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新医药学杂志1976年版

发布时间:

新医药学杂志1976年版

急性胃扭转必须施行手术治疗,否则胃壁血液循环可受到障碍而发生坏死.如能成功地插入胃管,吸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待急性症状缓解和进一步检查后再考虑手术治疗.在剖开腹腔时,首先看到的大都是横结肠系膜后面的绷紧的胃后壁.由于解剖关系的紊乱以及膨胀的胃壁,外科医师常不易认清其病变情况.此时宜通过胃壁的穿刺将胃内积气和积液抽尽,缝合穿刺处,再进行探查.在胃体复位以后,根据所发现的病理变化,如膈疝,食管裂孔疝,肿瘤,粘连带等,予以切除或修补等处理.如未能找到有关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者,可行胃固定术,即将脾下极至胃缨门处的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致密地缝到前腹壁腹膜上,以防扭转再度复发.部分胃扭转伴有溃疡或葫芦形胃等病变者,可行胃部分切除术,病因处理极为重要.术前要注意水,电解质失衡的纠正.术后应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数天.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一)取穴主穴:内关、足三里、筋缩、脾俞、胃俞、中脘。配穴:关元、三阴交、天枢、下脘、合谷。(二)治法针灸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主穴为主,适当加配穴,中脘、胃俞宜配合应用亦可单取足三里穴。足三里,用28号寸毫针直刺,一般酸胀感可扩散至足背,有时有麻电感至足背。单用足三里时,可给予硫酸钡混悬液500ml口服。余穴采用“气至病所”手法,亦最好能激发出气至针感。均采用泻法,以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运针20~30分钟,刺激强度可由弱到强。背部输穴,亦可接通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刺激量为宜,通电30分钟。针后,艾卷雀吸法灸腹部穴位和三阴交穴,每穴15分钟左右,至皮肤潮红,暖气入腹。也可用红外线腹部照射15分钟。每日针灸1~2次。(三)疗效评价以针灸为主治疗140例,全部获愈[1~7,10~12]。 (一)取穴主穴;梁丘、地机、温溜、养老。(二)治法选好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取30号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4分钟行针1次,均采用捻转泻法,刺激强度由弱到强,同时令患者配合收小腹,挺胸运动,并做3~5次仰卧起坐活动。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透胃复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X线钡透胃尚未完全复位;无效:临床症状同治疗,X前线 钡透胃扭转未改善。共治疗26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13]。 (一)取穴主穴:上脘透中脘、承满、足三里。配穴:下腹痛加三阴交,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失眠加太阳、安眠。(二)治法主穴均取,据症加配穴。首先将毫针刺入穴位,提插捻转平补平泻,针后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14~16次/分,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出针后选1~2穴,以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2例,结果痊愈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 [|]黄德洲。穴位刺激疗法治疗胃扭转二例。新医药学杂志 1976;(9):35。[2]解放军161医院理疗科。电针、红外线照射治疗胃翻转4例。中华理疗杂志 1980;3(2):98。[3]马兵。电针治疗胃翻转一例。辽宁医药 1980;(1):3。[4]严玉林。针灸治疗胃扭转。新中医 1980;(1):44。[5]罗伟。针灸治疗胃扭转一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0;(1):32。[6]万耀先,等。针刺治疗胃扭转9例。中医杂志 1980;21(11):49。[7]韦勇。针刺治愈胃扭转一例报告。广西中医药 1981;(3):36。[8]张之珠,等。耳针加颠簸法治愈胃扭转。山东中医杂志 1984;(6):43。[9]朱敏,等。电针和穴位封闭治疗胃扭转42例。中医研究 1989;2(3):39。[10]刘建民,等。针灸治疗胃扭转7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0;10(6):13。[11]李振华。针刺足三里整复胃扭转51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2;11(4):28。[12]李发仪,等。针刺治疗胃扭转7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6;12(1):24。[13]郎福文。独取郄穴治疗急性胃扭转26例。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4、5):80

