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舞蹈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舞蹈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式及意义

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改革,对于进一步促进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

摘要:大学舞蹈课堂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立足知识技能和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不断提升大学舞蹈教学的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式,同时也对舞蹈教学改革具有的意义进行了重点的阐述。

关键词:舞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方式;意义

“舞蹈是脚步的诗歌,舞蹈是生命的节奏”,舞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学舞蹈教学不仅承担着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和道德情操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和成熟,大学舞蹈教学的总体规模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样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舞蹈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生缺乏对于舞蹈的献身精神。目前大学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大多变得越来越功利,很难潜心研究舞蹈技巧也不愿意刻苦练习,在训练中内心浮躁而缺乏对艺术的献身精神。其次,容易忽略舞蹈教学的育人功能。舞蹈是一门展现美的艺术,真正的舞者可以将情感通过不同的动作和韵律表现出来,然而目前的大学舞蹈教学,很多教师更注重舞蹈技术的讲解,往往忽略舞蹈本身的育人功能。最后,舞蹈课堂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方法机械。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学发展需求。目前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仍然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性格特点的分析,仍然采用以往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语言上也不规范、不精练、不生动,从而导致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感知能力明显不强。

二 、高校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式

针对目前大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创新校本教材,充分提现出舞蹈教学的因材施教

教材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和基础,为了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在教材内容编写上多下功夫,在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舞蹈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收集实际的教学素材,尽可能地编写校本教材,如针对专业和非专业的舞蹈学习使用不同的教材,一些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比较强的学生,可以使用专业性比较强的教材,一些基础差或者兴趣爱好者,可以以欣赏性的内容教材为主,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方向地发展,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舞蹈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舞蹈技术知识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结合起来。要想让学生在舞蹈艺术发展道路上真正有所造诣,一定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教师应该多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在舞蹈教学方面多引导学生去体会、思想、创新、实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指导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理论和舞蹈欣赏的内容,这样在大量的真实体验与感知的基础上,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思维灵感。

(三)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一定要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努力提升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在舞蹈教学理念上要进行变革,要多采用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管理模式,尽可能满足学生们的时间欲望。其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和教法得体,可以多使用电化、多媒体等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手段。

三 、高校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改革,对于进一步促进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改革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舞蹈专业知识对其日后在社会上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过课堂的训练提升以后,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舞蹈是一门审美的艺术,也是一门育人的艺术。”通过舞者精彩的表演,可以感受到舞者的心灵之美。同时在实际的舞蹈训练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荣辱感,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审美和欣赏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道德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总体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益处,能够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然而在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因此特别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实际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大学舞蹈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作者:章娟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乔.浅析舞蹈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4,(02):232.

[2]李格.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4,(10):203-204.

[3]于立.高等职业教育中舞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4-95.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意识培养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意识培养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自上世纪末,舞蹈教学在高校阶段推广开来,不仅有效提升优化了教学模式,同时还推进了校园群体锻炼模式的发展,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由于自身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舞蹈意识,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推进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为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作出有效贡献。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舞蹈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高校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适应市场化经济推进的社会变革,高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改变原有的教育机制,将体育教学内容从知识类向着实践类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的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促使学生逐步培养锻炼意识。

一、高校舞蹈教学实施在价值层面的意义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健身性价值

身体健康是不分种族、性别、国界的,对身体健康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首要目标,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也更加全面化,不仅在于身体的健康,对于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也更加关注。随着健身文化进入国内之后,舞蹈医疗的相关学科也被传入,面向大学生实施舞蹈教学除了能够强健身体,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之外,还具有强力的释放心理压力的效果,舞蹈这种运动方式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有效排遣压力,实现更为完善的思想表达。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观赏性价值

高校的舞蹈教学具有强烈观赏性价值,向人们展示更加丰富的艺术价值,给予舞者以及观众高质量的视觉享受。舞蹈的展示承载着三个方面美感的欣赏性:首先,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自身的体态美,在实现大学生自身舞蹈技艺提升的基础上优化学生自身的形体美感。人体线条的呈现能让大学生切实地意识到身材比例、健康状态的价值,以此意识到舞蹈能够给予身体和气质上的优化,从而推进大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舞蹈课程。舞蹈本身作为体育锻炼项目的一部分,在锻炼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通过强化舞者器官,加之丰富的音乐作为辅助,能够在提升学生听觉辨识能力的基础上制造动静结合的运动美感,实现舞蹈作品的完整性。音乐是舞蹈学习的灵魂所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节奏和舞蹈动作相映成趣,舞者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进行音乐艺术的具现化表达,推进音乐基础运动的发展,实现节奏和旋律的一体性优化,完善音乐的流畅度以及舞蹈呈现的状态。

