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肺性脑病治疗原则论文

发布时间:

肺性脑病治疗原则论文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6岁。在这68例患者中,消化内科12例,心血管内科18例,呼吸内科20例,肾病内科18例。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的分析办法,把6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内科科室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在统计时,对可能的护理风险因素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归纳,然后再利用表格进行统计。

二、结果

68例患者在该院内科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护理。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渗漏问题,经过及时的处理与治疗缓解了其症状;2例患者和医院发生了经济纠纷,最终经过医院的耐心解释与核对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内科总体的投诉率为。

三、讨论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内科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充分,工作量不合理

在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保的逐渐普及背景之下,医院内科当中的住院患者也出现了逐年增加的情况。与此同时,医院内科的护理质量也随着患者及其家属不断提高的要求而改进。临床护理的相关技术与操作以及基础护理的工作量也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情况,再加上临床护理人员的缺编等,造成了床护比不合理,无法达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这种工作环境与要求之下,护士们经常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每天工作下来十分疲惫。这样,一个护士在面对多个危重的患者时,其护理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增加其过失行为的出现。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 面相 对狭窄

内科当中的疾病种类很多,患者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抢救比较多,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护理的操作也很多。这就要求内科的护理人员同时具备多学科相关方面的护理知识,同时还具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的能力,此外,还要熟练地使用抢救类的各种仪器,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术。但是,有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其业务水平比较低,无法完全做到这些。通常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的时候,无法对患者的某些症状做出正确认识,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其次,护理人员无法熟练地使用那些常用的或是最新的相关诊疗设备,在操作的时候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很可能乱中出错,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可能因为自身操作技术不熟练,给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一些纠纷。

迁床事件比较频繁

在内科当中很可能因为年龄、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病种变化等出现一些迁床事件,而且比较频繁。但是,迁床过后对于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和治疗单的更改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是更改不及时等,进而引发一些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

经过对内科护士法律意识方面的相关调查可知,一般护士对于医疗诉讼的知晓率只有,无法对自己工作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地从为患者服务出发,没考虑到自己的一些权益。

对住院患者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通常住院患者需要遵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服从管理。但是,个别住院患者却无视医院里的制度要求,私自外出,在此过程中就很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造成法律纠纷,增加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针对医院内科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 措施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改善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应对策

合理配置内科当中的人力资源,并提高其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可以实行弹性的排班制度,改革旧有的排班模式,适当地加强12:00~13:00以及18:00~19:00的护士力量,缓解乱、忙的紊乱局面,尽可能避免忙中出错,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护理隐患,进而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无谓的护理纠纷,提高内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可以熟练地使用科室当中的各种仪器与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有条不紊,进而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事故。

规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

内科护理的管理者必须结合自身医院的相关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例如,在迁床的时候,要及时地更换患者的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与治疗单等信息。

加强内科护理人员对于 法律知识 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士们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进行学习,熟悉并掌握其中有关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进而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增加实际案例的相关分析,使护理人员做到懂法和依法,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与宣教

在完善内科当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相关宣传与 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对其讲解其在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一些 规章制度 ,让患者在入院须知上签字,然后使其随患者的病历入档。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发现与劝阻患者的不必要外出,对于偷偷离开医院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当班的医生,并与其家属进行联系,对患者的离院时间作好记录。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 渠道 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临床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针对专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常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和自身权益。