儿菜又叫“超生菜”,学名“抱子芥”,芥菜的一种。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一母多子,这也是它叫“儿菜”的来由。 儿菜具有芥菜的清香,但口感却要好很多,甘甜而不带苦味,嚼在嘴里,肉脆少筋,不带残渣。色彩也漂亮,外叶碧绿,内心洁白,切成薄片,绿白相间,如果炒菜的时候,用些红辣椒做点缀,煞是喜人。 吃儿菜喜欢淡煮,直接放清水里煮,原汁原味,味道清甜。如果蘸辣椒水吃,那就是下饭的好菜。做辣椒蘸水比较麻烦,辣椒面要先在铁锅里炒煳,装碗里倒些酱油,然后撒点葱花、放点盐。这样吃,最去油腻。 儿菜炒回锅肉也不错。回锅肉切成薄片,先在油锅里炒炒,再放些豆豉。豆豉炒出香味,回锅肉也煸出了油。锅里的油倒掉一些,再放进切成片的儿菜,大火一起翻炒。如果能吃辣,再放两勺湖南的剁椒炒匀。锅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油光红亮,出锅的时候淋点酱油。盐可放可不放,以自己的口感为准。 儿菜腌泡菜,那才叫美味。酸酸的、脆脆的,吃鸡蛋炒饭时,来上几片,那真是开胃。 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每个芽块100-200克,每株生有芽块菜15-20个,呈宝塔形,非常美观,儿菜营养丰富,品质细嫩,味道鲜美,吃法多样,炒、烩、炸、涮、凉拌、作汤、腌泡均可,是宴宾席上的美味佳肴。 中药材 儿茶 拉丁文 Catechu 异名 品种考证 药用 形态 拉丁文 Catechu 异名 乌爹泥、乌垒泥、乌丁泥(《纲目》),儿茶(《杂病源流犀烛》),粉儿茶(《中国药学大辞典》),西谢(《中药 形性经验鉴别法》),儿茶膏(《中药大辞典》),黑儿茶(《浙江药用植物志》)。 品种考证 孩儿茶始载于《饮膳正要》,《纲目》收载于土部,名乌爹泥。时珍曰:“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所云孩儿茶的产地与现今药用的孩儿茶相符,至于所载儿茶的原料与加工方法属传说之误。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 Acacia catechu (L.) Willd. [Mimosa catechu L. f.] 的心材或去皮枝干煎制而成的干燥浸膏。 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6~13m。树皮棕色,常成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小枝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6~12cm;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8mm,宽1~,叶缘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成筒状,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为萼长的2~3倍,被疏毛;雄蕊多数,花丝分离,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带状,长5~12cm,宽1~,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长3~7mm,先端有喙尖,紫褐色。种子3~10颗。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其中除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地区)有野生外,余均为引种。 产地 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销全国各地。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化学成分 主含芦荟甙(barbaloin)、异芦荟甙(isobarbaloin)、β-芦荟甙(β-barba1oin)及树脂等。药理作用 1 保肝、利胆作用 本品所含d-儿茶精及表儿茶精均有明显保肝作用。儿茶精50mg/kg灌服对四氮化碳所致肝损伤保护作用,可使丙氨酸转氨酵(ALT)明显降低,倒置的清蛋门/球蛋白(A/G)逆转、增加谷胱甘硫硫转移酶(GST)活性而增进肝解毒功能。儿茶精并能拮抗蝇覃碱、鬼笔碱及醋氨酞所故肝损伤,对于高肌氨酸硫醚S和丙二酸所致大鼠肝脂肪生及低蛋凶高脂饮食所致大鼠肝脂肪变d-儿茶精50mg/kg皮下注射也均有明现保护效果,而尿嘧啶-6-羧酸或乙醇所致之肝脂肪变d儿茶精灌服也有显著防止之,儿茶精的保护作用与其促进肝内ATP合成、溶媒体膜稳定、自由基清除、抗氧化作用以及可能的抗内毒素、抗脂肪浸润等有关,而表儿茶精的保肝作用也与其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2 对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无抗原存在时d—儿茶精不影响白细胞游走,但体外试验仰制对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抗原敏感的患者其对白细胞的游走,而对曾感染乙肝并对乙肝表抗原敏感者其对白细胞游定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其能放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将促进乙肝抗原的清除。儿茶精还可使慢性肝炎患者降低了的淋巴细胞数恢复正常,促进对旧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慢活肝患者淋巴细胞在PPD诱导下的转化。对于正常人外周血Ts细胞,儿茶精能激活之,并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母细胞转化,但对慢活肝患者儿茶精侧显著抑制Ts功能,抑制Ig的生成。 3 抗病原微少物作用 体外抑制试验夫明,儿茶的最低抑制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白色葡萄球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白色念球菌为,还曾报化儿茶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的抑制作用。 5%的儿茶混总液对68株痢疾杆菌的约敏试验中对福氏和鲍氏痢疾杆菌的敏感率为100%, 此外对病每及某些真菌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4 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 儿茶水液灌服,可仰制空服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起动,促进盲肠蠕动,但对结肠无明处影响,儿茶精近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叫明炎物质产生而致便秘。 