(三)高校舞蹈教学的社会性价值

舞蹈教学模式既可以以独舞模式展示舞者个人魅力,同时也可以采用群体训练的方式增强舞者之间的联系,中世纪欧洲贵族之间的舞蹈是交流的主要方式,中国的舞蹈也是传递信息、欣赏文化传承的模式,舞蹈表达不会拘泥于语言和区域的隔阂,是一种动态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世界各国进行高效的有效沟通。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互联网的风行,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沉溺于虚拟世界,将目光更多地投入观看舞蹈而非参与其中,大学舞蹈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加强人际交往,在大学中逐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有效推进舞蹈教学社会性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教学中培养舞蹈意识的三个阶段

(一)培养舞蹈意识的'初级阶段

在舞蹈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主要就是培养大学生对于自己身体各项机能的控制力度,舞蹈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少大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理念较为浅显且理解不够深刻,很容易在最开始进行训练过程中由于不得要领显示出一种极为不协调的学习过程,尤其是舞蹈教学对于学生的仪态和姿势的要求较高,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要求不断地改变自己站立、行走与动作展示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能力,有效杜绝由于对身体控制力低下而产生的不协调或者肌肉紧张的状况发生,保障舞蹈学习能够形成螺旋上升的递进规律,促使学生对肢体、腰腹、形态整体的把控,树立学生初步的舞蹈意识。

(二)培养舞蹈意识的中级阶段

在舞蹈意识培养的中级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更多舞种,舞蹈本身是文化的传承,其中蕴含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内容,是艺术沉淀和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初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对身体掌控能力之后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自身的舞蹈表达能力,要将自己的感悟融入舞蹈表现过程中,理解舞蹈表达赋予学生更高层次的艺术理解,中级的舞蹈意识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训练和感悟任务,提升舞蹈表演时的情感内容诠释,保障学生对舞蹈演绎有自己的深刻理解,遵循具体舞蹈种类的需求演绎出或是缠绵悱恻、或是雷厉风行、或是英姿飒爽的舞蹈,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展示出舞蹈学习后的展示神韵。

(三)培养舞蹈意识的高级阶段

舞蹈意识培养的高级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这个阶段的重点不是在于优化学生自身的舞蹈动作展示,而是要融入跳舞者自身的情绪变化,以此为基础推进人们对于舞蹈的全方位认知,通过单人、双人甚至多人的舞蹈展示出特定的情感内容,尤其是多人舞蹈中每个人的交互、配合与最终的融合,能够形成统一化而又具有多样性的舞蹈表达形式,优化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同时能够传递更深的情感演绎故事,更加精细化地处理其中传达出的故事内容。

三、高校教学中培养舞蹈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

舞蹈作品本身是传递文化的,学生作为舞蹈的表现主体,要以舞蹈形式展示出更加丰富的物质内容,实现更加全面化的情感展示,从舞台展示、舞蹈技巧到艺术表达形成一体化的表达模式,以求将舞蹈文化意识实施更加全面的传承,推进舞蹈文化意识的传承。

(一)培养大学生对于舞蹈中民族的认知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孕育出不同舞蹈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舞蹈训练的课程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具有民族文化的舞蹈时需要针对舞蹈内容实施全方位的认知,比如民族的生活状态、文化历史、宗教礼仪、审美倾向等等,以此为学习舞蹈的文化基础,推进舞蹈学习的认知进一步夯实,从舞蹈传承的角度来讲,舞蹈本身蕴含了当地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现况,因此就需要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比如在东北地区诙谐的农耕气氛下逐渐衍生出的二人转舞蹈,西北黄土高坡中形成的秧歌,南方地区有社戏演变出来的秧歌舞曲,每一种都有特殊的地区烙印,带动文化进一步实现推广与传承。

(二)培养大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认知

舞蹈的发展演变是有一定规律与发展模式的,要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以及演出模式,这对于接受舞蹈教育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学习的舞蹈内容以及创作背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的推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不是躺在前人的成果上止步不前,高校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鼓励,同时还可以建议校际的活动中可以引入原创舞蹈比赛项目,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推进学生发挥自主性思维,实现学生对所表演作品的深入认知。

(三)培养大学生对于舞蹈中理论性认知

一方面,舞蹈教学是完全以模仿式教育以及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的,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舞蹈教学很容易步入雾气之中,大学生自身缺乏实践性指导,很难让自己的作品有全面性的提升。但是舞蹈表演者必须要以理论立足,尤其是舞蹈作为体育运动如果在没有技术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很容易产生劳损、肌肉拉伤等情况,需要以成功经验为主实现最大限度的训练优化,有效推进科学化的舞蹈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舞蹈的表现也需要外物提升文化素养,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旁征博引,借此提升整个表演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古文化艺术被关注,在大学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课外修养的培养,借此优化舞蹈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四、舞蹈学习提升体育综合素养

首先,舞蹈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舞蹈大部分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因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在课堂学习要进行观察之外,还需要走入真实生活观察社会现象,观察其他舞者的跳舞规律,之后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思路认知的整理,借此实施深入舞蹈技艺提炼,教师也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认真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其次,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舞蹈的表演离不开记忆力与模仿力之间的相互强化,要将记忆中的动作与肢体相融合,在训练过程中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在舞蹈演出中协调地表现给观众,实现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起到优化学生锻炼的效果。最后,舞蹈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在体育锻炼中没有其他种类能兼顾观赏性、竞技性以及表现形式,舞蹈是这三者的集大成者,不仅能够实现自我展示,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观赏以及竞技性,舞蹈是以抽象的肢体语言汇聚一些不够具体的描述,从而展示自我的过程,因此创作者可以在展示时依照自己的记忆、思想、艺术表现形式等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借此传递自己想融入其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内容,实现舞蹈理解的自我启发,深挖内涵,推进学生展示张扬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染力,以情感变化带动整体的情绪传达。

五、参考文献

[1]张婷.基于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学生表演特质的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19,(012).

