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幼儿科学素养1500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科学素养1500论文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关于小学生科学的论文范文 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素养即意识,科学素养就是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科学的意识。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由此可见,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小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早下手,早规划。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必须抓好观察、质疑探究、总结 反思 、团结协作等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86-01 1.培养良好的观察素养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 儿童 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 植物 之必不可少一样。"然而,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教会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敏锐地观察:人们在进行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偶然的事情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现象并由此导致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通常称之为机遇。科学上的 成功 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我们要重视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随时保持对身边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这是提高小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关键之处。 全面地观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某一个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为了提高观察结果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首先要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它的全过程,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 选择地观察: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与实验结果无关的方面开始观察,关注到的往往不是焦点。如:做蒸发实验时,本该观察蒸发皿里发生的现象,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盯着蒸发皿下跳动的火焰。因此,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性地观察,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素养。 耐心地观察:三心二意、走马观花是不可能有重大的科学发现的。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尝试了千万种草,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才写成药学巨典《本草纲目》。小学科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 客观地观察:"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在进行观察实验时, 教育 小学生说实话,说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观察到的不胡编乱造,要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从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2.培养质疑探究的科学素养 质疑探究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怎样小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呢?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磁铁的性质》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质疑。 3.培养总结反思的科学素养 最美丽的绽放莫过于实践真理。学生通过充分地实践、探索,搜集到了丰富的﹑初级的﹑感性事实材料,还必须经过思维再加工,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然而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其思维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养成总结反思的良好意识。如教学摩擦产生静电知识,学生用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做了大量的摩擦实验后,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摩擦产生静电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摩擦产生静电的概念。尔后,教师问:你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摩擦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进一步讨论,归纳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即摩擦能产生静电,用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样,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引导梳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总结,就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并最终使创造、实践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继续创新的兴趣,形成敢于创新的精神。 然而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在测水温时,经常出现水温不准确的情况,这时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温度不准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温度计的感应头未全部浸入水中;碰到了容器壁;数字未稳定就开始读数;视线与示数不平衡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受益匪浅。 4.培养合作的科学素养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很多发明创造光靠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是集体创造力的体现。如: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就离不了很多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因此,团结协作也是一种科学素养,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比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 看了“小学生科学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3篇 2. 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 3. 小学生科技论文600字范文 4. 小学科技论文怎么写 5. 小学生科技论文怎么写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幼儿科学素养论文1500