5 降血糖作用 印度民间用儿茶治疗糖尿病,本品所含表儿茶将能使ATP、温度和浓度依赖地促进大鼠胰岛家分泌,30mg/kg, 每日2次,,共注射4d,可使大鼠胰岛素含量增加30%,表儿茶精还可促进胰岛中DNA的合成。儿茶精对家兔也有降血压作用。 6 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儿茶精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儿茶精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儿茶精还显著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可降低血栓素A2,(TXA2)含量而对6-Keto-PGF1无明显影响。女儿荼精可延缓羊毛脂所致血清胆固醇升高,另从儿茶中还分得2种异构体具有降胆固醇活性。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血管收缩,对离体心脏则先抑制后兴奋。儿荼静注可使豚鼠骨胳肌张力降低,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对酪氨酸酶活性d-儿茶精可增强之,而对酪氨酸脱氢酶活性则抑制之,从而可降低体内肾上腺素水平,此可能与降压作用有关。 d—儿茶精可抑制多种组织如大鼠的脑、肝、肾、心和猪的主动脉等对氧的摄取,对心脏力明显。 7 其他作用 皮下埋入儿茶30mg可显著延迟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潜伏期,明显减小扭体次数,皮下埋入儿奈5h局部无明显刺激反应,表明儿荼有一定镇痛作用。于体外儿荼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儿茶精有抗放射、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并因能抑制瘤细胞与纤维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儿茶糅酸对维生素缺乏的豚鼠可促进维生素吸收,并能抑制实验性大鼠膀肮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其能降低尿液的pH有关。 8 体内过程 d—儿茶精口服,吸收率在70%以上,于l-3h达峰浓度。口服、和2,0g血清浓度随剂量大小而高低,但相对生物利用度大致相似,无胃肠道饱和吸收及剂量依赖性首过效应。原化合物的表现消除半衰朋为1~,以原形从尿排出者约占%,约8h可排泄完毕。 9 毒性 儿茶糅酸小鼠静注200~300mg/kgg可致死亡。以含儿茶糅酸3%~5%的饲料喂大鼠l月不引起动物死亡。儿茶精灌服对小鼠的LD50为/kg。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心、肺、脾经。功效 收湿敛疮,止血定痛,清热化痰。应用与配伍 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湿疮流水,牙疳,口疮。孩儿茶味涩,能收湿敛疮,生肌长肉。治痈疽溃烂久不敛,配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药为末掺,或与猪油、黄蜡调膏贴,如《外科大成》之腐尽生肌散;治湿疮流水,配以轻粉、龙骨、炉甘石,加强收湿疗疮止痒作用;牙疳、口疮,均可与硼砂研末掺;用于下疳阴疮,配珍珠、冰片同用;治妇女白带过多,阴部湿痒,配蛇床子煎汤坐浴,或配苦参、黄柏、枯矾等研末外用。 用于多种出血证。孩儿茶能止血定痛,故尤宜治外伤出血,可与龙骨、血竭、白及等研末外敷。治咯血,消化道出血,便血,尿血,血痢,血崩等,均可单味内服;或配枯矾研末吞服,治肺结核咯血;或配大黄、乌贼骨、虎杖煎服,治消化道出血;或单味研末搐鼻,治鼻衄。 用于痰热咳嗽。孩儿茶味苦性凉,有清化痰热之功。治肺热喘咳,可配细辛、猪胆汁为丸服;或与黄芩、桑白皮、瓜蒌等清热化痰药同用。 用法用量 - g 附方 1.治牙疳,口疮 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2.治走马牙疳 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纲目》引《积德堂经验方》) 3.治鼻渊流水 孩儿茶末吹之。(《纲目》引《本草权度》) 4.治下疳阴疮 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纲目》引《纂要奇方》) 5.治痔疮 轻粉、冰片、孩儿茶各等量,以10倍量之香油调配成乳剂,装瓶备用。用时以脱脂棉棒浸沾药物,置肛管内 6.治疗皮肤湿疹、溃疡,分泌物多 儿茶9g,轻粉6g,冰片,龙骨9g。研末水调外敷。(《中药临床应用》儿轻散) 7.治肺结核咯血 儿茶30g,明矾24g,共研细末,每次~,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大咯血者不宜采用),每次服~.每4h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外伤出血,止血 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份。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用正骨学》) 9 用于鼻衄和痔疮出血 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研末,桂皮 研末,沸水250ml,浸30min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中药临床应用》) 10.治宫外孕,剖腹产,各类息肉,结石,包块,尿血,便血以及手术后粘连等 孩儿茶15g,方苏木15g,鸡血藤15g,紫丹参30g 水煎内服。如有外伤,久不愈合,加花蕊石30g,稻草灰15g,梅花片3g,研细末调香油(或某油)擦患处。 11.治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出血除外) 儿茶、白及、阿胶、云南白药各等量,研成细粉。每日服药2~3次,每次3g,白水冲服 12.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儿茶500g,川楝子250g,黄芪800g,五倍子250g,白及500g,海螵蛸500g,木香250g,砂仁250g。片为细末,每服10~15g,每日2~3次,1个月为1疗程13.治鼻窦炎 辛夷12g,儿茶6g,乳香6g,冰片,甘油适量。将四药研细过筛,混合均匀,取甘油适量调成糊状,用棉片吸附药液至饱和状态。于患侧中鼻道和下鼻道各放置复方辛夷油棉片1块,令病人低头,行体位引流15~20min。【《新医药学杂志》1976,(2):40 复方辛夷油】 14.治咳嗽 儿茶60g,细辛12g,猪胆1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3g。每日4次,每次1丸,空腹含化。

