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拉萨风貌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拉萨风貌研究论文

这篇课文介绍了拉萨古城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

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

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主要内容:讲了在介绍拉萨古城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体会到了西藏的美丽。以及传统。表现了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的重要性

6533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96333333333333333333333363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666666666666666666669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印象最深,最不可理解的就是那里的天葬,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拉萨论文查重

可以在图书馆或杂志社查重,杂志社在录用前都会对期刊论文进行查重和审稿等一系列的操作。因此杂志社和高校图书馆学报均拥有期刊检测系统账号,我们可以直接到图书馆查重,也可以联系杂志社编辑进行查重。

论文查重要经过某些论文检测系统将某一需要查重的论文与系统中拥有的学术文献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出该论文的重复率,并根据相关规定判断该论文是否符合学术创作的要求。具体的论文检测系统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aperFree等系统,高校所使用的毕业论文查重系统以知网最常见、最流行,一般是免费的,个人进行论文查重需要根据论文字数交费,每个系统查重后会形成查重报告,以方便学生进行降重。

先找一个合适的系统,一般可以选择学校规定的那款,然后找到查重入口,按提示上传论文。尽量选择Word文档。然后会弹出付费页面,按提示的上字数购买。最后提交检测等待出检测报告就可。

如何查重论文1、选择自己需要的查重系统,注册账号然后登录到论文查重系统界面。2、找到提交论文查重界面,如果有免费字数领取,可以先领取免费查重字数。3、输入论文作者姓名等信息,按照论文查重系统的要求上传指定格式的论文。4、上传完成后,静待一段时间,查重结束后可下载论文查重报告。论文查重的注意事项1、一般情况下,论文的查重报告会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论文的内容,如红色代表被认定为抄袭;绿色代表没有检测到抄袭或相似的地方,即是合格的;如果标注为黄色,则表示部分内容有某种相似度。2、在paperfree论文查重系统中,一般只对文字部分进行检测,而图片、代码等内容一般都不会被查重,为了降低查重率,大家也可以将可以改为图片的内容使用图片进行替换。3、在知网查重中,一般都会设定5%的阈值,所以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比例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超过这个阈值。4、外文文献在查重系统中所收录的基本资料比较少,所以大家也可以查阅一些外文文献,并自行翻译、进行一定的修改,然后添加到自己的论文中。

给拉萨报投稿

lz可以来天使领域浮云殿,天使是一个权威投稿平台,里面各色约稿函涵盖面广,要求约稿函有标注,字数要求也有明细,有大神专门探路,版主组搜索织探路队辨别真假,约稿函有编辑联系信息,和编辑沟通不费力。而且天使有专门的投稿指南,探路成果,专门的入门攻略可供阅读。浮云殿短篇约稿,约稿涵盖面广,文章各类型都有涉及,杂志,报刊都有。 回望筑长篇约稿,内地台湾都有,还涉及晋江,纵横,起点,红袖之类的网站写稿。ps:诗刊一般都是杂志篇首或是栏目,没有特有的刊物,所以亲可以去浮云找找,上至青年文学,下至疯狂作文(这个排位是由稿费和上稿难度决定的)都收诗歌的,邮箱太多,就先贴两个吧。青年文学:邮箱:疯狂作文:投稿邮箱:

诗刊: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星星诗刊: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诗歌月刊:230021合肥市大钟楼邮政局518信箱 诗选刊:050021石家庄市槐北中路192号 邮箱 绿风诗刊: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艾青诗歌馆 黄河诗报:250001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诗潮: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邮箱刘川 青春诗歌(已停刊,成《中国诗人》刊中刊):130051长春市青岛路副7号7门201张常信工作室 诗林:150010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 散文诗刊:413000湖南益阳市长坡路8号 扬子江诗刊:210024南京市颐和路2号 主编:子川 新国风诗刊:100073北京73号信箱17分箱 中国诗人:110041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62号富仕家园《中国诗人》编辑部 诗前沿:101101北京通州区翠屏北里16号中国长城学会孙文涛 乡稻诗报:124000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渤海路129号市群艺馆欲凝 人民文学:同诗刊 青年文艺家:同上 中国作家:100720北京沙滩北街2号 当代:100705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十月:100011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顾建平 青年文学:100708北京东四12条21号 邮箱柳宗宣 中华散文:同当代 散文选刊:450003郑州市经七路34号 散文天地: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 昆仑:100081北京白石桥路42号 北京文学: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 中国校园文学:100037北京百万庄南街14号 收获: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上海文学:同上 萌芽:200040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文学报:200031上海市湖南路105号 天津文学:300040天津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散文:300020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 女子文学: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道办事24号 散文百家:054001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山西文学:030001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都市(文学双月刊):046000太原市南肖墙2号 赵少琳“对抗与碰撞” 黄河:同山西文学 草原:010010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西路318号 散文世界:100007北京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黄河文学:750004银川市民生街23号 鸭绿江:110041沈阳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芒种: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 作家:130021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春风:130061长春市同志街5号 北方文学:150001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刘云开 钟山:210009南京市湖南路10号 雨花:同扬子江 青春:210018南京市成贤街43号 江南:310006杭州市还城西路33号省府4号楼11层 85118963 E: 或 诗歌编辑 米女 东海:同上 西湖:310006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 文学港:315000浙江宁波市药行街220号 清明:230001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 福建文学: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 厦门文学:361005厦门市文联大厦 星火:330046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创作评谭:同上 山东文学:250001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时代文学:同上 芳草:430010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44号 长江文艺:430071武汉市东湖路417号 报告文学:430022武汉解放大道新育村66号长江文艺出版社 母语:410003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芙蓉:410006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湖南文艺出版社唐朝辉 作品:510635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 广州文艺:510030广州市文德路170号 广西文学:530023南宁市建政路28号 诗歌组冯艳冰(办)5624354(传) 南方文学:541001桂林市榕城路41号 天涯:570003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六层《天涯》杂志社 四川文学:同星星 红岩:630015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 青年作家:610016成都市北新街44号 山花:550002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花溪:550001贵阳市醒狮路27号 滇池:650216昆明市文艺路3号市文联 边疆文学:650031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 西藏文学:850001拉萨市北京中路85号 张世文 唯色 延河:710001西安市建国路83号 延安文学:716000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美文:710003西安市莲湖巷2号 百花:710003西安市西七路169号 长安:同美文 飞天:730000兰州市东岗西路586号 阳关:735000甘肃酒泉市西大街 金城:730030兰州市文联 红柳:733000甘肃武威市北关西路25号 中国西部文学:830000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绿洲:830002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朔方:750004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 青海湖:810008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文苑:751100宁夏银南地区文联 鹿鸣:9014010包头市金融大厦7楼 灵水:530001广西南宁市明秀路18号 大家:650001云南昆明市书林街100号 书城:200001上海市汉口路300号2101——2103室 阳光:100013北京安外和平里9区1号 64204251 文学与人生:330009南昌沿江路77号市文联大厦 魏小英 中国铁路文学:100054北京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称T: E: 大开发诗刊:550003贵阳市浣纱路66号省招生办10楼()T: E: 国际华文诗刊:361012厦门市七星西路150号惠祥花园E栋602室 E: T:(传) 8810475 新诗界:100083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E: 中西诗歌:510410广州市黄石东路434号14栋303信箱 温志峰E: 拉萨河:850000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东路 红豆:530012广西南宁南环98号 2615374 E:参考资料:

