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谈新冠康复运动

发布时间:

英国医学杂志谈新冠康复运动

主要是因为有新闻报道称,一位患有癌症的人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当他的新冠治好以后,医生们惊讶的发现他的肿瘤病灶居然变小了许多,再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痊愈了。所以英国杂志推测新冠病毒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减少了肿瘤的扩散,并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把新冠肺炎患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轻症型、普通型、重症型和危重症型。对于轻症型和普通型的患者来说,治疗康复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因为肺的修复功能是很强的,就像长期吸烟的人在戒烟之后,肺部通过自我修复,能有明显的改善。少数重症或危重症症的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劳动力减弱、运动耐力减退等后遗症。一般来说,病情越严重,肺部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新冠肺炎治愈后不会有后遗症。

新冠

(1)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后遗功能障碍。

(2)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

(3)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4)对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引起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及易诱发感染等后遗症风险。

新冠

(5)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可以累及男性睾丸,可能导致男性不育,或者性功能下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新冠

新冠病毒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那一年,相信所有人都和小编一样,从来都没有见过长达两三个月人人都足不出户的情况了。不仅所有人的活动轨迹全部都停止了就连经济发展也停止了,大家都只能呆在家里面去默默的祈祷的这一个病毒能够早点消失,然而这个病毒的确是很难控制的。不管怎么样去遏止它,总是能够发现一例两例,然后这些人又传染给更多的人,总之这个病毒的确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棘手。

即便是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研制出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只能说是它在人体当中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控制。并且在很多新冠病毒得到治愈的例子当中,大部分都是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和这个病毒做抗争。听到新冠病毒和肿瘤这两个词语我们应该感觉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在世界上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病例。一个61岁的男子,他本来已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他却不幸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这对于这个男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经过了几个月对于新冠病毒的治疗,这个男子不仅核酸检测呈现阴性,而且在拍摄相关的影像资料时也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肿瘤也随着新冠病毒一起消失了。这个发现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医学研究之后,英国的一个杂志直接发表了相关的说明。表示新冠病毒存在在癌症患者的体内可以去有效消灭肿瘤,而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就是依据那个癌症患者的病例,但实际上他们的这个说法也并不是非常可信的。

像那个癌症患者的病例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已经是非常的虚弱,并且很多器官也在药物的治疗之下变得衰竭了,所以说任何的病症再加在他们的身上,只是有可能加速他们的死亡。再加上患上新冠病毒的人大部分都呼吸困难,对肺也有很严重的损伤,因此只要有基础病的人再得上新冠病毒很难存活下去的,所以说他们的这一个结论不能够完全的相信。

最近看了一篇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清晰地给出了完整的运动恢复指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图:第一阶段10天:从阳性后或者有症状开始休息,什么运动都不要做;第二阶段2天:走路活动,每次持续15分钟,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70%;第三阶段2天:最大心率80%以内的慢跑,第一天30分钟内,第二天45分钟内,不增强度只增时间;第四阶段2天:恢复力量训练,全身肌肉训练,强度控制在80%以内,重量要比阳之前轻,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持续性疼痛等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且寻求医疗建议。另外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给出的建议如下阶段一:休息和恢复:不要提高心率,至少需要10天完全康复;阶段二:低于最大心率70%,少于15分钟,短距离步行、轻松骑行、慢跑;阶段三:低于最大心率80%,少于45分钟,短跑、深蹲、弓步、改良俯卧撑;阶段四:低于最大心率80%,少于1小时,长跑(最多3英里)高强度骑行、划船;阶段五:最高心率100%,恢复正常训练和日常活动。而根据国家健康平台发布来看阳康后的一周是关键1.感染新冠康复后,虽然阳转阴,但其实病毒未必真能像人们说的那样排除干净。不管体内病毒如何,此时机体免疫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组织系统尚未完全恢复,应注意清淡饮食,可适当进小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重油重辣,咸甜适中。生冷食物摄入,以免加重胃肠道消化负担。(少吃海鲜,蛋糕,奶茶等奶制品)2.饮食营养均衡,保证五谷杂粮为主,蔬菜、瘦肉、水果等食物为辅均衡摄入。3.培养早睡早起作息习惯,注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如家务,工作,游戏等。4.放松身心,避免负面情绪过度,多动少坐。如果做不到,也可以通过八段锦、站桩、静坐等中式养生锻炼,生养气血,帮助脏腑恢复活力,增强免疫系统。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新冠

