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教育学原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教育学原理研究论文

教育 学主要是研究教育活动当中所出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一:《爱的教育,真的教育》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关键词】理解;关爱;信任;尊重 教育的真谛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教师的 人际交往 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那么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师生间的理解。而理解学生,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关爱”、“信任”、“尊重”。 1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引领学生的精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万物需要水分。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才会进步更大。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朋友,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束缚太紧,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自信,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师只有积极地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指热爱全体学生,特别要爱护差生。我们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谈心,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努力缩短的。 关爱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2 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与信任是师生间存在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表现,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培养学生自尊和增强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起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情感的人,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知识转化为行动。因此教师应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而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为此,耕柱觉得自己非屈,心情十分郁闷,因为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理解学生的心情,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拉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谴。”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耕柱听完,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心情十分高兴,他顿觉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理解与信任使耕柱与墨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他们总是爱护到极致,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他们单独去做,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总希望能有机会锻炼自己,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一旦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往往就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教过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很喜欢和各科老师作对,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很喜欢阅读,笔者抓住这一点,让他担任语文科代表,没想到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他把班上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 毕业 过后,他告诉我:“老师,当别人都认为我无可救药的时候,您叫我做科代表,您那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希望,谢谢!”善于关注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这就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也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奇迹。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思想上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的压制学生,那教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平视学生,不分亲疏,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居高临下,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保护学生人格,做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情感,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老师以热情真诚的关怀尊重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是领路人,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赞美学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赞美是不花钱而最有效的奖赏”,获得老师的肯定,获得老师的尊重,学生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学习会更认真,待人接物才会更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影响教师的一辈子。可见,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俗语道:“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要有原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真真切切地尊重学生,学生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如果那个老师对我好,我就会特别努力学习这一科,这科的成绩自然就会特别好。这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效应”。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的尊重自然能换来学生的尊重,建立在这样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师生感情,自然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4 结束语 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魏书生还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 方法 、 措施 。”可见,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搭起通向彼岸的桥梁。 总之,理解可以是一句关爱的问候,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是一张冰雪融化后的笑脸……只要教师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师生之间定然能润物无声,定然能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论辅导员的信任储蓄,2008(8). [2]魏书生特色教育论[M].重庆出版社,2011,3.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二:《绿色教育,和谐教育》 摘要: 文章 主要从政治课教学需要教师科学渗透地“教”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两个方面,说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唯有此,才能实现绿色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也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 关键词:绿色;和谐;乐学;可持续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所以,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满足学生质量不断提高的评价与指导制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减负工作很不容易,但再难也要设法逐步推进。笔者试图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出发,探讨在推进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渗透地“教” 从政治课教学角度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相当数量教师对新教材不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1.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知识逻辑——“内容生活化”。《经济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生活中的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从公民的政治生活出发,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影响和主张,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文化 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生活与哲学》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从生活、实践出发,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中要注意贯穿生活逻辑——“活动内容化”。政治理论较为抽象、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备课形式可以多元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心中可储备几个教案,教案问题的设计思路:第一,应当有思维价值;第二,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要展现教学个性。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用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实现形散而神不散,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 教学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又都必须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境的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生动活泼地“学” 温家宝说,解放学生,不是让他们光去学,而是给他们留下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温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绿色教育、和谐教育,我们倡导的是绿色升学率、可持续的升学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实现生动活泼地“学”,必须注意让学生“乐学”。 1.倡导“快乐”学习,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要让大多数学生对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把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花上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去准备,这样做是不是会让学生很反感?通过多次教学实践证明,主动权的变更不仅不会使学生反感,反而会令学生乐此不疲。那种登上讲台或者组织 辩论 ,参与讨论的新鲜感,运筹帷幄的自豪感,同学之间合作的愉悦感,使得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当然,在放权给学生的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和学识的局限,可能会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文科班的学生在政治学习基础、 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与学习原理等方面略高于理科班的学生,所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为了防止出现教学的无序,教师可以提前预设教学的情境和控制教学的氛围。又如,在时事政治学习方面,男生比女生兴趣更浓、更主动,所以,针对性别的不同,教师可以在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分工,投其所好,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如果教师能够以宽容之心,对每位学生能多一份肯定,多一些鼓励,这难道不是向着新课改的思路迈进了一大步了吗?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但不会束缚其思维,还能够使其自由地思考,享受快乐地学习。 2.倡导“实用”教学,让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其原因是认为该课程较为枯燥、空洞、脱离现实,实用性差,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认识并不正确,其实,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使政治课变得让学生乐学,必须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也就是要符合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分析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 热点 ,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点的讲解和消化,寓教于乐,教学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教学方式、教师水平、评价制度还有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稳步的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实社会中升学竞争却愈演愈烈,我们的有关部门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和促进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定位为“绿色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不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这种办学理念,就是“既要为学生的现在负责,又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种理想教育的前提是按照教育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实施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高绩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教育对象、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概念等众多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大工作会议召开,国家更加重视对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当前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纳入重要议题。学校作为我国先进知识汇集之地,只有不断加强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如此才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社会所需求的先进思想代表。笔者根据近年来学校开展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加以应对,切实为改善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建设时间短很多理论还不成熟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倾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为提升全民思想素质提供政策支持。虽然政府部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基础建设不足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长,致使很多理论未能够熟练被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足,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人力投入不断改善这种不足现状,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研究理论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学科体系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素质不足 虽然我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从科学化的学科建设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研究者的队伍思想素质水平不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研究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专业性和教育方式等不同,造成了思想政治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看法不一,从而影响了我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可以说是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 3、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育学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变得相当复杂,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在教育中显得非常不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之前成功的教育 经验 被保留,但教育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建设,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完成培养高质量合格思想的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3]但是目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明显不足,如何在新时期紧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将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引起教学质量下滑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措施 1、清楚定位明确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目的 学科作为一种教育体系模式,其发展标志着学科教育方式的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不是某种具体的发展模式,而是存在着多种作用力的影响,在多种学科发展下协同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积极统筹思想政治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组织形态以及活动形态,从这些不同的形态的整合中实现深层次的突破和创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明确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然后根据时代的具体发展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只有明确了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目的,才能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将学校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并轨,实现科学化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形态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科学知识形态发展的时候,应积极完善学科的布局,实现布局的科学分布,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完善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布局主要是将主干学科、分支学科的关系弄清楚,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全民思想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社会的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才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否则将会迎来巨大灾难。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历史传统以及文化优势,因此我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形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时应注意加强多种知识形态共同发展。 3、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形态建设 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学科教材活动、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等活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是思想政治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基础,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和知识活动创造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活动形态发展其关键在于积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研究的时候,应该积极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理论和实践对接,切实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努力。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组织形态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人力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主要应该从规则、结构以及观念三个方面落实。[5]首先加强规则建设即应该将规则作为组织形态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任何一个学科研究过程中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难以做到普遍满足大众需求,很可能出现违反规范问题。其次加强结构建设即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人才培养,做到始终有人坚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持续努力。最后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观念建设,因为观念的缺失或者薄弱都会造成学术界缺乏认同感和自律性。坚持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念,确立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使得所有研究者之间互相约束和制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其他同行之间共同交流合作。 三、结束语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原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一

