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杂志周年

发布时间:

医学杂志周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航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顾问及名誉院长。学术成就: 先后创立了北京协和医院、安贞医院、邮电部总医院、浙江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专业。尤其在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包括全方位的研究及发明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术式;是我国血管腔内治疗的奠基人,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终身名誉组长;国际血管联盟副顾问和前副主席、国际脉管学院副主席及其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曾任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主席和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在哈佛、耶鲁、Johns Hopkins、 Duke和Stanford等国外60所大学作过70多次报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和专利各12项。多次在国际会诊中任主刀。于1996年、1998年、2002年、2004年分别荣获国际脉管学院、国际血管联盟、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印度总统颁发的研究成就奖、功勋奖、终身成就奖和为发展血管外科事业和亚洲血管学会的成就奖。2005年荣获《中华医学杂志》90周年纪念“金笔奖”,2008年荣获首届“吴阶平医学奖”,发表文章数百篇。 为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胃食管反流所致喉气管症候群,科学地阐述了其发生机制并于2006年建立了国际上第一家胃食管反流治疗中心,诊断及治疗的患者超过万人,并创立了系统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制度。已经发表了胃食管反流相关文章30余篇。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特长: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妇科肿瘤学界享有盛誉。1960年初即开始对宫颈癌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造诣很深;在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方面有重大改良和突破性进展。在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手术治疗 化疗及发病机制方面均有建树。手术被誉为解剖清晰、层次分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学术成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名誉总编辑,国际妇科肿瘤杂志、国际妇产科杂志中文版主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妇科肿瘤学会、瑞士妇产科学会会员。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等6项。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妇产科诊疗常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断治疗规范》等专著16部。发表医学论文120多篇。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特长: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妇科肿瘤诊治、体外药敏及肿瘤切除与整形结合方面有较深研究,开创了国内先河。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有独到见解。学术成就:中华妇科肿瘤学会妇科肿瘤疑难会诊中心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秘书长)、国际妇产科学会(FIGO)Member、国际妇科肿瘤学会(IGCS)Member。主持各类科研课题17项,其中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主编《实验外科学》、《妇产科学试题系列丛书》、《临床医学试题系列丛书》、《新编腹部外科学》等4部专著,参编《中华妇产科学》、《妇产科学》(全国规划教材第7版)、《妇科疾病的回顾、进展与展望》、《中国妇科肿瘤学》等妇科专著,并担任“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国版、“中华妇产科学”杂志等编委。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特长:心血管常见疾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快速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学术成就:中国心功能学会副主委、心脏学会常委,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心脏杂志》名誉頋问,《国际心血管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副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中英文版》等编委。1995年被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载入《Who’s Who》,1996年被载入美国《国际杰出名人录》.2005美国心律学会(Reart Rhythm Society,原NASPE)授予荣誉会员(Emeritus member)。

