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涩脉主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涩脉主病的论文

毕业的?要多少字啊

如何提高自己写作论文的水平,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准题目; 二是要在这个题目下搭出几个比较新颖的论据作为框架; 三是要积累一些平时教学中一些鲜活的例子; 四是要提高文字的流畅性、可读性。 这其中,选准题目是相当关键的一步。名不正则言不顺,题目决定方向,方向影响质量。 选题时要注意四新: 一要时间新,指问题应具有时代感,能反映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沐浴“一米阳光”,静待“万丈光芒”——“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随感”。公民教育是去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合作研究项目,我校也受教研室委托参与其中,这是一个新问题,而出现这样的一篇论文,起到填补空白的效果。同样的还有“学校转型期团队精神的培养”等。 二是内容新,指所研究的问题是以前没有提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是在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中提出新的矛盾点、新的因素,反映新时期的新经验和新理论;如“小课题研究——师生成长的异度空间”和“课堂教学公平问题探究”等。 三是方法新,指研究的角度、思路要有新意,但也不能盲目赶热点、追时髦,要注意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去研究;如“走进童心——对低年级儿童“人来疯”现象的分析”、“从鲁迅对周海婴的教育看其儿童教育观”等。 四是理论应用上的创新,科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综合化和精细化的特点,某一学科领域里的问题可以运用或借鉴到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如“让“菜单”理念走进学生生活”,“菜单”多用于计算机教学,强调了一种“交互性”,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猜想其可能强调了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还有“语文教学机智的伦理学省察”也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二、如何搭出论文的框架所谓论文的框架,就是指论文中支撑论文的几个提纲或是论据,也就是你从哪几个方面来达成目标的。 论文的提纲同样要注意几点: 一是新, 创新是第一要素,比如《改善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关于课堂提问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大家备课、议课、评课的主要方面,相关的论文也很多。这篇论文架构了这样几个提纲: 课堂提问应提“以人为中心”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增加“等待时间”; 课堂提问应力求技巧性。 从新的角度去诠释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二是全, 论文的提纲应力求周全,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法很多,如果你仅从一、两个方面去论述,就显得说服力不够。 三是奇, 提纲的表述不妨奇一些。如有位教师在谈当前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时,采用了这样几个提纲: 1、“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探究而探究 2、“大事化小小化了”——探究教学的形式化 3、“野渡无人舟自横”——探究教学的随意化 虽然所阐述的内容比较普通,但提纲却起到了吸引人眼球的效果