[2]刘丽.新时期关于大学舞蹈教学节奏意识培养措施的研究[J].参花:下半月,2019,(010).

[3]谢迟.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舞蹈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010).

[4]于彦云.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文学少年,2019,(013).

[5]卢永强.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高校舞蹈形体课教学中心理暗示的运用策略[J].读天下(综合),2019,(5).

[6]吴淑丹.编织岭南舞蹈文化的培育摇篮-浅谈岭南舞蹈文化在广东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评鉴,2020,(16).

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民族舞蹈是舞蹈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基础课,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对民族舞蹈的教学,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形体舞态的教学指导上,还需要深层次挖掘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真正让舞蹈教育回归本真,优化学生的文化以及艺术体验。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打破局限,加大创新力度,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将文化教育和民族舞蹈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进行传承与发扬,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上获得更加优秀的表现,彰显舞蹈作品的灵魂与内在精神。

【关键词】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

民族舞蹈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艺术,涉及到传统舞、现代土风舞等多个不同的舞蹈类别。它将富有生活气息以及本土文化特色的肢体动作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与呈现,能够彰显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体系,同时也给当前的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满足新时期舞蹈艺术发展以及舞蹈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增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用教学创新推动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和持续性进步。

一、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艺术体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民族舞蹈传承和发展需要走上一条创新之路。相应的,通过教育途径进行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必须把教学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找到教学改革创新的正确道路。为确保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课程教学落后的局面。在开设民族舞蹈课程的过程中,不再只是将关注点放在舞蹈技巧教学和形体塑造上,还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与主观情感,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二是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力度。民族舞蹈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载体,让学生学习民族舞蹈,就不能够忽视民族文化的融入与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并把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的不同环节,辅助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以及文化内涵,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艺术人才。

三是坚定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决心。当前的民族舞蹈教学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把握教学的深层目的,再加上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学校的民族舞蹈教学改革缺少决心,重量不重质。所以,创新民族舞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坚定决心和信心,掌握民族舞蹈艺术特色,科学定制课程内容,保证创新成果。

四是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民族舞蹈教学既是对舞蹈艺术的传承,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保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摆脱过去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之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展现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力。

二、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

(一)大力创新民族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动力源泉和教学根本,教材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水平。所以,对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把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加大教材的创新改革力度。教材是权威机构精挑细选、同时又在教育实践当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产物,所以在教学当中备受重视。不过如今的民族舞蹈教学并没有系统性的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注意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内容的更新,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不能与时俱进。基于当前民族舞蹈教材建设当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地域情况,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联系民族舞蹈的发展动态,选择相应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改进,给当前的实际课程教学提供便利。考虑到民族舞蹈种类众多,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优化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分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吸收和总结。比如,藏族舞蹈的教学要关注扶胯等经典体态内容,维吾尔族舞蹈要特别重视支字步等内容。针对各民族的舞蹈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材,并与日常练习相配套,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更加严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改革民族舞蹈教学模式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任重道远,要真正完成这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保证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质量,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助力,必须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一个重要思路,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确保改革效果。民族舞蹈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同时也有很多抽象性理论以及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不再只用单一的示范教学方法,而是引入其他的先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表现平台,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有更加精彩的发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把民族舞蹈对应的抽象民族文化及其发展概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高难度教学技巧的展示,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出具体的表演细节,弥补教师单一示范的不足。例如在教授蒙古族的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查找与该舞蹈有关的教学资料,然后结合图片与视频等素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基础动作与特殊动作,结合动作说明蒙古舞发展历程,并通过蒙古族服装、蒙古包等环境要素的介绍,让学生多角度了解蒙古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顺利掌握民族舞蹈的理论以及实践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鉴赏教学,比如给学生播放经典的《红绸舞》《花鼓舞》《采茶舞》《绸舞》等作品,让学生在鉴赏学习当中提高审美水平。

