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棉花腿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棉花腿医学论文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医学知识的?有没有想过,为了学习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人们做过哪些医学实验吗?历史证明,事实发生过的事,真的比小说更精彩,为了取得重大医学进步,过去的生活可能是一个痛苦和恐怖的经历。向那些勇敢的男性和女性致敬,他们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医学上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过去的医学治疗在现在看很可怕,以至于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寻求一些被证明危害更大的“奇迹般的治疗方法”——比如在20世纪之交风靡一时的含镭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人类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这些开创性的实验人员,都把病人当作小白鼠。

为了证明黄热病不具有传染性,斯图宾斯吞下了呕吐物

斯图宾斯·弗尔斯不仅有一个出色的名字,而且还有一个使命。1802年,当他写医学论文时,弗尔斯提出一个理论,即黄热病不具有传染性。现在,我们可能知道黄热病是通过蚊子或血液传播的,但在1802年,黄热病被认为有高度传染性,人们相信即使是受害者的床上用品也会传播疾病。

菲尔斯不这么认为,所以,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他做了一些医学史上最令人反感的自我实验。当和受害者一起躺在床上时,吸入他们呼出气体后,并没有传染给他。之后,弗尔斯将其提升了一个等级。

他把这种病的症状——黑色的呕吐物涂在他割开前臂的伤口上。他还把黑色的呕吐物揉进眼睛。当这些都不起作用时,他直接将黑色呕吐物变成药丸,吞咽了下去。

尽管有这些是令人作呕的实验,但他并没有被感染,而且他这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凯尔格伦和刘易斯发现,当你把电穿过骨头时,骨头会感到疼痛

理解疼痛的历史,是漫长的。为了真正理解事物的感受,几个世纪以来,自我实验者一直在用各种复杂的方式来伤害自己。英国医生和研究人员乔纳斯·凯尔格伦(Jonas Kellgren)和托马斯·刘易斯爵士(Sir Thomas Lewis)在20世纪30年代彻底记录了他们的方法。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给自己注射了上千次疼痛的化学物质,测试肌肉、肌腱、软骨和骨骼,以研究疼痛是如何表现的。

由于不满足于注射的痛苦,凯尔格伦决定找出骨头内部的疼痛感。在对皮肤和骨骼进行麻醉后,他用一根金属丝穿过他的胫骨。事实证明,虽然坚硬的骨头本身感觉不到疼痛,但骨头内部的海绵状骨松质却感觉不到疼痛。凯尔格伦解释道:

“当金属丝穿过致密骨时,我感到了震动和压力,但没有疼痛……但是当金属丝进入柔软的骨松质时,疼痛感就增加了。”

尽管疼痛难忍,但他们坚持了下来,他们的许多发现仍然影响着现代医学。

喝霍乱来证明一种理论,是不明智的自我实验

在19世纪末,霍乱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条件差的城市里,霍乱是由不安全的水和人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传播的,霍乱的爆发很常见而且致命。值得庆幸的是,马克斯·约瑟夫·冯·佩滕科弗(Max Josef von Pettenkofer)和他确信,引起霍乱的细菌本身,不足以引起疾病。

佩滕科弗认为不讲卫生是感染霍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爱干净的人在摄入细菌后不会生病。他非常肯定,于是在1892年,他获取到了这种细菌,并喝下了一大杯。

大家都看得出来,佩滕科弗病了。然而,他所感染的霍乱是相当温和的,正因为如此,佩滕科弗相信这证明是正确的。说句公道话,他“保持卫士/不喝脏水”的想法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喝霍乱细菌也会导致霍乱。

一名男子吃了死人肠道里的蠕虫,以了解寄生虫的传播

乔瓦尼·格拉希是一位从事寄生虫学研究的意大利医生。在1878年进行尸检时,他发现尸体的肠子里充满了绦虫卵。然而,他不像普通人那样害怕地退缩了,格拉希看到了研究绦虫传播的机会,除了他自己,谁更适合测试这个呢?