《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缺乏对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分析了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革的对策为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章琼(1973-),女,贵州湄潭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34-02

在我国教育学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学科中重要的二�学科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想要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开课,在不同的高校,教育学原理有不同的称谓。(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学)这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目前在我国,教育学原理这么基础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明确教育学原理的目标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深感教育学原理内容枯燥,乏味,与教学实践想脱离。本文着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所讲的教育学原理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教育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对教育学原理的认识误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教育学原理当做入门课,不能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尽管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经验和实践是必要的。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和无效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但要重视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加强对理论的重视,避免盲目的实践。

(二)教材问题

事实上,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既有高校内部的自编教材,也有延续多年的老教材。例如,数量上严重超支,然而质量有待提升,精品、经典教材严重匮乏。各高校普遍面临教材内容陈旧、空洞、缺失个性的问题。教材的质量问题反映了我国出版界的浮躁作风。为了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当一部分教材仍旧延续老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少许章节略加修改。还有一部分教材是不同教材的拼凑的结果,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缺乏现实性。虽然教育学原理的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课程。当前的教育实践瞬息万变,因此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应紧随实践步伐,体现出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学原理的开展仍旧属于理论教学。因此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仍旧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师主导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普遍采用教授法。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仍是主调。采用教授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高效率。由于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教材内容量大,冗杂,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多的教学任务,教授法仍旧是最普遍的选择。此外,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然而,速度的提升导致了学生的被动聆听,被动思考。例如,许多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只能照幻灯片读,教学严重缺乏趣味,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导致教学质量的低劣。

(四)教学评价问题

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是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沿袭考试的评价方式。闭卷考试仍旧是最为重要、最为方便的评价方法。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据笔者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存教师在考前圈定考试范围的潜规则。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在考前进行突击。平时的课堂教学成为走过场。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对教育学原理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并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的基本思想。考试结束,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成为过眼云烟。

二、改革探讨

(一)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生对教育学原理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做到思想重视。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理解较为理想化。因此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避免盲目的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现象,客观认识教育问题。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有着不确定性。新手教师如何在遇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时,如何能够机智应对,拥有实践智慧?先前的理论学习对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实践智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是实践问题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虽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学习至少提供了一种参考的视角,为高校学生在走向将来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借鉴的范例。

