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宠物过敏性皮肤病论文

发布时间:

宠物过敏性皮肤病论文

一、狗狗过敏性皮炎的病因

1、过敏性皮炎的内源性有遗传性、过敏特性和激素异常因素等。

2、过敏性皮炎的外源性因素的范围较广,分为有季节性和非季节性的环境因素两种。狗狗在吸入粉尘、毛屑或者食入某些马肉、火腿、牛乳等食品都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此外,还可能会因为某些药物的注射、蚊虫叮咬、寄生虫和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

内源性因素通常指狗狗遗传基因、激素异常和过敏体质,而外源性因素范围较广,有些还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因吸入花粉、灰尘、螨虫、皮屑等,摄入变质的肉、奶、注射药物、血清、蚊子叮咬、接触化学物质、过度日晒等引起的狗狗皮炎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这种症状在1-3岁的狗更常见。最初的部位出现在眼睛周围,脚趾、腋下、腹股沟、会阴和下背部之间。病犬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瘙痒、局部出现红斑和肿胀,此外丘疹、鳞屑和脱发是少部分症状等。要是过敏反应持续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其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形成苔藓和皱纹。如果是慢性瘙痒,症状就比较轻或可以自行消失,严重的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疗程。

二、狗狗过敏性皮炎的的症状

皮疹和瘙痒是狗狗和猫咪的过敏性皮炎的主要症状。临床上它们因为药物引起过敏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因为其他病情需要给它们皮下注射维生素K1、K3或者静脉注射鱼腥草等药物都可引起眼睛、嘴唇或腹部出现皮疹、流涎、红肿发痒和动物抓痒等其他症状。

食物过敏发生在狗身上是情况十分常见。对此,主人如果发现狗狗对某一食物过敏,就有很大的必要改变其食物成分,以避免过敏反应再次出现。

以上就是狗狗过敏性皮炎的病因及症状,希望各位宠主能通过以上过敏原给日常爱宠做好过敏防范,及时辨别爱犬出现的一些过敏反应,做好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过敏体质、儿童年龄、宠物种类是孩子将来是否发生气喘的三大关键,欧洲的研究说,遗传体质才是影响过敏倾向的最重要因素。尘(虫满)、蟑螂是台湾气喘患者最主要及第二大的过敏原,宠物过敏原排在很后面,除强烈过敏家族史的儿童不适合养宠物外,轻度或不确定是否过敏的孩童,自小养宠物,反而将来过敏机会会降低。因为人类的免疫T淋巴细胞有两型,六岁之后才逐渐定型,在孩童时期养宠物,还有助于诱导免疫系统朝向不容易过敏的方向发展,北欧有报告还说,养两只狗还比一只狗好。该养什么宠物好呢,养猫引起的过敏比例较高,因为猫喜欢舔毛,唾液和皮屑是过敏原,狗就比较没有不良影响。另外,鸟有排泄物且羽毛常掉,对呼吸道比较不好,兔子及天竺鼠属于实验动物,不适合当宠物。

人气兽医作家杜白担心可鲁风潮一过,家长会怪罪狗猫造成过敏而弃养宠物,无辜宠物成了代罪羔羊,其实,只要调查兽医的宠物死因,就可以了解,宠物造成过敏的风险远比想象中要低。杜白并说,宠物带给饲主的不良影响,最常见的是皮肤病,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责任感,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一旦宠物寿终,还能借机为孩子做生命教育。如果真的担心孩子过敏,养狗比养猫好。猫喜欢舔毛,唾液和皮屑是过敏原,因此养猫引起过敏的比例较高。狗就没有不良影响,有些研究甚至发现,具有过敏遗传体质的儿童养狗,长大后过敏疾病反而减少。另外鸟有排泄物,羽毛常常掉,对呼吸道比较不好,增加咳嗽症状。

