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研究古人类的论文有多少篇

发布时间:

关于研究古人类的论文有多少篇

这个研究是能够让我们知道鱼和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的,说不定我们以后是可以培育出人鱼这个品种的。

人类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更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 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共同的!(300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 不同的肤色是与居住地有关,居住在非洲的因为阳光强烈,肤色变黑;欧洲因为阳光较弱,肤色就白;亚洲居中,肤色也居中。 不同的语言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语言实际上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同的习俗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结果,某地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必然的联系。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于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这一研究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对于研究人体的进化论,很多年都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原始的脊椎动物发育出了上下颌,大大提高了取食和适应能力。有颌脊椎动物迅速向更广阔的生态位辐射演化,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可以说,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 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长期以来缺乏关键的化石证据,科学家很难对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史进行重建。《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

集中报道了一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 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

一、有颌类直到志留纪晚期亿年前才出现较完善的化石记录,而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时间不晚于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三千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空白。古脊椎动物学巨擘阿尔弗雷德·罗美尔曾经将其称为古生物学史上一个顽固存在的重大空白。由于这个空白的存在,尽管我们知道有颌类在志留纪已经存在,但对它们到底长什么模样,有多大,处于什么生态位,彼此之间如何演化等问题一无所知,甚至不能确定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零星棘刺、鳞片是否属于有颌鱼类。

这些志留纪早期的鱼类,一个个都长得浑身都是刺,要不然就身披重甲,可见在脊椎动物演化的早期阶段以及有颌类起源之时脊椎动物面临的捕食的压力是多么的大,这种捕食压力有可能来自无脊椎动物顶级捕食者,比如板足鲎,也有可能来自其他有颌类脊椎动物,最近的一项研究认为颌的起源就是为了捕食其他动物。可能正是这种捕食压力,促使了我们今天人类身体上骨骼雏形的形成。

二、有颌类的早期分异事件,主要发生在奥陶纪,现生有颌类冠群的起源时间在亿年前,但包括盾皮鱼类在内的有颌类奇缘要更早,要是包括甲胄鱼类在内的有颌类全群,那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寒武纪晚期到奥陶纪早期,这种数千万年的时间差异,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于志留纪化石的认识,毕竟古生物除了保存有祖先状态能让我们一探祖先的面貌以外,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也会演化出自己独特的特征,想要识别这些衍征和祖征,从而重建从鱼到人中有颌类起源阶段完整的历程,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更加古老的化石标本。

两篇论文报道了来自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这个亿年前的生物群堪称鱼类的黎明。这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中国发现的世界级化石库,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并且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三、重庆生物群的鱼类化石虽然保存完整,但鱼的个体通常都非常小,多为全长3-4cm。在这两篇论文中,研究团队使用多种手段开展细致研究和反复探索,其中3种鱼类化石对于理解有颌类的早期演化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世界首个完整保存身体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化石,通过综合研究首次揭示出盔甲鱼类头后身体的解剖结构。在灵动土家鱼的腹部发现一对纵贯全身的腹侧鳍褶,这一发现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的鳍褶理论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化石证据。

不仅仅是鱼到人,恐龙也得起来磕个头,大熊猫、东北虎、大白鲨手牵手来给老祖宗上香。这个研究,如果你想找和我们人类相似的,大概也就是脊椎、我们的上下巴上颌和下巴以及我们的脖子,其他特征和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其实很多人关注鱼到人,说实在的,有点太早了,因为这个鱼是亿年前的,而我们哺乳类占据生态位,这期间要经历鱼类走上陆地,爬行类统治地球这4亿年直到白垩纪末期,也就是6000万年前,而那个时候,我们人类的祖先大概还只有老鼠大小,长得也和松鼠也挺像。所以你要想寻找现代人类的痕迹,可能从它身上更容易些。