紧脉主病论文

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基本规律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形式之一, 由于中国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所以, 中医学的形式必然表现出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就自在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自为的中医学形式的关系所作的研究, 表明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的统一性中展示出的文化上的基本意义。所以 ,中医学在内容上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形式。应当说, 想探索中国哲学奥秘的人、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因此具有独立的哲学形式的人, 就应在对《周易》、《道德经》和《内经》的研究上下功夫, 舍此并无其它。笔者以形而中论对中国哲学所作的概括, 就是上述研究方式的结果。既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在形而中的统一, 那么, 中医学本身在形而中的形式中其具体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形式、及其这些基本规律对中医学发展的基本意义之所在, 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即哲学基础问题, 是近代以来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 由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产生的西体西用的理性进路, 所以, 对中医学的哲学研究无不是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西化式的疏解,所以, 从产生的研究结果而言, 由于脱离了自在的中国文化的基础, 因此, 应当认为这些结果根本不是中国哲学或中医哲学的本来面目。对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只能是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自在的哲学反思的结果, 因为任何文化形式的历史和逻辑的过程只能形成于其文化母体的自在性, 而不可能是以任何外来文化所可能进行的解释。西方当代的分析哲学和解释学表明, 因为西方文化的内在结构所限定, 以其自在的语言系统和思维方式对文本所进行的解释困难重重, 并且认为不可能达到本来的意义, 所以 ,其西方文化自在的文字和语言本身所进行的解释都不具备其文本意义, 既然如此, 何以能用西方的哲学和形式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进行解释呢? 真不理解当代中国学界何以能以西体西用的方法论进行中国文化的研究, 并自以为是的认为是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规律”。当以其中国哲学自在的形式与这些“基本规律”进行比较后, 就会发现中西文化是绝然不同的形式, 而且就思维方式的基本性而言, 中西文化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简单的类比和实现思维方式的统一⑴。哲学思维与文化形式的统一性表明, 任何一种独立的文化只能是其自在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 中国文化的形式只能是自在的中国哲学思维的结果。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只能在其文化母体中寻求。那么, 中医У恼苎Ь烤故鞘裁葱问降? 于中国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表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形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显然, 在这一研究进路中, 将构成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的反思。我在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 以时空的认识论原理对中国的知识系统进行反思, 发现在中国的知识形式中,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 而中医学是运用中国哲学思维所产生的最成熟的知识形式, 也可以这样认为, 从中医学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哲学的本质性, 所谓医易相通是也。那么, 中国哲学的本质性与中医学的统一是以怎样的原理表现出来的, 这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规律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 研究中医学的哲学规律首要的是要把《易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化为哲学的形式, 而这也是研究中国哲学的首要的工作。我对《易经》的思维方式进行外化为哲学形式的工作是以“时空统一论”的哲学原理对《易经》之“卦”的研究中作出的, 并以形而中论的哲学原理进行了对中国哲学的概括⑵ ,形而中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表明, 时空对应的认识论原理、对应和中的方法论原理、中和统一的时空本体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因此, 对中医学能否反映出这三个基本规律是哲学反思的重要工作。因此, 从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与中国哲学原理的整合是这一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易经》的统一, 所以历代中医学者对医易相通的哲学问题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 例如,有清一代名医章虚谷说:“诗、书、春秋, 论世间事迹, 褒君子, 贬小人, 以明治乱之所由, 原非论阴阳之理者。《易》象表阴阳进退消长之理, 儒者用喻世事治乱事之道。……故易为大道之源, 医理、儒理俱在其中, 《易·辞》为儒者之言, 可用治世, 不可治病也。……概医明大道之一截, 易明大道之全体,医书岂真与易书比哉 ? 医经与易经, 体同而用异, 拙集屡申其义矣。 即将先天后天打作两橛, 遂有一橛截全体之见, 而不识其体用所在也。圣人韦编读易,不闻读医, 假年学易, 不闻学医, 盖以此也。圣人为治世之大道, 不为治病之小道, 故言某未达不敢当。然道之用有大小, 而其体一也。其所系之重, 犹先于大道, 何故 ? 盖有性命而后有道德功业。保性命者, 医道也。 其理与《易经》同出阴阳太极之源, 故体同而用异也。 ”(《章虚谷: 《医门棒喝·论易理》)显然, 章虚谷对《易经》和医经的哲学关系的认识是深刻的。由于哲学形式的外化是当代哲学的研究任务, 因此, 和所有对医易相通有相当深刻认识的古代学者一样, 这一研究是以《易经》自在的哲学思维的外化形式阐释中医学的哲学思维的。我们已经把中国哲学暨《易经》中的哲学模式以形而中论的原理进行概括和反思, 由于在中医学中主要体现出医学的目的和方法论的统一 ——“保性命者, 医道也”,所以,对应和中是中医学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方法论。以对应和中的规律进行对中医学的反思, 其表明, 在这一方法论的作用下产生的中医学哲学的主要规律是: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下面对这三大规律进行具体的论述。二、中医学的哲学基本规律就中国哲学的主体性而言, 对应和中者, 人对应天地而和于中者也。因此,于道、器论之, 人是形而中之存在。而人体中之中者, 以藏象论之, 脾胃也 ,以五行论之, 中土也。以三焦论之, 中焦也。而和于中者, 人体健康之象也 ,而离偏于中者, 疾病之所出矣!辨证施治者何以谓之? 辨证者, 由症对应于阴阳、五行、三焦者也; 施治者, 和于中者也; 和者, 由治而达者; 中者, 阴阳、五行、三焦之中者也; 和也者,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者也。“夫自古通天者, 生之本, 本于阴阳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岁十二节, 皆生五, 其气三, 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 此寿命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于主体性而言, 阴阳对应和于中者也,阴阳对应者, 时空对应之机也, 人的形而中者也。所以,于人而言,“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一阴一阳者, 天地之道; 一开一和者, 动静之机。”(吴谦: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六味地黄丸集注》)“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以上的论述在基本的意义上阐明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所以, 如果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偏阴偏阳之谓疾。”(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之中·十、内经主治备要》)从而使之阴阳对应成为哲学本体论的依据, 那么, 我认为“阴阳和中之谓医”。阴阳和中者, 医之大用也。“气血之根皆在下, 培养在中, 发用在上。”(郑寿全: 《医理真传·卷三·问病人干咳周身痒者何故》)。“培养在中”者,“黄中通理”者是也。“人之元气,根基于肾, 萌牙于肝, 培养于脾, 积贮于胸中为大气, 以斡旋全身。”(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卷·治气学郁滞肢体疼痛方·培脾舒肝汤》)“培养在中”“培养于脾”, 中之用也。所以, “凡人中气充足, 则署邪不能相犯 ;署气入侵, 皆气虚招之也。”(陈士铎《辨证录·卷八·内伤门》)。所以 ,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者, 阴阳、五行与三焦辩证而使之和于中者也。和于中者, 后天而言, 和于脾胃者也, 先天而言, 和于肾者也, 和于脾胃者, 血之用也, 和于肾者也, 气之用也。所以, 后天而言, “人以胃气为本。”(李杲《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对中土的认识,历代医家都有深刻的认识:“脾为土脏,主乎运水, 全身水道, 赖脾为通调。”(吴克潜:《大众医药·第二十四章·卫生门·健康要览》),“胃者, 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经·玉版第六十》), “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沈金鳌《妇科玉尺·卷五·崩漏》),“胃者十二经之源, 水谷之海也, 平则万化安, 病则万化危。”(李杲《脾胃论·卷下·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受司受纳, 脾司运化, 一纳一运, 化生精气,津液上升, 糟粕下降,斯无病矣。”(王纶:《明医杂著·卷一·枳术丸论》)。以哲学思维论中土者, 以章虚谷为要, 他说:“土本先天太极之廓, 为后天万物之母, 故通贯四气而主于中也……夫太极为。五行之廓者, 生物之道也; 土为太极之廓者, 成物之道也。以五行该有形, 则太极为五行之廓矣。以有形该无形, 则土为太极之廓矣。理气有回环,故生成有顺逆耳。……良以阴阳虽判而太极之体即具阴阳之中, 四象虽分而太极之体即具四象之内。所以加土称五行者, 以表土中即太极之体所在也。是故五行相生循环无间者, 以太极浑然之气流行乎中也。浑然之气无形而土居四象之中,&nb sp;通贯四气以显太极之用, 故其成物则土为太极之廓而浑然之气即寓于中矣。”(章虚谷:《医门棒喝·太极五行发挥》)。关于中医学的哲学基本规律, 以阴阳和中律、五行和中律与三焦和中律的概括, 使之辨证施治成之所为也, 是为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规律也。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是以《周易》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因此, 医易相通者, 哲学思维的统一性也。三、中医学的发展方向由上可知, 医易相通是在哲学思维中的统一, 因此, 作为中医学的文化形式而言, 其本质性与中国文化的形式及本质性是统一的。所以, 中医学在当代发展方向的问题, 宏观而言, 其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是统一的, 微观而言,是由中医学的自在的规律所决定的, 而且与当代的哲学思维密切相关。在西医学已经于当代越来越显现出其固有的不足和缺欠的同时, 伴随着中国文化热的出现, 中国医学的优异之处同时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对其进行的哲学反思表明, 从问题的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言,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因为从目前西方文化的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 不仅仅表现在医学方面, 其更主要的问题是在西方文化的哲学方面。应当认为, 两种医学模式的优劣是在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形成的, 这些优劣还要在以后的医学和文化的进步中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关心中医学发展的学者显然已注意到中医学的优势, 但是, 除了中医学的医疗实践上的优势以外, 笔者认为, 中医学的优势表现在哲学思维上, 中医学的成就是中国哲学思维所造成的。因此, 正是在中国文化及哲学的统一下所生成的中医学本体论, 使中医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将成为人类医学继续发展的相当重要的参照系。