献标引规则、输入输出标准等。20.何谓数据库的顺排文挡和倒排文挡?20.答:顺序文档(Sequential file)是以文献记录作为信息存储单元,按文献记录入藏的存取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而形成的目录式文档,由于它存储有关于每篇文献的最完整信息,所以通常又把它称为主文档(Master File),相当于印刷型检索工具的正文部分。倒排文档(Inverted file)就是把记录中一切可检字段或属性值抽出,按某种顺序重新加以组织后所得到的一种文档。倒排档从主文档中派生出来,所以,又叫做辅助文档。21.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工具有哪些?21.答: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工具包括:(1)电子邮件(2)FTP(3)Archie(4)Telnet(5)Gopher(6)Usenet(7)www浏览器(8)搜索引擎22. 核心期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2.答:少数刊载某一学科大量高质量专业论文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其主要特点为:(1)刊载专业文献密度高,信息含量高;(2)水平较高,代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水平;(3)出版相对稳定,所载文献寿命较长;(4)利用率和被引率较高。23.试述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23.答:搜索引擎是Internet上具有查询功能的网页的统称,即允许用户递交查询,检索出与查询相关的网页结果列表,并且排序输出。根据检索内容分为:综合性搜索引擎和专业性搜索引擎;根据检索功能分类:目录式搜索引擎、全文式搜索引擎、智能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范围分类:独立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24.简述会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和国外会议论文的检索系统有哪些?24.答:会议文献是指各种科学技术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报告稿、讲演稿等与会议有关的文献。会议文献的主要特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论题集中、内容新颖、专业性强、质量较高,数量较大,出版类型多种多样,往往代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了该学科或专业的学术水平、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会议文献是科技查新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国外会议论文检索工具包括:ISI的Proceedings(ISTP+ISSHP);Papers First(OCLC first search的一个子库);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AIPCofference Proceedings国内可以进行会议论文检索的系统包括: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25. 周红同学在检索一个课题时,第一次检索的结果有 172 条文献,你建议一下她采用何种方式来缩小检索范围?25.答:缩小检索范围的方法包括:(1)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换用专指度较强的规范词或自由词。(2)增加“与”连接,进一步限定主题概念。(3)限定检索词所在的可检字段。(4)用位置算符控制检索词的词间顺序与位置。(5)限制输出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限制年限、语种、文献类型等。(6)用逻辑“非”限制与提问不相关的文献的输出。(7)用主题词检索,不用或少用自由词检索。和Pubmed有什么区别?26.答:Pubmed和MEDLINE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文献的收录范围:Pubmed除了收录MEDLINE数据库之外,还收录了PREMEDLINE数据库,以及出版商直接提供给Pubmed的数据。(2)数据库的更新时间:MEDLINE联机数据库为周更新,MEDLINE光盘的报道时差为1-3个月,而Pubmed为每天更新(3)检索机理:MEDLINE的检索途径只有两个主题和作者,掌握Mesh表是检索的首要条件,而Pubmed具有词汇自动转换匹配功能和主题词自动扩展功能。(4)连接功能:Pubmed具有与原文链接、相关文献链接、相关图书链接、相关分子生物学数据库链接的功能(5)全文:Pubmed提供超过60中期刊的全文浏览和检索功能。(6)费用:MEDLINE光盘需每年租赁数据库,Pubmed。27.专利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27.