1981年,针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缺乏家政系(营养系)的问题,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创办人赛克勒博士在中国天津举办了国际营养会议,希望强调科学营养和预防疾病的理念。也就在那一次会议上,学医出身、英语又好的胡启民给赛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赛克勒先生出资筹建《中国医学论坛报》时提议胡启民出任总编辑。回首报社初立时,首任总编辑胡启民说:“权衡什么该登、什么不该登是最难的”。他回忆,1983年,报纸因为报道性病而被批为“精神污染”,差点“关门”。后经专家委员会证实,这些内容是从医学专业角度报道的,报社才度过了这场危机。据报社第二任总编辑张林回忆,报社初创时,第一任总编辑胡启民一个人几乎包揽了“从审稿校译到划版付印”的工作。在当时缺人缺经验的情况下,张林抱着“一定要把报纸办下去”的信念,带着3个编辑维持报纸的运转。回首当年,她提起的最多的是“艰难”二字。提起当下,她掩饰不住笑意——《中国医学论坛报》凭着快速、准确地信息传递和与国际权威杂志的成功合作,已经成为很多医师查房所用的“手册”、了解其他专业的窗口。 (1983-1990年)● 经过近3年的筹备,1983年7月10日,在卫生部和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四开八版,半月刊,发行量6000余份。报纸主要介绍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1983年10月10日,我报首次报道了“艾滋病”。1984年7月10日,包括吴蔚然、吴阶平在内的专业水平高、担负实际业务工作且外语水平较高的18名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这段时期内,报纸由半月刊变为旬刊,随后发展成周刊。发行量增加到万份。同时,报社还多次召开了各地记者会。● 1985年2月14日,第一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医师年度奖”(后更名为“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授奖仪式举行。首届奖项为心血管内科专业,评委由陈敏章、方圻等7人组成。随后每年的奖项评选都锁定不同的专业,为优秀的中青年医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报社积极开展向国际同行学习取经活动,先后派员赴《日本医学论坛报》、香港亚洲新闻社等参观、交流。1986年9月5日,赛克勒博士及夫人一行8人来华访问,就人员培训和交流、药物合作研究等进行会谈,并参加由他出资捐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奠基活动。创刊初期报社编辑部1985年设立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1988年启用至2004年的报社社址 (1991-2000年)● 1991年,报纸与《医药信息报》合并为《医药信息论坛》,1994年恢复为《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1年7月4日,报纸改为四开16版,仍为周刊。这个时期的报纸增加了5个专刊,并聘请各学科专家来主持,发展为“专家办报”。《消化专刊》、《循环专刊》、《肿瘤专刊》、《呼吸专刊》、《感染专刊》分别由王宝恩、顾复生、孙燕、朱元珏、田庚善教授主持。● 1991年,报社成功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由理事长钱信忠主持。1998年,报社在创刊15周年纪念会期间邀请各科30多位专家召开座谈会,为报纸发展建言献策。● 199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域名注册。● 在这个阶段,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8万份,并在2000年底正式增加为24个版。2001-2006年● 这个时期,专刊进一步发展,涉及学科范围更广。此外,报社还开始了与国际权威杂志的合作。2001年,报社开始与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同期翻译并刊出其中文版摘要和部分文章全文。2006年1月,报纸扩至40版。● 2002年,本报开始派记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采写现场报道,使得本报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报道更具时效性,也加深了报纸与国际医学界的联系。● 2003年4月,北京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报社策划制作了《SARS研究进展》专辑并分发相关医院,获得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专辑共出版四期,印刷4万余册。● 报社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2004年5月,报社与哈佛大学合作联合在中国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对国内医师进行有关艾滋病诊治方面的教育培训。2005年,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美国麻省医学会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2006年驻地记者会2002年开始派记者出国现场报道国际会议报社2004年新址● 2005年8月,世界著名医药产品调查与咨询公司——美国IMS公司对全国1539名医生的调查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为48%,是中国临床医生的首选专业报纸,86%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47%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专业性强。《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文章质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选题贴近临床,实用性强”的医学专业报纸。● 报社的成绩受到了国家专业机构的认可。2006年,我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举办的“2005年度(第二届)全国行业报质量检查”中取得总分第一名好成绩。2003年出版的《SARS研究进展》专辑 2007年至今● 2007年,全新改版的《中国医学论坛报》扩至44版,新创办了《循环周刊》和《疾病周刊》两个子周刊。同时,报社努力尝试扩展网络业务。2007年3月24-27日,报社首次尝试了在网站上开展关于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的现场报道,并开设了视频栏目。2008年,报纸再度改版,又增设了《肿瘤周刊》和《消化周刊》,并扩至48版。● 2007年10月,美国IMS公司再次抽查了全国1723名医生,结果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达到66%,得到了80%的临床医生的赞誉,受到了87%的临床医生的信赖。《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专注学术、博学、专业、风格鲜明、国际化”的医学专业报纸。● 2007年9月21-23日,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以及Gut 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级地震,报社组织力量连续出版了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记者去救援前线采访,还积极对灾区捐款。● 报社一直热心公益活动。2007年和2008年,张威社长两次在“六一”儿童节前带领报社员工赴云南瑞丽、陇川,看望报社资助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现已资助了52名儿童),向他们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及用于盖房的捐款。2007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等单位合办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医学杂志十五周年

