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国兽医学杂志华志敏

发布时间:

中国兽医学杂志华志敏

经济效益较好的养羊户,多数采用了舍饲养羊,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这种方法可以节省牧工,加大技术力度。采用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法,除抓好青草期放牧外,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是大量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 二是大量贮备和青贮秸秆等; 三是强化羔羊和田羊的补饲。 采用灵活的放牧方式, 一是分群放牧,将羊群按年龄、性别、大小分成小群,每群数量50只-100只不等,育肥羊、育成羊青草期组群放牧,繁殖母羊和种公羊在当地放牧; 二是根据羊的采食特点,采取分片轮回放牧的方法即每日出牧后先让羊在往日放牧的地方吃草,待羊吃到半饱时,再到新鲜草场放牧,等看到羊不大啃吃时再放开手,采用“满天星”方式让羊吃饱为止。这种“先生后熟,先紧后松,一日三饱”配合两季慢(春秋两季放牧要慢)和三坚持(坚持跟群放牧、早出晚归、二次饮水)与三稳(放牧、饮水、出入要稳)以及四防(防跑青、防扎窝子、防害和防病)的方法有利于放牧羊群的增膘和保胎育羔。  通过存优去劣,逐年及时淘汰老羊及生产性能差的羊只,多次选择,分类分段培育,坚持因时(时间)、因市(市场情况)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羊群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各户饲养品种不同,数量不同,发展不同,因此选择方法不同,选择比例也不同。但都要注重初生、断奶、周岁三个阶段和繁殖性能及后代生长速度多个环节的进行。母羊选择的比例为:淘汰率15%-20%,选留率35%-40%。公羊根据情况引入萨福克、多赛特、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一般不自行选育。经不断的选择,其年龄结构保持在青年羊(0.5岁-1.5岁)占15%-20%,壮年羊(1.5岁-4岁(占65%-75%,5岁半占10%-20%比例。母羊比重达到65%-70%,其中能繁母羊45%-50%。母羊比重越大,出栏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就是通过对公母羊配偶个体的合理选择,采用科学的配种方式,实现以优配优、全配满怀的目的。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优种公羊,又能人为控制产羔季节、配种频率。也可采用同期发情等发情控制技术,使母羊适时集中发情,在较短时间内配种,受胎率、受配率较高,使适龄母羊全配满怀,同时也提高了羔羊质量。 在母羊怀孕后期及哺乳前期,给予合理的补饲,同时搞好饮水、补盐和棚舍卫生。补料根据各地牧草及季节、母羊状况而异精料组成为玉米51%、麸皮8%、饼类23%、苜蓿草粉10%、骨粉3%、食盐2%、磷酸氢钙3%,补量一般每日每只0.5kg-0.7kg,分早晚两次补饲,并给以适量的优质饲草。临产前细心观察母羊状况,晚上专人值班,随产随接。羔羊出生后,加强培育,保证多胎羔羊的哺乳。羔羊出生后10天-14天开始补给优质饲草和配合饲料,补饲饲料及数量因地因羊而定,大多数羔羊配合料补量为:两周龄日补50g-70g,1月龄-2月龄100g-150g,2月龄-3月龄200g,3月龄-4月龄250g,4月龄-6月龄300g-500g。精料组成为玉米40%,饼类25%,苜蓿草料25%,麸皮8%,骨粉2%,食盐适量。 除进行常规的疫苗注射外,在剪毛后进行药浴,每年春秋两季用虫克星等进行驱虫。同时在活动场所圈舍门口洒以草木灰等消毒,对异常或发病羊进行隔离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科学养羊的六个步骤: 一、选择地形地势,合理设计羊舍。 二、饲槽和草架饲喂。 三、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繁殖率。 四、定期驱虫、除虱,科学预防接种。 五、避免食物中毒、瘤胃臌胀、前胃弛缓、瘤胃积食。 六、避免混养。 一、选择地形地势,合理设计羊舍。羊舍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最好建吊脚楼羊舍,让羊生活在干燥、清洁的羊舍里,可有效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羊圈设计应背风向阳,通风透光,许多农户在实际生产中,会采用猪圈养羊,这实不可取。 二、饲槽和草架饲喂。用木制移动式和砖、石或水泥制成固定式的各种草架、饲槽,也可用铁皮制成单面或双面饲料槽,以提高饲料、饲草采食利用率,有效节约饲料、饲草。 