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具体可以到科技部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查询。这个杂志离核心还有100年的距离。具体有这方面的咨询,可以发站内信给我。必复。
学习了中华的语言文化,礼仪文化,道德文化,精神文化,还有一些建筑文化,很多日本的语言都是跟中国的语言相通的。
中国医学进入日本的确切时间,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较为公认的是公元5世纪由朝鲜传入,因当时的朝鲜使者为天皇治病收效,使日本学者认识到中国医学的价值并且接受,中国医学便以朝鲜为媒介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 公元552年,梁元帝赠给日本《针经》一套,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及医药书籍164卷到日本,开始了中日医学的直接交流。至隋唐之际,中国由统一走向兴盛,成为亚洲科技、经济、文化、医药等方面的中心,中日两国交往月益频繁,公元608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留学生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学医,历时15年,于628年学成回国,带回大量隋唐医书。公元754年唐高僧 鉴真 应邀,携带大批医书东渡日本成功,对日本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此后隋唐、宋代医学及医药著作大量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医学的主流。此外,当时日本不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药理论与辨治方药,而且医学著作,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医药管理等方面均与我国同出一辙。如公元9世纪日丰城天皇出云广贞等受命编纂《大同类聚方》100卷,就是参考传入日本的《黄帝内经》、《黄帝针经》、《脉经》、《甲乙经》、《小品方》等而成。公元10世纪,丹波康赖撰述《医心方》30卷,除以《诸病源候论》为主外,还博采南朝、隋唐医药书籍百余种。公元701年,日文武天皇(42代)大宝元年,颁布的大宝令,其中的《医疾令》就参考了唐医事制度。该法令为日本最早的医事制度。 因此,可以说从公元5世纪以后,日本通过广泛频繁的学术、人员交流不断引进中医药学,然后,从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单纯而忠实地加以模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15世纪,正是由于这种踏实地、虚心地、长时间的学习运用,为日本汉方医学的独立发展与形成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5世纪末,田代三喜(公元1465~1537年)入明拜僧月湖为师,专攻金元医学,留学12年回国后,首倡李朱医学。适逢当时日本社会盛行宋儒性理学,其弟子 曲直漱道三 大力推广普及,并建立启迪院,教授门徒800余。李朱医学逐渐遍及日本各地,风靡一时。 1571年,曲直濑道三代表作《启迪集》问世,该书引用中国医书达63种之多,其内容以引李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最多。但并不拘于金元医家,而是博采众长、首次提出以传统医学的理论,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表现,在此基础上察证辨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日本汉方医学独立发展的基础。 曲直獭道三以后,追随者甚众,其弟子大多成为当时名医。江户前期以及其后约100年间道三学派,即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即所谓“后世方派”,真正开始了中国医学日本化阶段。 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1876年),由于社会潮流的改变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宋儒性理学影响渐衰,以伊藤仁斋为首掀起一场儒学复古运动,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取代了阴阳五行思辨合理主义。与宋儒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金元医学、与当时发展的盲然科学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加之统治了汉方医界百余年后的后世方派,不仅拘泥于金元医学的空头理论,而且在医疗上也出现滥用温补的弊端。这样不可避免地在医学界也掀起了复古浪潮。 其代表人:香川修庵、 古益东洞 (公元1702-1773年)等,他们认为,古代医学是从纯粹观察和实际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掺杂阴阳五行思辨理论,是临床最有价值的。他们把贯穿着阴阳五行论的内经医学视为阴阳医学,把沾染了道教求仙的神农本草医学视为神仙医学,认为他们不能与张仲景的医学相提并论,故独崇《伤寒论》并加以发扬。 正是在这种尚古和经验实证思路指导下,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了 古方派 的学术体系。尤其是古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吉益东洞所撰《类聚方》、《药征》等著作,即是选择性地吸收了《伤寒杂病论》的精髓部分,结合自身经验类编而成,使古方派发展达到顶点;此外,由于“腹诊”在《伤寒论》中多见,故东洞亦大为倡导之并将其具体化。东洞之说,不仅与当时社会和医学背景相呼应,而且迎合了日本注重简朴务实的民族心理性格,故合者甚众,很快压倒众说,成了汉方医学之主流,至今不衰。 