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王东辉

发布时间: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王东辉

陈乃理资深整形外科医师、著名整形修复专业人士原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资深专家、国际美容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上海整形外科学会会员、国际整形再造及美容外科学会会员、亚太颅颌面外科学会会员、德国STB医学相关技术协会会员、开普顿大学谱鲁芳顿医学院和金山大学整形外科访问学者。曾赴韩国、德国等海外多国深造研修,师从五官整形界的权威,接触世界各地大量爱美者,学得世界最顶尖的整形美容技术,凭借独到、精深的韩式整形手法,成为亚太地区“五官整形和整形修复”口碑最佳的医师之一,并频受高端时尚杂志如《CHINA SPA》等专访,深得国内外专家赞赏和同行认可。任专职整形外科美容医师达20余年。是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创始人张涤生院士门下为数不多的优秀女弟子之一,在医学整形方面具有独到的悟性和独特的手术风格。多年来先后在《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朱莉美容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上海整形外科学会会员,从事整形美容外科专业近20年,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学习期间曾受到整形泰斗张涤生教授的亲临指导。参加历年的国际、国内整形美容外科学术交流,不断汲取国际上新的技术,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整形美容特别是面部个性化美容整形及先天性和外伤性畸形的矫形等方面的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具有个性化独到的见解,手术方法新颖,技术全面。郑锐副院长医疗美容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美容医疗技术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从事皮肤美容专业近20年,曾发表论文10余篇,对皮肤美容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传统皮肤科学治疗与现代激光、光子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缪勇院长 中华医学会上海整形外科学会会员,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曾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从事整形美容20余年,先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多家整形医院担任主任医师、业务院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整形美容审美构思。缪医生深具创新意识,并擅长于各种整形美容术,尤其在乳房整形,双眼皮、祛眼袋、面部轮廓整形,吸脂减肥塑形,面部除皱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手术设计准确体贴,手法细腻,以扎实娴熟的手术功底深受广大爱美女性好评,并被誉为整形美容“金手指”。主诊:面部轮廓整形(下颌角、颧弓整形修复)、乳房整形(微创隆胸、乳头缩小、巨乳缩小)、吸脂减肥塑形、重睑术(双眼皮整形、内眦赘皮整形、眼袋整形)擅长:面部轮廓整形(下颌角、颧弓整形修复)、乳房整形(微创隆胸、乳头缩小、巨乳缩小)、眼部整形(双眼皮整形、内眦赘皮整形、眼袋整形)、吸脂减肥塑形滕可颖任职整形外科专业医师20余年,拥有数万例成功手术经验,精通美式微创整形。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著名专家、资深带教,师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整形权威黄硕麟、侯明钟教授。多次应邀赴欧美参加国际级整形美容学术交流。赴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整形外科博士后站作学术访问及研究,与美国著名整形大师Vincent 教授与JamesChang教授(为多位顶级好莱坞明星御用美容顾问)长期学术交流并同台手术,深悟美式微创整形外科真谛,尤对人体精细解剖、组织愈合及疤痕预防机理有精深研究。先后在海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如美国著名整形杂志《BioinfoBank Library》、全球高端整形学术期刊《Elsevier Science》、《中国实用整形美容外科杂志》等。曾接受瑞士时尚杂志及国内著名媒体《新闻晨报》等专访。个人爱好:素描,运动。[技术特色]手术精致细腻,尤擅将美式“微创”精髓发挥尽致,让整形真正实现“美丽无痕”,并有效缩短恢复期,给整形者极大的安全感。在术前设计方面,擅长塑造广受西方人士青睐的东方韵味美,是深受海内外众多成功人士信任和青睐的私人美容专家顾问;[旗舰项目]美式微创立体丰胸/美式微创鼻型雕塑/美式除皱抗衰老整形;[擅长项目]360度分层水动力溶脂、美式埋线双眼皮、微创长效祛眼袋、面部轮廓综合塑形、女性私密整形、显微自体毛发移植、疤痕预防及修复等等。[附]论文发表于:1、美国整形杂志《BioinfoBank Library》2004年3月29日 外科手术论文编号:230-5 15043894(P、S、G、E、B);2、全球整形学术期刊《Elsevier Science》(整形外科,第2期,29卷,第230----235页);4、《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5、《中华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6、《中华手外科杂志》

