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水稻三病四虫防治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水稻三病四虫防治技术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并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我国的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是人们重要的主食之一,对其虫害的防治十分必要。本文针对水稻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当前状况下,我国水稻最为常见的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稻曲病、水稻自叶枯病以及水稻螟虫等。本文主要介绍这几种虫害的发病特点以及危害症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防止措施。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0.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尤其在水稻种植、培育上取得了突破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研究如何防治病虫害很有必要。要想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必须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将之落实到实处。即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对水稻病虫害、周围环境以及有益生物进行充分的综合考虑,并将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找出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各种防止措施,做好“预防为主”工作。同时,还需要统筹兼顾,做好综合防治工作,要尽量减小病虫害对水稻的伤害,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还应当提高其经济效益,做到高效率、高安全性。 1.稻瘟病 稻瘟病为学名,民间一般将之称作为“鬼掐颈”,它是到目前为止对水稻伤害最大的虫害病之一。 发病特点 稻瘟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三个部位,分别是苗、叶以及穗颈。下面我们对发生在这三个部位的瘟病进行分别阐述。①苗瘟:一般情况下,当水稻的苗遭受到稻瘟病的侵害时,病苗的基部发生颜色变化,主要变为黑褐色;与病苗基部不同的是,其上部往往呈现出褐色或者淡红褐色,并且处于枯死状态。当周围相对较为潮湿时,则病苗的表面上往往会附着一定的霉层,且颜色大多为灰绿色。②叶瘟:当水稻的叶受到稻瘟病的侵害时,其颜色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最外层往往表现为黄色,中央主要呈灰白色,在其最内部的部分主要呈现出褐色。而且此时叶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特点,为纺锤形。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③穗颈瘟:当水稻的穗颈遭到稻瘟病的侵害时,在病体部分呈现出褐色或者墨绿色。而且穗颈所受稻瘟病时间的长短所表现出来的病状也存在着差异,当发病早时,穗颈大多形成“全白穗”;而如果发病相对较迟,往往水稻所结出的果实不充实,而且大多呈现出吊颈的状态。 防治措施 ①一般情况下,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而且水稻的抗病能力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当水稻所受到的瘟病存在较大的差异时,菌群的生理小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此时,不同品种水稻的抗病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进行对于水稻品种的选择时,不能过于单一,应当根据市场的行情,及时进行更新,选择抗病能力相对较高的优良品种。②从市场上购回种子后,应当对种子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消毒方法为调制出1%浓度的石灰水,将种子放入其中浸泡,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强氯精对种子进行消毒。③药剂浸秧。首先要配置浸泡药液,配置方法主要如下:首先,调制出浓度为2%的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然后按照药剂50g:水25kg的比例进行调配;其次,洗净秧苗之后,将之放入配置好的药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确定,不过一般在30s左右较为适宜,浸泡之后将其取出进行堆闷,堆闷30min之后再进行摘插。④喷药防治。如果发现水稻的叶已经发病,应当立即找出其发病的中心,并及时运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l000-1500倍液进行喷液。水稻往往存在着一个孕穗破口期,在这一特殊时期,无论相应的田块是否已经发病,都应当对其进行积极的防治,防治方法主要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hm2对水900kg喷雾进行防治。 2.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民间被称作为花脚杆,与稻瘟病并列,同样是最为常见、对水稻危害较大的虫害病之一。 发病特点 当水稻遭受纹枯病侵害时,水稻表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斑,且病斑的颜色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病斑的中部呈现出灰白色,而其边缘主要为暗褐色。一般情况下,几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大斑块,大斑块的形状一般是云纹状。当周围环境较为潮湿时,病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菌丝体,而且它一般为蛛丝状,呈灰白色。 防治措施 ①要从本质出发,从根本上对菌源进行有效的清除,然后再将“浪渣”打捞出去。②对水稻进行施肥灌溉时,不能盲目,应当根据相关指导进行有效的施肥,保证其合理性以及准确性。③及时喷药:应对此种虫害病可以选取多种药剂,主要有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井冈霉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将之按照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gg~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进行喷雾。 3.稻飞虱 稻飞虱在民间被称作为“蜢子”,对水稻的伤害程度较大,主要存在两种稻飞虱,分别是白背稻飞虱以及褐色稻飞虱,前者出现在水稻的前期,后者出现在后期。 危害症状 当水稻田受到稻飞虱的侵害时,稻叶往往会发黄,并且伴随着分蘖减少的状况。一般情况下,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当危害程度较高时,水稻从基部呈现出黑褐色,然后逐渐枯死。 防治措施 首先,应当对稻田中的稻飞虱数量有所了解,当数量达到50头/百丛以上时,就可以对稻田进行用药,此时最为适宜。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的药剂主要有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4.水稻稻曲病 发病症状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 防治措施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5.水稻自叶枯病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培育,品种主要有嘉育280,皖稻61号,赣早籼40号,中优早81号等。 6.水稻螟虫 危害症状 这种害虫往往将幼虫蛀入水稻内进行取食,当水稻受到伤害时,往往表现出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以及白穗的症状。 防治方法 这种虫害较为适宜选择农业防治的方法,当然,这也需要运用药剂防治进行辅助。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齐泥割稻的方法,去除杂草。然后运用25%杀虫双粉剂/hm2拌细土撒施。 7.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稻曲病、水稻自叶枯病以及水稻螟虫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志,李桂华,辛亚丽,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7-169. [2] 邓珍,郭水连.水稻稻瘟病与气候条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2):135-136.