三、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繁殖率。选择繁殖率、受胎率高的本地品种母羊与萨能奶山羊、波尔山羊等良种公羊杂交来改良后代,以有效提高后代商品羊的杂交优势,进行品种改良、增强抗病率,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再从杂种后代中挑选繁殖率、受胎率高的母羊作种羊。 四、定期驱虫、除虱,科学预防接种。山羊寄生虫病发生较为普遍,轻者消瘦、生长缓慢,重者引起疾病和死亡。故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卫生和清洁饮水,每年春秋两季要进行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口服一定剂量的敌百虫、左咪唑、丙硫苯咪唑或肌肉注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来驱虫除虱。 平时要搞好春秋季口蹄疫和羊痘的预防接种,有条件的每年接种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 五、避免食物中毒、瘤胃臌胀、前胃弛缓、瘤胃积食。有毒植物如桃树叶、马铃薯和叶子、扁豆藤、毒芹、毛莨、颠茄、闹羊花等不可作草料饲喂山羊。不宜采食大量产气饲料如谷物和豆类、红花草、豌豆藤、幼嫩多汁的青草、甘薯藤等,采食霜露或雨后青草可引起瘤胃臌胀。山羊是反刍动物,其胃的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应用草料或纤维素含量高的饲料来喂养,与单胃杂食性动物猪有明显区别。羊长期喂精料、腐败变质或缺乏纤维的粉状饲料如谷糠、玉米、玉米粉易导致前胃弛缓,继发瘤胃积食。这种情况笔者在实践中遇到比较多,会造成农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六、避免混养。许多农户将鸡、鸭、鹅、羊等混养,这是非常不好的养殖方式,容易导致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摘要:养羊是我国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养羊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疾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因此,从事养羊业的人员首先应该做好养羊技术和羊病防治的专业知识储备,科学养羊,合理防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管理因素和疫病防治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 出版源:《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6 (10) :66-66 关键词:羊养殖  /  羊疾病 摘要: 羊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做好检疫、隔离与封锁工作,坚持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进行定期驱虫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出版源:《畜禽业》 , 2017 , 28 (4) :89-90 关键词:羊病  /  管理措施  /  防治措施 摘要:布氏杆菌病又称为"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简称"布病",给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本研究根据布病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对羊布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出版源:《中兽医学杂志》 , 2015 (9) 关键词:羊  /  布氏杆菌病  /  诊断  /  综合防治 摘要:本文笔者从羊布氏杆菌病病原、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重点论述了比较实用实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出版源:《中国动物保健》 , 2017 , 19 (8) :34-35 关键词:羊布病  /  病原  /  症状  /  防控措施 摘要: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一、发... 