姓名: 王明乾 简介: 妇科知名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专业特长:在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处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女性生殖道畸形的矫治方面,造诣较深,首创了“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术式,该术式作为卫生部“十年百项”临床成果在全国推广,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性别: 男城市: 沈阳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科室: 妇科职称: 教授出诊时间: 周一、二、三出诊地点:七楼著名专家门诊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姓名: 张淑兰性别: 女城市: 沈阳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科室: 妇科职称: 教授出诊时间: 周二出诊地点:七楼著名专家门诊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简介: 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专业特长: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妇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居国内先进水平,对妇科疑难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成果曾获中华医学三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姓名: 王德智性别: 男城市: 沈阳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科室: 妇产科职称: 教授出诊时间: 周一、三(上午) 、四出诊地点:七楼著名专家门诊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简介: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辽宁省优生优育协会会长、辽宁省围产保健技术评审组组长、《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荣誉主编、《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专业特长:从医50余年,精通围产医学,擅长高危妊娠、习惯性流产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是国内优生优育领域著名专家,对妇产科内分泌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丰富。其临床研究曾获部、省级多项成果奖。主编出版多部医学专著。参照

孙益红1966年10月出生,江苏省建湖县人。1994年获原上海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教授,2002年起担任普外科副主任,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擅长普通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手术治疗工作,尤其是对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业译文20余万字,参与编写学术专著两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2项。2012年被评为中国名医百强榜百强名医。目前担任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消化外科》杂志特邀编委 。秦新裕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目前担任中山医院党委书记,2000年被学校确定为外科学科带头人。秦新裕医师197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欧美同学会理事兼医务分会副会长,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委员。 他还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外科年鉴(Annual of Surgery)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共发表论文220余篇。曾主编《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参编《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胃肠外科学》、《胃肠动力学》等著作。 秦新裕医师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1998年被列为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主要从事普外科、胃肠外科、胰岛移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擅长胃肠道肿瘤和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负责的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2项、上海市百人计划课题1项等 。