皮炎是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患的一个泛称,并非一独立疾病,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建议:一、忌搔抓;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二、忌热水烫洗;湿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三、忌肥皂洗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较小的硼酸皂。四、忌刺激性食物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五、忌盲目用药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六、要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同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七、为了更好去除皮炎、湿疹的话建议你可外涂焕清吾源霜,每天两次,长期如此就会好转的。

宠物湿疹的病因:

犬猫起湿疹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过敏和环境因素。犬猫在吸入花粉、灰尘之后很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也存在食物过敏的情况,而湿疹也是犬猫过敏的症状之一。一般来说,犬猫生活在多雨、潮湿的地区更容易起湿疹,因为这些地区的空气湿度都比较大,而犬猫又经常趴在地上,那湿气就很容易进入犬猫的身体,从而引起湿疹。除此之外,如果犬猫有关节问题,经常性疼痛会导致犬猫不停啃咬身体,使其啃咬的部位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那也会引起湿疹。如果犬猫患有分离焦虑症,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起湿疹。犬猫的毛发如果长时间不修剪和梳理,那凌乱的毛发会吸附皮肤表面的水分和细菌,从而引发湿疹。所以说,只要是犬猫因为皮肤瘙痒而不停啃咬、舔舐身体的某

过敏性皮肤病论文

身上起红疙瘩很痒怎么办?身上长红疙瘩从医学角度讲是“皮肤过敏”惑的祸,皮肤过敏又称为“敏感性”皮肤,是指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如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化学制剂、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气等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它与免疫力低下或遗传相关,因此西医认为是“过敏”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中医中药对治疗“身上长红疙瘩”的效果十分明显。2009年,由我国知名中医贾春宝博士根据“中医八法”之一—“中医清法”配伍的“清适敏”经典组方,对“身上起红疙瘩、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也证实了中医中药可以纠正过敏性体质,从而治疗愈过敏性疾病。在“清适敏”医学论文中这样描述:“血运不通百病生,气血不清则皮毛萎”,健康的皮肤由“健康的血液”滋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饮食污染、环境污染、辐射污染,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的污染源,导致饮食不洁、肥甘厚味、生湿生痰,痰湿凝聚,形成“血液污染”现代医学称之为“血液中毒”。被“污染的血液”则会触发人体的自身我免疫系统,促使人体加大自我排毒能力;当皮肤代谢系统不能适应这种反应时,皮肤免疫系统就是出现过激反应,从而导致“身上长红疙瘩、荨麻疹和湿疹”(现代医学称之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人体五脏中,“肝、脾、肾”三脏主导着人体的“疏通渲泻、气血生化、津液平衡”。“肝”主渲泻,“肝气郁结”则面色晦暗、斑毒于形、疮痍滋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若脾气不调,则“脾虚湿蕴”,皮肤则呈现瘙痒无度、起红疙瘩、浸淫生疮、日久蔓延。“肾”主水,主掌人体全身津液平衡,肾水失调则皮肤粗糙暗沉。所以,身上起红疙瘩、皮炎、皮癣等皮肤疾病,虽其“形”表现于皮,而其“因”在于血,其根却在于“肝、脾、肾”三脏失调。“清适敏”作为中医养护肌肤“瑰宝”,它将中医“养于内、美于外”调养理念发挥到了臻致,这道中医经典组方从“疏肝理气、滋阴养血、健脾化痰”入手,清洁血液,使肌体回归纯净的状态,焕发肌肤的自然色彩。同时“清适敏”的专家列出了健康肌肤的评价标准,有神韵;柔软细腻,富有弹性;不过敏,不粗糙,既有光泽。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建议: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赤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避之有时。使生活规律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3.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4.积极治疗原有疾病。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5.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6.采用中药预防。某些中药,如首乌、枸杞、人参、黄芪、灵芝、大枣、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黄精、淮山药、党参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功能,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永不变心的深空小编又有新鲜事要说了。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对于湿疹患者来说,持续的瘙痒是一个严酷而又有问题的现实,会引起从皮肤感染到失眠等各种问题。科学家们在研究这种病症背后的生物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皮肤中的蛋白质,他们说这种蛋白质可以作为与瘙痒相关的神经元的“开关”,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目标。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湿疹的发生,包括刺激物、对某些食物的反应和过敏。经常与干燥和发红等其他症状同时出现的瘙痒感由皮肤中的神经元驱动,这可能源自基于脊髓神经根部的感知细胞。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他们用化学方法诱发了湿疹的病例,对这一途径进行了研究。当将动物暴露在尘螨等常见的过敏原中时,科学家们观察到一种名为periostin的皮肤蛋白增加,这种蛋白的作用是大大加剧了瘙痒反应。