出版源:《现代农业》 , 2014 (11) :80-81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  /  生殖道分泌物  /  二类动物疫病  /  布鲁氏菌属  /  人兽共患传染病  /  布病  /  周围环境  /  经口  /  流产胎儿  /  发病机理 摘要:卢氏县是河南省豫西边垂的一个山区县,具有大面积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畜牧养殖业发展比较昌盛,其中牛、羊养殖数量相对比较多,牛、羊疾病发生率也相对有所增加,随之而来的牛、羊布氏杆菌病有零星发生的迹象.为了预防、控制牛、羊布氏杆菌病的传播.根据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豫西山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出版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6 (11) :195-195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  /  流行特征  /  临床症状  /  诊断方法  /  综合防控措施 摘要【目的】从动物微量元素营养角 度,调查研究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土壤—牧草—畜体系统中主要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对库尔勒市普惠牧场、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新和县牧... 出版源:《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 47 (3) :554-558 关键词:绵羊  /  微量元素  /  缺乏症  /  调查  摘要: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禁牧区与放牧区土壤养分、地表植被营养成分及土壤、植被和家畜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Zn、Cu、Na含量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0-30 cm土层平均值禁牧区显著高于放牧区,其中有效磷和钾尤为突出,并以11-30 cm土层变幅较大,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除有效态Fe外,其他4种微量元素禁牧区明显高于放牧区。地表牧草有效态微量元素,均表现为禁牧区明显高于放牧区,且部分值高出1倍以上。家畜有效态微量元素,Mn元素未检测出,其他各元素在家畜体内的积累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牦牛〉绵羊〉山羊,各元素在家畜体内的含量顺序依次是:Na〉Fe〉Zn〉Cu。肃南县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粗放状态,山地草原超载过牧极为严重,已成河西走廊西段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测定的土壤、植被、家畜基本数据对退化严重的肃南县山地草原恢复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出版源:《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 24 (4) :103-107 关键词:土壤  /  牧草  /  家畜  /  有效态微量元素 摘要:本试验结合新疆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项目以天山山脉伊犁河 谷特克斯县山草句草原类典型草原地区家庭牧场的尺度上,针对草原植物群落及主要种群对实施牧民参与式管理的... 出版源:《新疆畜牧业》 , 2010 (3) :34-36 关键词:牧民参与式管理  /  不同放牧制度  /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分析了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草食家畜品种改良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开展的以羊养殖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结果,初步报道了在荒漠化草原地区以草食家畜良种繁育与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出版源:《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13 (4) :435-440 关键词:草食家畜  /  良种繁育  /  草原生态  /  生态屏障  /  协同创新 摘要:正草原畜牧业最根本的基础是草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的状况休戚相关。