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吸吮线虫病论文

发布时间:

吸吮线虫病论文

(1)感染方式结膜吸吮线虫的幼虫在蝇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逐渐聚集于蝇喙,当蝇舐吸人眼分泌物时,幼虫从蝇喙逸出、侵入人眼部,发育为成虫,以上穹窿多见,也可寄生于眼前房、泪小管及眼睑结膜下等处。(2)致病由于虫体体表有锐利横纹,虫体活动时的机械损伤及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的刺激,患者有眼部异物感、瘙痒、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有时有疼痛,视力一般无障碍。(3)防治原则①防蝇、灭蝇、搞好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眼部清洁,在流行地区,睡眠时戴防护眼镜。②治疗可用1%-2%的可卡因滴眼后,用眼科摄或盐水棉签将虫体取出,对有多条寄生者,虫体不易一次取净,必须随访。

吸吮线虫病该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眼吸吮线虫)寄生在犬眼结膜囊内引起的疾病,人也会被感染,所以是一种人、狗共患病。 【病原】本病病原是吸吮线虫科的结膜吸吮线虫(眼吸吮线虫),成虫为乳白色,圆柱形,体表有横纹,前端有一口囊,口孔周围有乳突,雄虫长 毫米,尾端卷曲,其腹面有两对乳突,肛后乳突5对,交合刺长短不一,长的为 毫米。阴门开口在食道中线水平略后的腹面。虫卵大小为54-62 微米×34。87微米,内含幼虫。结膜吸吮线虫(眼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是果蝇,果蝇吞食吸吮线虫的卵后,幼虫破壳而出,经19-22天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最后移行到果蝇头部,当果蝇再次接触终宿主的眼睛分泌物时,幼虫逸出即感染犬,经40-50天后就发育为成虫。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博士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例眼睛生长有活虫的病例,研究人员对该病例进行追踪研究,首次收集到完整的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资料。日前,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柳叶刀》上,并成为该杂志1月在线阅读点击量最多的文章。 结膜吸吮线虫于1910年首次被发现,是一种专门寄生于狗、牛等动物眼睛里的寄生虫,也可寄生于人的眼睛中,由此虫感染的疾病叫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于该病多发生于亚洲地区,故称为东方眼虫病。人眼寄生了结膜吸吮线虫后,轻者导致眼睛刺痒、有异物感,重者造成眼内感染,甚至失明。在临床中,结膜吸吮线虫病因为相似的症状,容易与飞蚊症、慢性结膜炎等混淆。 2010年10月,广东省惠州市一名38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右眼有虫子蠕动感,到中山眼科中心就诊。门诊医生林浩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发现该患者没有任何其他全身或视觉症状,也没有其他疾病史,眼睛出现不适症状前3个月,在她做农活的时候,曾有某种昆虫飞进了她的右眼。 检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右眼鼻侧上睑处的结膜上有虫爬行,经诊断证实了眼睛里有活虫的存在,并从患者眼睛里清除了数条活虫,同时清除了患者鼻上方结膜下组织中的蠕虫巢穴。这些活虫经过研究人员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经过治疗及半年随诊,患者眼睛里没有发现新的活虫,也没有蠕动感等不适症状。 据了解,虽然结膜吸吮线虫病病例不断被发现,在我国已有数百例报道,但正规医学文献中却几乎为空白。林浩添在临床发现该病例后,马上拍摄了相关图片,在进行诊治和随访的同时,记录和保留了结膜吸吮线虫病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资料过程、图片等。这些详细、完整的临床资料,使《柳叶刀》接受了该研究成果并予以发表。 由于果蝇是该病的中间宿主,林浩添提醒说,一旦人们被果蝇叮咬眼睛,要及时到医院冲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另外,狗结膜吸允线虫病的发病率很高,建议家中养狗的市民,如发现狗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流泪,要提高警惕,并避免家人尤其是儿童与其接触。