我们发现,periostin这种在皮肤中大量产生的蛋白质作为过敏反应的一部分,可以直接与皮肤中的感觉神经元相互作用,有效地‘开启’瘙痒反应,论文的主要作者Santosh Mishra说。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神经元受体,它是periostin和瘙痒反应之间的初始连接。这种名为αvβ3的受体蛋白在皮肤的感觉神经元中表达,在驱动瘙痒反应加剧的过程中,充当了periostin的连接器。研究小组发现,通过关闭该受体,他们可以打破这一重要的链条,并 显著 降低瘙痒的严重程度。Periostin和它的受体直接连接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Mishra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与湿疹相关的瘙痒途径中的第一个连接点。如果我们能打破这个连接,就能缓解瘙痒。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欲要知晓更多《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能“开启”过敏性瘙痒的蛋白质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中医过敏性皮肤病论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目的:观察辛夷鼻舒爽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采用辛夷鼻舒爽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口服鼻炎康治疗,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Y,-(P<0.05)。结论:辛夷鼻舒爽疗法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具有见效快、疗效佳、无副作用、痛苦小等优点。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以前者多见,并且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在I临床治疗上仍是一难题,尚无根治性办法。我科近年来应用辛夷鼻舒爽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1l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多数患者是经过中两药物、脱敏疗法及多种物理疗法未见满意疗效的情况下前来就诊。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辛夷鼻舒爽治疗组和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I 1岁,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1.4个月,最长者129。对照组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4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自愿以辛夷鼻舒爽治疗为主,辛夷鼻舒爽外用喷剂,一日用5到6次,等病情稳定后,可减少到2到3次,2.2对照组以口服药物治疗。服用鼻炎康,每次4片(每片生药重0.37 g),30Ud,10 d为l疗程,疗程间隔3 d。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及随访半年统计疗效。疗效观察。疗效标准根据1997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痊愈:2疗程后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2疗程后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但偶有复发;无效:2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讨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是由于鼻腔黏膜感受特异性过敏原(如冷空气、花粉、化学制剂等)的刺激所产生的过敏症状,辛夷鼻舒爽方中辛夷花、苍耳子是治疗鼻病的要药。辛夷花因其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配伍赤芍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藿香具有辟秽,祛湿之功。诸药共奏祛风除湿、芳香通窍之功。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身上起红疙瘩很痒怎么办?身上长红疙瘩从医学角度讲是“皮肤过敏”惑的祸,皮肤过敏又称为“敏感性”皮肤,是指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如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化学制剂、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气等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它与免疫力低下或遗传相关,因此西医认为是“过敏”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中医中药对治疗“身上长红疙瘩”的效果十分明显。2009年,由我国知名中医贾春宝博士根据“中医八法”之一—“中医清法”配伍的“清适敏”经典组方,对“身上起红疙瘩、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也证实了中医中药可以纠正过敏性体质,从而治疗愈过敏性疾病。在“清适敏”医学论文中这样描述:“血运不通百病生,气血不清则皮毛萎”,健康的皮肤由“健康的血液”滋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饮食污染、环境污染、辐射污染,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的污染源,导致饮食不洁、肥甘厚味、生湿生痰,痰湿凝聚,形成“血液污染”现代医学称之为“血液中毒”。被“污染的血液”则会触发人体的自身我免疫系统,促使人体加大自我排毒能力;当皮肤代谢系统不能适应这种反应时,皮肤免疫系统就是出现过激反应,从而导致“身上长红疙瘩、荨麻疹和湿疹”(现代医学称之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人体五脏中,“肝、脾、肾”三脏主导着人体的“疏通渲泻、气血生化、津液平衡”。“肝”主渲泻,“肝气郁结”则面色晦暗、斑毒于形、疮痍滋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若脾气不调,则“脾虚湿蕴”,皮肤则呈现瘙痒无度、起红疙瘩、浸淫生疮、日久蔓延。“肾”主水,主掌人体全身津液平衡,肾水失调则皮肤粗糙暗沉。所以,身上起红疙瘩、皮炎、皮癣等皮肤疾病,虽其“形”表现于皮,而其“因”在于血,其根却在于“肝、脾、肾”三脏失调。“清适敏”作为中医养护肌肤“瑰宝”,它将中医“养于内、美于外”调养理念发挥到了臻致,这道中医经典组方从“疏肝理气、滋阴养血、健脾化痰”入手,清洁血液,使肌体回归纯净的状态,焕发肌肤的自然色彩。同时“清适敏”的专家列出了健康肌肤的评价标准,有神韵;柔软细腻,富有弹性;不过敏,不粗糙,既有光泽。