答: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专利文献具有以下特点:(1)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数量巨大、内容广博的战略性信息资源;(2)利文献传播最新技术信息;(3)专利文献的格式统一规范,高度标准化,并且具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便于检索、阅读;(4)专利文献对发明创造的揭示完整详尽,技术内容相对可靠。28.如果要查找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中外文文献,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库?请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简要检索策略。28.答:查找“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的文献可选用的中文检索系统包括:CNKI、维普、万方、CBM等,可选的外文检索系统包括:MEDLINE、Pubmed、EDSCO、springerlink、Open Access等其中,在CNKI中的检索策略为:检索项:篇名;检索词:乙型肝炎;逻辑:或者检索项:篇名;检索词:乙肝; 逻辑:并且检索项:主题;检索词:流行病学在CBM中的检索策略为:肝炎,乙型/[扩展全部树]流行病学29.通过哪些检索系统可以查明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是否有“computer communications”这本期刊?29.答:可以选用的检索系统包括:图书馆联机检索系统、超星数字图书、书生数字图书馆30. 请列出5个Google高级检索语法,并举例说明其用法。30.答:可在下列语法中任选5个举例(1)“link”运算符: 查找与某一特定网页建立链接的所有网页,亦可在高级检索模式下实现(2)“related”运算符:自动查找与某一网页处于同一级别的相似网页,亦可通过高级检索模式及检索结果界面的“类似网页”实现(3)“info”运算符:可获取Google库存的有关某一网页的全部信息(4)“site”运算符: 将检索结果限制在某一网域中,也可以通过高级检索界面的“网域”选项来(5)“Allintitle”运算符:要求提问词全部在网页标题中出现(6)“allinurl”运算符:要求提问词全部在URL中出现(7)“inurl”运算符:要求提问词部分在URL中出(8)“filetype:”运算符是Google开发的非常强大实用的一个搜索语法。后面接文档类型,可限制获取某一文档类型的网页,后可接文献类型举例。31. 在版中的查找某作者发表的文献有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31. 答:有四种“基本检索”中的著者检索有三种方式:一是在“检索入口”下拉彩旦中选择“作者”字段,然后在检索提问框内输入著者姓名;二是直接在检索提问框内输入著者姓名,后加“in au”;三是直接在检索提问框内输入“au=”,后跟著者姓名,“作者检索”方式:直接在检索提问框内输入著者姓名。32.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32.依据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级(可靠性依此降低):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或基于生理、病理生理和基础研究的证据。33. 列举6种可以检索引文的数据库。33.答:可以检索引文的数据库有:(任写以下6种均可)(1) SCI(2) SSCI(3) H&ACI(4)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5)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6)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7) 《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8)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9)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34.信息检索的类型及特点。34.答(1)个人信息源:聚集大量从事某工作领域的个人信息及有关各种事物的发展动态信息。(2)组织机构信息源:主要指组织机构中的内部信息源。(3)实物型信息源:以实物如文物、产品样本、模型、雕塑等形式表现的信息资源。(4)文献型信息源:以文字、图片、符号等各种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1)图书:图书也称为书籍,是指内容比较成熟、资料比较系统、有完整定型装帧形式的出版物。2)期刊:期刊也称杂志,是指那些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汇集了多位作者论著的连续出版物。3)学位论文:是本科生、研究生为取得学位资格而撰写的专业性研究论文。4)科技报告:是作为科研成果的正式报告。5)专利文献:由政府专门机构出版、有创造发明的设计、制作工艺的详细说明,表明在一定时限内发明所有者享有制造、使用、销售占有权的法律性文献。6)标准文献:由权威机构批准、颁发的、可供人们执行的技术规格的规范性文献。7)产品样本:厂商为介绍推销其产品而印发的文献。8)会议文献:是指在国际和各国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和报告。9)政府出版物:由政府机构制作指定出版机构出版的文献。