王辉医学论文

题目: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者: 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延续性护理; Elderl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ontinuity of Care摘要: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繁重且困难的任务。故为老人设定保健目标,制定和执行一套简化的照顾方案,确保各医疗单位与不同的照护人员可以维持照护的连续性,以改善对老年糖尿病的照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达到有温度、广度、精度的延续性护理。文章引用: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 2022, 11(4): 527-533. .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受生活环境与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攀升。其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预防对象,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仍不断增加 [1]。糖尿病是一种在基因和生存环境共同作用下,由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食物摄入量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服药的方式来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预后不佳。同时,老年糖尿病在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的对象。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人缺少医学知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照顾,特别要注意对长期在家休养的老人进行术后的照顾和护理。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的报告统计,我国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为38%、治疗率为34%、控制率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很繁重 [2],所以,在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的要求仍很高。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倡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选取各种形式的护理指导,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能力。无独有偶,《2014版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同样建议要加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强调强化自身管理、强化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预后,文章将对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就是应需而生的一种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的全新护理模式。方荣华 [3] 等以目标取样方式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的老人期望可以在患病时及时获得护理照顾,而接近90%的老年人则期望能够了解更多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知识。官庆妮 [4] 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84%的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治疗,以得到社区的延续性照顾。这些数据都直观的表明,患者出院后也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回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性护理,帮助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2. 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随着当前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高,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护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需要创新的护理方式,以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延续性护理是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是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不仅深化了传统护理的内涵,而且扩大了传统护理的范围,并使得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地点或层级间的进行转移时,保证了卫生保健的协调、一致及连贯。延续性护理是医疗与医疗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患者及健康照顾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达到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预后 [5] [6]。根据调查统计,超过一半的疾病治疗费用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 [7]。不难发现,随着卫生保健人数的增多,各类医疗诊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医疗护理。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很长,其特征决定了它必须长期服用药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这是困扰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使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建立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于出院后密切关注 [8]。因此,正确地照顾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崔菲菲 [9] 等对200例内科、神经科以及肿瘤科的出院老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并在出院后的6个月再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小组相比,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出院老人复发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李恩慈 [10] 等将60名COPD患者分成两组,在仅接受出院指导的患者在半年内有13位再次入院,而受到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干预患者仅有5位再次入院。故延续性护理是高质量护理中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亦是如此。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高品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防治发生不良事件,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11]。3.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的运用运用跨理论模型 [12] 作为理论指导,将被访问者的健康行为分为科学的类别,并根据其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习惯,逐渐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风险的重视程度,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从而促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并通过监督保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已经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要做到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相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花费较高。临床上以足部溃疡、感染或破坏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13]。2022年版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报告中提到,近一半的糖尿病足病人是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造成肢体大面积的溃疡,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陈立群 [14] 等研究显示,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糖尿病足溃疡健康教育的护理后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总掌握率远高于住院期间,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延续性护理中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随访模式”相吻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网络平台进行随访、指导与教育,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了解学习有关糖尿病的权威和有效的信息。首先,要成立一支由资深医师、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 [15],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然后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负责解答患者的问题 [16]。向糖尿病人传播健康知识的内容,如“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如何延缓糖尿病足的恶化?”、“如何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护?”等。这些内容在医师的检查下,将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群里或公众号进行宣传,亦或是通过发送网站链接 [17],让病人在闲暇之余自主查看学习。除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衍生的网络平台的随访模式,传统的电话随访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它是一种最便捷的延续性护理方法,被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纳,并受到慢性病病人的青睐。通过电话随访,定期跟踪,可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及临床表现等,以便远程掌控,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8],保证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延迟,降低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汪叶青 [19] 选取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达63%的出现了并发症,以冠心病为最高,可达到16%。从徐妙云 [20] 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和社区指导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采取打电话或上门探访的传统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血糖控制状况,并依据患者的近期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护理,在家中就能够获得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导。例如告知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但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强度适宜有氧运动,注意休息与锻炼合理结合。同时,建立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用药、联络方式、现地址等信息,并对住院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善的电子档案将会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居民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病人离开医院后,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医疗资料,依据医院的就诊记录、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等,给予病人持续的照护,通过随访、复查等,详细询问病人的近期病情、用药、饮食、运动状况,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和运动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实现了医院和家庭、家庭和社区甚至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和长期服药,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运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在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表明,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伴有肾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病以及终末期肾病较为重要的病因。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痊愈,还需要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治疗。为了有效地将医院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联系起来,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应在患者离开医院前发放印有糖尿病方面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南小册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并为患者编制个性化糖尿病出院手册,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22],告知患者要注意定时的复查血糖水平和定期的复查跟踪。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避免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情况。此外,刘红 [23] 等研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故可采取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且编写《糖尿病患者健教手册》 [24],内容涉及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方便病人和家人阅读。努力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技能。后续配合延续性护理中的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病人的积极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量。.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但会使病人的视觉受损,还会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这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来的研究显示 [25],相比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有可能产生诸如忧虑、消沉和沮丧之类的不良心情。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持续开展,最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延续性护理中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维春等 [26]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血糖值、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 [27] 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新模式 [28],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从“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眼科定期检查”等几个版块建立目标,再将小板块中的内容具体到每天后划分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每次病人达到较小的目标时,都能获得奖励。以通过鼓励、赞扬、奖赏等方式来激励病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以鼓励的口吻与患者进行交流 [29]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护理过程适时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使依从性高、积极性高的患者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养成规律吃药的良好习惯。激励式心理护理相比传统的一般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医院及社区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消极情绪分为逃避情绪、妥协情绪、烦躁情绪和郁愤情绪,并视情绪、压力状态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0]。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让患者全程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以开朗、豁达的正面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病情恢复效果。4. 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府支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九的三甲医院的就诊者络绎不绝,而基层的社区卫生站的就诊人数却屈指可数。由于大家更信赖综合性医院,所以当需要就诊时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这也是实施“双向诊疗”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这一制度,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外,为防止在转诊过程中大小医院发生利益冲突,需投入更多的医疗资金。首要的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感。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投资,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更新优化较为落后的医疗设备,改善就诊环境,使得基层医院也有高诊治水平 [31]。. 加快“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制作住院糖尿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卡,在出院前采集并记录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的院内诊断、其他合并症等。出院后,把病人的资料交给病人所在的社区,由他们进行系统的持续管理,并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时刻进行较好的交流沟通,防止在出院后出现护理服务无法延续的现象 [32]。一旦老人的病情出现了紧急变化,医院、社区、家庭都会积极配合,及时将其送到就近的医院,在转入、转院、转出三个环节中,做到了无缝衔接和双向转诊,保证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得到持续的医疗和服务 [11]。.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品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不仅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还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汪晖 [33] 等的调查发现,在44家综合性医院中,只有近一半()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品质管理规范 [32],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延续性护理效果、延续性护理过程、病人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护理品质监督的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估,进而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4],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5. 结束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迅速增大,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将对护理人员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对自身的积极管理 [35],从而实现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控制,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加上未能有效控制血糖,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采用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情恶化,从而使病人的生活品量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 潘琦, 郭立新.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4): 1-6+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3] 方荣华, 邓学学, 李霞.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6, 31(4): 759-761. [4] 官庆妮.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彭文亮, 徐文丽, 龙春云, 唐云. 延伸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0): [6] 王少玲, 黄金月. 延续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4): 433-438. [7]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 养生大世界, 2020(10): 63-65. [8] 于洁, 郭振刚.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 [9] 崔菲菲, 王木桃. 基于“智慧养老”下的社区老年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9): 94-96+113. [10] 李恩慈, 王牡丹, 陈连国, 周慧洁, 程恒金, 邵赛丹.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3): 50-52. [11] 方慧, 唐茂婷, 施雁. 延续性护理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2): [12] 刘桂芳, 莫结霞, 黄素枰, 梁少琼.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8, 16(15): 1900-1902. [13] 龙美岑, 温贤秀, 李蓉. 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分级及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22, 48(2): 149-152. [14] 陈立群, 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 [15] 姜正芳.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 6(19): [16] 付悦, 孙波. 微信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18, 4(6): 543-545. [17] 印红. 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1): 39-43. [18] 韩书环, 王辉.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4): 28-31. [19] 汪叶青, 张春槐, 黄曙锋.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 2022, 44(3): [20] 徐妙云. 基于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8): [21] 陈佳佳, 郑元裕. 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4): 505-506. [22] 申丽娜, 张真真, 朱晓嬿. 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7): [23] 刘红, 韦伟.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4): 2111-2114. [24] 徐顺英. 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6): 46-47. [25] Zhang, B., Wang, Q. and Zhang, ., Jiang, L., Li, L. and Liu, B.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BMC Ophthalmology, 21, Article No. [26] 刘维春, 叶碧青, 黄淑鹏.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7): [27] 李伟霞, 黄月桂, 皮玉红, 胡荣.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5): 720-723. [28] 杜秀莲, 王孔专.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4): 1906-1908. [29] 吉焕彩, 王欢.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7): 969-970. [30] 彭晓艳.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4-105. [31] 陈小佳. 关于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22(2): 241-242. [32] 葛亚男, 张郁澜. 福州市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16): 2008-2011. [33] 汪晖, 杨纯子, 徐蓉, 曾铁英, 尹世玉, 陈英. 我国44所综合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65-468. [34] 张建华.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2): [35] 刘雅静, 马沛, 陈慧芳.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5-8.