这个秀山奇迹鱼还是很特殊的,那就是,它的脖子是个过度阶段。成熟的有颌类是有可以活动的颈关节,大家想想下自己可以随时扭头对吧,这就是颈关节在发挥作用。而完全的无颌类,则是不能活动的。比如甲胄鱼,头部是不能扭动的,想调头调整方向,那就几乎要驱动整个上半身来动弹。但是奇迹秀山鱼是介于二者之间。不能全动,也不是完全不能动,而是头甲中间有一道横向的裂隙,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颈关节的作用。

关于杜牧的论文有多少篇文献

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体的代表作。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朴简洁,精警动人。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作。诗人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诗人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等。 第三类、写景抒怀,纪行咏物之作。此类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登乐游园》、《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 第四类、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题桃花夫人庙》和《月》诗,同情被楚王虏获、终身不语的息夫人和被汉武帝遗弃、禁闭冷宫的陈皇后。在《金谷园》和《宫人家》中,他感叹被逼跳楼的绿珠和身如囚犯的宫女。在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中,他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写出杜秋娘和张好好两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的斗争和社会的变化。 第五类,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非常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看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杜牧才华横溢,又善于吸取前人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洪亮吉说得好:"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于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见《北江诗话》)。 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气俊思活"、"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李商隐曾写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歌那种把忱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杜牧既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叙见闻;既长于舒徐宛转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长于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又注意情景交融;既常用对照手法,又巧以数字入诗。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鲒绮亭集外编》)。

杜牧生平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关于杜牧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据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志铭》推断,生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年为大中六年(852)。但也有学者考证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后。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署中担任幕僚,后转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掌书记、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多所探究,尤喜议政谈兵。在淮南幕府中写的政论文《罪言》等,对修明朝政、削平藩镇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著名的《张好好诗》,也写在这一时期。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文学创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唐长庆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论》)。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感怀诗》反映唐王朝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扈、边患频仍的动乱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余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同情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诗》赞扬朋友的刚直气节,情事委曲尽致,亦称名篇。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都能用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而像《赤壁》、《题商山四皓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则又叙议结合,警拔精悍,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自出手眼,读来一新耳目。当然,他也写了一些放浪不羁、流于颓唐轻薄的作品如《遣怀》、《赠别》,属于消极的部分。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艺概》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用“俊爽”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风貌(胡应麟《诗薮》),是比较中肯的。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据他的《上知己文章启》中说,他所写的《燕将录》、《罪言》、《原十六卫》、《与刘司徒书》、《送薛处士序》、《阿房宫赋》等,都是对现实有感而发,具有针砭时事的政治内容,尤其是《罪言》一篇,为宋祁写《新唐书·杜牧传》全部收录,并得到欧阳修的赞许,认为笔力不可及(费衮《梁溪漫志》)。另外,《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还反映了作者进步的辟佛思想。文章语言方面,杜牧坚持使用散体,笔锋犀利,明白晓畅,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的新体“散赋”,突破六朝、唐初以来赋作日益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后来赋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网上查一下就OK了 呵呵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

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迁官外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人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

但是没有批准。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

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扩展资料: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从日本枫山官库藏本影摹的本子。此二本均可谓善本。通行本则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

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

杜牧诗,由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前四卷是可信的,但裴延翰手编《樊川文集》收得不全,因此到宋代就产生了《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补遗之作。清人冯集梧注《樊川诗集》,除这两个集子附录外,又增编了《樊川诗补遗》。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时,又据《全唐诗》增加了《樊川集遗收诗补录》,因此现存题为杜牧诗者共有486题524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牧

黎曼猜想相关研究论文有多少篇

是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的一种假设,素数是不会被其他正整数整除的。质数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背后有非常深的奥秘。

张益唐被曝已证明黎曼猜想相关问题,黎曼猜想就是素数的分布。

黎曼猜想,顾名思义,是一位叫黎曼的数学家提出的猜想,黎曼1826年生于德国,那时是汉诺威王国的布列斯伦茨。

黎曼在1859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通讯委员会委员,为了报答这一光荣,他将一份《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的论文交给了柏林科学院。这篇短短的八页纸上,就是黎曼猜想的“诞生地”。

黎曼的这篇文章,是关于素数分布的,这是数学家们一直关注的课题。

素数是像 2、3、5、19、137 那样除了 1 和自身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整除的数,在数论方面,这些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用其乘积来表达。