(5)电子型信息源:主要是指通过使用电子技术实现信息存储和传播的信息。35.数据库的组成。35.答:数据库由文档、记录和字段组成。(1)文档:是按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记录和结合。(2)记录:是构成文档的基本数据单元。(3)字段:是比记录更小的单元,是组成记录的基本单元。36.分类语言。36.答:分类语言是按文献的学科属性,给予相应的分类号,用分类号来表达文献的主题概念,根据分类表中的顺序编排成分类索引,提供分类途径共检索文献使用。分类语言是运用逻辑分类原理,按文献内容的学科、专业集中文献,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各类文献在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分类语言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分类语言可分为体系分类语言和组配语言两种,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前者。36.主题语言。37.答:主题语言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词解释文献的主题,并以此为标识组织检索系统的语言。主题语言分为标题词、元词、关键词和叙词。(1)标题词:是从自然语言中选取并经过规范化处理,表示事物概念的词、词组或短语。(2)元词:是指能够用以描述文献所论及主体的最小、最基本词汇。(3)叙词:使用能表达文献主题并经过严格规范化的词语。(4)关键词:是直接从文献的标题,文献或全文中抽选具有实质意义、能表达文献主题概念,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词语词汇。38.信息检索途径。38.答:1.分类文献:是按文献内容所属的学科类别来检索文献的途径,通过分类号或类别进行检索。2.主题途径:是通过反应文献内容主题的词语来检索文献的途径。3.关键词途径:是用非规范化词语自由标引,直接取自原文中能够表达文献内容主题、起关键作用的词语。4.著者途径:是指按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的姓名或机构团体名称字顺检索文献的途径。5.题名途径:是指按书名、刊名或文章篇名的字顺进行检索的一种途径。6.号码途径:是利用文献代码、序号编排成的“号码索引”的一种途径。39.信息检索素养的内涵。39.答:1.信息意识: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反应即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里反应,反应人在信息活动中对信息的认识、态度、价值趋向和一定需求。2.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3.信息能力:是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和交流新信息的能力。4.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40.信息检索策略。40.答: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目的要求。信息检索总是按照一定的课题需要进行的,每一项检索课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检索之前,首先要对检索课题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检索的目的和要求。因为目的不同,要求也不同,选择连锁工具、连锁方法等就有所不同。2.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选择。信息检索和数据库的选择主要主要考虑其所收录的学科范围、存贮年限、更新周期、标引质量、独特性、所需费用、系统性能和辅助服务等方面考虑,还要注意综合性和专业性数据库配合使用。3.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所谓检索途径也就是数据库中的检索项(字段),是指从哪个角度或哪个方向入手进行检索。检索标识是指确切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及外表特征使用的符号或词语,如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作者姓名、期刊刊名等,检索时要求准确找出检索标识,以避免误检。4.编辑检索表达、调整检索策略。检索表达式是用来表达检索提问的逻辑检索表达式,有选择好的检索标识根据检索要求运用不同的运算符号进行组配,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检索效果。但是实际的检索过程中,用既定的检索表达式检出的结果往往不能一次就达到满意,这就需要根据检索情况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检索策略。5.获得原始文章。(1)检索网上全文数据库。(2)利用网上出版社、杂志。(3)利用图书馆馆藏目录(馆藏联合目录)。(4)利用“网上全文传递服务”。(5)直接向著者索取。通过上述步骤的查找获得的如不是文献全文,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自媒体环境下的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论文

