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怎么购买

发布时间: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怎么购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大概7天左右。

本书主要讨论了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主要包括儿童焦虑障碍、抑郁性情绪障碍、强迫症、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并结合案例分析了这些障碍的特点、成因、鉴别诊断标准,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

本书可供父母、教师、儿科医生、儿保医生等关注儿童心理卫生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陈一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儿童心理治疗师,督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委员,《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委。完成省、市课题5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主编与参编书籍15本,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临床医学杂志怎么购买

现代医药联系方式: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地址:郑州市河南医科大学南院内。电话: 邮政编码:450052

我给你推荐一本版面费和影响力都过的去的一本杂志《健康必读》,如果用来做评职来用肯定没有问题。如果医院没有特别的要求,我们一般都在这本期刊上发表的。

一、 zq53707017提供的,有几个假杂志,当心! 二、先看看这里,不要上当: 假杂志吧 三、以下为你所述的部分正规杂志联系方式: 1、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地 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邮政编码: 11000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网 址: 2、《浙江医学》编辑部 地 址: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邮政编码: 310003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3、《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 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省医科院内 邮政编码: 310013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4、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编辑委员会 地 址: 杭州市中河北路83号茂泰世纪大楼9FA9 邮政编码: 310003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5、编辑单位: 上海医学编辑委员会 地 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邮政编码: 20004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6、编辑单位: 《北京医学》编辑委员会 地 址: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邮政编码: 100005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7、编辑单位: 《重庆医学》编辑部 地 址: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邮政编码: 40001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医学期刊很多啊,最好具体说明需要什么领域的期刊。《国际临床医学》这本期刊有知网检索,领域宽泛,属于月刊。刊号:2158-2882。详细信息可以再去查一下。

订购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是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未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暂不是核心期刊。《精神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编号G953-2007),是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专业期刊之一。《精神医学杂志》以“面向临床,质量第一”为办刊宗旨,着重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突出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面向全国各层次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工作者,以精神科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学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学科人员为主要对象。

数十家公司邀请顾客用棉签拭脸颊,吐痰到试管中,找出适合他们的抗抑郁药。

他们的产品-药物基因组测试-目的是根据抑郁症患者的基因组成预测他们对药物的反应,避免他们在选择抗抑郁药时经常出现的反复试验。一些公司,如颜色基因组学,要求医生下令进行检测。但许多测试产品可以由消费者直接订购。少数已经通过了FDA的批准。

虽然精神病医生看到了这些测试的潜力,但许多医生警告说,市场上的这些测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说,数百个基因可能会影响抑郁症,而且缺乏研究证明这些测试的益处。

相关:我做了9个不同的商业DNA测试,得到了6个不同的结果

抑郁症是美国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2017年,估计有1730万美国成年人至少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抑郁发作,这意味着他们的情绪低落,以及《精神病诊断圣经》(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中概述的大多数相关症状至少持续了两周。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Health)称,大约一半的人接受药物治疗。

,但在最佳情况下,普通抗抑郁药可能需要6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见效。更常见的是,患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尝试几种药物,其中一些药物会下降,另一些药物的剂量会慢慢微调,在医生的指导下测试治疗组合。同时,这些人可能会遭受不愉快的副作用,如口干和体重增加。大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对治疗有抵抗力,这意味着他们尝试的药物都不能缓解症状。

基因测试公司,如神经药剂师和基因视力公司,承诺以几百到几千美元的价格排除猜测,据《 *** 》报道,

类似于用于评估癌症风险的基因测试,这些产品扫描的基因可能改变人体处理抗抑郁药物的方式。一些测试寻找影响药物代谢速度的基因变异,被评估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或者他们是否有可能有任何反应。其他的测试则着眼于影响药物如何通过血脑屏障传递到靶点的基因。

相关:7种疾病,你可以从基因测试

中了解基因CYP2D6和CYP2C19,这些基因编码有助于药物分解的肝酶,有最科学的证据支持他们的使用,以指导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这些基因的知识已经形成了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协会推荐的处方指南。)