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艺家: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十号楼 星星·四川文学:610012四川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诗选刊·文论报·长城:050021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歌月刊:230001安徽省合肥市大钟楼邮政局518信箱 诗潮·芒种:11000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诗林:150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 绿风: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艾青诗歌馆 中国诗人:110042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62号富仕家园341号 青春诗歌(《中国诗人》刊中刊):130051长春市青岛路副7号7门201张常信工作室 扬子江·钟山·雨花:210024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2号 新诗界:100083北京市德外北沙滩1号91信箱 国际汉语诗坛:400020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自取031信箱 国际华文诗人:361012厦门市七星西路150号惠祥花园三幢602室 大开发诗刊:550003贵州省贵阳市浣纱路66号省招办大楼10楼 行走诗歌双月刊:230041安徽省合肥市合瓦路282号 大众诗歌:030001太原市南华门15号 隐匿者诗刊:417000湖南娄底市华达101信箱 诗家园:214101江苏无锡市沪路柏庄碧苑10-402 新诗大观:054000邢台市桥西区爱民路 新诗刊:448000湖北荆门市新闻出版局二楼 黄河诗报:250001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诗前沿:101101北京通州区翠屏北里16号中国长城学会孙文涛 香稻诗报:124000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渤海路129号市群艺馆尹玉宁 鲁西诗人:252000山东省聊城市育新北街21号 乡土诗人: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交运里小区30栋楼2单元15号 上海诗人:200438上海市工农四村157号401室 刘希涛 中西诗歌:510410广州市黄石东路434号14栋303信箱 作家杂志:130021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花城:510075广州市水荫路11号 上海文学·收获: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飞天:730000甘肃兰州市东岗西路586号 十月:100011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 解放军文艺:100081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8号 朔方:750004宁夏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自治区文联 山花:550002贵州省贵阳市科学路66号 芳草:430010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芳草诗会”专栏 莽原:450008郑州经三路北段98号 鸭绿江:110041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海峡:350001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76号 (八零后作品) 作品:510635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2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 芙蓉:410006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湖南文艺出版社《芙蓉》杂志编辑部 红豆:530012南宁市南环路98号(民间报刊选诗) 黄土路 草原:01001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西路318号 清明:230001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同济大厦6层 岁月: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新村经六街55号大庆日报社六楼 红岩:400015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 欧阳斌 文学港:315010宁波市柳汀街98-1号 荣荣 87324921 青春潮:350011福建省福州市金鸡山路23号 延河:710001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83号 延安文学:716000陕西省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 北京文学:100031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 青年文学:100708北京东四12条21号 青年文学家:161000齐齐哈尔市新明街党政办公中心大楼1819室 福建文学:350002福建省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大楼 广西文学:530023广西南宁市建政路28号 厦门文学:361005厦门市曾厝垵仓里社2号(市文联大厦) 华文文学:515063广东汕头大学 特区文学:518008深圳市红岭中路1038号五楼 北方文学:150008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边疆文学:650031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 哈冰 山西文学·黄河:030001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湖南作家:410008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省作协 湘北文学:414200湖南华容二桥西路58号信箱 雪莲:810001青海省西宁市黄河路90号 青海湖:810008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西北军事文学: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南昌路890号 三峡文艺:404000重庆市万州区白岩路140号 作家文苑:712000陕西咸阳市邮政投递66号信箱 视野:730000兰州大学《视野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100009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甲83号 文学报:200041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汇报业大厦39号楼 朱金晨 拉萨河:850000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东路 昆仑:100081北京白石桥路42号 绿洲:830002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书城:200001上海市汉口路300号2101--2103室 阳光:100013北京安外和平里9区1号 64204251 萌芽:200040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芒种: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 百花:710003西安市西七路169号 春风:130061长春市同志街5号 大家:650034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韩旭 天涯:570203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6层 青春:210018南京市沙塘园7号3楼 吴野 母语:410003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西湖:310006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 星火·创作评谭:330046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天津文学:300020天津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长江文艺:430077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417号 胡翔 女子文学: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道办事24号 黄河文学:750004银川市民生街23号 广州文艺:510030广州市文德路170号 青年作家:610016成都市北新街44号 西藏文学:850001拉萨市北京西路170号文联院内 中国西部文学:830000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中国校园文学:100026北京金台里17号 柳村 中国铁路文学:100054北京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拉萨晚报你可以网上订阅,或者选择电话订阅都是可以的。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研究论文

闵隆瑞1 朱关祥2 关友义1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

1 萨拉乌苏阶阶名及其名称由来

萨拉乌苏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工作组在1999年12月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十三陵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期间提出(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2002年正式列入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命名于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又名红柳河)流域。20世纪20年代E.桑志华、P.德日进首次将流域内出露的一套河湖相地层称为萨拉乌苏河建造,其时代定为更新世晚期(表1)。 1959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建为萨拉乌苏河组,后于1964年改称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内含有著名的“鄂尔多斯人”(或称“河套人”)、人类活动遗迹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中外,是我国北方第四系更新统上部河湖相代表性地层。60~80年代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沙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挖掘和考察,对萨拉乌苏组的认识更加深化,萨拉乌苏组被解体为下部萨拉乌苏组(狭义)和上部城川组。

表1 萨拉乌苏组地层划分对比沿革表

2 萨拉乌苏阶的层型剖面位置

萨拉乌苏阶建阶层型剖面,位于内蒙古乌审旗无定河镇米浪沟湾下游2 km的萨拉乌苏河左岸,酒房台西侧陡壁处(图1)。地理坐标:北纬37°46′,东经108°33′,顶部海拔1283 m。从陕北榆林、靖边或内蒙古乌审旗均有公交车到无定河镇。