李桂源,男,汉族,1951年11月生,湖南汉寿人,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病理生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和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分子遗传室主任,同时兼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湖南省高教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癌症》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肿瘤学杂志》通讯编委等职。享受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高科技863计划十五周年具有重要贡献的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1968年9月至1974年8月在湖南汉寿县城关镇工作;1974年9月至1977年12月在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8年8月至1979年8月在湖南医学院病生教研室任助教;1979年9月至1982年8月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年9月至1983年4月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病生教研室任讲师;1983年4月至1988年6月湖南医科大学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7月至1997年10月任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6月晋升为教授,1993年6月至1995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做博士后工作,1993年6月评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11月至2000年2月任湖南医科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肿瘤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5月至今任所长);2000年2月至2000年4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0年4月至现在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1981年,针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缺乏家政系(营养系)的问题,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创办人赛克勒博士在中国天津举办了国际营养会议,希望强调科学营养和预防疾病的理念。也就在那一次会议上,学医出身、英语又好的胡启民给赛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赛克勒先生出资筹建《中国医学论坛报》时提议胡启民出任总编辑。回首报社初立时,首任总编辑胡启民说:“权衡什么该登、什么不该登是最难的”。他回忆,1983年,报纸因为报道性病而被批为“精神污染”,差点“关门”。后经专家委员会证实,这些内容是从医学专业角度报道的,报社才度过了这场危机。据报社第二任总编辑张林回忆,报社初创时,第一任总编辑胡启民一个人几乎包揽了“从审稿校译到划版付印”的工作。在当时缺人缺经验的情况下,张林抱着“一定要把报纸办下去”的信念,带着3个编辑维持报纸的运转。回首当年,她提起的最多的是“艰难”二字。提起当下,她掩饰不住笑意——《中国医学论坛报》凭着快速、准确地信息传递和与国际权威杂志的成功合作,已经成为很多医师查房所用的“手册”、了解其他专业的窗口。 (1983-1990年)● 经过近3年的筹备,1983年7月10日,在卫生部和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四开八版,半月刊,发行量6000余份。报纸主要介绍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1983年10月10日,我报首次报道了“艾滋病”。1984年7月10日,包括吴蔚然、吴阶平在内的专业水平高、担负实际业务工作且外语水平较高的18名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这段时期内,报纸由半月刊变为旬刊,随后发展成周刊。发行量增加到万份。同时,报社还多次召开了各地记者会。● 1985年2月14日,第一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医师年度奖”(后更名为“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授奖仪式举行。首届奖项为心血管内科专业,评委由陈敏章、方圻等7人组成。随后每年的奖项评选都锁定不同的专业,为优秀的中青年医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报社积极开展向国际同行学习取经活动,先后派员赴《日本医学论坛报》、香港亚洲新闻社等参观、交流。1986年9月5日,赛克勒博士及夫人一行8人来华访问,就人员培训和交流、药物合作研究等进行会谈,并参加由他出资捐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奠基活动。创刊初期报社编辑部1985年设立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1988年启用至2004年的报社社址 (1991-2000年)● 1991年,报纸与《医药信息报》合并为《医药信息论坛》,1994年恢复为《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1年7月4日,报纸改为四开16版,仍为周刊。这个时期的报纸增加了5个专刊,并聘请各学科专家来主持,发展为“专家办报”。《消化专刊》、《循环专刊》、《肿瘤专刊》、《呼吸专刊》、《感染专刊》分别由王宝恩、顾复生、孙燕、朱元珏、田庚善教授主持。● 1991年,报社成功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由理事长钱信忠主持。1998年,报社在创刊15周年纪念会期间邀请各科30多位专家召开座谈会,为报纸发展建言献策。● 199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域名注册。● 在这个阶段,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8万份,并在2000年底正式增加为24个版。2001-2006年● 这个时期,专刊进一步发展,涉及学科范围更广。此外,报社还开始了与国际权威杂志的合作。2001年,报社开始与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同期翻译并刊出其中文版摘要和部分文章全文。2006年1月,报纸扩至40版。● 2002年,本报开始派记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采写现场报道,使得本报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报道更具时效性,也加深了报纸与国际医学界的联系。● 2003年4月,北京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报社策划制作了《SARS研究进展》专辑并分发相关医院,获得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专辑共出版四期,印刷4万余册。● 报社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2004年5月,报社与哈佛大学合作联合在中国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对国内医师进行有关艾滋病诊治方面的教育培训。2005年,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美国麻省医学会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2006年驻地记者会2002年开始派记者出国现场报道国际会议报社2004年新址● 2005年8月,世界著名医药产品调查与咨询公司——美国IMS公司对全国1539名医生的调查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为48%,是中国临床医生的首选专业报纸,86%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47%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专业性强。《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文章质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选题贴近临床,实用性强”的医学专业报纸。● 报社的成绩受到了国家专业机构的认可。2006年,我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举办的“2005年度(第二届)全国行业报质量检查”中取得总分第一名好成绩。2003年出版的《SARS研究进展》专辑 2007年至今● 2007年,全新改版的《中国医学论坛报》扩至44版,新创办了《循环周刊》和《疾病周刊》两个子周刊。同时,报社努力尝试扩展网络业务。2007年3月24-27日,报社首次尝试了在网站上开展关于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的现场报道,并开设了视频栏目。2008年,报纸再度改版,又增设了《肿瘤周刊》和《消化周刊》,并扩至48版。● 2007年10月,美国IMS公司再次抽查了全国1723名医生,结果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达到66%,得到了80%的临床医生的赞誉,受到了87%的临床医生的信赖。《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专注学术、博学、专业、风格鲜明、国际化”的医学专业报纸。● 2007年9月21-23日,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以及Gut 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级地震,报社组织力量连续出版了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记者去救援前线采访,还积极对灾区捐款。● 报社一直热心公益活动。2007年和2008年,张威社长两次在“六一”儿童节前带领报社员工赴云南瑞丽、陇川,看望报社资助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现已资助了52名儿童),向他们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及用于盖房的捐款。2007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等单位合办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医学杂志周年寄语