江户中期, 古方派与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非常活跃,使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及明显的学派倾向;理论上以《伤寒论》为基本框架,并高度简单化;临床上注重方证与“方证对应”;诊断上强调腹诊的重要性;方药上以方剂为单位 。 终于实现了中国医学日本化的过程,从而诞生了名符其实的日本传统医学 —— 汉方医学或称东洋医学 。 几乎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也传入了日本,但真正受到注意井发生影响是在17世纪,随荷兰人进入日本之后。公元1754年京师医官山胁东洋根据西医人体解剖,订正古医籍的错误,撰《脏志》一书,为日本近代解剖学之嚆矢,引起一些汉方医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举趣。 继而,有关西医解剖、生理、临床各科、药学方面的书籍不断问世,使仅方医学家们较广泛地接触西医理论,发现其可取之处,逐渐接纳了西医,并试图将汉方医学与西医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医学体系,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的“ 汉兰医学折衷派 ”。 折衷派吸收了后世方派和古方派的优点,扬弃其不足并吸取一些西洋医学观点而立论,主张无论是哪一派,只要在临床有效就应选用。开发中药麻醉剂,在世界上最先成功地作了乳癌摘除术的华岗青洲、永富独啸庵,以及明治前期主宰汉方界,被称为幕末明治的汉方巨头浅田宗伯等都可以说是折衷派的代表人物。 但到德川幕府的末朝,传统医学的主体与折衷派分开,而出现了考证学派,并取得了支配地位。他们将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其代表人物如 山田正珍 以及 丹波氏家族 。此后,至19世纪中叶,日本汉方医学界古方派与折衷派影响较大,前者强调“经验实证主义”,重临床经验而轻视理论;折衷派中则以考证学派居主流,侧重于古文献的考证、训诂、笺注,理论上全尊古,无所创见,造成汉方医学学与术的分离,使医术的传授受到很大的影响。 至明治以前的幕府末期,名医已很少,加之医学传授方面的保守和神秘主义,引起当时民众的反感和不满。此外,汉方医学与当时急需发展战伤外科、预防医学、集体治疗医学和防疫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要相矛盾,使汉方医学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公元1868年,进入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打破德川幕府推行了200余年的闭关自守政策,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同时在倾向于西洋文化的社会大潮的背景下,医学也转向于西洋医学。汉方学馆被封闭,领导权由西医执掌,片面强调西医的优点,根本忽视两种医学的不同,大力提倡西医,采用西医药分业制度。通过西欧医学教育,大量培养西医师,此时的汉方医学陷入低谷。明治8年以后,汉方医学甚至处在法律上难以生存的状态。至此,汉方医学进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阶段。 自明治8年起,当时以汉方医学的复兴为目标的医药工作者集结起来,纷纷为汉方的存续而进行活动。在20年中汉医先后展开了三次斗争。明治8年至16年的8年间开展了理论斗争,针对政府考试洋医七科的医制改革方案,以浅田宗伯为首的六贤人集会研究,提出了汉医考试6科(开物燮理、脏腑经络、究理尽性、众病原机、药性体用、脉病诊治)的修正方案,进行了结社、出版、办校、请愿等一系列运动。 抗争的大本营为东京的温知社,主持人先后有山田广业、 浅田宗伯 及浅井国干等汉医代表人物。到明治15年,温知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大会,温知、赞育(京都人春雨(熊本)实行西洋七科考试制度,《医制》渗透会取消汉方医药的措施。 此后,汉医虽自明治17~20年开展治疗斗争以及自明治23~28年进行议会斗争,继续背水一战,但终因政府与洋医的压制逐步升级,汉医内部又面临森立之、清川玄道、浅田宗伯等核心人物的相继谢世,人心涣散、经济桔据而回天乏术。 特别是明治28年第八次议会上,汉医提出的改正法案,仅以27票之差被否决,至此,汉方存续运动宣告失败。 在浅井国干泣血告罪于先祖墓前,最后寂然逝去的尾声里,结束了汉洋医家的斗争史,汉医一败涂地,逐渐衰亡。 1906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后日本出现了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1906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二次日本联合医学会,东大教授 三浦谨之助 、 山下顺一郎分别作了《关于针灸治疗》、《和汉药的价值》 的报告,在医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使许多学者对过去的“汉方低级无用论”是否正确不能不反思。 1910年汉方家 和田启十郎 首先自费出版了《 医界之铁椎 》,以自己的临床实践阐发了汉方医学的价值。这部书是很具有战斗力的檄文。此后,一些有相当造诣和地位的现代医药界专家,如大政时期的朝比奈泰彦;昭和时期的汤本求真、伊东弥惠治等,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汉方医学的未来性、自觉投身于这一艰难事业,由于他们的学识和声望,因而对坚持和复兴汉方医学给予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 汤本求真撰写了《皇汉医学》 3卷,此书首次结合西洋医学知识解释汉夯医学,成为推动汉方医学复兴的巨大力量。此外,还有一些取得了西医资格的汉医世家后裔,他们志愿追随汉医,刻苦钻研汉方医学,潜心积累临床经验,努力提高汉方医学的临床疗效,以站稳脚根扩大阵地。