但是, 由于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文化和哲学以来所造成的思维定势和对中国哲学的判定的失误, 以至于造成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形成思维方式上的误导, 影响了中医学的正确发展。因此, 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的工作, 也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由于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哲学思维的不同, 以至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从固有的中国文化形式中重视中国哲学的本质性, 即中国哲学是以怎样的本体和本体论进行哲学思辩的。尽管西方的形式化的哲学思维造就了西方文化, 但是, 由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不是形式化的, 以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概念和范畴释解中国哲学就势必使中国哲学的本质性受到歪曲, 例如, 对“道”范畴的研究, 以西方哲学形式所进行的疏解, 已使我们看到二律悖反的结论。因此,研究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是哲学和中医学发展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即认为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哲学上的终极结论, 应该反思和追问产生所谓“天人合一”观念的本体及其这一思辨性的本体论哲学问题, 以最终使中国哲学的本体和本体论形式被发现出来。从道教医学大家孙思邈对中医学的学术性质的观点能够得到中医学本体论问题的相关启示。他认为: “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 如无目夜游, 动致颠损; 次须熟读此方, 寻思妙理, 留意研究, 始可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 若不读五经, 不知有仁义之道; 不读三史, 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百家, 则不能默而识之; 不读内经, 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 不能任真体运, 则吉凶拘忌, 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 七耀天文, 须探微,若能具而学之, 则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孙思邈:《备急千斤要方》)。由时空对应的本体论和阴阳对应和中的中国哲学可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nb sp;“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周易·系辞》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上述的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中医学本身即是关于“道”的学问, 只有把握了“道”的哲学思辩, 才能具体把握中医学, 但由于自在的思维方式所决定, 中国哲学在历史上并没有象西方哲学那样从西方文化中形成形式化的哲学, 因此,“道”就不可能在形式化的思维中把握, 而只能在存在的整体性上把握, 因此, 一个有贡献的中医学者, 必须象孙思邈所论述的那样, 非达到群书博览, 涉猎百科而得“道”莫属。因此, 举凡历史上的名医, 无一不是对“道”有深刻的体认的得“道”者, 从而使其“医道无所滞碍, 而尽善尽美者矣。”而在完成对中国的文化外化为哲学之后,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将以自为的思维方式指导中医学的研究, 中国哲学的自为的形式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的正本清源和本质性的进步。⑶由于西方文化从近代开始的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滥觞, 在当代完成对中国哲学“道”本体论的发掘, 以建构中国哲学的独立形式, 尽管无论对中医学或中国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 就目前的中国哲学的研究的状况而言, 却显的任重而道远。因此, 就中医学界而言, 应当重点研究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使人的存在本质与存在本体统一, 这将是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 中医学应在“道”本体论的思辩形式中, 完成对人的生命的本质性的认识,在确立可操作的形式中, 使人类的生存达到其应达到的境地。以本文所论证的中医哲学的基本规律表明, 中医学的哲学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统一的, 而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自在的和独立的系统, 是以人的形而中存在的本体论下所作出的概括, 因此, 人的存在方式应与其形而中的本质性统一。所以, 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文化形式, 历史和逻辑均表明, 中医学的发展与其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一样有其自在的理路和规律。由此可知, 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应当认为 ,中医学的发展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发现和顺应中国哲学的规律 ,以人的存在的形而中的本质性与时空层次的对应统一, 使中医学的形式在与人的存在的必然性上统一, 这将是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及中医学在今后的发展进路并将以此实现社会和人类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自在的存在形式。注 释⑴ 关于中西哲学的统一性问题, 是建立人类哲学的必然性工作, 但这只能是在发现了人类共同的哲学基础之后才能完成的工作, 任何外在的以形式化的努力并以此形式上的归类的方法, 不但违背了形式逻辑的乖诘囊孕问交�呐�∑⒁源诵问缴系墓槔嗟姆椒? 不但违背了形式逻辑的购捅咎迓劢�姓苎�急绲摹>」芪鞣降男问交�恼苎�嘉�炀土宋鞣轿幕? 但是, 由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不是形式化的, 以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概念和范畴释解中国哲学就势必使中国哲学的本质性受到歪曲, 例如, 对“道”范畴的研究, 以西方哲学形式所进行的疏解, 已使我们看到二律悖反的结论。因此,研究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是哲学和中医学发展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即认为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哲学上的终极结论, 应该反思和追问产生所谓“天人合一”观念的本体及其这一思辨性的本体论哲学问题, 以最终使中国哲学的本体和本体论形式被发现出来。从道教医学大家孙思邈对中医学的学术性质的观点能够得到中医学本体论问题的相关启示。他认为: “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 如无目夜游, 动致颠损; 次须熟读此方, 寻思妙理, 留意研究, 始可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 若不读五经, 不知有仁义之道; 不读三史, 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百家, 则不能默而识之; 不读内经, 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 不能任真体运, 则吉凶拘忌, 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 七耀天文, 须探微,若能具而学之, 则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孙思邈:《备急千斤要方》)。由时空对应的本体论和阴阳对应和中的中国哲学可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nb sp;“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周易·系辞》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上述的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中医学本身即是关于“道”的学问, 只有把握了“道”的哲学思辩, 才能具体把握中医学, 但由于自在的思维方式所决定, 中国哲学在历史上并没有象西方哲学那样从西方文化中形成形式化的哲学, 因此,“道”就不可能在形式化的思维中把握, 而只能在存在的整体性上把握, 因此, 一个有贡献的中医学者, 必须象孙思邈所论述的那样, 非达到群书博览, 涉猎百科而得“道”莫属。因此, 举凡历史上的名医, 无一不是对“道”有深刻的体认的得“道”者, 从而使其“医道无所滞碍, 而尽善尽美者矣。”而在完成对中国的文化外化为哲学之后,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规律也将以自为的思维方式指导中医学的研究, 中国哲学的自为的形式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的正本清源和本质性的进步。⑶由于西方文化从近代开始的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滥觞, 在当代完成对中国哲学“道”本体论的发掘, 以建构中国哲学的独立形式, 尽管无论对中医学或中国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 就目前的中国哲学的研究的状况而言, 却显的任重而道远。因此, 就中医学界而言, 应当重点研究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使人的存在本质与存在本体统一, 这将是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 中医学应在“道”本体论的思辩形式中, 完成对人的生命的本质性的认识,在确立可操作的形式中, 使人类的生存达到其应达到的境地。以本文所论证的中医哲学的基本规律表明, 中医学的哲学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统一的, 而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自在的和独立的系统, 是以人的形而中存在的本体论下所作出的概括, 因此, 人的存在方式应与其形而中的本质性统一。所以, 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是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文化形式, 历史和逻辑均表明, 中医学的发展与其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一样有其自在的理路和规律。由此可知, 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将取决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应当认为 ,中医学的发展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发现和顺应中国哲学的规律 ,以人的存在的形而中的本质性与时空层次的对应统一, 使中医学的形式在与人的存在的必然性上统一, 这将是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及中医学在今后的发展进路并将以此实现社会和人类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自在的存在形式。注 释⑴ 关于中西哲学的统一性问题, 是建立人类哲学的必然性工作, 但这只能是在发现了人类共同的哲学基础之后才能完成的工作, 任何外在的以形式化的努力并以此形式上的归类的方法, 不但沉诵问铰呒�墓媛桑ㄐ问郊安��问降穆呒�肼呒�安��呒�男问绞峭骋坏模? 而且不可能从形式到逻辑进行不同文化形式的整合, 正如英语和汉语不可能实现在形式到逻辑的统一一样。人类文化的统一首先要求哲学的统一。笔者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文化形式和哲学思维只有在完成时空的形式和方式的还原以后, 才有可能完成, 这是笔者的“时空统一论”哲学体系所力图完成的工作。⑵ 形而中论是以对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而对人类的哲学所作出的哲学概括,这使之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的本质性在主体的形而中性——即形而中者之谓人的明题使主体的存在方式在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统一中得到证明。这也为中医学的哲学思维找到了根据。 有关形而中论的论述, 请参考拙作:“卦的形式及其本体论内涵”载段长三主编: 《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第599页。 另可参考拙作: “易医相通和生命哲学论略”一文, 载于《亚州医药》杂志, 1996年10月增刊第19页。及拙作“哲学问题在当代和周易哲学观诠释——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载《周易研究》杂志1998年第2期第15页。⑶ 关于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和进步, 是以中医学自在的本质性所决定的, 有其与中国文化统一的规律。关于中医学自身的发展问题, 我在“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载陈佑邦主编:《中国道家医学文化研究》黄山书社出版,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一文中提出了基本性的探讨, 请参考。