(二)重视教材的精选与内容提炼

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为了提升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首先要做到精选教材。当前市场上同一学科专业的教材琳琅满目。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通晓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做比较,然后斟酌,根据自身学校定位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此外,精选教材并不意味着教材的唯一。因为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因此课堂上以一本教材为主,课下可参考其他教材。学生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阅读与学习,可以加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形成批判意识。另一方面,教材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献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科书的内容是落后于当前研究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资源。例如,在对教学本质的讲授时,大部分教材只是罗列了几种观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前学者的最新颖的观点和视角。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教材的局限性,学会批判教材,提升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超越书本,加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人自己的观点。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许多问题并无标准答案,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教材或者论文只是提供了一种视角。教师在讲解自己观点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观点,进而做到超越书本与教材。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仍旧属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教授的教学方法和班�授课的理论教学形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原理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然而,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教学实践,因此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存在争议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的定义的争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的定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维,建构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解和学生聆听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教育学原理可以突破单一的讲授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重理论性、原理性。好的案例既包含着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学术信息。教师不但要筛选案例,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与理论结合起来。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各抒己见,互相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与学习、训练的过程。

3.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不同的课题,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文献,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总之,高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应突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高校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记忆与背诵。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试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造成学生的功利心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相挂钩。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学分,拿到学位,在备考的过程中,被迫消化、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考试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围绕相关主题,鼓励学生形成学术论文或者报告,根据学生论文或者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对教育基本理论与问题的学习。正如汉森所讲:“观察渗透着理论,任何观察都具有理论负荷。”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对我国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力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

[2]沈有禄,石连海.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二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57-01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教育原理研究生论文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老师:

早上好!

我是教育科学学院XX级教育学原理研究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杜威的道德教育悖论思想研究》,我的论文是在XXX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框架结构,XXX都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面,我分别从选题缘由、结构框架、研究中的不足做出简单陈述。

首先,谈一下选题缘由。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原因有三个。第一,我喜欢用逻辑学的方法思考教育问题。第二,我想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多看一些国外大教育学家方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初在选择康德和杜威两个人中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选择了对我国教育影响比较大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作为研究对象。第四,我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德育,对我指导起来可以得心应手。所以,我就把论文的题目选择为杜威的道德教育悖论思想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从逻辑学视角来剖析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悖论,有利于深化和扩展道德教育理论。

其次,谈一下论文结构。

论文主要由导言、结语和五个章节,共七个部分组成。在导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意义、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结果综述等试图进行全面的阐述说明。从第一章到第五章的'五个章节是论文的主要部分。第一章主要从杜威的道德教育目的角度,以教育的社会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为切入点,论证了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目的方面的悖论。第二章从杜威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权威”与“自由”进行杜威式解读,论述了杜威在解决权威与自由之间矛盾时,采用一种调和的方式解决,产生的悖论。第三章主要从杜威德育内容中的重要概念“经验”进行阐述,论证杜威把经验绝对化之后所产生的逻辑矛盾。第四章从杜威德育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兴趣”出发,论述了兴趣与训练、兴趣与义务中的悖论。第五章主要对杜威德育目的、过程、内容、方法中悖论进行小结和评述。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研究结论的概括与反思,指出自己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并且进一步论证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悖论研究的意义。

最后,谈一下写作反思和不足。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感觉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章中有很多的悖论可能论据不够充分,论证不是很有力,有个别内容存在牵强附会的地方,只是因为自己对悖论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论文简单陈述,请各位老师提问,谢谢!

教育学原理研究生笔试论文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原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 教学改革 策略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

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 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

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

(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

(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 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 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 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 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

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2] 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3]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