线虫病论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博士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例眼睛生长有活虫的病例,研究人员对该病例进行追踪研究,首次收集到完整的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资料。日前,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柳叶刀》上,并成为该杂志1月在线阅读点击量最多的文章。 结膜吸吮线虫于1910年首次被发现,是一种专门寄生于狗、牛等动物眼睛里的寄生虫,也可寄生于人的眼睛中,由此虫感染的疾病叫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于该病多发生于亚洲地区,故称为东方眼虫病。人眼寄生了结膜吸吮线虫后,轻者导致眼睛刺痒、有异物感,重者造成眼内感染,甚至失明。在临床中,结膜吸吮线虫病因为相似的症状,容易与飞蚊症、慢性结膜炎等混淆。 2010年10月,广东省惠州市一名38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右眼有虫子蠕动感,到中山眼科中心就诊。门诊医生林浩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发现该患者没有任何其他全身或视觉症状,也没有其他疾病史,眼睛出现不适症状前3个月,在她做农活的时候,曾有某种昆虫飞进了她的右眼。 检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右眼鼻侧上睑处的结膜上有虫爬行,经诊断证实了眼睛里有活虫的存在,并从患者眼睛里清除了数条活虫,同时清除了患者鼻上方结膜下组织中的蠕虫巢穴。这些活虫经过研究人员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经过治疗及半年随诊,患者眼睛里没有发现新的活虫,也没有蠕动感等不适症状。 据了解,虽然结膜吸吮线虫病病例不断被发现,在我国已有数百例报道,但正规医学文献中却几乎为空白。林浩添在临床发现该病例后,马上拍摄了相关图片,在进行诊治和随访的同时,记录和保留了结膜吸吮线虫病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资料过程、图片等。这些详细、完整的临床资料,使《柳叶刀》接受了该研究成果并予以发表。 由于果蝇是该病的中间宿主,林浩添提醒说,一旦人们被果蝇叮咬眼睛,要及时到医院冲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另外,狗结膜吸允线虫病的发病率很高,建议家中养狗的市民,如发现狗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流泪,要提高警惕,并避免家人尤其是儿童与其接触。

人类认识、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远在人、畜病害之后。人类注意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也比病害早。因为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用肉眼看不见为害农作物的微生物。

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极其有限。往往幻想是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自然现象的变化。认为植物病害是人们的罪孽使上帝发怒或日月星辰移位所致。这种神学观念统治长达2000年之久。

自18世纪后期,许多科学家冲破宗教信念的束缚,对植物病害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法国的MarthieuTillet经过实验证明小麦腥黑穗病是由一种“黑粉”传染所致,其后法国的确证这种病原物是一种真菌,成为第一个用事实证明植物病害直接原因的人,这也是病原学说的开端之一。

1845年和1846年,一种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几乎毁灭了爱尔兰所有的马铃薯而造成了大饥荒,这一悲剧性事件把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植物病害上来,给予植物病理研究以极大激励。当时对马铃薯的这种病害原因众说纷纭。德国医生兼真菌学家Anton de Ba-ry花了5年时间研究,到1861年完全证实是由一种疫病菌所致的马铃薯晚疫病,说明真菌是植物病害的原因。由此建立了植物病原说。他还提出黑粉病和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他被视为植物病理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继LuisPasteur和RobertKoch(1876)发现动物炭疽病的病原是细菌,并由RobertKoch提出了著名的柯赫氏法则之后,(1877)在美国证明了梨和苹果的火疫病为细菌所致。美国从1895年起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植物细菌病害方面写了100多篇论文,特别是在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细菌性萎蔫病方面消除了人们对其病原的疑问。他首次研究了果树根癌病的解剖学及其发展,认为该病类似于人类和动物的肿瘤,被誉为植物细菌病害的奠基人。

植物病毒病害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但对病毒的认识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的。德国人AdolfMayer(1886)发现烟草花叶病可由病叶的汁液传染,证明这种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俄国人(1892)进一步证明烟草花叶病病株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仍具有致病力。荷兰科学(1898)重复了试验,得到同样的结果,并且发现这种致病物质能在琼脂中扩散,认为这是一种“传染性活液”,后来称之为病毒。这才首次把植物病毒病同其他侵染性植物病害区别开。此后类似的病害不断发现,并且还发现了病害同媒介昆虫的关系。1935年美国的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醋酸铅脱色法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得到纯结晶,并证明它是一种蛋白质。1936年英国的和发现烟草花叶病毒中含有核酸(RNA)。1956年发现烟草花叶病毒除去蛋白质后,仅用核酸接种,也有侵染力,并表现出原有症状。等人(1968)证明花椰菜花叶病毒是DNA病毒,1972年发现了类病毒。