放开后,是不是身边人或者自己已经“中招”,周围多少人阳了依旧是现在我们更关注的一个焦点。经过小优咨询身边“阳康”的朋友,得出结论:症状与临床症状表现一致或只占部分;除有一位朋友发烧爆表外,大部分人体温最高达到度。面对身边接二连三的“羊”,各位是否有所担心?是不在乎还是积极囤积药物?以上两种做法小优都不赞成,我们更应该科学合理的面对“羊”。锻炼的人群新冠感染率/重症率低根据 12 月 15 日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进行更多体育锻炼的 人在感染上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以后出现重症风险较低!这项对近 200,000 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体育锻炼与改善主要人口群体的 COVID-19 结果之间存在关联。同样,根据国际顶尖的《英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年一项针对韩国人群研究(万人),达到运动指南要求的经常体育锻炼人群新冠感染率、重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低于运动不足人群。所以,加强体育锻炼,也是我们”抗阳“的有效手段之一。“阳康”后,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恢复体力?新冠感染后长期住院或居家养病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明显下降。锻炼对恢复力量和耐力非常重要,但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且应与新冠的其他症状一起统一管理。感染新冠后该如何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恢复体力呢?下面的指引可要记好啦。可根据以下表格自我评分(RPE)进行不同阶段的锻炼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第一阶段准备阶段(RPE 0-1)有控制地呼吸练习、温和地步行、拉伸和平衡练习等。可以坐或站着时拉伸你的肌肉。每一次拉伸都应轻柔地进行,而且每一次都应保持15-20秒。拉伸练习第二阶段低强度活动(RPE 2-3)散步、轻微的家务/园艺工作等。如果能忍受RPE分数2-3分的活动,可以逐渐将每天的锻炼时间增加10-15分钟。保持至少七天且没有出现崩溃(“劳累后不适”)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三阶段中等强度的活动(RPE 4-5)快走、上下楼梯、慢跑、引入倾斜度、阻力练习等。强化手臂的锻炼加强腿部的锻炼第四阶段具有协调和有效技能的中等强度练习(RPE 5-7)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舞蹈课等。第五阶段回归到基线练习(RPE 8-10)可以完成感染新冠之前的正常锻炼/体育运动/活动。任何锻炼都不应该是痛苦的。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胸痛,或感到晕眩或头晕,应立即停止,并在得到专业医务人员的检查之前,不要重新开始锻炼活动。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挺有名的,是英国运动和运动医学协会、欧洲运动医学和运动医师学院以及澳大利亚运动医师学院的官方杂志。内容涵盖运动医学最新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包括生理治疗、物理治疗与康复。影响因子,在运动医学杂志中排名很高,在运动伤病方面的有很多精彩的综述和研究文章。中国作者也是有的。如果是想投好发表的,可以选Journal of ISAKOS或者BMJ Open Sports and Exercise Medicine。

阳过以后的人,如何吃食物重新提升体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呢?阳过的人,因为身体为了对抗病毒,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这时身体的能量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身体还是虚弱的,如果又去做一些太过辛苦的事情,就会造成能量进一步损耗,这时由于能量跟不上,你可能会出现头晕,无力,甚至恶心呕吐的感觉。所以阳过以后的人,即使已经转阴了,也不要去做一些消耗体能太大的事情,而是想办法休息一个星期左右,等体能恢复了再去干活。同时想办法找一些容易消化吸收又很有营养的食物来吃,人体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回来。吃以下三类食物,体能恢复得会快一些。1、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取。因为阳过了以后,身体没有多少能量帮助身体消化利用食物,所以要吃一些很容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比如说鲜牛奶,酸牛奶,鸡蛋,这些食物相对来说不需要消耗身体太多的能量,就可以被身体消化利用,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同时也含有人体大概40多种营养成分,是全营养的食物,经常吃这样的食物,身体能量才能恢复得快。如果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去买一些优质的蛋白质粉来吃,更加能快速地恢复身体能量。2、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比较高的水果,可以帮助身体把免疫力提升起来,防止第二次变阳。比如说猕猴桃,鲜枣,山楂,草莓等等。也可以每天榨蔬果汁来喝,为身体补充优质的水分,酵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用胡萝卜,莴笋,柠檬,苹果来榨汁喝,每天喝3—4杯左右。榴莲也是一个营养很丰富的水果,有条件的每天吃半斤左右。也可以吃哈密瓜,木瓜,芒果,菠萝等等,因为这些水果相对来说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同时也很容易消化吸收,半个小时基本上消化完了,不会增加身体消化负担。3、适当地补充一些营养素,让身体恢复得更快。比如说蛋白质粉,多种营养素片,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钙镁等等,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你身体去更好地消化利用食物,重新把体能提升起来。也可以去买那些含有人体50多种营养成分的营养代餐粉来吃,这种代餐粉会让体弱的人恢复的速度更快一些。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当你的体能恢复到没有阳之前的状态,就可以正常地投入工作了。