(三)有效渗透民族舞蹈文化

民族舞蹈是历史文化沉淀、凝结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人口变迁,也历经了不同时代、不同信仰的变化,所以其中包含的民族历史与风俗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方法,把各种理论和技术技巧结合起来,就不能够忽视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之下,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顺利把握舞蹈的艺术风格,给学生的舞蹈艺术学习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文化价值。对此,教师在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时,要把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文化知识的补充以及研究,让学生把舞蹈动作和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在傣族舞蹈当中,大象舞和孔雀舞是非常重要的类别,而这两种舞蹈的产生和本地环境以及文化密切相关。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幸福吉祥的象征,大象是五谷丰登的象征,人们通过编创孔雀舞以及大象舞,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样的舞蹈形式也是本地独特文化的发展成果。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先为学生补充这些文化知识,最后让学生欣赏代表性的舞蹈,比如杨丽萍的《雀之灵》等,为课程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傣族舞蹈有关的'文化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思考舞蹈作品是如何融入以及表现文化的,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舞蹈实践以及舞蹈创作当中,有意识地把文化和艺术结合起来,改变学生过去单一化学习的不良方式。

(四)变革民族舞蹈考核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在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环节不能够单纯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每个人在考试当中的表现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展现出自己原本的水平,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有失客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只因为一次考核就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层次显得非常草率,也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创新点放在考核模式上,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测验与考核,到了期末阶段,则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各个考点的表现。这样的考核方法有助于避免学生出现临阵磨枪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关注日常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也要评估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思路。比如在《高原红》的藏族舞蹈考核当中,教师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舞蹈表现力以及文化理解力,让学生在舞蹈演绎当中融入情感。

三、结语

舞蹈是艺术之母,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民族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融合变革的过程,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创新改革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表现民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给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动力。舞蹈教师需要将创新思想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社会对舞蹈艺术人才的要求,以便为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四、参考文献

[1]林燕妮.简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8,(17):61.

[2]秦滨.关于大学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思考-以“民族舞蹈”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92+196.

[3]赖程程.新时期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民族舞蹈教育读本》[J].高教探索,2019,(08):129.

[4]王琳霭.浅析海南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对保护黎、苗民族舞蹈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评鉴,2019,(08):138-139.

舞蹈研究论文

摘要: 舞蹈赏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引起内心震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的舞蹈作品,吸取其中的舞蹈创作手法,并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动机,本文就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关系的解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舞蹈;赏析;创作;关系;解析

从史前的艺术功用来看,舞蹈(伴随着喊叫)承担着符号学家所说的两种符号——理智符号与情感符号的全部任务——舞蹈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人”,对自然界的超越,并通过表现与沟通达到自我展示,或者获取某种物质与精神的利益;苏联美学家给舞蹈定义是:“舞蹈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来解释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艺术形象是由形成一定体系的人体姿态的有节奏的和有组织的变换构成。”现代舞之母――邓肯认为:“反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

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人体的动态美深刻的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极大限度的展示其艺术的魅力,使人们在视觉体验与心灵体验上受到感染和启迪。舞蹈赏析是以舞蹈者表演的作品为主要欣赏对象,鉴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人体动态美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引起内心震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它可以提高欣赏者的舞蹈审美能力,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的舞蹈作品,吸取其中的舞蹈创作手法,并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动机。

一、舞蹈赏析的意义

舞蹈是_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赏析也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感受过程,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对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欣赏者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表现出来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活现象,体会其中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它的美的形态、韵律和表情,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提高认识并受到教育,并且促进创作的一系列过程。它是需要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主观的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从而完成的对舞蹈的审美过程。赏析者要跟随着作者主题、舞蹈手段、舞蹈形象来体会他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产生感情反应,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

在舞蹈欣赏的过程当中,想象力的作用很重要。欣赏者通过感觉、想象、体验、理解把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生活进行“再评价”。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挖掘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感到由衷的欢欣。舞蹈欣赏它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还会反作用于鉴赏者。通过观赏与体会之间的往复关系,体现出舞蹈欣赏的意义。

二、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作为舞蹈的创作者不仅要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见解和舞蹈感悟,还要有深厚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总结得出舞蹈的艺术的内涵意义与精神表现,并可以总结借鉴好的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优点与表现方式。把其所看到的、想到的综合吸收,发展成为自身创作的基础内质与利用素材。对于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的关系现总结有如下几点:

1.激发舞蹈创作的灵感与促进创作动机的找寻

(1)主观的搜索与寻找

所谓主观的搜索就是在舞蹈赏析的过程中主动的从所看的舞蹈中抓取好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经过思考与总结,酝酿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主观的寻找创作的主题与思路,从所欣赏到的范围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与灵感,并结合自身的创作来寻求创作的主题方向与表达内容。

(2)无意的灵感触发与动机闪现

无意的灵感触发与动机闪现是指在随意的状态下,通过所欣赏到的作品触发到自己的创作的心理意愿,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表现手法,发展到一种主观的创作意愿。它是一种在欣赏过程中的偶得现象,是创作者的自身修为与艺术内质存在与欣赏过程中的闪光所触动而产生的灵感火花,的一种下意识的.创作动机的闪现。

2.舞蹈赏析促进积累可供创作的舞蹈语言

舞蹈语汇(动作)是靠日常积累才得以丰富的,只有拥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发展变化。