在某些方面,他们在数论中的位置就像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素数的定义很简单,在中学里甚至小学里都有,但它的分布非常复杂,数学家们花了很长时间,也没能完全理解。

黎曼的那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素数分布的秘密,它决定了素数的分布。

黎曼指出,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zeta函数ζ(s)的性态。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现在已经验证了最初的1,500,000,000个解,猜想都是正确的。

有趣的是,黎曼的论文虽然有很大的成就,但却非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是简明得要命,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证明从略”。

更要命的是,后来的科学家在“证明从略”这一章上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将“证明从略”补全,但有些甚至到现在都是一片空白。

黎曼猜想(或称黎曼假设)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于1859年提出。

出品:科学大院

作者:黄逸文(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普博览

上周五,我们在《黎曼猜想(一):通往质数的征途》一文中介绍到,黎曼针对非平凡零点提出了三个命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三个命题以及此后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黎曼的三个命题

短短八页的论文里,黎曼给后人留下了卓绝非凡的智慧和思想,也为后世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谜团。文章里的证明因为篇幅限制而多被省略,吝惜笔墨的黎曼却让身后数百年的数学大家费尽心思、相形见绌。这篇格局宏大、视野开阔的论文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其高瞻远瞩的目光和魄力直到今日仍然指引着主流数学界的方向。

在第一个命题的某一步证明里,黎曼用轻松的语气写道:这是不言而喻的普适性的结果。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不值一提的结果,却花费了后人40年的时间苦苦探索。芬兰数学家梅林因为在这一小步上的贡献而名垂青史。此后,在黎曼眼中一笔带过的第一命题最终才由德国数学家蒙戈尔特(Mangoldt)在46年后给出完整的证明。

针对第二命题,黎曼用了相当肯定的语气指出其正确性。遗憾的是,他没有给出任何证明的线索,只是在与朋友的一封通信里提及:命题的证明还没有简化到可以发表的程度。然而黎曼毕竟高估了读者的能力,第二个命题犹如一座巍峨的大山压在了后世数学家的心中,直到今天也踹不过气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人们还在为寻找第二命题的证明而陷入深思,似乎丝毫找不到破解它的希望。

更让人们绝望的是,黎曼在论及第三命题时,破天荒地没有使用肯定的语气,而是谨慎地说道:这很有可能是正确的结论。作为复变函数功彪千古的大师,黎曼此时也失去了信心,只能借助试探的口吻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正是这个让黎曼犹豫而止步的命题,终成了数学史上最为壮美险峻的奇峰。

有人曾经质疑黎曼是否真的证明了第一和第二命题,他随意写下的结论仅仅是重复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曾经的覆辙:把错误的想法当成了真理。

1637年,爱好数学的大法官费马在一本书的页边写下了他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他发现了一个简洁的证明,但是由于纸张太小无法写下来。这就是被后世称为费马猜想的问题,其完整的证明直到358年后的1995年才由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借助最艰深的现代工具所完成。

但是,人们很快打消了疑虑。从黎曼遗留下来的部分草稿来看,他的数学思想和功力已经远远超越同时代的数学家。即使是几十年后被陆续发现的手稿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也让当时的数学家难以望其项背。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伟大数学家的自信和坦然。

尽管黎曼猜想成立与否不得而知,数学家们还是倾向于它的正确性。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在假设黎曼猜想成立的情况下,以它作为基石,已经建立了一千多条定理,并且打造了无比辉煌的数论大厦。然而一旦黎曼猜想找到反例被证伪,这些精美的大楼就会如空中楼阁一样昙花一现,最终崩塌,给数论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质数分布规律

质数作为一类特殊的整数,任性而古怪,它们悄悄地隐藏在浩浩荡荡的自然数列里,以自己独有的奔放奏出魅力四射的音符。这曲神秘的质数音律,不知让多少追寻真理呼唤的人为之陶醉,为之倾注毕生精力,只为找到质数起舞的脚步和节拍。

