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医风温病分析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中医风温病分析论文范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很明显,中医和西医对风湿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余谨文中医指出,大家常挂在嘴边的风湿病,其实是指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后出现的关节肌肉冷痛的症状,是一种证型;而西医的风湿病是一个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等,检查时能发现体内有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等。 中医风湿病的范围要大得多,不仅包括西医的风湿病,还包括颈肩腰腿疼痛等骨性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等组织疼痛! 为什么中医的风湿病病症范围如此之广呢?武汉余谨文中医告诉大家,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医认为只要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均属于风湿病!中医的风湿病范围如此之广,其所包含的病症也很多。 1、风邪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风邪善行而数变,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出现游走性疼痛,病人会觉得全身关节换着痛;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长者,始也,首也,指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2、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伤人后,若寒邪亢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侵害,导致阳气衰退,出现怕冷畏寒、肌肉酸软无力的症状; 寒性凝滞,即凝结阻滞,寒邪侵袭机体,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同时寒邪导致的疼痛会“因寒而痛”:一则有明显的受寒原因;二是其痛得温则减,遇寒增剧。余谨文中医引用《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所以发病时,患者会觉得肌肉关节挛急作痛,手脚屈伸不利。 3、湿邪 湿为重浊之邪,与水同类,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会导致四肢肌肉水肿,一般下半身肿胀更为多见;湿性黏腻,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 4、热邪 感受热邪,一般会导致关节肌肉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该情况较为较少。 以上四邪,只要一邪侵袭机体日久,也会引发其他邪气,例如风性开泄,风邪侵袭机体后,会打开人体腠理毛孔,使其他病邪更容易进入人体。 由于风邪易袭阳位,寒、湿同属阴邪,易伤阳气,所以三者容易夹杂致病,造成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背肌筋膜炎、腱鞘炎、棘上棘间韧带炎,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网球肘、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导致出现关节冷痛,肌肉无力,关节肌肉肿胀变形、病程缠绵难愈等症状。 余医生提醒大家,武汉天气多变,降雨量增多,风寒之邪加重,冷痛感会愈发强烈,由于伴有湿邪,湿性黏腻,导致疾病往往缠绵难愈,冷痛容易反复发作。

一、寒证与热证必须辨清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变化是寒热。一般而论,早期、急性期多湿热,后期多虚寒,我们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面色、局部皮色、温度及舌苔、脉象,审证求因,分清寒热真假。是实热症,就要“热者寒之”,选用大队寒凉祛风湿药,佐少量辛温之品治之。是寒湿症,就要“寒者热之”,选用大队辛温散寒药,并配伍活血、利湿治病。但临床上往往有这种情况,寒湿郁久变为湿热,湿热型的热去而寒湿仍存。要遵循仲景倡导的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症治病。” 二、实证与虚证要审察明确 风寒、湿热、痰浊、瘀血均可导致本病。病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故实证多。早期表现出一系列实证,如晨僵、肢节疼痛、肿胀、发热恶寒、全身酸楚等症状。后期多虚证或虚实夹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强调,病因是气血失调,肝肾亏损,所以治疗应该寓补于通。在病变早期也要注意补益肝肾,在大量祛邪方药中酌加熟地黄、桑寄生、川续断等药。若肿痛已消,则宜调气血、补肝肾以图治本。若专事通散,往往可见一时之效而正气更伤,病情很快复发。 三、经方在类风湿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桂枝芍药 用之较多,义理深奥,疗效卓著。多年来,诸多医家用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赵锡武说:“近代所谓类风湿关节炎多谓不治,历年我曾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愈多人。”多年来我用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在运用时每每加入青风藤、黄芪、怀牛膝、鸡血藤、当归。加味后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抗炎、镇痛、消肿方面有明显优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四、虫类药对类风湿的治疗作用 把虫类药用于治疗顽痹者,首推清代名医叶天士,他说:“风邪留于经络,须以虫蚁搜剔。”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中对痹证的治疗颇多发挥,如热痹、湿热痹、顽痹、久痹主用虫类之药,使痹证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开辟了用药的新途径。 五、毒性药是治类风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有奇怪之病,病因不清,疑难顽症,如类风湿、癌症之类,有毒药来治之,如川乌、草乌、马钱子、雷公藤等。这些剧毒药如果炮制得法,运用得当,的确能治顽疾,攻克疑难杂症。在运用毒性药治顽痹方面,张仲景开辟先河。《金匮要略》中记载:“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只要是寒湿引起的类风湿,用本方取得佳效。医家在引导下,治病大胆运用川乌、草乌、马钱子类的毒性药物,取得了佳效。 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两首经验方 我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析,精选方药,组成以下两首方子。十多年来经过临床大量病例的实际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使用,如要有严重情况,请及时就诊。 【类风湿1号方】 生麻黄6g,青风藤12g,白芍15g,黄芪15g,防风12g,当归10g,桂枝12g,桑枝30g,路路通12g,炮附子6 9g,甘草5g,白术15g。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关节肿痛,属风寒湿型。疗效不佳加全蝎4g(冲)、蜈蚣2条(冲)、制川乌3 6g。 【类风湿2号方】 秦艽10g,豨莶草20g,忍冬藤20g,丹参10g,地龙10g,防己10g,防风12g,桑枝30g,桂枝6g,川牛膝10g,薏苡仁20g,甘草5g。 本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属于风湿热证型者疗效较好。如疗效欠佳者,可加僵蚕10g等,不过最好根据具体情况去医院就诊。