新医药学杂志1976年

急性胃扭转必须施行手术治疗,否则胃壁血液循环可受到障碍而发生坏死.如能成功地插入胃管,吸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待急性症状缓解和进一步检查后再考虑手术治疗.在剖开腹腔时,首先看到的大都是横结肠系膜后面的绷紧的胃后壁.由于解剖关系的紊乱以及膨胀的胃壁,外科医师常不易认清其病变情况.此时宜通过胃壁的穿刺将胃内积气和积液抽尽,缝合穿刺处,再进行探查.在胃体复位以后,根据所发现的病理变化,如膈疝,食管裂孔疝,肿瘤,粘连带等,予以切除或修补等处理.如未能找到有关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者,可行胃固定术,即将脾下极至胃缨门处的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致密地缝到前腹壁腹膜上,以防扭转再度复发.部分胃扭转伴有溃疡或葫芦形胃等病变者,可行胃部分切除术,病因处理极为重要.术前要注意水,电解质失衡的纠正.术后应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数天.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一)取穴主穴:内关、足三里、筋缩、脾俞、胃俞、中脘。配穴:关元、三阴交、天枢、下脘、合谷。(二)治法针灸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主穴为主,适当加配穴,中脘、胃俞宜配合应用亦可单取足三里穴。足三里,用28号寸毫针直刺,一般酸胀感可扩散至足背,有时有麻电感至足背。单用足三里时,可给予硫酸钡混悬液500ml口服。余穴采用“气至病所”手法,亦最好能激发出气至针感。均采用泻法,以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运针20~30分钟,刺激强度可由弱到强。背部输穴,亦可接通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刺激量为宜,通电30分钟。针后,艾卷雀吸法灸腹部穴位和三阴交穴,每穴15分钟左右,至皮肤潮红,暖气入腹。也可用红外线腹部照射15分钟。每日针灸1~2次。(三)疗效评价以针灸为主治疗140例,全部获愈[1~7,10~12]。 (一)取穴主穴;梁丘、地机、温溜、养老。(二)治法选好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取30号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4分钟行针1次,均采用捻转泻法,刺激强度由弱到强,同时令患者配合收小腹,挺胸运动,并做3~5次仰卧起坐活动。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透胃复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X线钡透胃尚未完全复位;无效:临床症状同治疗,X前线 钡透胃扭转未改善。共治疗26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13]。 (一)取穴主穴:上脘透中脘、承满、足三里。配穴:下腹痛加三阴交,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失眠加太阳、安眠。(二)治法主穴均取,据症加配穴。首先将毫针刺入穴位,提插捻转平补平泻,针后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14~16次/分,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出针后选1~2穴,以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2例,结果痊愈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 [|]黄德洲。穴位刺激疗法治疗胃扭转二例。新医药学杂志 1976;(9):35。[2]解放军161医院理疗科。电针、红外线照射治疗胃翻转4例。中华理疗杂志 1980;3(2):98。[3]马兵。电针治疗胃翻转一例。辽宁医药 1980;(1):3。[4]严玉林。针灸治疗胃扭转。新中医 1980;(1):44。[5]罗伟。针灸治疗胃扭转一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0;(1):32。[6]万耀先,等。针刺治疗胃扭转9例。中医杂志 1980;21(11):49。[7]韦勇。针刺治愈胃扭转一例报告。广西中医药 1981;(3):36。[8]张之珠,等。耳针加颠簸法治愈胃扭转。山东中医杂志 1984;(6):43。[9]朱敏,等。电针和穴位封闭治疗胃扭转42例。中医研究 1989;2(3):39。[10]刘建民,等。针灸治疗胃扭转7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0;10(6):13。[11]李振华。针刺足三里整复胃扭转51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2;11(4):28。[12]李发仪,等。针刺治疗胃扭转7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6;12(1):24。[13]郎福文。独取郄穴治疗急性胃扭转26例。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4、5):80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i.或爱伦堡没药树 Balsamodendron ehren bergianum bergianum Berg.的干燥胶树脂。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净杂质(《云南》)。 二、炮炙 1.醋制 取净没药,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每没药100kg,用醋5kg(《药典85》)。 2.炒制 取净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药典85》)。 3.香附制 取没药拣净杂质,打碎成小颗粒或粗粉末。加入香附60%研成粉,先将香附粉放在锅内用文武火炒热后,又放入没药拌炒,炒至浓烟上升,呈灰褐色,发泡松脆,取出,晾凉(《云南》)。 4.麸制 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置锅内炒至出油时,撒入麸皮,继续拌炒至油被麸皮吸尽,药体发虚呈珠状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没药1kg,用麸皮(《河南》)。 5.灯心制 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置锅内炒至出油时,加入灯心同炒,至油被灯心吸尽,没药膨胀呈球状为度,取出簸去灯心,放凉。每没药1kg,用灯心30kg(《山东》)。 6.煨制 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另取沙子置锅内加热至100℃以上,然后铺上纸2-3层,上摊没药块,继续加热至出油时,用筷子轻轻翻动,并换纸2-3次,至没药呈珠状,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河南》)。 7.煮制 取没药,加水浸1日,连同水倒入锅内,煮至溶化,滤 过,残渣加适量水再煮,滤过,弃去残渣,合并滤液,浓缩成膏状,继续加热至黑烟冒尽转冒青烟时,取出,摊放在平面板上(预先涂有食油),趁热切成方块,晾凉(《集成》)。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没药时,由于炮制不过性,患者服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用狗试验证明,狗吃生没药7分钟即吐,服制没药安然无事。事实说明,内服没药不炮制或炮制不过性,服后都有副作用反应(张有义:新医药学杂志,(4):33,1976)。