遗憾的是,骄傲的质数们都是孤独的行者,在数千年的时光里静静地等待着能读懂它的真命天子。从欧拉(Euler)开始,人们终于得以在无边无际的整数世界里一瞥质数的浮光掠影。

黎曼(Riemann)一举揭示了质数最深处的秘密,优雅地给出了质数分布的精确表达式。人们第一次能够近距离窥视质数们在自然界跳舞的规律,是那样的豪放与不羁,平静时如温柔的月光洒在无波的大海,奔腾时又如滔天巨浪倾泻在一叶孤舟,让人爱恨交织、目驰神移。

然而,质数并不是完全随性而为,它的表现始终臣服在黎曼Zeta函数零点的分布规律上。因此,破译黎曼猜想就等于完全确定了质数跳舞的规律和秩序,无疑将开启数论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也因此,黎曼猜想成了无数人心目中梦想征服的珠穆朗玛峰。登上这座高峰的勇士,也将和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字连接在一起,成为后人敬仰和追随的英雄。

在黎曼的时代,质数定理虽然经由高斯(Gauss)和勒让德(Legendre)提出,但却是未经证实的猜想。它让最捉摸不定的质数在阳光下现出了踪迹。当时最杰出的数学大师也为此倾心,试图证明质数定理。

解决质数定理

在黎曼提出的第一个命题里,数学家很容易证明Zeta函数的零点位于实部不小于0,不大于1的带状区域上,但是无法排除实部等于0和1的两条直线。令人惊喜的是,人们很快发现如果能证明黎曼眼中显而易见的第一命题中的某一关键结论,则可以直接证明质数定理。

在黎曼提交论文的36年后,数学家哈达玛(Hadamard)等人不负众望,终于证明了该结论,也顺带解决了质数定理,从而完成了自高斯以来众多数学大师的心愿。

然而黎曼在第一命题里所轻松描述的全部结论,直到46年后的1905年才由蒙戈尔特(Mangoldt)完成。

黎曼猜想的一个小小命题里就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自此以后,数学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黎曼猜想的攻坚上来。

于是,1900年的巴黎,希尔伯特(Hilbert)代表数学界提出了23个影响深远的问题,黎曼猜想作为第8个问题的一部分而被世人所知。百年轮回,时至今日,23个问题中已经有19个确定解决,还有3个部分解决。黎曼猜想依然如巍峨的奇山,矗立在人类的智力巅峰之上。

鉴于黎曼猜想的巨大难度,人们无法一步征服如此雄伟的山峰,只能在山脚和山腰寻找攀登的线索。一批数学家另辟蹊径,不再驻足于寻求黎曼猜想的证明上,而是去计算黎曼猜想的零点。如果一旦发现某一个零点并不位于实部是的直线上,这就等价于找到一个反例,从而证实黎曼猜想并不成立。

1903年,丹麦数学家第一次算出了前15个非平凡零点的具体数值。在黎曼猜想公布44年后,人们终于看到了零点的模样。毫无意外的是,这些零点的实部全部都是。

1925年,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和哈代(Hardy)改进了计算方法,算出前138个零点,这基本达到了人类计算能力的极限。

过于庞大的计算量,让后人放弃了继续寻找零点的努力。而为了选择更多的非平凡零点,人们还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没想到,这一次,曙光来自于黎曼的遗稿。

研究生一般有多少篇论文啊

一般要求发一篇核心期刊就行。还有些学校不要求。这个也并不是很严格的,有些也要看导师,说不定导师让你发2篇以上呢。

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

对于研究生来说,在开学的第一天上硕士导师变会告诉学生最基本的研究生毕业要求,我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年的读研期间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以及发表期刊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规定,一般来说是高校都会有自己认可的期刊库,只有在这些期刊上面发表相应的论文才能够算是达到毕业的要求,而不是那些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一些没有营养的论文。