中医风温病分析论文

大家好,我是中医陈大夫,风湿骨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初春秋冬之交以及冬季,风湿骨病发病较为多见,风湿骨病,在我们中医称之为痹症,它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我们的人体,痹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是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痹证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痹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骨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而风寒湿痹,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而行痹以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要临床症状,痛痹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痛减遇寒痛重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弦紧为主,而着痹以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为主,风湿热痹,主要以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及舌苔黄燥,脉滑数。下面我就通过我在临床中治疗过的一个患者的病案,与大家讲解一下痛痹的中医中药的治疗,这位患者是男,46岁,她来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是上肢的疼痛以及肩关节痛较剧烈,来的时候,她的肩不能够上举手都摸不到耳朵,而且手臂不能后旋,她说她的两个肩部特别怕风怕冷,来的时候右肩部额外里放了一个毛巾在内衣外面,另外他的手腕和手指也有肿胀疼痛的症状,颈项部僵硬,转头不利,他的舌相是舌苔薄白脉是弦而烧紧。 尺部稍弱,这个患者来之前在西医化验血沉稍高,抗o和类风湿因子阴性,基本给予激素治疗及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中成药,其在家服药月余效果不佳,而且胃部表现有烧心时有胃痛的症状,我根据这个患者的症状,给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为主的方法调治,在她服药一周后过来复诊自述右肩疼痛减轻,手腕和手指肿胀痛也减轻了,但是她说胃仍有不舒服时有反酸,我又在上方基础之上,以和胃健脾之品又调治一周,一周后,她过来复诊时说,她的肩关节活动已经能够够到头了,而且手能够后背摸到腰部了。 手腕和手指疼痛明显减轻,胃痛反酸基本好了,我又为这个患者以温经散寒,和胃健脾,温补肾气之品,调理一周,他再次过来复诊时说,她的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手腕手指已经不疼了,身体感觉比较轻松,通过这个病案,我想跟大家讲解的是我们在治疗。 风湿痹证的时候除了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调治时一定要顾护患者的胃气,以保证不让辛温的药物伤害到脾胃伤害到胃粘膜,影响药物的吸收,后期还应除湿健脾温肾之品作为巩固治疗作为善后调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更多中医 健康 问题,我们下期见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1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1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1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1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1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1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1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2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风温病分析论文选题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_医学专业论文题目150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2、 基于玄府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3、 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

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5、 消化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整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

6、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7、 中西医结合新思维辨治脓毒症核心病机

8、 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9、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1、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3、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4、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15、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述评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19、 早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20、 中西医结合改良肌内效贴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

24、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25、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6、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7、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9、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实践与分析

3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4、 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6、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37、 短期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8、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 方法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肝胆胰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

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的统一——从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特色看中西医结合

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5、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4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疗效评价

47、 《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护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探讨高职院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

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高职高专护理"三校生"病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性探讨

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

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

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

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

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23、微信平台的健康 教育 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价值体会

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

28、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2、 儿童 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

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 种植 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0、三年制护理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41、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

42、人体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部分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

43、趾骨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4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5、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46、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