于是,在确定自己没有感染寄生虫(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检查自己的粪便)之后,他吞下了虫卵(提醒一下,他是在一具尸体的肠子里发现的),然后等待。果然,一个月后,格拉希开始感到肠道不适,并在自己的粪便中发现了虫卵。现在,他知道蛔虫是通过感染的粪便传播的,而他的肠道里充满了这些粪便。这真是值得庆祝的成功。

桑托里奥·桑托里发明了一个秤,用来测量他的粪便

桑托里奥·桑托里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生理学家,他决心要弄清楚自己黑暗而神秘的身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桑托里奥决定一丝不苟地记录所有进出他身体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磅秤,叫做“称重椅”,他可以坐在上面,工作,睡觉,同时称他自己,以及他吃下的所有食物。他意识到出来的东西比进去的要轻得多,但他的体重并没有增加。这让他很困惑,但桑托里奥提出了一种解释,他称之为"无感觉的汗水"也就是说,我们不断地出汗,把未察觉到的湿气蒸发掉了。

桑托里奥的实验持续了30年!30年来,他一直在称粪便的重量,结果却得到了和我们一样的结论——进人体内的比出体外的多。

一位医生发现六个月只吃奶酪、饼干和啤酒对身体不好

在长途航海的时代,坏血病对水手和乘客都是一种威胁。由于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的症状包括虚弱、牙龈疾病、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最终的死亡。伤口愈合和维生素C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位名叫约翰·克兰登的年轻外科医生在1939年提出的假设。

为了证明坏血病与维生素C水平有关的假设,克兰登需要诱发人体缺乏维生素C,他认为最好是用他自己的方法。除了奶酪和饼干,他什么都不吃,并决心坚持到症状出现为止。不出所料,19周后,除了奶酪、饼干、啤酒和糖什么都不吃,对身体造成了可怕的伤害。例如,在132天的研究中,克兰登注意到他的皮肤异常粗糙,血液从他的毛囊中流出。

在经历了18个星期的极度疲劳,和担心的同事在食堂给他留下了几杯橙汁后,克兰登的身体最终崩溃了。医生很快给他注射了1000毫克维生素C,之后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然而,尽管他似乎表明缺乏维生素是伤口愈合不良的一个原因,但他不能肯定到底是不是维生素C治好了他,因为在实验的那个时候,他缺乏很多不同的维生素和营养。

约翰·亨特因给自己的婴儿制造器,注射脓液而患上了淋病

约翰·亨特是英国摄政时期一位受人尊敬的解剖学家和医生。他的实验带来了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巨大的外科技术进步。

然而,亨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他认为淋病和梅毒是同一种疾病,只是处于不同的阶段。性病是当时最大的威胁之一,而伦敦,有成千上万的妓女。亨特对自己的理论深信不疑,甚至给自己的同伴注射了性病。他需要一个他肯定从来没有过这两种情况的人,而他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自己。

亨特从一个淋病感染者身上提取了脓液,并注射到自己体内。之后亨特便患上了淋病。后来,他又患上了梅毒。理论被证明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亨特从一个既有淋病又有梅毒的人身上吸取了脓。多年后,事实终于证明这种混淆是错误的。梅毒和淋病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约翰·亨特毫无理由地得了这两种疾病。

一些医生试图通过将癌症注射到自己体内,来确定癌症是否具有传染性

“癌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医生们好几个世纪。生长出来肿瘤看起来会非常令人担忧,就像任何疾病一样,人们担心它可能会传染。

18世纪晚期,英国詹姆斯·努斯医生冒着生命危险来测试癌症是否会传染。他将一些癌变组织植入自己的前臂。尽管有局部的肿胀,但伤口愈合得很好,努斯也没有得癌症。

努斯博士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在法国,路易·阿利伯特(Jean-Louis Alibert)医生也在向体内注射癌细胞液体,以测试反应,这次是一名乳腺癌患者。除了一些炎症,他也没有受到影响。因此这证明,癌症确实是不会传染的。

纳撒尼尔·克莱特曼让自己保持不睡115个小时,是睡眠科学的先驱

纳撒尼尔·克莱特曼是一位著名的睡眠学者。正是因为他和他20世纪中期的实验,我们才了解了快速眼动睡眠和昼夜节律。克莱特曼曾经做过一次剥夺睡眠的测试,强迫自己保持清醒115个小时。有一次,他陷入了深深的幻觉,突然说:“那是因为他们反对体制。”当被问及为什么会这样说时,他回答说,他相信自己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工会的对话。