研究生介绍: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国民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按照学位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及专业型研究生两种。学术型研究生一般是指拥有学术型学位的人员,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你这提问都不清不楚的,让别人怎么回答?!你是想问国内的研究生要发表多少篇论文才能毕业吗?如果是这个意思,那我只能说各个高校要求不一样。以硕士研究生为例,宽松的学校不要求公开发表论文,严格的学校要求在公开刊物(比如,中文核心以上级别)上发表论文。博士研究生就更严格了,通常需要若干篇SCI论文,还可能有具体分区的要求。

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总的情况是硕士要求发一篇核心期刊,博士的话要发一篇SCI。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一般要而且要求很高,具体还要看学校的规定

婚庆研究同类论文有多少

百度知道 >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添加到搜藏待解决高分跪求 经济论文(英语)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what is trade deficit?why does the US have a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hat impact does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have on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at is the current Chinese government policy with regards to trade with the US? Does the US have a balance of trade with any global trading partners? What impact does trade have on GDP?提问者: hoholajolla - 见习魔法师 二级我来回答: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骄阳出海 8425lunwenw点net 1740雪孩子村庄 1145xray2222 1010搜索_愚愚学园 570更多>> 订阅该问题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百度知道 >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添加到搜藏待解决高分跪求 经济论文(英语)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what is trade deficit?why does the US have a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hat impact does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have on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at is the current Chinese government policy with regards to trade with the US? Does the US have a balance of trade with any global trading partners? What impact does trade have on GDP?提问者: hoholajolla - 见习魔法师 二级我来回答: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骄阳出海 8425lunwenw点net 1740雪孩子村庄 1145xray2222 1010搜索_愚愚学园 570更多>> 订阅该问题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百度知道 >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添加到搜藏待解决高分跪求 经济论文(英语)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what is trade deficit?why does the US have a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hat impact does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have on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at is the current Chinese government policy with regards to trade with the US? Does the US have a balance of trade with any global trading partners? What impact does trade have on GDP?