47、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的护理效果

48、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49、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50、肾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策论文范文6篇

★ 关于医学的学术论文(2)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风湿病的原因1、内分泌因素:因为风湿病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风湿病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风湿病的原因2、免疫因素:有专家认为风湿病关节炎起病为先有感染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风湿病的原因3、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对于中医而言,专家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体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诸邪使气血失运经络痹阻而致。风湿病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可出现风湿病因子。风湿病的原因4:环境因素: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有医院曾对100例风湿病关节炎患者进行统计,以寒冷潮湿诱发者占绝大多数。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风温病分析论文题目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_医学专业论文题目150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2、 基于玄府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3、 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

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5、 消化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整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

6、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7、 中西医结合新思维辨治脓毒症核心病机

8、 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9、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1、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3、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4、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15、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述评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19、 早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20、 中西医结合改良肌内效贴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

24、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25、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6、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7、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9、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实践与分析

3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4、 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6、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37、 短期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8、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 方法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肝胆胰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

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的统一——从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特色看中西医结合

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5、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4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疗效评价

47、 《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护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探讨高职院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

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高职高专护理"三校生"病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性探讨

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

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

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

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

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23、微信平台的健康 教育 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价值体会

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

28、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2、 儿童 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

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 种植 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0、三年制护理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41、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

42、人体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部分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

43、趾骨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4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5、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46、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

47、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的护理效果

48、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49、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50、肾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策论文范文6篇

★ 关于医学的学术论文(2)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可以去官网下载。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临床诊断

基本过程, 诊:对患者进行病史检查、体格检查和有选择地进行辅助检查,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搜集临床资料;断: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验证诊断:用治疗或其他手段检验结论。

基本问题就医者是否为病人;疾病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疾病的病因是否明确,是单个还是多个;疾病是否有并发症;疾病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症状与体征;病人的功能状况如何;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辅助检查是否必要可行;检查结果与临床印象是否矛盾;治疗结果是否支持诊断。

风温兼寒病机分析论文

fēng wēn bìng

windwarm disor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indwarm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风温病(windwarm disorder[1]、windwarm disease[2])为病名[3]。是指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2][4][3]。见《温热经纬·叶香巖三时伏气外感篇》。《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厥阴行令,风夹温也。”多发于冬春二季[3]。

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等[3]。

风温·邪犯肺卫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ading lungdefense phase[2])是指风温初起,邪犯肺卫,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邪热壅肺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ic heat congesting lung[2])是指风温化热入里,热壅肺经气分,以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痰热结胸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chestbinding by phlegmheat[2])是指邪热内传,与痰互结于上焦胸脘,以身热面赤,渴欲饮凉,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苔黄滑,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肺热发疹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eruption due to lung heat[2])是指肺热内盛,外透肌肤,以身热,肌肤红疹,咳嗽,胸闷,舌红,苔薄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热炽阳明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heat in Yangming Channel[2])是指风温邪盛,热炽阳明,以壮热,恶热,汗大出,渴喜冷饮,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热结肠腑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heat binding in intestine[2])是指肺热移肠,热结肠腑,以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纯利恶臭稀水, *** 灼热,腹部胀满硬痛,苔黄而燥,甚则灰黑而燥,脉沉有力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胃热伤阴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stomach heat injuring yin[2])是指胃热炽盛,耗伤阴液,以身热自汗,面赤,神昏,身重难以转侧,喜睡,鼻鼾,语言不利,苔黄燥,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热陷心包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heat invading pericardium[2])是指风温热盛,内陷心包,以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舌鲜绛,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神闭腑实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spirit blockade and fuviscera excess[2])又称风温·热入心包,阳明腑实证,是指热入手厥阴心包,与手阳明大肠俱病,以身热神昏,舌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内闭外脱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and external collapse[2])是指邪盛正虚,或汗下太过,阴液骤损,以身热,神昏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余邪伤阴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yin injury by lingering pathogen[2])是指风温余邪未净,肺胃阴伤,以低热或不发热,干咳或痰少而黏,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红,少苔,脉细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风温·寒包火证(windwarm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cold enveloping fire[2])又称风温伤寒,风温兼寒,是指伏气温病,外感风寒,或天时温暖,复感风寒,郁而暴发,以初起头痛身热,微恶风寒,继则灼热自汗,咳嗽渴烦,尺肤热甚,剧则鼻鼾多眠,语言难出,手足瘛疭,面若火熏,或初起头痛恶风,恶寒无汗,继即身热咳嗽,烦渴自汗,咽痛喉肿等为常见症的风温证候[5]。