此外,前人在建阶层型剖面上游,滴哨沟湾、范家沟湾和米浪沟湾均做过大量工作,建立了较好的地层剖面。这些剖面为酒房台建阶层型剖面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数据。

图1 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阶层型剖面位置图

3 萨拉乌苏阶的层型剖面描述

酒房台建阶层型剖面是由萨拉乌苏河左岸酒房台陡壁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图2)。地层连续性好,总厚度达 m。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将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2层(图3)。在划分的32层基础上,根据沉积旋回和岩相特征及测年数据,归并为更新统中部离石组;更新统上部的下部萨拉乌苏组(狭义),更新统上部的上部城川组和全新统。

萨拉乌苏组 厚 m,自下而上又分为5段

1段:黄褐色、灰褐色粉砂质粘土与灰黄色、杂色粘土质粉砂互层,夹多层红棕色薄古土壤层,底部为黄棕色粉细砂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厚 m。与下伏中更新统离石组顶部红棕色古土壤层呈整合接触。

2段:黄土状土,为黄色粉砂层,致密块状,含钙质结核较多。厚3 m。

3段:黄褐色粘土质粉砂层,夹细砂和钙板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具冻融褶皱。厚 m。

4段:黄褐色中、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厚 m。

5段:灰褐、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底部是泥质砾石,顶部为红棕色古土壤层。厚 m。

图2 萨拉乌苏河酒房台剖面地质地貌景观

上述5段中,萨拉乌苏组底部的黄棕色砂层,下部的灰褐色粉砂质粘土层(或淤泥层)、中部冻融褶皱层和顶部棕色古土壤层均可作为标志层。

城川组 厚 m,自下而上又划分为3段

1段:灰黄色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砂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夹钙板层。近底部含披毛犀化石。厚 m。与下伏地层呈侵蚀接触关系。

2段:灰绿色、灰黄色粉细砂层,具水平层理,底部为中、细砂层。顶部和中部发育冻融褶皱,含软体动物化石。厚 m。

3段:灰黄色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砂层和钙板层,具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厚 m。

上述3段中,第2段中部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的冻融褶皱层可作为标志层。

从沉积相分析,萨拉乌苏组第1段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底部发育黄棕色砂层,代表古湖泊开始的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中发育多层古土壤层和含软体动物化石,表示水体较浅。第2段为堆积黄土状土,湖泊消失。第3段为黄褐色粘土质粉砂层,代表水进。第4段为厚层黄色中、细砂层,是河和风的堆积物,湖泊暂时被河、风堆积物取代。第5段为沉积的泥砾层和含软体动物化石的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代表又进入到湖泊发育时期,直至顶部棕色古土壤发育,萨拉乌苏湖再次消失。

城川组1段,发育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物。较高角度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是风成砂结构构造的标志;具水平层理的灰褐色粉砂质粘土条带层是砂丘间洼地沼泽相的沉积物。洼地沉积物顶部干涸后,常常发育钙板层。城川组2段沉积物颗粒较粗,反映水量较充沛,又进入到湖泊发育阶段。湖泊沼泽中发育较多的软体动物,水体不深。城川组3段,又被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代替。可见,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总共经历了4次较为明显的水体扩张,4次较为明显的风成砂袭击。

4 萨拉乌苏阶的底界界线定义

萨拉乌苏阶底界位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狭义)第3段底,其标志是:

岩性、沉积相

萨拉乌苏阶底部为黄褐色粉细砂和粘土质粉砂层,具明显冻融褶皱,含较多的软体动物化石,属湖沼相沉积。其中冻融褶皱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展布广,是明显的标志层。

图3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阶层型剖面综合柱状图

同位素年龄

据李保生等人资料,萨拉乌苏阶底部冻融褶皱层顶部年龄为(148000±12500)a(TL)。因而,推算其底界年龄约为,略大于更新统上部底界128000 a的年龄。

古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

萨拉乌苏阶底界之上发现具代表性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Homo sapiens(鄂尔多斯人)和Sinomegac-eros ordosianus(河套中国大角鹿)、Bubalus wansjocki(王氏水牛)、Palaeoloxodon naumanni(诺氏象)等。据资料,1922~1923年首次在邵家沟湾距河面10 m的砂层中,发现 “河套人” 和 “河套文化”层。1978~1979年董光荣等在原生层位中发现了河套人颌骨、臼齿等,其层位在距河床10余米的萨拉乌苏组下部。另在范家沟湾剖面萨拉乌苏组的粉砂质粘土和粉砂层中,发现了大量小型旧石器。

由此可见,这些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及河套中国大角鹿、王氏水牛等脊椎动物化石,可作为萨拉乌苏阶底界的古生物标志。

孢粉特征

孢粉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即萨拉乌苏阶底部,孢粉较为贫乏。底部有少量Pinus(松属)、Artemisia(蒿属)、Chenopodiaceae(藜科); 中部出现少量 Betula(桦属)、Quercus(栎属);上部菌孢较多。反映气候由凉干转为温湿。

介形类化石特征

介形类化石分析表明,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含少量Leucocythere plethora(丰满白花介)。属湖沼相沉积环境。

总之,萨拉乌苏阶底界为湖沼相层,含智人和河套中国大角鹿、诺氏象、王氏水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孢粉贫乏,有少量丰满白花介等介形类,以此作为底界标志。

5 阶的单位层型内生物地层序列及特征描述

哺乳动物化石

截至目前,本区邵家沟湾,杨树沟湾、滴哨沟湾、范家沟湾和酒房台等地,除人类化石外,在萨拉乌苏阶内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34种,鸟类11种(表2)。

其中已灭绝的有:Palaeoloxodon naumanni,Crocuta ultima,Camelus knoblochi,Coeoldonta antiquita-tis,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ubalus wansjocki,Bos primigenius 等8种;而Palae-oloxodon naumanni,Spirocerus kiakhtensis,Sinomegaceros ordosianus,Bos primigenius 仅见于萨拉乌苏阶下部的萨拉乌苏组内。

孢粉组合特征

自下而上孢粉组合特征是:

(1)萨拉乌苏组1段

底部:花粉含量少,但菌孢较多,气候温湿。

中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凉干。

上部:孢粉丰富,木本植物花粉占%~%,草本植物花粉占%~%。木本植物花粉以 Pinus为主,占%~%,另有少量Ulmus,Betula等。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为主,占%~%,其次为Chenopodiaceae等,反映以针叶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较暖湿。