1、微观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2、宏观经济学/石油工业出版社/第四作者;3、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兼并与营销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4、环境经济学读本/江苏出版社/第四作者。 1、关于价格弹性理论的一点探讨/东南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课程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与团队教学方式的构想/东南大学学报/第一作者;3、对价格弹性理论的进一步探讨/东南大学学报/第一作者;4、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启迪/江苏企业管理/第一作者;5、诚信问题的经济分析/江苏改革/第一作者。

护理工作是医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凡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家属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应,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及言语,使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也成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家属;心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针对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属是严禁探视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种抢救及处置,家属在场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家属的过分担忧,心理上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1 影响医疗护理的行为

冲动型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便会及时与门口守候的家属沟通,但有些家属无法控制心中的焦虑情绪失去理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任何劝阻强行闯入监护室,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中断抢救工作,影响治疗。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允许家属短时间进入探视,他们会在护士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催促护士必须马上干这干那,如果动作一旦达不到家属要求的速度,家属便会大声对护士呼叫,而且言语中并不尊重护士所付出的劳动。有些护士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非议和冤枉,便与家属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属还会对护士进行投诉,从而造成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绪低落,这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暴力型 这是最为严重、恶劣的一种,因为患者病情恶化,家属尚不能面对现实,竟认为是医护人员无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对医护人员态度蛮横,甚至进行殴打辱骂等人身攻击,并擅自闯入监护室进行破坏性行为,以抒发内心对患者死亡的极度恐惧及心理不适应。

自伤型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激动过度而晕倒在监护室门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救治家属,无形中扰乱了医护人员的抢救程序分散了医护人员的精力,延误了抢救最佳时机。

2 预防和处理护理冲突的对策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爱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又要关心照应好家属的心理感受,切实对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求家属对医疗活动配合与支持的最大化。

护士要锻炼较强的协调能力,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监护室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护士也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这就要求护士用简要、得体的语言与医生一道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事项。当遇有医疗冲突发生的时候,就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情绪,以保证抢救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

医护人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 措施 在发生问题之前先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以及医疗护理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监护室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进行延续患者生命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的场所,还必须要考虑到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诊治护理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学活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做好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感到恐惧、悲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调适的时间,积极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为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ICU病人亲属干预及支持源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517.