儿菜又叫“超生菜”,学名“抱子芥”,芥菜的一种。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一母多子,这也是它叫“儿菜”的来由。 儿菜具有芥菜的清香,但口感却要好很多,甘甜而不带苦味,嚼在嘴里,肉脆少筋,不带残渣。色彩也漂亮,外叶碧绿,内心洁白,切成薄片,绿白相间,如果炒菜的时候,用些红辣椒做点缀,煞是喜人。 吃儿菜喜欢淡煮,直接放清水里煮,原汁原味,味道清甜。如果蘸辣椒水吃,那就是下饭的好菜。做辣椒蘸水比较麻烦,辣椒面要先在铁锅里炒煳,装碗里倒些酱油,然后撒点葱花、放点盐。这样吃,最去油腻。 儿菜炒回锅肉也不错。回锅肉切成薄片,先在油锅里炒炒,再放些豆豉。豆豉炒出香味,回锅肉也煸出了油。锅里的油倒掉一些,再放进切成片的儿菜,大火一起翻炒。如果能吃辣,再放两勺湖南的剁椒炒匀。锅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油光红亮,出锅的时候淋点酱油。盐可放可不放,以自己的口感为准。 儿菜腌泡菜,那才叫美味。酸酸的、脆脆的,吃鸡蛋炒饭时,来上几片,那真是开胃。 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每个芽块100-200克,每株生有芽块菜15-20个,呈宝塔形,非常美观,儿菜营养丰富,品质细嫩,味道鲜美,吃法多样,炒、烩、炸、涮、凉拌、作汤、腌泡均可,是宴宾席上的美味佳肴。 中药材 儿茶 拉丁文 Catechu 异名 品种考证 药用 形态 拉丁文 Catechu 异名 乌爹泥、乌垒泥、乌丁泥(《纲目》),儿茶(《杂病源流犀烛》),粉儿茶(《中国药学大辞典》),西谢(《中药 形性经验鉴别法》),儿茶膏(《中药大辞典》),黑儿茶(《浙江药用植物志》)。 品种考证 孩儿茶始载于《饮膳正要》,《纲目》收载于土部,名乌爹泥。时珍曰:“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所云孩儿茶的产地与现今药用的孩儿茶相符,至于所载儿茶的原料与加工方法属传说之误。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 Acacia catechu (L.) Willd. [Mimosa catechu L. f.] 的心材或去皮枝干煎制而成的干燥浸膏。 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6~13m。树皮棕色,常成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小枝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6~12cm;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8mm,宽1~,叶缘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成筒状,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为萼长的2~3倍,被疏毛;雄蕊多数,花丝分离,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带状,长5~12cm,宽1~,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长3~7mm,先端有喙尖,紫褐色。种子3~10颗。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其中除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地区)有野生外,余均为引种。 产地 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销全国各地。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化学成分 主含芦荟甙(barbaloin)、异芦荟甙(isobarbaloin)、β-芦荟甙(β-barba1oin)及树脂等。药理作用 1 保肝、利胆作用 本品所含d-儿茶精及表儿茶精均有明显保肝作用。儿茶精50mg/kg灌服对四氮化碳所致肝损伤保护作用,可使丙氨酸转氨酵(ALT)明显降低,倒置的清蛋门/球蛋白(A/G)逆转、增加谷胱甘硫硫转移酶(GST)活性而增进肝解毒功能。儿茶精并能拮抗蝇覃碱、鬼笔碱及醋氨酞所故肝损伤,对于高肌氨酸硫醚S和丙二酸所致大鼠肝脂肪生及低蛋凶高脂饮食所致大鼠肝脂肪变d-儿茶精50mg/kg皮下注射也均有明现保护效果,而尿嘧啶-6-羧酸或乙醇所致之肝脂肪变d儿茶精灌服也有显著防止之,儿茶精的保护作用与其促进肝内ATP合成、溶媒体膜稳定、自由基清除、抗氧化作用以及可能的抗内毒素、抗脂肪浸润等有关,而表儿茶精的保肝作用也与其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2 对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无抗原存在时d—儿茶精不影响白细胞游走,但体外试验仰制对纯化的蛋白衍生物〔PPD))抗原敏感的患者其对白细胞的游走,而对曾感染乙肝并对乙肝表抗原敏感者其对白细胞游定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其能放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将促进乙肝抗原的清除。儿茶精还可使慢性肝炎患者降低了的淋巴细胞数恢复正常,促进对旧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慢活肝患者淋巴细胞在PPD诱导下的转化。对于正常人外周血Ts细胞,儿茶精能激活之,并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母细胞转化,但对慢活肝患者儿茶精侧显著抑制Ts功能,抑制Ig的生成。 3 抗病原微少物作用 体外抑制试验夫明,儿茶的最低抑制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白色葡萄球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白色念球菌为,还曾报化儿茶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的抑制作用。 5%的儿茶混总液对68株痢疾杆菌的约敏试验中对福氏和鲍氏痢疾杆菌的敏感率为100%, 此外对病每及某些真菌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4 抑制肠道运动及抗腹泻作用 儿茶水液灌服,可仰制空服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起动,促进盲肠蠕动,但对结肠无明处影响,儿茶精近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叫明炎物质产生而致便秘。 