英国(1743)第一个报道小麦籽粒(虫瘿)内的植物寄生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奠基人(1907)在美国农业部内建立第一个线虫学研究机构,并于1913—1932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寄生线虫,对线虫的分类学、形态学和方法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16年,章祖纯发表了关于北京附近的小麦粒线虫和粟线虫的报告,我国其他学者对其他植物线虫病害也做了调查研究,其中朱风美1940年研制的小麦粒线虫虫瘿汰除机,汰除虫瘿率达99%以上。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养二发现几种由叶蝉传播、引起植物黄化病的植原体。可认真考虑,总结经验。随后有人提出了病害三角关系、病害四面体关系,认为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将对植物病害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生态学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界也随之提出了植物病害系统的概念以及较为科学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使植物病理学迈入成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更多的是用生化技术、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机制,阐明植物病害过程中寄主与病原物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寄主、病原物与病程有关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近年来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开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以及对植物病原物进行分子标记用于病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和病害流行学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我国植物病理学起步较晚,大约在1912年前后才开始有人从事植病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植病工作者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倾注于主要经济作物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棉花枯黄萎病、大白菜三大病害和苹果树腐烂病等。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有关植物病理学的领域,在我国已经没有空白,经过广大植病工作者的努力,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病理学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协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为保障人类的食物来源、环境的优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肺吸虫病论文

肺吸虫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诊断】 查获并殖吸虫虫卵可确诊。此外,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纸片固相放射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电泳和琼脂双向扩散、间接血凝试验、间接炭粒凝集试验都曾用于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最近发展的杂交瘤技术、免疫印渍技术、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等技术也开始试用。 【治疗措施】 宣传教育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提供熟食或不生吃溪蟹和竻蛄,不饮用生水。 常用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 【病原学】考试大 卫氏并殖吸虫 【发病机理】 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病理改变】 根据病变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症状出现于吃进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重感染者在第2天即出现症状。囊蚴脱囊后,童虫穿过肠壁引起肠壁出血。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特别是大多数童虫从肝表面移行或从肝组织穿过,引起肝局部的出血、坏死。 慢性期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大致可分为: 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有时可见虫体。随之,出现炎性渗出,内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接着,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X线显示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伴有胸水时,肋膈角变钝。 囊肿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逐渐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肉眼观呈周界清楚的结节状虫囊,呈紫色葡萄状。X线显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阴影。有时见液平面。如虫离开虫囊移到它处形成新的虫囊,这些虫囊可互相沟通。X线可显示多房性囊样阴影。 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最后病灶形成疤痕。X线显示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流行病学】 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广泛,日本、朝鲜、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以及非洲、南美洲均有报道。在我国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3个省、区。 病人和储蓄宿主是本病传染源。储存(保虫)宿主包括家畜(如犬、猫)和一些野生肉食类动物(如虎、豹、狼、狐、豹猫、大灵猫、貉等)。在某些地区,如辽宁的宽甸县,犬是主要传染源。而在多数地区,野生动物是较重要的。总之,这些病畜病兽在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上更为重要。而病兽在人、畜罕到的地区构成了自然疫源地。 疫区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竻蛄习惯。在一些山区,吃溪蟹有生、腌、醉、烤、煮等方式。腌、醉并未能将蟹中囊蚴杀死,等于生吃,这类吃法最危险。烤、煮往往时间不够未能将囊蚴全部杀死,是为半生吃,同样有感染的机会。东北地区的竻蛄豆腐及竻蛄酱,是山区居民的美食,这种烹调方法并未能将囊蚴杀死,食物中含有大量活囊蚴,危险性大。此外,食具污染了活囊蚴,中间宿主死亡,囊蚴脱落水中污染水源也有可能导致感染。还有实际表明,尾蚴感染犬也可获得成虫。故饮用被囊蚴或尾蚴污染的生水也有被感染的可能。近年来,报道了野猪、猪、兔、大鼠、鸡、棘腹蛙、鸟等多种动物可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如生吃或半生吃这些转续宿主的肉,也可能被感染。 【临床表现】 囊蚴脱囊后,童虫穿过肠壁引起肠壁出血。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特别是大多数童虫从肝表面移行或从肝组织穿过,引起肝局部的出血、坏死。此期全身症状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 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 【并发症】 脓肿、囊肿 【辅助检查】 病原诊断 ⑴痰或粪便虫卵检查:查获并殖吸虫虫卵可确诊。 ⑵活检: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可能发现童虫,或典型的病理变化。 免疫试验 ⑴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阳性符合率可高达95%以上,但常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高,阳性率可达90%~100%。 ⑶循环抗原检测:近期应用酶连免疫吸附抗原斑点试验(AST-ELISA)直接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在98%以上,且可作为疗效评价。 【鉴别诊断】 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 【预防】 提供熟食或不生吃溪蟹和竻蛄,不饮用生水。 【治愈标准】 经彻底治疗后,2~4个月内不发生临床症状,以及粪便检查无虫卵即为治愈。 【预后】 无后遗症,但应防止再感染。