草和畜的关系问题,即草畜平衡问题,是维护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资源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同时也是... 出版源:《北方经济》 , 2011 (9) :14-15 关键词:草畜平衡  /  畜牧业发展  /  草原退化沙化  /  草原生态  /  草原畜牧业  /  草原资源  /  内蒙古  /  牧区旗县  /  核心问题  /  饲草料 适合于吉林省广大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饲养的细毛羊品种主要有: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新吉细毛羊;肉用绵羊品种主要有:萨福克、无角道塞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肉用美利奴、特克塞尔、夏洛来等;肉用山羊品种为波尔山羊;绒山羊品种为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其它可以饲养的羊的品种为小尾寒羊、萨能奶山羊等。 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是发展细毛羊和肉羊;中部农区为肉羊发展区域;东部山区半山区主要发展绒山羊和肉用山羊。对于小尾寒羊应该是以其作为发展肉羊的母本品种,与萨福克等肉羊品种杂交生产商品肉羊。 在选羊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无论公羊还是母羊均要健康、体格要大、胸要宽而深、体要长、脖子要粗大、背腰宽平、四肢端正、粗短,蹄质坚韧。公羊腹大而不垂,角间距宽,眼大明亮,鼻梁隆起,嘴粗大富有弹性睾丸对称、不垂不吊,大而有弹性,性欲旺盛;母羊头清秀,槽口宽深,口裂长,双乳头,乳房对称大而柔软,无明显繁殖疾病。其次要充分了解现有主要羊品种、生产性能、外貌特征、主要经济用途、根据自己需要确定选购的品种。 人工喂养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定人:就是从始至终固定专人喂养,这样可以掌握羔羊的生活习性、吃饱程度、喂奶温度、喂量以及健康与否等。 定温:要掌握好人工乳的温度。个体不同,日龄不同,温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应在35℃~41℃之间。 定量:每次喂量应在七分饱的程度,切忌喂太饱而引起消化不良。具体给量按羔羊的体重大小来定,一般全天奶量相当于初生重的1/5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加,每隔一周应适当增加喂量。如果消化不良应减少奶量,增加饮水量,同时采取治疗措施。 定时:就是羔羊喂奶时间确定,尽量不要变动。初生羔羊每天应喂6次,每隔3~5小时喂一次,夜间可延长时间或次数。10天以后每天喂4~5次,羔羊能吃草、料时,可减少到3~4次。 对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抓绒剪毛后或绒毛尚未长出来前也可以挑选种羊。此时选羊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剪绒的个体绒毛茬白,毛稀少,绒密多的为好。公羊阴囊和母羊乳房基部绒密多的为好;皮肤白里透红,无黑斑、不发乌,皮薄弹性好;四肢下部毛长,绒多而密。;耳根角根残留的短绒多而密者为好;卷曲丰满,不遮眼,底绒密多。 配种前20~30天,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适当补饲优质干草和混合精料,补饲数量可根据母羊体况具体确定,以增强母羊体质,使其在短期内体重增加,促进母羊集中发情和多排卵,可以提高双羔率5%~10%,这种饲养方式称为短期优饲。该种饲养方法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1)载羊运输车辆的车况要好,手续齐备,装有高栏,防止羊只跳车,配带苫布以备雨雪天使用。根据运程备足草料及水盆料盆等器具,并且带少量消炎止痛等药品。 (2)装羊时,不能过密过挤。体质强、弱羊,大、小羊,公母羊,在车上打隔分开,妊娠母羊不能托肚子装车,以防流产。