5 降血糖作用 印度民间用儿茶治疗糖尿病,本品所含表儿茶将能使ATP、温度和浓度依赖地促进大鼠胰岛家分泌,30mg/kg, 每日2次,,共注射4d,可使大鼠胰岛素含量增加30%,表儿茶精还可促进胰岛中DNA的合成。儿茶精对家兔也有降血压作用。 6 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儿茶精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儿茶精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儿茶精还显著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可降低血栓素A2,(TXA2)含量而对6-Keto-PGF1无明显影响。女儿荼精可延缓羊毛脂所致血清胆固醇升高,另从儿茶中还分得2种异构体具有降胆固醇活性。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血管收缩,对离体心脏则先抑制后兴奋。儿荼静注可使豚鼠骨胳肌张力降低,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对酪氨酸酶活性d-儿茶精可增强之,而对酪氨酸脱氢酶活性则抑制之,从而可降低体内肾上腺素水平,此可能与降压作用有关。 d—儿茶精可抑制多种组织如大鼠的脑、肝、肾、心和猪的主动脉等对氧的摄取,对心脏力明显。 7 其他作用 皮下埋入儿茶30mg可显著延迟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潜伏期,明显减小扭体次数,皮下埋入儿奈5h局部无明显刺激反应,表明儿荼有一定镇痛作用。于体外儿荼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儿茶精有抗放射、升高白细胞和抗肿瘤作用,并因能抑制瘤细胞与纤维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儿茶糅酸对维生素缺乏的豚鼠可促进维生素吸收,并能抑制实验性大鼠膀肮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其能降低尿液的pH有关。 8 体内过程 d—儿茶精口服,吸收率在70%以上,于l-3h达峰浓度。口服、和2,0g血清浓度随剂量大小而高低,但相对生物利用度大致相似,无胃肠道饱和吸收及剂量依赖性首过效应。原化合物的表现消除半衰朋为1~,以原形从尿排出者约占%,约8h可排泄完毕。 9 毒性 儿茶糅酸小鼠静注200~300mg/kgg可致死亡。以含儿茶糅酸3%~5%的饲料喂大鼠l月不引起动物死亡。儿茶精灌服对小鼠的LD50为/kg。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心、肺、脾经。功效 收湿敛疮,止血定痛,清热化痰。应用与配伍 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湿疮流水,牙疳,口疮。孩儿茶味涩,能收湿敛疮,生肌长肉。治痈疽溃烂久不敛,配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药为末掺,或与猪油、黄蜡调膏贴,如《外科大成》之腐尽生肌散;治湿疮流水,配以轻粉、龙骨、炉甘石,加强收湿疗疮止痒作用;牙疳、口疮,均可与硼砂研末掺;用于下疳阴疮,配珍珠、冰片同用;治妇女白带过多,阴部湿痒,配蛇床子煎汤坐浴,或配苦参、黄柏、枯矾等研末外用。 用于多种出血证。孩儿茶能止血定痛,故尤宜治外伤出血,可与龙骨、血竭、白及等研末外敷。治咯血,消化道出血,便血,尿血,血痢,血崩等,均可单味内服;或配枯矾研末吞服,治肺结核咯血;或配大黄、乌贼骨、虎杖煎服,治消化道出血;或单味研末搐鼻,治鼻衄。 用于痰热咳嗽。孩儿茶味苦性凉,有清化痰热之功。治肺热喘咳,可配细辛、猪胆汁为丸服;或与黄芩、桑白皮、瓜蒌等清热化痰药同用。 用法用量 - g 附方 1.治牙疳,口疮 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2.治走马牙疳 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纲目》引《积德堂经验方》) 3.治鼻渊流水 孩儿茶末吹之。(《纲目》引《本草权度》) 4.治下疳阴疮 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纲目》引《纂要奇方》) 5.治痔疮 轻粉、冰片、孩儿茶各等量,以10倍量之香油调配成乳剂,装瓶备用。用时以脱脂棉棒浸沾药物,置肛管内 6.治疗皮肤湿疹、溃疡,分泌物多 儿茶9g,轻粉6g,冰片,龙骨9g。研末水调外敷。(《中药临床应用》儿轻散) 7.治肺结核咯血 儿茶30g,明矾24g,共研细末,每次~,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大咯血者不宜采用),每次服~.每4h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外伤出血,止血 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份。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用正骨学》) 9 用于鼻衄和痔疮出血 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研末,桂皮 研末,沸水250ml,浸30min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中药临床应用》) 10.治宫外孕,剖腹产,各类息肉,结石,包块,尿血,便血以及手术后粘连等 孩儿茶15g,方苏木15g,鸡血藤15g,紫丹参30g 水煎内服。如有外伤,久不愈合,加花蕊石30g,稻草灰15g,梅花片3g,研细末调香油(或某油)擦患处。 11.治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出血除外) 儿茶、白及、阿胶、云南白药各等量,研成细粉。每日服药2~3次,每次3g,白水冲服 12.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儿茶500g,川楝子250g,黄芪800g,五倍子250g,白及500g,海螵蛸500g,木香250g,砂仁250g。片为细末,每服10~15g,每日2~3次,1个月为1疗程13.治鼻窦炎 辛夷12g,儿茶6g,乳香6g,冰片,甘油适量。将四药研细过筛,混合均匀,取甘油适量调成糊状,用棉片吸附药液至饱和状态。于患侧中鼻道和下鼻道各放置复方辛夷油棉片1块,令病人低头,行体位引流15~20min。【《新医药学杂志》1976,(2):40 复方辛夷油】 14.治咳嗽 儿茶60g,细辛12g,猪胆1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3g。每日4次,每次1丸,空腹含化。