生活中很多人会喜欢吃一些生鲜类的食物,比如河鲜海鲜之类的,虽然这一类的食物营养价值高,但是这一类的食物也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因为水产品的微生物含量是很高的,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比如肺吸虫就是一种感染疾病。那么,肺吸虫病有什么症状?肺吸虫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其他症状表现肺吸虫可寄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如心包受累可引起心包积液;眼部受累可出现眼球突出、局部红肿、疼痛等。2、一般症状肺吸虫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了并殖吸虫在肺部寄生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表现如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其症状表现主要可根据虫体侵犯部位有不同表现。3、全身症状表现肺吸虫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持续荨麻疹及哮喘症状。4、侵犯肺部的症状90%以上的肺吸虫病其症状表现为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胸闷,因其侵患肺部引起肺组织出现坏死,咯出痰液呈烂桃样血痰,有时甚至可发生大咯血。并发胸闷炎时可出现胸水、脓性或者脓气胸等特征。5、侵犯腹部的症状当肺吸虫侵患腹部时,可出现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及肝肿大、黄疸等。患者排出粪便为黄色稀便,可出现血样便。阑尾、胰腺或者肠系膜淋巴结受累时可出现剧烈的腹痛。6、侵患脑部的症状肺吸虫虫体可沿颈内动脉上行,侵入脑组织,形成囊肿、结节和瘢痕组织,对大脑的危害非常大。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视物不清、、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还可以出现反复的癫痫发作、幻视及肢体感觉异常、瘫痪、失语、偏盲等。如果侵患到脊髓甚至可出现单侧或者双侧下肢瘫痪。7、侵患皮肤的症状皮肤型患者全身可有皮下结节或者包块,在胸部、腋窝、上腹部常见。结节多呈长条形,直径数厘米。在深层皮下者,皮肤表面虽无明显异常,但常有隐痛或者发痒。8、养肺食谱1.沙参心肺汤材料:猪心肺1副,南沙参、北沙参、山药各100克,玉竹30克,葱25克。做法:心肺洗净,上述药材清水漂洗装人纱布袋内,扎好口,一同下人砂锅内,加葱注人_水,武火烧沸,去沫,改用文火炮至心肺熟透,去药,加食盐少许。吃心肺喝汤,每次适世,不必多服。功效:补养肺胃。适用于肺胃明虚。症见燥咳咽干,少津,食少,气乏无力,大便燥结,皮肤干燥不润等。2.虫草全鸭材料:冬虫夏草10?20克,老鸭1只,绍酒15克,生姜5克,葱10克。做法:老鸭宰杀去净毛爪内脏,冲洗干净。虫草纳人鸭腹内,加入酒、姜葱,隔水清蒸,至鸭熟烂,除去药和姜葱,加食盐少许。食鸭与汤,每次适量,不必多服。功效:补肺补肾。适用于肺肾两虚。症见咳嗽气喘,短气乏力,自汗盗汗,阳痿遗精。一般体质虚弱的人亦可服食。3.水晶桃材料:核桃仁500克,柿饼500克。做法:将核桃仁、柿饼放人瓷盆内,上笼武火蒸透,时时搅拌,使桃柿融化为一体,然后取出晾冷成冻,用刀切片,装人容器内。每次服3?4块,日服3次。功效:补益肺肾,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症见咳嗽气喘,腰膝酸痛。4.鹿茸虫冬酒材料:鹿茸15克,冬虫夏草10克,天冬6克,低度白酒750克。做法:先将鹿茸、冬虫夏草、天冬加工成粗末,贾容器中,加人内酒,密封,每日振摇数下,浸泡15天后去渣即成。功效:酒香味厚,补肾壮阳,养肺填精。5.猪胰粥材料:猪胰1具,大米100克,绍洒10克,葱花5克,盐5克。做法:把猪胰(或用羊胰)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猪胰放人锅内,加水约60毫升,加人葱、盐、绍洒。把盛有原料、调料的锅置武火上烧沸后,再改用文火煮30分钟至米烂即成。此粥可每日早餐食用1次,_次吃猪胰30?50克,经常食用。功效:猪胰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养肺润燥之功,此粥有_肺热、止消渴之功效,糖尿病患者宜多食。