内科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2.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3.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6.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常常觉得喘,呼吸很累很费力吗?大部分呼吸困难的病人,可能因为呼吸道痉挛、窄缩、肺纤维化,或是因为支气管内分泌物过多或有异物吸入而阻塞了呼吸道,除了使用药物治疗或是氧气治疗来缓解症状外,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增加气体交换的效率,减轻呼吸作功,尤其对于COPD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大福音。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的患者因为肺部长期处于发炎状态,肿胀的呼吸道及分泌过多的痰液,严重阻碍了气体的流通。空气吸不进来,又吐出不去,使得COPD患者呼吸的每一口气都非常辛苦,病人像是长时间被掐紧了脖子一样难受。换气的不足已经难以满足身体所需的氧气,用力呼吸时耗费的能量又增加了身体氧气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体内二氧化碳的代谢,却又因为吐气困难而无法排出,使得COPD患者体内容易累积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呼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因此,除了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或氧气治疗之外, "腹式呼吸法" 和 "噘嘴吐气法" 是改善呼吸问题的首要步骤,也是肺部复健的方法之一。吐气时噘起嘴唇的作用在于增加呼吸道的压力,能帮助撑开呼吸道,让呼吸道的管径不至于塌陷,而能顺利的让气体流通,同时试著增加腹部压力把横隔膜向上顶,帮助肺泡收缩,把气体排出去。气体顺利被排出之后,配合腹式呼吸将腹部向外撑开,帮助横膈膜向下拉,肺泡张开的空间就变大了,吸入的气体也就会变多,以供应足够的氧气给身体运用。

肺性脑病治疗论文

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临床上,通常有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的完整临床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严重缺氧或缺乏二氧化碳的脑肿瘤引起的。作为患者,我们应该注意肺脑的相关症状,发现并尽快治疗。

肺性脑病在医学上也称为肺脑综合征。这是呼吸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肺脑病在慢性肺病患者中很常见。病后会有几种症状。病情严重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那么,肺性脑病的严重症状是什么?

全身性肺性脑病是指由肺功能不全引起的脑症状,主要由高钙、缺氧和换气过度引起。从严格意义上讲,肺性脑病是指因动脉二氧化碳潴留或因通气失败引起的慢性潴留加重而引起的脑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属于Ⅱ型低氧血症合并高钙血症。其临床特点如下:

轻度恍惚,表情冷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会说多种语言,无神经系统异常迹象。中低昏迷、谵妄、躁动、轻度或不稳定的肌肉痉挛、对各种刺激反应缓慢。无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头晕或癫痫发作,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无生理反射或病理性神经症状,瞳孔扩张或受限。可合并高位胃肠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

一旦患者出现肺性脑病,预后很低,死亡率很高。因此,应早期治疗和监测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肺性脑病,应采取全面积极的治疗。

我们应该有一些了解。当我们患上这种疾病时,我们必须尽快得到适当的治疗,并更加注意母乳喂养。我们应该每天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神经,以避免病情恶化,积极的体检也有助于预防各种疾病。

陈汉生,男,1956年生于武汉。中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现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师从老艺人杨子祥、雕塑家谢从诗。是湖北省堆塑技艺唯一传人。书画师从邓少峰、冯今松大师,作品甚丰,硕果累累。绘画作品“梅、竹、虾”成为其代表作品,其“梅”有“梅王关山月”的风格,枯枝老槎,穿插错落,怒绽新蕾,“艳”显活力;其“竹”运笔简洁老道,尤其是风雪雨霜不同环境中竹的神形丰姿,别俱风韵,拔攘接天,气势非凡,将“竹”的气节渲染无余。其“虾”颇具白石老人遗风;清水静无澜,三两只虾,水中相互嬉戏咬合,静中有动,形鲜活,神有韵,虾的飘逸与空灵跃然纸上。陈汉生的花鸟鱼虫绘画作品学于大师名家,而不囿于大师名家,水墨潺缓而与万物浑然同体。在得到艺术各界人士一致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赞誉……在这一片虚白上墨现的一虾一鹰、一竹一花都承载着陈汉生的无限深意,无边深情。