对医学新生的寄语,我跟他们讲最好就是能后悔的,赶紧后悔,赶紧回去重新念一个这个。真正念下来,你的人生一片灰暗呀,都一直重复在考试,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

黄远桂黄远桂,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1983年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89年任教授、主任医师。先后任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为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访问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兼职)。1998年批准为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导师。现任东莞康华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中文名:黄远桂职业:博士导师毕业院校:第四军医大学代表作品:《临床脑电图》事迹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曾就职于第四军医大学(即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9年,任神经内科主任、癫痫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大坂大学医学部访问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兼职教授。擅长于神经电生理和癫痫、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及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癫痫临床及发病机制和神经电生理方面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其诊治病人副射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曾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神经科学会脑电图及癫痫学组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神经内科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现任中国抗癫痫协会顾问,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森科学委员会(中国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杂志主编,《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11部杂志编委或特邀编委。主编主编《临床脑电图》、《新编神经病学》等著作,参编《现代临床医学辞典》等国内、外著作28部。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近49名。在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JMed》、《Lancet》及《中华神经科杂志》等国内重要医学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326篇,译文38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国家专利1项。曾应邀参国际会议和访问30多个国家,应邀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时,曾获WHO总干事陈冯富珍的接见。专长专长:擅长于神经电生理和癫痫、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及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等。