如 矢数道明、安西安周、木村长久、细野史郎、清水太郎、柳谷素灵 等,一并成为汉方医学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法国也开始研究东方医学的针术,凡是到德国和法国去的日本医学者,一定被询问关于东方医学方面的问题,这种实际情况使日本近代医学者感到吃惊,并使他们认识到那些医学者们对东方医学要重新认识了。此外,日本医学者对近代医学的新药、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产生了失望情绪和检讨心情,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东方医学。 东方医学应用的天然生药复合处方,按规定去使用,象化学药品那样的副作用简直可以说没有。医药学界需要的是能对人的体质导致综合性治疗效果的药品,哪怕它的效果缓慢了一点也好。汉方药里有满足这种希望的原料药。过去被讥讽为东方医学短处的东西,忽而被认为是长处而又重新出头露面了。东方医学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又开始新的复兴。 1950年由矢数道明、板仓武等积极筹划,四方联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原“东亚医学协会”的会员进行登记召集,正式恢复了学会,称之为“日本东洋医学会”。 并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召开了第一次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接着又恢复了战前中医刊物《汉方和汉药》。 1954年由矢数道明倡导,联合了当时汉方名流细野史郎、间中喜雄、森田幸门、马场辰二等几人,创办了《汉方临床》杂志、以替代原来的《汉方和汉药》。在创办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在连续3年出现赤字的情况下,每人每月拿出自己的收入以支付杂志的亏损。为了汉方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至本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中医热”的影响之下,通过日本汉方界的努力,汉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派兴旺的景象。其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地位的提高。 70年代的日本汉方医疗已经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信,在东洋医学与西洋医学对比中,东洋医学的许多长处已被人们所公认。不仅在民间信仰汉方、应用汉药,在官方、机关各个阶层中亦普遍使用汉药,就连医学院校的学生患病时也惧怕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而使用汉方制剂。汉方医学在社会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重视。日本自民党成立了汉方同盟研究会、中曾根首相任名誉会长, 凡重大社会活动中均有汉方界代表参加 。对汉方医学作出杰出贡献的汉方家给予崇高荣誉,在第32次、33次全日本医师会设立的纪念医学大会上,由医师会长武见太郎分别授与了 矢数道明、间中喜雄的“最高优功赏” 。 70年代汉方复兴高潮中,日zhengfu为顺应民心,于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制剂纳入《药价基准》,开始为43种,1981年增至613种。并把主要的汉方制剂定为保险制剂在全国通用,建立健康保险机构,使保险费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汉方界的机构中。使日本汉方事业的发展有了雄厚的资本。 1972年以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会总合研究所为首的一系列汉方医学专业科研机构建立。在北里研究所这座驰名世界的现代医学研究机构中设立东洋医学研究年,无异于在现代医学最高学术领域中公开支持汉方医学的存在和承认真未来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大的,不仅半个多世纪以来汉方医学梦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很快地就带动了一批先进专业研究机构的建立,组成了一个研究系统,出现了空前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学术水平飞快提高、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厅制定了汉方医学研究综合计划,投入10亿日元进行证与经络实质、瘀血、生药资源确保等研究。为只本汉方医学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学术活动月趋活跃,眉本东洋医学总会、各地东洋医学分会、各汉方团体不断组织各种学术交流,许多著名的汉方医家经常举办学术报告、许座,积极传播汉方医学知识和经验,使汉方医学更普及,乃至家喻户晓。在日本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声势。至此,凡本汉方医学得以全面复兴。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长期以中华为师,是中日两国普遍认可的观点。
日本朝廷大量学习中华文化是从推古改革时期开始的。公元六世纪末,日本朝廷推行推古朝改革。在崇尚中国佛教思想的圣德太子主持下,学习中国国家制度和思想文化。日本借鉴中国佛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制定出宪法十七条。圣德太子亲自注解多部佛教经典,在国内广建佛寺,宣扬佛教思想。
圣德太子
日本江户时代出现日本国学和兰学之前,日本的所谓学问主要就是来自中国的儒、佛之学,尤其是儒家思想。