摘要:目的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习结果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综合能力、学生对 教学方法 的认可度等方面对比P<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案导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体实施

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 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体位、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效果评价

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

[2]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4(14):262.

[3]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 教育 探索,2010,9(4):51516.

王东医学杂志

亲啊,你这问题啊。我只能说,王东医生的技术非常好。尤其是吸脂减肥,王东是国内不多的做的比较好的医生。手术毫无失败案例。王东简介2000年:凭借衔接性吸脂技术获得中国整形医师协会青年医师整形理论与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交流到韩国和日本做吸脂整形手术研究课题,先后到日本东京昭和大学病院成形科、韩国斧山大学美容外科医院、韩国BK东洋整形外科医院,并被授予韩日整形外科协会理事和韩国BK东洋整形外科医院中方专家荣誉证书。2004年:率先提出“雕塑性吸脂”概念。与此同年有人提出“360度吸脂”概念,由于炒作该术式蹿红一时。王东医生根据雕塑性吸脂概念理性分析360度吸脂,对该手术持有不同看法。人体脂肪在各个部位分布的厚度和量是不均匀的,360度均匀吸脂肯定会造成一些部位吸得多一些部位吸得少,术后极易造成凹凸不平。只有依靠雕塑性吸脂的纯手工方法,才能在每一个部位灵活变动,吸脂范围精确到每平方厘米,量精确到每毫升。术后才能保留人体正常弧度,皮肤才会平整自然。2005年:王东医生倾尽全力专注于吸脂塑形手术10年,在5000余吸脂病例数据分析测验基础上总结出腿部标准围度科学测量与定位方法,同年建立《腿部标准围度定位与手术设计参照表》(英文版发表于国际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也是该杂志收录的第一篇中国整形医生论文)。该方法的运用于,使吸脂手术设计更精确,使双腿变直不再成为整形界的难题。2006年:发明微创性吸脂针以及膝盖、脚踝、上臂、前臂、面部专用吸脂针(获得中华整形外科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一等奖,已申请国家专利),同年提出“雕塑性吸脂切口选择合理化准则”。此发明将吸脂手术创伤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实现了吸脂手术切口微创化,同时为膝盖、脚踝、前臂等特殊部位吸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2007年:在“中韩整形学术与技术交流会议”上演讲《体形雕塑之腿部手术方案与设计》,引起业界轰动。该报告详细阐述了体形雕塑手术延长身高的方法。2008年:王东医生与韩国细胞组织工程专家合作引进ADSc提纯脂肪干细胞移植。大大的提高了脂肪干细胞移植手术一次成形的可能。

承担课题:(限5项,包括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经费、位次)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滨州医学院 经费 位次1CCS考试在一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研究与实践 滨州医学院 经费 位次1/5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山东省教育厅 经费 位次2/4 发表论文: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浆MMP-9水平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0):2109-2111 位次1/3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浆hs-CRP、HCY水平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91-1393 位次1/4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 医师论坛,2010,4(1):30-32位次1/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1例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6):479-480 独立主编、参编著作、教材:(限5项)诊断学复习指南与试题精选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编1/3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通关宝典2008+光盘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编1/3实用心内科掌中宝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编1/3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限5项)2009年获滨州市科技局第九届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山东省卫生厅“青年岗位标兵”荣誉称号。