要想培养一支优秀的、智慧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与幼儿园共同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师的权利、重视教师成长中的点滴进步、重视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管理,并将它视为一根纽带在细微之处做文章,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适应信息时代教育的新要求,促进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发展。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存在几大当务之急,一是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二是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要提高;三是亟待改善教研群体的学习功底不厚实的现状;四是教师在科研实践中的教法要适应幼儿而不是幼儿学习适应教师。随着幼儿园课题研究的一步步深入,我们意识到这几方面是科研素养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我们就如何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素养方面作了一些分析和思考:一、让管理者与教师在良好的园本教科研氛围中共同成长当一批优秀教师作为新聘用的管理者初次走上岗位后,天生我才必有用是她们的工作自信,但面对角色的转换,需要尽快地从幼儿教师转换成为教师工作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既要给教师有施展的舞台,又要在关键的时候成为导师为教师指点方向。因此,如何使工作更具条理性、更能起到示范作用以及更能体现和具备领导工作才能,是她们需要不断磨练和提升的起码要求,为了尽快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带领教师在园本教育科研中自信地成为主人,幼儿园采用了两种管理培养方式使其管理能力和教研能力得以再锻炼和再提高。1、表格化的管理方式。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讲通过详尽的表格内容填写可以帮助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教师尽快地理清思路胜任其管理的工作内容。如:《管理人员工作日志》、《日常工作安排及检查纪录表》的使用,可以根据相应内容的填写了解和思考学期、月、周、日的工作安排和事务的处理;《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指导纪录表》、《一日三巡情况跟踪纪录表》的使用,可使其更加规范自己每天的管理行为,给教师起到示范的作用。在使用表格记录与填写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指导、交流与沟通,发现问题可立即与教师互动、确立改进的目标,在不断了解自己指导后的班级或教师工作的改进情况过程中,她们不断地加强管理理论以及教科研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尤其是通过自我反思与评价,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一年下来,管理表格的使用不仅使她们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教育科研安排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同时还对她们积累丰富的管理工作实践经验起到了一个概括、归纳和提升的作用,幼儿园的业务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从细化、条理化达到了逐渐得心应手。2、放手,提升责任感。定位角色后就要承担起自己在适应管理岗位上的独特使命。因此,我们一是放手让负责业务的管理人员带领教师立项研究课题,从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开始做起,即要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开展课题研究,又要以自己的智慧调动教师的参与研究的热情;二是成立幼儿园师带徒小组,和教师一道研究教法,帮助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增强自身的业务功底和理论研究的修养;三是鼓励其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增强角色意识,以德为首与教师一道提高相应的业务技能和素养,走共同成长之路,建立起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合作式的团队。幼儿园近年来,录用了一批新教师,当她们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面对班级管理和儿童的行为管理可是一大难题,如何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如何处理孩子的纠纷则更是毫无头绪,探究如何在开展园本培训的同时带领新教师共同进步和成长,是我园近年开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帮助新教师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尽快的与幼儿园现实工作接上轨,我们借鉴的做法有:1、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带领新教师学习《新手老师上路》、《与幼儿教师对话》、《优秀是教出来的》和《出类拔萃》等书籍,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探索学习中做一名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提问的新型教师。2、安排新教师有目的地看老教师的活动组织情况,了解老教师的教育特色和专长以便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老教师在教学活动后的评析与反思,让新教师感受老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过程中调整的原因等,帮助新教师理解、分辨和消化;新教师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明白了自己不能简单的或照搬照套地模仿老教师,而是要学习分析、学习设计、重点领会,才能在理念指导下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3、设计了《新教师工作成长纪录表》表格,确保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表格要求填写与老教师交流、沟通后的收获,新教师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以便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学习填写一份教学反思,认真领会什么才是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什么是具有个别化特征的教育方法;对本月的保教工作做一个回顾小结,分享彼此的教学策略和经验,促进新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智慧的增长;写一篇学习幼教书籍的笔记,促使新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4、给新教师展示亮相的平台。我们针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与技能技巧,要求她们各尽所能、彰显特色参加园内的竞赛活动。能力强的可与指导老师确定教学方案后,直接给予她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能力相对弱点的老师,则在一课多研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等有了充分准备后再展现自我,学期末大家各自在逐步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较好地完成了动手能力的展示与考核。5、新教师的学历较高,掌握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知识,缺乏的是教育科研的能力,幼儿园的科研课题组吸纳她们参与,既达到了培养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的目的,同时有着理论功底的新教师对幼师学历的老教师来讲也是学习的对象,相互之间有了积极的互动。实践证明这样的园本教科研培训模式的作用是:管理人员起到了引领作用,提高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新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科研有了初浅的认识;培养了一批具备一定教育科研素养的教师。这样的做法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讲既简约又高效,管理者、教师在群体合作研究中实现了共同进步与成长。二、以园为本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幼儿园申报了国家第十一五课题后,面临了许多困惑和迷茫。如:对于做课题研究应是怎样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的撰写、论文发表,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晰,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好在幼儿园参与的科技课题组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十分敬业的老科研专家指导,使得大家在研究、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少走了不少弯路,课题组的专家们无论是在每季度的课题组会议资料的提供方面还是在网上传递过来的学习资料方面,对幼儿园怎样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如何写叙事性研究均毫无保留,提供和借鉴了许多参考经验,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获益匪浅。一年来,在教研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为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我园课题组通过逐步深入、不断探索、努力挖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课题研究中教师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和跨越。大家紧紧围绕《纲要》精神学习相关理论,尝试着在《纲要》精神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困惑、如何处理好生成和预成的课程等都促使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优化了教育资源为孩子快乐成长所用。今年区教研室组织的优秀活动方案评选,幼儿园课题组报送的六篇活动方案篇篇获奖,其中一等奖两篇、二等奖三篇,给教师的鼓励是极大的,因为这一成绩既是鼓励更是动力,最大限度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该研究报告通过在大量的文件检索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目前我国及昆明市的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状况,根据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尽可能低耗高效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对可能影响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重点放在教师科学素养方面,发现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针对昆明市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和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的策略,并根据策略要求,开发研制了既具有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的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支持平台。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由教育部领导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改革中包括了科学课程的改革,明确地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2、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从学校的重视程度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都与整个课改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观念上看,一些学校把科学课列为另册;从教学计划上看,课时常被挪用去补语文、数学;从教师队伍看,兼职比例过高,水平参差不齐等等。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将其列为课题研究,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二、研究的目标1、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整套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最后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2、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及时了解本地区儿童科学素养水平和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3、对儿童科学素养状况以及本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本地区今后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点。