上期我已经为大家介绍过肺吸虫病这种病了,相信大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很多人担心肺吸虫病会传染,亦或是不经意得了那怎么办呢?

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蟹、蜊蛄、沼虾、水生昆虫红娘华等可获得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由于肺吸虫卵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毛蚴,不分泌可溶性抗原,因此与血吸虫卵所致的病变不同,仅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

肺吸虫属于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是通过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螬蛄等传染,所以说是不会像普通传染病一样传染的!

(1)加强健康教育,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杜绝病从口入。

(2)控制传染源,积极治疗患者。

(3)加强粪便的管理,防治污染水源。不饮生水。

(4)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蟹(如溪蟹、石蟹等)、蝲蛄以及野生动物的肉类,不要吃醉蟹。特别要提醒家长们,要嘱咐孩子不吃生或不熟的淡水蟹和蝲蛄。

(5)肺吸虫囊蚴在70℃3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被杀死, 因此将淡水蟹或蝲蛄煮熟煮透后吃,还是安全的。

(6)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就能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肝吸虫病论文

肝吸虫可能会引发脑炎,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可能会影响你的神经,导致你抽搐,或者是引发癫痫。

可能会引发脑炎,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可能会影响你的神经,可能会导致你抽搐或者是引发癫痫。

肝吸虫病是一种以肝胆疾病为主要疾病的寄生虫病。 人们通过食用含有活的肝吸虫囊尾蚴的生的或半熟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蜗牛而感染。 该省有数百万肝吸虫患者,其中许多人因食用生鱼和生虾而感染该病。 其临床症状以乏力、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隐作痛、肝肿大、头晕等为多见。 严重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晚期变为腹水,甚至死亡。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重度感染时,才会出现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区痛等。长期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肝吸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就是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比如吃鱼生,吃未经煮熟的鱼肉,吃未经烤熟的野生小鱼。因此,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如果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都可能未杀死全部囊蚴。而鱼肉中的肝吸虫囊蚴甚至可通过砧板、菜刀、盆碟、碗筷等厨具交叉感染,然后进入人口,使人感染上疾病。 肝吸虫病其实易于防治,关键是看人们是否了解和认识肝吸虫病的危害,主动改变生吃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如果以前有吃鱼生的习惯,建议做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吸虫感染的情况,或者直接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粪检,查看是否感染肝吸虫。如果已经有感染的话,只要口服药物驱虫即可。

血吸虫病论文

写这个得时候,老师一般会先通知你们要按照他的写作要求来写。或者可以质询老师

男,1955年9月生,湖南邵东县人。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中文名曾金秋国    籍中国出生地湖南邵东县出生日期1955年9月毕业院校衡阳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湖南省娄底地区卫生学校病因病理教研组长,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讲师,中国微生物学学会会员。1977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是卫生系统的骨干教师之一。1984年承担由湖席省中等卫校"微寄"协作组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寄生虫学多选试题集》的编写工作。撰写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在1990年全省中专"微寄"协作会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湖南省娄底地区卫生学校学生蠕形螨调查研究》一文公开发表在《山西医学教育》杂志上,并被全国中等卫校"微寄"教研会第二届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评为优秀论文,《湖南省娄底地区卫生学校学生肠道寄生虫调查》一文发表在《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上。两次参加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和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习题集》的编写工作。现正在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有关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工作。[1]

要么自杀 要么喊个人把你杀了 还怕什么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