表2 萨拉乌苏动物群

(2)萨拉乌苏组2段

孢粉以Pinus(占%),Artemisia(占%)为主,气候较凉干。

(3)萨拉乌苏组3段(即萨拉乌苏阶下部开始)

下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凉干。

中部:有少量Betula,Quercus等,上部菌孢较多,反映中、上部气候温湿。

(4)萨拉乌苏组4段

下部:孢粉以Pinus(占%),Artemisia(占%)为主,气候较温湿。

上部:孢粉贫乏,气候凉干。

(5)萨拉乌苏组5段

下部: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较凉干。

上部:孢粉以Pinus(占%),Abies(占%)为主,气候较温湿。

(6)城川组1段(即萨拉乌苏阶上部开始)

孢粉贫乏,仅有少量Pin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气候较冷干。

(7)城川组2段

孢粉丰富,木本花粉以Pinus为主,可占47%~81%,其次为Picea(占12%~14%),Abies(占10%~12%); 另有Quercus(占7%),Ulmus(占%)。草本花粉以Chenopodiaceae(占11%~13%),Artemisia(占8%)为主,另有水生草本花粉Typha和菌孢等。

反映以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以暖湿为主。

(8)城川组3段

下部:孢粉丰富,木本花粉以Pinus(占15%~52%)为主,草本花粉以Artemisia(占22%~28%)为主。此外,尚有水生草本Typha(占10%)等。反映针叶林草原植被景观,气候温湿。

上部:孢粉贫乏。

从上述孢粉组合可见,萨拉乌苏阶以针叶林为主的草原植被景观为主。

介形类组合特征

自下而上介形类组合特征是:

(1)萨拉乌苏组1段

底部:见有较多的Leucocythere plethora及少量Ilyocypris biplicata为湖沼相沉积环境。

中、上部未见介形类化石。

(2)萨拉乌苏组2段,未见介形类化石。

(3)萨拉乌苏组3段(即进入萨拉乌苏阶下部),仅在中下部的冻融褶皱层中见有少量Leucocythe-re plethora,属湖沼相沉积环境。

(4)萨拉乌苏组4段,未见介形类化石。

(5)萨拉乌苏组5段中、下部未见介形类化石,上部的灰绿色、灰褐色粘土质粉砂层中见有较多介形类化石,有:Cyclocypris serena,Ilyocypris biplicata,Ilyocypris dunschanensis,C andoniella suzini,C andoniella albicius等,属小溪、湖沼相沉积环境。

(6)城川组1段(即进入萨拉乌苏阶上部),未见介形类化石。

(7)城川组2段冻融褶皱层中见有较多的C andoniella albicius,C andona kirgizica,Cypris subeiensis等,其上黄褐色砂层中见有Limnocythere dubiosa。反映湖沼相沉积环境。

(8)城川组3段下部见有Cyprinotus sp.,Eucypris inflata,Leucocythere plethora等,反映湖沼相沉积环境。

总之,从已获介形类的属种分析来看,大部反映湖沼或小溪、小池的沉积环境。

6 同位素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研究

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

(1)祁国琴(1975)、周昆叔(1982)和原思训(1983)等,依据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年代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孢粉组合,认为萨拉乌苏组的时代不早于晚更新世中期。

(2)董光荣等(1983、1986),经区域对比后,认为萨拉乌苏组相当于距今10万~7万年的玉木—里斯间冰期,城川组相当于距今7万~万年的玉木冰期。1998年,董光荣等进一步确定,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40~70 ka,城川组形成于70~10 ka,分别与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对比。

(3)李保生等(2001、2004),据米浪沟湾剖面热释光年龄测定,认为萨拉乌苏组年龄为150~70ka,城川组为70~10 ka。

2004年,进一步确定前者为150000~75000 a,可与黄土高原S1和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对比; 后者为75000~10000 a,可与黄土高原L1和深海氧同位素2~4阶段对比。

(4)郑洪汉(1989)对滴哨沟湾剖面下部年龄测定结果为:(177±14)ka(TL),认为萨拉乌苏动物群年龄为160~180ka。

(5)孙继敏(1996),对滴哨沟湾剖面近底部的地层进行测定,其年龄为136000 a(TL)。

(6)樊行昭等(2002)对滴哨沟湾剖面进行岩石磁学研究,认为萨拉乌苏组年代大致为180~10 ka。

(7)靳鹤龄等(2007),将滴哨沟湾右岸剖面与其他剖面对比后认为,萨拉乌苏组时代为80~140ka,城川组时代为~80 ka。

(8)闵隆瑞等(2007)对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底界进行了光释光测定,确定为≥130 ka(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定)。

上述大量年龄数据表明,由于对萨拉乌苏组区域地层对比看法不一致、底界标志的确定与测年方法的不同等等,目前对萨拉乌苏组底界年龄存在两种意见,即140~150 ka和180 ka。作者根据大于130 ka测年数据、沉积速率和萨拉乌苏组内发育多层古土壤层特征分析,以及与米浪沟湾剖面的对比,偏向后者的年龄数据。但萨拉乌苏阶底界应在酒房台剖面萨拉乌苏组第3段底,其年龄值约为150 ka。

萨拉乌苏阶上、下之间界线

据李保生(2004)资料,城川组底的年龄为(75080±7400)a(TL)。 闵隆瑞(2007)获得顶部土壤层之下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的年龄为:≥80ka(OSL)。因而推测萨拉乌苏阶上、下之间界线年龄约为75 ka。

萨拉乌苏阶顶界年龄

据李保生(2004)资料,城川组顶部(约距顶界 m处)年龄为(14458±867)a(TL)。上覆全新统之底部年龄为(9880±900)a(TL)。故萨拉乌苏阶顶界年龄约为10~11 ka。

7 古气候特征

随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及区域性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对萨拉乌苏组气候演变的研究做了探讨。 以董光荣、李保生为代表,认为萨拉乌苏组与末次间冰期相当; 城川组则与末次冰期对比,其中间可划分出间冰段气候期。李保生近年来对米浪沟湾剖面做了大量化学元素百分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将萨拉乌苏组与MlS5对比,城川组与MlS2-4对比。郑洪汉将萨拉乌苏组下部与MlS6阶段对比,代表一个寒冷时期,其上可与MlS5阶段对比,代表一个温暖期。总之,学者们对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古气候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是显著的。但正如上述关于萨拉乌苏阶年代框架讨论中所说,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目前仍在做工作。 因此,本文仅根据地层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粗略地论述其演化特征(图2)。