4、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取得好成效的行动策略,为云南省创造性地使用《科学》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5、研制开发“小学科学素养培养教师备课系统”,挖掘科学教育资源,为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软件和硬件上的支持。6、改革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7、进一步发挥我区的科学教育的功能,扎扎实实地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使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三、课题研究组织的原则以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为主牵头,专兼结合,上下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依据,以策略措施研究为归宿。,城区学校科学专职教师人/校,城郊学校1人/校,山村学校人/校。而各校专、兼职教师总体人数比为1:,学校专、兼职教师35周岁以下与35周岁以上总体人数比为1:。结合这些数据,我们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子项对产生学生科学素养差异的原因进行假设比较,成明显正相关。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学校对科学专职师资培养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学校管理者对于课程发展的相对均衡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和建设措施;制约学校管理者实施课程较为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区域中学录取时的评价内容——自然(科学)属于不在评价内容范围中的课程,因而较为忽视;同时我们发现有较好管理思想的学校,管理者一贯较为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较为均衡的实施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师资的均衡建设,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的信誉度在区域内也一直得到受教育群体和社会的认同。(三)行动研究1、行动策略从现状实际出发,以有效提高全体小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目标,充分利用“三个优势”,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即,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搞好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普教育机构的协作,拓宽科学课教师培训渠道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渠道;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优势,实现科学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科学课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发挥团队精神,促进均衡发展。抓好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科学课教师整体素质;抓好科学课教师备课系统和小学科学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提高科学课教学现代化水平;抓好科学课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抓好科普教育活动基地建设工作,拓宽科学教育渠道。2、行动原则以培养科学兴趣为突破口,以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支撑,以培养科学精神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与科普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分类落实,务收实效。3、主要工作第一,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促进学生发展。= 1 \* GB2 ⑴开展了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其中《各种材料的锅》、《各种各样的液体》、《蜗牛》等一批好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展现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为众多的科学教师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 \* GB2 ⑵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①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全国劳技作品创新大赛”、“科学在我身边科普演讲故事会”、航模、海模、车模竞赛、风筝制作比赛等等;②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活动,利用科技月、科技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来;③ 开办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及讲座,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④ 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展示机会,同时通过亲历探究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 3 \* GB2 ⑶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了多次交互性课件设计、教学设计、论文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反思、总结,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件、教学设计和论文。= 4 \* GB2 ⑷ 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多维科学教育资源。① 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使社区成为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阵地;② 积极参加省市区科技节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展版,向市民介绍科普常识;③ 与物理研究所、生态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为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④ 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建立课外科普调查基地,同时聘请有能力的家长为课外辅导员协助指导活动的开展。第二,针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多渠道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1 \* GB2 ⑴开展了以“科学性质”为核心的培训。举办了五华区第一期科学教师骨干培训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并通过实践考核,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先后聘请了昆明市教具站的李晓老师进行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的标准制作培训指导;聘请了云南省特级教师董渭介绍地矿知识,并亲自带领培训班教师上山采集、制作化石标本;特级教师钟兴为培训班学员讲授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全国机器人制作培训获奖者、南站铁小的董老师对学员进行机器人制作培训指导;心理学专家彭华军对学员进行了科学学习心理学的培训。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分别到美国、上海、重庆、西双版纳等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一系列的外出取经活动,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拓宽了教师眼界。经过近300课时(含外出考察学习课时)的培训,切实提升我区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2 \* GB2 ⑵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同伴互助,共同进步。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五华区小学《科学》课程教研协作组,分别由几所相邻学校组成的教研协作组,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协作组与全区性教研点面结合、有分有合的活动,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针对性;通过个人、协作组、全区性教研活动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学教师的素质,构建起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科学教师队伍。积极利用地区资源,组织教师参观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系地矿博物馆的化石、矿物标本展览,了解昆明地区动物的进化发展以及矿物储存开发情况。= 3 \* GB2 ⑶建立专家支持系统,专家引领,专业成长。课题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聘请了我省仅有的四位自然特级教师,参与引领、指导课题研究,并现身说法,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参与五华区科学课程师资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市、区级自然(科学)学科带头的示范作用,请他们为其他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全区范围了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即让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助一名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4 \* GB2 ⑷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进教师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①在省市开展“普实”检查工作的基础上,我区定期进行实验室互检互查,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②组织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省教科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③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④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验。= 5 \* GB2 ⑸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升科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支撑,信息技术必须和学科课程整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要素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学会搜集有用的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把握科技进步的脉搏应成为科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40岁以下的专职科学教师(不含新划入的学校)必须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这是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互动式的培训学习,教师们不仅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第三,对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进行应用和优化。在实践应用中,我们不断收集科学教师对备课系统的使用反馈,根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和教师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备课系统,不仅弥补了市场上缺乏科学备课系统的空缺,而且使备课系统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按照教学设计与分析反思这两条线索组建资源,使其既具备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框架构建的逐步成熟,资源储量的不断丰富,为教师们备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助手,一种有力的工具,减轻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省去了寻找各种资料的烦恼,教师可以参阅各种资料和教案而很快地写出自己的教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性知识与相关的情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多媒体资料,对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可接受性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开发和优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促进实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在小学几乎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员,此职大多由自然教师兼任,由于工作量大,尽管教师们非常努力,也很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开发了“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教师演示实验记录表、实验教学统计表、实验室明细帐、借用登记表、维修保养记录表、报损报废记录表、正常损耗登记表等十余种表格的微机管理,使填写、查阅规范、方便快捷。