后来的日本传统文化是以中国的儒家、佛家等文化为基础,并与当地思想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有日本学者认为,如果抛弃了中国文化,日本就会没有传统文化。
由于中华文化在清朝初期以前在东方具有绝对优势,古代日本很推崇中华文化。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学习方向被称为“和魂汉才”。就是说,日本人应该具有日本的精神,但心中还应该装着中国的学问。
日本在中国唐朝时期实行大规模全方位的“以华为师”策略,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每次使团人数最高达到8 00多人。他们把国内选出的人才留在中国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医学、建筑、艺术等方方面面。有的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年,回到日本后常常受到政府的重用,推行中国文化。因为向中国学习受益巨大,所以当时日本把中国称为“父国家”,把自己称为“儿国家”。
日本遣唐使船
当蒙古族统治中国建立元朝以后,日本认为,中国已被蛮夷的蒙古族统治,已经失去了正统的中华文化。而正统的中华文化已经被日本继承,所以长期以拥有正统的中华文化自居。可见当时日本对中华文化的推崇。
一,日本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由于中华文化在古代的东亚处于统治地位,所以中国汉字长期是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琉球、越南等国家的唯一通用文字,在20世纪前都是这些国家的书面规范文字。
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前,日本人之间只用语音相互交流,并没有文字。当汉字传入以后,日本人说话仍然用本地语音说话,在书写时开始采用汉字书写。
后来,很多日本人感觉外来的汉字书写起来很不习惯,就开始把汉字的书写进行简化,这样就形成了假名。比如,把汉字的“与”简写为“よ、ヨ”,把汉字的“乃”简写为 “の”等等。
日本假名
在现代的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达到2100多个,在正式的日语文件中仍然以汉字为主。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汉语占,和语占,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二,儒家思想影响了日本社会很多方面
据日本《古事记》记载,公元248年,中国的五经博士王仁从朝鲜来到日本,把中国的儒家典籍《论语》、《孝经》、《千字文》等带到日本。这是中国儒家书籍第一次传到日本。
日本在向我国隋唐两朝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使用儒家孔子的“忠、仁、义、礼”等思想治理国家。在江户时代,日本已经采纳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在现代的日本仍然推崇着很多儒家的处世和道德原则,如忠、孝、诚、义等。儒家典籍《尚书》、《论语》、《易经》等在日本知名度很高。
日本从古代到现代的年号,除了现在的“令和”以外,全都取自中国古代典籍。比如日本古代的第一个年号“大化”,就出自中国儒家典籍《尚书》,意思是伟大的变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年号明治,也是出自儒家的《易经》,义为修明政事。
尚书
三,日本本土产生的主要宗教神道教,吸收了很多中国佛教和儒家思想,也含有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神道教这个名字就来源于中国的《易经》。日本神道教吸收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如“忠君”、“大同社会”等。
四,中国中医理论对日本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五世纪,朝鲜使者以中医技术为日本天皇治病收到效果,使日本开始看到了中医理论的价值。中医理论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是日本医学发展的起源。隋、唐、宋代的中医典籍源源不断由中国传到日本,成为了日本医学的主流理论。传到日本的中医著名典籍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
后来,日本逐渐把中国中医理论本土化,终于在江户时代中期形成了真正的日本传统医学,既东洋医学,也称为汉方医学,并在日本独立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医学逐渐压倒了汉方医学在日本占据优势地位。但由于中草药相比西药具有绿色毒副作用少的特点,最近几十年日本政府又重新扶持汉方医药的发展,将其打造成“国宝级”产业。在国际上,日本汉方医药的发展大有赶超中国中医的势头。到2010年,日本人服用汉方药(中药)的比例已由40年前的19%增加到72%。汉方医药在日本大有复兴的势头。
日本武士
五,日本武士道精神深受中国儒、佛思想的影响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是日本精神文化的核心,对日本的国民性影响很深。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时期,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
日本近代著名学者新渡户稻造认为,孔子思想是武士道最重要的思想来源,《论语》里的“义勇仁礼诚”等优秀品质就是武士道的思想精髓。
武士道还吸收了儒家的“忠、烈”思想。但是日本对忠烈思想的做法相比中国很过激。当武士不能完成主人给的有些任务时,需要以剖腹自杀来谢罪。
六,日本的大量生活习俗学习自中国