另外,通过鉴赏吸取舞蹈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劳动或其它习惯动作进行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了解它们的型态、动作规律、动作节奏等选择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进行美化提炼,使之成为闪烁光彩的舞蹈型像。通过对欣赏舞蹈素材典型化的表现,创造生动丰满的舞蹈型像。

3.舞蹈赏析为舞蹈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精彩的想象,就像童话中的魔杖,点到那里,那里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英国诗人杨格说:

“独创性作家的笔头,像阿米达的魔杖,能够从荒漠中唤出灿烂的春天。”要想舞蹈具有独创性,想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在舞蹈赏析过程通过对作品各方面的欣赏与感受,如音乐、构图、画面以及灯光、服装、道具、动作、意境等的感受与欣赏体会,可以充公发挥自己的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有益于创作营养的吸收与利用。舞蹈赏析为舞蹈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发挥基础。

4.吸取艺术精华,促进创作突破

一切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舞蹈也是一样。舞蹈的创作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同时又能回到具体的一种艺术现象;闻一多认为,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实质、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舞蹈使观众通过舞蹈的形象获得更清晰地理解。所以,创作者对欣赏到的各种形式内容的舞蹈都要掌握吸收,来丰富充实创作,从中吸取营养,结合自身对艺术美感的理解,创作出优美的舞蹈。在吸取艺术精华的同时要敢于尝试突破并发展,创作新的艺术内容与表达元素。舞蹈的本体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具体内容,都必须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相适应,必须具有当下时代的鲜活色彩。即在舞蹈创作中要多方面吸取艺术精华,促进创作发展。

5.舞蹈创作反作用于舞蹈赏析

舞蹈赏析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且也反作用于创作者;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往复关系,体现出舞蹈赏析的意义。舞蹈赏析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活动,是舞蹈艺术与欣赏、舞蹈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桥梁,同是也是舞蹈作品表现并突出其艺术价值的依托方式。一个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是经得起观赏者欣赏与评叛的,因为好的舞蹈只有通过赏析得到大众的认可与称赞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作品,才可以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才会更好的促进舞蹈创作。

科学、积极的进行舞蹈赏析对舞蹈创作有着推进与升华的作用,它不仅有利开舞蹈创作者创作思想的更新发展,也促进了舞蹈创作与表演者素质的提高。通过赏析理解与创作实践,可以深入完全的感受舞蹈的气韵与美感,在舞蹈赏析与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反复提炼、领悟、探究并升华舞蹈的表现技法,为舞蹈创作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培养艺术构思与表现能力充分发挥艺术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精品赏析)第六卷,上海音乐出版,2006年12月.

2.剥、庆龙,高等舞蹈教育中舞蹈赏析与舞蹈创作关系初探,华章,2010年01期.

3.雪天,心天,舞蹈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月.

4.杨明,关于舞蹈创作的探索,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这个简单。需要的私聊也可以

做什么用的,普通用,搜一下应该有很多的。要是发表用,就得准备内容好一些的。

少儿舞蹈教育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一、 音乐是引导学生走进舞蹈的最佳途径。教授孩子们学习舞蹈,一定是要调动孩子们全身心地来参与。首先要有弹拨与学生心弦的手——音乐。有人讲“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确实如此,音乐与舞蹈是最亲密的姊妹艺术,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旋律在舞蹈的时间与空间中展开。音乐,会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遐想,描述出学习舞蹈的运动特征和情感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美妙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孩子熟悉的耳音,找到他们喜爱的音乐语言,让孩子愿意听,在此基础上开始进入舞蹈课教学。二、 游戏是不断培植热爱舞蹈的方法。游戏在舞蹈形成之初先民的一种方式,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就是典型的游戏范例。作为中学生率真的天性中,游戏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因此,在游戏中传授舞蹈是诱发中学生学习舞蹈的有效途径。这种游戏既体现在集体舞蹈中,也体现在个体的生活情趣状态下,特别是在队形、画面、位置、调度等的设计与处理上,让学生在变化状态中体验快乐,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会了生活。游戏般的教学,会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让他们在游戏一般的舞蹈中学会了生活。三、律动是感受生命的本性、体验舞蹈内在美感的选择。舞蹈的本质是一种快乐的生命律动。这种律动始于心,传于体,布于四肢,在肢体的起伏、扭摆中找到生命感受,这是舞蹈的实质和核心。然而,对于初学舞蹈的孩子们难度较大,不太容易掌握,但在有一定舞蹈基础时, 也可以尝试去做。总之,舞蹈天然就是一种快乐情感的宣泄和张扬,作为中学舞蹈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在舞蹈中塑造一种健康的体态,养成一种良好的舞蹈习惯,感知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作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主导——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专业化的舞蹈教育思想,让学生快乐的起舞,健康的成长,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舞蹈课堂,在美妙的音乐中、增进人际的交往与合作、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舞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