萨拉乌苏组第1段气候由温凉转为较暖湿,特别是上部湖沼相层中夹有多层红棕色古土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及少量阔叶植物花粉,反映较暖湿气候环境。第2段为黄土状土堆积,气候凉干。但第1、第2段均未进入萨拉乌苏阶时限内。萨拉乌苏组第3段,开始进入萨拉乌苏阶下部,为湖沼相沉积,内含软体动物化石和少量阔叶植物及发育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代表温湿气候,但中部湖相沉积层沉积后曾经历一次寒冷气候事件,使之发育冻融褶皱。上部含钙板多,气候变干。第4段黄色中、细砂层,孢粉中木本植物松属含量较高,气候较湿润。第5段湖相沉积,含大量软体动物化石,顶部有一层较厚的棕色古土壤层,是气候温湿的标志。

萨拉乌苏阶上部,城川组第1段是风成砂和砂丘间洼地沼泽相沉积,反映气候冷干环境。第2段湖相沉积,沉积物颗粒可达中细砂级,含喜暖湿的软体动物化石,孢粉中有阔叶类植物及水生草本植物花粉,反映气候暖湿,在2段顶部和中部有2层冻融褶皱,表明在这2层湖沼相层沉积后分别经历两次冰缘冷气候的事件。第3段的古气候特征基本上与第1段相似,但早期,孢粉显示较为湿润。

总之,从萨拉乌苏阶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孢粉组合分析结果看,萨拉乌苏阶以温湿气候与凉干气候交替出现,其中曾有2次冰缘冷气候事件发生。

8 对比关系

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

据李保生对本区米浪沟湾剖面化学元素的研究,将萨拉乌苏组(狭义)第5段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a、b、c、d、e对比;又据古生物资料,将城川组第3段与深海氧同位素第2~4阶段对比。

与华北晚更新世地层对比

萨拉乌苏阶在华北地区是一套河湖相夹风成相地层,分布广,具很好的对比性。在黄土高原河谷中,往往见萨拉乌苏组(狭义)夹于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上部之间,如乾县剖面;在内蒙古大青山南麓包头附近台地或阶地上亦见有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如万水泉、后水沟等剖面;河套盆地南缘达拉特旗瓦窑、昭君坟、王爱召地区和河套盆地东北托克托中滩地区及内蒙古广兴源西拉木伦河一带,同样也有可与萨拉乌苏河流域对比的剖面。此外,山西汾河流域丁村组地层中含有的丁村人化石与鄂尔多斯人同期或略早于鄂尔多斯人。

致 谢 在萨拉乌苏阶建阶研究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李保生教授和内蒙古乌审旗文物局范金山教师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料、信息,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董光荣,高尚玉,李保生.河套人化石的新发现.科学通报,1982,26(19):192~194

董光荣,李保生,高尚玉.由萨拉乌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世以来毛乌苏沙漠的变迁.中国沙漠.1983,3(2):9~14

董光荣,李保生.内蒙萨拉乌苏河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环境演化.见: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质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04~132

董光荣,苏志珠,靳鹤龄.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科学通报,1998,43(17):1869~1872

樊行昭,苏朴.Reidar lovlie 岩石磁学研究对萨拉乌苏组年代归属的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1):1223~1226

黄慰文,侯亚梅.萨拉乌苏遗址的新材料:范家沟湾1980年出土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2003,22(4):309~320.

靳鹤龄,李明启,苏志珠,董光荣,赵晖,孙忠.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沉积时代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地质学报,2007,81(3):307~315

李保生,陈德牛,David .温小浩,邱世藩,欧先交,杜恕环,牛东风,杨艺,叶建萍,郭云海.萨拉乌苏河流域MGS3地层段腹足类动物化石种类及气候环境.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2):1625~1633

李保生,董光荣,高尚玉等.鄂尔多斯萨拉乌苏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地质时代问题.地质学报,1987,61(3):218~230

李保生,靳鹤龄,吕海燕,等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J].中国科学D辑,1998,28(1):85 ~90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董光荣,温小浩.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层及其时间界限.沉积学报,2004,22(4):676~682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张宇红,董光荣,孙冬怀,邵亚军,孙武,张甲坤,阎满存,高全洲“河套东南角理想剖面”的新近研究.中国沙漠.2001,21(4):346~353

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1998.第四纪时期前套平原的环境变迁.见:安芷生主编,黄土黄河文化.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50~54

闵隆瑞.2005.第四系.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中心,“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北京:地质出版社.560~596

聂宗笙,李虹,马保起.2008.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第四纪研究,28(1)14~25

裴文中,李有恒.萨拉乌苏河系的初步探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8(2):99~118

祁国琴.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5,Vol.ⅩⅢ,~249

全国地层委员会.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中国的新生界.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8~24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著.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及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11

邵亚军.萨拉乌苏河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古植被和古气候[J].中国沙漠,1987,7(2):22~27

苏志珠,董光荣.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沉积学报,1997,15(4):159~163

孙继敏,丁仲礼,袁宝印,刘东生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环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1):23~31

同号文,李虹,谢骏义,萨拉乌苏动物群有关属种的修订与讨论.第四纪研究,2008,28(6):1106~1113

谢骏义,高尚玉,董光荣,李保生.萨拉乌苏动物群.中国沙漠.1995,15(4):313~322

袁宝印.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地质科学,1978,(3):220~234

原思训,陈铁梅,高世君.用铀子系法测定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的时代.人类学学报,1983,2(1):90~94

郑洪汉.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与风积黄土地球化学.1989,(4):343~35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45~76

周昆叔,黎兴国,邵亚军.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冰缘期划分及其意义.见:史前地震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49~153

周慕林,闵隆瑞,王淑芳编著.2003.中国地层典·第四系.北京:地质出版社

Black D., de Chardin,C C Young,W C Man in Mem,

Li Baosheng,Wen Xiaohao,Qia shifan, Zhang,Du shuhuan,Chen deniu,Ou xiangiao and Niv Dongfeng,Phase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Primarg Chemical Elements and Paleontological Records in the Upper Pleistocene-Holocene Series for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7 81(4):555~565( English Edition)Jouranal of the Gedogical society of China

Li Baosheng,Zhang D D,Wen Xiaohao,et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 c [J].Acta Geologica Sinica,(3):398~40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the Geology of the Northern,Western and Southern Borders of the Ordo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3(1):37~44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the Discover of a Paleolithic lndustry in Norther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1):45 ~50.