盐城大圣男科医院人才汇集,以王林为首,医院聚集了数十位国内医学界知名专家、教授,汇集了一批在男科学领域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的知名男科专家汇聚之地,创建精英幸福计划及沪上首个医患咨询平台,成为男科诊疗史上的里程碑。盐城大圣男科医院坚持“一切为患者着想”,所有诊疗项目均为专家亲自坐诊,不聘用实习医生。为男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雄厚的男科专家队伍使医院可以组织专家组进行男科课题攻关,在男性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盐城大圣男科医院首席专家擅长: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生殖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治疗性功能障碍及男性炎症与感染方面拥有独特的手段和特殊的疗效,深受患者的欢迎。医生介绍: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从事泌尿外科教研、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师从我国著名泌尿科泰斗江鱼教授。对各类急、慢性前列腺疾病、附睾炎、泌尿感染等男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对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在军内、外大型国家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全军医学论文一等奖。 盐城大圣男科医院特邀专家擅长: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及各种男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医生简介:早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任盐城大圣医院男科首席专家,专业从事泌尿科工作20余年,具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男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曾独立完成男科诊疗科技成果,并被载入《中国应用技术成果大辞典》、《中国科技成果大辞典》,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6篇,擅长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等方面的治疗,深受患者好评。 盐城大圣男科医院特邀专家擅长: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阳痿、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诊治的诊断与治疗。医生介绍: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曾在上海华山医院接受过良好的临床技能培训,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外不同学术论坛。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擅长性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前列腺炎的诊治以及泌尿外科微创外科治疗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盐城大圣男科医院主治医师擅长: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诊治的诊断与治疗。医生简介:王东朝医师20多年来一直从事男性疾病临床医疗工作,被评为“前列腺智源肽技术首席专家”。多年的临床医疗工作中,王东朝娴熟地运用国内传统经典方法与国际最新方案相结合,在男性疑难疾病的诊疗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王东朝诊断精确,善于根据患者病情一对一用药,用药精当、从根而治、且愈后不易复发,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或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多次参加男性性病重点防治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医疗临床成就,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誉。 盐城大圣男科医院主治医生擅长:生殖泌尿感染疾病、前列腺炎疾病、性功能障碍的诊疗以及男科学术新技术推广应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介绍:盐城大圣医院男科专家,盐城市男科疾病专家会诊中心专家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从事男性疾病科研、治疗工作30多年,长期盐城大圣医院男科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对治疗各种男性病均有独到见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参与数项男性特色治疗方法的研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患者好评。

中国医学杂志杨辉

杨辉,男,出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8-2000年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还曾到德国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研修。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精湛,科研创新能力强,有极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了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手术、神经导航、显微神经外科等多项微创伤神经外科新技术,使科室水平在西南地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脑深部肿瘤、重型颅脑外伤、帕金森氏病、癫痫、中枢神经移植,功能神经外科和颅底神经外科,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经口腔入路切除斜坡及颅颈交界处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1997年获军队中青年专家基金1项;军队回国人员专项基金1项;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三军医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论著3部,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15名。2001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青年医务工作者”第一名;2002年被重庆市市委组织部、市府人事局、市科委联合确认为“重庆市神经外科专业学科学术带头人”;2002年被解放军授予总后“科技新星”;2003年作为重庆市唯一后选人入围“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奖”, 2003年被授予“全军军队院校育才银奖”, 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重庆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第三军医大学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军医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美国神经科学会委员会会员;美国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会会员;《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特邀审稿人;《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神经医学杂志》编委;《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编委;《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杂志总编辑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编委会顾问委员为中国工程院程天民、黄志强、鞠躬、黎介寿、黎磊石、卢世璧、王正国、王志雯、吴孟超、姚开泰、俞梦孙、钟世镇院士,编委及审稿专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军和国内外医学领域各学科的著名专家教授。

他是不是神外第一刀

中国获奖人员名单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孔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2001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2003年)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琦、陈东、巴桑邓珠

第40届(2005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2007年)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少霞

第42届(2009年)王文珍、鲜继淑、杨秋、潘美儿、张桂英、刘淑媛

第43届(2011年)吴欣娟、陈荣秀、孙玉凤、姜小鹰、赵生秀、索玉梅、陈声容、张利岩

第44届(2013年)蔡红霞、成翼娟、林崇绥、王海文、王克荣、邹德凤

第45届(2015年)杜丽群、宋静、王新华、邢彩霞、赵庆华

第46届(2017年)李秀华、杨辉、 杨惠云、 杨丽、 殷艳玲、 游建平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

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楷模,1907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的护士

王琇瑛

人物贡献

为护理队伍培养人才1949年,在纪念南丁格尔诞辰时,王琇瑛在《中国护士季报》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五·一二护士节感言”。

她写道:“在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富有诗意的五月,中国青年的思绪中却充满了血和泪的回忆——民国四年的‘五·七’和‘五·九’,民国八年的‘五·四’,民国十四年的‘五卅’——是中国青年志士对于挽救祖国沦亡宣誓的日子。

由于中国青年之不死,中国得以重生。

这蕴藏着深意的‘五月’给予中国青年无限的兴奋……护士是国家保健的卫兵,这是他们工作中的信条。

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从1931年开始,王琇瑛就致力于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工作,她执教认真,治学严谨,桃李成荫。