1938年,为了研究生物钟,克莱特曼在一个没有光线的洞穴里呆了32天。他希望在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水平下,他的生物钟可以被重新训练成28小时,而不是一天24小时。尽管在黑暗中生活了32天,他还是确定他的生物钟是无法被训练的。然而,他的助手成功地重置了他自己的生物钟,所以在洞穴里至少一个月并不完全是浪费时间。

奥古斯特·比尔让他的助手给他的脊椎注射可卡因

脊髓麻醉是一件你绝对不希望出错的事情。现在,想象你是第一个尝试这个的人。而奥古斯特·比尔就是那个第一个真实尝试过的人。1898年,他发明了一种方法,将可卡因注射到脊柱内的脑脊液中。在六个病人身上试验过之后,他们抱怨有很多痛苦的副作用,比尔决定在自己身上试验。

助手曾试图给比尔的脊柱注射麻醉,结果手术出了问题,在他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洞,脑脊液漏了出来。贝尔泰然自若地转过身来,助手吓的站了进来。之后,奥古斯特并不像他看上去那样乐观:麻醉开始生效后,助手用脚踢他小腿,在他敏感的部位敲打他,来测试麻醉的强度。而成功麻醉后没有任何感觉。

一位澳大利亚生理学家吞下了细菌,想看看它们是否会导致溃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胃溃疡的原因被认为是生活方式产生的,比如压力和咖啡。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它们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证明这一点。

马歇尔甚至没有告诉他的妻子,就吞下了细菌,等待着。三天后,他开始呕吐,并有他妻子所说的“腐臭”味道。两周后,活组织检查证实,细菌已经感染了他的胃,他得了胃炎,并可能导致溃疡。这是另一个成功的自我实验。毫无疑问,他和他的伴侣2005年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痛苦。

弗雷德里克·霍尔泽尔吃砂砾、锯屑、钢球轴承、羽毛、棉花和许多其他东西,来理解消化

弗雷德里克·霍泽尔把自己的肚子当垃圾桶一样对待。作为一种极端的减肥技巧,他会吃一些通常不被认为是食物的东西,包括锯屑、棉花、羽毛、软木塞——任何无热量的东西,只要能填饱肚子但不能真正给他提供营养。后来,在20世纪20年代,他将这一能力用于研究非常规物质的摄入速度,测试它们通过他消化系统的速度。

霍泽尔了解到,沙砾需要52个小时才能穿过他的肠子,钢珠轴承需要80个小时,而金丸则需要22天。最短时间是一根毛线,只花了一个半小时。然而,这种对吃不能吃的食物的狂热,让霍泽尔非常瘦,而且营养不良,所以这里建议暂时不要去五金店去减肥。

为了证明黄热病不具有传染性,斯图宾斯吞下了呕吐物。他把这种病的症状——黑色的呕吐物涂在他割开前臂的伤口上。他还把黑色的呕吐物揉进眼睛。当这些都不起作用时,他直接将黑色呕吐物变成药丸,吞咽了下去。尽管有这些是令人作呕的实验,但他并没有被感染,而且他这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桑托里奥·桑托里发明了一个秤,用来测量他的粪便。桑托里奥的实验持续了30年!30年来,他一直在称粪便的重量,结果却得到了和我们一样的结论——进人体内的比出体外的多。

这是什么的专业术语面相吗?走路不稳像踩在棉花上?