学校隶属关系:山西省电话:

学校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79号传真:

邮政编码:030024电子邮件:geoscience@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系以调整专业结构为切入点,以教学计划改革为核心,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在保持现有优势学科的同时,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努力开创边缘交叉学科、新型学科,向资源与环境学科拓展,全面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开辟出一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并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新路。

一、专业设置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隶属于矿业工程学院,其前身为原煤炭部所属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8年,原设置有“煤田地质”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0年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在1990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于2000年获得“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是山西省惟一具有“地学”学士和硕士两级学位设置资格单位。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全系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其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情况见表1。

表1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状况一览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从经费、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和科研岗位,通过引进、培养、不定期派遣教师进修、培训等方式,学历层次明显上升。1998年以来,晋升教授2名,副教授5名,在读博士2名,引进硕士10名。现有教授、副教授12名,占教师总数的;博士(含在读博士生)和硕士20名,留学生5名,占教师总数的。聘请外籍教授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1名。

三、人才培养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自1996年以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每年招收2个班级,2000年增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后,现每年招收新生3个班。目前在校本科生254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3名,其中4名考取博士研究生,考博率达。2002年底在校硕士研究生23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1人。

随着教学计划的适时调整,针对市场培养人才,毕业生就业状况大为好转。自1998年以来,除部分学生进入地质科学教育、研究和生产部门外,其他分别进入交通、电力、水利、建筑、建材等不同的工作领域,或从事生产、研究、开发、管理,或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或作为公务员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甚至进入经济、保险、新闻等部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8%以上,考研率达。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1.办学优势与特色

山西是资源大省,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环境破坏尤为严重。“九五”以来,作为山西省惟一具有“地学”学士和硕士两级学位设置的资格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始终围绕着“资源、环境”主题进行发展,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培养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才为主要目标,以解决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问题为主要任务,组建了研究队伍,完善了实验设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教育与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成效

(1)调整专业方向

21世纪,全球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频繁等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大都属于综合性的地球科学研究课题,需要不同学科间的大跨度、多方位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研究,要求地质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应由以往较窄专业的“成型教育”,转为基础扎实、拓宽专业方向的“毛坯”塑造,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我系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龙头,于1998年将原“矿产普查与勘探”和“煤田地质”两个专业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增设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方向、矿物岩石材料方向,2000年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积极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城镇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和工程地质等领域拓展,既保持了优势,形成了特色专业群体,又机动灵活,适应发展的需要。

(2)修订教学计划

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科学地进行计划内学时分配。共设置为基础性模块(其中包括校级子模块和院级子模块两部分)、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自由选课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五部分。在总计2500学时中,基础课占,专业基础课占,专业课占,选修课占。将高等数学调整为数学建模,增加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保证英语教学4年不间断,强化地学基础,增设“3S”和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三年级增设计算机课程设计,体现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外语强的知识结构。

(3)建设“地球科学馆”

“地球科学馆”占地450 m2,共有展版114块、地质标本1000余块、现代生物标本12件、小型模型22件、大型模型3件以及实物展台等物品。展厅由“地球形成和演化、生物起源和进化、矿物的奥妙、神奇多变的岩石、资源与利用、环境保护”六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独立成章。基于地球科学馆教育的特点、服务对象和观众的心态,建设中以实物为基础,以文字、图片、表格、模型为内容,配合声、光、电等手段,突出实物展品。展品价值的体现以展品与观众发生某种联系为纽带,既有珍奇展品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同时与观众的社会背景、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借助于电化教育、计算机等设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育功能。通过舒适的展厅设计、美观大方的展柜式样、丰富的实物和辅助展品组合、奇特的展示形式、新颖的展示方法、和谐的灯光与色彩布置,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我校乃至我省新世纪现代化科学教育基地。自2002年5月开馆以来,参观人员有教师、大中小学生、校友、国内外来访宾客、学者等各阶层人员,约5000 余人次。

五、学科建设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两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工作。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煤田地质与精细地质勘探、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地质信息系统等内容。1998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6项、横向项目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了《山西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等专著4部。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核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磁信息技术与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等内容。1998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4项、横向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出版《许家窑文化遗址磁性地层学研究》专著一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地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与环境地质等内容。1998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3项、横向项目15项。

六、实验室建设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将原有12个小而全的实验室按相关学科合并,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包容面较宽的院、系两级管理的地学基础实验室、地学专业实验室和科研专用实验室三个模块,使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实验项目,更新内容,扩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开放实验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改造实验室环境及更新实验设备,现拥有高温炉、显微光度计、测氡仪、大地电磁测深仪、红外吸收光谱、MS2磁化率仪、Minispin磁力仪、DMS旋转磁力仪、交变退磁仪、热退磁仪、零磁空间校正、X射线衍射仪设备等。2000年投资30万元筹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了全球定位接收设备(GPS),扩建系级标本库(100m2),其中地磁信息技术实验室已成为学校特色实验室,对外开放。学校有一大批高级仪器如电子显微镜、Y2000型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微机差热天平、火焰光度计、粒度分析仪等可供系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使用。

选择优秀、杰出的学科带头人任科研专用实验室主任,按科研要求组合配置仪器设备,购置全球卫星定位仪(GPS)、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袖珍式数字摄像机等电子记录和存储、实时信息处理设备,与地方政府、煤矿等社会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开放实验室促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广泛开展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术水平。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情况

1.“九五”以来科学研究工作及论文专著

1996年以来,随着我系专业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师资队伍的充实与提高,我系的科研能力逐年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22项,其他项目2项,已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项目8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刊物11篇、国际学术会议10篇、国内著名刊物30余篇;出版专著8部,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其余四部专著新近出版待评;出版“十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教材两部。科研进账经费420余万元。

2.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主要有国际合作项目“拉尚反向极性偏移在撒拉乌苏上更新统剖面的追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化过程中煤大分子结构演化的计算机模拟”,以及省攻关项目“陷落柱林发育区的高产高效采煤技术”和“地质体空间构形信息系统的开发”。

八、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自1996年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系开展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以来,苏朴教授与卑尔根大学固体地球物理系瑞达·拉乌列教授建立起古地磁学研究方面的科学合作联系。拉乌列教授连续7次来华访问,先后赴内蒙古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内蒙古东胜矿区、广西百色文化遗址、广西田东剖面、山西襄汾丁村文化遗址、山西芮城西侯渡剖面等地进行野外考察与采样,就国际合作项目“Blake亚时期间的地磁场特征”进行研究,苏朴教授等人也多次回访挪威,在固体地球物理系古地磁实验室开展了课题研究。通过近7年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先后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基金项目,200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国际刊物及国内一级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联合培养研究生7名,培养了一支与世界接轨的学术梯队,走在了全校前列,取得了可喜成绩。太原理工大学授予拉乌列教授客座教授称号。