一、稻曲病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2、发病规律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发育产生子囊壳,壳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嫩器官。导致谷粒发生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大田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多。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药剂防治 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mL/hm2对水750kg各喷雾1次。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hm2,或18%多菌酮乳粉/hm2对水900kg.在水稻孕穗期喷雾。还可用50%DT杀菌剂/hm2对水750-1125kg,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 二、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提冰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三、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旁边,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侵入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的穗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当多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时,检查封行早的稻田.在植株下部被害的叶鞘和叶片上可以看到白色或黄褐色的网状细丝,即为稻纹枯病的菌丝,菌丝在干燥条件下窟集在一起,汇聚成白色菌丝团,结成白色小绒球,以后逐渐变硬,变成萝卜籽大小的暗褐色颗粒,附着在有病的叶鞘或叶片上。即为稻纹枯病的菌核。 2、防治方法: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25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g/hm2,对水1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四、水稻螟虫 主要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1、危害症状。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2、防治方法。防治螟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螟虫杀死。可用25%杀虫双粉剂/hm2拌细土撒施.或用25%杀虫双水剂对水900kg喷雾。 (作者单位:158307黑龙江省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八五一一分公司)

水稻根腐病的防治技术论文

主要是真菌危害根部引起的,水肥不合理,温度高,湿度大可能会加重病害。根腐病,用络氨铜,甲霜灵,乙蒜素,腐植酸铜,枯草芽孢杆菌灌根,连施2-3次,七天一次。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一、药剂防治 1.往年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田块,在水稻插秧前,用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克/亩,拌细土撒施,可杀死田间土壤中的有害真菌、细菌,减轻病害的发生基率;2.抓住适期用药,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三个容易发病阶段,结合水稻其它病害防治,兼治其它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药剂可选用氢氧化铜、中生菌素、叶枯唑等杀细菌性药剂,喷药后5-7天后再防治一次。 二、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严防深水或脱水干旱,田面保持干干湿湿,浅水勤灌,增强根系活力,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同时增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轮作、直播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主重产生原因是使用化肥过多,导致土壤通透性不好,厌氧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水稻根腐病。可以在施肥的时候减少化肥用量增加生物微肥,生物微肥丰富多种中微量元素,能提高化肥利用率,生物菌可以繁殖好氧菌,有效抑制厌氧菌,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 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与我国粮食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单产,对于稳定粮食总量有直接作用。水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品质关系甚密,本文培肥地力,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7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品质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我国有大约2/3的人口是以稻米作为主食。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了和。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和一些大城市城郊的稻田被占用,导致水稻总产量减少。

1 新世纪水稻栽培发展的目标

进入21世纪,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由单一的追求高产,发展成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一综合目标。面对新目标,水稻栽培种植技术必须要有新发展[1]。控制人口、节约用地,只能暂时缓解稻米现阶段的供需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还得不断提高稻米的单产。提高稻米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稻米总产量才是解决我国稻米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探求水稻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势必成为我国水稻栽培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就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论证。