日本最著名的三道“花道、茶道、书道”都是来源于中国,并与日本本土特点结合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和服是根据我国三国时期吴国的服饰改进后形成的,所以在日本又被称为吴服。
日本的相扑、柔道、筷子、榻榻米、木屐、推拉门窗等都是学习自中国古代。
日本传统风格街道
现代日本城市很多街道的房屋建筑与中国唐朝时的风格仍然是相似的。走在现代日本的马路上,到处可以看到写着汉字的招牌。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华文化圈中受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华文化的传入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历史发展的进程。
金桔上市,家家餐桌、休闲小吃少不了它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金桔可以泡茶,可以拌沙拉,或是简单粗暴一口咬......别看金桔个头不大,也没有柚子、橘子、橙子的果肉甜美,确是冬季养生的金果果。金桔的营养价值金桔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可预防色素沉淀、增进皮肤光泽与弹性、减缓衰老、避免肌肤松弛生皱;金桔亦含维生素P,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强化微血管弹性。金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金桔有理气、补中、解郁、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胸闷郁结、酒醉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哮喘等症。日本的医学杂志中介绍,金桔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对防治老年性疾病有益。胆囊炎、肝炎、气管炎、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患者,常食金桔或金桔饼大有益处。金桔的六大功效▼1 :开胃助消化金桔味酸开胃,金桔皮含有芳香油,能促进食物消化代谢,食欲不佳、消化不好的朋友不妨试试。2 :止咳防感冒金桔化痰止咳,常吃还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有效预防感冒。秋冬干燥,昼夜温差大,这时候吃再适合不过了!3 :美容养颜别看金桔小小一颗,维生素含量可不少。一颗金桔的维生素C含量就能和猕猴桃媲美,多吃些能使皮肤保持光洁,不长皱纹不显老。金桔维生素A的含量也不少,女性朋友常吃能减少黑色素沉淀,不易长斑。4 :降血压血糖金桔含有丰富的果胶,不仅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糖,还能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有效预防慢性病,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食用。5 :保护心血管金桔中丰富的橘皮苷和维生素P是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可以加强血管韧性,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血管。
金桔可以连皮一起吃,个头小点,皮上面还带点。小蜜桔叫南丰蜜桔,是江西南丰县研发的。比普通桔子味道一般甜点。金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说金桔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中医认为,金桔生食有理气、补中、解郁、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胸闷郁结、酒醉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哮喘等症。胆囊炎、肝炎、胃病、气管炎、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患者,常食金桔或金桔饼,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日本的医学杂志介绍,金桔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对防治老年性疾病有益。金桔核,可治眼疾、淋巴结核、咽喉炎等。金桔根,有行气散结的功效,可治胃痛、呕吐、疝气、淋巴结核等。
过江龙养腰酒是秉承客家渊源流长的酿酒工艺并融汇现代新科技,精酿配置而成,风味醇厚馥香。《本草纲目》记载:蚕蛹益精气、补肝益肾、壮阴涩精;金樱根能强筋骨、壮腰肾、补脾健胃;蜂蛹、蚕蛹均有走窜之性和飞升走奔之能,入肝经能畅达宗筋以展其势,入肾经和任督二脉,能通补腰肾以强其本、养其腰、固其源。完全是大自然与现代科技诞赐之物,带给您在品味时尚之余,尚可充分享受“好酒饮出健康来”的新理念。 人类是脊椎高级动物,脊椎根植于腰部,是人体的平衡中心轴。日本一家医学杂志报导:人老首先是背脊先佗。养腰强身,锻炼背脊,保持血脉畅通,可防治100多种疾病。现代都市人忙于事业而奔波,身心尤其感到疲惫,许多人选择饮保健补益酒,借酒驱动药性,起到养腰益肾作用来增进身体健康,保持体内正气旺盛。目前已成为社会流行的一种保健养生方式。我们可以从祖国医学理论给予分析其中道理。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肾为生命之根,气血生化之源。益肾气能使经络通达,气血和畅,人体则运转正常,少疾病,多活力;肾气虚则是多病,早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养腰有益肾气对防治疾病和促进人体健康有极为重要作用。 养腰酒是河源市过江龙酒业有限公司按照"健康从养腰开始"的理念,采用各种名贵中药材酿制,开发出的新产品,该酒配方由广东省著名中医专家谢震强多年潜心研究配比提供,具有固肾培元的功效,能益气补血以制寒凉,养腰暖五脏而无燥热之偏。该酒较为突出的特点是,重在调理腰肾虚弱,旨在使机体得到迅速滋养,更适合繁忙的现代人身体需求和亚健康状态的人得以康复。