2002年太原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签署科学研究与教育合作协议,所校共建“地磁信息技术实验室”,并为我系学科的发展以及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予了支持。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赠送我校全套价值150余万元古地磁常规实验仪器,经过近两个月的安装调试,全部设备已正常运行。“所校共建”是我系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校历史上的一个创举。研学结合,所校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极大地推进我系的学科建设,提高我校的科学实验能力,增强我系科学研究的后劲,为我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栋梁学子。

(撰稿:范绍明)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主要在乌审旗的大沟湾村和滴哨沟湾村。在大沟湾村发现了一处灰烬遗迹,遗迹呈椭圆形,长宽约为1—2米,灰烬中部下限,呈一盆底形洼坑。洼坑附近发现了三十多块破碎的动物烧骨,由此可见这是人类举火烧食野兽之处。同时在大沟湾村还采集到一、二百件石器,这些石器器形比较小,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尤以圆头刮削器、小雕刻器和楔形石核较为典型。这些石器虽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细石器有严格区别,但遗址中发现了柱状石核,说明有细石器的存在。萨拉乌苏文化的石器与比他早的北京人文化、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以及比他略晚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河南安阳小南海文化的石器,有许多方面的相同之处。说明他们在文化传统上都属于“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遗址)—峙峪系”,也说明萨拉乌苏文化与内地有密切的关系。“河套人”化石到目前为止共出土23件,它们包括:1956年在内蒙古乌审旗滴哨沟湾村采集到的一段残右顶骨、一段左股骨;1960年在乌审旗大沟湾村发现的一块顶骨化石;1978—1980年,获得的顶骨、额骨、枕骨、下颌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肩胛骨等19件化石,其中出自晚更新世原生地层的有6件;还有1922年发现的幼童门齿化石。通过对“河套人”化石的热释光最新研究表明,河套人生活在距今7万年到10万年左右。他们基本特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了一些原始性,如头骨骨壁较厚,骨缝简单,颌骨粗壮,股骨臂较厚,髓腔较小,这些原始性表明,“河套人”属于晚期智人。根据“河套人”的门齿和头部化石特征来看,它与现代的蒙古人种(黄种人)相近。

拉萨旅游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更要求人才的质量,对旅游专业本科 毕业 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章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理念;旅游管理专业

一、导论

旅游业在快速、多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旅游高等 教育 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大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并不乐观,不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堪忧境地。究其因,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探讨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以景区景点实践考察、室内模拟训练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为主。然而,由于经费、师资、重视程度等现实问题,其实践教学体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却未真正落到实处。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

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行业因产业链较长,涉及多方面,而不同行业分支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差别较大。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可划分为饭店、会展、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四部分,而从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来看,但凡涉及旅游、管理的课程都位列其中。四大部分皆属学习内容,学生不仅要修公共课,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此一来,易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有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加上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中,使得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管理课程,而忽视对管理对象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学校认知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学校的教学地位不是很高,也很难得到与老牌专业同等的重视程度。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常没有像高职院那样设立专门的实训酒店,对一些基础的服务技能培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当学生真正在岗位上的时候,现实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让本科学校的学生远低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些都与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实践教学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目标培养、学科理论建设、课程要求、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地方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教学,但基本流于形式。室内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现有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缺乏。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其仿真程度太低,布局欠合理,难以营造真实的服务氛围。实训室内相关配套设备的缺乏,导致部分项目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同时伴随在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线上营销及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给学生更多实操机会。

(四)“双师”与校企合作不足

双师型教师的兴起顺应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关从业经历。然而目前地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无酒店或旅游行业的从业 经验 。大部分是研究生或博士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还有一部分是由相邻学科转过来的,比如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功底不深,在短期内难以胜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与校外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机制不足等问题。现在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去企业实习几个月,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酒店见习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的将实习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而邀请旅游企业经理人做兼职教师的情况更加少见,师资来源单一,不利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协同创新”是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形成的教育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强调以协同创新的方式使各创新主体在整体发展中相互连接并共同创新协作,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它既是大学办学内生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大学创新由割裂走向融合、由分散走向集成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自身突破传统创新的必然结果。协同创新理念虽提出时间不长,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已初见成效,成为大学共同的办学理念并被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复合型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易出现的现象,故在人才培养上应本着“深理论、强实践、重能力”的总体思路,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观。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人才专项培养机制,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并结合自身特长理性选择、确定从事旅游行业不同的专业方向。针对每个方向,学校应设置相应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

(二)提高重视程度,促进专业发展

目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预计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未来20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管理专业应得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充分认可与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地方政府、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比方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职业体验,邀请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行业等旅游企业专家座谈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

专业模拟实训室的设立不可或缺。实训室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旅游行业各岗位的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等硬件设施;打破传统的实验室,构建融教学、实践、职业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现在信息网络遍及全球,在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学校要结合这种旅游时代潮流,加大对学生在线上旅游和线下旅游实训的投入,加强进一步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服务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加强“双师”建设,加深校企合作

为培养“双师”,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给予教师去企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全面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学校方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或兼职任课;可将学生带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了解整个企业的操作过程、岗位划分及晋升空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企业方可为学生提供兼职及实习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的赢得高素质人才。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到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实力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完善教育方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5-176.

[2]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3]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49.

[4]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03):98-100.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本科教学质量维度研究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研究,可以在借鉴Parasuraman等人的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和Cronin等人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SERVPERF)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设计用于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维度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变量提取公共因子, 总结 出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体现在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共6个方面。基于此,提出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因子分析;实践性

一、高校教学服务质量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教学占据着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高校教学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服务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方面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专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力求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看出,如何提高高校教学服务质量已经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探析从哪些方面来衡量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则是提高教学服务的基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开设时间不长,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2014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三个关于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规范,即《旅游类专业学生景区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质量暂没有专门服务规范或者评价标准。本文在借鉴一般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特点的用于分析该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维度,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相关研究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起,管理学界一直都在关注服务质量方面研究的问题。美国 市场营销 学家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5)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服务质量模型(简称SERVQUAL)。[1]SERVQUAL模型将服务质量分成五个方面,即有形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靠性,通过测量顾客所期望得到的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来评价服务质量。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发现分别测量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和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Cronin和Taylor(1994)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直接测量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简称SERVPERF)。[2]管理学界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早在1995年,学者Anderson(1995)就曾借鉴服务质量模型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等服务质量的移情性较低,而可靠性和反应性则较高。[3]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教学质量研究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近年来亦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Cooper和Westlake(1998)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了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4]Leal(2010)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研究了巴西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动态的调整。[5]国内目前有430多所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在20万人左右,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实践能力不如专科、职高等其他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问题备受关注。对旅游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展开。例如,张培茵、孙琦和石长波(2006)提出了包括知识培养体系、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和创新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6]汪清蓉(2006)则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原则、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和教学组织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且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7]徐岸峰和韩忠春(2009)以及王忠君(2010)分别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7]以及如何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质量[8]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外研究偏重于定量化的实证研究,而国内研究则偏向运用定性分析。本研究将通过借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评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维度。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尽管在是否需要测量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这个问题上,服务质量模型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存在着争议,但两者都将服务质量分为5个方面22个题项。第一,本研究先基于这22个基本题项,结合高等教育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并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罗列出31项来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第二,依托以上题项设计调查问卷,在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发放,收集样本数据。第三,根据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变量中的公共因子,并给公共因子命名以得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主要维度。