初起病在卫分及气分,治宜辛凉透表,方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等加减[3]。

如见高热神志昏迷,手足瘈疭,脉数疾者,为热盛劫津,逆传心包,营血受灼,肝风内动[3]。宜清营泄热,平肝息风,用羚角钩藤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3]。

如正气大伤,而见虚脱者,急宜回阳固脱,用参附龙牡合生脉散[3]。一说本证即春温之重者(见《医碥》卷二)[3]。

★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 可增加肺的通气量。研究证明,每天食用至少含300毫克维生素C的食 品,可使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降低30%。 ★洋葱洋葱中含有的二苯基硫化亚磺酸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 炎活性。同时,洋葱中含有的蒜素,有很强的抗菌灭菌能力,能抑制 各种细菌病毒的入侵,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 ★大蒜大蒜除含有丰富的糖分、脂肪、蛋白质、磷质、胡萝卜素 以及维生素C外,还含有蒜素等重要物质,具有抑制病毒和抑制癌细 胞生长的作用。 ★豆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豆豉中含有的细菌,能产生大量B族 维生素,有助于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 ★萝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钙、 磷、铁等。常吃生萝卜,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及支气管炎 等病症。 ★银耳银耳中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以及酸性异多糖、有 机磷等多种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特别是其中的酸性异多糖, 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对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有显著疗效。 ★百合具有镇静、止咳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 咯血等病症的患者食用。 ★山楂山楂中的槲皮苷,具有扩张气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排 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支气管炎的治疗。 ★坚果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松子、瓜子、莲子、白果等坚 果均富含硒。硒具有促进代谢、加强免疫、提高抵抗力之功能。如体 内缺硒,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多食富含硒的食品,有助于预防 呼吸道感染。 ★罗汉果罗汉果具有清热凉血、化痰止咳、润肺抗痨之功,对感 冒、咳嗽多痰、胃热便秘以及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水每日摄入水分2500~3000毫升,有利于病毒排出。 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出痰液的病证。常见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中医将“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故为咳嗽。 1、病因病机 外感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聚而成痰,随上逆肺气咯出,发为咳嗽。 (1)外感六淫之邪:风寒、热、燥之邪乘人体正虚侵虚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出喉间作声,发为咳嗽。 (2)内伤咳嗽:七情失调伤肝,郁而化火,气火上干犯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伤脾,脾不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久病伤肺,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濡润,功能失调发为咳嗽。 2、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 证候: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 证候: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咯,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4)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 证候: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难咯,或面赤口渴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 证候:咳嗽气短、咳声低微,咯痰清稀,自汗畏冷,面色无华,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脉象虚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 证候: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痒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2)风寒咳嗽: ①参照"风寒感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④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3)风热咳嗽: ①参照"风热感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时可服止咳楷杷露10~20ml,或服用桔红丸。 ④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⑤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⑥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4)燥热伤肺: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③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④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⑤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5)痰湿蕴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温度不宜太高。 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④注意饮食调护,食饮有节,配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等粘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 (6)痰热壅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证"护理内容。 ③肺热咳嗽可服用桔红丸、枇杷露。 ④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 (7)肺气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③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④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 (8)肺阴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燥热咳嗽"护理。 ③可予养阴清肺膏10g,每日二次服。 ④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⑤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⑥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 4、养生指导 (1)外感咳嗽愈后要重视锻炼身体,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2)内伤咳嗽久病体虚,要重视合理调养,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戒烟酒,宜进补益食品。也需根据体力适当散步、作呼吸操、太极拳、气功等轻量的体质锻炼,以逐渐增强正气。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发作时喉间有哮鸣音、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咯吐大量粘痰后缓解。发作时间短者数分钟或数小时,长者可持续数天。 喉间哮鸣有声者为哮证,呼吸急促困难者为喘证。由于哮与喘常常并见,故称为哮喘。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有哮。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在发生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阶段,可属本病范畴。 1、病因病机 (1)外邪袭肺,肺气不宣,烟尘花粉刺激,导致肺气壅阻。寒凝津液或热蒸津液成痰,痰阻气道,气道不畅、肺气不宣,发为哮喘。 (2)饮食失节,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而发哮喘。痰湿久蕴化热,痰热交阻,壅滞肺气则发为热哮或热喘。 (3)情志失调,忧思气结,肝郁气滞,肺气痹阻,不得宣降,发生哮喘。 (4)久咳伤肺,气失所主,久病及肾或年老肾虚,或劳欲伤肾,肾失摄纳;或肾阳衰微不能化气行水,水凌心肺,而引起哮喘。 2、辨证论治 (1)寒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热饮,天凉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 (2)热哮: 证候:气粗息涌、喉间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痰黄粘稠,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定喘汤。 (3)寒喘: 证候: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痰白清稀、或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 (4)热喘: 证候:喘促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粘稠或兼血色,身热心烦,汗出,渴饮喜冷,便秘溲黄,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定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 (5)痰喘: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咯出不爽,喉中痰鸣,胸中窒闷,或见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 (6)肺虚证: 证候:喘促气短,语言低微,咳声无力,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呛咳痰少而粘,烦热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苔薄,或舌红苔剥,脉虚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证: 证候: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更甚,神疲形瘦,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 ②室内禁止吸烟,患者必须戒烟。 ③哮喘发作时宜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④可予喷吸止喘气雾剂以临时平喘。 ⑤实证者宜针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丰隆等穴位;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等穴。 ⑥未经医生许可,不能随便使用镇咳、镇静剂。 (2)寒证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宜向阳,宜加衣被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③中药汤剂宜热服。 ④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 ⑤咳嗽痰多时,参照"咳嗽"有关护理内容。 (3)热证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宜凉爽,衣被不宜过厚。 ③伴发热症状者,定时测体温,每日2~4次。观察服药后病情变化,以及体温。 ④中药宜温服。 ⑤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痰粘稠难出,口干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及食用新鲜水果,如雪梨、鸭梨等。 ⑥痰多粘稠难咯者,可给予川贝粉开水冲服,或蛇胆川贝液1支口服,或蛇胆陈皮末1支,或服用鲜竹沥水20ml。以化痰易咯出。 ⑦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餐后漱口。 (4)正虚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本证属正气虚衰,易发生变证,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结代者,多为心肾阳衰的喘脱重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详细记录病情。 ③呼吸困难、或唇甲青紫者,给予低流量间歇吸氧。 ④咯痰无力者,应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排痰。或予以吸痰。 ⑤加强生活起居护理,预防并发症。如预防褥疮、口腔炎症,防止外邪侵袭,避风寒等。 ⑥饮食清淡、富营养,依虚损之脏腑,选择相应补益食品,如补益肺气、滋养肺肾之阴等。 4、养生指导 (1)起居有常,注意防寒保暖、搞好居室卫生,避免烟尘、花粉等诱发因素的刺激。 (2)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食品,忌恣食酒浆,避免痰湿内生。 (3)戒除吸烟的习惯。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5)病情缓解期(恢复期),要重视体育锻炼,做气功,打太极拳作呼吸操等,提高肺脏功能。 肺痈 肺痈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西医学中的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及为相似,可参考诊治。 1、病因病机 (1)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本病。 (2)正气内虚,痰热素盛;或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致使炎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内外合邪而发病。 (3)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 ①初期,风热邪毒犯肺,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 ②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毒侵淫,损伤血脉,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③溃脓期:热盛肉腐血败,内溃外泄,咯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④恢复期:牙毒渐尽,正气渐复(若迁延日久,余毒未净,邪恋正虚,则耗伤气阴,而转成慢性肺痈)。 2、辩证论治 (1)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2)成痈期: 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3)溃脓期: 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4)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法:润肺化痰、益气养阴。 主方:清燥救肺汤。 3、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气,加强空气消毒。 ②严格观察咳嗽咯痰情况,痰液的性状是分期的重要依据。做好痰液、痰具的消毒。 ③重视口腔清洁,咯痰后应漱口。 (2)初期护理: ①按风温邪犯肺卫证护理。 ②注意胸痛及痰量的变化。若咯痰日见增多,正确记录痰量、颜色,以资早期诊断。 (3)成痈期扩理: ①观察发热、胸痛、痰液的量、颜色、气味的变化。若热盛、痰黄浊、腥臭、量多,则是本期的重要表现。 ②痰液经石碳酸“84”消毒液消毒后倾倒,痰具经常消毒。 ③每日作口腔护理,咯痰后嗽口。 ④胸痛较剧者可取侧卧位,或宽胶布束胸,减少局部活动量而减轻疼痛。 ⑤饮食宜素半流,高热宜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煎炸食品。 ⑥高热应及时予以降温处理,可参照“风温气分证”护理内容。 (4)溃脓期: ①本期护理重点在排痰。根据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顺畅。 ②观察痰液咯出难易,痰液性状、量,并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③做好痰液、痰具消毒。 ④每日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⑤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遵医嘱内服竹沥水化痰。或中药鱼腥草液雾化吸入,咯出无力者应吸痰。 ⑥痈溃脓痰排出后,食欲增进,脾胃功能初复时仍需予软食、易消化、富营养食品,少食油腻,可每日食豆浆一碗、薏仁粥等清补食品。 (5)恢复期: ①可适当下床活动,以逐渐增强体力,但勿过劳。 ②饮食中应逐渐增加补养肺食品,应忌用油腻、辛辣及热性食物,戒烟酒。 4、养生指导 (1)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和体力,选择适当项目进行锻炼,如气功、呼吸操,散步、太极拳等。 (2)预防感冒。 (3)戒烟,禁食辛辣热伤阴之食品。 (4)有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的及时治疗。 肺痨 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主症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具有传染性,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结核病。 1、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精气耗损,感染痨虫,痨虫蚀肺而致本病。 (1)内因: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起居不慎、酒色劳倦、七性内伤,导致正气亏虚。 (2)外因: 痨虫乘虚而入,侵蚀人体肺叶,而发病。 病变在肺,肺受损而虚,肺阴虚而见咳嗽,咯血;病久及脾、及肾,则见肺脾、肺肾同病。肺肾两虚,阴虚火旺而见潮热、盗汗、消瘦;肺脾同病则气阴两虚,可见食少纳呆、便溏、乏力。久而阴损及阳,出现气短、心悸、肢冷、浮肿等证候。 2、辨证论治 (1)肺阴虚: 证候:午后发热,两颧潮红,咳嗽咯血,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方:月华丸。 (2)气阴两虚: 证候:午后发热,颧红盗汗,咳嗽或咯血,口淡纳呆,肢冷便溏,神疲乏力,消瘦,气短,舌红少津,舌苔薄腻,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脾润肺、益气养阴。 主方:保真汤。 (3)肺肾阴虚: 证候:骨蒸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呛咳少痰,痰黄粘稠,咳吐鲜血、腰脊酸软,虚烦失眠,头晕耳鸣或见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绛,脉象细致。 治法:滋阴降火,补益肺肾。 主方:百合固金汤。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本病具有传染性,最好住专科医院或专科病房,做好呼吸道隔离工作。病室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禁止吸烟。 ②每日测体温2~4次,尤其注意午后及晚间体温变化。 ③阴虚盗汗,出汗较多者,晚上衣被不宜过暖;汗后及时擦干,勿受凉。 ④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咯血的时间、次数、血色、血量,必要时报告医生。严密观察大咯血先兆,即口气有血腥味、咽痒等表现;在发生大咯血时,要防止咯血窒息的发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配合医生抢救。可参见“血证”有关护理。 ⑤咳嗽咳痰较剧者,可予秋梨膏加川贝粉口服。 ⑥饮食强调增加营养,易消化。常食蛋类、奶类、豆浆、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烟酒、温燥性食物。可每日进食大蒜(独头蒜最好2粒)煮粳米粥,有补肺抗痨功效。 ⑦滋阴补肺中药宜早、晚空腹服用。 (2)肺阴虚证 ①参照“一般护理”。 ②重视养生,饮食起居要有规律,不宜过劳。 ③已婚女暂不宜生育,已孕者应中止妊娠。 ④配合食疗进补,如冬季可用冬虫夏草炖母鸭,食肉喝汤,也可食甲鱼汤。 (3)气阴两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肺气虚卫外功能降低,易感冒,要加强生活起居、气象护理(外出公共场戴口罩)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汗后避风。 ③汗出较多者,及时擦干,并可用黄芪、浮小麦、红枣煎汤服用,有益气敛阴止汗作用。 ④食少便溏,脾胃功能薄弱者,应配食健脾益气之品,如山药、桂圆、莲子、薏米、红枣等。忌食甲鱼、鳗鱼等滋腻碍脾之物。 (4)肺肾阴虚证: ①参照一般处理。 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觉的胸闷、烦躁、咽痒、口中有血腥味,是出血的先兆。呛咳、咳血量多时,遵医嘱予三七粉、白药粉冲服。 ③发现大咯血时,按"血证"有关内容护理。 ④做好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⑤宜进食补益肺肾之阴的食品。如桑椹、银耳、甲鱼、百合、阿胶,虫草鸭子汤等。 4、养生指导 (1)指导患者在咳嗽、喷嚏时用手帕遮挡口鼻,防止飞沫病菌传染给他人。 (2)遵医嘱继续服药治疗,巩固疗效。 (3)增进营养,注意劳逸适度,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及时、彻底地做好呼吸道排出物的消毒。 (5)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保健或治疗。