2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培肥地力

土壤地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高地力的稻田通常能获得高产。培肥地力的主流方法是通过采用稻麦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通常的做法是在秋冬季用秸秆还田、春季施用有机肥、插秧前施用化肥的三段连续培肥法[2]。

对于育秧的秧田通常需要施用厩肥、饼肥、绿肥和人粪尿等作为底肥。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肥必须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无害化后方可施用,否则会对秧田带来较大的危害。为了加快秧苗的早期生长,施用适量的硫酸铵、尿素和磷胺、过磷酸钙等肥料,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科学浸种、催芽

通常,在浸种催芽前需要将种子置于太阳下晒1~2d。为了能去掉瘪种、黑粉病的种子,应将晾晒后的种子置于盐水中。然后,用稀释1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d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在催芽前10d左右应将种子捞起、晾干,避免消毒液对种子正常发芽造成影响。

水稻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在27~38℃。值得注意的是,早稻催芽通常在气温很低的春季,因此采用必要的保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种子破胸阶段的温度以不超过35℃为宜,催芽温度控制在25~28℃较好。在催芽的过程中,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的准则。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合理调节播期,将水稻灌浆期调节和光、温、水、肥等条件吻合,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3]。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对于增加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水稻种植的株行距控制在13cm×26cm,每穴3~5基本苗,每667m2的基本苗以6万~8万株为宜。此外,插秧的深浅应基本一致,栽插深度以2~较为合适,应做到穴正而行直、不丢穴、不漂秧[4]。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应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因施肥过多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避免因施肥不足导致减产的情况。调整肥料的结构和施用量,应遵循稳定前期用肥量,适当控减后期用肥量的总则。穗肥应以抽穗开花期追肥为主,施肥一定要准施、不可迟施,以防止出现贪青晚熟的不良现象[5]。通常来讲,优质稻品种的双季稻施肥量每667m2每季施用纯氮量应在10kg左右。基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为5:5或6:4,基肥的肥料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除了保证充足的氮素供应外,还需要配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对于提高稻米品质作用甚佳。

合理灌溉

灌溉对稻米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合理灌溉是保证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管水应遵循“薄水插秧、大水活苗、浅水分蘖、够苗晾田”的总原则。如果稻田水分不足,对稻草的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从而造成减产的局面。此外,稻田水分不足还能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从而严重影响稻米品质[8]。

病虫害防治

为了确保大米的优质无公害化,在病虫防治上应特别注意农药带来的污染。首先,应做好病虫害的及时观察,做到“有病及早治”。防治手段应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如9月中旬防治稻飞虱、卷叶螟等,应避免使用有机磷类的高毒高残留类农药,并且应保证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离收获期至少要大于35d[6]。

适时收获

收获时间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收获过早,籽粒充实不足、产量下降;收获过迟,稻米的透明度下降、垩白增加,稻米品质下降。收获期的确定有的以稻谷含水量来定,有的以穗后天数来定。对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以稻谷含水量在22%~25%时收获为宜,早稻以齐穗后25~30d,中稻为30~35d,晚稻为45d左右收获的产量和品质较好。

3 发展展望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获得高产、优质稻米的必要保证。在2013年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栽培技术的更新;应注重对现有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而不是仅仅的停留在文章中、技术规程文件上。研究新的栽培技术和推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2] 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7-117.

[3] 雷武逵.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42-945.

[4] 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71-272.

[5] 周日明.浅析施肥对水稻优质栽培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2(1):68-70.

[6]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作者简介:祝平(1977-),男,浙江海宁人,助理农艺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水稻稻曲病论文