一、疾病概述肺性脑病是慢性肺、脑疾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大脑皮质的损害引起神经、精神紊乱和运动异常的综合征。【病因】肺性脑病的原因有两方面:①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伴发肺气肿、重症肺结核、胸廓畸形等;②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多发脑神经损伤、脑干肿瘤、脑干脑炎、脑干损伤、颈椎损伤、进行性延髓麻痹、重症肌无力危象等。上述疾病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发生肺性脑病。【发病机制】在肺功能衰竭后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基础上引起的一系列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使脑和神经损害。脑缺氧可产生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挤压脑组织;缺氧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过程,大量乳酸产生和堆积,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二氧化碳能直接抑制大脑皮质,使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如果其浓度过高则使人完全处于麻醉状态而产生肺性脑病。【临床表现】1.精神症状约见于50%的患者中。一般与意识障碍交替或同时出现。早期表现为精神疲倦、乏力、烦躁不安、多语、记忆障碍、定向力丧失。晚期可出现精神兴奋、躁动、乱语似躁狂症或谵妄状态;也有情绪淡漠、抑郁寡言、动作减少呈木僵状态。极少数出现哭笑无常、胡言乱语及幻觉妄想等。2.意识障碍肺性脑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意识障碍。轻者嗜睡、昏睡,重者昏迷。3.运动障碍及其他脑局灶损害征象常见的是各种不自主运动。肺性脑病早期可出现静止性、粗大、无节律的震颤。有时可发生偏瘫失语及感觉障碍。突然发生的发作性肢体无力,异样发麻感。也可有癫痫发作,包括强直-阵挛发作、局限性抽搐或由局限性发展到全身性癫痫样发作。%~15%的患者由于持续性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脑疝和昏迷,加重神经精神症状,血压下降而死亡。脑电图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异常,从散在于两半球的少量6渡到中度甚至重度的弥漫性异常均可见到。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脑缺氧的程度相一致。【诊断和鉴别诊断】1.临床诊断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候的一个综合征。其诊断标准:慢性胸肺疾患伴呼吸衰竭的相应临床表现;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与体征,且能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者;血气分析示PaCO2增高及PaO2值降低。应注意与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感染中毒性脑病等相鉴别。2.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标准,临床分型:(1)轻型: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2)中型:神志模糊或混浊、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搐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刺激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尚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者。(3)重型: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体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 二、检验诊断肺性脑病起因较多,注意观察临床表现采集病史,及早寻找诱因并做相应处理。符合诊断标准的尚需注意与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感染中毒性脑病等相鉴别。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并在治疗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及时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检验项目】1.动脉血气分析(1)检测方法:血气分析仪的种类很多,基本测量部件由三组电极组成,即pH电极和pH参比电极、二氧化碳电极、氧电极。通过这三组电极可测得pH、PaCO2、PaO2三个基本参数,其余参数则通过计算得到。(2)标本:肝素抗凝的动脉血。(3)参考范围:见下表。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肺性脑病患者动脉血中PaCO2多有明显升高,重者可超过75mmHg(10kPa),动脉血中氧分压也从下降到或更低。其精神、神经症状与CO2分压的高低和pH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CO2分压2倍于正常值(10.64kPa)时即出现精神抑制、头昏、厌食、无食欲、嗜睡、定向障碍、注意力集中困难、谵妄和半昏迷等症状。但PaCO2和pH并不完全与精神神经症状相平行。少数有肺性脑病患者PaCO2可正常。2.血常规(1)检测方法:通常由血液学分析仪完成,方法有电阻抗法、射频法、流式细胞技术等。(2)标本:EDTA-K2抗凝血。(3)参考范围:参见本章第二节。(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而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反应性升高。故肺性脑病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升高。3.血沉(1)检测方法:魏氏法、动态血沉分析仪法、红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毛细管光学检测法。(2)标本:枸橼酸钠抗凝血、EDTA-K2抗凝血。(3)参考范围:男性0~15mm/h,女性O~20mm/h。(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肺性脑病患者由于血液粘度增加等原因血沉一般偏慢。4.血液粘度(1)检测方法:血液粘度测定有旋转式粘度计检测法、毛细管粘度计检测法、全血还原牯度计检测法、全血比粘度检测法等。(2)标本:肝素抗凝血。(3)参考范围:见下表。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肺性脑病患者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增加。5.血清电解质浓度(1)检测方法:用于钾钠测定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发射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酶法及化学比色法等。测定血清氯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汞/硫氰酸铁比色法、库仑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酶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测定血清总钙的主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和滴定法。镁测定的常用方法是络合比色法,原子吸收法是参考方法,近年发展了用酶学方法测定镁。(2)标本:血清。(3)参考范围:见下表。 (4)临床诊断价值和评价: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的酸碱平衡失调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最常见为低血氯、高血钾,系因呼吸性酸中毒肾小管酸化过度而H+、C1-排泄增加,K+、Na+回收增加;同时因H+、Na+的细胞内移和K+的细胞外溢而产生。血钾的升高与pH的降低成比例,若pH改变,则血清K+就可有30%的波动。血C1的降低与HCO3-的增高亦成比例。但肺性脑病患者不一定都有血钾的增高,%的患者有低血K+症。(5)方法学评价和问题:钾、钠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较高,测定原子间光谱干扰较少.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但测定不同元素时,需更换专用空心阴极灯光源,给临床应用带来不便。火焰光度法虽然测定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安全性较差,但仍然是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重复性好、快速、安全,目前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酶法可以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比色测定,不必增加设备,但交叉污染引起的误差值得引起注意。氯的测定,库仑滴定法精密而又不受光学干扰,是氯测定的参考方法。目前实验室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汞/硫氰酸铁比色法。钙的测定,其中偶氮胂Ⅲ法因试剂稳定、重复性好,目前应用已逐渐普及。原子吸收法被推荐为参考方法。