《复习•诊治风温病之秘诀》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是治疗风温病的名篇,咱们系统学习其精华,请见下文: 一,【判定标准】 风温病的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患的是风温病呢?根据风温病的提纲症判断。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提出风温病的提纲症原文是:“风温为病,春月和冬月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意思是说在春天或者冬季气候应该寒冷而反暖时,病人症见怕风或不怕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可以判定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也就是判定病人患的是风温病。 二,【提纲病机】 风温病四大提纲症分别是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其病机分别叙述于下: 1,身热:风温之邪内侵,正气与邪气斗争,故发热。 2,咳嗽:风温之邪从口鼻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故咳嗽。 3,心烦:肺的热邪上扰神明,故心烦。 4,口渴:热邪耗伤津液,导致体内缺津液,故口渴。 三,【病变中心】 风温病是感受风温之邪。如果风温之邪侵袭体表犯卫气,由于肺主卫气,胃是卫气之根,所以肺胃内应。如果风温之邪从口鼻入,由于口通于胃,鼻通于肺,所以肺胃受伤。故风温病以肺胃为病变中心。 四,【传变规律】 风温病发展由浅入深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遵循卫气营血辩证体系。 五,【诊治秘诀】 虽然风温病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但是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肺胃有热邪贯穿风温病始终。因此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清肺胃的热邪。用药讲究轻透养阴,轻透是指用连翘等体轻具有散风热之品,养阴是指用麦冬等养肺胃阴之品。 六,【肺卫证治】 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内容一共12条。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诊治秘诀后,再看《外感温病篇》,就能看明白了。讲解其中第二条如下: 1,原文:风温证,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舌苔白者,邪在表也。当用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桑叶,川贝之属,凉解表邪。 2,讲解:首先根据风温病提纲症判断疾病是否是风温病,风温病提纲症是:“或恶风或不恶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原文所列的症状中有畏风,身热,咳嗽,口渴,具备风温病的提纲症,可以判定是风温病!其次判断风温病处于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用卫气营血辨证法来判断。卫气营血辨证法主要通过舌象来判断。如果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是卫分证;如果舌苔厚白而干或厚黄而干,舌边舌尖红,脉数,是气分证;如果舌质绛,神昏,脉细数,是营分证;如果舌质深绛,谵语,发斑,症状昼轻夜重,是血分证。此条原文所列症状中有脉浮数,舌苔白,符合判定为卫分证的标准,可以判定是卫分证。由于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初期以肺为主,所以诊断为肺卫证。治疗用薄荷,桑叶辛凉解表散风热,用川贝清肺热。用桔梗宣发肺气的同时用杏仁和前胡肃降肺气,恢复肺宣发和肃降正常功能,此方仅六味药,组方紧严密,紧扣病机,故方小而效宏! 温病两个中心一个基本法,即:风温以肺胃为中心,湿热以脾胃为中心。诊治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本法。气降生精,又精升为血,在这个生血的生理过程中,肺燥使生血全过程出现障碍,用麦门冬汤治肺,同时升脾降胃旋转中气助肺降右,则一切按排好了,剩下的事就是时间问题。 妇女闭经,其中许多人的病因,就这个病因导致血虚而闭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