[4]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

教育 学主要是研究教育活动当中所出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一:《爱的教育,真的教育》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关键词】理解;关爱;信任;尊重 教育的真谛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教师的 人际交往 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那么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师生间的理解。而理解学生,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关爱”、“信任”、“尊重”。 1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引领学生的精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万物需要水分。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才会进步更大。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朋友,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束缚太紧,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自信,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师只有积极地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指热爱全体学生,特别要爱护差生。我们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谈心,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努力缩短的。 关爱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2 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与信任是师生间存在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表现,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培养学生自尊和增强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起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情感的人,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知识转化为行动。因此教师应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而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为此,耕柱觉得自己非屈,心情十分郁闷,因为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理解学生的心情,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拉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谴。”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耕柱听完,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心情十分高兴,他顿觉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理解与信任使耕柱与墨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他们总是爱护到极致,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他们单独去做,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总希望能有机会锻炼自己,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一旦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往往就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教过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很喜欢和各科老师作对,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很喜欢阅读,笔者抓住这一点,让他担任语文科代表,没想到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他把班上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 毕业 过后,他告诉我:“老师,当别人都认为我无可救药的时候,您叫我做科代表,您那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希望,谢谢!”善于关注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这就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也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奇迹。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思想上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的压制学生,那教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平视学生,不分亲疏,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居高临下,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保护学生人格,做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情感,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老师以热情真诚的关怀尊重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是领路人,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赞美学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赞美是不花钱而最有效的奖赏”,获得老师的肯定,获得老师的尊重,学生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学习会更认真,待人接物才会更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影响教师的一辈子。可见,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俗语道:“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要有原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真真切切地尊重学生,学生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如果那个老师对我好,我就会特别努力学习这一科,这科的成绩自然就会特别好。这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效应”。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的尊重自然能换来学生的尊重,建立在这样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师生感情,自然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4 结束语 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魏书生还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 方法 、 措施 。”可见,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搭起通向彼岸的桥梁。 总之,理解可以是一句关爱的问候,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是一张冰雪融化后的笑脸……只要教师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师生之间定然能润物无声,定然能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论辅导员的信任储蓄,2008(8). [2]魏书生特色教育论[M].重庆出版社,2011,3.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二:《绿色教育,和谐教育》 摘要: 文章 主要从政治课教学需要教师科学渗透地“教”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两个方面,说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唯有此,才能实现绿色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也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 关键词:绿色;和谐;乐学;可持续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所以,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满足学生质量不断提高的评价与指导制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减负工作很不容易,但再难也要设法逐步推进。笔者试图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出发,探讨在推进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渗透地“教” 从政治课教学角度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相当数量教师对新教材不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1.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知识逻辑——“内容生活化”。《经济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生活中的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从公民的政治生活出发,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影响和主张,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文化 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生活与哲学》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从生活、实践出发,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中要注意贯穿生活逻辑——“活动内容化”。政治理论较为抽象、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备课形式可以多元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心中可储备几个教案,教案问题的设计思路:第一,应当有思维价值;第二,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要展现教学个性。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用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实现形散而神不散,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 教学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又都必须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境的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生动活泼地“学” 温家宝说,解放学生,不是让他们光去学,而是给他们留下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温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绿色教育、和谐教育,我们倡导的是绿色升学率、可持续的升学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实现生动活泼地“学”,必须注意让学生“乐学”。 1.倡导“快乐”学习,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要让大多数学生对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把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花上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去准备,这样做是不是会让学生很反感?通过多次教学实践证明,主动权的变更不仅不会使学生反感,反而会令学生乐此不疲。那种登上讲台或者组织 辩论 ,参与讨论的新鲜感,运筹帷幄的自豪感,同学之间合作的愉悦感,使得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当然,在放权给学生的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和学识的局限,可能会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文科班的学生在政治学习基础、 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与学习原理等方面略高于理科班的学生,所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为了防止出现教学的无序,教师可以提前预设教学的情境和控制教学的氛围。又如,在时事政治学习方面,男生比女生兴趣更浓、更主动,所以,针对性别的不同,教师可以在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分工,投其所好,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如果教师能够以宽容之心,对每位学生能多一份肯定,多一些鼓励,这难道不是向着新课改的思路迈进了一大步了吗?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但不会束缚其思维,还能够使其自由地思考,享受快乐地学习。 2.倡导“实用”教学,让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其原因是认为该课程较为枯燥、空洞、脱离现实,实用性差,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认识并不正确,其实,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使政治课变得让学生乐学,必须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也就是要符合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分析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 热点 ,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点的讲解和消化,寓教于乐,教学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教学方式、教师水平、评价制度还有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稳步的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实社会中升学竞争却愈演愈烈,我们的有关部门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和促进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定位为“绿色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不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这种办学理念,就是“既要为学生的现在负责,又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种理想教育的前提是按照教育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实施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高绩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教育对象、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概念等众多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大工作会议召开,国家更加重视对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当前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纳入重要议题。学校作为我国先进知识汇集之地,只有不断加强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如此才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社会所需求的先进思想代表。笔者根据近年来学校开展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加以应对,切实为改善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建设时间短很多理论还不成熟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倾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为提升全民思想素质提供政策支持。虽然政府部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基础建设不足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长,致使很多理论未能够熟练被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足,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人力投入不断改善这种不足现状,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研究理论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学科体系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素质不足 虽然我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从科学化的学科建设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研究者的队伍思想素质水平不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研究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专业性和教育方式等不同,造成了思想政治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看法不一,从而影响了我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可以说是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 3、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育学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变得相当复杂,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在教育中显得非常不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之前成功的教育 经验 被保留,但教育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建设,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完成培养高质量合格思想的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3]但是目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明显不足,如何在新时期紧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将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引起教学质量下滑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措施 1、清楚定位明确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目的 学科作为一种教育体系模式,其发展标志着学科教育方式的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不是某种具体的发展模式,而是存在着多种作用力的影响,在多种学科发展下协同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积极统筹思想政治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组织形态以及活动形态,从这些不同的形态的整合中实现深层次的突破和创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明确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然后根据时代的具体发展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只有明确了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目的,才能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将学校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并轨,实现科学化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形态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科学知识形态发展的时候,应积极完善学科的布局,实现布局的科学分布,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完善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布局主要是将主干学科、分支学科的关系弄清楚,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全民思想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社会的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才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否则将会迎来巨大灾难。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历史传统以及文化优势,因此我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形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时应注意加强多种知识形态共同发展。 3、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形态建设 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学科教材活动、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等活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是思想政治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基础,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和知识活动创造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活动形态发展其关键在于积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研究的时候,应该积极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理论和实践对接,切实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努力。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组织形态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人力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主要应该从规则、结构以及观念三个方面落实。[5]首先加强规则建设即应该将规则作为组织形态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任何一个学科研究过程中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难以做到普遍满足大众需求,很可能出现违反规范问题。其次加强结构建设即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人才培养,做到始终有人坚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持续努力。最后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观念建设,因为观念的缺失或者薄弱都会造成学术界缺乏认同感和自律性。坚持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念,确立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使得所有研究者之间互相约束和制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其他同行之间共同交流合作。 三、结束语