最近在整理往期的打假文章,打算专门整理出一个合集,排序的时候发现,部分文章序号是断开的,或是光有视频没有文字,这里专门在整理下。Q:《基层建设》是假刊么?A:是,但由于在多次曝光后已经被主办单位给注销,因而这本期刊目前到未来都不会再人,因此这篇文章我们不再重点集中于《基层建设》这个假刊物本身,而是来讲讲期刊造假的套路。一、关于《基层建设》这本假刊的相关证据。相关打假的内容,大家看这个我之前发表于2021年9月的打假视频。后期在央视报道中也出现了关于《基层建设》是假刊的证据。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只要你记住《基层建设》从始至终都是一本仿冒正规期刊出版的假刊就行。二、从《基层建设》看假刊的仿冒思路。我们要分析下假刊的仿冒套路,才能从根源上防止被假刊欺。套路一:要仿冒的刊物必须要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核实到。之前有多家自媒体机构不停在转发国家公布的非法期刊目录,但我当时就说这个目录其实对我们防范假刊意义真的不大。为什么?因为试问一本在新闻总署上没法查询到的刊物,你会去选择么?假刊要仿冒,必然仿冒的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的正规期刊,并以此为借口证明他们非法出版的假刊是真的。如果连新闻总署上都查不到,我觉得那些为假刊为虎作伥的黑中介也不会去帮忙推荐,哪怕这个假刊在新闻总署上登记的语言是维语,黑中介照样有办法能推荐,但前提必须是新闻总署可查。就像《基层建设》之前总署一直是可查,直到央视曝光后,济南军区政治部官方才发现自己所用的刊物(不确定是否正常在内部出版)一直在被盗用。套路二:正刊最好不常见或是根本查不到。如果正刊常见,那么作者就很容易发现自己,毕竟他都不需要去买一本正刊来对照就能发现刊物是假的,因为常见的正规学术期刊多半是上知网万方维普这官方数据库的,拿去对照就行。而且正刊由于对外出版和征稿,那么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刊号刊名被盗用了,最后官方可以出一个声明文件,那么的作者也比较容易发现自己。那哪些刊物不常见呢?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版语言为非汉语的刊物。比如《科学与生活》《科学与技术》《新玉文艺》《知识-力量》《健康快车》《智慧医学》等等,他们在新闻总署注册的语种就不是中文,那么作者想要对比和核实并不容易。甚至像《科学与生活》等维语期刊就根本不是学术期刊,因而也不会上传任何数据库,只是在当地发行,杂志受众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百姓。而这类刊物,你除了能在一些农牧区的期刊阅览室里面找到刊物外,基本很难在外面看到,毕竟大家也通常不会去关注一本非汉语刊物。当然目前《科学与生活》《新玉文艺》《知识-力量》这三本期刊均在互联网上有官网,或有自己的官方公众号。如《知识-力量》2.地处偏远的杂志社。这里还是要提到《科学与生活》《科学与技术》《新玉文艺》《知识-力量》《健康快车》等在新疆出版的刊物,新疆对于内地来说,比较偏远也比较陌生,像这些刊物之所以会被连续盗用刊物很多年,也是缘于此,不仅作者自己难以核实,连校方或警方也不好核实,因为他们可能就找不到相关的联系方式。3.出版范围小且一般不会被相关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这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刊物为不知名的非学术期刊。比如《未来科学家》《文学天地》《哈博士》《中国周刊》等刊物,他们均为非学术期刊,一般刊载的是相关报道或是一些散文作品之类的,他们就像读者一样,属于大众媒体,不存在学术版。而这些杂志如果被数据库收录可能会影响订阅量,因而多半你也没法在知网万方维普这些论文数据库上查到。但其既然拥有刊号,那么就有被盗用的可能性。当然有些期刊存在非学术版和学术版同时出版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私下合作的,但如果你要出版那么就必须要每年送检新闻期刊主管部门,如果不送检,那其出版学术刊这件事在国内就属于非法行为,也就是涉嫌非法出版。二是刊物为学术期刊,但发行范围很小或暂停发行。《教育考试与评价》就是这其中代表情况,他是学术期刊,也对外收稿,但只在自己的官网发行,不会上任何数据库,然后就因为外人看不到加上刊名好听就被仿冒上龙源了。三是刊物是学术期刊,但属于文摘类学术期刊。比较出名的就是《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被仿冒为《中小学教育》)《教育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被仿冒为《教育学》)等人大复印资料刊物,这类复印报刊资料类刊物就是文摘类刊物,而顾名思义,这类刊物就只会摘录其他优秀学术期刊的优秀文章,不会接受作者的直接投稿。而由于是摘录他刊文章,如果这类期刊被知网万方维普上传的话,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稿多投,因此这类期刊并不会上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只有订阅或购买才能阅读。而这也就给了造假分子以可趁之机,早在2013年,就有国内媒体揭露过有人仿冒这类刊物的情况,但长期以来屡禁不绝。四是不对外发行的刊物。比较典型的是各种军队系统的刊物,其一般由于涉密原因,不会对外收稿和发行。但目前确实有不少刊号是属于军队系统的,比如今天提到的《基层建设》,还有之前的《科技研究》《学习导刊》等等,都是不会对外收稿和发行的,这也就给造假分子提供了机会。但就像《基层建设》的仿冒者在被央视曝光被官方注销一样,大量的军方刊物在21-22年进行了调整,一些并不对外发行的或并不出版的刊物选择了注销刊号。当时帮你安排这些军方刊物的假刊编辑他们可能会欺你说因为主管主办单位调整而查不到,但实际上给大家明说,主管主办单位的调整并不会影响期刊在总署的备案信息。4.