那就找这样的论文书籍(中医学)看呗,看看别人的论文题目是啥,肯定能给你思路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固引起管腔阻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甚至致残。在急性期如果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可危及生命。我科从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静脉溶栓和抗凝辅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共87例,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7个,男56例,女3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岁,左下肢58例,右下肢25例,双下肢4例;手术后27例,产后18例,外伤后21例,长期卧床16例,无明显诱因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皮色加深,皮温偏高,浅静脉扩张。均经血管彩超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均采用静脉溶栓和抗凝辅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综合治疗。

2、给药方法:尿激酶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0ml经患肢足背浅静脉持续20小时匀速输入,扎止血带于患肢踝关节上5~10cm处[1],每2小时放松10~15分钟;低分子肝素钠经腹壁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连续使用7天。经外周血管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0~15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后改用口服华伐令抗凝3个月。

3、结果:患肢经溶栓、抗凝、去聚等综和治疗后水肿,疼痛明显好转至消褪,皮肤色泽恢复正常。

未发生肺栓塞,有一例出现血尿,经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出血停止。出院前均经复查血管彩超检查。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78例,血栓部分消失、血管部分再通9例。均佩带循序减压弹袜出院。

二、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有的患者顾虑重重,过度焦虑;有的则表现为无所谓,不能正确的对待治疗。此时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摸清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的信心。让患者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治疗,预防和护理知识,使病人和家属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2、体位护理:急性发病后10~14天内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在床上大小便,禁止热敷、按摩、推拿患肢,以免血栓脱落[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屈,膝下垫宽大软枕。10~14天后可逐步下床活动。不宜进行剧烈活动或患肢牵拉伸展运动,防止血管损伤,导致疾病复发。可行足背伸屈运动,每日数十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病情观察:

(1)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每日定时、定位测量患肢肢体的周径。我科选用髌骨中点上下各15cm处测量并做记录。第一次应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并沿测量的部位作一记号。以后的测量均从第一次作记号处测量以减少误差。记录下每次测量的结果,了解患肢肿胀变化情况。

(3)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小时内死亡[3]。应高度警惕。如病人出现胸痛、胸闷、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给予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报告医生,持续心电监护,高浓度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配合抢救。严密监测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及血尿、血便等情况。并每周监测大便潜血,防止消化道出血。在本组治疗的87例患者中有一例在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的第五天出现血尿,经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出血停止。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准确、按时用药,现配现用。

(2)输尿激酶采用小号头皮针穿刺,输液完毕穿刺点按压15分钟。

(3)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遵医嘱每周定时监测出凝血功能。

5、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粗纤维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腹压增高影响血液回流。

(2)适当锻炼,急性期后宜适当锻炼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血粘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种体位,防止血栓再复发。

(3)保护患肢,避免受伤和寒冷刺激。

(4)绝对戒烟防止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5)指导正确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避免穿紧身衣裤或吊带袜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6)作好出院指导,严格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用药期间观察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情况,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出院后3~6月到门诊复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就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般在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引起的,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到达产妇肺部,可造成急性肺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高龄产妇增加,该并发症发生率呈不断上升逐势。我院选取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积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例,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岁;平均发病时间(±)d;其中自然分娩8例,剖宫产2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行走活动受限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静脉造影确诊。

方法

治疗方法给予所有患者抗凝、溶栓以及药物治疗,急性期患者需要求其卧床休养;将产妇患肢抬高,局部给予50%硫酸镁持续湿敷,并定期进行更换。抗凝治疗: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1周;并给予患者华法令每天,连续使用1个月~6个月,并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凝血时间,若凝血时间发生异常,可根据医嘱适量减少用药或停止用药。溶栓治疗:将尿激酶50万U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减少用量,连续治疗10d。口服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护理方法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

2、结果

本组28例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对症治疗与综合护理后,患肢肿胀、疼痛现象消失,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是在血液高凝状态下,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并且受妊娠因素影响出现的一种产后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临床常用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

心理护理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接受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需暂停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喂养模式的改变、患肢肿痛以及活动受限,再加上恢复慢、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因此,患者易出现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应用沟通技巧为其详细讲解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效果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治疗依从性。可利用放松疗法,如播放音乐、视频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治疗效果。

抗凝、溶栓护理

在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时,应减少具有创伤性的治疗与检查;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避免将止血带捆扎过紧,可选用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拔针时,应对局部进行5min~10min压迫。定期抽取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保证血液样本符合相关要求;观察患者有无尿血、便血以及皮下瘀血现象;在对尿激酶进行稀释时,避免剧烈摇晃,并在稀释后立刻使用。

病情观察

首先,需要详细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有出血倾向,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呕吐、疼痛,若存在异常现象,需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给予对症处理。其次,要观察患者肺栓塞症状,肺栓塞是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因血栓脱落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个别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心律失常等,应及时使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饮食护理与康复护理

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以低脂、高蛋白、高纤维以及高热量食物为主,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引导患者下床活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活动时可穿弹力袜,有利于深静脉回流。血栓再通后需继续口服抗凝药物,避免复发,并加强患肢保暖。