过敏性皮肤病毕业论文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浅议药学监护及其现状 药学监护(Pharmacen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 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 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随着社 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健康需要药学监护,药学监护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 在过去,药师很少与病人接触,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随着医院药学 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 展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 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药学监护的三个主要内容是:药 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 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 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痛苦,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 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 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受药害之忧。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对治疗质量和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已不满 足有药可用,而是要求享受优质、安全、合理、经济的服务,药学监护的应运而 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了。[1] 1、药学监护的定义药学监护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 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 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 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 对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提供 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2]。药师的工 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 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身心健康。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 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4、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由此可见,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 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和任务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 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 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 作用的发生。 3、2、综合管理所有的药学监护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 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药学监护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 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 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 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3] 4、医院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药学监护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药房药师”、“制剂药师”。要求所 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 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作用,成为治 疗队伍中的一员。[4]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 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 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 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 五,提高了药师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 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 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6、我国实施药学监护的障碍[3、4、5]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 “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 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药学监护,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 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 果,进行必要的评价。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 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 态,生活的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 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 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 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 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 但总体目标一致,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 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 历、药物咨询、药物监测、建议调整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偏低,且人员结构复杂, 加上药学人员临床知识相对缺乏,也就无力开展费时费力的药学监护工作了。 6、2、3工作场所和技术条件有限目前,我国医院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但还不具备在每个临床科室设立PC药师的工作场所的条件,此外,目前医院的 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而药学监护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 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提供药学监护服务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 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 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需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的专业知识偏重于对药物的 研究,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 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推行药学监护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 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 7、药学监护势在必行[1、3] 药学监护虽然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但药学监护已得到药 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①开展药学监护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 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②医院传统供 药模式改变,制药工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药剂 