不存在的刊物。注册了连续电子期刊号的不一定是刊物,也有一些是数据库,最典型的就是知网为自己子数据库注册的一堆连续电子期刊号,而其中最为有名的两个库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这一点我们在知网的学位论文领取稿酬公告里面可以看到。换句话说,这两个虽名义上属于电子期刊,但一般为电子发行,也就是作为子数据库出现。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学术期刊—教育与社科辑》《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中学版)》《中国典型病例大全》《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中国建筑知识仓库》等等。这些均是知网注册电子期刊,而其实际是用于收录一些信息和情报的子数据库,虽然很多目前已经不再使用。而非法分子看到刊名好+主管主办单位也是知名组织,于是乎就拿来盗用出版。甚至还有黑中介假装成作者,说自己在清华大学看到过相关刊物虽然可能真的有纸质版,但那也是根据数据库收录的文章印制的早期论文检索工具书。套路三:刊名尽量好听。虽然很多会尽量找寻市面上不常见的刊物,但如果刊物的刊名好听,那哪怕知网万方有刊物,也容易被盗用,尤其是在建筑和教育两大评职称领域,会欺负在职的老师不懂得核实刊物真假而仿冒常见期刊。比如《教学与研究》,正刊是一本马克思方面的双核心期刊,结果被仿冒出来一个期刊网版。期刊网就不提了,人尽皆知是假刊网站,这是官方媒体披露过的。关键《教学与研究》不是教育专刊呀,他的那个G4其实是个美丽的错误,他是一本马克思方面的刊物,可能会收教育文章,但必然是思政教育方向的。再比如《城镇建设》,也是因为名字好听而被仿冒上了期刊网,而正刊只上万方。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甚至于有些造假者发现能被造假的刊物已经被人提前占用了咋办,他们会盗用其他刊名较差甚至盗用报纸刊号来造假,比如说前两天我们刚刚打假过的“医学前沿”,一会儿盗用《大众卫生报》的刊号,一会儿又盗用维语刊物《保健事业》的刊号。再比如《新视线》《安家》《民族文汇》就被几乎是同一波造假分子反复盗用出版了《新视线·建筑与电力》《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安家·建筑与工程》等刊物。三、从《基层建设》看假刊的推广套路一般来说假刊制造者多半不会自己做推广,因为风险太大,万一作者发现报警后可以通过溯源抓捕。而且光靠自己的力量没法推广刊物。于是乎,各种论文中介就粉墨登场了。假刊制造者们会以100-200元一版或一篇的价格分包给中介,然后中介再以400-1000元的费用推销给作者,由于费用低廉且给钱就发,深受中介的欢迎,并迎合了很多人追求低价刊物的心理。而这种情况在22年国内普刊因被整顿而大幅度涨价和提高要求后变得更为显著。很多中介说:我就算知道这些刊物是假的,我也要推荐呀,因为便宜且好过,很多代写代发的作者就等着这些刊物。而且很多假刊仿真的力度很高,被发现的几率也不大。很多作者也会被这个超低价所迷惑,进而发了假刊,甚至于有些作者看到同学发了假刊也被学校认可,自己也去选择发了假刊。这就是为什么假刊屡禁不绝的真正原因。不要妄谈什么“唯论文论”,取消了论文请问用什么更为客观来评价工作和成果?只破不立等于白建议,这也是为啥国家反复要提破除“唯论文论”和职称评价体系改革,但最后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而国家对期刊的严管,则意外导致了假刊的愈发肆虐。至少在我截稿的当下,又有更多假刊被仿冒出来,《教育学文摘》的假刊尚未被消灭,而更多像《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这样的假刊又扑面而来。更多打假文章可参考另付往期期刊打假链接学术期刊打假1:《基础教育课程》(中刊网版)学术期刊打假2:《教育学文摘》(中刊网版)学术期刊打假3:期刊网版《中国科技信息》鉴定网络热门虚假期刊之5小心!你发的《教学与研究》可能是假的!知网出版的期刊上龙源?,你胆子咋恁大呢?——揭露盗版刊物《教育与社科辑》假刊揭露⑦《教育学》系列假刊(正刊从不收作者直接投稿)假刊揭露⑧最奇葩的盗版刊物——《青年文献理论研究》假刊揭露⑨低价好发的清华大学主办期刊是真的么?假刊揭露之⑩总署备案语种不是汉语的刊物能出版全汉语期刊么?当然不能!事关《科学与生活》《科学与技术》《新玉文艺》的真假。假刊揭露11:《科协论坛》是假刊么?早已休刊切勿发表假刊揭露12:《中国典型病例大全》《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一定为假刊假刊揭露13:《科技信息》2019年后从未复刊收稿,官方已经打假并注销刊号假刊揭露14:《教育考试与评价》未收录任何数据库,且免费发表假刊揭露15:《双语教育研究》正刊不上任何数据库,且不收费。假刊揭露16:《科学家》杂志官方声明,目前不收论文且不会收论文版面费!刊物打假17:又是只上龙源,就连中国知网知名的《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都没能幸免被盗用刊物打假18:不好意思,“教育学研究”你把别人的刊号写错了刊物打假20:龙源假刊“信阳师院学报”——利用登记错误来造假刊物打假22:《中国建筑业年鉴》哪里会有学术版期刊打假23:《中国建筑知识仓库》——又是盗用知网子数据库名称刊号的假刊刊物打假24:《科学与生活》严正声明——从未出版汉语刊物对外经贸大学证实:收论文的《科技信息》《科技新时代》《安家建筑与工程》《中国教工》均为假刊!!!学术期刊打假26:中国期刊网版《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期刊打假27:只上龙源的《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学术期刊打假28:《智慧医学》从无中文版!另外如需要靠谱的推荐,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确保你不会被假刊欺!