的益处尚不清楚,但尽管癌症风险可能受到少数关键基因的严重影响,抑郁症可能涉及“数百或数千个基因,没有一个基因决定大部分风险,”Bruce Cohen,麦克莱恩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

“这些基因变异对药物代谢或药物效应的影响远小于饮食、年龄、某人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甚至肠道细菌数量等因素,”科恩说。以前,一些科学家估计一个人的基因可能会导致但据为《观察》杂志撰文的精神病医生说,他们大约有40%的抗抑郁反应,但其他人把这个数字放在了接近2%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FDA的批准仅仅表明这些测试测量了他们声称的基因变体,而不是使用这些测试的结果会导致更好的病人结局,它总结了医学专业人员的最新医学发现。

需要更大的研究和更先进的分析模型来精确定位相关基因,并实际确定它们在临床上的用途,精神病医生说。

2017年在《临床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评论发现了五个小问题,由行业资助的研究,其中药物遗传学测试改善了患者的康复。但其中三项研究规模较小,没有将结果与未使用药物遗传学试验的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一项随机、双盲研究(意味着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是否使用药物遗传学测试来指导药物治疗决定)显示,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第二项研究没有实际报告医生如何或是否使用遗传信息。其他几项荟萃分析也未能支持使用基因测试有助于指导抗抑郁药的选择和治疗的说法。

就上市了,但在过去5年里却大受欢迎。而患者们也不断询问他们。

“在精神卫生保健消费者中,对这些测试的热情似乎比在提供者中更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 in Canada)研究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理学的查德·鲍斯曼(Chad Bou *** an)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Live Science)但理想情况下,这些测试将被命令和解释与卫生供应商合作,”鲍斯曼说他说:“这些测试是为了增强而不是取代良好的临床判断。更多的专家也加入了他们自己的评论。”2018年4月,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研究委员会概述了现有测试的局限性,确定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它们的广泛使用。六个月后,FDA发布了一项关于使用“声称能预测特定药物反应的基因测试”的警告。该机构警告说,市场上的许多测试都没有获得FDA的批准,特别是针对抑郁症药物的测试,声明“DNA变异与抗抑郁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从未建立。”

FDA从那以后开始打击销售未经批准用途的基因测试的公司,如Inova基因组实验室,该实验室在2019年4月收到了该机构的警告信。

在这一点上,抗抑郁药有效性的基因测试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它们实际上帮助患者选择了正确的治疗方法。除此之外,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测试可能给脆弱的人带来错误的希望。但是药物基因组测试的时代刚刚开始,精神病医生预测,如果有更多的研究,他们可能有一天会指导临床决策。

“今天的测试代表了这个快速发展领域的早期,”Bou *** an说随着证据的不断完善,测试也将不断完善。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于1999年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临床医学杂志购买

你说的是核心期刊的?看你的需要来投稿吧

临床医学进展啊,护理学这些都是

是什么类型的?一般是有分普刊与核心的 普刊像《医学信息》,《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现代医生》《中国当代医药》《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核心《西部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实用癌症杂志》都是可以的,还有不懂的也可以跟我们精品书厢了解下

普刊:《国际护理医学》《国际临床医学》《国际医药探索》国际刊(知网,维普收录)《光明中医》《当代医学》《国际感染病学》《当代医药论丛》《名医》《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等等这些都挺好发的,私信可以安排

上海精神医学杂志购买

要为夏天选一种代表性的食物,麻辣烫绝对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便宜、好吃,谁不喜欢呢?不过,最近一则新闻提到,有人因为经常吃麻辣烫染上了麻烦。变得情绪低落,没有胃口吃饭、体重疯狂下降,连月经周期也出现了异常,停经数月。[1]

医生说:“你这是患上了厌食症。”

那么,麻辣烫和厌食症之间,有没有关联呢?