摘要 :为评价自媒体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随机抽取3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A实验班采用自媒体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法,B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期末统一终结性考试并进行问卷调查。A、B实验班在基本概念掌握程度方面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使用专业数据库获取文献的比例以及文献评价能力均高于对照班。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未来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 :循证医学;过程性评价;自媒体

自媒体是近年来新生的信息传播工具,又称为We-media,是普通大众间提供与分享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及信息的载体和平台,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1]。在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同时,自媒体也逐渐参与医学教育[2,3]。过程性评价是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表现,具有过程动态、反馈及时、方式灵活、可持续性为特点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4]。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促使我们思考如果能够将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融合在一起,将可能实现过程性评价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我们在循证医学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期提高医学生循证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为医学相关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从8个教室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教室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循证医学教学方法的班级为A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评价班级为B实验班,采用一般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为对照班。期末进行统一考试,并进行问卷调查。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期课程成绩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优化教学内容循证医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部分,选择总论部分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学。教学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①绪论;②如何提出临床循证问题;③循证文献资源检索;④评价和筛选文献;⑤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⑥Revman软件的使用;⑦后效评价。通过以上七个部分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循证实践的链条和系统观念。对照班级与实验班授课内容一致,但没有开展如下所述的过程性评价和自媒体使用指导的过程。1.2.2实施过程在上述提出的七个部分,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四个部分开展形成性评价:①提出临床问题部分:提出一个好的可以回答的问题是循证实践最关键的`步骤;②在评价和筛选文献部分:要求学生在上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查阅文献,筛选文献并对其中进行精读的1-2篇文献根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阅;③讲解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之后,要求学生试写系统评价计划书;④使用Revman5.0软件初步进行meta分析,并能够对结果进行解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讲解每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应的作业。A实验班通过微信或QQ群提交作业,指定专业老师实时在线给予解答和点评,及时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B实验班按照班级为序,班长收齐每个同学的作业之后,交给老师评阅,教师在评阅的过程中指出不足之处,随后在上课时针对共有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课堂讲解,不布置作业,仅对有疑问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学生如有使用自媒体的情况不进行干预。1.2.3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统一试题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试卷得分为百分制。同时要求学生填写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表,内容包括对常见循证医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常见循证医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文献查阅和评价情况。1.2.4数据的统计分析收回问卷后,经过核查,将数据输入Epidata数据库,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研究对象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使用教材均为王家良主编的《循证医学》,各班的授课内容课前经过认真集体备课,三个班级的老师授课内容一致,课程进度均为每周3学时,课程讲授10周。QQ或微信由教研室的老师共同使用。A实验班、B实验班和对照班三者在学生性别、年龄、前期综合成绩、手机自媒体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2.2A实验班学生自媒体参与教学情况A实验班学生接触循证医学课程之后,教师与学生建立了QQ或微信联系,建立循证医学群。从图1中可以看出师生交流的情况在教学开始后2-3周开始活跃,7周之后进入交流最活跃的的阶段。2.3循证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通过调查结果比较A实验班、B实验班和对照班循证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最佳证据、异质性检验等概念掌握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在meta分析、Cochranelibrary、Revman软件、患者意愿、发表偏倚、RCT等概念掌握程度有统计学差异,且A实验班、B实验班学生掌握程度达到清楚等级的要高于对照班。2.4循证医学文献资源使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以下4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见表3),可见三组在阅读医学文献参与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阅读文献的途径和是否对医学文献进行评价3个方面差别有统计学差异,可见A实验班和B实验班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h及以上的时间段,对照班主要集中在2h以下的时间段,实验班学生阅读医学文献的时间要长于对照班。实验班89.8%和88.4%的学生通过专业数据库获取医学文献,对照班学生获取医学文献通过专业数据库的占73.5%。说明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阅读专业医学文献的能力.3讨论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也进入大学校园。因此,如何将教学与网络媒体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探讨的一个热点[5,6]。自媒体因其方便灵活、交互及时、携带方便的特性已经和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显示,自媒体在医学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单成祥研究表明自媒体用于健康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7]。微信或QQ等软件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网络沟通平台,可以随时留言随时回复,融合文字、语音、视频、图片、文档等多种方式,对于师生双方均较为方便,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自媒体在人群中广泛使用,由于其提供信息的多样化、使用者信息传递个体化已经逐渐应用到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化的信息传递,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通过微信和QQ群在线提交作业,极大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与传统教学方法等到下一节课给学生集体解答问题相比较,运用在线师生互动,老师能够更加详细地指导每一位同学,针对具体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回答,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师的指导价值突出体现,同时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有助于转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线学生提问题的数量较多,且时间相对集中,而教师数量有限,影响了回复的速度;另外一方面,学生提的问题各式各样,教师要对所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备,要熟悉临床医学的各种知识,如果能有临床医生参与在线指导,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较,自媒体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使得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展示出互联网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尤其应用在循证医学课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未来临床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琼芳.自媒体时代对健康传播的启示[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6):474-476.