哺乳羔羊要按时哺乳,每天不能少于4次,白天哺乳间隔时间不宜大于5小时。 (3)上车前要给羊饮足水,不宜吃得过饱。运程在一天之内不需要喂草喂料,运程在一天以上的,每天应喂草2-3次,饮水不少于2次,并要求每只羊都能饮到水,吃到草料。 (4)运输车辆应缓慢起动,禁止突然刹车,在颠簸路面和坡路要缓慢行驶,防止羊只挤压死亡。中途停车或人员休息要安排专人看护羊只,防止羊只跳车逃跑或失盗。 (5)押车人员要经常检查车上羊只,发现怪叫、倒卧羊只要及时停车将其扶起,安置到不易挤压的一角处。 (6)运到目的地后,卸羊时要防止车厢板与车厢之间缝隙别断羊腿。最好将车靠近高台处卸羊,防止羊只跳车造成流产、伤羊等事故发生。 (1)打栏学名称发情是指母羊性成熟后所表现的性活动现象。此时,母羊生殖道粘膜充血,并有粘液流出,表现出极度性兴奋。 (2)打栏的时间间隔(发情周期)是指母羊从上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时间间隔。绵羊发情周期为16~17天,山羊21天。 (3)打栏持续期是指母羊从出现发情征状至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发情持续期大约为1~3天,平均2天,个别也有达3~5天。 (1)打栏学名叫性成熟,羊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以出现性行为及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作为标志,开始具有生殖能力,这一时期称为性成熟。公羊5~8月龄、母羊8~9月龄达性成熟。 (2)配种学名叫体成熟,羊生长发育基本达到成年体况,体重达成年体重70%以上,具有完全的生殖能力称为体成熟。公羊18~20月龄、母羊16~18月龄达体成熟。 母羊的发情周期划分为四个时期。 (1)发情前期卵泡开始发育,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上升,促使生殖道上皮增生,粘膜充血,腺体活动逐渐加强。阴道分泌稀薄的粘液,但母羊没有性欲表现。 (2)发情期母羊接受公羊交配,有性欲表现,外阴部充血肿胀,子宫角和子宫体充血,从阴门流出具有牵缕性透明粘稠的粘液。子宫颈口松弛开张,卵泡发育很快。 (3)发情后期母羊排卵后发情征状逐渐消退,卵泡破裂后形成黄体,分泌孕酮,血液申的孕激素水平上升。生殖器官开始复原,粘膜充血消退。子宫颈口闭合,分泌物减少,母羊拒绝交配。 (4)间情期如果母羊妊娠,黄体继续存在,并发育成妊娠黄体;如果没有妊娠,黄体逐渐消失,进入下一个发情周期。 发情鉴定有很多种方法,在养羊生产中除了观察羊的外部行为表现如不断摆尾、鸣叫、频频排尿,外阴潮红并有粘液流出,愿意接近公羊,表现出亲呢的举动,母羊互相爬跨,并接受公羊爬跨,反应敏感。最准确的方法是试情法。 试情的具体方法是:在羊群中挑选出1只2~5周岁,体格健壮,无疾病,性欲旺盛,不用来配种的公羊做为试情公羊。戴上试情布,试情布尺寸为30厘米×25厘米,然后放人母羊群中。这时公羊开始嗅闻母羊,如果发现公羊爬跨母羊而母羊站立不动接受爬跨,则该母羊为发情母羊。如母羊躲避爬跨,则为不发情或发情不好的母羊。用这种方法试情,可以将母羊群中90%以上的发情母羊挑选出来。 为了保证发情鉴定的准确性,在试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第一,试情公羊应每隔5~6天排精或本交1次,以保证其有旺盛的性欲及试情的积极性;第二,试情公羊与母羊群的比例应保持在1:30,最多不要超过40只,防止因公羊疲劳而影响试情的准确性;第三,要保证试情时间和试情次数。一般情况下,每群羊应早晚各试情1次,对于1~2周岁母羊,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加1次试情,每次试情应保证在半小时以上;第四,发现试情公羊爬跨母羊,应将该母羊立即挑出圈外,避免公羊射精影响性欲;第五,试情公羊的管理、补饲应参照配种采精公羊的标准。 在公羊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用公羊瓶试情法来挑选发情母羊,具体做法是:用热毛巾用力揩擦公羊的角基部,然后将毛巾放人玻璃瓶中,再将玻璃瓶放在待试母羊群内,如果母羊前来嗅闻,则认定该母羊为发情母羊,反之则认为该母羊不发情。其原理是,在公山羊的角基部和耳根之间能够分泌出一种性诱激素,发情母羊对这种激素的气味很敏感,据此可以判断母羊是否发情。 如何掌握母羊的发情火候是配种成败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母羊发情后的最佳配种时间应该是,壮龄母羊应在发情后12小时进行配种;幼龄羊因发情无规律可依,应该发情即配;而老龄母羊应在发情8~10小时后进行配种。 经产母羊配种时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羔时期,根据产羔时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产冬羔、产春羔、产秋羔和四季零散产羔。 (1)产冬羔母羊8~9月份配种,在妊娠期间营养状态比较好,胎儿发育良好,翌年1~2月份产羔,羔羊初生重大,体质较健壮,5~6月份可以吃上青草,生长发育迅速,可以安全越冬。但由于该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在管理上应做好防寒保温。 (2)产春羔母羊10~11月份配种,翌年3~4月份产羔,此时气温较产冬羔时温暖,可以避开寒流。母羊在哺乳期己能吃上青草,乳汁比较充足,加之气温较凉爽,羔羊长势较好。缺点是母羊妊娠期牧场植被条件较差,依靠放牧无法满足其营养需要,必须实行放牧补饲相结合,准备充足的优质干草,补饲一定量的营养平衡的精饲料,同时作好羔羊补饲工作。 (1)光照光照是影响母羊发情的一个主要原因。羊为短日照季节性发情动物,光照缩短,母羊生殖机能处于兴奋和旺盛状态,母羊发情。反之,光照时间延长则会抑制母羊发情。 (2)营养在母羊配种前1个月,适当补饲,提高母羊营养水平,特别是补足蛋白质饲料,对中等以下膘情的母羊可以促进发情和排卵,诱发母羊产双胎。据报道,在母羊膘情较差条件下,配种前母羊体重每增加1千克,其排卵率提高2%~,产羔率提高~2%。比较均衡而全价的营养水平会便幼龄母羊提前发情,也会使正常母羊正常发情和排卵。如满足不了其营养需求,不仅不能正常发情和排卵,而且母羊的发情持续期、发晴周期均不正常。 (3)年龄老龄羊和幼龄羊的发情持续期比较短,发情周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发情征状也不明显;壮龄羊的发情持续较长,发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情征状典型且明显。 母羔分群后,加强饲养管理,在8~10月龄体重达20~30千克参加配种繁殖,这种使幼龄母羊参加配种的方式叫育母早配(也称育成母羊早期配种)。 在羔羊培育过程中,应多饲喂一些容易消化、营养平衡的饲料,例如:膨化大豆、玉米渣、鲜嫩的青绿多汁饲料、优质牧草。在羔羊断乳分群后应尽量避免产生应激,可适当注射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预防某些疾病发生。在组群时应控制羊只数量,使每只母羔在放牧补饲过程中,均能采食到充足的饲料,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配种应采取本交方式(处女羊子宫颈口小而紧,无法进行子宫颈深部输精,只能采取阴道输精,受胎率低),同时应避免使用各种激素类药物催情。妊娠后要做好保胎工作,不喂变质饲料,不饮冰渣水,避免应激(如惊吓),出人圈舍不拥挤,放牧不急赶,定期驱虫,保持良好膘情。 母羊分娩后应注意体况的恢复。根据哺乳母羊的体况进行适当补饲,羔羊应适时断乳。配种前一个半月要加强繁殖母羊的饲养,选择牧草丰盛且营养丰富的草地放牧,延长放牧时间,使母羊尽可能多采食优质牧草,尽快恢复繁殖体况,促迸发情,提高受胎率和双羔率。对体况较差的母羊可通过补饲部分精料来调整体况。对有阴道炎和其它繁殖障碍的母羊应尽快治疗,使其恢复繁殖机能。应掌握母羊的发情状态,作到心中有数,适时配种。另外,应注意处于妊娠前期母羊的妊娠发情现象,避免重复配种发生流产。 一般情况下,常采取如下的保定方法: (1)配种架子保定法是指将发情母羊固定在设计好的架子上,应用此法保定母羊时,母羊的腹部被较粗的横杆抬起,蹄部用绳索固定在较细的横杆上,母羊身体呈前低后高的姿势,保定架的高度可以人为调整。用这种方法保定母羊时,体格大的羊上比较高的保定架,体格比较小的母羊上比较低的保定架。使羊背线与地平面呈30°夹角为宜。 (2)采精架子保定法是指利用公羊采精时保定台羊的保定架来固定发情母羊,并在此姿势下进行输精。这种保定方法适用于发情羊较少时使用。用这种方法务必使保定架平稳牢固,否则会因母羊的骚动而影响正常的输精。同时尽量便母羊站在前低后高的斜坡上,这样利于受胎。 (3)双手保定法是指由一人将发情母羊两条后腿提起,羊的腹部朝前,再用双小腿夹住羊的颈部,不让其乱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不用固定母羊的保定架,节省了器材,并且在任何场地都可以输精,操作比较方便。同时,羊处于倒立状态有利于精液的流人。采用这种方法保定母羊一定要牢固,不要使母羊产生骚动。否则很容易在输精时因母羊的乱动而弄伤子宫颈口,从而造成母羊的不孕。 将精液直接输到发情母羊子宫颈一定深度,受胎率较高,现已普遍采用此法。母羊外阴部消毒擦洗后,输精员左手拿开腔器,器柄与地面平行倾斜向上慢慢插人母羊阴道内,当接近子宫颈口时向下旋转90o,张开开腔器。借助手电光源寻找子宫颈口,将精液输人子宫颈口内~厘米的深度,然后缓慢旋转抽出输精枪,最后用力拍打一下母羊后躯。开腔器用完后,用酒精火焰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下一次输精时使用。