提问者: hoholajolla - 见习魔法师 二级我来回答: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骄阳出海 8425lunwenw点net 1740雪孩子村庄 1145xray2222 1010搜索_愚愚学园 570更多>> 订阅该问题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二.西方人结婚时的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由于中国的不断开放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我国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其影响,例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经成为都市婚礼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究其渊源和象征意义,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一些西方婚礼用品和名词的来历和含义。 三.比如以浪漫著称的法国就被称为白色婚姻,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住色调;在菲律宾,观礼的嘉宾会轮流与新郎跳舞,并把金钱钉在他们的衣服上,有时后候双方亲戚朋友还会比赛哪方得到的金钱多。韩国的婚礼服装也挺有特色,值得一提――“两点”,新娘韩国新郎会穿上大礼服,新娘的嫁衣则是七彩的丝织服,配以长袖子和黑丝顶冠,这以阿拉伯的婚礼服装我认为是挺相似的,因为阿拉伯的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土耳其长袖袍子,不同的是视礼的女士会依习俗为新娘出嫁而恸哭,所以阿拉伯的婚礼又称为“恸哭”,当然这与我所谈论的服装无关。 四.而西方的婚礼风俗则是浪漫式的,婚礼重在礼而不在乎排场。婚前礼节也没那么复杂。一切都爱轻松自在的气氛下进行。而结婚在西方国家也是各国有各国的独特的方式。如:法国的白色为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服饰。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暇的,而新人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Coupdemarriage”,意思为“婚礼之杯”。而德国人的“疯狂”与德国人一直崇高的理智与冷静不同。他们的婚礼更多呈现出疯狂的一面。德国人在婚礼中会举行party(派队),派对中,新人会被戏弄。这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闹洞房”,其中重头节目就是兴高采烈地将碟子掷碎……西方给东方人带来的最亮点大概就是举行教 回答者:anonymous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 回答者: 缚灵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其次是在服装方面。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越南婚礼习俗婚礼是指男女双边两家给自己儿女选好吉日并举行,具有法律与大家公正的仪式,用来庆祝男女两个人开始有自己的生活。越南婚礼的由来按照历史记载的资料,婚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母系关系转向父系关系的过渡时期已经存在了婚礼仪式。当时男女双方走在一起时,只通过礼物,后来是礼制然后逐渐至今就是婚礼。婚礼的意义以前也是现在,婚礼是越南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道德的表现。它既继承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稍微有些改善。在越南人的婚礼中槟榔和蒌叶 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代表了夫妻之间一辈子在一起,互相始终的象征。婚礼不仅是双边的父母能有机会坐在一起而还是家里的家属、亲戚和朋友聚会祝贺新娘新郎白头偕老的机会等等。婚礼是生活上不能缺少的一个仪式。越南婚礼的风俗习惯越南的婚礼习俗趋于多样化,以前因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婚礼上的诸多理解很讲究。儿女婚姻大事是父母的事,俗有句话说“父母放在哪就坐在哪”,基本上都是父母作主、父母说了算。家里有20-22岁左右的男孩就开始准备婚事,一般男方的父母看中哪家的女儿之后会请一个媒婆,媒婆向女嫁提亲,看好女方的基本上均是门当户对。媒婆向女方提亲时要对未来的媳妇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等等各方面得了解。双方的家庭一致同意后,男方父母会向女方的父母相亲,相亲时一般会带上一些茶、酒等礼物,之后男女2个人开始有一段互相了解对方,如果感觉合得来的话、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办理婚礼的一些仪式。