新冠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压在民众心里的“大石头”。12月1日,此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针对后遗症问题,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是目前广州地区承担新冠救治工作的主要医疗力量之一。10月底,该院派出超270名队员整建制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管理床位1500张;同时,该院岭南医院在11月中上旬接到指令作为新冠定点医院。

崇雨田介绍,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在此前的11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目前疫情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没有后遗症。

那么,在新冠病毒出现即将三年之际,从病毒本身到曾甚嚣尘上的所谓后遗症,都到了一个重新认知的时间点。

此新冠已非彼新冠

事实上,后遗症(sequela)是一个专业的医学用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中对其定义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仅就此定义来看,若是自觉头疼、心痛、呼吸急促而非确有器官功能病变的,可能并不构成“后遗症”,而“后遗症”这个词本身也不应该被滥用。

民众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印象几乎和新冠疫情的发生进展相生相伴。当前,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表述为“长新冠症状”。

今年10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长新冠症状”相关研究,文章标题为《2020年和2021年内罹患新冠肺炎后出现持续性疲劳、认知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比例研究》(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一文。

在此项研究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新冠后遗症”的定义为: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其中的症状包括:一,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二,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三,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路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长新冠”概念也由此而来,

该研究结果显示,据来自22个国家约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调研数据,约的新冠感染者在三个月后至少经历了一种长新冠症状,症状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患者,也就是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或是更早新冠病毒毒株的患者。而在当下,国内与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早已变成奥密克戎系毒株。与此前的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关于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也有相关研究,6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长期新冠症状风险研究》(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并且,该研究同时包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国内方面,今年6月,中疾控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也就是,平均来说,在感染一周之后,轻症患者便不再有症状。

11月29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士在向界面新闻分享其患病经历时表示,其个人在检测阳性一周内出现过发热、咳嗽的症状,但随后身体也就恢复了;虽然他与身边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初存在过烦恼和担忧,但感染结束后不觉得身体有不适症状,肺部CT也是正常的;并且,大家在出舱之后就如常地“打工和防疫”。关于后遗症,其认为,“后遗症是来自周围的声音,而不是疾病本身。”

而这背后,则是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在不断减弱。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和致病力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具体而言,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包括、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常昭瑞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国内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国内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个体感觉还需客观的医学标准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与相关专家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进行表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依然会对其产生强烈困扰。尤其是一些身边人、或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个体案例,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

而这也是所谓“新冠后遗症”问题会产生困扰民众的一大原因所在,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分析能力,往往习惯用个体案例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所谓“新冠后遗症”本身严重偏向于样本对象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与手段,且研究对象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无法客观呈现症状的轻重。也就是,所谓“新冠后遗症”研究存在科学性问题。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爬楼喘粗气”等往往被归类为新冠后遗症的呼吸问题,或是身体酸痛、情绪波动、容易疲劳、忘事这一类的症状,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类因疾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出现过,而绝非新冠所特有,也未曾被证实为确因新冠感染而引发。

如今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Ziyad Al-Aly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冠对精神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早有专家提出需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状况,长期的疫情状态会使得普通人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而并非新冠感染者所特有。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英国医学杂志谈新冠

额,我觉得你还不要尝试了,一旦被感染了,不止你,还会有其他的人会被传染,这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会造成医护人员更大的负担,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答应我,不要这样做好吗。

您好,您可以考虑去美国旅游,到那里之后不要佩戴口罩,多和当地民众接吻 即可接触到病原体,之后就可以尝到效果了呢。

你好,这个想法相当于你吃完药之后,你想要得病看看这个药有没有效果,这个显然是不可取的。换句话说,疫苗起不到治疗作用,他只能抵抗一下病毒感染,让你感染之后症状轻微。当然国家呼吁全民接种疫苗,肯定疫苗是有效果的,不可能没有效果。