四、案例研究

(一)样本特征

2010年11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中发放了用于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91份,100%回收。在这91份问卷中,女生的比例高达。这一结果反映出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即女生人数远远高于男生人数。31个用于测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结果

将回收的问卷数据输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首先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从变量相关矩阵中提取公共因子,以使每个因子上具有最高载荷量的变量数量达到最少,而每个因子涵盖关系最密切的变量。初步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部分变量的共同度(Communalities)偏低。因此,将共同性低于的6个变量删除后第二次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剩余的25个变量集中在6个因子中,变量总方差达,KMO值为,而且每个变量在其所属因子上的载荷量都接近或超过了,而在别的因子上的载荷量则低于。因此,再次进行的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三)公共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载荷量的高低将变量分成6个公共因子,各公共因子命名如表2所示。表2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3、Q6、Q7、Q12、Q13、Q15、Q19、Q26上有较大的载荷,这8个变量均是有关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方面的内容,因此称之为趣味性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4、Q27、Q28、Q29、Q30、Q31有较大载荷,这6个变量是关于旅游教学实践环节或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的,故称之为实践性。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7、Q18、Q20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分别是关于教师上课内容的正确性、易于理解和遵守诺言方面的,称之为准确性。第四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1、Q22、Q23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都是和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相关的,第五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8和Q9上有较大载荷,这2个变量是关于教学设施设备的,而第六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Q5、Q14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则是保证旅游专业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内容,因此借鉴SERVQUAL模型分别将第四、第五和第六个公共因子命名为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因此,通过样本数据发现,评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除了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中关注的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外,还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四)因子评分

用SPSS计算各因子的变量均值,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目前的旅游专业教学中不满意的是教学的实践性。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分散在语言类、地理类、管理类、历史类等系科中,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都从原先的母学科转来教授旅游专业。这样的专业教师往往研究能力强,而一线旅游企业的实践经历有限,但旅游行业近年来的变革又非常快,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有限,且效果欠佳。其次,趣味性和有形性的因子变量均分也偏低,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一般认为,“旅游”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尽管“旅游管理”并非教如何“旅游”,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报考此专业就是冲着旅游的有趣性来的。因此,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要运用各项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学形式生动有趣,根据业内动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三个公共因子,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的均值较其他三个因子要高,这说明这三方面学生相对满意,尤其是教学的准确性方面。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应该是一般服务质量包括教学质量评价中最为基础的方面,尽管评价较好,但在改善其他方面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这些方面的维持。

五、结论

在服务质量模式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收集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维度,并用各因子的均值来分析学生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各方面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

(1)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与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有一致的方面,即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但也有其独特性,具体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因此,今后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围绕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六个方面来进行。

(2)学生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认同度不高,实践环节不能令学生们满意,因此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有效多元的安排实践教学是提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3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郭晓蓓.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旅游产业[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7-10-30(A02).

[37]陈晓光姜久明本报记者邱丽娜赵博言.我省今年重点公路建设完成505公里[N].黑龙江经济报,2017-10-27(001).

[38]本报记者曲晓燕.探索文化国资管理新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7-10-30(007).

[39]记者徐莹波.巩固创城成果不松劲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N].桂林日报,2017-10-24(001).

[40]汤云明.晋宁国企改革助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迈新步[N].云南经济日报,2017-10-28(B03).

[41]李辉.乐见景区价格听证"涨声"不响亮[N].广西日报,2017-10-20(008).

[42]张海英."故宫服务"不妨在全国景区推广[N].友报,2017-10-27(003).

[43]记者吉蕾蕾.导游不得擅自变更行程、强迫游客购物[N].经济日报,2017-11-03(004).

[44]记者王菲.前三季度我区旅客吞吐量逾340万人[N].西藏日报(汉),2017-10-27(001).

[45]本报记者文豪.景区停车问题成关注热点[N].成都日报,2017-10-31(007).

[46]记者李敏.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承德日报,2017-10-24(001).

[47]记者沈仲亮.国家旅游局将遴选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N].中国旅游报,2017-11-01(001).

[48]小丁.擦亮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品牌[N].昆明日报,2017-10-29(007).

[49]本报记者刘曌琼.出行能"说走就走"[N].陕西日报,2017-10-30(011).

[50]记者吴岗.天津:2020年底前关闭所有砖瓦黏土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1-03(002).

[51]北京商报记者舒志娟.中青旅陷"伪造拒签信"口水战[N].北京商报,2017-11-02(004).

[52]本报记者孟妮.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N].国际商报,2017-11-01(A06).

[53]记者王珂.导游管理办法明年正式实施[N].人民日报,2017-11-03(008).

[54]撰稿本报记者王眉灵."四好农村路"带来乡村新变化[N].四川日报,2017-10-31(009).

[55]记者高岳.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N].海南报,2017-10-31(A01).

[56]本报记者杜杨楠.坚决向"年龄附加费"说不[N].大连日报,2017-10-30(007).

[57]本报记者赵亮.我市多部门联动开展"打非治违"整治行动[N].齐齐哈尔日报,2017-10-23(003).

[58]记者李喆通讯员赵尚羊华.广东开展重点车辆行驶记录仪专项检查[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11-03(001).

[59]记者宋柏松通讯员丁桂艳.秦皇岛大力提高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水平[N].河北日报,2017-11-06(012).

[60]王德刚.打赢脱贫攻坚战旅游业要当生力军[N].中国旅游报,2017-11-07(001).

[1]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 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1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1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1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11.

[1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1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82一84.

[1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1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1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1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 207.

[2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21 ]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2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2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2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2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2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7]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28]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29]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30]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31]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 (5 ):473-474.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1):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0]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