教育学原理论文题目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 作文 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 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 说明文 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 网络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 财务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 企业管理 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51、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5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54、作文教学研究

55、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56、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57、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58、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59、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60、学科教学中 发散思维 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有关教育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 教育 学的论文应该如何进行选题呢?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我国综合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挑战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航海教育发展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4、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机制

5、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探析

6、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7、基于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8、浅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9、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0、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初探

11、浅析初中生主体性教育

12、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3、在师德建设中催生教育正能量

14、浅析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5、优化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生命 安全教育 的探讨

16、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影响研究

17、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浅析

18、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日本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连接

20、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21、初中德育教育研究

22、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3、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24、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

25、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

26、多 渠道 全方位 开展学校环境教育

27、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研究

28、全面开展阳光招生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29、强化工程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30、职业教育科技园无界化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31、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32、浅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命教育

33、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的合理化

34、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

35、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36、网络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的应用

37、基于Moodle平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8、“三互补”助推“四联动”远程教学凸显实效

39、明清时期民间医学教育探讨

40、元代医学教育初探

41、浅谈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

42、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43、运用智能手机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职外科护理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

44、美术鉴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5、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46、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47、多媒体时代下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研究

48、动漫、游戏等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影响

49、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50、论军队院校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

51、法庭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52、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 措施 探讨

53、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改革

54、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55、教育经费监管法律政策依据问题研究

56、C++程序设计课程群互联网教学改革探究

57、国外开放教育模式资源比较与启发

58、教育促进主流价值人性的形成

59、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60、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

教育硕士论文题目

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2、中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3、中小学数学估算的教与学

4、培养中专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5、中美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的比较研究

6、 高中数困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7、高一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实验 研究

8、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新课标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正迁移的研究

10、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中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特点研究

12、TI-92技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算法教学中的应用

1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价值

14、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15、全国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相关性研究

1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17、职高《数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培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21、初中生数学思维过程的研究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高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23、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的改革

24、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5、高一学生函数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

26、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27、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28、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中数学新课程《球面上的几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30、数学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研究

31、开展初中“ 反思 性数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32、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33、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34、技校兴趣缺乏型数困生的现状及教学研究

35、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6、数学交流探究

37、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38、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9、中学数学教师评价研究

40、五年一贯制师范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41、 高二数学 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解题策略比较研究

42、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

43、新课程标准下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4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45、数学历史名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46、普通高中几何课程体系实施研究

47、中学数学中非语言表征的应用研究

48、现代教育装备条件下校长管理方式新探

49、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开拓新局面

50、谈做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

51、权变理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的选择

52、权力差距维度下透视英国教育管理权力架构

53、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初探

54、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搞好高等学校外专外教管理

55、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6、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刍议

57、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

58、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管理之中

59、谈谈高职教育中的班级管理

60、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有效路径--基于院校研究的思考与分析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发表

好的教育学论文题目(精选7篇)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好的教育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体育教学作为目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要强化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体育教育;应用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作为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变革