1. 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世界是由美丽的生命组成的。人有生命,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的一名女教师,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刹那间张开双臂,把正在过马路的学生奋力推向路边,“嘭”的一声巨响,她倒在25米之外的血泊中…… 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无时不在谱写着生命之歌:精心哺育我们的老师,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为你日夜操劳的爸爸妈妈…… 不知你是否见过悬崖上的青松,石缝中的小树,一棵棵茁壮成长。它们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任严寒酷暑,任风欺雪压,却顽强地向上生长…… 或许你在报纸上看过这条消息:一只生命垂危的小猫被送进了诊所。经过检查,医生如此描述了小猫的病情:“左眼撕裂,眼睑发炎,中枢神经受损,半身几乎瘫痪。”然而谁能想到,这竟是几个小学生的“杰作”!小猫被发现时,正被几名身穿校服的小学生玩弄着,它痛苦地喵喵直叫,幸亏被人救起,才逃脱厄运…… 面对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把你的感动,你的惊叹,你的愤慨写下来吧,表达你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抒发你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生命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让我们都来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我们独特的生命,用爱与坚强去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2.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3.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爻隽嗣��袄纯床〉娜寺缫锊痪�S捎诰�?吭诼忠紊细�丝床。��睦呒渖窬�芑岣械骄缌业奶弁矗�棺瞪踔镣淝�闪恕癝”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棉花枯萎病论文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种植期的一种常见病害。病原为一种真菌,名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主要危害棉花的维管束等部位,导致叶片枯死或脱落。根据其危害位置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专门名称来分别细指。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药剂或者种植管理等方式来防治。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种植期的一种常见病害。病原为一种真菌,名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主要危害棉花的维管束等部位,导致叶片枯死或脱落。根据其危害位置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专门名称来分别细指。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药剂或者种植管理等方式来防治。

在棉花生产过程中,棉枯病的发生很难治愈,是一种防止棉花生产的毁灭性疾病,因此被称为棉花的 "癌症",该病是由镰刀菌的枯萎专化(型)菌感染引起的,该病在世界各大植棉区均有发生,早在1892年,棉枯病就在阿拉巴马州被发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到美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

1934年,江苏南通的棉枯病首次在我国发生,随后开始在我国蔓延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初,棉枯病在我国仅在陕西、山西、江苏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病的蔓延危害更加严重,各棉花种植区都有该病发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该病已在陕西、四川、江苏、云南、山西、河南等省造成严重危害,给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棉花镰刀菌枯萎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预防和控制方法。保护无病田;由于该病传播速度相当快,为防止病原体进入无病田,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种子在病区传播,建立供种基地并离田,就地培育无病改良品种及时消灭病斑;加强棉田管理,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对病田的棉籽要进行高温处理,不能留作种植用。棉花收获后,要及时清理棉田,将江明珠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对棉田长期受害的麦类作物,力争做到当年发现当年消灭;有条件的可进行土壤灌浆消毒,预防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常用药剂有以下几种。

溴甲烷;将受灾棉田土壤翻松、整平并覆盖地膜,每亩用20公斤溴甲烷熏蒸15天,再揭开地膜7天,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枯萎病和其他有害生物苦参碱;在受灾棉田每平方米开25个孔,间距20cm,孔深15cm左右,每孔灌5ml,需盖土10天后,翻土整地,使残留气体挥发,该方法的使用杀菌比较彻底,但该药含有剧毒,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使用,成本比较高。

症状表现就是棉花会出现枯萎,棉花的枝干会出现枯死,棉花也会出现发黄的情况,棉花的长势也会受到限制。防治的方法就是在种植棉花的时候,对棉花的枝干进行防虫害处理。

棉花黄痿病论文

棉花黄萎病由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和黑白轮枝菌()引起,二者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我国主要是前者。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130μm,呈轮状分枝,每个孢子梗有3~4个分枝,分枝大小~μ~,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μ~μm。孢壁增厚形成黑褐色的厚垣孢子,许多厚壁细胞结合成近球形微菌核,大小30~50μm。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特征性的培养性状。空气干燥时,孢子在瓶梗末端聚集成堆,空气湿润时,则形成孢子球。

棉花黄萎病菌变异性较大,存在着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菌种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美国曾报道有2个生理小种:T-9菌系(致病力强、落叶型)和ss-4菌系(致病力弱、非落叶型)。T-9菌系的致病力比ss-4菌系强10倍以上,可引起棉株大量落叶,在℃下每升含血根碱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蓝色焚光,而ss-4菌系则生长缓慢,无荧光反应。前苏联报道有3个生理小种:0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弱,1号生理小种致病力中等,2号生理小种致病力最强。我国根据来自8个省(自治区)的10个菌系对3大棉种的9个品种(中棉石系亚1号、海岛棉8763-衣、中海130、陆地棉632-124、8004、Si-3、中棉3号、敬安508、徐州58)的致病力差异,分为3个生理型:

(1)生理型1号以陕西泾阳菌系为代表,致病力最强。

(2)生理型2号以新疆和田、车排子两个菌系为代表,致病力弱。

(3)生理型3号包括河南安阳、河北栾城、永年、辽宁辽阳、江苏丰县、四川南部、云南宾川等地菌系,致病力中等。

致病力不同的菌系所引起的症状有所不同。例如,江苏省存在的3种类型菌系中,致病力强的Ⅰ型(落叶型)菌系,导致叶片严重萎蔫,并迅速脱落为光杆;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叶枯型)菌系,导致叶片局部枯斑或掌状枯斑,病叶枯死后易脱落,但一般不形成光秆;致病力弱的Ⅲ型(黄斑型)菌系,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后发展为掌状黄条斑,叶片不脱落,早期不枯死。其中,Ⅱ型菌系和Ⅲ型菌系广泛分布于江苏各个棉区,而Ⅰ型菌系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南通市和常熟市。棉花黄萎病菌的寄主范围极广,已报道660种。其中农作物有184种。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茄子、番茄、瓜类、豆类、烟草和芝麻等,但不侵害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发病的适宜温度25~28℃,25℃以下和30℃以上发病缓慢,35℃以上时症状隐蔽,即隐症。多雨年份或适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其他影响发病的因素同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上具有毁灭性的两种病害,国内列为国内外的检疫对象,山东省叶列为省内外的检疫对象。枯萎病在我国最早是于1934年在江苏南通学院农场发现的,到了80年代,已扩展到全国各产棉区。黄萎病则是1935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棉种时传入的,到目前也是已经传遍了全国各产棉区。 危害性:枯萎病一旦发生,田间前期(苗期)可引起大量死苗,成株期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植株枯死,一般要减产20-50%,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产。枯萎病不仅影响产量和质量,而且影响良种繁育,目前山东的棉花原种场都已经停种或搬家。由于危害重,国家曾于70年代初专门成立了全国协作组进行研究,到1992年才结束。近年来病害又有扩展,如1993年我国南北棉区黄萎病爆发成灾(历史上最重的一年),重病田病株率80-90%,河北、河南、山东棉区病重田落叶光杆率高达52%,全国发病面积约4000万亩,损失皮棉200万担,价值10亿元。 一 棉花枯萎病 (一)症状 (相关图片) 枯萎病是典型的整株系统发病维管束系统病害,,即输导组织受破坏后可引起整株不正常。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症状表现分为苗期和成株期两个阶段: 苗期(播种-现蕾)从子叶期即可发病,至现蕾期表现有四种类型: 黄色网纹型:叶片上小叶脉褪绿变黄色,呈黄色网纹型; 青枯型:叶片不变色,整株急性萎蔫死亡,呈青枯状,有的半边枯萎; 紫化型(紫红萎蔫型):半叶或整叶呈紫红色(低温时容易见到,4/下-5/上温度低,60-70%的苗期枯萎易表现这种症状)。 黄化型:半叶或整个叶片变为黄色。 苗期病重时可成片枯死(根及茎基部导管变黑褐色)。 成株期是现蕾开花后逐渐进入发病高峰,特点是株型矮化,节间缩短,上部叶片有黄色网纹状斑块,叶片自下而上叶缘干枯,有时整株呈半边枯死,病重株则整株枯死(教材上把这种类型描述为矮缩型)。另外,在棉花生长后期,病株出现一种顶枯型症状,病株自上而下迅速枯死,还有一种是急性萎蔫型,即大雨转晴后,植株萎蔫死亡。 以上是由植株茎内病变所造成的,剖开茎杆,维管束变黑褐色腐烂。(与黄萎病有区别) (二)病原及其特性 Fusarium oxysporium . vasinfectum,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尖镰孢萎蔫专化型。 1 形态 病原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稍弯曲,两端尖,具3-5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肾形,无色单胞。病原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产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产生方式有2种,一是从菌丝的局部细胞,有的成串,二是从大型分生孢子的中间细胞产生,经原生质浓缩,壁加厚而成。 2 生理特性 病原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3CC,最适温度为27-30CC,病菌形成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7年,表土层20厘米土层内的菌存活率至少经19个月才下降。 