还差不多 去网站看看哇

1、创新性差。创新性是医学科研论文的核心,实验论点重复别人已发表的文献,或经过简单推理就能从已知的文献中推理获得,或重复他人工作的稿件常被拒稿。对于医学期刊来讲,只有把创新性好、具有报道价值的论文发表出来,才能保证同定的读者群和更好地推进医学科技的发展。2、科研设计不合理。一是根本就没有设计,作者在写作前仓促上阵,临时应付,没有认真考虑文章整体布局,以至文章存在无法弥补的缺陷。二是设计的内容有缺陷,例如分组没有真正的“随机化”,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说明优越性没有对照组,组间没有进行均衡性检验。3、不符合投稿期刊的报道范围。医学的各个领域,基本都有相对比较专业对口的期刊,因此,在投稿时,应对所投期刊进行研究,选择报道范围与自己稿件内容相近的期刊投稿。

中华兽医学杂志

1、《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畜牧兽医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主要刊登中国畜牧兽医各学科应用基础性及高新技术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文献综述;读者对象是中国国内外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管理者;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2、《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全年定价120元。

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兽医大学学报》,由当时的解放军兽医大学主办,1994年学报依托本校兽医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了由综合性高校学报向专业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的转变。

本学报是由吉林大学农学部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提倡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报道中国国内外预防兽医学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主要反映中国有关畜禽和经济动物的传染病防治和生物制品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及防治畜禽传染病的专业知识,促进中国兽医科技的发展,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4、《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创刊于1971年,前身为《畜牧兽医科技资料》,曾用名为《兽医科技资料》、《兽医科技杂志》、《中国兽医科技》;2006年,更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

5、《中国兽医杂志》

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承办的兽医专业全国性科技期刊。

《中国兽医杂志》主要栏目有调查研究,实验观察,临床资料,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中西结合,文献综述,犬猫保健,鱼虾疾病,兽医药械,卫生检验,诊疗新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畜牧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兽医杂志》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复合影响因子:,扩刊版影响因子:,投稿须知请查看:网页链接

中国奶牛没版面费还有稿费

以下核心期刊可供你参考:1.畜牧兽医学报;2.中国兽医学报;3.中国兽医科学;4.中国预防兽医学报;5.草地学报;6.草业科学;7.蚕业科学;8.中国畜牧杂志;9.中国兽医杂志;10.动物医学进展;11.中国草地学报;12.动物营养学报;13.黑龙江畜牧兽医;14.畜牧与兽医;15.中国家禽;16.饲料工业;17.中国饲料;18.中国畜牧兽医;19.家畜生态学报;20.饲料研究望采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张志敏

邵一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1957年3月出生于青岛。1983年青岛医学院毕业,1988年在中国预防医科院获博士学位。1980年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预防医科院病毒所党委委员。曾留学法德两国,89年任WHO总部全球艾滋病规划顾问。90年回国参加到艾滋病防治和科研工作至今。曾任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参比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 南开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CAVI)发起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开创了我国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查明全国HIV流行毒株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他领导卫生部专家组在建立我国五级HIV检测实验室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保证了我国HIV诊断工作规范有序的发展。他牵头测算出2010年将HIV感染者控制在150万内的指标成为国家规划目标。

中国最权威的艾滋病专家是谁?邵一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 南开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CAVI)发起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马丽英,女,1961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艾防中心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HIV病原生物学和耐药性研究。学术兼职: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艾滋病组PI,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PI,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艾滋病学会检测组成员, 《IMD》、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委。学术成就: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课题、863、传染病重大专项以及美国NIH和欧盟资助的多个项目。国家新药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得中华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AIDS》《JMC》《JAC》《PNAS》等国内外艾滋病重要期刊累计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文章65篇。指导培养研究生11名,承担硕士研究生免疫课程教学。刘中夫,男,汉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艾防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和卫生事业管理工作。1997年起从事艾滋病防治技术研究及卫生管理工作。1999年起从事艾滋病现场研究。2003年起负责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技术指导工作。2012年起从事丙型肝炎现场研究。构建我国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链并创建重大公共卫生疾病药品供给模式。在四川省凉山州发现重大疫情并率先探索出多个精准防艾模式,为凉山州健康扶贫和禁毒防艾做出贡献。参与“十二五”艾滋病重大科技专项和承担“十三五”丙型肝炎重大科技专项各一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课题1项。作为第1完成人,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1项、201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及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荣获四川省和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16名。发表专著5本及学术文章50余篇。

马丽英,女,1961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艾防中心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HIV病原生物学和耐药性研究。学术兼职: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艾滋病组PI,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PI,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艾滋病学会检测组成员, 《IMD》、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委。学术成就: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课题、863、传染病重大专项以及美国NIH和欧盟资助的多个项目。国家新药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得中华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AIDS》《JMC》《JAC》《PNAS》等国内外艾滋病重要期刊累计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文章65篇。指导培养研究生11名,承担硕士研究生免疫课程教学。刘中夫,男,汉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艾防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和卫生事业管理工作。1997年起从事艾滋病防治技术研究及卫生管理工作。1999年起从事艾滋病现场研究。2003年起负责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技术指导工作。2012年起从事丙型肝炎现场研究。构建我国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链并创建重大公共卫生疾病药品供给模式。在四川省凉山州发现重大疫情并率先探索出多个精准防艾模式,为凉山州健康扶贫和禁毒防艾做出贡献。参与“十二五”艾滋病重大科技专项和承担“十三五”丙型肝炎重大科技专项各一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课题1项。作为第1完成人,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1项、201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及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荣获四川省和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16名。发表专著5本及学术文章50余篇。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本病具有传染性。流行病学流行情况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男女均可发病,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中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2017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传染源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疾病类型HIV病毒可分为HIV-1和HIV-2两型,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感染HIV病毒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感染阶段,可分为HIV感染者(急性期、无症状期)及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期)。