六、研究的成果(一)明确了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基本途径。1.加强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学科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抓好科学教育主阵地——科学课堂教学,以探究学习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4.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各种活动为双翼、各界教育力量为支撑的儿童科学素养教育网络。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开放的科普活动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使科普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自身回归。5.加强科学课程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节或科技周;有条件的学校创科技特色学校。6.加强科学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形成了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对策。= 1 \* GB1 ⒈建立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研究水平,形成一支懂业务、善反思的科研教师队伍群体。= 2 \* GB1 ⒉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历晋升。= 3 \* GB1 ⒊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或加入区域科学教研协作组,加强校本教研。= 4 \* GB1 ⒋开发科学教育网络系统,为科学教育提供广阔的信息平台,减轻科学教师负担,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开发的科学课多媒体备课系统,涵盖了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优秀教案、CAI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可以大大节约教师查阅资料、理解教材、制作课件的时间,使用多媒体备课系统进行备课一般每课时需要30分钟,而且备课系统中,设有课后小记,备课心得等栏目,教师可随时记录备课时的心得体会及教学反思,计算机能自动存诸,便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备课系统的使用,不仅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利用其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创新思维、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了条件,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反思、课后交流平台。(1)、提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2)、每个教学内容配有多篇风格各异的优秀教案;(3)、每课配有CAI课件及相关的信息资源,供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任意组合和选用;(4)、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学生课后拓展资料。5.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6.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实验室建设,提倡灵活开展探究教学,自制教学用具,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调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工作量较大,一般情况下每周16—18节课,有的达到24节之多,每位教师备一课时大约需要74分钟左右,年青教师所需时间则更长。而且在小学几乎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员,此职大多由科学教师兼任,所以遇到实验课准备分组材料时所需时间还更长,上完实验课后,除实验材料的清洗、分类、入柜等工作外,教师还要填写各种实验记录表格。因此,教师很少有时间进一步了解学生,研究学法,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科学)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使用,不但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而且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如实验室明细帐,按常规教师需要1-2天才能做完,但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来做明细帐仅需20---30分钟即可;又如填写借还登记表一般需要6 分钟左右,而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仅需几秒钟即可完成。(三)形成了一批物化成果:1、开发了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2、开发了实验室管理系统。3、形成与课题配套的优秀科研论文集锦。4、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5、摄制了一批优秀课堂实录,为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七、结论与思考科学新课程的改革是提高区域儿童科学素养的良好契机,首先需要教育各条线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合作,教育管理和服务部门、学校,需要统一认识,需要站在建设一流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角度,实施较为均衡的发展课程的理念,从而全面均衡发展学生素养;其次要加强师资建设,巩固有效教研措施,创新教研思想,点面有效结合,走大众教研之路。(一)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我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优”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我区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奖评选、全国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共有1243人次分别获全国、省、市、区级奖励,其中“自动环保垃圾车”等小发明已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另有一部分的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办理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由此可见一斑。(二)促进了我区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促进了我区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我区科学教师的科研素质,自主、学习、交流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促使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出现了一批在五华区,昆明市,甚至云南省、全国都小有名气的名师。(三)明确了本区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成因,及时了解本区儿童科学素养水平和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我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四)促进了科学课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传统纸笔测验独占考场的模式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天翻地覆地变化。我们认识到:考试与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为科学素养中核心的科学思维、科学品质等不是简单的纸笔测验就能测量出来的。而且,考试与评价制度的导向功能将决定科学课程未来的走向。所以,我们将实验技能考核列为重要的补充。用发展性评价,多次评价,多元评价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在课题研究期间,我区科学教师43篇论文在各级获奖或发表,有7节竞赛课在市级以上获奖,有12个课件获奖。课题组成员更是硕果累累,有2人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科学课竞赛获一等奖,4人被吸纳为云南省讲师团成员,5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自然教师, 5人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先进个人,7人为省、市课堂教学上示范课。我区科技辅导员主要由科学教师担任,课题研究期间,共11位教师获省、市、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12篇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获省、市、区级奖励;4所学校被命名为省、市级科技示范学校。科学教师已逐渐成为我区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八、未来与展望: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为国人的科学素养整体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研究。1、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实验。小学科学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一个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如何以使用新教材实验来推动本地区的科学课程改革,同时又通过课程改革实践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特征和构建方式是今后的研究方向。2、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如何落实?如何在理论与实践间找到结合点?例如:如何“用教材教”?如何体现“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等新课程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及对策是我们今后的研究重点。3、科学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新课程评价改革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验的瓶颈,科学课也是如此。虽然在本研究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实施科学化的评价程序仍须进一步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於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基於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於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於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视台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於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於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於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於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於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於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著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於标新立异,敢於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於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於探究的天性;而且对於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裏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园幼儿科学素养论文