广义上的厌食症,指所有原因引起的进食障碍。比如有的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以后,因为药物作用,没有胃口;有些小朋友在断奶后,不想吃东西,可能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2]也可能是血铅水平异常[3]。

对于原本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厌食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一个是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一个“厌食”、一个“贪食”,看上去截然相反,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这两病是一种疾病的不同类型,甚至有人提出,神经性贪食症是神经性厌食症的后续。[4]

神经性厌食症的历史非常古老,早在1689年,就有医生记载。一个18岁的女孩,因为过度忧虑和担心,出现进食障碍,出现了月经不调的症状。[5]其后,相关病例零散出现。不过,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这种疾病才真正引起医生们的重视。

目前认为,神经性厌食症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而且,这种体重损失,是由患者故意引起的,比如回避某些可能导致肥胖的食物、自我诱发呕吐、过量运动等。[6]

因为体重的大量损失,患者可出现低血糖、血压偏低、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症状;由此引发的内分泌异常,对于女性,表现为停经,对于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和阳痿。[7]假如症状持续,患者可能“触底反弹”,一边暴饮暴食,另一边,用催吐、利尿、间歇禁食等手段,控制体重,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状态,这就是神经性贪食症。[6]

虽然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一些内分泌方面的异常,但是普遍认为,这种病由心理因素引起。

在国外,“肥胖恐惧”一直被认为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由于无处不在的“苗条美”宣传,患者对于自己的体重,有着异常的预期。经常认为“我太胖了”、“我不想继续变胖”。[8]因此,女性常常成为神经性厌食症的受害者,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对形体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如舞蹈、表演、模特,发病率尤其可怕。

(法国模特,从13岁起就为厌食症苦恼,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国内研究表明,中国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一半以上的患者,从未表现出对肥胖的恐惧,而是以“无胃口”、“不饿”等理由拒绝进食;另一方面,工作变动、学业紧张等有可能增加精神压力的生活事件,对患者有很大影响。

对于神经性厌食症,强调心理治疗,在医生和家人的密切配合下,纠正患者不合理的饮食观念;假如症状加重,心理治疗明显无效,可以考虑用药物改变患者紊乱的饮食习惯,增加其体重,改善抑郁、闭经等症状。[9]

平心而论,麻辣烫并不算健康食品。食材、器皿,都有被污染的可能;大量摄入盐分、肉类、油脂,也确实对身体不好。但是,这些和厌食症没有什么关系。这个黑锅,人家是不背的。

---------------------------------------

参考文献

[1] SINA_MOBILE. 天天吃麻辣烫4个月!27岁白领竟得了这种病,暴瘦整整40斤!医生:再吃要人命[EB/OL]. (2017-04-17)[2017-04-22]. .

[2] 高鹏翔.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和临床治疗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16): 250–250.

[3] 曾国章. 厌食症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27): 3840–3841.

[4] 张大荣, 沈渔村. 进食障碍概念的演变及病因学研究进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7(1): 7–10.

[5] 牟志伟, 林冰. 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与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2): 110–111.

[6] 武萌, 武成莉. 进食障碍影响因素的探讨[J]. 社会心理科学, 2006, 21(4): 89–92.

[7] 蒲素, 李宏亮. 神经性厌食症 5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05, 8.

[8] 陈珏, 张明岛, 肖泽萍. 神经性厌食症的社会心理因素[J]. 上海精神医学, 2004, 16(5): 298–300.

[9] 张小小, 孙伯民, OTHERS.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3, 40(3): 182–185.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都需要写论文,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为参考文献而烦恼,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育类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明:《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英]佩恩:《叙事疗法》,曾立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包涵、郑田伟:《国内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小议》,《社会发展》2012年第24期.

[6]吴熙娟:《熙娟叙语一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版.

[7]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8]平正、欧阳文珍:《儿童创造力发展支持性因素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92-94页.

[9]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中学学生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亮、赵旭东、缪绍疆:《后现代主义下的叙事治疗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第4期.

[1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施铁如:《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13]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之友》2008年第4期.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陈设立:《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美]罗伯特·D 帕特南着:《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陈设立:《长宁终身学习实践与思考2012》,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何传启:《公民意识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季国强:《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上海髙等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版.

[6]王林兴:《浦东新区社区教育实验报告选集(三)》,浦东新区社区指导中心2009年版.

[7]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韩子荣、连玉明:《中国社区发展模式--学习型社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9]张恒山:《卢梭与〈社会契约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美]彼德·圣吉、阿特·克雷纳、夏洛特·罗伯茨等着:《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