中国兽医学杂志

太多了 福建畜牧兽医 甘肃畜牧兽医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西畜牧兽医 贵州畜牧兽医 今日畜牧兽医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黑龙江畜牧兽医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湖北畜牧兽医 湖南畜牧兽医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吉林畜牧兽医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山东畜牧兽医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兽医导刊 四川畜牧兽医 现代畜牧兽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云南畜牧兽医 浙江畜牧兽医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猪业科学参考资料:

1、《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畜牧兽医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主要刊登中国畜牧兽医各学科应用基础性及高新技术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文献综述;读者对象是中国国内外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院校师生及管理者;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2、《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全年定价120元。

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兽医大学学报》,由当时的解放军兽医大学主办,1994年学报依托本校兽医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了由综合性高校学报向专业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的转变。

本学报是由吉林大学农学部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提倡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报道中国国内外预防兽医学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主要反映中国有关畜禽和经济动物的传染病防治和生物制品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及防治畜禽传染病的专业知识,促进中国兽医科技的发展,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4、《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创刊于1971年,前身为《畜牧兽医科技资料》,曾用名为《兽医科技资料》、《兽医科技杂志》、《中国兽医科技》;2006年,更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

5、《中国兽医杂志》

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承办的兽医专业全国性科技期刊。

《中国兽医杂志》主要栏目有调查研究,实验观察,临床资料,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中西结合,文献综述,犬猫保健,鱼虾疾病,兽医药械,卫生检验,诊疗新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畜牧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兽医杂志》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复合影响因子:,扩刊版影响因子:,投稿须知请查看:网页链接

好的杂志必须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你可以上中国知网上看看,可以查到影响因子,越高说明它水平越高

中国中兽医学杂志

没有取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中兽医学杂志核心期刊没有取消,截止2023年1月9日依然存在。《中兽医学》是我国最早的中兽医学的专业性杂志、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中兽医医药杂志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 周期:双月刊 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主办并公开发行的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兽医学和兽医药物... 中兽医学杂志 主办单位: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 | 周期:双月刊 本刊以介绍中国传统兽医科技及中西兽医结合内容为主,包括有:中兽医基础理论、兽医中(草)药及方剂、兽医... 浙江畜牧兽医 主办单位: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 | 周期:双月刊 本刊是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畜牧兽医技术刊物。主要刊登畜牧兽医研究... 中国蜂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中国养蜂学会 | 周期:月刊 本刊办刊宗旨为紧密结合养蜂科研与生产,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传播先进养蜂科技,促进我国... 中国蚕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周期:季刊 本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 中国兽药杂志 主办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周期:月刊 本刊是国家级兽药专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55年,1991年始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宣传国家的兽医... 中国养兔 主办单位: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 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 周期:双月刊

《中国兽医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中国兽医科学》的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病原生物学、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药物学、流行病学、中兽医学、综述专论等。适于畜牧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中国兽医科学》已连续5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S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数据库、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2008 年引文频次最高的 1000 种期刊中排名第315位,在畜牧兽医类期刊中位居第一。影响因子大幅增长。2010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万方数据库)发布的影响因子为;《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发布的影响因子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清华大学) 发布的复合影响因子为,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为。《中国兽医科学》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A4开本,每册112码,每期定价元,全年元。由兰州市邮政局发行,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如未能在当地订到或错过征订时间,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

太多了 福建畜牧兽医 甘肃畜牧兽医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西畜牧兽医 贵州畜牧兽医 今日畜牧兽医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黑龙江畜牧兽医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湖北畜牧兽医 湖南畜牧兽医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吉林畜牧兽医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山东畜牧兽医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兽医导刊 四川畜牧兽医 现代畜牧兽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云南畜牧兽医 浙江畜牧兽医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猪业科学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