一、科学素养及其重要性美国学者赫德在《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最早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科学素养代表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同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标准: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达到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素养一经形成,就代表一个人已经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看问题的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而这些方面都预示了其最后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科学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一)对幼儿及社会的重要意义曾经有人调查世界上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您认为是在哪所大学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本领?”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幼儿园。可见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关乎幼儿科学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将来成为科学工作者的前提。《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宗旨就是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他们具有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他们却是最缺少经验的群体,他们最善于模仿,幼儿教师是他们最好的榜样。这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直接引领者和启发者,他们更应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科学生活态度和探究能力,影响着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国家的未来。(二)对其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观念中,科学教育仅仅限定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上,人们把教师等同于“教书匠”,社会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各种教育科研活动正在热烈地进行,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教科研引领教学工作,只有富于探索精神的创新型教师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脱掉“教书匠”的帽子,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家。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发展和完善教师研究能力,其核心和关键因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三、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一)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科学知识是基础,具有奠基性作用,科学能力、情感、态度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包括以下丰富的内容。首先,教育教学的知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基础。

(1)幼儿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始终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情绪不佳的教师地幼儿心理健康危害,不亚于一场传染病,如,一个人生活中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无处发泄,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出气筒。但作为教师,却要意识到这样的不良情绪会对孩子造成的恶劣影响。因此,教师应要赢得孩子的欢“心”。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保持稳定的良好的情绪,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使幼儿心理品质健康发展。(2)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规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律,这对于幼儿教育尤为重要。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3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关键词】知识结构 教师素养 科学素养 【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 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于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 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学前 教育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 方法 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 儿童 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 文化 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 经验 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 顺口溜 ,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 智力开发 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 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 唱歌 .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 音乐欣赏 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 故事 ,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 言行举止 ,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需求急剧增大的多元化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3.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城镇化需求”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在黑龙江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发展已经与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城镇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最为滞后,且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最为突出。本研究能够打破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并从幼儿园布局调整、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当前学前教育公平,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共进的新局面,使当前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中城乡儿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氛围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公平。