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农科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斤/亩,三级苗用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2000年后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47篇、第一作者42篇、通讯作者10篇。主编(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翻译出版专著8部。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 1. 南方优质稻米生产技术: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 黄发松主编、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 -80119-433-O/ 2002-062. 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优质稻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 -80119-433-O/ 2002-063. 水稻杂草防除—全球综合状况(原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论文集139) 参译(第11章)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4. 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025. 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傅强、黄世文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5-036. 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 参编 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 2006-017. 超级稻栽培技术 黄世文副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6-128. 中国现代水稻 参编第13章4万字 金盾出版社 2007-019. 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810. 水稻生产100问:水稻技术100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311.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傅强、黄世文、谢茂成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9-1112.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解析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10-0413. 稻田浮萍:农业综合体系中多功能小型水生植物,原著:Ronald A. Leng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2010-06 201173.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王玲, 黄雯雯, 刘连盟, 傅强, 黄世文* 作物学报, 2011, 37(2): 263-270201072. 5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菌鉴别能力的比较 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 黄世文* 中国稻米,16(2): 36-3871. 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中国稻米,16(3): 34-3870. 水稻稻曲病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刘连盟,王玲,黄雯雯,刘恩勇,黄世文*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 353-35969.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王玲, 黄雯雯,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生态学报,201030(20): 5439-544768.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in China–1. Characterization of fungi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Shi-wen Huang, Ling Wang, Lian-meng Liu, Shao-qing Tang, De-feng Zhu, Serge Savary*(Sci) Crop Protection, 2011, 30(1): 1-967.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in China–2. Pathogenicity tests,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sease,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control options Shi-wen Huang, Ling Wang, Lian-meng Liu, Shao-qing Tang, De-feng Zhu, Serge Savary*(Sci) Crop Protection, 2011, 30(1): 10-1766. 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王玲, 黄雯雯,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23- 629200965. 水稻后期穗部病害---穗腐病研究 黄世文, 王玲, 刘连盟, 黄雯雯, 朱德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206. 彭友良,朱有勇主编,2009,7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64. 水稻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综述) 鄂志国,张丽靖,黄世文,王磊 核农学报, 2009, 23 (6): 997-100063.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 陈夕军, 王玲, 左示敏, 王子斌, 陈宗祥, 张亚芳, 鲁国东, 郭泽建*, 黄世文*, 潘学彪*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5):514-52062. 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黄世文,王全永,王玲,黎起秦 中国稻米,2009,16(6): 27-3261. 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 王玲,黄世文*,黄雯雯,刘连盟 科技通报2009, 25(5): 588-59260.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2) 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5): 48-5159.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1) 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4): 13-1658.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黄世文, 王玲, 陈惠哲, 王全永, 朱德峰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 (1): 104-10957.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 黄世文, 王玲, 黄雯雯, 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2): 55-56200856. 转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生物学性状观察及抗病性鉴定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毛建军, 邱德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1:85-8755. 土壤中有益放线菌的高效分离、筛选和生物测定技术 黄世文, 高成伟, 王玲, 王全永 植物保护, 2008, 34(1):138-14154. 纹枯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 唐绍清, 陈惠哲, 鄂志国,王磊,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2):219-22253. 水稻品种ZH5及其杂交后代纹枯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研究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 唐绍清 杂交水稻, 2008, 23(4):7-1152. 新月弯孢菌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 王玲, 黄世文*, 唐绍清, 朱德峰, 王 磊.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 (3): 257-26151. 稗草病原真菌AAE的分子鉴定及其粗蛋白诱导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王玲, 黄世文*, 王全永, 鄂志国, 王磊, 张建萍, 朱德峰, 傅强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3): 327-33050. 植物生长素对水稻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玲、黄世文*、王全永、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3, 310-31349. 新奇生物制剂对籼稻功能的影响 王全永 黄世文* 王玲 黎起秦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6: 707-71248. 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危害及防治 王 玲, 黄世文*, 禹盛苗, 许德海 中国稻米, 2008, 15(5): 65-6647. 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 王玲, 于恒秀, 黄世文, 赵志鹏, 龚志云,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29 (3): 23-27200746. 一份抗纹枯病优质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唐绍清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657-66345. 两种氮肥用量对超级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王 玲, 黄世文*, 林贤青等 植物保护, 2007, 33 (3): 76-7944. 利用啤酒和味精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上海环境科学, 2007, 26 (4):180-18443. 植物激活蛋白诱导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 王全永, 黄世文*, 王 玲, 黎起秦 植物保护, 2007, 33 (4): 20-2342. 利用工农业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浙江农业科学2007, 4: 476-48041. 工农业发酵废水生物处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23 (增刊):70-75200640. 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 玲, 黄世文*, 刘经荣, 袁翠枝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5): 42-45200539. 