金橘,又称金桔,为芸香科金橘属常绿灌木。树高3米以内,叶质厚,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顶端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叶柄长达厘米,翼叶甚窄。单花或2-3花簇生;花梗长3-5毫米;子房椭圆形,花柱细长,通常为子房长的倍,柱头稍增大。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橙黄至橙红色,果皮味甜;种子卵形,子叶及胚均绿色,单胚或偶有多胚。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中国南方各地栽种,以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栽种的较多。
金橘以甘草作调料,可制成凉果。金橘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金橘甙等成分,对维护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名:yakugaku zasshi-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指数解析如下:简介:YAKUGAKU ZASSHI 杂志属于医学行业,“药学”子行业的偏低级别杂志。 投稿难度评价:影响因子低,但是接稿量大,容易发表 审稿速度:一般,3-6周级别/热度:黑评语:冷门杂志,关注人极少。 说明:指数是根据中国科研工作者(含医学临床,基础,生物,化学等学科)对SCI杂志的认知度,熟悉程度,以及投稿的量等众多指标综合评定而成。当然,具体的,还可以结合“投稿经验分享系统”,进行综合判断,这更是大家的实战经验,更值得分享和参考。
补充:关于化学、药学等的杂志,有悠久的历史,文章比较严谨,全英文。
仙鹤草就是龙牙草,又叫脱力草、黄龙草是蔷薇科、龙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仙鹤草还是一味止血药。扩展仙鹤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多呈块茎状,周围长出若干侧根,根茎短,基部常有1至数个地下芽。茎高30-120厘米,被疏柔毛及短柔毛,稀下部被稀疏长硬毛。叶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3-4对,稀2对,向上减少至3小叶,叶柄被稀疏柔毛或短柔毛;小叶片无柄或有短柄,倒卵形,倒卵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长厘米,宽厘米,顶端急尖至圆钝,稀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急尖到圆钝锯齿,上面被疏柔毛,稀脱落几无毛,下面通常脉上伏生疏柔毛,稀脱落几无毛,有显著腺点;托叶草质,绿色,镰形,稀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尖锐锯齿或裂片,稀全缘,茎下部托叶有时卵状披针形,常全缘。花序穗状总状顶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序轴被柔毛,花梗长1-5毫米,被柔毛;苞片通常深3裂,裂片带形,小苞片对生,卵形,全缘或边缘分裂;花直径6-9毫米;萼片5,三角卵形;花瓣黄色,长圆形;雄蕊5-8-15枚;花柱2,丝状,柱头头状。果实倒卵圆锥形,外面有10条肋,被疏柔毛,顶端有数层钩刺,幼时直立,成熟时靠合,连钩刺长7-8毫米,最宽处直径3-4毫米。花果期5-12月。全草供药用,为收敛止血药,兼有强心作用,市售止血剂仙鹤草素即自本品提取。使用秋末春初间的地下根茎芽,作驱绦虫特效药,有效成分为鹤草酚(C26H34O8);全株富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可作农药,捣烂水浸液喷洒,有防治蚜虫及小麦锈病之效。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止痢、解毒功能。用于咳血、吐血、崩漏带下、疟疾、血痢、胶力劳伤、痈肿疮毒等症。临床上主要用于血吸虫病、绦虫病、蛔虫病;计划生育避孕;具有抗肿瘤作用,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医药学研究表明:龙牙草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其全草的水溶性成分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路易斯肺癌LL-14,黑色素瘤B-22、B-16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日本药学杂志》报道:龙牙草根的提取物对海蓝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艾氏膜水癌有治疗效果。《朝日新闻》也报道说,日本在筛选近千种天然药物中,得到3种活性最高的中药,其中之一便是龙牙草水煎煮液,同时对人的正常细胞有100%的促进生长作用。对于龙牙草的抗癌疗效,专家们曾这样评价:“传统的化疗药,犹如一柄双刃剑,既杀伤癌细胞,也杀伤正常细胞。而像龙牙草这样既杀伤癌细胞,又有利于正常细胞,实在罕见。
属于SCI收录,该期刊详细情况如下: 期刊名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出版周期: 月刊 中科院杂志分区 药学分类下的 4 区期刊 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2010年度 出版社或管理机构 杂志由 PHARMACEUTICAL SOC JAPAN 出版或管理。 ISSN号:0918-6158 杂志简介/稿件收录要求 Classification: Biochemistry; Drugs --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Pharmacy; Toxicology.