作者:董静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2.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3. 学前教育心得3篇

4. 幼儿学前教育心得体会3篇

5.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心得3篇

6. 幼儿教育类论文最新范文

幼儿科学素养培养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该研究报告通过在大量的文件检索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目前我国及昆明市的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状况,根据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尽可能低耗高效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对可能影响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重点放在教师科学素养方面,发现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针对昆明市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和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的策略,并根据策略要求,开发研制了既具有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的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支持平台。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由教育部领导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改革中包括了科学课程的改革,明确地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2、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从学校的重视程度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都与整个课改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观念上看,一些学校把科学课列为另册;从教学计划上看,课时常被挪用去补语文、数学;从教师队伍看,兼职比例过高,水平参差不齐等等。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将其列为课题研究,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二、研究的目标1、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整套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最后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2、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及时了解本地区儿童科学素养水平和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3、对儿童科学素养状况以及本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本地区今后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点。4、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取得好成效的行动策略,为云南省创造性地使用《科学》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5、研制开发“小学科学素养培养教师备课系统”,挖掘科学教育资源,为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软件和硬件上的支持。6、改革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7、进一步发挥我区的科学教育的功能,扎扎实实地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使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三、课题研究组织的原则以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为主牵头,专兼结合,上下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依据,以策略措施研究为归宿。,城区学校科学专职教师人/校,城郊学校1人/校,山村学校人/校。而各校专、兼职教师总体人数比为1:,学校专、兼职教师35周岁以下与35周岁以上总体人数比为1:。结合这些数据,我们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子项对产生学生科学素养差异的原因进行假设比较,成明显正相关。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学校对科学专职师资培养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学校管理者对于课程发展的相对均衡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和建设措施;制约学校管理者实施课程较为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区域中学录取时的评价内容——自然(科学)属于不在评价内容范围中的课程,因而较为忽视;同时我们发现有较好管理思想的学校,管理者一贯较为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较为均衡的实施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师资的均衡建设,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的信誉度在区域内也一直得到受教育群体和社会的认同。(三)行动研究1、行动策略从现状实际出发,以有效提高全体小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目标,充分利用“三个优势”,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即,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搞好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普教育机构的协作,拓宽科学课教师培训渠道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渠道;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优势,实现科学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科学课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发挥团队精神,促进均衡发展。抓好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科学课教师整体素质;抓好科学课教师备课系统和小学科学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提高科学课教学现代化水平;抓好科学课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抓好科普教育活动基地建设工作,拓宽科学教育渠道。2、行动原则以培养科学兴趣为突破口,以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支撑,以培养科学精神为目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与科普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分类落实,务收实效。3、主要工作第一,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促进学生发展。= 1 \* GB2 ⑴开展了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其中《各种材料的锅》、《各种各样的液体》、《蜗牛》等一批好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展现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为众多的科学教师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 \* GB2 ⑵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①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大赛”、“全国劳技作品创新大赛”、“科学在我身边科普演讲故事会”、航模、海模、车模竞赛、风筝制作比赛等等;②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活动,利用科技月、科技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来;③ 开办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及讲座,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④ 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展示机会,同时通过亲历探究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真谛,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 3 \* GB2 ⑶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开展了多次交互性课件设计、教学设计、论文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反思、总结,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件、教学设计和论文。= 4 \* GB2 ⑷ 挖掘社区资源,建立多维科学教育资源。① 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进行科普宣传,使社区成为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阵地;② 积极参加省市区科技节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展版,向市民介绍科普常识;③ 与物理研究所、生态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为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④ 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建立课外科普调查基地,同时聘请有能力的家长为课外辅导员协助指导活动的开展。第二,针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多渠道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1 \* GB2 ⑴开展了以“科学性质”为核心的培训。举办了五华区第一期科学教师骨干培训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并通过实践考核,促使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先后聘请了昆明市教具站的李晓老师进行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的标准制作培训指导;聘请了云南省特级教师董渭介绍地矿知识,并亲自带领培训班教师上山采集、制作化石标本;特级教师钟兴为培训班学员讲授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全国机器人制作培训获奖者、南站铁小的董老师对学员进行机器人制作培训指导;心理学专家彭华军对学员进行了科学学习心理学的培训。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分别到美国、上海、重庆、西双版纳等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一系列的外出取经活动,增长了教师的知识,拓宽了教师眼界。经过近300课时(含外出考察学习课时)的培训,切实提升我区科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2 \* GB2 ⑵成立科学教研协作组,同伴互助,共同进步。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五华区小学《科学》课程教研协作组,分别由几所相邻学校组成的教研协作组,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协作组与全区性教研点面结合、有分有合的活动,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针对性;通过个人、协作组、全区性教研活动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科学教师的素质,构建起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科学教师队伍。积极利用地区资源,组织教师参观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系地矿博物馆的化石、矿物标本展览,了解昆明地区动物的进化发展以及矿物储存开发情况。= 3 \* GB2 ⑶建立专家支持系统,专家引领,专业成长。课题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聘请了我省仅有的四位自然特级教师,参与引领、指导课题研究,并现身说法,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参与五华区科学课程师资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我区现有市、区级自然(科学)学科带头的示范作用,请他们为其他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全区范围了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即让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助一名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4 \* GB2 ⑷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进教师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①在省市开展“普实”检查工作的基础上,我区定期进行实验室互检互查,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②组织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省教科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培训班;③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④开展五华区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验。= 5 \* GB2 ⑸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升科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支撑,信息技术必须和学科课程整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要素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学会搜集有用的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把握科技进步的脉搏应成为科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40岁以下的专职科学教师(不含新划入的学校)必须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这是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互动式的培训学习,教师们不仅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去,使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第三,对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进行应用和优化。