两株放线菌对多种病原真菌抑菌效果及发酵培养基筛选 黄世文、卢继英、王玲、黎起秦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p: 664-67038. Macro-lesions on Rice Near-isogenic Lines of Morphological Markers Enhanced Rice Resistance to Blast (Magnaporthe grisea) Huang Shi-wen, Lu Ji-ying, Luo Kun et al Rice Science, 2005, 12 (2):148-15037. HAS-1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 黄世文, 卢继英, 罗 坤等 第四届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4月, 上海36.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ctinomyces TAS-1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for Disease HUANG Shiwen, LU Jiying, LUO Ku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May 10-13, 200535. 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 黄世文, 卢继英, 赵 航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 (4): 384-38634. 沼气生产及沼肥用于水稻的现状及展望 黄世文, 廖西元 中国沼气,2005, 23 (2): 23-2633. 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研究进展及环境安全性评价 黄世文 植物保护2005, 31 (4): 5-932. 病原菌毒素与孢子协同作用防治稗草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1): 66-72200431. NTG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 核农学报, 2004,18 (6): 423-42730. 大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黄世文, 余柳青, 罗宽 植物保护, 2004, 30 (5): 5-1129. 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20 (1): 53-5628. Comparison study on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fungi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spp). Huang Shi-wen,Yu Liu-qing, Duan Gui-fang, Li Di, Luo Kuan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c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Beijing, China, May 11-16, 2004. Foreign language press,p:604200327. 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稗草病原菌产孢最佳配方培养基 黄世文, 余柳青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 (6): 493-49726. 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初步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段桂芳等 植物保护, 2003, 29 (6): 22-2625.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世文, 余柳青 中国稻米, 2003, 10(4): 32-3324. 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 原生质体制备 段桂芳, 黄世文, 颜秋生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 11 (2): 245 -248200223. 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武汉会议) 黄世文, 余柳青, 罗宽 喻子牛、陈守文主编:《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200422. 生物有机肥“肥士特”对作物产量和抗病性试验 黄世文,余柳青,等 2002年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及产品展示会,苏州,2002, 09-25-2821. 稻曲病研究进展 黄世文,余柳青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14(2): 45-5120. 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黄世文,段桂芳、颜秋生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 2(4):33-3619. 几种病原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及化学除草剂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 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2,18 (增刊): 41 -45 18. Structure and validation of RICEPEST, a production situation-driven, crop growth model simulating rice yield response to multiple pest injuries for tropical Asia 黄世文排名第8位, (Sci)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2, 153: 247 -268200117. 影响链格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黄世文,余柳青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1, 17(1):16-1916. 国际水稻所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 段桂芳、余柳青、黄世文 世界农业, 2001, 1:37-3915. Efficacy of pathogenic fungi and combination use with the herbicide to control Echinochloa crus-galli in rice field S. W. Huang, L. Q. Yu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Beijing, P. R. China, May 28-June 2, 2001.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P: 399-40514. Studies on Allelopathy of Rice (Oryza Stativa) for Barnyardgrass Control 余柳青、徐正浩、黄世文 同上, 2001, P: 198-20213. 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 黄世文,段、余等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4): 313-31712. 影响稗草病原菌内脐孢(Drechslera monoceras)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段桂芳、黄世文、余柳青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 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50-95211.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pathogenic fungi as bioherbicides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s-galli) in China S. W. Huang, A. K. Watson, G. F. Duan et al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 2001, 26 (2): 35-3610. Testing a yield loss simulation model for rice in Chinese rice-wheat system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黄世文排名第4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2001, 26 (1): 28-299. 拜田净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的互作类型研究 黄世文排名第3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20~1025 8. 好安威干拌种剂防治晚稻秧苗害虫 黄世文排名第6 植物保护, 2001,27(1): 40-4120007. 利用稗草病原菌开发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黄世文,A. K. Watson等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主编: 俞子牛(科学出版社)2000,P:260~2666.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余柳青、黄世文、徐正浩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 主编: 俞子牛(科学出版社)2000,P: 255-2595. 淡紫灰吸水链霉菌及其紫外诱变菌株用于害物生防研究 黄世文,余柳青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8(1): 79-844. Preliminary study on three pathogens with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in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Huang shiwen,A .K. Watson et al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CRRN), 2000, 8 (1): 8-93. Inhibiting efficacy of metabolites of Streptomyces lavendulohygtroscopicus and its ultraviolet induced strain on two rice diseasesHuang shiwen, Yu liuqing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CRRN), 2000, 8 (2): 5-62.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spp.) with fungi pathogens Huang S., Watson AK et al 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Conference: 31 March-3 April, Published by IRRI, 2000. P: 2001. Rice Pest Constrainst in Tropicl Asia: Characterization of Injury Profiles in Relation to Production Situations Serge Savary, Laetitia Willocquet, Francisco A. Elazegui, Paul S. Teng, Pham Van Du, Defeng Zhu, Qiyi Tang, Shiwen Huang, Xianquing Lin, H. M. Singh, and R. K. Srivastava (Sci) Plant Disease, 2000, 84 (3): 341-356