3 生理分化 棉花种植广泛,不同地区的菌期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说明病原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目前国外用一套规定的鉴别寄主已经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棉花枯萎病菌明确鉴定为6个生理小种(分别编号为1,2,3,4,5,6号小种)。[所用鉴别寄主为:海岛棉(五个品种),陆地棉(3个品种),亚洲棉(1个品种),秋葵,紫百花,烟草(2个品种:白肋5,gold dollar),大豆等7种植物12个品种(都是规定的品种)。其中,1、2号分布于美国,3号分布于埃及,4号分布于印度,5号分布于苏丹,6号分布于巴西、巴拉圭。我国对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从1970-1980年,是根据枯萎病菌对三大棉种的致病力划分为三个生理型:分别编号为生理型I,生理型II,生理型III,其特征为: 表 棉枯萎病菌生理型划分表 生理型 鉴别寄主 分布 海岛棉 陆地棉 亚洲棉 I + + + 长江流域 II + + - 黄河流域 III + - - 新疆地区 + 能侵染; - 不能侵染 1985年前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寄主和方法,对我国棉枯萎病菌鉴定后认为:除新疆的菌系与埃及的3号小种相同,定为3号小种外,其它菌系与国外报道的均不同,应属于两个新小种,定名为7号、8号小种。 小种 分布 3号 新疆 7号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山东) 8号 江汉棉区 (3、7、8号各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课后参考《棉花病害》,科学出版社,1992) 因此,目前棉花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国际上已经鉴定为8个,全国棉花枯萎病菌共有3个:3号、7号、8号,以7号是优势小种(即分布广,危害重)。 4 寄主范围: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的结果,枯萎病菌在自然情况下可侵染烟草、大豆、大麦、黄秋葵等植物,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侵染大麦、小麦、甘薯、玉米、花生等40余种作物即野生植物,但这些植物在田间大都无明显症状(不显症),即呈隐症现象,但其根部等组织上均是带菌的,说明在轮作防病时,用这些作物简单轮作效果是不理想的。 (三)病害循环 1 侵染来源 枯萎病菌可在土壤、种子(种内和短绒)、棉籽饼(冷榨)、肥料及病残体上越冬,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其次还可以在其它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冬方式是菌丝体、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直接越冬,据测定菌丝体上和分生孢子形成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7年以上,(四川棉花所将棉花枯萎病株秸杆悬挂于室内、经过6年后仍有的存活力。再侵染是早期发病的病株所引起的。 2 传播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调运种子、棉籽饼(冷榨),(引种时直接将病种传入无病区,)近距离(局部)传播主要通过播种带菌种子,施用带菌肥料传播,另外是通过耕作、灌溉等使田间发病中心的均向全田扩展。 3 侵染过程 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及土壤中的厚垣孢子萌发成芽管从棉苗根部的根毛、表皮及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后,繁殖,沿导管扩展,可由根部上升到茎、叶、叶柄、棉铃、种子等各个部位,使叶片变色、植株萎蔫。早期发病的病株上产生的菌经中耕、培土、流水等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渐加重。后期,病株上的菌又随遗留在田间、或随种子贮藏而越冬。 关于发病过程中导致棉花植株萎蔫的致萎原因,曾有多种解释: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木质部导管被菌丝体堵塞造成的;有的则认为是棉花枯萎病菌产生了毒素,使导管细胞中毒后输导组织细胞死亡而引起植株萎蔫。近年来,较多人倾向于是毒素引起的,并明确了毒素的主要成分是病原菌产生的镰刀菌酸,这种毒素能使寄主细胞的原生质膜透性、碳素代谢、呼吸作用等受到损害,使代谢失去平衡而使植株发生萎蔫。