在实践应用中,我们不断收集科学教师对备课系统的使用反馈,根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和教师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备课系统,不仅弥补了市场上缺乏科学备课系统的空缺,而且使备课系统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按照教学设计与分析反思这两条线索组建资源,使其既具备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框架构建的逐步成熟,资源储量的不断丰富,为教师们备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助手,一种有力的工具,减轻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省去了寻找各种资料的烦恼,教师可以参阅各种资料和教案而很快地写出自己的教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性知识与相关的情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多媒体资料,对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可接受性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开发和优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促进实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在小学几乎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员,此职大多由自然教师兼任,由于工作量大,尽管教师们非常努力,也很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开发了“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表、教师演示实验记录表、实验教学统计表、实验室明细帐、借用登记表、维修保养记录表、报损报废记录表、正常损耗登记表等十余种表格的微机管理,使填写、查阅规范、方便快捷。六、研究的成果(一)明确了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基本途径。1.加强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学科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抓好科学教育主阵地——科学课堂教学,以探究学习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夯实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获得。4.构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各种活动为双翼、各界教育力量为支撑的儿童科学素养教育网络。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开放的科普活动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使科普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自身回归。5.加强科学课程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节或科技周;有条件的学校创科技特色学校。6.加强科学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形成了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对策。= 1 \* GB1 ⒈建立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核心的科学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研究水平,形成一支懂业务、善反思的科研教师队伍群体。= 2 \* GB1 ⒉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历晋升。= 3 \* GB1 ⒊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或加入区域科学教研协作组,加强校本教研。= 4 \* GB1 ⒋开发科学教育网络系统,为科学教育提供广阔的信息平台,减轻科学教师负担,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开发的科学课多媒体备课系统,涵盖了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优秀教案、CAI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可以大大节约教师查阅资料、理解教材、制作课件的时间,使用多媒体备课系统进行备课一般每课时需要30分钟,而且备课系统中,设有课后小记,备课心得等栏目,教师可随时记录备课时的心得体会及教学反思,计算机能自动存诸,便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备课系统的使用,不仅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利用其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创新思维、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了条件,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反思、课后交流平台。(1)、提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2)、每个教学内容配有多篇风格各异的优秀教案;(3)、每课配有CAI课件及相关的信息资源,供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任意组合和选用;(4)、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学生课后拓展资料。5.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6.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实验室建设,提倡灵活开展探究教学,自制教学用具,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调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工作量较大,一般情况下每周16—18节课,有的达到24节之多,每位教师备一课时大约需要74分钟左右,年青教师所需时间则更长。而且在小学几乎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员,此职大多由科学教师兼任,所以遇到实验课准备分组材料时所需时间还更长,上完实验课后,除实验材料的清洗、分类、入柜等工作外,教师还要填写各种实验记录表格。因此,教师很少有时间进一步了解学生,研究学法,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自然(科学)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使用,不但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而且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如实验室明细帐,按常规教师需要1-2天才能做完,但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来做明细帐仅需20---30分钟即可;又如填写借还登记表一般需要6 分钟左右,而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仅需几秒钟即可完成。(三)形成了一批物化成果:1、开发了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2、开发了实验室管理系统。3、形成与课题配套的优秀科研论文集锦。4、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5、摄制了一批优秀课堂实录,为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七、结论与思考科学新课程的改革是提高区域儿童科学素养的良好契机,首先需要教育各条线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合作,教育管理和服务部门、学校,需要统一认识,需要站在建设一流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角度,实施较为均衡的发展课程的理念,从而全面均衡发展学生素养;其次要加强师资建设,巩固有效教研措施,创新教研思想,点面有效结合,走大众教研之路。(一)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我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优”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我区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儿发明奖评选、全国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共有1243人次分别获全国、省、市、区级奖励,其中“自动环保垃圾车”等小发明已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另有一部分的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办理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由此可见一斑。(二)促进了我区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促进了我区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我区科学教师的科研素质,自主、学习、交流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促使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出现了一批在五华区,昆明市,甚至云南省、全国都小有名气的名师。(三)明确了本区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成因,及时了解本区儿童科学素养水平和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我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四)促进了科学课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传统纸笔测验独占考场的模式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天翻地覆地变化。我们认识到:考试与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为科学素养中核心的科学思维、科学品质等不是简单的纸笔测验就能测量出来的。而且,考试与评价制度的导向功能将决定科学课程未来的走向。所以,我们将实验技能考核列为重要的补充。用发展性评价,多次评价,多元评价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在课题研究期间,我区科学教师43篇论文在各级获奖或发表,有7节竞赛课在市级以上获奖,有12个课件获奖。课题组成员更是硕果累累,有2人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科学课竞赛获一等奖,4人被吸纳为云南省讲师团成员,5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自然教师, 5人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先进个人,7人为省、市课堂教学上示范课。我区科技辅导员主要由科学教师担任,课题研究期间,共11位教师获省、市、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12篇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获省、市、区级奖励;4所学校被命名为省、市级科技示范学校。科学教师已逐渐成为我区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八、未来与展望: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为国人的科学素养整体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研究。1、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实验。小学科学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一个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如何以使用新教材实验来推动本地区的科学课程改革,同时又通过课程改革实践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特征和构建方式是今后的研究方向。2、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如何落实?如何在理论与实践间找到结合点?例如:如何“用教材教”?如何体现“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等新课程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及对策是我们今后的研究重点。3、科学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新课程评价改革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验的瓶颈,科学课也是如此。虽然在本研究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实施科学化的评价程序仍须进一步探索。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21世纪,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决定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做,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现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演示、动手实验、练习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去发现新知、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课上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袋内都有些什么实验材料,并让其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很多验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亲自试一试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能导电;有的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不能导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出了规律,也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形成做了铺垫。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着眼于疑,强化教学的探索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