健康知识教育

根据患者信息反馈以及知识要求,为其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住院期间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讲解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效果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并给予患者科学的出院指导以及告之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本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抗凝、溶栓对症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综上所述,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针对性治疗,并联合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种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次。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心内科论文主动脉夹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76-01【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心衰;护理主动脉夹层(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形成的壁内血肿沿着主动脉长轴扩展,使中膜分离,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1]。AD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小时内死亡率高达21%[2]。严重时可出现主动脉破裂、主动脉心脏分流、心脏压塞、心肌梗死、心衰等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病情的观察、细致到位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012年2月20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一例主动脉夹层合并心衰的患者,现简单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因发作性胸痛10天,加重1天伴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患者近10天来一直感胸部疼痛不适,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前胸及后背部疼痛,为撕裂样,呈持续性难以忍受,不能缓解,伴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入科查体:血压170/100mmHg、体温 ℃、脉搏102次/分、呼吸36次/分,神志恍惚,全身湿冷,原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5年。经CT检查确诊主动脉夹层。明确诊断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吸氧4-6L/分、取半卧位、硝普钠微泵泵入,将血压控制在100-120/60-70 mmHg之间、美托洛尔静脉入减慢心率,将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同时予以纠正心衰。2小时后症状缓解。住院10天一般情况稳定,无胸痛、气促,出院静养。 2 临床护理 一般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保持室内安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所需均由护士协助,包括床上洗漱、进食、翻身、大小便,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活动、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微生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禁食油炸、麻辣刺激性食物,忌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心衰的观察与护理 当主动脉累及分支血管可导致各系统器官缺血症状。本患者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心衰的表现。出现呼吸困难,取半卧位或端坐位,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皮肤粘膜的情况及肺部啰音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的结果和血氧饱和度。高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20%-30%酒精湿化,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气体交换,减少缺氧症状。限制钠盐、水分的摄入每日可摄取1-2g盐,应注意观察尿量,使用利尿剂时容易出现低钠低氯,此时不应限盐,根据血电解质结果可能还要适当补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在白天间断饮水,避免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忌饱餐,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加重病人的呼吸困难,由于消化食物时需要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突发剧烈疼痛为发病开始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首先疼痛部位往往提示是动脉破口的位置[3]。突发剧烈的疼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为难以忍受的波动样、撕裂样、刀割样疼痛。疼痛由起始处移向其他部位,特点是转移性通常与夹层延伸的路径一致[4]。沿着夹层分离的方向放射到头颈、腹部、下肢,累及肾动脉时可引起腰痛。疼痛部位呈游走性提示夹层分离继续扩大。疼痛突然加重提示血肿有破溃趋势。血肿溃入血管腔,疼痛可骤然减轻。因此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是否向其他部位移动、疼痛时有无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有无突然加重,骤然减轻或反复出现等现象,观察用镇痛剂后疼痛是否改善,同时注意鉴别类似心肌梗死、急腹症的疼痛。 血压、心率的监测 血压越高夹层分离越严重,患者越疼痛。所以控制血压,减轻左心室射血速率,减少搏动血流对主动脉壁的冲击,从而终止夹层分离的扩展是本病治疗的关键[5]。尽快将血压降至100-120/60-70 mmHg或使重要器官达到适合灌注的相应水平。测血压时应同时测量四肢血压以健侧肢体血压为真实血压,作为临床用药标准[6]。降压以静脉持续泵入硝普钠为主,根据血压水平调节剂量,每测量血压1次,降压过程中不可骤停骤加降压药,降压药单独应用一条静脉通路。硝普钠半衰期短,见光分解,所以每6h更换一次药物,药物要现用现配,并做到避光输入,以防降低疗效。单用硝普钠可反射性心率增快,心率增快左室收缩速率增快,促使夹层分离,所以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以抑制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左室收缩速率,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分,视病情需要可静脉注射或口服美托洛尔,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给患者服药,以免漏服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血压、心率的变化。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的作用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不良的情绪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产生应激性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致使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稠度升高,使病情加重[7]。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非常高,特别是合并心衰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心理压力非常大。患者对疾病治愈担忧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产生恐惧,迫切需要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效果、预后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及家属,发挥着医学解释的职能,与患者耐心讲解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为重要。同情和理解患者,听其诉说,认可其疼痛的感受,多陪伴患者,经常与之交流,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信任与合作。如患者疼痛发作、呼吸困难握住医务人员的手,让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告诉患者不要紧张,我们就在您的身边,让其诉说心理的感受,减少恐惧、焦虑。向患者讲解此病必须保持心情平静,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病情允许可以适当让家人陪伴,指导患者听听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以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出院指导 主动脉夹层合并心衰是一种终身疾病,其预后除疾病本身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身保健,因此对好转出院的患者进行出院指导非常重要。A嘱患者长期坚持服药控制血压,不能擅自调整药物用量。教会患者自数脉搏、自备血压计定时测量,如有异常及时就诊。B指导患者应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C保持情绪稳定,严格控制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宜。D指导患者放松和减轻压力的方法。E指导患者6个月复诊1次,有特殊情况的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胡德英,田莳.血管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14 [2] Meszaros I,Moroez J,Sxlavi J,et and clinic opathoiogy of aortic disseetion[J].Chest,2000,117:1271-1278 [3] 孙艺,刘洪珍.主动脉夹层内科治疗35例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8):1089-1090 [4] 移植术的临床总结[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76-79 [5] 孙明,漆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1,3(9):566 [6] 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574-576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一)心电图 可示左心室肥大,非特异性ST-T改变。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出现心肌急性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改变。心包积血时可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 (二)X线 胸部平片见上纵隔或主动脉弓影增大,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部隆起。如见主动脉内膜钙化影,可准确测量主动脉壁的厚度。正常在2~3mm,增到10mm时则提示夹层分离可能性,若超过10mm则可肯定为本病。主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裂口的部位,明确分支和主动脉瓣受累情况,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缺点是它属于有创性检查,术中有一定危险性。CT可显示病变的主动脉扩张。发现主动脉内膜钙化优于X线平片,如果钙化内膜向中央移位则提示主动脉夹层,如向外围移位提示单纯主动脉瘤。此外CT还可显示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内膜瓣,此瓣将主动脉夹层分为真腔和假腔。CT对降主动脉夹层分离准确性高,主动脉升、弓段由于动脉扭曲,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但CT对确定裂口部位及主动脉分支血管的情况有困难,且不能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存在。 (三)超声心动图 对诊断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且易识别并发症(如心包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胸腔积血等)。在M型超声中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大,夹层分离处主动脉壁由正常的单条回声带变成两条分离的回声带。在二维超声中可见主动内分离的内膜片呈内膜摆动征,主动脉夹层分离形成主动脉真假双腔征。有时可见心包或胸腔积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检出主动脉夹层分离管壁双重回声之间的异常血流,而且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破口定位及主动脉瓣返流的定量分析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用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实时彩色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升主动脉夹层分离病变较可靠。对降主动脉夹层也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四)磁共振成像(MRI) MRI能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清楚显示内膜撕裂的位置和剥离的内膜片或血栓。能确定夹层的范围和分型,以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但其不足是费用高,不能直接检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和带有人工关节、钢针等金属物的病人。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无创伤性DSA对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较准确,可发现夹层的位置及范围,有时还可见撕裂的内膜片,但对A型病变诊断价值较小。DSA还能显示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主要分支的灌注情况。易于发现血管造影不能检测到的钙化。 (六)主动脉CTA (CT angiography) 目前CTA已常规用于大血管及周围小血管疾病的诊断。在大动脉疾病方面,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诊断展示了CTA较强的优势,通过造影,可以发现大多数内膜撕裂口的位置,并可全景显示真假腔情况,为支架置入和预后判断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七)血和尿检查白细胞计数 常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尿中可有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一旦疑及或诊为本病,即应住院监护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左室收缩速度(dv/dt)和外周动脉压。治疗目标是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心率60~75次/min。这样能有效地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治疗分为紧急治疗与巩固治疗二个阶段。 (一)紧急治疗 ①止痛:用吗啡与镇静剂。②补充血容量:有出血入心包:胸腔或主动脉破裂者输血。③降压:对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可采用普奈洛尔5mg静脉间歇给药与硝普钠静滴25~50μg/min,调节滴速,使血压降低至临床治疗指标。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夹层分离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其它药物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及哌唑嗪等均可选择。利血平~2mg每4~6小时肌注也有效。此外,也可用拉贝洛尔,它具有α及β双重阻滞作用,且可静脉滴注或口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合并有主动脉大分支阻塞的高血压病人,因降压能使缺血加重,不可采用降压治疗。对血压不高者,也不应用降压药,但可用普奈洛尔减低心肌收缩力。 (二)巩固治疗 对近端主动脉夹层、已破裂或濒临破裂的主动脉夹层,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对缓慢发展的及远端主动脉夹层,可以继续内科治疗。保持收缩压于~(100~120mmHg),如上述药物不满意,可加用卡托普利25~50mg,3次/d,口服。 (三)手术治疗 Stanford A 型(相当于Debakey I 型和II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Debakey I型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改良支架象鼻手术。Debakey II型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如果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冠状动脉受累,同时需做主动脉瓣置换术和Bentall's手术。 (四)介入治疗 目前Stanford B 型(相当于DeBakeyIII型)的首选经皮覆膜支架置入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感觉比较全面的介绍主动脉夹层啦,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主动脉夹层是怎么样的