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民族舞蹈是舞蹈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基础课,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对民族舞蹈的教学,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形体舞态的教学指导上,还需要深层次挖掘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真正让舞蹈教育回归本真,优化学生的文化以及艺术体验。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打破局限,加大创新力度,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将文化教育和民族舞蹈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进行传承与发扬,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上获得更加优秀的表现,彰显舞蹈作品的灵魂与内在精神。

【关键词】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

民族舞蹈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艺术,涉及到传统舞、现代土风舞等多个不同的舞蹈类别。它将富有生活气息以及本土文化特色的肢体动作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与呈现,能够彰显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体系,同时也给当前的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满足新时期舞蹈艺术发展以及舞蹈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增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用教学创新推动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和持续性进步。

一、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艺术体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民族舞蹈传承和发展需要走上一条创新之路。相应的,通过教育途径进行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必须把教学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找到教学改革创新的正确道路。为确保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课程教学落后的局面。在开设民族舞蹈课程的过程中,不再只是将关注点放在舞蹈技巧教学和形体塑造上,还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与主观情感,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二是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力度。民族舞蹈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载体,让学生学习民族舞蹈,就不能够忽视民族文化的融入与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并把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的不同环节,辅助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以及文化内涵,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艺术人才。

三是坚定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决心。当前的民族舞蹈教学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把握教学的深层目的,再加上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学校的民族舞蹈教学改革缺少决心,重量不重质。所以,创新民族舞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坚定决心和信心,掌握民族舞蹈艺术特色,科学定制课程内容,保证创新成果。

四是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民族舞蹈教学既是对舞蹈艺术的传承,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保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摆脱过去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之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展现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力。

二、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

(一)大力创新民族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动力源泉和教学根本,教材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水平。所以,对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把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加大教材的创新改革力度。教材是权威机构精挑细选、同时又在教育实践当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产物,所以在教学当中备受重视。不过如今的民族舞蹈教学并没有系统性的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注意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内容的更新,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不能与时俱进。基于当前民族舞蹈教材建设当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地域情况,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联系民族舞蹈的发展动态,选择相应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改进,给当前的实际课程教学提供便利。考虑到民族舞蹈种类众多,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优化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分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吸收和总结。比如,藏族舞蹈的教学要关注扶胯等经典体态内容,维吾尔族舞蹈要特别重视支字步等内容。针对各民族的舞蹈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材,并与日常练习相配套,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更加严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改革民族舞蹈教学模式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任重道远,要真正完成这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保证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质量,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助力,必须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一个重要思路,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确保改革效果。民族舞蹈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同时也有很多抽象性理论以及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不再只用单一的示范教学方法,而是引入其他的先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表现平台,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有更加精彩的发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把民族舞蹈对应的抽象民族文化及其发展概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高难度教学技巧的展示,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出具体的表演细节,弥补教师单一示范的不足。例如在教授蒙古族的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查找与该舞蹈有关的教学资料,然后结合图片与视频等素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基础动作与特殊动作,结合动作说明蒙古舞发展历程,并通过蒙古族服装、蒙古包等环境要素的介绍,让学生多角度了解蒙古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顺利掌握民族舞蹈的理论以及实践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鉴赏教学,比如给学生播放经典的《红绸舞》《花鼓舞》《采茶舞》《绸舞》等作品,让学生在鉴赏学习当中提高审美水平。

(三)有效渗透民族舞蹈文化

民族舞蹈是历史文化沉淀、凝结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人口变迁,也历经了不同时代、不同信仰的变化,所以其中包含的民族历史与风俗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方法,把各种理论和技术技巧结合起来,就不能够忽视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之下,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顺利把握舞蹈的艺术风格,给学生的舞蹈艺术学习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文化价值。对此,教师在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时,要把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文化知识的补充以及研究,让学生把舞蹈动作和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在傣族舞蹈当中,大象舞和孔雀舞是非常重要的类别,而这两种舞蹈的产生和本地环境以及文化密切相关。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幸福吉祥的象征,大象是五谷丰登的象征,人们通过编创孔雀舞以及大象舞,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样的舞蹈形式也是本地独特文化的发展成果。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先为学生补充这些文化知识,最后让学生欣赏代表性的舞蹈,比如杨丽萍的《雀之灵》等,为课程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傣族舞蹈有关的'文化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思考舞蹈作品是如何融入以及表现文化的,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舞蹈实践以及舞蹈创作当中,有意识地把文化和艺术结合起来,改变学生过去单一化学习的不良方式。

(四)变革民族舞蹈考核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在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环节不能够单纯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每个人在考试当中的表现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展现出自己原本的水平,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有失客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只因为一次考核就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层次显得非常草率,也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创新点放在考核模式上,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测验与考核,到了期末阶段,则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各个考点的表现。这样的考核方法有助于避免学生出现临阵磨枪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关注日常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也要评估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思路。比如在《高原红》的藏族舞蹈考核当中,教师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舞蹈表现力以及文化理解力,让学生在舞蹈演绎当中融入情感。

三、结语

舞蹈是艺术之母,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民族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融合变革的过程,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创新改革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表现民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给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动力。舞蹈教师需要将创新思想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社会对舞蹈艺术人才的要求,以便为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四、参考文献

[1]林燕妮.简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8,(17):61.