新医药学杂志1976

急性胃扭转必须施行手术治疗,否则胃壁血液循环可受到障碍而发生坏死.如能成功地插入胃管,吸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待急性症状缓解和进一步检查后再考虑手术治疗.在剖开腹腔时,首先看到的大都是横结肠系膜后面的绷紧的胃后壁.由于解剖关系的紊乱以及膨胀的胃壁,外科医师常不易认清其病变情况.此时宜通过胃壁的穿刺将胃内积气和积液抽尽,缝合穿刺处,再进行探查.在胃体复位以后,根据所发现的病理变化,如膈疝,食管裂孔疝,肿瘤,粘连带等,予以切除或修补等处理.如未能找到有关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者,可行胃固定术,即将脾下极至胃缨门处的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致密地缝到前腹壁腹膜上,以防扭转再度复发.部分胃扭转伴有溃疡或葫芦形胃等病变者,可行胃部分切除术,病因处理极为重要.术前要注意水,电解质失衡的纠正.术后应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数天.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一)取穴主穴:内关、足三里、筋缩、脾俞、胃俞、中脘。配穴:关元、三阴交、天枢、下脘、合谷。(二)治法针灸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主穴为主,适当加配穴,中脘、胃俞宜配合应用亦可单取足三里穴。足三里,用28号寸毫针直刺,一般酸胀感可扩散至足背,有时有麻电感至足背。单用足三里时,可给予硫酸钡混悬液500ml口服。余穴采用“气至病所”手法,亦最好能激发出气至针感。均采用泻法,以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运针20~30分钟,刺激强度可由弱到强。背部输穴,亦可接通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刺激量为宜,通电30分钟。针后,艾卷雀吸法灸腹部穴位和三阴交穴,每穴15分钟左右,至皮肤潮红,暖气入腹。也可用红外线腹部照射15分钟。每日针灸1~2次。(三)疗效评价以针灸为主治疗140例,全部获愈[1~7,10~12]。 (一)取穴主穴;梁丘、地机、温溜、养老。(二)治法选好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取30号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4分钟行针1次,均采用捻转泻法,刺激强度由弱到强,同时令患者配合收小腹,挺胸运动,并做3~5次仰卧起坐活动。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透胃复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X线钡透胃尚未完全复位;无效:临床症状同治疗,X前线 钡透胃扭转未改善。共治疗26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13]。 (一)取穴主穴:上脘透中脘、承满、足三里。配穴:下腹痛加三阴交,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失眠加太阳、安眠。(二)治法主穴均取,据症加配穴。首先将毫针刺入穴位,提插捻转平补平泻,针后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14~16次/分,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出针后选1~2穴,以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2例,结果痊愈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 [|]黄德洲。穴位刺激疗法治疗胃扭转二例。新医药学杂志 1976;(9):35。[2]解放军161医院理疗科。电针、红外线照射治疗胃翻转4例。中华理疗杂志 1980;3(2):98。[3]马兵。电针治疗胃翻转一例。辽宁医药 1980;(1):3。[4]严玉林。针灸治疗胃扭转。新中医 1980;(1):44。[5]罗伟。针灸治疗胃扭转一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0;(1):32。[6]万耀先,等。针刺治疗胃扭转9例。中医杂志 1980;21(11):49。[7]韦勇。针刺治愈胃扭转一例报告。广西中医药 1981;(3):36。[8]张之珠,等。耳针加颠簸法治愈胃扭转。山东中医杂志 1984;(6):43。[9]朱敏,等。电针和穴位封闭治疗胃扭转42例。中医研究 1989;2(3):39。[10]刘建民,等。针灸治疗胃扭转7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0;10(6):13。[11]李振华。针刺足三里整复胃扭转51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2;11(4):28。[12]李发仪,等。针刺治疗胃扭转7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6;12(1):24。[13]郎福文。独取郄穴治疗急性胃扭转26例。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4、5):80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i.或爱伦堡没药树 Balsamodendron ehren bergianum bergianum Berg.的干燥胶树脂。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净杂质(《云南》)。 二、炮炙 1.醋制 取净没药,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每没药100kg,用醋5kg(《药典85》)。 2.炒制 取净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药典85》)。 3.香附制 取没药拣净杂质,打碎成小颗粒或粗粉末。加入香附60%研成粉,先将香附粉放在锅内用文武火炒热后,又放入没药拌炒,炒至浓烟上升,呈灰褐色,发泡松脆,取出,晾凉(《云南》)。 4.麸制 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置锅内炒至出油时,撒入麸皮,继续拌炒至油被麸皮吸尽,药体发虚呈珠状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没药1kg,用麸皮(《河南》)。 5.灯心制 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置锅内炒至出油时,加入灯心同炒,至油被灯心吸尽,没药膨胀呈球状为度,取出簸去灯心,放凉。每没药1kg,用灯心30kg(《山东》)。 6.煨制 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另取沙子置锅内加热至100℃以上,然后铺上纸2-3层,上摊没药块,继续加热至出油时,用筷子轻轻翻动,并换纸2-3次,至没药呈珠状,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河南》)。 7.煮制 取没药,加水浸1日,连同水倒入锅内,煮至溶化,滤 过,残渣加适量水再煮,滤过,弃去残渣,合并滤液,浓缩成膏状,继续加热至黑烟冒尽转冒青烟时,取出,摊放在平面板上(预先涂有食油),趁热切成方块,晾凉(《集成》)。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没药时,由于炮制不过性,患者服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用狗试验证明,狗吃生没药7分钟即吐,服制没药安然无事。事实说明,内服没药不炮制或炮制不过性,服后都有副作用反应(张有义:新医药学杂志,(4):33,1976)。