主动脉夹层是怎么样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健康的生活,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也需要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下面分享主动脉夹层是怎么样的。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囊样变性的中层形成内膜下血肿,随着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从而导致内膜下撕裂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主动脉夹参层是临床上最危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死亡率高,预后极差。

临床上一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要积极的给予药物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心率,避免主动脉夹层的范围进一步扩展,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要及早行主动脉介入治疗或外科修补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有三层结构组成,分别被称作内膜、中膜和外膜。所谓主动脉夹层,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发生破裂,动脉血流经这一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间,从而使主动脉壁发生了分离。血流沿着主动脉壁向远、近端扩展,可累及胸主动脉全长甚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因此,主动脉夹层的破坏性极大,被称做主动脉的“灾难性疾病”。如果将原来的动脉管腔称作真腔的话,中膜分离形成的腔隙便是假腔。真腔与假腔即构成主动脉夹层的特征。

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很复杂,常见的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医源性损伤、妊娠、炎症、遗传因素(马凡氏综合征)等。其中,以高血压最为重要。

主动脉夹层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主动脉夹层起病迅速、破坏性广泛,急性期可引起主动脉破裂和脏器、肢体缺血从而导致死亡,而在慢性期,主动脉夹层可逐步扩张形成夹层动脉瘤。随着动脉瘤直径的增加,患者夹层动脉瘤最终会破裂导致死亡。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是多少?

文献报告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每年50~100人/10万人。而大宗尸检报告提示发病率为0、2~0、8%。我国在主动脉夹层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甚少,但临床经验提示中国大陆地区较西方国家有更高的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这可能与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高和高血压未得到很好的控制有关。西方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病平均年龄在69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在76岁,男性较女性发病高2~3倍。中国夹层患者患病年龄较轻,一般在50岁左右。

主动脉夹层有什么样临床表现?

1、胸痛:90%的患者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时会出现突发的胸部、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常在作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篮球,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疼痛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程度剧烈,从胸骨后或胸背部向远端放射。疼痛起始的部位常提示夹层破口的部位。患者常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可因疼痛而昏厥。从急性期幸存下来的患者,胸痛逐渐消失或转为隐痛。

2、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体征。首先,该病患者多数有高血压的基础,其次,夹层形成后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增高血压。

3、夹层破裂:破裂引起的大出血是夹层致死的主要原因。约有一半的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因破裂死亡,而从急性期幸存下来者,进入慢性期的会逐步形成夹层动脉瘤,最终夹层动脉瘤也会发生破裂。

破裂发生时,除了上述剧烈胸痛外,还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紫绀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以及其他一些特殊表现:破裂入食道表现为呕血,破裂入气管表现为咯血,破裂入心包表现为心包填塞,破裂入胸腔表现为呼吸困难等。

4、脏器及肢体缺血表现:除了破裂,夹层的另一危害就是影响主动脉分支血管的供血,包括大脑、心脏、肠管、肾脏、下肢等,可以造成这些脏器的缺血、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常见的有脑梗、心梗、腹痛、黄疸、便血、少尿或无尿及下肢严重缺血等。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期?

主动脉夹层可按发生时间进行分期。一般认为小于14天的夹层称急性夹层,大于14天的夹层称慢性夹层。有学者提出亚急性夹层的概念,主要考虑到这个时期的夹层病变有血管纤维化和炎性反应的特点。一般指夹层后14天至两个月这个时段

主动脉夹层是如何分型的?

该病根据夹层累及的部位不同和临床治疗的特征可分为StandfordA型和StandfordB型,前者指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后者指夹层只累及降主动脉。

如何诊断主动脉夹层?

多种特殊检查可以用来诊断主动脉夹层。比如:胸片可以看到主动脉球扩大、纵膈增宽,但胸片不能作为夹层的确诊手段。增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常用手段。具有安全、简单、准确、经济的特点。

因此增强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也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好方法,但MRA图象稍模糊,尤其是在测量血管内径上不够精确。经食道超声(TEE)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安全、无创、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好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快速的对主动脉夹层做出诊断,其缺点是在急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无法顺利完成该操作,另外由于气管的干扰对弓部及其分支血管的观察有一定局限性。

同时TEE不能观察腹主动脉夹层及裂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是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因此DSA技术更多的是被应用在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技术之中。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法有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两种方法。

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成功率完全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的发展,如果在早期,夹层出现在降主动脉部位,这样病人不需要手术,可以通过药物保护治疗来进行治愈。如果夹层出现在升主动脉或重要脏器,这样就需要进行治疗。在早期的时候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如果夹层发生之后,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出现夹层动脉瘤的话,这种情况相比之下治疗效果就差一些。但是如果能够早期的到医院进行治疗,大部分还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原理是什么?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目的是防止瘤体破裂和改善脏器供血。手术不需开胸或开腹,仅需通过大腿根部3—5cm长的小切口,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装有移植物(支架型血管)的输送装置,由股动脉导入,到达病变主动脉部位后,将移植物释放并撑开固定于裂口两端的主动脉壁内,从而封闭裂口,避免了高速血流持续冲击假腔。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优点是什么?