4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英国医学杂志》刊物上升级了新冠肺炎用药治疗的动态性手册。健康时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里版规范中,世卫组织明显抵制在非危重症新冠肺炎诊断患者的身上应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开展医治,针对危重症及其急危重症患者,血浆治疗法也仅提议在临床研究的情形下考虑到。

世卫组织强调,目前直接证据表明,在非超重型的新冠患者中,手术恢复期血浆对致死率(相对高度确立)和机械通气(中等水平确立)无显著危害,很有可能不增多附加的静脉注射有关急性肺损伤、循环过载及过敏症状(中等水平确立),现阶段未有数据信息评定手术恢复期血浆有关的住院治疗风险;与此同时,充分考虑血液制品滴注的潜在性风险和执行难度系数,手册强烈要求对非超重型患者不应用手术恢复期血浆。

针对超重型及危重症型新冠患者来讲,目前直接证据表明手术恢复期血浆对致死率、机械通气、病症改进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重要指标值上无关键功效(低/极低具体性),虽然目前数据信息提醒其很有可能不容易提升静脉注射有关急性肺损伤(中等水平确立)、循环系统过载(中等水平确立)、过敏症状(低具体性)的产生风险,血液制品有关的风险始终没法忽略。因而,手册提议除临床研究之外,不对超重型及危重症型患者应用手术恢复期血浆。

针对住院治疗风险较低的非危重症患者来讲,世卫组织强调Paxlovid的诊治经济效益很低,因此不建议应用。后续治疗方案就交给相关专家,我们普通人就配合好防疫政策,保护好自己。

中国运动康复医学杂志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摘要和关键词来稿应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论著文章需同时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Conclusion)4个部分,各部分相应冠以上述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国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全部依次列出。应依据相关学科主题词表列出3~5个关键词,必要时可采用惯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摘要之后。引言应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要求简明扼要。

1.中国康复医学

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读者对象:读者对象为所有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医师、治疗师、护士),从事社区康复的专业人员,以及与康复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外...

2.心血管康复医学

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4):6. [2] Levine S R.抗磷脂抗体\[J\].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67-268.[书籍] [3] 曲 镭.老年病康复的特点 [M...

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社区、职业、社会、...

4.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以促进物理医学与康复及多学科康复发展及改善残疾人功能为已任。本刊涵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各个领域,致力于全面报道有关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最新进展及工作成就,着眼于从临床康复、康复研究、康复教育三方面深入挖掘...

5.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全面报道中国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发展,积极宣传中国肿瘤生物治疗的政策和发展策略,及时介绍全球肿瘤生物治疗的最新研究动态。本刊栏目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研究快报、...

6.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提升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科的学术地位及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主要内容包括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枢神经、头颈部及心血管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微创介入学,超声介入学,介...

7.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包括听力损失发病率和病因的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听力检测方法,听力补偿,各种发声及言语功能障碍的诊断及防治,听觉言语康复,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介绍国内外在这个学术领域的新进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你具体看看你的文章方向和这个期刊相关性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运动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1.中国康复医学

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读者对象:读者对象为所有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医师、治疗师、护士),从事社区康复的专业人员,以及与康复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外...

2.心血管康复医学

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4):6. [2] Levine S R.抗磷脂抗体\[J\].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67-268.[书籍] [3] 曲 镭.老年病康复的特点 [M...

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全面康复,主要针对各种伤残的康复,涉及诊断、评定、治疗、工程、教育、社区、职业、社会、...

4.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以促进物理医学与康复及多学科康复发展及改善残疾人功能为已任。本刊涵盖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各个领域,致力于全面报道有关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最新进展及工作成就,着眼于从临床康复、康复研究、康复教育三方面深入挖掘...

5.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全面报道中国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发展,积极宣传中国肿瘤生物治疗的政策和发展策略,及时介绍全球肿瘤生物治疗的最新研究动态。本刊栏目设有述评、院士论坛、专家论坛、研究快报、...

6.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提升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科的学术地位及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主要内容包括胸部、腹部、盆腔及四肢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枢神经、头颈部及心血管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微创介入学,超声介入学,介...

7.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包括听力损失发病率和病因的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听力检测方法,听力补偿,各种发声及言语功能障碍的诊断及防治,听觉言语康复,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介绍国内外在这个学术领域的新进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