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本科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本科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思政论文范文如下:

【摘要】人生的价值是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创造出来的,而人生的意义更要靠自己在忘我的拼搏中去深刻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人生的价值和追求人生的意义涵盖了我们的一生。锤炼道德品质和培养爱国情怀更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课题,只有基于以上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才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迎接坎坷,面对挫折,直至通往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人生价值价值观世界观人生态度社会价值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理想。

【正文】:

一、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括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实现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也表明了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因此它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大学生对世界观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

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达到某个目标,而在于保持一种奋进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首先,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往往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它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因为如果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的统一整体。

在人的社会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关的联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从中我们获悉个人既不是单纯的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是单纯的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辨证关系的基础。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因此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和社会的辨证关系,才能协调好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间的联系。锤炼道德品质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脉相承。

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以此为规范,不断地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推崇,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自爱”,“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以上都是从仁爱精神出发,主张“和为贵”,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

这些只是道德品质的某一些方面,但从中大学生应该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积极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想必有人会说奉行爱国主义似乎离我们很远,甚至根本就毫不相干,所以我们只需塑造理想人格就可以。

其实不然,如果人人都怀有这样一种思想,那么祖国靠谁来建设,何以发展?邓小平曾告诉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是啊,我们不应该过于局限自己的思想,应该有一种潜在的爱国意识,继而发扬成为一种精神情操。

爱国的行为何以体现呢?其实只需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爱国的行为更多的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频频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积极的爱国者。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我自从上大学以来,曾这样对自己倾诉:“本科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

我首先要感谢理想,是它无私地搭上了我这个曾经迟到的旅客,将我选上了这个站台,张望四周,只剩下寥寥几个同行者,而一些疲惫的旅客已打算出站了,可是我还要追赶下一个站台,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奋斗……”这段立志文字就是我对理想的一个表白,也是我不断奋斗的催化剂。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大纲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思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2.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教育路向探析3.毕业仪式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我见——以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5.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高尚品格——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6.高校毕业分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7.关于做好学员毕业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8.高中政治毕业会考与高考的教学衔接及导向问题9.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问题与对策10.浅谈对毕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11.对军校毕业学员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12.以学生为本 开展毕业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13.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身份建构功能分析——以奥巴马在美国海军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为例14.高校毕业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兰州大学为例15.英语专业学生的政治认知及其思想工作——以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为例

好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呢。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本科论文题目思想政治教育

采纳呀!!!!!!!!!采纳呀!!!!!!!!!教育的根本——思想政治,题目是简单点儿,不过应该比较大好写吧,开题报告我只有广告专业的,不过基本格式都是先写方向几条,再选一个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2. 思想政治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3. 幼儿德育教育探索 4. 分层递进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5. 初中思想政治教法浅谈 6. 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7.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8. 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9. 对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10. 略论班级的人性化管理 11.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 12. 谈谈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 13. 浅谈农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4.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 15. 强化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16. 浅谈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17. 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8. 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9. 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20.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21. 中学生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12 232. 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 233. 儒家心性修养论及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2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235. 试论商业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 23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 237.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精要与现代公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构 23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239. 东西方传统道德的近现代转型特色与启示 240.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理想 241. 敬业精神的价值及其培育—一对当代中国敬业精神的理性思考 24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243. 论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44. 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 245.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 246. 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探索 247. 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研究 248. 转型期中国城市公民文化建设研究 249.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250. 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 251. 论义利观的重建与道德教育改革13 252.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253. 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化的途径及价值评价 254. 敬德与敬业精神建设研究 255. 关于现阶段加强和改善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256. 城市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实证研究 25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 25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导向 259. 道德教育与人生自由简论 260. 论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的培养 261. 论绿色文明及其教育 262. 论市场经济领域内的道德建设——李嘉图经济伦理思想谈起 263. 论道德信仰与重建 264. 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 2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26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267. 网络时代道德问题的分析与建设 268.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 269.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境及和重塑 270. 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社会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 271. 丰盈人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 272. “以德治国”视野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研究14 273.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74. 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灵魂 275. 试论社会公正与以德化民 276.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 277. 论WTO框架下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278. 我国竞争立法的现状与完善 279. 论反不当竞争法的价值取向 280.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 281.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282. 论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 283. 婚姻的伦理本质 284. 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285. 论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 286. 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287.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288.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选择 289. 对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评价 290. 监护制度研究 291.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 292. 精神病人在离婚案件中的诉讼地位问题研究 293. 论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294. 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15 295. 论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 296.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 297. 与婚姻关系有关的利害关系人的介定 298. 论违反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后果 299. 论夫妻共同财产 300. 论离婚损害赔偿 301. 论夫妻忠实义务与隐私权冲突的法律协调 302. 女权主义与婚姻家庭立法 303. 婚姻仪式的价值研究 304. 夫妻间的相互债权债务关系问题研究 305. 论人大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306. 正确行使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307. 试论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08.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 309.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 310. 试论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31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312.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313. 判例与中国法制建设 314. 市场经济与法制观念 315. 论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与职能 316. 论民法中的推定制度16 317. 试论中国对国际法的贡献 318. 论国际经济法制及其发展方向 319. 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法观念的更新 320. 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楼上,我的回答还好吧!!!我的答案来自:********************************************************************************************************望采纳!!!!O(∩_∩)O谢谢!!!!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思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2.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教育路向探析3.毕业仪式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我见——以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5.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高尚品格——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6.高校毕业分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7.关于做好学员毕业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8.高中政治毕业会考与高考的教学衔接及导向问题9.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问题与对策10.浅谈对毕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11.对军校毕业学员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12.以学生为本 开展毕业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13.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身份建构功能分析——以奥巴马在美国海军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为例14.高校毕业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兰州大学为例15.英语专业学生的政治认知及其思想工作——以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为例