日本的,化学、药学,很多天然产物的报道,曾经很有影响力,但是在关注影响因子的中国也许是另一回事。一般3-5页。
补充:关于化学、药学等的杂志,有悠久的历史,文章比较严谨,全英文。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中国药学杂志。
据2018年5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药学杂志》共出版文献23665篇、总被下载2930812次、总被引11855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药学杂志》共载文4932篇、被引量58111、下载量295042,2015年影响因子为。
收录情况:
《中国药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献》(RS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同时被中国国内知名的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平台可以查到权威的医学SCI期刊信息。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50 多年来,SCI 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另外,随着 ISI 还陆续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
这个杂志是日本的期刊,全名如下,药学类SCI期刊中一般般吧,ISSN号:0031-6903 期刊名 yakugaku zasshi-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出版周期: 月刊 中科院杂志分区 药学分类下的 4 区期刊 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2010年度
sci一区有哪些期刊科学研究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工作之一,而SCI一区期刊是揭示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渠道之一。SCI一区期刊可以给予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机会发表论文,并且可以增加其声誉。那么,SCI一区有哪些期刊呢?1. NatureNature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期刊之一,其在不同领域的分支期刊,如Nature Medicine、Nature Physics、Nature Neuroscience等也颇受欢迎。作为SCI一区期刊之一,Nature期刊的影响因子极高,几乎涉及到所有研究领域。2. Science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旗下的官方期刊,是世界上知名的跨领域科学期刊之一。这个月刊包括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及其他学科的全面篇幅。该期刊的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包括一般模式、方法及信息(如措辞或参考资料),可向AAAS提出其它资料的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所有人献稿。3. CellCell期刊是一本涉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专业期刊,被认为是支配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份重要的出版物。由于其特有的编辑和审稿流程,该期刊被认为是生物科学领域的“门户”,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4. The Lancet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期刊之一,The Lancet覆盖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政策领域。该期刊严格审核其所收稿件,对前沿的医学研究有着强烈的关注。由于其实用价值和权威性,The Lancet被评为医学类SCI一区期刊之一。5.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作为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官方出版物,该期刊是支配化学领域发布研究论文的一个重要出版物。其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使得该期刊成为化学领域SCI一区期刊之一。除了纯理论化学,该期刊还刊登涉及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化学领域内的交织而成的论文。6.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该期刊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官方期刊,是出版严谨的原创研究的领先刊物之一。该期刊刊登了来自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从细胞生物学到心理学,从分子遗传学到天体物理学等。其高质量的文章使其成为SCI一区期刊之一,具有很高的信誉和影响力。7. JAMA Internal MedicineJAMA Internal Medicine是美国医学协会的出版物,是涵盖内科学、流行病学、卫生政策和医学史等所有医学领域的重要刊物之一。该期刊的目标是向医学界提供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研究内容。在医学领域,该期刊是SCI一区期刊之一。综上所述,SCI一区期刊在全球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领域均有其独特的出版物和特定的SCI一区期刊,研究人员在进行出版物的选择时应充分了解。学术刊物的重要性实际上没有任何代替品,是科学事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