[2]秦滨.关于大学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思考-以“民族舞蹈”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92+196.

[3]赖程程.新时期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民族舞蹈教育读本》[J].高教探索,2019,(08):129.

[4]王琳霭.浅析海南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对保护黎、苗民族舞蹈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评鉴,2019,(08):138-139.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艺术气质与修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舞蹈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而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

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t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单一的从舞蹈作品的学习上进人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产生共鸣,进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

舞蹈教学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前,我国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而真正满足普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教材较少。在教材的内容上,多数教材在对舞步的介绍时,只有文字表达,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舞蹈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对舞蹈文化进行介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泊来品进行全面认识。

2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舞蹈审美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在各高校因受师资、场地等因素影响,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舞蹈美育教学体系,把握正确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

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科技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当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与舞蹈教育相嫁接时,不仅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肩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因此,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丰富了舞蹈自身的语言体系,并使舞蹈的传授方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也随着这种手段的提高,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从业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结果中出新。杜绝一本教案定终身的腐朽方式,积极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这种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承袭原有教学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的,对于内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删减中的浅显表层之上,缺失了对更高目标的“实验”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创新”的潜能没有通过“实验”,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只能在硬性的规定中,忽略了“学、用、破”这种三位一体的环节在整个教育流程中的因果关系。舞蹈教育作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种方式,它的功效不仅仅只在于开发人的身体能力,更是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丰富着人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认胳膊腿儿的技艺,而是具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舞蹈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时,启人心志,激发创造力的目标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负的重任。

2.2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举办相关舞蹈专场晚会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等各种渠道,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学生活动场所,也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部”等学生团体,但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倡导、引导大学生进行正常而有益的各类实践活动。如: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的“单、双、三”舞蹈比赛,“健身、健美操”比赛,“迎新”舞蹈比赛,“毕业专场”舞蹈晚会等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又得到了培养。这几年的“全国校园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舞蹈教师不能只了解或只会跳一种类型的舞蹈,而要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舞蹈类型。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培养才华出众的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教师就要不间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由此才能获得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的自由,才能担负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毋庸讳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新时代、新任务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除有组织地实施培训外,教师个人也应自觉地有计划有安排地学习提高。舞蹈教学改革的中心,应当是实行满工作量的全员聘任制,以课目公开、择优选聘、按工计酬的措施,为教师们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幼儿舞蹈教学研究论文9篇

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应坚持整体性、游戏化、创造性、生活化原则,以帮助幼儿通过感知、想象和创造,体验幼儿舞蹈独特的美,获得初步的舞蹈美感,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舞蹈教学初探》

摘 要: 作者从备课、音乐、教师等角度介绍了对于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感受,以及探索出一些教学方法,以让舞蹈教学走进幼儿中间。

关键词: 幼儿园 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

幼儿园舞蹈教学不同于兴趣班的压腿、压肩、挂把杆等一些舞蹈的基本功,那些往往枯燥乏味,且不适合于每个幼儿。我们班的班级特色是幼儿舞蹈,每个男孩女孩都很喜欢,不需要特定的服装、道具、身材等,只要一段音乐,就能让每个幼儿都热情地参与进来。在舞蹈的熏陶下,每个幼儿都得到了美的享受,也提高了自身协调能力等。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一年的舞蹈教学中有了很多感受和探索,现从备课、音乐、教师等角度一一阐述。

一、备课合适、精良是良好的前提

在学期前我们就选择好这学期所要教的舞蹈,有的来源于网络现学,有的是根据视频改编的,有的是自己创编的,为的就是选择最适合幼儿的舞蹈。根据这些内容,我们针对每次舞蹈活动都进行了详细备课,一般将一个舞蹈分为三次消化,有的是先教脚,第二次教手,第三次连贯,有的是先教第一部分,再第二部分,再一二结合……通过把一个舞蹈分为几次教学,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消化,更加清楚每一个动作。在备课中,也经常涉及本次活动需要幼儿注意的地方,只有预测幼儿会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应变。

比如说这学期的一个舞蹈《小星星》,选择它的理由之一是孩子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了,对歌曲的意境也都很了解。这个舞蹈根据两段歌词,进行分段教学,在备课中我写道:“提醒幼儿主要腰一侧倒下去,但手不能撑地,只能轻轻地点地。”这个要求是我在自己研究动作的时候发现的,只要腰一侧倒下去借力撑地的话,优美的动作就会变得慵散。果然在教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出现了这个问题,我就立即将两种动作做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动作的区别,很多孩子都发现腰倒下眼睛看手这个姿势最好看,另外一个像躺在沙发上。所以眼精灵的孩子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而由于活动前备课的充足,使得教学中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课时开始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上次学得动作,既达到了复习又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在第三个课时中,我请孩子们将第一二段连起来,备课时我是这样打算的,先带着孩子们练习一遍,接着动作不做,用语言提示一下,最后让他们自己做。当然,教学时也会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改变指导次数,但指导的方法还是按照备课的精神进行。这样的练习方法能够让孩子们慢慢地在自我的探索中掌握、进步,所以适合、精良的备课是良好的前提。