棉花有枯萎病,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滋生蚜虫,棉盲蝽是棉花生长中期出现的虫子,这个重置是由于雨季来临的时候,天气潮湿会大量繁殖,要选择优质的抗虫的品种,及时的进行虫害防治

棉花枯、黄萎病:都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可在棉花蕾期用多施钾肥,或滴施枯草芽孢杆菌。

棉花枯萎病的论文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的短绒、种壳和种子内部,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另外,带菌的棉子饼、棉子壳及未腐熟的土杂肥和无症状寄主,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病菌在土表及土壤表层内的病秆中可存活18个月,20cm深处病杆内的病菌经19个月其存活率才略有下降。这些病残体即使组织腐烂分解,病菌在土壤中也能腐生存活5~6年,故短时间轮作防病效果不太明显,特别是在新疆实行秸秆还田的棉田,即使停种棉花5~7年,有时发病仍相当严重。主要是棉田土壤内病菌积累过多所致。采用热榨处理(72~80℃,经4~5h)的棉籽饼不带菌,而冷榨处理的带菌。棉花枯萎病菌通过猪、牛的消化道后并不丧失其致病力,故用带菌的棉花病叶、病秆作为饲料或用其作成未经高温发酵的土杂肥,仍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新疆棉区枯萎病区迅速扩大主要与从病区大量引种、调种有关。近距离传播主要与农事操作有关。如耕地、灌水、大风及施用未经腐熟的土杂肥或未经热榨处理的带菌棉籽饼等,都可造成病害近距离传播。新疆棉田秸秆还田解决了土壤有机质大量下降的问题,但病田秸秆经机械粉碎后撒到田间,加快了病害的扩散和传播(图5-4)。

图5-4棉花枯萎病侵染循环

1.越冬2.病菌萌发侵入3.病菌进入维管束定殖4.发病

病菌最易从棉株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由根梢直接侵入。在自然情况下,根部所受的各种虫伤及机械伤均有利于病菌侵入,特别是土壤线虫较多的棉田,它所造成的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病菌侵人后其菌丝先在表皮细胞和皮层中扩展,4~5d后便会穿过内皮层,进入导管。其菌丝沿导管壁生长发育,菌丝细胞壁与导管壁紧密接触,产生吸胞伸入导管壁内,并在菌丝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病菌不仅能通过根、茎木质部较大的导管向上方扩散,分布到整个棉株,同时,还可通过棉铃铃瓣及种皮内较小的维管束,使种子带菌。病菌虽在棉株整个生长期都能侵染,但以现蕾前侵入为主。自然情况下从侵入到显症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在人工接种情况下一般15~20d即可发病。枯萎病虽有再侵染,但以初侵染为主。北方及长江流域棉区,逢秋季多雨,重病株枯死后,在病秆及节部都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但对其作用研究较少。当年受再侵染的病株,外部没有症状,仅导管变色。

应该喷洒一些农药,有一些农药是可以防治棉花立枯病的。

症状表现就是棉花会出现枯萎,棉花的枝干会出现枯死,棉花也会出现发黄的情况,棉花的长势也会受到限制。防治的方法就是在种植棉花的时候,对棉花的枝干进行防虫害处理。

在平时应该及时的喷洒农药,而且也应该做好水肥的管理,并且也需要保持光照的充足。

棉花黄枯萎病论文

农药啦,精心照料啦!

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保证土壤肥力,及时浇水施肥,还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定期使用农药,化肥,一定要对症下药。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种植期的一种常见病害。病原为一种真菌,名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主要危害棉花的维管束等部位,导致叶片枯死或脱落。根据其危害位置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专门名称来分别细指。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药剂或者种植管理等方式来防治。

棉花枯萎病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棉花枯萎病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田间症状: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共有7种类型。黄色网斑型:叶脉导管呈黄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紫红型:子叶或真叶的局部或全部呈现紫红色病斑,严重时叶片脱落。青枯型: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黄化型: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黄色网纹型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病部出现网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叶萎蔫或脱落。皱缩型: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红叶型:苗期遇低温,病叶局部或全部现出紫红色病斑,病部叶脉也呈红褐色,叶片随之枯萎脱落,棉株死亡。半边黄化型:棉株感病后只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长正常。发生规律: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第二年借中耕、浇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地温20℃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地温上升到25~28℃出现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种抗病品种。与其它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与水稻轮作效果更好。冬季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防止病菌传播。秋季深耕土地,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湿度。增施但磷钾肥。同时根据棉花的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2、认真检疫保护无病区。中国2/3左右的棉区尚无该病,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护好无病区。无病区的棉种绝对不能从病区引调,严禁使用病区未经热榨的棉饼,防止枯萎病及黄萎病传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3、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菌肥近几年试验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需要在本地试验菌种的适应性,否则菌种难存活,防效差。推广菌肥,一定要有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过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