1952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王琇瑛代表中华护士学会组织了第一批护士长教学队,并亲自带队到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了50名护士长。

她还到鸭绿江畔丹东战地医院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的结果,写出了改进战伤护理工作的建议。

1954年,王琇瑛担任北京市卫生教育科技正,负责全市中等卫生专业护士、助产士、医士等学校的调整工作。

为了提高护士长的病房管理水平,进一步整顿好北京市医院的护理工作,她为市属各医院的护士长举办了两期进修班。

请医院的院长、护理部主任为学员们讲课,通过进修学习,这些护士长后来都成为各医院护理领导工作中的骨干,为了加强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王琇瑛在卫生局及防痨协会的配合下,于1959年,举办了一期公共卫生护理进修班,培训公共卫生护士。

南丁格尔奖发展历程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后随父母迁居英国。

1850年,她不顾家人反对,前往德国学习护理,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医疗条件恶劣,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

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

当地士兵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对医疗工作的卓越贡献,英国国王授予她功绩勋章,她也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琇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王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仅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算 核心期刊吧,只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

【关键词】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实验室doi:目前,各种型号的生化分析仪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生化分析仪具有快速、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及多项目、多样本处理能力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各种检测方法学在不断改进,试剂、校准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使得临床生化分析检测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生化分析仪在分析过程中必须共用吸样针、试剂针、搅拌棒以及比色杯,使得交叉污染的问题也随之产生[1]。交叉污染分为吸样针、搅拌棒、样品杯及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其中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常不易发现,具有偶然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为严重[2]。下面,本文就生化分析仪试剂间交叉污染和处理作一简要介绍。 1原因 生化分析仪试剂间的交叉污染主要是因为仪器的清洗能力下降,特别是仪器老化、日常维护欠缺和仪器内积聚的污垢均使得仪器不能有效消除携带污染。生化分析仪的试剂针在加样时要接触各种试剂成分,而搅拌棒需将血清和试剂在反应杯中混匀,如果试剂针、吸样针和搅拌棒清洗不干净,就容易在测试项目之间出现交叉污染,因为前一测试项目在试剂针、样品针或混匀器的残留部分会对下一测定项目造成影响。特别是如果前一测试项目的某一试剂含有下一测定项目的测试所要测定的底物或含有的某种成分与下一测定项目的反应所要测定的底物有作用,就会直接干扰下一测定项目的反应的测定结果;如果试剂污染了,下一测定项目的反应就是前后两种试剂综合作用的结果,会干扰下一测定项目的反应的测定结果[3]。朱武军等[4]研究了26个常用生化项目试剂对TBA测定的干扰现象,发现HDL-C、TC、Cr和TG试剂对TBA测定产生正干扰的原因是由于试剂交叉污染,可能是HDL-C、TC和TG试剂所含的胆酸钠具有胆汁酸的反应特性,从而对TBA测定造成干扰;而Cr对TBA的干扰可能与前者试剂所含抗坏血酸氧化酶有关,其影响了后者氧化还原的进程。 2表现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生化分析仪试剂间出现交叉污染主要表现为某一项目的测定结果一直符合临床要求,一段时间后其测定结果趋高或减低,日益明显;但单独测定该项目时其测定结果又合理起来,钟原胜等[5]检测了DBIL后再检测的ALT发现DBIL试剂对ALT的检测有负干扰,而单独检测的ALT与增加2项对研究对象无干扰项目测定后再测定,则发现检测结果合理,无干扰。而且交叉污染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化验单的检测项目不一定相同,当仪器的清洗能力下降时,如果某检测项目之前有对其有干扰的项目,那么该项目的检测就受到干扰;如果某检测项目之前无干扰的项目,该项目的检测就不受干扰。再者由于质控观察常常不能反映其存在,判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间出现交叉污染具有一定困难性[6]。 3生化分析仪试剂间的交叉污染的处理方法 增加清洗次数及用专用清洗液加强清洗,以提高清洗效果。按常规清洗,一般不易清洗干净,通过增加清洗次数可显著减少生化分析仪携带的污染;生化分析仪专用的碱性清洗液对仪器管道及针腔有较好的清洗作用。对于肌酐、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等污染性较强的项目,要设置增加碱性清洗液冲洗次数的分析程序,才能减少污染[7]。 合理设置项目测试顺序。为了消除部分检验项目之间干扰现象,应将被干扰项目的顺序排在干扰项目顺序之前或中间增加其他项目,使两者的直接联系被隔断,可降低污染[8]。各项目测定顺序安排好后,不要随意更动顺序[9]。 应加强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生化分析仪经过长期使用或保养不当,其清洗能力下降,达不到应有的清洗效果,进而引起试剂间的携带污染。试剂针和搅拌棒应每天用无水乙醇轻轻擦拭。如果仪器有加强清洗程序,应当启用该程序以降低交叉污染[1]。 检验工作人员应对仪器工作流程、工作状态充分了解,对各试剂反应原理和组成均应熟悉,合理安排项目顺序或样本顺序,合理设计参数及程序,尽可能地避免交叉污染[3]。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能熟练运用质控方法进行控制[10],在失控时,能尽快查出原因、及时处理,并对具体检测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真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总之,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检验人员除了要有高度责任心,熟练掌握生化分析仪的操作保养外,还要有一定分析检测结果是否受到生化分析仪试剂间交叉污染等干扰及处理干扰的能力,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顾光煜,郭群,高磊.肌酐和胆固醇试剂对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5):361-362. [2] 叶余辉.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原因及避免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519-2521. [3] 于雷.生化自动分析仪项目间试剂的交叉污染及其避免方法[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68. [4] 朱武军,邰飞,邵燕丽,等.循环酶法测定总胆汁酸试剂交叉污染及预防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990-991. [5]钟原胜,牟绍英,李晓芳,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间交叉污染的探讨[J].医疗器材,2011,8(4):120-121. [6]于嘉屏.全自动分析生化仪及其试剂间化学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1301-1302. [7]顾光煜,张葵.临床化学自动分析的携带污染与解除[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01. [8]陈继中,李旭光,唐吉斌.试剂携带污染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措施[J].检验医学,2006,21(3):228-230. [9]尚晓私,胡晓丽.日立76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干扰、交叉污染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1):17-22. [10]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97. (收稿日期:2012-05-23)(本文编辑:车艳)