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对体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学生、教师、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内容,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采用的也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而在现代教育学的应用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现代教学体育技术来说,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当中的一种工具,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学生能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特别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学应用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对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基本体育常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当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说教式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现代教育学理念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比如,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实力,更好地提升其爱国精神。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其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学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用途,在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强身健体。同时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及进行体育技巧的培养,更好地提升其体育学科的素养。对动作要领的教学工作来说,体育教师不能够仅仅进行简单的描述,而需要通过各种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应用,提前进行课件的准备,从而更为有效地将体育技能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为了减少教师单调的讲述,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相关内容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显示节拍,方便学生的学习,也能寓教于乐,让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学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1、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略研究

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4、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教育

5、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调查及解决方案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和措施

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8、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当前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

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

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

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

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

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

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

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

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

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

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

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

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

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

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

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

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

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

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

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

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

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

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

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

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

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

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

1.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2.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4.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7.作文教学研究

8.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9.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10.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11.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12.小学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3.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14.小学学科课程软资源开发研究

15.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16.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7.小学课堂的时间管理策略

18.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19.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

20.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试论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缺陷

22.试比较儒墨两家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的异同

23.孔子关于师德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4.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探析

25.歌曲与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6.游戏教学,适应天性

27.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8.激励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29.现代教育条件下的小学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

30.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32.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33.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34.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35.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

36.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37.小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

38.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

39."品行弱势学生"的教育策略

40.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

41.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42.洛克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之异同

43.洛克教育思想浅析

44.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论

45.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浅论

4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论

47.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浅论

48.小学语文教学的训与练

理论与实践

50.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51.拼音教学与创新思维启蒙

52.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53.词语教学与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

54.句子教学与“阅读链接”

55.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56.教学设计与以学定教

57.阅读教学中的“悟”与“解”

58.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向自主学习

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机制

6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1.课程资源问题探究

6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是与非

63.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64.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数学素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调查

65.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基本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66.小学“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教学研究

67.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68.小学估算教学研究

69.帮助学困生获取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70.数学教学应体现自然的过程

71.高度决定视野——论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72.角度改变观念——也谈数学教学的效率

73.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4.小学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初探

75.小学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探

7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77.低年级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79.当代小学名师专业成长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8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 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 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 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 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 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 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 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 前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3.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5.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6.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7.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28.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29. 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0. 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1.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2.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3.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4.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6.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7.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38.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39.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0.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1.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2.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3.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4.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5.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6.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47.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49. 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0.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1.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2.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3.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4.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5.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56.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57.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58.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

59.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0.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3.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4.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5.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66. 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67.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8.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69.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0.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1.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2.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3.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4.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5.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76.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77.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78.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79.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0.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1. 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82.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83.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8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85.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86.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7.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88.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89.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0.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91.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92.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93.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4.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95.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96.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97.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98.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99.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0.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1.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02.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03.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04.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05.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06.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0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08.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09.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0.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教育学原理2000字论文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原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一

《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缺乏对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分析了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革的对策为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章琼(1973-),女,贵州湄潭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34-02

在我国教育学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学科中重要的二�学科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想要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开课,在不同的高校,教育学原理有不同的称谓。(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学)这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目前在我国,教育学原理这么基础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明确教育学原理的目标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深感教育学原理内容枯燥,乏味,与教学实践想脱离。本文着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所讲的教育学原理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教育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对教育学原理的认识误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教育学原理当做入门课,不能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尽管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经验和实践是必要的。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和无效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但要重视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加强对理论的重视,避免盲目的实践。

(二)教材问题

事实上,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既有高校内部的自编教材,也有延续多年的老教材。例如,数量上严重超支,然而质量有待提升,精品、经典教材严重匮乏。各高校普遍面临教材内容陈旧、空洞、缺失个性的问题。教材的质量问题反映了我国出版界的浮躁作风。为了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当一部分教材仍旧延续老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少许章节略加修改。还有一部分教材是不同教材的拼凑的结果,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缺乏现实性。虽然教育学原理的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课程。当前的教育实践瞬息万变,因此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应紧随实践步伐,体现出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学原理的开展仍旧属于理论教学。因此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仍旧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师主导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普遍采用教授法。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仍是主调。采用教授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高效率。由于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教材内容量大,冗杂,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多的教学任务,教授法仍旧是最普遍的选择。此外,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然而,速度的提升导致了学生的被动聆听,被动思考。例如,许多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只能照幻灯片读,教学严重缺乏趣味,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导致教学质量的低劣。

(四)教学评价问题

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是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沿袭考试的评价方式。闭卷考试仍旧是最为重要、最为方便的评价方法。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据笔者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存教师在考前圈定考试范围的潜规则。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在考前进行突击。平时的课堂教学成为走过场。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对教育学原理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并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的基本思想。考试结束,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成为过眼云烟。