[2]胡洋,刘秀荣,魏娜,等.北京健康教育工作者微博等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7):641-642,645.

[3]万均,许博文,梁运存,等.电子产品辅助医学生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J].基础医学教育,2107,19(1):68-71.

[4]冯磊,吴静,邬敏辰,等.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106,18(12):970-972.

[5]朱志成,王松梅.自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J].医学与哲学,2015,36(4):91-93.

[6]SHAHR,CHAUHANN,GUPTAAK,etal.Adolescent-parentconflictintheageofsocialmedia:casereportsfromIndia[J].Asi-anJPsychiatr,2016,23(7):24-26.

[7]单成祥,裘年存,仇明,等.微信辅助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30-632.

循证医学论文研究要素

实践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按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进行写作,要求每个步骤具体、详细,并列出参考文献)五、 研究结论六、 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大于1200字,用A4打印,宋体字,小4号,单倍行距。在循证医学最后一次课堂上交给老师,不交者不得成绩。循证医学实践的五个步骤1提出需解决的问题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效果大小和结论的外推性4综合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案5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基本要素为最佳的科研证据,高素质的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现代的医疗措施。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扩展资料:

循证医学代表着证据主义,一切以证据为标准,实践证明、历史证明是对事物的才是科学。

现代医学存在着许多不恰当的医疗方式,例如:阿斯匹林是曾被滥用的药物,而它的副作用一直到它问世近10年后才被逐一发现,至今人们仍无法完全了解它的机理以及底阿斯匹林有哪些作用和副作用,可怕的是像阿斯匹林这样的药物比比皆是。

而很多手术及放化疗的效果更是无法确定,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肿瘤在进行切除后或进行放化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患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得到的只是身体和精神上更大的痛苦。

循证医学意义就是通过长时间的大量的跟踪调查记录,为医患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治疗,用哪种方法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杂志分区

第一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科克伦(Archiebald L. Cochrane,1909~1988),是英国的内科医生和流行病学家。科克伦协作网(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于1993 年在英国成立。为了纪念循证医学思想的先驱、已故的科克伦,协作网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团体。科克伦协作网的实体包括科克伦中心、协作评价组、方法学组、领域和网络组。目前已在全世界建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科克伦中心。 第二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费恩斯坦(Alvan ~),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内科学与流行病学教授,也是现代的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的开山祖之一。循证医学当然不是无本之木,就实质而言,其方法与内容即来源于临床流行病学。费恩斯坦在美国的《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以“临床生物统计学”(Clinical Biostatistics)为题,从1970年到1981年的11年间,共发表了57篇的连载论文,他的论文将数理统计学与逻辑学导入到临床流行病学,系统地构建了临床流行病学的体系,被认为富含极其敏锐的洞察能力,因此为医学界所推崇。费恩斯坦的主要著作有:1967年出版的《临床评价》(Clinical Judgement),1985年出版的《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等,均是在发达国家备受好评的名著。 第三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萨科特(David ~),也是美国人,他曾经以肾脏病和高血压为研究课题,先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后来又进行临床研究,最后转向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他任教于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在该大学的医学中心,他组织了一批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率先对住院医师举办了临床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萨科特转到英国的牛津大学任教授,这让他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1997年他主编的《循证医学》(Sackett DL,et al(eds):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o teach,Churchill Livingstone,London,1997.)一书更是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阅读。第一位循证医学创始人科克伦已经去世。这第三位创始人萨科特与第二位创始人费恩斯坦不同:他性格温和,待人亲切,因此不管到哪里,他都是很得人缘。他还富有组织能力,又颇务实,所以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与领导人。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萨科特,才让内容艰深、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临床流行病学,成功地穿上了循证医学这件漂亮的外衣,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1991年在萨科特的发动下,由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编辑出版的《美国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社,又增加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ACP Journal Club)的杂志。该杂志刊载的是一种二次性文献的摘录(所以冠名为杂志俱乐部),对国际上著名的30余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内科临床研究论文,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筛选,以结构性摘要的形式加以归纳,再予以专家评论。这本杂志的性质,十分符合诊务繁忙、没有时间系统阅读医学杂志的临床内科医生的胃口。既重视证据的制作,也重视证据的传播,这是循证医学区别于以往医学思想的特点。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词,正是在该杂志上,1991年由加拿大的尼特(Gordon )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才首先提出的。《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创刊后,影响力不断增强,1995年,文献摘录的范围已从原先的内科发展到临床各科。也就是在1995年,杂志最后发展至由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与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 Publishing Group)共同组织与发行为《循证医学》杂(Evidence-Based Medicine)。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从《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到《循证医学》杂志,从1991年至1999年,萨科特一直担任着这两本杂志的主编职务。他的才华、他的学术水平以及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示。循证医学也是凭藉《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与《循证医学》杂志,才得以率先提出,并以此作为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平台,广为人知,走向世界。

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办的期刊,在某些单位应该能算上是“国际级”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根据不同的目的,最好咨询下相关部门,比如:人事处(职称)、研究生院(学位申请)或科技处(科研绩效)等。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该杂志交叫循证医学。该杂志主办单位是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被评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