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994年荣获省科委、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颁发的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成就奖。在多年临床科研工作中,撰写论文《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在咳喘病中应用》;《肺性脑病中医临床分型论治与发病机理的探讨》;《清热润肺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张仲景对皮肤科的贡献》;《静点刺五加注射液对肺心病缓解期病人的疗效观察》等论文20余篇。撰写了《黑龙江省中草药和新医疗法》,并参与编写了《十万个怎么办》一书。尤其有关刺五加等文章的发表,为刺五加在本省的药用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北药开发作出了一定贡献。

温病治疗原则论文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一书中颇为重视小便不利的辨治。书中小便不利多指小便短少而言,常作为兼症,有时也作为主症列出,并有一些针对性的治法方药。足以说明在温病治疗中注意小便变化的重要性。于此简述本书中小便不利的证治。 一、温热类 1.热渐入里 温邪易于伤津,故在温病初起卫分证时随着病势内传,即可见口渴、小便短少等症,须及早顾护津液。 故吴氏在银翘散方后注中云:“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2.气分热盛 此期邪热炽盛,耗伤津液,无论是以“四大证”为主或是以腑实证为主,小便涩少在所必然,故迳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或以大承气汤泄下存阴。 3.邪陷心包 病者处于神昏谵语状态之中,由于“神不使”的缘故,自然不得小便,故先以牛黄丸清热开窍醒神。腑气未通,不大便者,再与调胃承气汤。 4.热结阴亏 对“热结液干”,小便不利,无汗且实证未剧者,吴氏认为“不可下”,治以冬地三黄汤(麦冬、黄连、苇根汁、玄参、黄柏、银花露、细生地、黄芩、生甘草)。本方以清热养阴为首务,吴氏称之为“甘苦合化阴气法”。 治禁:吴氏认为:“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岂可再以淡渗动阳而燥津乎。”故曰:“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二、湿热类 1.阳明暑温,湿郁中焦 本证可见小便短少,症治如《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三十八条云:“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2.暑温伏暑,邪犯三焦 症见“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杏仁滑石汤主之。 以上两种情况见小便不利,是为湿热阻滞气机,气化失常所致,其治以清热开结利湿为主。 3.湿浊弥漫三焦 症见“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治疗上“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 诚如吴氏所云:“此证表里经络脏腑三焦,俱为湿热所困,最畏内闭外脱,故急以牛黄丸宣窍清热而护神明;但牛黄丸不能利湿分消,故继以茯苓皮汤。” 4.湿热郁蒸发黄 脾湿胃热相搏于内,无汗且小便不利,湿热不得外泄,必发黄色,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择而用之,清热利湿退黄。 5.湿热内阻(滞下) 初期“自利不爽,欲作滞下,腹中拘急,小便短者,四苓合芩芍汤主之”。中期“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滑石藿香汤主之”。后期“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主之”。 于此可见在滞下前、中、后期对小便不利的治疗原则。初病以分利为主,“通膀胱,开支河,使邪不直注大肠”;久痢而小便不通,是“阴液涸矣”,且脾肾俱败,阴阳两伤,故宜用加减理阴煎,“通守兼施,刚柔互用,而名理阴煎者,意在偏护阴也”,不可多用分利之品。 三、寒湿类 1.寒湿内阻 “太阴之气不运,膀胱之气不化”,故见“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治以四苓加厚朴秦皮汤或五苓散,健脾渗湿。 