2019年新版医学杂志

中华牌杂志是国内医学杂志中有重要影响的一类期刊,有两种主办单位的统称为中华牌,一类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比如中华内科杂志,另外一类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比如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从名字上无法辨别,只有通过主办单位来判断。中华牌有医学会的直管杂志也有地方医学会的分管杂志,通过从业20年的观察,有一些地方性的中华牌杂志在细分专业中有重要的影响力,且录用率高,见刊快,在晋升职称时,如果能通过中华牌杂志的助力,评审胜算要大很多,且可以作为自己的终身代表作品

有《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经济》、《中国中药杂志》、《时珍国医国药》等。

1、《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根据2018年4月期刊官网显示,《中华医学杂志》第二十八届编委会拥有顾问17名、编委179名、外籍编委14名、特邀编委3名及通讯编委71名。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医学杂志》总被下载923465次、总被引10987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医学杂志》载文量为18099,被引量为137385,下载量为1326756。

2015年期刊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434名,在医药卫生总论(122种)中排名第11名;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为。

2、《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综合反映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业务进展与动态,推广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各级各类卫生预防保健机构的业务经验与技术方法。

据2018年5月《中国公共卫生》官网显示,《中国公共卫生》编委会共有编委94人,常务编委15人。据2018年5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公共卫生》总被下载2472531次、总被引132476次;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5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公共卫生》被引量为95363、下载量为337430;

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卫生》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499名,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28种)中排第17名。

3、《中国卫生经济》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创刊于1982年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

据2019年3月《中国卫生经济》官网显示,《中国卫生经济》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64人。

据2019年3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卫生经济》出版文献14737篇,总被下载1772865次、总被引73974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9年3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卫生经济》载文量为7019篇,被引量为46937次、下载量为514121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卫生经济》影响因子为。

4、《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7月。

据2019年4月《中国中药杂志》官网显示,《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拥有常务编委会委员29人,编委165人。

据2019年4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中药杂志》出版文献22199篇,总被下载6365080次、总被引300539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9年4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药杂志》载文量为13679篇,被引量为161298次、下载量为39058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杂志》影响因子为。

5、《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创刊于1990年,是由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主管、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杂志。

截至2015年3月,《时珍国医国药》编辑委员会共有顾问23人、编委53人。

据2019年2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时珍国医国药》出版文献共28843篇、总被下载5039253次、总被引193956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9年2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时珍国医国药》载文量为18488篇,基金论文量为6579篇,被引量为105132、下载量为785652,2015年影响因子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公共卫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卫生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中药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珍国医国药

临床医学进展,不过是核心不是SCI

好多,价格好贵,不好发。

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

中医杂志,第6期。《中医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1951年,杂志的前身《北京中医》创刊;1955年,更名为《中医杂志》,之后2次停刊。1972年7月,复刊后名为《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7月,恢复《中医杂志》刊名。

【通用名称】四君子汤1【其他名称】四君子汤1【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异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组成】人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功用】益气补中,温养脾胃。【主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咣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现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脾胃虚弱者。【方论】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实验研究)】1、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 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著。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4.其它 《教学动态》1979(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着。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4.其它 《教学动态》1979(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功能主治】益气补中,温养脾胃。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咣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现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脾胃虚弱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备注】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白术 人参 黄耆 茯苓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益气补肺。治肺损,皮聚毛落。【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可以上网看看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