科的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③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 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 头上,人们需要药学监护,药学监护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 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药学监护,理解药学监护,自觉主动加强自身 学习,适应药学监护,为在我国施行药学监护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 营造让药学监护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 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 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 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与药物有 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 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6] 参考文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张钧,魏水易医院药学工作模式与药学保健药学实践杂志,1995,13(2):114-118 文秘杂烩网 采纳哦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论文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永不变心的深空小编又有新鲜事要说了。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对于湿疹患者来说,持续的瘙痒是一个严酷而又有问题的现实,会引起从皮肤感染到失眠等各种问题。科学家们在研究这种病症背后的生物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皮肤中的蛋白质,他们说这种蛋白质可以作为与瘙痒相关的神经元的“开关”,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目标。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湿疹的发生,包括刺激物、对某些食物的反应和过敏。经常与干燥和发红等其他症状同时出现的瘙痒感由皮肤中的神经元驱动,这可能源自基于脊髓神经根部的感知细胞。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他们用化学方法诱发了湿疹的病例,对这一途径进行了研究。当将动物暴露在尘螨等常见的过敏原中时,科学家们观察到一种名为periostin的皮肤蛋白增加,这种蛋白的作用是大大加剧了瘙痒反应。我们发现,periostin这种在皮肤中大量产生的蛋白质作为过敏反应的一部分,可以直接与皮肤中的感觉神经元相互作用,有效地‘开启’瘙痒反应,论文的主要作者Santosh Mishra说。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神经元受体,它是periostin和瘙痒反应之间的初始连接。这种名为αvβ3的受体蛋白在皮肤的感觉神经元中表达,在驱动瘙痒反应加剧的过程中,充当了periostin的连接器。研究小组发现,通过关闭该受体,他们可以打破这一重要的链条,并 显著 降低瘙痒的严重程度。Periostin和它的受体直接连接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Mishra说。我们已经找到了与湿疹相关的瘙痒途径中的第一个连接点。如果我们能打破这个连接,就能缓解瘙痒。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欲要知晓更多《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能“开启”过敏性瘙痒的蛋白质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3.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4.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荨麻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134:;123(11):4769-80(参与)7.兰宇贞,谢志强.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199-2018.谢志强,兰宇贞.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375-3789.谢志强,兰宇贞.外用他克莫司治疗男性肛门瘙痒症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85-8710.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5-7(参与);123(20):2883-2887112.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与皮肤神经源炎症和瘙痒.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409-41413.谢志强,杨高云,姜薇,徐敏丽.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7-3014.谢志强,刘玲玲,杨高云,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和4表达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420-42315.窦侠,刘玲玲,谢志强,陈连军,李丽,冯素英,谭国珍,阎明,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50-5216.刘玲玲,窦侠,谢志强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608-61117.谢志强,刘玲玲,窦侠,闻卫兢,王娣,朱学骏.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NFkB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其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487-49018.谢志强,袁姗,王云,陈学荣.卡泊三醇与氯氟舒松联合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73-7519.谢志强,王爱琴,袁姗,李林峰,陈学荣.结节性皮肤狼疮粘蛋白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7-8820.宋清华,潘满华,谢志强,袁姗,陈海龙,陈学荣.银屑病患者服用清血败毒丸后诱发红皮病3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785-78621.王云,谢志强,袁姗,陈学荣,雷鹏程.Reiter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2522.王云,路雪艳,袁姗,谢志强等.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597-59823.谢志强,郑丹侠,梁力均等.抗核抗体阴性、IgE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260-26124.谢志强,陈学荣.迟发型超敏反应分型及其在变应性皮肤病中的意义。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27-3025.谢志强,陈学荣.特应性皮炎中的细胞因子异常与Th2细胞亚群优势。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39-14226.杨蓉娅,王文岭,部兴珍,谢志强,颜京斌.不稳定银屑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29-33027.谢志强,陈学荣,雷鹏程,钱玉昆.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CD4及Th2型细胞特征因子表达。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03-30428.白亚来,张春雷,曾灵芳,谢志强,李世荫.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反应中浸润T细胞类型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51-2529.谢志强,陈学荣,钱玉昆.白细胞介素4在异位性皮炎中的变化。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447-44930.谢志强,老年慢性瘙痒患者管理:分类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合肥, . 谢志强,如何处理慢性瘙痒:欧洲慢性瘙痒指南要点简介.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杭州, .谢志强,如何处理特应性皮炎患者慢性瘙痒:从皮肤到大脑。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p 108-109, 中国北京, .兰宇贞; 谢志强。Schnitzler综合征1例。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 2, 中国北京, 2012.会议论文34.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温度相关的精神物理学分子识别基础。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中国天津 2009 会议论文35. 谢志强,皮肤相关的自身炎症综合征 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2008 会议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