二、聆听音乐是舞蹈教学的灵魂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老师不仅是教会幼儿舞蹈动作,还要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的世界,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学习中使幼儿逐步懂得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在幼儿学习动作时,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熟悉的“东西”,这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使幼儿舞蹈的节奏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选择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幼儿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例如:江南民歌的音乐《茉莉花》,一开始以为这种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扬州小调孩子们很难理解,但实际表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在孩子们面前播放几遍后,孩子们便能用身体带有感情温柔地表达出来,一举一动都韵味十足,并且歌词通俗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学得很快。

三、教师是舞蹈教学中的关键

1.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在排练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学舞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舞蹈活动的时间总是漫长而紧凑的,对于不是专业学舞蹈的孩子们来说,这苦可不是一点点,特别是班上孩子的一些身体素质参差不一,舞蹈接受能力不一,很难教好。但是教师的精神状态很重要,不要因为难教,就对孩子大声说话甚至动手,可以用温柔的语气、引导性的语言去教,及时肯定。比如在学《手臂》舞蹈时,孩子们很难做到双手绕花且带动身体的旁腰,但是班里有平时上舞蹈班的孩子,比如楹楹,她能够做出这种感觉,所以我就请她示范,其他人纷纷开始模仿,知道那样是好看的。不一会儿,我看到欣欣也做到了,我就立即鼓励她,又一会,另外几个又做到了,最后,几乎全班都会了。孩子们的上进心就是在老师激励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虽然难学又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克服困难,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2.教师必须有机智的语言和灵敏的反应

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教师绝不能是冷漠的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是一个长不大的女孩儿,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在教师们的内心深处,深深体会到事业、孩子在生活中给予的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当跳起儿童舞时,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在《小燕子》的教学中,孩子们需要展翅飞翔,但飞的节奏很重要,孩子们一直飞不对,于是我幽默地说:燕子妈妈先带你们飞一遍,小燕子要学好本领才能自己飞的对吧,来,跟着燕子妈妈来一遍。练了一遍之后,就说这次好多了,那燕子妈妈不飞了,小燕子自己飞,可别飞错了,飞去别人家,妈妈可找不到你哦……孩子们听了就嘻嘻地笑起来,不是说搞笑了就记不住,而是往往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记住动作了,都不希望自己飞错了。教师的情感投入、幽默的语言感染无疑成了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使孩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改变动作,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中。优化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幸福地扮演角色,大胆地进行创造,快乐地与同伴互动。

3.教师借助简单的道具是提高兴趣的良方

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热爱音乐和舞蹈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每次的活动中都表现出对舞蹈的热爱,且要用这种兴趣感染每个孩子。所以每次排练,教师应以一股激情,和幼儿一起跳呀、唱呀,用优美的动作感染幼儿。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崇拜感。就像有一次,孩子们一个动作做出来效果不好,我的搭班徐老师立即灵机一动换了动作,结果有个孩子说:徐老师好厉害啊,随便做出来动作都好漂亮。徐老师害羞地回答说那当然啦,不然怎么教你们呢。其他孩子立即就附和着说对呀对呀,大家一番嬉笑了之后又认真地开始跳舞了。老师这么厉害,如果还能加上一个利器就更厉害了,那就是简单的道具。就像这次教的《刷牙歌》,孩子们是用食指代替牙刷,咧开嘴刷牙的,但是整个舞蹈就是不出彩。于是我和徐老师商量着用废旧牙刷,上面用红、黄的彩泡做成可爱的刷头,既达到了男女分组的效果,又让孩子们真正地拿着牙刷跳舞了。孩子们不仅因为这样而热情地投入,更是因为每个孩子的牙刷都是自己做的,这让他们更喜欢跳这个舞蹈了。

4.新教师应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

作为新教师的我,虽然会跳,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们又不是大人,很难管理。舞蹈作为我班的班级特色,一开始真的让我很苦恼,但是通过向搭班讨教,她告诉我孩子比较喜欢的那一套,怎样用语言调动孩子,让孩子们都能被吸引是最重要的。于是在初级阶段,我一直观摩她给孩子们上的舞蹈课,发现每个孩子就算再累再想偷懒,都会被她调动起来,整个活动在欢声笑语中高质量地完成。在我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一开始不大听我的话,我也觉得自己总是在重复同样的动作要领,枯燥乏味,但慢慢地通过观摩和讨教,我发现孩子们也会被我逗得哈哈大笑,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再也不觉得舞蹈活动是那么漫长,而是享受和孩子们游戏的时间。而接受舞蹈教学的孩子们,也在老师们的鼓励下逐渐成长,在其他方面也很协调灵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参考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