湿为阴邪,阻滞气机,且伤阳气,因此而二便不通者,用半硫丸通三焦利二便。本方对于虚寒冷秘者颇宜。 以上将《温病条辨》中明确提出有小便不利表现的条文做了简要归纳与分析。其实,对小便不利的治疗并不只限于此。 书中许多条文根据其病因病机来看,当有小便不利之表现,更有许多方药可用于小便不利的治疗,如杏仁石膏汤的黄疸溺赤,溺赤必然小便涩少;二金汤的黄痘肿胀,肿胀亦必小便不利,皆以苦辛淡渗为法,方药具有通利小便之作用。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依据温病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的要求,清热存阴为温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解表法具有疏泄腠理、驱邪外出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病邪在卫。解表法有多种,其中辛凉解表,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之证;宣表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湿热之邪郁表之证;疏表润燥,适用于秋燥初起,燥热伤肺之证。 清气法具有清泄气分邪热的作用,适用于温邪燔灼气分。其中轻清宣气,适用于温邪初入气分,气机不畅,热郁胸膈,热势不甚之证;辛寒清气,适用于阳明热盛之证;清热泄火,适用于气分蕴热不透,郁久化火之证。 化湿法具有宣通气机、和中利水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病。其中宣气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湿热又郁遏于肌表之证;燥湿清热,适用于中焦湿热互结之证;分利湿邪,适用于湿热郁阻下焦之证。 通下法具有通腑泄热、荡积通瘀的作用,适用于热结胃肠、湿热结滞及血蓄下焦等证。其中通腑泄热,适用于热传阳明,燥屎结于肠腑的腑实证;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之证;通瘀破结,适用于胃肠或下焦蓄血之证。 开窍法具有促使神志清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入心包或痰浊蒙闭心包。 熄风法具有平肝熄风、镇痉的作用,适用于温热内燔,肝风动越。 清营凉血法具有清营泄热、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入于营血。 滋阴法具有生津养液、滋补真阴的作用,适用于温病中后期阴液耗伤。

糖尿病治疗原则论文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需终身使用胰岛素,以补充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开始时胰岛素约每d20U,分三次餐前注射,以后根据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进行调整,约3至5天调整一次。1、2型糖尿病根据体重可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如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治疗时应首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甲福明,罗格列酮等,尽量少用磺酰脲类和胰岛素,否则易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对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经控制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后血糖控制不佳时,可选用磺酰脲类,如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可加用甲福明或葡萄糖甘酶抑制剂,症状严重者应尽早用胰岛素。2、糖尿病的治疗必须坚持剂量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进行调节。联合用药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应注意预防。长期胰岛素的患者,可采用更换胰岛素制剂和选用新型胰岛素制剂等措施,避免发生胰岛素抵抗。