浅谈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合检验医师的培养

目前,检验医师的培养主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9]。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须在2015年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全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为了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正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按照该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限为3年,主要采取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学习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的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实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双轨合一”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欢迎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都是培养临床应用型高级人才,相同的培养目标使二者实现了“双轨合一”,这不仅不会产生冲突,而且还能相辅相成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3]。“双轨合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毕业答辩后,可同时获得《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即受训学员在完成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又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为受训学员节约了培训时间,有效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效益,深受检验医师培训学员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因此,有理由相信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检验医师培养的主渠道。4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教育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脱节2012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该目录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这就意味着2013年之后医学检验将不存在,而都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与原有的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但学科性质为理学,定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与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越离越远,与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完全背道而驰。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规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仅限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由此可见,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不能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不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检验医师的未来发展之路被堵死。这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全脱节,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因此,强烈呼吁改变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模式,从检验医学学科未来的发展出发,建议尝试设置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方向)本科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有待完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并轨后,临床规范化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其中检验医学科的专科训练为22个月。从培训时间安排看,11个月的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的学员是合理的;但对医学检验专业生源的学员来讲,由于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缺乏的是临床诊疗技能和经验,一年不到的临床专科训练是似乎略显不够,能否适当缩减医学检验科的培训时间,相应延长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值得商讨。另外,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为3年,临床科研创新研究、论文撰写以及答辩的时间仅为3个月,导致科研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准备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多多少少与临床轮转培训存在时间冲突。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总之,从检验医师的定位和岗位职责要求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均能较好地满足检验医师的培养需求,但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既能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又能使学生获得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和学历教育,对有意从事检验医师工作的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检验医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其培养模式有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封忠昕,陈琦,闵迅.检验医师的困境与出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569-570.

[2]马红雨,朱美财,吕建晓,等.我院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81-182.

[3]黄彬,陶丽华,唐乾利,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现状及实施“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19-21.

[4]张竹君,粟薇,邹丽琴.检验医师何去何从[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5):707-708.

[5]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肠道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4):1083-1086.

[6]张继瑜,裘宇容,杨佳,等.检验医师培养的实践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7):904-906.

[7]石应康,秦莉,王兰兰.从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看检验医师的定位和培养[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3):1-2.

[8]王凤超,朱安友,胡建国,等.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会[J].淮海医药,2014,32(3):302-303.

[9]乔蕊,张捷.中国检验医师培养现状浅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5-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