好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呢。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敢懈怠,认真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认真分析,思考,希望能帮助他们……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年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假如他们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撞车时,他们就会迷茫、徘徊、怀疑,甚至极力排斥正面教育。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平平庸庸,唯唯诺诺虽不是坏学生,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品德要求(开拓、进取、创新素质)。

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选择、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而真正的权威也正是来自于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随着主体自身成熟,这种外在权威形式逐渐转换为青少年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但应该看到,学生在其道德意识建构过程中,情绪性动机、遵从权威和功利性动机占很大比重,效果与动机很难统一,这决定自律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水中学会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学生中开展负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科尔伯格设立不同的道德两难问题(情境),如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供学生讨论,或者提供体验道德疑难问题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所固有的道德内容,引出学生谈出所作的判断基本理由,并鼓励他们以不同的道德观相互交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但要有行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规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内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撑

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较强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和交往协作能力等。 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品德发展也存在自我构建的问题。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学生应该自育,而又想塑造学生品德,那只会是徒劳,因为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发挥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建议》1984年版,P348)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抓在实处,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要坚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当前,思政工作要特别做好的几件主要事情有:一是要坚持“五位一体”工作思路解决好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二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思想就会出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三是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学生课外生活问题;四是要加强后勤保障服务;五是要加强与辖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里,怎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召开主题班会、过组织生活、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这些具体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各种教育,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每次犯错误之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犯错误,找出各自之间的共性,以促使其努力改正。这并不排斥适当的纪律处分,因为处分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另有一部分学生,明知这样做不对,可就是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如有异常,随时提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政治合格离不开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视野。而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正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味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野,它有利于探索出具有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开发创新潜能,塑造美好心灵的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

1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目前诸多高校忽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被弱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的功利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除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外,绝大多 数时间用于外语、计算机的学习,忙于考取各种证明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似乎道德的修养、人格的完善、自我缺点的不断改正等精神追求在他们眼中完全是“无用”的事情。这种学校培养模式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了解,传统美德观念淡薄,思想上出现传统文化断层,甚至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存在偏差,追求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在观念、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主要表现为:其一,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滑坡。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淡薄了,缺乏对集体与社会的整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其二,理想追求淡化,缺乏远大目标。以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功利思想严重,有的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其三,自我意识膨胀,行为失范,不能正确把握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线,如校园中出现的考试作弊,损害盗窃公物的现象,甚至出现犯罪现象。另外,部分大学生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追求生活享受,早把学业抛至脑后,终因成绩不合格或违反校纪而处于退学的边缘。

2 “以文化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视角

何为“以文化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塑造合格社会公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言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来自《易·贲》的一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里的“文”与“化”,分别指的是“人文”这一实体及其“化成天下”的功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是“以文化人”的宝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财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懈动力,使他们摒弃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意识,在成就事业、奉献社会的征程中怀揣创新的冲动和开拓的激情,敢于超越自我、善于拼搏进取,为再振中华雄风再作贡献。“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美德是滋养大学生宽容人格的心灵养分,教育他们增强同学间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避免过激和对抗行为,既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诚相待,言而有信”,观念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人生信条,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慎独内省,见贤思齐”,气度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人生箴言,引导大学生把道德由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做一名见贤思齐、慎言笃行、知行合一的大学生。

3 传统文化视野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举措

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情境、一种文化氛围,容易启迪、陶冶和塑造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切不可忽视建设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和营造出高尚健康的具有教育力量的人文氛围。如在校园的一些地方树立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塑像,选择那些蕴涵着传统文化教育精华的典籍和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格言、名句作为警句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场景,使校园中的建筑、橱窗、板报、横幅、标语、路牌,乃至草坪中的警世语,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具有欣赏价值、激励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进取,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校本课程建设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课外可有可无的,采取必修、选修及系列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首先,处理专业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的辩证关系,以“精”为标准,设置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一门,范围应包括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道德、教育等领域中的精华,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同时,也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基本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觉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其次,根据学校师资状况,以“广”为标准,开设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如《周易》、《论语》、《诗经》、《唐诗》、《宋词》、《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化史》、《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中华民俗风情》、《唐宋诗词鉴赏》、《中国传统道德专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课程,全面满足多数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最后,学校应成立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深”为标准,为大学生深度诠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外活动上的传统文化彰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内化。首先,在校内,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传媒手段开辟专栏,在学生中广泛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发动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及学生组织,积极举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征文、演讲、讨论、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在校外,可依托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精华,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论的深刻认识。如我校组织学生参观长江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及当涂县的太白墓园,感受一代诗人那与天地精神独来往的宇宙意识,他亲近山水的自然观,他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和行为趋向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让传统文化渗透大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和滋养。其次,开展特色性的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中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旨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特色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和现代精神,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载体。可现在一些高校忽视这样有利的教育契机,对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单调,形式泛化等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到来之际,大学校园却显得热热闹闹。

4.对此我们应及时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做好以下工作 :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抓住传统节日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地加强大学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大学生在轻松、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自然流露出爱国情怀、亲情情节以及对国泰民安、合家团聚、事业有成的企望与尊崇,当这种情感和行动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势如顺水推舟了。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起源和流变,挖掘节日中民俗的元素,唤起大学生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到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高校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优势,强化专项管理,在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扶持,科学遴选和设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过好节日,丰富和提升精神生活,促进高校学生常规管理。四是用现代的手段、创新的理念,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适应大学生的生活,让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如和谐自然、呼唤人情、关怀生命和向往美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激起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体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伦亲情,学会和谐生存的智慧和精神,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只有这样,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才能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想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