这是要花钱的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论文

如果女性有月经病的话,肯定是需要尽快的治疗的,月经病虽然不是什么影响到生命健康的病,但是如果长期处理不好的话,会给女性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而治疗的话是有一定的原则的,那么女性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月经病主要指的是女性朋友月经不规律,月经量突然变多,或者是突然变少的情况,如果自己属于月经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理。因为长时间如此,那么肯定会影响到内分泌失调,女性朋友也会过早衰老,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怀孕能力。如果月经不规律,最好是进一步检查一下B超和激素6项,配合一些调理的药物,还需要在生活方面注意。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规律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放松心情,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来月经的,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调理的药物。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

月经不调的治疗原则在排除生理性的月经改变和器质性疾病之后。第一对于出血性月经不调要止血,对于闭止性月经不调要促精。第二在止血和促精之后,要积极的调整月经周期使月经规律。第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要积极的促排卵治疗,保证患者的生育需求得到满足,在治疗用药的过程中西医以雌孕激素,以及粗象限激素为主,在使用这些激素的时候一定要审时度势保障个体化的治疗,中医的治疗应该辩症施治。

首先应先分清先病和后病,如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跳调者,当先治他病。具体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补肾调经。填补精血为主,辅以温阳之品。肝主疏泄——疏肝理气调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升阳调经。

月经病主要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属于妇科疾病,在患病期间会有月经失调和月经推迟,还有痛经等症状,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判断月经病,也是指月经周期和经期,还有月经量异常或伴有月经颜色变化。若发现月经异常的话,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这就是日常所说的月经提前,只有周期提前,而经期、经量一般与平常没有太大差别。同时,还要连续两个周期以上才能诊断。因为因个体差异,部分人的月经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月经来潮前几天更容易受影响。如果月经来潮前几天有感冒发热、或生病吃药、或用消炎药、或去外地、或情绪波动大等等,部分人就可能影响到月经,出现月经提前、月经持续时间长不干净、月经推后,甚至闭经等情况。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在期、色、质、量有异常。月经周期在28-35天,正负7天都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以鲜红色为主,如果偏淡的、偏深红色、偏紫红色都是异常。月经不调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表现脸上的色斑增加、发胖。从根本上治疗月经不调,只能用中医药的手段来干预,通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进行分型治疗。

不规则子宫出血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3.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4.绝经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指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检查超检查反映子宫、卵巢及盆腔情况。2.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检查,以检查卵巢功能及排除宫颈恶性病变。3.活组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肿瘤的诊断。4.内分泌测定目前可以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等下丘脑、卵巢、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临床常用以了解卵巢功能的简易方法有阴道涂片、宫颈黏液、基础体温及子宫内膜活检等。线检查子宫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宫内腔情况,有无黏膜下肌瘤或息肉。蝶鞍正侧位断层可了解有无垂体肿瘤。6.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观察子宫腔及盆腔器官的病变。7.其他酌情作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检查。必要时作染色体检查。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作出诊断。诊断过程中需要重点除外全身或女性生殖器病理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血液病、肝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及相关疾病、生殖道损伤、感染和肿瘤等。治疗1.针对病因治疗对于病理原因,需要针对其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2.止血与纠正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予口服补血药物或输液治疗。3.调整周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4.不孕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1.情绪异常引起月经失调情绪异常,如长期的精神压抑、精神紧张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这是因为月经是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垂体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控制,所以无论是卵巢、垂体、还是下丘脑的功能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月经。2.寒冷刺激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妇女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因此,妇女日常生活应注意经期防寒避湿。3.节食引起月经不调少女的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过度节食,由于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消耗,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因此,追求身材苗条的女性,切不可盲目节食。4.嗜烟酒引起月经失调香烟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失调。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经失调而到医院诊治。每天吸烟1包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升以上的女性中,月经失调者是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故妇女应不吸烟,少饮酒。临床表现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有以下几种情况: 5.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生青春期前即应学习、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冷刺激;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月经不调病因多样,证型多样,治疗原则也随证各有不同,肝气郁结型,治则行气疏肝寒凝胞脉型,治则温宫散寒气血两虚型,治则益气养血肾虚失养型,治则固本培元瘀血阻滞型,治则活血化瘀临床中各个证型多有兼夹,又当随证化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