与传统的开胸、开腹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最突出的特点是简捷微创、疗效确实。由于治疗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输血量少,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快。一般病人术后24小时可正常饮食及下床活动。这些特点更为许多高龄体弱、多并存病而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因此,腔内修复术被称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成功后患者就会高枕无忧了吗?

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常常是多个,第一破口通常在降主动脉峡部,远端有多个破口,且常常在重要内脏动脉旁边。腔内治疗是将第一破口用支架型人造血管覆盖,阻止血液继续进入假腔,降低假腔内的压力,使假腔内形成血栓,以期达到假腔愈合的效果,但有时远端的破口仍然有血液流入假腔,虽然压力已经大大降低,但远端假腔仍然有继续增大导致破裂的风险。所以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成功后患者定期复查非常关键。如果远端夹层仍然存在,且逐渐增大。尚需手术治疗。

主动脉夹层术后的病人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1、控制血压及心率遵医嘱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不高于140mmHg,舒张压不高于90mmHg),尤其避免血压波动.心率控制在80次/分以内。

2、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积极控制血脂血糖。

3、术后3月、6月、9个月、1年要定期找专业医生做血管超声或CTA检查。

主动脉夹层为何比心梗还要严重

人体的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的作用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动脉血管又分为大动脉血管、中动脉血管和小动脉血管三种。主动脉就属于人体中最大的动脉血管。

主动脉从心脏发出,参与全身的体循环,是其他各级动脉的主干,也是全身动脉系统的起源。主动脉夹层指的是由于血管壁压力的提升和血管结构的改变,而使得动脉血管内膜出现破损。主动脉血管的内膜和中膜被高速冲击的血流涌入形成一个夹层。

当血液逐渐流入夹层之中,会导致夹层逐渐变大,真腔血管被压瘪甚至闭塞,致使全身的血流量逐渐减小,引发身体其他各器官缺血坏死。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临床上显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两天内死亡率超过50%,一周内得不到有效治疗死亡率高达90%。

主动脉夹层会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主动脉血管可能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发生破裂,患者可能因为主动脉血管破裂出血而死亡。主动脉夹层也会影响身体的其他分支血管,使身体其他器官缺血坏死。

主动脉夹层的患病原因主要有动脉血管壁的压力增强、主动脉血管出现了损伤、动脉血管壁的结构出现了变化等。研究发现,有超过60%的主动脉夹层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在我国,主动脉夹层的患病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在冬天和春天这两个季节发病率会上升,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防护。

还有就是,在就诊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以辨别和重视。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前后背以及肚子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犹如钝器割伤,一般常会使患者出现短暂的昏迷、知觉丧失、瘫痪等表现。

因此当身体出现了莫名的胸痛、背痛、肚子痛,疼痛剧烈,像撕裂样疼痛,且长时间无法消除时,要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虽然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但及时治疗还是能够挽回生命的。

主动脉夹层如何治疗

临床上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能否采用手术治疗还需要看患者的身体状况。但当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后,一定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免危及生命。

在进行具体的治疗之前,要尽量将患者的身体状态调整到稳定的水平。因为主动脉夹层产生后还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血压的升高又进一步提高了主动脉破裂的风险,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首先需要给患者服用一些降压药物,从而降低血压对主动脉血管壁的冲击力。

其次,因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难忍的疼痛感,给患者使用一些镇痛、止痛类的药物来缓解疼痛。让患者能够更好地休息,平稳情绪,有助于减少因疼痛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减少夹层进一步撕裂的可能。在监护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还要给需要的患者提供呼吸设备。

大多数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的风险也很高。根据主动脉夹层的位置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也不相同,A型主动脉夹层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可采用介入微创手术治疗。

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即出现在胸前和肩胛骨之间的区域)称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种类型的主动脉夹层主要通过外科开刀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个手术的关键是要找到主动脉内膜破损的具体位置,并根据夹层的具体情况,通过搭桥置换的方法恢复血液的循环。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十分复杂,耗时长,还有着很高的风险,围手术期死亡率高。如果心脏功能已经出现了严重损伤再进行手术,手术后的死亡率高达95%。如果没有其他的并发症状,那么手术的成功率可达80%。

如果主动脉夹层发生在左锁骨下以远的降主动脉(背部和腹部),就称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这类主动脉夹层可以通过介入微创导入支架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用覆膜支架进行腔内的隔绝。这类手术的成功率超过90%,恢复时间短,绝大多数此类型患者都适合。

但如果主动脉夹层引发了动脉血管破裂,就无法再使用微创导入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少部分的患者延缓数周后仍然选择微创导入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预后效果同样很好。

食道癌侵犯主动脉论文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患者的情况,只有进行化疗或者是手术治疗意见建议:

食道癌晚期症状已经比较明显_调查研究发现,造成食道癌的常见病因有:酗酒、饮食、吸烟、及食管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晚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 典型症状一、食物反应。这种症状表现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典型症状二、咽下困难的症状表现。据介绍,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只有当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才出现咽下困难。 典型症状三、食道癌肿瘤到晚期常会出现转移的情况。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 近几年来,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中医食道癌治疗中心的专家全心致力于食道癌的各项研究工作,研究出独特的“中医食道癌三位一体”疗法,挽救了无数濒临边缘的生命。

真的非常遗憾的告诉你,对于目前的情况,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目前不手术比手术对于病人更有益,因为如果手术,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同时风险相当大,一般外科医生也不会考虑行手术治疗,所以手术的意义不大,对于患者来讲是折磨,我不建议;如果一定要试试治疗的话,我建议可以考虑介入,看看肿瘤是否能够缩小,减轻些压迫;在我看来,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减轻痛苦、加强营养治疗,如镇痛、补液等,这样患者余下的时间也许会活的少点痛苦。

食道癌患者的饮食应当注重清淡,但部分患者喜欢味重。有条件可多炖些肉汤,鸡蛋、鱼、虾、各种肉类、猪肝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都是很好的营养品,也可适当补充些奶粉、牛奶,豆浆等。蔬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冬天火锅就要少吃些~