以前婆婆非常重视自己未来的媳妇是否处女,如果婚前怀上了孩子的话那么以后男方的很看不起女方,更加看不起未来的媳妇,家里不幸遭遇上什么不顺的事情、那么他们的眼里都把这事看成是这个媳妇造成的,因此女方的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之前有很多要求。结婚之前,基本上是不允许晚上单独两个人一起去玩,想去的话一定要有另外一个陪同,而且不管是跟谁去、去哪,晚上10点之前都要回到家里来。 越南现在的婚礼的一些仪式基本上是跟以前一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受到西方的影响,结婚之前的男女2个人的关系和来往没有以前那么拘束。现在男女2个人的婚姻大事不是父母的事了、不是父母说了算、也不是父母作主,都是由男女两人主动互相了解、而且现在长辈他们几乎也不干涉自己儿女的婚姻,主要是他们儿女以后的生活过得好那么比什么都好。不过不管怎么样未来的婆婆还一样看重未来的媳妇是否处女的,反正双方的父母都要面子。越南女孩子本身也是很保守、大多数还是比较传统,婚前怀孕的是很少见的,或者婚前发生夫妻关系仍然是少见的事,特别是在农村。当男女2个人决定一辈子陪伴在一起之后,男方的父母才向女方的父母进行提亲,相亲。相亲是越南传统婚礼中不能缺少的一个仪式之一,相亲的目的为正式化男女两个家庭的关系。男方父母通过自己的儿子跟未来的丈母娘通知哪天他们来相亲,表示着请女方父母允许自己的儿子跟他们的女儿有正式的男女关系,给他们正式的来往、互相了解,顺便看看自己未来的媳妇长得怎么样、大家互相了解。这天女的一般穿着越南传统的服装奥黛,男的也穿一些正派点的服装。参加相亲的双边家庭可能是自己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都可以,来相亲时男方当然是不会空手来看,一般会带上一些茶、酒等礼物。 当天、男方的家属和亲人大概有20个人左右会到女方家送礼,参加的有一部分是年轻人负责端、抗一些送给女方的礼物和走在前面的是2个小孩手拿着2个红龙灯,一般走到离女方家100m左右他们要停留以再一次安排前后的队伍,然后走到女方家门口的时候又要留步一会儿,等女方的一个年龄比较老的人出来请他们进来和放鞭炮迎接他们时,他们才能进来(现在越南政府不允许放鞭炮了,这个细节可以放过)。 他们送来的这些礼物中主要有蒌叶、生石灰和100个槟榔、代表着未来的新娘新郎能够活到100岁,因这3种混在一起吃的话会产生一种红色、又甜又香的水、而红色就是爱情的代表,因此这三种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之中的还有2根蜡烛、绿豆饼、酒、茶等等。到了女方家里之后,在女方家神台前面把礼物摆出来,排在两边的是两家庭的家属和亲戚、站在中间的是新娘和新郎,这时候两个家庭会有两个老人家(一般是男的)出来吧那些礼物放好和上香,接下来是新娘和新郎会按照站在旁边的一个人所说的照办和互相给对方戴上戒指等等,在举行这个仪式的过程当中,女方会摆出来一些已经准备好的饭菜来接待男方的人,这个时候男的可以对岳父、岳母叫爸爸和妈妈,女的也一样叫婆婆和公共是爸爸和妈妈了。 订婚仪式结束之后的几个月,按照双方的协商的日期就进行举行婚礼仪式。在结婚这天之前,男方负责提前选好黄道吉日然后又一次跑到女方家向他们提起婚姻大事。这次他们会给女的一些现金用来买一些个人需要用品和婚礼需要的费用。 结婚那天之前的一段时间的双边家庭都比较匆忙,他们要写好请帖、发请帖、要计划好出什么菜,到那天谁负责那份工作等诸多工作。结婚的那天基本上是在家组织的,女方的就需要三天的时间,第一天请人来帐棚和把棚里面装饰的很漂亮,需要的桌子、凳子、碟、碗都要放好、排好,那天煮菜的就有人专门帮煮,还有大鼓队是不可缺少的,因他们对婚礼更加热闹作出很大的贡献。第一天晚上是很热闹的,有亲戚朋友来凑热闹,唱歌,聊天等等。第二天是接待客人来的一天,当天早上新娘和新郎要站在神台前面进行祭拜,谁送什么给新娘就送,剩下来的时间是接待客人的,这天新娘和新郎比较匆忙,整天都要接待客人。接待客人的这一天女方家的跟男方家的一样一般分成3次,上午8-9点是年龄比较老的亲戚和邻居,这时候新娘要穿越南新娘的传统服装奥黛,中午11-12点是年龄年轻的亲戚,下午3-5点左右是朋友, 来参加婚礼的人都要穿好看的衣服、新衣服、这样对新娘和新郎表示尊重、来参加的客人会赠送礼物说着钱,每次会有人上来介绍、唱歌,照相、拍摄等等,这两次新娘就可以穿婚纱了、新娘就穿西服。到第三天早上是男方家来迎接新娘的仪式,当天新娘又要穿越南新娘的传统服装奥黛。男方家过来迎娶新娘的时候、如果相隔比较远的话就坐车、近的就走路。男方来迎娶新娘的人数有25-30个人左右、寡妇和怀孕的就不能参加。 这次男方家带来的礼物跟订婚仪式一样,有槟榔、蒌叶、生石灰和一些其他的,在女方家作礼时,婆婆会送给新娘黄金项链或者耳环,接着是新郎为新娘戴上戒指、新娘为新娘戴上戒指,最后是新娘在她家属、亲戚一起陪同下到男方家,出门的时候新娘一般哭得很厉害以表示对父母的孝顺、舍不得离开。在男方家,新娘和新郎从大门走进去,然后也要在神台前面作礼,之后男方家会把饭菜摆出来接待女方的人。这一天男方家跟女方家一样要请客,新娘和新郎当天再忙着接待客人一天,当天下午的客人都是新郎的朋友来祝福,一起唱歌、喝酒、祝福等等,到下午5-6点就结束。越南人的婚礼到迄今还保存的那些比较讲究的礼节。有一些家庭,房子前面没有小院子用来帐棚的话,或者想简单一点的、那么他们会在酒店、大餐馆等地方举行婚礼,男方家和女方家的所有亲朋友一起来庆祝,不过一些比如新娘新郎互相戴上戒指、婆婆送给新娘的礼物还照样不可缺少。 以前按照越南的风俗习惯,新娘和新郎当天只能穿越南国服奥黛和头巾,而现在的穿着就比较自由了、新娘可以穿婚纱、奥黛、或者裙子,新郎穿西服。在现代的生活中,新娘和新郎会提前在外面一些风景好看的地方进行照婚纱照和拍摄以纪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