二、改革探讨

(一)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生对教育学原理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做到思想重视。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理解较为理想化。因此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避免盲目的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现象,客观认识教育问题。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有着不确定性。新手教师如何在遇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时,如何能够机智应对,拥有实践智慧?先前的理论学习对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实践智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是实践问题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虽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学习至少提供了一种参考的视角,为高校学生在走向将来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借鉴的范例。

(二)重视教材的精选与内容提炼

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为了提升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首先要做到精选教材。当前市场上同一学科专业的教材琳琅满目。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通晓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做比较,然后斟酌,根据自身学校定位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此外,精选教材并不意味着教材的唯一。因为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因此课堂上以一本教材为主,课下可参考其他教材。学生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阅读与学习,可以加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形成批判意识。另一方面,教材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献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科书的内容是落后于当前研究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资源。例如,在对教学本质的讲授时,大部分教材只是罗列了几种观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前学者的最新颖的观点和视角。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教材的局限性,学会批判教材,提升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超越书本,加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人自己的观点。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许多问题并无标准答案,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教材或者论文只是提供了一种视角。教师在讲解自己观点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观点,进而做到超越书本与教材。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仍旧属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教授的教学方法和班�授课的理论教学形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原理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然而,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教学实践,因此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存在争议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的定义的争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的定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维,建构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解和学生聆听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教育学原理可以突破单一的讲授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重理论性、原理性。好的案例既包含着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学术信息。教师不但要筛选案例,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与理论结合起来。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各抒己见,互相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与学习、训练的过程。

3.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不同的课题,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文献,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总之,高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应突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高校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记忆与背诵。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试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造成学生的功利心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相挂钩。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学分,拿到学位,在备考的过程中,被迫消化、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考试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围绕相关主题,鼓励学生形成学术论文或者报告,根据学生论文或者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对教育基本理论与问题的学习。正如汉森所讲:“观察渗透着理论,任何观察都具有理论负荷。”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对我国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力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