水稻根结线虫病论文

这种虫子只会在肮脏的环境生存,只要保持田地的清洁从就不会滋生。

根结线虫

症状:根结线虫病在长江流域以南普遍发生,北方保护地育苗栽培发生较重。主要发生在根部的须根和侧根上,受害根部肿起,形成不规则瘤状物,初为白色,后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破坏了根系正常功能,使地上部植株生长衰弱,造成不同程度的矮小,严重时整株枯死。

病原

本病是由南方根结线虫引起,属植物寄生线虫。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条件适宜,越冬卵孵化为幼虫,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土温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病原线虫发育快;10℃以下幼虫停止活动,55℃经10分钟死亡。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

凡易受根结线虫为害的蔬菜作物,如南瓜、黄瓜、胡萝卜等,不宜做加工番茄的前茬,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如春小麦、水稻、高粱等轮作。

(2)深翻。

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厘米的表土层中,深翻土壤可减少为害。

(3)选用无线虫土育苗。

化学防治:土壤消毒,保护地育苗栽培利用7、8月份休闲时间将棚扣严一周,用高温杀死虫卵和成虫,或在冬季将棚内灌一次冻水,不扣膜,经2个月结冰冷冻,或每平方米用爱福丁(阿维菌素)乳油1毫升处理土壤,使用时将其用少量水稀释喷在地面,立即翻入土中。

这个病被誉为“土壤中的癌症”,发生时苗子不长好多泛黄,根上起瘤,发展快,走哪带哪,几乎无药可治,通常用植物源生物农药比较靠谱,用微生物的防也行,化学类的易让线虫产生抗性,越用农残越高还越不好防。

水稻根结线虫病论文ppt

如果一块土地出现这种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先休耕一段时间,如果是大棚的话撒上生石灰,然后灌水下去,这样的话就会产生高温,然后盖上地膜采用闷棚的方法来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如果是夏天的话,翻耕然后再盖膜,利用太阳光也可以很好的杀死害虫。

线虫(nematode),又称蠕虫,是一种低等动物,在数量和种类上仅次于昆虫,居动物界第二位。线虫分布很广,多数腐生于水和土壤中,少数寄生于人、动物和植物。寄生植物的线虫可以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等。此外,有些线虫还能传播真菌、细菌和病毒,促进它们对植物的为害。

植物病原线虫一般虫体细小,圆筒状,两端尖,呈蠕虫形。多数线虫雌、雄同形,通常长为~1mm,宽为~。少数雌、雄异形,雄虫为蠕虫形,雌虫为梨形或柠檬形。线虫虫体可分为体壁和体腔两部分。体壁从外至内由角质膜、下皮层和肌肉层所组成,具有保持体形、保护体腔、调节呼吸、收缩运动的作用。体壁内是体腔,腔内充满用以湿润各种器官的体液。这种液体如同原始血液一样,供给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其中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比较发送。消化系统是一直通管道,起自口腔,经食道、肠、直肠而终于肛门。植物寄生线虫口腔内有一根骨化了的口针。口针能穿刺植物组织,向内分泌消化酶,先消解寄主细胞中的物质,再吸吮入食道。线虫的生殖系统非常发达,性的分化十分明显。雌虫有一个或两个卵巢,连接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雌虫的阴门和肛门是分开的。雄虫有一个或两个精巢,连接输精管和泄殖孔(生殖孔和肛门的共同开口)。泄殖孔内有1对交合刺,有的还有引带和交合伞等。

这种虫子只会在肮脏的环境生存,只要保持田地的清洁从就不会滋生。

这个病被誉为“土壤中的癌症”,发生时苗子不长好多泛黄,根上起瘤,发展快,走哪带哪,几乎无药可治,通常用植物源生物农药比较靠谱,用微生物的防也行,化学类的易让线虫产生抗性,越用农残越高还越不好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