脏腑静脉先后病脉证论文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张仲景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注释〕 上工:指医术高明,十治九愈的医生。王:通旺。中工:指医疗技术中等,十治七愈的医生。水:肾主水,水气运行赖肾之气化功能。心火:心属火。金气:肺属金,主气。虚虚: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实: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五常:五行运化的常道。元真:即真气、元气。客气:指外感邪气。中:中伤。疢(chèn)难:指疾病。房室:指性事过度。干忤:侵犯。导引:指自我 *** 。吐纳: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的外治法。王法:国家的法令。三焦:为六腑之一,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未至:未到时令。至:指气候。甲子: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计算年月日。此指冬至之后六十日。少阳起:古人将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个阶段,各六十天,自少阳始,至厥阴止。少阳起,指冬至后六十日开始为少阳当令之时。

(王庆其)

〔鉴赏〕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该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经西晋王叔和、北宋王洙、南宋林亿等从《伤寒杂病论》中分编整理而成。

《金匮》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使中医基础理论、方药学、临床医学三位一体,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诊治体系,成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本篇节选自《金匮》的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

(一)张仲景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对“治未病”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著名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学术观点,这是“上工”治病的策略。从中可以领悟到,人体的脏腑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理情况脏腑之间相互联系,在病理情况下则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这种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医生掌握了这种传变规律,可以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阻止其传变,即后世所谓“先安未受邪之地”,这是《内经》“治未病”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对现代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二)人赖自然而生存,但自然界亦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仲景以“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生动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人体正气具有抗病能力,若五脏元真通畅,则邪不易侵犯;若元气不足,则客气邪风等致病因素易犯人体。据此告示人们内养正气,外避邪气,可防止发生疾病。

(三)临床疾病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病因及传变不外三端:一是经络受邪,传入脏腑;二是病在四肢、九窍,血脉壅塞不通,这是由外部体表受邪所致;三是房室、金刃、虫兽等致病因素损伤人体。这是继《灵枢·百病始生》关于病因分类之后的补充和发展,其对宋代陈无择“三因说”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四)提出季节与气候不相应出现的四种类型:如冬至之后的六十天,雨水节当令,阳气始生,气候转暖,此为正常气候;若雨水节未到,而气候已暖,此为“未至而至”;若已到雨水节,气候尚未温暖,此为“至而不至”;如已到雨水节,气候仍然很冷,时令已到,严寒当去不去,此为“至而不去”;若已到雨水节,气候热如盛夏,此为“至而太过”。中医认为,季节与气候不相应则为反常气候,可以成为致病因素。《内经》有“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的著名论点。这是“人与天地相应”理论在临床医学中的生动体现。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讲解:

上工治未病: 古时指比较高明的医生,善于治疗未病的脏腑。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按素问云,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肝应木而胜脾土,就是木克土,所以要知道肝病会传脾。

当先实脾: 实脾者,助令气旺,使不受邪,所谓治未病也。

设不知而徒治其肝,则肝病未已,脾病复起,岂上工之事哉。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脾气旺盛之时,则可以不受肝气的侵犯,可以不用单纯的去补脾。

夫肝之病,补用酸: 肝之病补用酸者,肝不足,则益之以其本味也。如山茱萸、酸枣仁、白芍等。

与内经”以辛补之“之说不同。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主升发。辛味是发散的,是针对肝的特性而言是补。

补用酸者,所以益其体。言虽异而理各当也。

助用苦焦: 《千金》所谓:“肝劳病者,补心气益之,心旺则气感于肝也。”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难经》:“损其肝者缓其中也。”《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味既可补中,也可缓肝急。

酸甘可以化阴,辛甘可以化阳。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这是肝虚的正治之法。

盖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者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

故治肝实者,先实脾土,以杜滋蔓之祸;治肝虚者,直补本宫,以防外侮之端。此仲景虚实并举之要旨也。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临床中应注意虚实的真假,正确使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

余脏准此: 肝病如此,其它脏腑的治疗也可以参照治疗肝病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段主要讲, 治未病 和 既病防变 的思想。要有 整体观念 ,五脏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疾病不是静止的,是变化的,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治疗原则。熟知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侮等规律,也要知晓疾病传变规律。遵守“ 补不足,损有余 ”的基本治疗原则。反之,实证用了补法或虚证用了泻法,则实更实,虚也就更加的虚了。

3.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此条是四诊中之望法。

古人以鼻头为脾之部位,故望色莫重于鼻。其实望色当包括颜额、面部、唇舌、爪甲,不可专主鼻也。

色青 是郁血,若兼见腹中痛而苦冷,则是阴寒内盛,体温不能上达,致令面部郁血,故当死。

色微黑 者水气,据痰饮篇支饮木防己汤证亦云面色黧黑,盖出自五色配五行之说,不必过信。

色黄者 胸上有寒,未详。

色白 亡血,验之唇舌、爪甲,尤为明显。

微赤非时 ,未详。尤怡《金匮心典》以此句从亡血说下,谓亡血而面色反微赤,又非火令之时,则是虚阳上泛,故死。亦通。

目正圆 谓直视也,凡直视、歧视、戴眼,皆为病入脑。病入脑则十九不治。痉字当作痉,详次篇。

色青为痛 ,亦是郁血。

色黑为劳 ,注家以为劳力伤肾,其事至确。盖古医书所谓肾,多指无管腺之内分泌,而于肾上腺关系尤切。肾上腺之分泌物,为量甚少,为效甚大。其作用与交感神经相似,能使肝脏放出肝糖,以供肌肉之需要,能使肌肉增加伸缩力,能消除肌肉疲劳时所生有害物质,能增加动脉血压,能加速血液之凝结,以防失血。凡此种种作用,大有利于肌肉之剧劳。《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犹言肾上腺分泌能使肌肉作强,成其伎巧也。由此推之,若肌肉剧劳不已,则肾上腺分泌必致竭涸,而肾上腺必病。肾上腺有病,始则衰弱倦怠,恶心便闭,骨节腰痛,则头眩眼花,失神贫血,其人面色,始则黄浊,继则暗滞如青铜,如黑铅。然则古人谓剧劳伤肾,肾病色黑,其事乃至确。特所谓肾者,不必指睾丸、卵巢,亦不必指泌尿之内肾耳。

色赤为风 ,指风热,酒齄鼻是其例。亦有得之遗传者,病深则为神经变性。

色黄便难 ,未详。及门赵锡庠云:十二指肠病发黄疸者,大便多秘结。又贫血者,胃肠必不健,亦多便难,殆所谓色黄者便难欤?

色鲜明者有留饮 ,尤氏引经云: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是为肾脏病之水肿,与中医古书所谓水气不同。留饮与水气之别,一则在躯壳内脏腑间,一则在躯壳外肉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