[2]沈有禄,石连海.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二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57-01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教育学概论论文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概论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摘要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 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教育 学主要是研究教育活动当中所出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一:《爱的教育,真的教育》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关键词】理解;关爱;信任;尊重 教育的真谛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教师的 人际交往 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那么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师生间的理解。而理解学生,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关爱”、“信任”、“尊重”。 1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引领学生的精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万物需要水分。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才会进步更大。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朋友,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束缚太紧,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自信,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师只有积极地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指热爱全体学生,特别要爱护差生。我们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谈心,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努力缩短的。 关爱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2 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与信任是师生间存在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表现,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培养学生自尊和增强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起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情感的人,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知识转化为行动。因此教师应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而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为此,耕柱觉得自己非屈,心情十分郁闷,因为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理解学生的心情,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拉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谴。”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耕柱听完,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心情十分高兴,他顿觉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理解与信任使耕柱与墨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他们总是爱护到极致,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他们单独去做,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总希望能有机会锻炼自己,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一旦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往往就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教过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很喜欢和各科老师作对,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很喜欢阅读,笔者抓住这一点,让他担任语文科代表,没想到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他把班上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 毕业 过后,他告诉我:“老师,当别人都认为我无可救药的时候,您叫我做科代表,您那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希望,谢谢!”善于关注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这就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也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奇迹。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思想上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的压制学生,那教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平视学生,不分亲疏,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居高临下,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保护学生人格,做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情感,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老师以热情真诚的关怀尊重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是领路人,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赞美学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赞美是不花钱而最有效的奖赏”,获得老师的肯定,获得老师的尊重,学生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学习会更认真,待人接物才会更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影响教师的一辈子。可见,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俗语道:“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要有原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真真切切地尊重学生,学生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如果那个老师对我好,我就会特别努力学习这一科,这科的成绩自然就会特别好。这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效应”。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的尊重自然能换来学生的尊重,建立在这样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师生感情,自然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4 结束语 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魏书生还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 方法 、 措施 。”可见,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搭起通向彼岸的桥梁。 总之,理解可以是一句关爱的问候,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是一张冰雪融化后的笑脸……只要教师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师生之间定然能润物无声,定然能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论辅导员的信任储蓄,2008(8). [2]魏书生特色教育论[M].重庆出版社,2011,3.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二:《绿色教育,和谐教育》 摘要: 文章 主要从政治课教学需要教师科学渗透地“教”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两个方面,说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唯有此,才能实现绿色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也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 关键词:绿色;和谐;乐学;可持续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所以,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满足学生质量不断提高的评价与指导制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减负工作很不容易,但再难也要设法逐步推进。笔者试图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出发,探讨在推进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渗透地“教” 从政治课教学角度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相当数量教师对新教材不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1.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知识逻辑——“内容生活化”。《经济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生活中的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从公民的政治生活出发,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影响和主张,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文化 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生活与哲学》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从生活、实践出发,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中要注意贯穿生活逻辑——“活动内容化”。政治理论较为抽象、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备课形式可以多元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心中可储备几个教案,教案问题的设计思路:第一,应当有思维价值;第二,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要展现教学个性。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用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实现形散而神不散,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 教学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又都必须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境的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生动活泼地“学” 温家宝说,解放学生,不是让他们光去学,而是给他们留下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温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绿色教育、和谐教育,我们倡导的是绿色升学率、可持续的升学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实现生动活泼地“学”,必须注意让学生“乐学”。 1.倡导“快乐”学习,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要让大多数学生对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把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花上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去准备,这样做是不是会让学生很反感?通过多次教学实践证明,主动权的变更不仅不会使学生反感,反而会令学生乐此不疲。那种登上讲台或者组织 辩论 ,参与讨论的新鲜感,运筹帷幄的自豪感,同学之间合作的愉悦感,使得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当然,在放权给学生的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和学识的局限,可能会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文科班的学生在政治学习基础、 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与学习原理等方面略高于理科班的学生,所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为了防止出现教学的无序,教师可以提前预设教学的情境和控制教学的氛围。又如,在时事政治学习方面,男生比女生兴趣更浓、更主动,所以,针对性别的不同,教师可以在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分工,投其所好,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如果教师能够以宽容之心,对每位学生能多一份肯定,多一些鼓励,这难道不是向着新课改的思路迈进了一大步了吗?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但不会束缚其思维,还能够使其自由地思考,享受快乐地学习。 2.倡导“实用”教学,让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其原因是认为该课程较为枯燥、空洞、脱离现实,实用性差,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认识并不正确,其实,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使政治课变得让学生乐学,必须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也就是要符合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分析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 热点 ,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点的讲解和消化,寓教于乐,教学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教学方式、教师水平、评价制度还有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稳步的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实社会中升学竞争却愈演愈烈,我们的有关部门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和促进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定位为“绿色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不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这种办学理念,就是“既要为学生的现在负责,又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种理想教育的前提是按照教育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实施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高绩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教育对象、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概念等众多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大工作会议召开,国家更加重视对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当前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纳入重要议题。学校作为我国先进知识汇集之地,只有不断加强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如此才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社会所需求的先进思想代表。笔者根据近年来学校开展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加以应对,切实为改善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建设时间短很多理论还不成熟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倾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为提升全民思想素质提供政策支持。虽然政府部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基础建设不足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长,致使很多理论未能够熟练被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足,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人力投入不断改善这种不足现状,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研究理论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学科体系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素质不足 虽然我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从科学化的学科建设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研究者的队伍思想素质水平不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研究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专业性和教育方式等不同,造成了思想政治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看法不一,从而影响了我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可以说是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 3、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育学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变得相当复杂,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在教育中显得非常不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之前成功的教育 经验 被保留,但教育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建设,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完成培养高质量合格思想的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3]但是目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明显不足,如何在新时期紧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将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引起教学质量下滑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措施 1、清楚定位明确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目的 学科作为一种教育体系模式,其发展标志着学科教育方式的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不是某种具体的发展模式,而是存在着多种作用力的影响,在多种学科发展下协同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积极统筹思想政治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组织形态以及活动形态,从这些不同的形态的整合中实现深层次的突破和创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明确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然后根据时代的具体发展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只有明确了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目的,才能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将学校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并轨,实现科学化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形态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科学知识形态发展的时候,应积极完善学科的布局,实现布局的科学分布,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完善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布局主要是将主干学科、分支学科的关系弄清楚,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全民思想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社会的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才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否则将会迎来巨大灾难。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历史传统以及文化优势,因此我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形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时应注意加强多种知识形态共同发展。 3、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形态建设 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学科教材活动、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等活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是思想政治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基础,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和知识活动创造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活动形态发展其关键在于积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研究的时候,应该积极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理论和实践对接,切实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努力。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组织形态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人力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主要应该从规则、结构以及观念三个方面落实。[5]首先加强规则建设即应该将规则作为组织形态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任何一个学科研究过程中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难以做到普遍满足大众需求,很可能出现违反规范问题。其次加强结构建设即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人才培养,做到始终有人坚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持续努力。最后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观念建设,因为观念的缺失或者薄弱都会造成学术界缺乏认同感和自律性。坚持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念,确立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使得所有研究者之间互相约束和制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其他同行之间共同交流合作。 三、结束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