中华医学杂志105周年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杂志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医学杂志十周年口号

-多子多孙多福寿多产多销多收益三立车灯上好车灯提亮照度聚焦光明拥有三立拥有前程岂止锦绣康庄人生-三立十周年上下喜开颜辛苦十春秋脑汁加热汗增几多新款产无数惊艳获空前效益岂小康超前-

1、*年,风雨同舟,你我同相伴;下一个十年,一路倾心,风景会更美2、热烈庆祝XX公司成立十周年3、*年同风雨,全员共欢腾4、时光如水,忆往昔峥嵘岁月;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5、奋力拼搏、精益求精,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增光添彩6、贺庆*年,织得一片山川秀;祝愿四方,绣出满目中华红7、*年辉煌,宏图大展8、XX*年,我有未来9、铸产品、铸精品、铸人品,用株机精神铸就公司发展新辉煌10、张灯结彩欢庆*年,齐心协力共谱新篇

周年庆典标语有:

1、十五周年,风雨同舟,你我同相伴;下一个十年,一路倾心,风景会更美。

2、张灯结彩欢庆十五周年,齐心协力共谱新篇。

3、XY公司十五周年同风雨,全员共欢腾。

4、时光如水,忆往昔峥嵘岁月;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

6、贺庆十五周年,织得一片山川秀;祝愿四方,绣出满目中华红。

7、XY公司十五周年辉煌,宏图大展。

8、贺庆XY公司十五周年,织得一片山川秀;祝福四方,绣出满目中华红。

扩展资料:

标语是指: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标语既有公文语体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既能在理智上启发人们,又能在情感上打动人们,肩负着“社教”的使命,在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中,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春联:金鸡交好卷 犬吠佞人丧胆 黄犬送佳音 鸡鸣玉宇生辉 金鸡献瑞钦郅治 犬效丰年家家富 玉犬呈祥展宏猷 鸡鸣盛世处处春 鸡岁已添几多喜 龙翔华夏迎新岁 犬年更上一层楼 气搏云天奋犬年 鸡声笛韵祥云灿 鸡去瑶池传喜讯 犬迹梅花瑞雪飞 犬来大地报春意 犬吠鸡鸣春灿灿 金鸡报捷梅花俏 莺歌燕舞日瞳瞳 义犬迎春柳色新 国富民强缘改革 辞旧灵鸡歌日丽 鸡鸣犬吠报升平 迎新瑞犬报年丰 鸡追日月雄风舞 当于鸡鸣常起舞 狗跃山河瑞气生 莫为狗苟总偷安 鸡年利事家家乐 戌犬腾欢迎胜利 犬岁发财户户欢 酉鸡起舞庆荣归 犬画红梅臻五福 鸡为岁归留竹叶 鸡题翠竹报三多 犬因春到献梅花 九州日月开春景; 子夜钟声扬吉庆; 四海笙歌颂狗年。 狗年爆竹报平安。 店名:衣拉客留得华,大辫烧烤.易拉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