如学习《杠杆》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一块大石头,上课时教师问学生:“谁能想个简便的方法让大石头移动?”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用哪种方法省力。此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有用手搬的,有用绳子拉的,有的用木棍撬……通过实验,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在棍子下面垫上砖来撬的方法省力,为以后研究杠杆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一质疑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着重于用,注重教学的应用性

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次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爱科学,善于学习,为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如教学《植物的分身术》一课,常用的是扦插法、压条法和嫁接法,教材中对每一种方法只作了简单介绍,真正学会这些方法要让孩子们去实践。我根据其爱好,每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研究一个课题,要求是“怎样才能使新的植物体成活率高”。课后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到苗圃考察,有的问父母和亲戚邻居,家里的花盆、盆里的植物枝条成了他们的实验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搜集资料和动手实验,我又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用实物比较,有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要在适宜的季节;有的认为扦插要把茎的上部剪成平的,下部用刀削成斜的;有的认为要适当增加温度、湿度和光照……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得出全体同学认可的结论。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就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开设科学素养选修课

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选修课,并在学期末进行考核,记录学分。《自然科学素养》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生物实验》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形成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生活中提炼生物小实验需要的材料,并能够准确的做出相应的实验,掌握指导幼儿参与生物小实验的技能和技巧。《物理实验》、《化学实验》选修课。了解幼儿能够理解的化学小实验,物理小实验;能够从生活中的物品准备化学小实验、物理小实验需要的材料,并能够准确的做出相应的实验,掌握指导幼儿参与化学小实验、物理小实验的技能和技巧。丰富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以科学的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幼儿所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通过选修课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与科学有关的知识的兴趣。并能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的教师工作岗位上,能很好的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二、组织科学探究兴趣社团

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兴趣社团,提供时间、场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举办特色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结合幼儿期感兴趣的科学现象作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如:幼儿常感兴趣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月亮为什么不会在白天出现,等等。开展探究活动的同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思考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由学生创设情境,教师以帮助者的角色参与活动,规范学生活动中的`科学知识的应用,避免学生的错误记忆。

三、开放实验室

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材料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学生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实验室可以探究适合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究小实验。规范实验操作,明确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的安全性。为工作中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四、增加幼儿园见、实习

师范院校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理论课程体系外,还包括了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实践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目标定位可以把课程实践教学分为四种模式:一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既结合教材、案例的理论讲解、分析、讨论;二是深入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见习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对科学领域的活动进行实地观摩、反思、研讨和评析;三是学生分组或集体在模拟活动室的模拟试教;四是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科学领域总实。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教师索引的教学素材在丰富、在真是,也难以反映出幼儿在园学习的种种情境,无法给与学生实际接触幼儿、实际操作所带来的直接感受和收获。所以,要创造性的开拓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见习、实习创造更多的机会。是学生多深入幼儿园实际教学中去观察,带着问题去,使得学生不断地在思考,并把问题带回学校通过自己探究、与教师交流、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寻找原因,探索解决方案。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3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关键词】知识结构 教师素养 科学素养 【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 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于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 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培养幼儿科学素养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於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基於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於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於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视台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於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於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於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於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於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於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著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於标新立异,敢於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於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於探究的天性;而且对於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裏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